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平视议论文(精选6篇)

       篇一:也谈平视

       刘熹珩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许前方或背后都有人俯视或仰视你。我们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平视,意为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平视在我们的人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平视让我们坚守自我,虚心前行。平视让我们不自卑,亦不自傲,就像一把带有刻度的标尺,提示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视优缺点。“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之后,提出“官员是人们的公仆”观点。他即使身居高位,但仍怀平视之心,认清身份,负重前行。同时,作为当时国内第一大党派的领袖,他不为辛亥革命取得的初步胜利而自满,相反,他以平视之怀团结各党派,提出联俄联共的主张,推动革命的前行。由此可见,平视让我们牢记个人的使命,怀一颗包容博大的心,与时俱进,不断前行。

       对于国家而言,平视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平视让国家本身明确发展方向,不因自傲或自卑错失发展良机。近代,清政府以不平视之心观察世界,自囿于“天朝上国”的美名中,以轻视的态度拒绝与来华使团的平等交往,不屑于研究世界的先进技术,最终固步自封,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之中。此外,平视让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发展平等互惠、开放共享的和谐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在联合国发展多边外交,不因文化或实力的不同而有所偏向,用平视交往的观念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几十年来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但是,想要在当今社会中真正的做到平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月薪过万的白领与打扫城市的清洁工相提并论时,工作轻松薪酬高与工作艰苦薪酬低相比较时,大多数人是否对前者敬重有加,而对后者嗤之以鼻?这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不平视现象。但实际上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下的分工,虽然付出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见高低有别的理由。平视不意味着完全平等,而是尊重每一份劳动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平视每一份劳动,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上,给予每一个人展示个人潜能的空间,这样才能发挥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公用,共同维系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需要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怀一颗平视之心。首先,我们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始终保持谦虚与自省,不耽于成功,不沉于失败,不盲从于大众,坚守自我,踏实前行。其次,我们要将自我的眼界拓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察世间冷暖、万物变化,用开放包容的心看待世界。此外,我们更需要去实践,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每一个人平等而又努力的奋斗,而不是在象牙塔中固步自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平视

       平视待人,平视待己,怀平视之心,行平视之事,开拓人生,拥抱世界。

       篇二:也谈平视

       赵珮伊

       平视,将视野与目光所及之处平齐,不仰视亦不俯视。既体现了一种达观的眼光与境界,更彰显了个人乃至国家的自信与从容。如今,中国青年正以平视的姿态,望向自身与世界,彰显青年的风姿。

       平视的态度乃为人处世之道。平视自身,不妄自菲薄,不自视过高,是泰然面对自身处境,准确认识自我、谦和待人的体现。邓稼先载誉归国,却始终低调谦虚。二机部九院初建,他与大学生白手起家,砍.0279.NeT高粱、平田地,亲力亲为;他倾囊相授,开设“扫盲班”讲授核物理知识,学生亲切称他为“大白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荣誉满身而傲视他人,不因技不如人而自弃自馁。平视,是为人之理。

       平视的目光也是世界和平发展之道。平视他者,体现了平等尊重的意识。承认差异与高下的存在,以平视的眼光视之,发展的态度处之。如今中国倡导的和平外交、互利共赢便是平视的体现。对待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中国倡导大国外交,共建共享,平等竞争;对待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合理利益,致力于构建新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平视,是对国际关系的正视,是一国之责任、一国之担当的体现。

       究其本质,平视更体现了一种底气、一种自信与从容。平视的姿态,形成于综合国力的攀升态势,源自于对自身发展的笃定。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已有挺立千秋的自信,去平视自身、平视世界。当我们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纪录而喝彩的同时,亦不免想起1932年刘长春独赴奥运的艰难情景。国难当头之际,刘长春写下:“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军奋勇向前,让我后背远离这般苦难。”而看今朝,刘长春的劝勉与寄寓终是得到中国青年的回响。奥运赛场,青年小将摘金夺银;数据时代,青年博主“何同学”对话苹果公司CEO,表达前沿见解。中国以其优越的发展环境,蓬勃的经济水平,为平视提供底气。中国青年以平视之姿望向时代,与时代齐肩,为发展蓄力,依托中国国力的强大支撑,在世界舞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从容自信,发出中国青年之音。

       处于大发展时代,中国与其青年更不会为所得成果而自满,傲视他者。杨绛有言:“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我坚信,中国将始终以平视的视角审视自己、看待世界,推动自身与世界的繁荣发展。

