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观后感(精选17篇)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血战湘江观后感1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电影《血战湘江》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差的武器,和敌人的长枪大炮根本不能比。他们吃的是粗糙的干粮,他们穿的是破烂的衣服,每天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全然不畏惧,迎难而上,向死而生和敌人拼到剩下最后一颗子弹。很多红军倒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履行着“誓死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渡过湘江。

  在电影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红军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都宁死不屈,不畏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让人心生感动。这胜利归功于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战争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二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湘江战役是我国工农红军长征前最惨烈,最令人心痛的一场血战,无数铁骨铮铮的革命先烈在李德、博古的错误左倾下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军训期间,我们也通过《血战湘江》深切地感受这次战役的悲壮。电影的起源是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次反围剿成功后,在博古、李德的错误左倾下,红军开展了第五次反围剿,主要目的是红军保护毛泽东和中央过湘江。

  电影在飞速的闪过:毛主席的一次次战略提议被拒绝,李德的一次次高傲的错误指挥,湘江浮桥的一遍遍重建,国军轰炸机的一次次投弹,一道道鲜血筑成的战壕,一把把沾满鲜血的刺刀……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林家一父四子共参军,如同杨家将,就连毛主席都在苦口婆心地劝老裁缝别让四儿子参军,为他们家留后,可老裁缝还是坚定让第四个儿子随军打仗。在湘江边上,离胜利仅一步之遥,老三架着机枪在吐如飞蝗一般的飞机扫射,立争为党中夬过江赢得时间,抧机枪的士兵已绉中弹,口吏鲜血,情况危急。老裁缝见状立刻奔上去换下奄奄一息的战士,他虽然被机枪的后座力震得浑身骨骼欲碎,却依旧咬牙坚持。最后,一轮轰炸过来,硝烟四起,尘埃落定后,老裁缝已倒在了地上,老三在弡留之际爬到父亲身边,将他的军帽戴正后也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最后随着34师征戓枫树脚的老四在遵义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将老裁缝为老四早已做好的一套军装亲手交给了他,老四眼吨热泪,义无反顼地参加了红军。父子五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这叨信仰。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正是这些舍身为民的铁血军人,才会有现在的和平盛世。历史已然成为过去,感谢《血战湘江》这部影片给我们我们记忆深处留下印记,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鲜血筑成的新中国。在往后的日子里,撸起袖子加油干或许就是对先烈门最好的敬礼吧……

  第三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血战湘江》是一部由陈力指导的重大革命史题材电影,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向观众讲述了87年前那场向死而生的悲壮战役。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焦土四溅……从影片一开始的雷口关血战到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一幕幕场景做到了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

  本片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持续苦战,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红军总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写下的誓言,真实展现出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用炙热的鲜血谱写出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时过境迁,当年的金戈铁马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但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留存。

  回想电影场景,大战在即,彭德怀在做战前动员时说道:“现在是最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上万将士高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师长陈树湘要求“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当陈树湘身负重伤,肠子流出时,誓死不当俘虏的他亲手扯断自己的肠子用生命捍卫了红军的尊严;林裁缝在与战士穿过树林时唱响了一曲不知名的家乡民谣,也许悦耳的民谣声传到了他儿子林有国的耳中。林有国歼敌无数,当自己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时,雨水、汗水、泪水、血水、江水相互交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父亲整好军帽,书写了红军战士最后的骄傲。

  这样的场面一幕幕的闪过,每一位名倒下的战士都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光芒,活着是英雄,倒下是丰碑,冰冷的湘江水可以漫过英雄的尸骸,但漫不过信仰的高山。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正是信仰的力量,而这种信仰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在看完这部感人的革命电影后,我深刻感觉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电影讲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掠,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有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电影中,我深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为此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我们给那些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最好的报答,也是对新中国最好的报答!

  第五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近日,延安生产中心党支部组织所有在岗职工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让大家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这部影片项向我们讲述了中央红军在湘江一线与国民党军艰苦鏖战、突出重围的悲壮故事。1943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是一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战争,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血战湘江》讲述的那一段历史应该可以算作是红军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也是我党历史上面临着生死抉择的最为关键的时刻。正是有了过去的苦难岁月和沉痛教训作对照,时刻提醒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如今我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之所以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依然能绝处逢生,靠的不光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领导人的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还有一心想着群众,敢于直面困难,甘于奉献,团结一致的基层干部群体。

  我们要敢于担当负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我认为长征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力。我们应不断加强学习,把自己改造得更好一些,使自己成为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的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勇于担当责任、引领行业发展的开路人。我们必须百倍珍惜今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先辈为榜样,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在为神渭管运项目建设中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优异成绩。

