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如何发挥好父母与家庭的作用,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人,是人们始终求解的一道“考题”。而在教育的外在环境、内在理念、沟通方式、时代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怎样做好父母、树好家风、引导好孩子,答案变得更加复杂而多维。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疫情期间不要和家人吵架”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多次与父亲争吵,倔强少女离家出走溜进医院;学校开学“神兽归笼”,宝爸宝妈愁容变笑容……疫情期间,家庭生活成为网络高频词。居家生活、居家工作、居家学习打破的不仅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也是父母与子女的空间边界和心理边界。朝夕相处间,随着亲子关系黏性不断增强,父母与孩子在生活作息、思维习惯、沟通方式、情绪处理等方面的差异被放大化,矛盾也随之尖锐化。
要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关键是要把握好亲子间的界限伦理,在尊重自主性的基础上,预留父母和子女在物理和心理上的独立空间,并且使这种空间与外界保持一定的界限。在子女成长中,父母不能“缺位”,也不该“越位”,既要呵护关爱子女,增加对孩子的有效陪伴,也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成长需求,防止为孩子包办一切,要允许孩子在自己房间“半天不知道在干啥”;对于子女来说,在加强与父母情感联结的同时,也要尝试逐步从高度卷入的家庭生活中后撤,形成自我的生活边界和独特的生命价值。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首先要倡导爱国爱家。父母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优化教育方法,讲好历史故事、家风故事和时代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家与国的关系。要提升好家风好家训的社会功能,倡导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价值引领,实现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的有效衔接。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场域中蔚然成风,才能在家庭里涵育生根,形成良性循环。
好的家风承载着祖先们对后辈的希望,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最深沉的爱,是以质朴的家风培育刚健的品格,造财不如造才、留钱莫若留贤,教会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干事的本领,这才是给子女最好的馈赠。
我们应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繁荣昌盛的大家庭!
篇二: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我国历史上,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
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孟子讲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正家,而天下定矣”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承,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家风连着党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择邻而居的故事代代流传,家风展现的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道德风貌,也是每位家庭成员成长、成熟的“指向标”和“定盘星”,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至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北宋杨家兴隆三代,将帅满门,从忠肝义胆战功卓著,不由让人感叹“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之家风的分量。
在某种意义上,家风和家教,构成了独具家庭特色的“道德.0279.NeT共同体”,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
从家国情怀的深明大义到知书达理的人情练达,再到品学兼优的素质养成,无不仰赖其滋养和浸润,对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家风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有利于纯正党风,端正政风,带动民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带头树立好家风,可以很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培养时代新人,红色传人。在培育优良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立起了标杆,毛泽东对家属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一方面要求子女努力向上,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能够坚持原则,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子女谋职位,在家庭成员中也是自己以身作则,关爱他人,解危救困。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强自立的“十条家规”。刘少奇十分重视子女世界观的改造,要求孩子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继承革命前辈的好家风好作风,当好家庭课堂的建设者示范者。
家风影响着国家风气的养成,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既是延续中华文化血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
篇三: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近日,公司广泛开展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活动,在学习中,我对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首先,谈谈对建设良好家风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2022年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良好的家风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家风是人生和家庭成功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既是人生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又是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代代受益无声的教诲。大家都知道,世人景仰曾国藩,不仅是因为他是中国近代闻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更因为是一个优秀卓越的家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国藩重视家教,他立下家风家训给子孙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传家宝——家风家训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的后代正是凭着勤俭的传家宝,经过几番改朝换代,其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
良好的家风是促进廉洁政风的根源。2022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从2022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纪委共发布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相对,良好的家风促进廉政风气。焦裕禄刚到兰考工作不久,因为大儿子焦国庆没有买票看“百戏”而严肃教育儿子:“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天,焦裕禄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上2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作检查。借此契机,焦裕禄先从自身“开刀”,以儿子看“白戏”为例,在县直机关干部会上多次检查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够,并大力纠正兰考县的不正之风。
良好家风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昌盛的基因。2022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中华民族历来讲家国同构,“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有家才有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血脉不断、生生不息,离不开中国特有的家风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力量,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其次,谈谈如何才能建设良好家风
家风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从家庭入手培育良好家风?通过学习,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好的方法值得借鉴。
