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匡超人,真是《儒林外史》中发生巨大变化的典型人物,从一开始的孝顺懂事,到后来的忘恩负义,冷漠无情,这之间发生了太多改变,使他拥有两副面孔。
如果不仔细看这本书里对匡超人的描写,还真以为他是个勤奋懂事,还十分孝顺的人,在流落杭州时,一心念着自己的父亲,受到马二先生的十两银子赠送时,还十分感谢,怀有感恩之心。回家之后,一心一意照顾病重的父亲,起早贪黑,每天只睡一个钟头,为家里补贴挣钱,还尽全力推迟交房子的时期,想让父亲先把病给养好。值得称赞的是,家里发生火灾,匡超人一个个把父亲、母亲等都背了出来,临危不惧,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比起他那个只顾自已逃跑的哥哥,不知好了多少倍。
除此之外,他在深夜都在大声诵读,引起知县的赏识。他的勤奋好学,是该被人所称赞的。早出晚归,还能在夜里静下心来诵读。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慢慢发生了改变。那些所谓“儒林众生”,所谓“博学多识”的一群人,还有侵蚀人心的封建科举,以及他对功名利䘵的贪婪之心,带领这个原本孝顺懂事、刻苦好学的匡超人走向不归路。
他在功名作文.0279.neT中迷失自我,步步走向灭亡。或许他不应该被知县提拔,不应该结识潘三,他就待在那个家里安心侍奉父母双亲,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知县的提拔使他迷上了金钱地位、功名利䘵,他在这条路上迷失。他平平凡凡过一生,反而能保持他一颗本真的心,这一次担拔,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性格的转折点,这激发了他内心对功名的渴望,便再也收不回来。
潘三同样在他的不归路上“助力”了一把。潘三带着匡超人干许许多多的坏事,带他假刻公章,带他当枪手代考,这些事让匡超人意识到做这些不正当的勾当,只要不被人发现,还能赚一大笔钱,是件美差事。于是,罪恶的萌芽便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他越来越沉迷于大把大把的金钱,还有那些所谓的利益。
可笑的是,潘三在他的角度“帮”匡超人赢得了许多利益,最终命运却是在狱中孤独终老,这个得到自己利益的匡超人却看也不看他一眼,假借为朝延卖命不能看望犯人的理由,趁机背信弃义,冷酷无情。
从一个孝顺、勤奋、刻苦、好学的匡超人,沦落到忘恩负义、冷漠无情,只会冷酷地追逐利益,金钱地位的奴隶,这副面孔,变化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