  第六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傍晚时分,迎着欲颓的夕阳,操场上,林荫间,都被静谧与安详所笼罩,就在这与诗意共存的时空里,我们也穿越时空,与历史亲切地交谈了几番——全班一同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影片。

  本部电影主要描述的是红军各团、各营、各连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成功掩护红军一、二纵队成功渡过湘江的感人故事。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有史以来的第“五”次围剿。由于联合国军事顾问李德独揽了红军的指挥权,对新苏维埃联合主席毛泽东所提出的建议一律否决——怕其撼动自身的地位,以及他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的结果却是牺牲人数突飞猛进,付出了重大代价,也没能攻破敌人的围剿,处处被动挨打,反而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好在,在紧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湘江,攻克贵州省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取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

  此次战争是中央红军反围剿的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大转折点,更为处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谱写了壮烈的一章。蕴含其后的,是那些生而平凡,却伟大地奉献出自己珍贵年华的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伟大的情怀,才让这残酷、险峻的长征路最终拥入了“胜利”的怀抱。

  在前进的途中,有数不胜数的动人细节:

  毛主席将自身所携带以及朱总司令所给予的仅有的金鸡纳霜全部分给了战士们,每当有人阻拦时,毛主席毫不犹豫的说“他们比我更重要。”

  不是红军的四娃子只是为了能够有一天可以真正地穿上红军服,在战争中英勇战斗。当顺利渡江后,他听到毛主席说自己父亲与三个哥哥全部牺牲了并询问是否失望时,虽眼眶里溢满了泪水,但并没有使其顺着眼角流淌下来,只是笔直地挺立着,坚定的说:“春伢子(三十四师师长)说了,我是一名合格的红军,并且父亲总是警告我,红军没有失望。”

  ……

  看这部影片时,可以说是“哭过、笑过、难受过、心痛过、愤怒过……”,红军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为了遥远的所想象的未来而奋力战斗,不畏牺牲呢?

  我驻足深思,在我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里,革命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汨汨流淌。这部影片使我找到了答案,也许,这就是那令人不可思议的爱国情怀,就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奋斗与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原因吧!

  第七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从这部电影中,我们接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性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湘江血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中央红军在此血战中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况惨烈,损失惊人!影片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教训,生动表现了以红五军34师为代表的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大无畏精神。

  观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50多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可谓大敌当前,兵临绝境,险象环生。然而,信念如磐,血肉似钢,红军战士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持誓与阵地共存亡;信念如磐,血肉似钢,红军各级指战员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信念如磐,血肉似钢,陈树湘师长在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时,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捐躯疆场;信念如磐,血肉似钢,林裁缝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林裁缝和四个儿子无疑是优秀红军战士中的典型代表,正是有他们这样的无数好男儿以血肉之躯,凝成了钢铁“红流”,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才使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信念如磐,血肉似钢。血战湘江,红旗高扬!《血战湘江》让我认识到学习红军先烈们的光辉历史,就是要学习他们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心一意跟党走,并为追寻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影片和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照亮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必将照亮伟大的民族复兴梦、世纪强国梦!

  第八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根据党支部活动安排,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认真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对湘江战役最真实的写照。看过《血战湘江》之后,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坚韧的将士,克服所有的困难,只有永不放弃,所有的理想才能实现。

  让人感触颇深的是在电影中被无数战士反复嘶吼的一句话“坚决执行命令!”话虽简短,在漫天炮火的掩盖下依然是铿锵有力,中国红军誓死捍卫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勇气,似是能从屏幕上喷薄而出让人热血沸腾。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主角,写出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生。二纵队被辎重砸的双腿骨折的战士钟顺,为不拖累大部队行军,决然地从山崖滚落;从古田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林裁缝,为保护大部队过江和他三儿子共同举起机枪作战最终长眠湘江;在枫树脚英勇抗战的十八团,打到最后一个人依然没有放弃阵地;赶去枫树脚支援的春伢子带领三十四师守住了枫树脚,掩护了大部队过江,7000客家兄弟却只剩下了3000……这样的事件充斥在战争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战士有着如铁的意志,如钢的执行力,正是他们用鲜血拼搏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二、明智的领导,决定正确的道路,只有方向正确,所有的努力才有意义。