一是在立规传训中弘扬。家规家训是一个家族的传统文化或做人立身的行为准则,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教化,更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一代一代口耳相传、身体力行传承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二是在以身示范中传承。有一个笑话:一位爸爸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说谎。结果有一天这位爸爸中午要睡觉,就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来找我,你就说爸爸没在家。”结果爸爸睡觉时,还真有人来找他了。这孩子就跟那个人说:“我爸爸在睡觉。但我爸爸跟我说了,如果有人来找,就说他不在家。”可见,家长示范对家风影响很大。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梦”的倡议者和践行者,以身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在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领域经商。严厉的家风及母亲的谆谆教诲,对习近平影响深远。往后每到一处工作,他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三是在守正创新中深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良好的家风不仅要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更要植入新的时代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不断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一起奏响家庭和美幸福、社会文明的华彩乐章。
篇四: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从我们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风华正茂到砥砺奋斗,家庭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种角色,女儿、姐妹、妻子、母亲,我们要传承好中华民族孝亲敬老、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的传统美德,还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以言传身教引领、教育我们的子女,使他们善其德、端其行、正其道,以每个小家庭的幸福美满构建全社会的和谐美丽,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
篇五: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记忆中父母这些朴实的言语,既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也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从小到大伴我成长,让我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友善,对工作的敬畏,心怀感恩,心存信仰。到妇联工作后,在工作中接触了众多“最美家庭”典型,更加深深领悟了“家风是盛满亲情的陈年佳酿,是延续传统的精神薪火”,更加认识到家庭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妇女工,我们要积极回应广大妇女和家庭对于家庭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大力宣传家风家训及家庭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的参与热情,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和活动的覆盖面,以小家的好家风涵养大家的好风气。
篇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对于国家而言,良好家教家风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助力;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家教家风承载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和社会价值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家教薪火相传、源远流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厚植“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家国情怀,始终坚持家庭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意识,以小家情扬大国梦。
篇七: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在保密、机要战线中有许多的英雄楷模,他们的工作极为隐秘,甚至对家人也要严守秘密。他们于无声处服务大局的背后是家人们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正是良好家风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才能为治国之事鞠躬尽瘁。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既要传承好保密机要战线的优良作风,也要学习他们良好的家风家教,努力夯实家风建设这个基点,在新征程中扬帆远航拼搏奋斗。
篇八: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食粮,它淬炼于我们党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之中,书写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努力拼搏、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恰逢孩子学校正在举办“追忆峥嵘岁月,探寻红色印记”的童心向党“百年党史听我讲”活动,孩子作为班里代表要参与录制讲党史故事视频。下班回到家,就开始给孩子讲党史故事。当讲到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炸碉堡的时候,幼嫩的声音指着绘本问道:“妈妈,碉堡是什么?这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坏人么?他们为什么要来欺负中国人……”当我将一个个问题给她回复后,她紧接着又问“那女生也可以当红军去打日本鬼子么?”“刘胡兰十四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威胁没有屈服,不到十五岁就为国牺牲了”说完,我不禁潸然泪下。十五岁,正是花样年华,曾经十五岁的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她却为了党的事业,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前。我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困难险阻面前冲在前,脏活累活干在前……,5岁的她似懂非懂给我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们要牢记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人,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前,一艘红船给沉睡的大地带来曙光,一百年后,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行得远,传承基因,才能走得远。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五彩波澜的,眼前的生活是幸福的,交通是发达的,经济是繁荣的,物资是充沛的,我们要时刻记住当前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奋不顾身;为了国家的安定,他们为国捐躯;甚至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壮烈牺牲,这一点我必须让孩子知道。当然,最后那一句铿锵有力的“加油吧,少年!”也是她给我最好的答复。
放下党史绘本,给孩子讲起小萝卜头的故事,仿佛那一幕幕场景就在眼前,面黄肌瘦的他在潮湿阴暗的监狱里,没有可口的饭菜,更没有香甜的蛋糕,只有发霉发臭的剩饭,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刻苦认真,热爱学习,没有笔就用石头代替,没有纸就用地面当练习本……还没等我讲完,孩子就拿起了纸和笔开始去学习写字,我知道这就是潜移默化,这就是家风教育。小小的她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需要家长去熏陶渲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会坚持给孩子讲党史故事,不仅仅是传承,更要汲取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和良好的家风教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感受坚定的信仰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孩子珍惜眼前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让美好的希望之花盛情绽放,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
