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题记
父母,长辈,老师,同学,都曾不止一次的问过我:“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想干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曾有过明确的答案,而现在,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想做什么职业,是对前行方向的一种选择。有些人学文,有些人学理,有些人专攻艺术,有些人选择舞台。从高中分科到大学选专业,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样的抉择。然而自己前进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许多人都没有明确的结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些人的方向从小就确立下来,并能够矢志不渝为之努力。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出身书香门第,从父辈开始便担任史官。他从小便立志编纂史书,三次游历,几乎跑遍了整个汉朝疆域;后来遭遇变故,他甚至愿意接受腐刑以继续编史,直到完成《史记》之终章——《太史公自序》。
然而,孔夫子的那段话并没有讲完。他还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史公那样的人固然值得崇敬,但“五十始知天命”,几次波.0279.NeT折才找到前进方向的,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大文豪鲁迅,他拥有一个在百草园捉虫捕鸟的快乐童年。彼时的鲁迅也许根本没有想过,他的前进方向应该是什么。后来离家去江南水师学堂,也只为“避一避风头”。直到父亲病故,鲁迅动身去日本学医,那时他才有了“治病救人”的方向。至于“文字救国”的道路,已是后话了。
司马迁的方向不曾改变,鲁迅的方向在确定之前一直在改变。但不管怎样,在命运兜兜转转的浪潮之中,他们终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司马迁继承了父亲遗志,鲁迅怀揣着唤醒麻木国人的信念,这份“志”,如同天上飞鸿海上明星,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有一首诗这样写:“土地上生长着信念,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是象就要长牙,是蝉就要振弦。我将重临这个世界。我是一道光线,也是一缕青烟。”做好当下,就像蝉振弦,象长牙,才能有能力去选择,去追寻前进的方向。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终会找到前进的方向。如海上微光,若隐若现,却依然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