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二位主人公关于“争与不争”的选择引人深思。蔺相如,这位千古名士,在秦王的步步紧逼之下,他镇定自若地选择了争,争的是赵国的尊严和脸面;却在廉颇扬言冒犯,出言嘲骂之时毅然选择了不争,不争的是浮于身外的权与名。
廉颇作为一名战功显赫的武将,做人坦率直白,渑池之会前对赵王的嘱托,是他要争赵国安危尊严的赤诚;对蔺相如的辱骂,.0279.NeT不是要争名逐利,而是内心对所谓“不公”的真情表露,最终也以坦率的态度选择不争,负荆请罪。一文一武终成刎颈之交。
“争与不争”源于内心的自我选择,源于自身对事件的态度反应,所以心中都怀有正义之气的廉、蔺两位才能坚定的选择“争与不争”,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刎颈之交。
古往今来,关于“争与不争”的选择有很多,从某种层面讲,“争与不争”其实需要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来支撑个人或群体的选择。争或不争都需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考量得出。作为面临高考大关的高中生,我们不得不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做出争的选择,争的是名次,更是未来。
我国许多功绩卓越的院士学者,深藏功与名,不追名逐利,选择最普通、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了“不争”,选择默默无闻地做国家最坚实的剑与盾。
回想起2022年的万州公交车坠江案,这便是选择“争与不争”的典型反面事例!一念之间,因为彼此都咽不下一团怒气,坐过站的女子与生气的司机都选择了动手,在错误的时间与场合选择相争,置一车人生命于罔顾,最终车毁人亡,一大车人死于非命。一时的冲动,使私利战胜了公德心,置个人恩怨于群体生命财产之上,一味的想着“争”终争得一江尸骨寒,令人可叹,可悲!
但说争,容易争的头破血流;但说不争,又将白白损失掉即将到手的利益。有时进一步繁花似锦,也会失足高处;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也会跌落深渊。所以争与不争的选择结果好与坏,向来只在于人心罢了。
眼界够不够宽阔,心胸够不够宽宏,乃至于观念是否正确,思想是否积极,对争与不争都起到莫大的作用。所以“争”,勿忘考虑现实环境与所处状态;“不争”,也要客观冷静、泰然处之。坚定信念,别忘了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能掌握“争与否”之分寸,便是火候独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