       篇三:也谈平视

       肖雅琦

       平视,顾名思义,即为目光平直地向前看,既不能仰望“阶上人”,也不能俯瞰“阶下人”。在当今社会,“平视”是一种从容的勇气,也是一种尊重的态度。

       在我看来,唯有平视,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平视他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内省自己,完善自身,追求至善的境界。孔子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私学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弟子多达三千人,他却能平视每一位学生。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才有了“子见南子,子路不悦。”这说明弟子们没有受到来自老师的压力。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反省自己,极言自己的过错,对子路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平视他人,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平视他人有助于我们观察人生百态,在社会中立足,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孔子凭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子贡赞誉他:“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颜渊赞誉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而孔子却不认为自己担当得起圣和仁,他不期望人们像信仰神明那样仰视自己,更不会自诩为圣贤去俯视他人,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位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着每位学生的老师。四子侍坐,他耐心与弟子们“言志”。颜回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便是孔子眼中的颜回。而“割鸡焉用牛刀”之论,则是他有意观察学生们是否敢于平视、反驳老师之举。孔子善于平视他人、观察人生,才能对社会、对世界有异于常人的感悟,被尊为“万世师表”。

       去圣乃得真孔子,除却孔子“圣人”的头衔,我们看到的是他既没有仰视别人的自卑,也没有俯视别人的自得。由此观之,平视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真正的自己,看向更广阔的世界。

       少年意气,向阳奔跑,迎风屹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恪守平视的态度。只有在学习中、生活中懂得平视,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立于潮头,才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审视共同的命运,开创共同的未来。

       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平视世界,世界便如你所见。

       篇四:也谈平视

       孔子晴

       待人处事,仰之易卑,难成大事;俯之易骄,必成大患。唯有平视,方能成人,然后迎世。

       平视,是不以其位与能低于人而自卑,然后自信;是不以其为位与能高于人而自负,然后谦恭。简而言之,就是要平等地看待一切人和事。

       平视是一种软实力。墨翟不以其出身微寒而自轻自贱,成立墨家学派,经千年而不衰;唐太宗不以其位高而骄纵自负,广纳贤言,成贞观之治;共产党成立之初,不以人寡力微而言败,奋力抗争,赢得解放;建国后,仍能以初心平视天下,方得今之盛世。位卑时平视世界,可以让人散发自信之光芒,人因自信而坚定,因坚定而终获成功。位高时,平视世界让我们尽显谦恭,为已得之成就锦上添花。它或许不是物质上的支持,但它无疑是一种强大的精神软实力。

       待人以平视,并非处处求均等。人各有所长,学问之数各有浅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仰视,不是不尊重学问高者;不俯视,亦不是要时时处处自谦。《论语》有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客观待人,理智学习,不卑不亢,才是平视待人。

       处事以平视,并非不能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只是与此同时,也当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接近天空。空想,是对理想的仰视;务实,才是对理想的平视。梵高曾说:用树木去触摸天空,是大地的渴望。天地本有高下,而大地怎甘平凡?它以高树参天,便是对天空的平视。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或许都有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但只要踏上了奋斗之路,我们就与理想站上了对等的天平。务实拼搏,让我们能平视理想。

       新时代,国家强盛,我们更需要平视世界。我们摒弃了明清天朝上国的俯视观念,去除了近代卑躬屈膝的仰视态度,而以平视的目光来看待每个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中国责任,将中国温暖献给世界。赢得巨大反响,我们见过某些小国趋炎附势,以致受人排挤;见过某些大国奉行霸权,以致为人积愤。我们深知,当今世界,唯有平视一切民族与国家,才能走向和平与美好。

       由是观之,人、事、世,平视而和,和而不同,和而大同。

       篇五:也谈平视

       王晗宇

       平视,平为常,平为等。视,视为见亦为待。平视,作为仰俯间的重要一环,是最高发展水平的体现。仰视为火候不足,俯视为气焰宫傲,而平视,就是恰到好处的中火,既不过分自卑,又不过分自傲。

       个人的进步,是需要平视的,平视是进步发展的基本盘。生活中处处有不公,人性的偏见无法消除,在每个人步入社会的过程中,若是只偏仰而不平,则内心无底低眉躬身。若使其俯视于他人,则为愚昧无知,必将受损。若是不信,请看看不同等级的学府里皆有此类,最后困难重重一事无成。平视,却能作为自己的资本,作为自己的镜子,看人如看己,看己如看人,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发现短板,弥补缺点,及时应对,从容不迫,最后一帆风顺。