  一个党派的伟大不仅仅取决于将士们英勇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中学的历史课上曾经了解了一些李德、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想,但是看完电影让我感触更加的深刻。李德纸上谈兵,坚持用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指导前线的战士们死守,执意让战士们负缁前行,而博古不切实际的一味附和,盲目的跟从更是加剧了红军的伤亡。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谏言,他们却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不考虑实际的国情一味的照搬苏联的成功经验,最后白白牺牲了无数战士的鲜血。直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被正式采用,中国共产党才从惨胜走向真正的胜利,但是代价却是无数战士的骨血。由此可见领导人的正确的决策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性,但是我们的领导成员也不能盲目崇拜随意附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复制粘贴。

  三、优秀的团队,团结所有的力量,只有人心所向,所有的目标才能达成。

  一个党派只有道路正确,才能得到人民最真实的拥护。影片中最真实的不只有漫天的炮火还有人们最真实细腻的情感。在二纵队负缁前行的路上路过镇上,无数的乡民们自发的站在路边拿出粮食补给,而红军战士们却能坚守底线不白拿群众一针一线,直到最终毛泽东同志下令用银元换取粮食;国民党逃兵虎娃,最终却为了保卫中国红军倒在了最前沿的阵地。反观国民党军队,蒋介石指挥时包藏私心,只想利用战争削弱没有完全归顺的下属们的兵力,而前线的何健军队更是被红军吓破胆子,开始出现大量的逃兵,最后不得不许以重利才得以坚持。一边是民心所向,一面是包藏私心,军心涣散,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其实早已注定。

  作为一名法院干警、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革命先辈和先进为榜样,忠诚履职,切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把爱国热情化为动力,深化革命精神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九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市委党校组织全校学员观看电影《血战湘江》,当日晚上7时准时播放,2019年度春季二期学员100多人坐满党校中报告厅。

  电影讲述的是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队伍从8万多锐减至3万余人。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5万多红军英勇捐躯。有一家父子四人投身革命,其中三人牺牲在前线;师长陈树湘坚守阵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断肠明志不做俘虏;在弹尽粮绝时,红军冲出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杀声震天,炮声隆隆,英勇的年轻战士相继倒下,鲜血染红湘江。

  大家饱含热泪观看影片,我的泪水流淌下来,内心受到深深震撼。大家屏住呼吸,为国民党亡我中央红军之恶扼腕愤慨,为红军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英勇赴死而流泪不止。当看到毛泽东说服高层纠正错误指挥,力挽狂澜改变战争走势时,放映厅响起激动的掌声,大家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胜利的光芒。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漫长斗争和战争洗礼,取得了最终胜利,解放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这部电影是一堂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课,我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取得一切胜利的关键

  影片中,中央红军的低端武器和人员数量与敌人不堪对比。红军缺衣少食,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不畏惧不怕死。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哪怕和敌人拼到只有最后一颗子弹。反观国民党的激发士气的“最高”手段是派发银元。在时刻付出生命的战场,金钱能大过生命吗?只有信仰的力量才是不可战胜的法宝,中国革命队伍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是制胜关键。

  电影中一个片段令人感动:当林家老四得知父亲和三个哥哥都已牺牲在战场上,他虽泪流满面,但仍要参加红军跟党走。红军中像他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明知明天会战死,也义无反顾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听党指挥,一心只为革命成功。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把战场上的每个战士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不可战胜的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时刻把先辈革命者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激励自己奋发有为,努力工作、创造业绩的强大动力。这也是我们这些来自永州各条战线学员们的共同使命。

  二、民心所向是党夺取胜利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片中毛主席率领的军队路过村庄,村民自发慰问,为红军送水送食,战士们饿着肚子却不拿食物。直到毛主席发话用银元买老乡的粮食。当时的银元价值不菲,缺衣少食的红军战士慷慨地用一个银元换一个红薯。这足以说明军民的鱼水之情。离开时,毛主席含着眼泪对着乡亲们说了一句:“乡亲们,我们打了败仗要离开了,真对不住大家。”一位老人坚定的回答道:“没关系,我们等你们回来过大年。”当时红军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连吃败仗,百姓并没有因此而心生疑虑,反而掏出糊口粮食来支援如同儿女般的红军战士,经过的村庄仅有几位老人的景象,说明了成人乃至儿童都已参加红军,这是民心所向。自古民心所向决定政党存亡。反观国民党,军队涣散,缺失信念。军阀为保存实力,对上虚与委蛇,对下盘剥百姓,成为人人憎恨的“刮民党”,与我党工农红军“一个银元换群众一个红薯”立判高下。

  三、传承红色基因,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

  继往开来,中国进入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我辈之责,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扬革命精神,以优良的作风、过硬的本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具体到个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动给自己提要求,出难题,寻差距,淬火锻炼,强化本领,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那么民族复兴的梦想就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十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历史题材的电影,最大的特点与魅力,就在于它将过往的事塑造的有血有肉,让我们感觉向当年的情景迈进了一大步。

