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一: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不再是美术与音乐学科单独的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作如下分析: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运用多种感知方式,提升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二、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准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三、条理性更强

       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提升艺术修养。

       四、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篇二: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2年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正式发布,通读后发现,新版课程标准较之老版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全部涵盖在内,统称为艺术课程。各个学科之间不再是独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型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新的课程标准较之老版还是有很大的变化,四个学习领域内容没变,但是名称改为四类艺术实践,并且细化了四类艺术实践所涵盖的16项具体学习内容,根据学段再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16项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以一、二年级为例,四类艺术实践不再具体划分学习内容,而是将其融合在一起后,嵌入到5个学习任务当中。以“欣赏身边.0279.NeT的美”为起点,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再到将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参与造型游戏活动”。5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养学生“造型·美术”学习习惯。

       本学段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较之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1-2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新课标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从多方位、多角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摸索出经验,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要求。

       篇三: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着力于使课标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篇四: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和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和《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以发现:一、完善了培养目标。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义务教育新的培养人的标准;二、优化了课程设置。如:九年一贯制的道德与法治,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变动了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注重幼小衔接;三、细化明确了要求。明确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与规范,以及教育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和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学习和提高,成为符合新时代新课标要求、扎实教学、孩子和家长喜爱、社会认可的人民教师。

       篇五: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百年课改我们相遇——如尹教授所说我们艺术学科的课改迎来了百年之大变。在注重核心素养培育的今天,我们的艺术核心虽总觉概括只有“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方面,但是认真推敲,每一个方面都对我们教师本身来说要求更高,所以我们有必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去根据新课程标准去要求自己,去提升自己,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前我们本身先来做践行者,开拓者。我认为只有自己有了一桶水才能够引领学生开荒辟地,才能使得耕耘后收获硕果。

       篇六: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读了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后,又对比了一下2022年的课程目标区别很大!学段上有了变化!每个学段的目标提升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4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目标有着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学段的划分更加细致了!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篇七: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读了新课标之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课标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对艺术教育十分的重视。在设计思路上,学段被划分得更仔细,对于各个学段的音乐、美术的要求也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设定得更加具体明确,并随着学段的递进逐渐提高艺术学习的要求。且在较高年级增设了戏剧、舞蹈、影视学科,有利于高年级学生的根据兴趣进行学科选择。

       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将造型、赏析、设计、综合探索结合起来,每一学段的学习任务都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循序渐进的教育效果。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主要以探索发现为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中等及较高年段的学生则相应的适当安排鉴赏、设计类具有更高的要求的课程,同时结合学生不同年段所学的知识并应用于美术课程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程度,辅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篇八: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3~5年级)的部分,分类出以下五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学习任务2: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任务3:装点我们的生活。学习任务4:学做传统工艺品。学习任务5:融入跨学科学习。从以上五个学习任务中,传递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讯息——着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能型、创新型、国际化的艺术人才。这种人才在未来的时代洪流中能具有强劲的担当意识,并且必须具备未来工匠的专研精神,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技艺与创意并驾齐驱。日常生活中,“中国制造”四个字随处可见,大家也都知道制造与创造的根本区别之处,我想做为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会有一种信念:让中国创造遍及世界的每一处领域。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人才从哪儿来?人才从娃娃中诞生。综合的学习构建下才能出人才,不单单是语数英、生物化的研究性学习,从古至今,艺术类的学习从来都没有缺席过,当下的艺术课程标准不断优化,终其目的就是为培养更优秀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强国添砖加瓦。

       篇九: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我认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是我国艺术教育的一块新的里程碑。课标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作为教师关于“如何教”和“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的重要指南和向导。课程标准的全面翻新,更加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经过老师的解读和自身对于新课标内容的研读,最让我觉得惊喜和惊讶的部分是艺术教育内容不仅仅是我印象中的音乐美术,而是广泛涉及到了舞蹈、戏剧和影视。涉猎内容的广泛,更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尝试自己擅长的方向。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入浅出,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美。

       篇十: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我知道了新课标出台的的背景和意义,端正了学习态度。

       新课标出台的背景有三点: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二是2022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三是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22年、2022年制定颁布,虽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通过这三个背景,我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而中国要持续的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储备特别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决定着教育的革新,所以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规范、改进课程标准。

       其次,通过研读我发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偏重于基础知识技能,优化了组织形式,进行了跨学科的学习,各学科之间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而是有了一定的关联。同时还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尽可能帮助老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指导教师如何具体的教学生,学生学习达到什么程度。这样就给教师的实际教学较高的操作性。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艺术课程标准又有着哪些重要意义呢?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什么?首先,音乐老师要转变观念,音乐和美术不再是分开的、单一的学科,而是合二为一统称为艺术课程,有句话叫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新的课程标准里,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培养想象、创新思维的重要综合课程。其次,还要有一种观念,就是要加强中国先进文化的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音乐课程的目标中提出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艺术魅力,学会有组织的表达思想,在艺术中品味丰富人生。在每个学段中详细的从唱游、欣赏、创作几个方便提出了具体目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学习当中,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精神生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作为老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是如果学生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比较投入,对这门课也比较喜爱。课程标准的目标中还强调了音乐活动,比如演唱、演奏、律动、音乐游戏等进行艺术活动,通过他们实际的操作和表演,引起学习兴趣,然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等等。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们会发现,在一节音乐课里面,如果有像歌词创编,或者是简单的律动表演这些音乐实践,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而且都比较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最好,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种实践当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一开始他们可能是通过老师的提示或者是模仿来进行,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和感悟,学生的这种创造性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以上这些是我对2022新课标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新课标的解读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体会越深,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不负教师这个教育的使命。

       篇十一: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我认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进一步加强了对美育的重视。明确美术课程应着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设置,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对于艺术课程设置,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并独立设置劳动课程,取消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占的课时,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时俱进。

       新课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摒弃了以往部分课程片面强调文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倾向,从而使课程的目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上,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增长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认为此次对艺术类课程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也希望经过此次改革,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正确的艺术方面的学习,从而提高国民素质水平。

       篇十二: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第二学段(3-5年级)五项学习任务分别是“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融入跨学科学习”。

       研读之后感受有三点:

       1、课程的思想性。在课标修订原则里提出的“坚持目标导向”,在第二学段(3-5年级)学习任务中,得到了进一步落地:在学业要求里,提出了“知道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由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而成的”、“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体会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习惯”等。在教学提示中,提出的5个“注重”: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工艺师具有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引领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这就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地融入课程”,增强了课程思想性。

       2、任务的递进性。低年级的学习比较注重对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的感知,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审美认知的发展,学生对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逐步学会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进行欣赏和评述,进一步丰富了审美的体验。

       3、素养的推动性。本学段教学以“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为起点,学生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将其运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学习任务中,再进行“融入跨学科学习”综合探索活动,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迁移能力,推进了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篇十三: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强调跨学科综合学习,注重“幼小衔接”。作为美术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只有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

       篇十四: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一、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二、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三、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作为音乐教师,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四、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