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精选5篇)

  内容简介: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是xx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英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xx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英雄?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英雄,并不是单纯的勇进之士,而是有坚决意志和节操的人,并于君子和而不同。

  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是英雄的勇武过人,越是困难越能显示出他们的本领。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英雄的定义也许就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而能使得两者并驾齐驱者,便是英雄。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个世界对于英雄的要求未免过高了一点。其实,真正的英雄,并不需要如此严苛的要求,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人说,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取决于这个人的内心的内在活动。雷锋能够不求回报,默默地为他人付出自己的年华,使他的生命化为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传承到现在,成为我们的精神正能量。吴菊萍能够孜然一身美丽,在一个瞬间,发扬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成为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等优秀品质最完美的化身。

  你说,他们是英雄吗?我想,你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为雷锋和吴菊萍就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平民英雄。不难发现,对于我们来说,英雄的本质不再是聪明出色,胆识过人。取而代之的,是拥有爱心,耐心,能够宽容对待和帮助他人的人,就是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但是英雄从来不会离开我们。

  英雄在哪里?英雄精神又在哪里?是华益慰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救治人民的大医有魂;是丁晓兵战时平时忘我,独臂撑起一方大空的勇武;是王百姓为了头顶国徽,国徽上的警徽而无数次与死神打交道的荡然气魄;是霍英东“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是林秀贞三十年如一日赡养孤寡老人的真挚热情;是张正祥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誓死保卫滇池的勇者无畏;是李灵在贫瘠土地上播撒希望的大爱无疆……

  这些精神,随处可见,随处可寻。它存在于每一个小雨滴里,充满着长江黄河的蓬勃朝气;存在于每一捧肥沃的土壤里,涵盖着华北平原的体温;存在于每一棵树中,萦绕着中华大地的灵魂。雷锋精神就是一滴水,折射出一个庞大的时代。即便是现在把雷锋推上圣坛,在面对更加隆隆作响的现代化车轮面前,已显得稍许力不从心,但是总有千千万万个像雷锋这样的人,他们用生命去歌唱,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去做那颗螺丝钉,成就了时代的滚滚向前。这已经成为全民族公认的一种美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尽管简单,尽管质朴,但这却绝不是凡人庸人的道德。这是一个人的良心,一个人心中不灭的一盏灯。

  如果我们每个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粒微尘,在乌云遮空的时候,我们用坚定的目光去探索光明;在凄风苦雨的时候,我们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信念,去尽力而为。我们去攒聚片片落红,以自己的平凡去孕育生命的伟大;我们拘捧汩汩清泉,以自己的平凡去塑造完美的人生。我们带着雷锋精神,踏着落红的痕迹,用我们的爱心去播种希望,收获不凡。这样每个人都能够做自己的英雄。

  第二篇: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去年的此时此刻,我曾代表高三老师,在这里给20xx届的高三同学们呐喊助威。今天,万分荣幸能够再次在这里给20xx届的你们加油打气。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勇者出征,你们都是英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浪漫的李白用高昂炙热的笔调一展冲云之志;“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诗”,温和的田园诗人王维也曾用一腔热血告诉我们,身处盛世自当满怀豪情,书写铿锵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用豪迈宣言唤醒千千万国人的雄心壮志。而现在,高三的同学们,还有14天,你们就要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出征,踏上任由你们策马扬鞭,尽情驰骋的战场。此刻,你们的心中是否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熊熊烈火,又是否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气魄?

  高中生活的一千个日夜转瞬即逝,站在离高考最近的地方,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你们依然每日仰望六点的星空,依然用习题陪伴十一点的月光,老师依然希望用声音照亮你们的心房。因为我们坚信:我们还能再做点什么,因为我们坚信零星地变得优秀,也能拼凑出一整个星河。

  出征在即,勇者无畏,智者从容,正所谓“轻装策马青云路,重彩摛文得秀章”。高三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你们在考场上写下的每一笔,每一画,每一条公式,哪怕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其实早已有两万四千多个小时的沉淀和积累,有着700多节课堂的学习和吸收,有着高三13次大考的磨砺,更有着三年来无数张试卷的训练和巩固。在考试的沙场上,你们早已是经验丰富、杀敌无数的老将,更是高考玩家里的最强王者!更何况,在你们身后,有为了你们的大学梦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老师,有倾尽全力给你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家长,还有三年来陪伴你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战友们。这样的你们,绝对有底气说一声:逐鹿考场,谁怕?既然如此,何不放下心中顾虑,以平和之心笑迎高考。