篇九: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家庭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放飞人生梦想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基点。《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进而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家庭建设是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重家庭”是家庭建设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家庭家教家风时,把“注重家庭”放在“三个注重”之首,并鲜明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建设的优良传统,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推进家庭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家庭是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无论人们身处何方、境况如何,其内心始终为亲情所牵、为家庭所绊,家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动摇。新的技术、观念、生活方式的出现也许会冲击和改变未来人们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模式,但并不会动摇由血缘纽带和亲情关系所维持的家庭存在的本质。同时,还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家庭成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现象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新时代家庭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在家庭建设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新的家庭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变化,深化文明家庭创建,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建设更高质量的家庭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家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其他更多的新的社会关系。更多的社会关系生成后,家庭就成为了个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个人都从家庭走向社会进而开启社会化进程。家庭的演进历程告诉我们,家庭的和睦、幸福、文明都与社会休戚与共。只有家庭这个基本细胞健康有活力,社会这个有机体在结构上才能平衡,在运行上才能顺畅,在发展上才能持续。
家庭是国家的根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主张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逐渐演进为“民胞物与”的精神自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提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种将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的道德自觉,成为了“家国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础。在新时代,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由此可见,在家与国的辩证统一关系上,家是构成国的基本因子,国是维护家的可靠屏障;家庭建设不仅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深厚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是家庭精神内核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在个体进行“社会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上,起到了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教育发端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承担着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重担。父母则是挑起这一重担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至今流传着“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成也”的古训,流传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家庭教育的典故,流传着《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家庭教育的国学著作。从现代教育分工来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重在知识传授,社会教育重在面向成人劳动者,而家庭教育则是人最初智慧启蒙和文化开蒙的第一场所,并纵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地起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子女的示范教育,父母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为子女判断是非、分辨对错提供了重要参照,并在子女的整个人生中都将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首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对人的一生发挥着独特而必要的基石性作用,奠定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能让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同时,家庭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有相通之处,通过家庭的培育和践行,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活化、常态化,更容易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发自内心遵守的行为规范。
家庭教育是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途径。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的家庭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并十分注重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引导家人亲属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家庭教育能够在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方面发挥立德立言立行的功效:立德就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把对党忠诚的大德内化于心,父母通过实际行动为家庭成员作出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子女自觉做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传人;立言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子女向革命前辈学习,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该讲的大大方方地亮剑发声,要讲的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行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子女向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学习,像他们一样行得正走得直、干得实干得好。
三、家风建设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
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庭文化风格。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家风诞生于家庭,却不局限于家庭,其形成和发展必须始终与社会风潮相适应,又潜移默化塑造着党风,影响着国家治理。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家风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良好家风的培育,不仅能熏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还能带动他人养成良好品质,从而使文明的社会风尚源远流长。反之,家风不正,很容易造成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等家庭问题,还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见,重视家风培育,就是疏浚社会风气的源头,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打基础。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祥和;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和谐。
家风是塑造党风的重要切口。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党风,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恶劣家风的形成,往往是领导干部失德失矩,个人言行不仅不能对子女、亲属产生道德规劝与行为约束作用,甚至还会默许、纵容、放任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或影响力从事违法乱纪行为。长此以往,错位扭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就会在家庭、家族成员之间蔓延传播,导致家庭生态恶化,极易对党内政治生态产生侵蚀与污染。综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迫切需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重要切入口,从源头上正家风促党风,以良好家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家风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家庭是国家的最小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家庭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点。只有把家庭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才能将每一个个体纳入国家治理的大格局中。在新时代,推动家庭治理更好地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从而实现宏观上的国家治理与微观上的家庭治理良性互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