  而《血战湘江》这部电影也是如此,它将历史课本上寥寥几笔带过的渡江放大,再放大,揉开了一草一木,揉开了每一个人物的眉眼,将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拥有更真切的动容,更深刻的思悟。

  在我的印象中,毛主席一直被安上历史书上的那张脸,慈爱,冷静,睿智,坚定,是一个手握大权的沉着中年形象。而在影片中,却展现了另一种模样,似乎还是青涩的青年,在李德、博古频频犯下“左”的错误还一意孤行时,他几次三番劝阻,未果。此时才能感觉到,毛主席一步步走得更远更深实属不易。即使屡次碰钉子,他也不气馁,不抱怨,而是立即策马飞奔,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回。

  课本中留下的只是关键人物的姓名,可除去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以身殉国的战士,他们也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书写辉煌的历史贡献了一份力量。而他们最令我动容的,是他们心中因信仰而牢牢筑起的一份军人的尊严。该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电影画面,便是奄奄一息的战士气若游丝地嘱咐战友将自己的帽子扶正,然后安然阖目。即使是死,党的意志也永远在那发光发热,而我们战士将不负这份意志。他们也应该被尊敬,也应该被记住。

  第十一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爱国红色教育电影《血战湘江》,把观众带回了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武力打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继续被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根据实际形势提出卸下辎重迅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湘西突围转移的战略方针,却遭遇了以王明、博古和苏联顾问的强烈反对。结果正面硬拼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和代价。最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判断是正确的,也重新经过表决得到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赞同,确认了毛泽东同志核心领导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正确的转战陕北,逐渐稳固根据地,保存革命实力,按照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战略方向,实现了两个方面军的《大会师》,革命队伍在陕甘宁迅速壮大,促成国共联合抗日,最终夺取中国革命全面胜利。

  影片展现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带领下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服从党的纪律,听党指挥,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形成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思想讨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革命,发展,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指导方向。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我们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珍惜大好时光,继承红军革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工作,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严守纪律,为长安区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提升,为长安三园建设努力奋斗!

  第十二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重温了恢弘大戏《建国大业》。再观此片,心中依旧频频燃起爱国之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伊始,恰逢抗战胜利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一方面,为了建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共产党不惜让出部分地区和军队的控制权,换取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另一方面,影片把蒋介石的权谋之术刻画的淋漓尽致,国民党以“边打边哄”的思想,假借谈判拖延时间,加快对共产党军队的包围和打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中共的纯粹和伟大而自豪,党在民族危难时刻,不忘国家和人民,心系天下苍生。这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更是人心所向。不必说解放军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地席卷国民党五大主力,也不必说如傅作义之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弃暗投明,单说国民党对各界民主人士的暗杀和残害,足见国民党已经被社会各界孤立和不耻,胜利终将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几位国家元首对酒当歌的场景。由于江北再无战事,而江南仅剩一百万国民党的残兵游勇,已不足为患,基本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调。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影片通过他们的把酒言欢展现:一方面是战斗胜利的喜悦,另一方面,这场胜利是多少次枪林弹雨中的死里逃生换来的,是多少年来的竭尽心力的奋斗和努力换来的,又是多少人的流血和牺牲换来的,这背后的血泪艰辛,我们难以体会。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1年,我辈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第十三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一战,七天七夜的不间断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企图扼杀我党于湘江边的阴谋,5万多烈士的英魂长眠湘江两岸,护住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开启了燎原之势。这惨烈的一战,至今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在其中我们可见一斑。

  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主义,摒弃了毛主席倡导的人民战争和游击战思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被迫长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见道路走错,方法用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多少战士牺牲在转移的征程中。然而在转移的途中,战士们还要负重前行,被要求带上所有的财产,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所幸在毛主席的坚持下,负重被卸下,大部队得以加快速度,尽早跳出了包围圈。可见只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引导革命胜利前行。

  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的人数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惧,他们不畏困难,以一当十,用螳螂的力量挡住了大车,他们向一颗颗钉子牢牢钉在阻击阵地上,哪怕剩下最后一个战士,也坚守在阵地上。红一军团的18团坚守在阵地上,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以全团阵亡的代价挡住了敌人,为党中央的安全过江争取了时间,这就是我们的钢铁战士,有这样的战士在,任何困难都会被打败。