       遥想当年战国的纷争,面对秦国的鹊起,身为小国使臣的烛之武却能做到从容不迫平视秦国,与其交涉,不战而屈人之兵,秦军主动退出。随着时间推进,三国时期的刘备带兵征讨东吴,以为自己的兵力数量多就是优势,屡屡犯错,仍然藐视敌人,被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最后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忘却了平视,胜仗变成了败仗。平视敌人既是肯定敌人给予尊重,也同样是对自己认识的肯定,保存住自己的尊严。

       平视,同样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极其辩证的方法论,成功的关键因素。毛主席语录中两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都是平视的表现,也是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全胜利的原因之一。做到平视,才能使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成功;做到平视,才会有挺进大别山,四渡赤水的优秀战略;做到平视,可以用10万大败六十万反动派,用木棍打败精锐。这都是平视,让战斗走向胜利,让绝望中生发出希望,甚至成为转折。

       那么如何去做到平视呢?如上文所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客观分析主客观,辩证看待即平视。没有自信却耽于劣势分析,就会变得自卑,没有客观分析却又盲目自负便一定会自傲,即仰与俯。反之亦然。平视能作为仰与俯的中间,做到了古典哲学中的中庸,这即为平视的最高境界。

       平视,众人亦言我亦言,云:“望山不为高,望谷不惧深,即可见其平。其旨为辩,神为庸,有辩有庸则平万物,有辩无庸则仰之惧之,有庸无辩则俯之,其果也败。”学会平视做到平视,即为人生的真谛。

       篇六:也谈平视

       郭菁媛

       仰视是只见他人不见自己,随即诚惶诚恐不可终日;俯视是只见自己不见他人,随即傲慢自大不思进取。唯有平视,见人见己,方从容静看周遭潮起潮落,顺利乘风破浪。

       平视不是要求全然平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诚然任何事物都在比较之中呈现差异。平视并不是像某些西方大国宣传本国资本主义尊重自由的等等优势要求国情各异的世界他国与它完全一致。那样“平视”只是盲目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既不尊重上位者,亦不理解下位者,对自身也一叶障目不见其明,这样的“平视”只能让自身故步自封,不断被人抛弃和超越。

       国家需要平视。中国向发达国家借鉴和协作,但不趋炎附势过度依赖;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但不以施舍傲世之姿态而以平等互助之态度。求同存异、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平视世界之中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亦在平视之中构建与他国之间的和谐国际关系。世界格局如沧浪宏阔,唯有平视,方行稳致远。

       文化需要平视。曾经的“全盘西化”是对西方所谓先进文化的仰视,盲目追寻,仅得皮毛,忘根忘本;“全面复古”是对其他文化的俯视,“上国”色彩,不思进取,故步自封。平视,是在全面了解自己之后从容接受他人。我们自视不忘魏晋清骨风,唐宫华彩耀,敦煌见五色,中原气自庄,我们平视也看到西方的自由平等开辟了新世界,非洲龙骨木雕守着旧文明。我们通过平视发现所谓的先进后进文化从不存在,在平视中我们看到文化是多元和谐而包容的。让后我们方能以海纳百川之姿,交流借鉴世界文化,让中华文化继续以丰富多姿之态绵延千古。

       平视并非与我们无关,人生更需要平视。社会飞速发展,“内卷”形势愈演愈烈,人们能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看见社会的梯队:成绩排名,等级排序……人们看见自己的层级,找到自己的层次,于时代发展的裹挟和恐慌之下急于进步,因此仰视上位者以求进,俯视下位者以找寻心里安慰。然而在这样盲目的仰视和俯视中,我们的心态日益慌乱,时以物喜,时以己悲,最终在空自悲叹中蹉跎年华。而唯有平视,使我们理智看待自身的优劣,虚心学习,勤恳耕耘。大师如杨绛先生,早期在文学组里亦不受重视,然其不仰视他人,不俯视自我,以平视心态,于静默之中读自己的书,终成大家;凯特王妃未以身份地位傲然民众之上,而是亲近百姓,平视臣民,获举国赞誉。不卑不亢,不骄不傲,在平视之中,心不妄动,人生必然丰厚踏实。

       人、事、国于平视之中稳渡风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