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翻开《呼兰河传》这本书,灰暗的天空,市民的是非,把读者的眼睛紧紧牵住。
走进城镇,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着,平静的好像西湖的水面。从城镇的深处传来嬉戏的笑声,那正是从作者和祖父的后花园中传出来的。作者的生活十分丰富,也十分孤独,从作者的祖父那儿获得了一丝欢喜。祖父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的人。有时却会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捧腹大笑,也有时候会哭闹。“祖父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他只长大了身躯,却没改变过他那颗和善的心。”
但有些呼兰河城中的人却十分可恨。胡家的团圆媳妇,见人也不知道羞,刚到老胡家就吃三碗饭……写出了小团圆媳妇的不小心,婆婆开始“教导”了,没想到她却“病”了。于是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开始想馊主意了:“请狐仙,脑神闹鬼,画符,用烫水烫……”
但小团圆媳妇被这些“医生”治死了。冯歪嘴子身上还有希望,王大姐死了,冯歪嘴子把自己的孩子养大,艰难得生活了下去。
人生活下去靠的是什么?是意志。
篇二: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的内容也令我感触犹深。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三四十年代呼兰河旁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真实地再现当地人贫穷而又落后的精神。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力,向我展示着一幅又一幅令人感动和同情的画面。
文章刚开始的镜头便令我感慨万分:东二道街有一个大泥坑,曾经差点淹死过一只马,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上不知抬了多少次,有的人说拆墙,有的人说种树,说将土坑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在他们看来,大泥坑带来了太多的不方便,想尽了各种方法去对付它,却没有人去彻底消除它。而认为不能违抗天命,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深刻地揭示出人们的无知与愚昧!
住在萧红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如果有东西不给他吃时,他便会骂起来。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我不吃,你们拿去吃吧!”不过他很喜欢和动物聊天,除此之外他就沉默寡言了!我认为:有二伯不喜欢和人交流,但是喜欢和周围的事物说话,其实是自言自语,一种古怪的表现!而他的骂其实反映出内心的极度不平衡。身处底层的他无家无业,他的骂,他的古怪正是他内心扭曲的一种折射和发泄。
看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作者坎坷的人生历程,记忆中的童年,抒写了她的温暖的回忆,教育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篇三: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