  永远保持人民血肉联系。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地生活,这是我党的宗旨,党和人民好比鱼水之情,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在战略转移的途中,人民群众将仅有的粮食拿出来送到红军手中,期盼他们早日凯旋,面对老百姓的盛情,我们的战士含泪接下,将身上仅有的银元交到老乡手中,整个场面令人动容。一切依靠群众,有群众的支持,有群众的帮助,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多次围剿,我党仍保持生机活力的秘诀。

  一曲悲歌,千秋壮烈,湘江两岸,有着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它散发着光芒,引导我们永葆革命本色,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向着正确的革命方向大步前行。

  第十四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最近,公司党委号召大家进行党史教育,我认真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50多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敌人设置了多道封锁线,在湘江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但勇敢的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一定要冲出重围。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对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官兵就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不放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续努力把我们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五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我仍难以忘怀那个场景:轰炸机呼啸着凌空而过,漆黑的炮弹尖锐地狞笑着撞向地面,绽出死亡的火光,却磨不灭战土前进的意志,那对胜利的渴望。

  枪炮声,鬼神泣,杀喊声,苍生粟,黑云压,壮士志,永不摧。战场的喧嚣过后,山坡上陷入死的沉默中,墨云早已铺天盖地地将山坡包围,唰唰的雨将地面砸出一朵朵血花,绽开在战士尸骨上的血,鲜艳又残酷。一位战士无力地躺于略温热的地上,另一位挪到他身前看着满面叉血的坚毅脸庞,眼神似是在诉求着什么,他从怀中捧出一顶军帽,长满茧子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红溪,无声的流着;鲜血,滋润着土地;雨水,冲刷着万物。终于,毛泽东,共产党员们,红军战士们,化为这场雨,唤醒了将堕入悬崖的中国革命,拯救了党,拯救了中国。

  剧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实出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精神,塑造了一个爱兵如子,视民如父的光辉形象。

  电影在紧张的节奏中播放,一纵大部队将到达江边,并不断发出错误甚至愚蠢的指示,负有大量辎重的二纵队离大部队几十公里远,身后是神出鬼没接踵而至的轰炸机。各个大团抵抗着包围而来的大量截兵,实是危亡之秋也,其中毛主席所在的二纵队,辎重不仅压迫着红军们的身体,还摧残着他们的精神,疟蚊,伤口,无一不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主席着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快马去找李德博古理论,可一意孤行的两人全然不顾战士们的感受。认为要用生命去堂堂正正战斗的左倾极端冒险主义,但毛主席不同,他用尽一切办法去保护战士们的性命:走小路,卸辎重,把自己的药给病人,背起伤者等等。身体是革今的本钱,生命更是大前提,固然李德博古是好意为中国革命,但用错了方法。真正的胜利,是以最小的代价去取得最辉煌的胜利,而不是用尸山血海堆叠出来的。

  以人为本,是毛泽东运位领袖最为光辉的品质,正是在这种领导气质下

  中国革命才会胜利看着那一个个鲜明生物的人物形象在荧屏上展现,我感到熟悉而陌生。掌心的汗握至滚烫,直到剧终二字的浮现,高高悬起的心才如释重负。我扪心自问,如果让我用生命去为同伴争取时间,我会吗?带着歉意来说,我不行。可,虽我无法舍已为人,但,我可以助人为乐。我会永远敬仰战士们高尚耀眼的伟大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体贴精神,关心他人。同时对于

  上级,要向那些红军战士们看齐,任劳任怨,能吃苦,为团队着想,毫无怨言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

  伟大英勇的战士们不会因为死亡而被遗忘在长河中,我们理应铭记他们。是他们的鲜血,绘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绚丽。

  人固有一死,每位战士的逝去,都足以顶天立地!

  第十六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我们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中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第十七篇:血战湘江观后感

  “烈士丹心万里辉,杜鹃啼血一江悲。当时浩气凌云去,今世芳华陌上归。”几万名红军将士永远的躺在了湘江之侧的土地,用生命和热血保卫了党中央,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也染红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看完影片后,我的感触颇深,内心充满着震撼和悲痛,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伟大的长征精神。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焦土四溅……每一个惨烈的场面都在脑海里盘旋,34师与敌人拼到最后一人一弹,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视死如归,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而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他们是永远的战士,他们的精神将和湘江水一般永远长流,英魂不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困顿逆境中依然奋起、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这部影片也让我在深深的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设定的一些预期目标为什么没有达成……真的有那么难吗?比当年红军建立新中国的时候还难吗?还是没有做到极致,没有全力以赴?这些问题甚至令我感到愧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该轻言放弃,我们应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不去守护。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的初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不负时代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前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面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血战湘江观后感精选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