我喜欢在那老鹰石上站着,看着脚边的赤河水,总感觉当年红军渡河时用于连接浮桥的绳子还系在这块大石头上。
我喜欢在这青石板路上走着,缓缓拾级而上,我的耳边仿佛会响起毛主席的声音,说,这里上街就像上楼梯。
清晨,依山而建的小镇笼罩在一片云雾缭绕之中,泛上一层迷蒙的山色。踏上古老的青石板,沿着小路前进,再往里走几步,就是我亲爱的太平古镇。
其实,这里也不能称为我的,因为它不是我的故乡,但是自从我家搬到这里之后,它慢慢地就变成了我的故乡。
顺着长征街往里走,可以看到沿街紧挨着的一排排老式住房,据说它们有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葱的树木,石头缝中挣扎出的小草,泠泠作响的水流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总是给我一种故乡的感觉。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在那棵特别出名的黄桷树下,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讲故事。为什么说那棵树出名呢,因为它老是挂着一条红红的横幅,上面写着“红军故事天天讲”,它被冠名了的,索性我们就叫它红军树。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一把藤椅,一杯盖碗茶,一个个故事就娓娓道来。
“当初我还小,我和我父亲在镇上卖烤饼。当听到有队伍要来的时候,镇上所有人都躲进了山里,只有我和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父亲留了下来。”
我听得入神,紧跟着追问,“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当然就是红军队伍来啦。我和父亲很害怕,就将门死死抵住,红军一时进不来,但他们竟然没有砸门,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我父亲最后以半信半疑的态度开了门。谁知红军竟不责骂我们,也不抢夺财物,而是轻轻对我招手,唤我过去。那时,我就感觉到红军是好人。”
“后来有两个红军战士来到店门口,一人买了两个烧饼,拿的是苏维埃纸币,还跟我父亲说,这个票子是红军用的,拿到太平镇上的红军临时银行可以兑换成银元。我父亲对于红军说的话半信半疑,待红军买了饼走后,父亲叫我快点拿着纸币到红军银行去兑换,结果真的兑了银元回来。父亲非常高兴,也很感动,说,看来红军是说话算话的。”
我在想,老爷爷当时肯定想象不到那张苏维埃纸币如今会静静地躺在太平展览馆里,而如今的人们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如今在红军后人的领导下,古镇人民立志脱贫攻坚,正迈向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呢。
老爷爷最喜欢讲红军四渡.0279.nEt赤水的情形。“当时蒋介石部队从后边追过来,赤水河水流湍急,红军要过赤水河就得搭桥。可是河上哪有桥啊?在这万难的时刻,乡亲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拿出自家的小船,船与船之间用纤绳和船艄连接,搭浮桥。他们又纷纷拆下自家的门板,送到太平渡口,做桥板。只一个晚上,太平人就为红军搭建起了横跨赤水河的浮桥……待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去,古镇人冒着枪林弹雨,帮助红军把绳索砍断,毁掉浮桥。”
我紧张的情绪终于松懈下来,环顾四周,知了鸣叫,树木青葱,岁月静好。周遭是欢声笑语的人们,小孩在街道上踢着毽子,大人们抬出两条长木凳,聚坐在一堂唠家常。
老爷爷喝一口茶,便又是一堆堆往事接着回忆:“我读过几年书,于是红军就教我认字。等墨水用完了,我就帮着红军刮锅底,调制墨水。后来,红军离开时,在太平建立了地下党组织。等到1949年,我长大了,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我记得,那年我二十三岁……”
“待古蔺解放后,年轻的我开始参与长征电厂的规划与建设,这是古蔺第一座水电厂呢。虽然很艰苦,但是一想到红军,想到电厂会给全县带来光明,身上立马有使不完的劲……”
听着老爷爷的故事,我的思绪慢慢飘飞……当年的古镇想必是没有如今这般炫彩,白天不会有游客的到来,晚上更不会有明亮的灯光,但我们却不可以说,当年的古镇没有如今的精彩。质朴的古镇,每一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小小院落,街上有恣意生长的野草,繁茂葱茏的黄桷树,而小镇的人们,你会惊讶于他们脸上的笑容如此干净甜美,如此淳朴可爱。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同心同德的古镇人,在战争时期,成为红军坚强的后盾。而这份同心同德的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也将依旧继续传承。我也是古镇人,我也必和古镇人民同心同德,用我们一方水土的太平安宁去构建祖国母亲的太平安宁。
从老鹰石仰望古镇,在云雾缭绕之中。随风飘浮的云雾,又将古镇隐匿其中。
一群小孩子总是围绕着老爷爷转,爷爷,爷爷,再讲一个故事吧;爷爷,爷爷,您口渴了吧;爷爷,爷爷,万一哪天您不在了,谁给我们讲故事呀……这时,从古镇深处传来一个苍老而又坚定的声音,说,等哪一天我不在了,大家还可以来这里听故事,我的侄孙女会接替我,我们已约定,红军故事天天讲,一万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