  三年漫漫,贵在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坚持闯过难关,坚持到最后一刻。高三的同学们,球场上比分落后的火箭队尚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在最后的35秒拿下13分创造“麦迪时刻”,今天,我们的高三人又何不利用最后的14天摘下高考桂冠创造“容山时刻”呢?大胆地拿出纸笔、丢下羞涩的障碍,去找你们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汲取信心和力量,或者只是去他们身边感受一下老师对你们的关爱。圈出你们能得分的、最后的考点,如作战地图上的堡垒,一个一个拿下它们——用你们的头脑,更用你们的意志!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不属于80后,90后,也不属于00后,他属于努力之后。在别人以为大局已定的喘息之时,你们的每一次奔跑都将是一次超越!只有熬过最苦的日子,才能成就最酷的自己!

  战鼓擂响,战旗飘扬,勇者因心存信念而所向披靡。战斗虽苦,任务虽巨,但我们心中应该有一束光,一束跨过千沟万壑去看更宽敞天地的光。那么这束光又从哪里来呢?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右手,握住拳头,握紧一点,用尽你全身的力量,再握紧一点。我们的祖辈常说手里的掌纹啊代表了事业、情感和生命,简言之,是命运。而此刻,命运正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敢问我们又有何借口不去拼一个无怨无悔,不去搏一个石破天惊?《孤勇者》里有一句歌词说:“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说,心中有光的你们都是英雄!

  十年砺剑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扬眉传佳音。

  高三的各位同学,愿你合上笔盖的那一刹那,有将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愿你的成绩,让整个盛夏溢彩流光!

  愿你闪亮的名字,出现在梦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

  容山的勇士们,昂首出征吧,我们期待英雄凯旋!

  第三篇: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中央军委批准,新增林俊德、张超同志为全军挂像英模。加之此前的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至此,全军挂像英模增加到10位。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英雄的话题说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即便他们的事迹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熟知,但只要听过他们的名字,只要内心有一份阳光和正义,以及最起码的良善,我们就能从中汲取到力量、感受到温暖。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辈子为国铸造核盾牌,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他临终前那段视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张超是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为了挽救故障战机他牢牢握住操作杆,坠地重伤后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今天,我们为国防科技的突破振奋,为国产航母下水点赞,这背后是无数像他们那样的人为之付出、甘之如饴。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林俊德、张超,这些英雄模范身上,那一份至死不渝的纯粹,那一份舍生忘死的执着,是时代精神气质的写照,成就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英雄,从来没有脚踏五彩祥云,也没有什么三头六臂,他们不过是能够坚守自己的选择、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恰恰是这些人的存在,守护着社会的良知、照亮内心的善良,告诉我们:人活着,可以这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距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默默的呵护者、无私的奉献者、敢挑重担的拼搏者。万里高空挡风玻璃破碎,上百名乘客安全受到威胁,英雄机长刘传建顶着低温、大风、失压等恶劣环境实现安全迫降,他是英雄;2岁半男孩从五楼不幸坠落,站在二楼阳台上的男子眼疾手快,一把将孩子抓住,挽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他是英雄;虽未夺冠,但世锦赛上顽强拼搏的女排们,他们是英雄;无论何时何地,给我们答疑解惑,陪我们谈心的老师们,默默奉献,他们也是英雄;而万家灯火已熄,但笃定理想依然埋头研究题目解法的你,亦为英雄……英雄不是什么抽象的名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无不体现着一份英雄的气质。

  小时候,我们向往小说里为国为民的大侠,长大了,我们感佩电影大片中的主角。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心中都有英雄的本能。只不过是当日常生活的琐碎漂白了那一份生命的勃勃生机,当我们逐渐学会了精于计算、衡量得失的处世方法,危难之际的抉择、人生旅途的路口,也就多了一份犹豫和徘徊,少了一份英雄的气质。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叫做遵从自己的内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任何崇高的价值,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放在心里,因铭记而深刻;落到实处,因践行而深远。学习英雄才有可能成为英雄,崇尚英雄将会造就更多英雄。时代在变,但英雄的精神坐标永恒不变。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只要心怀家国、心怀他人,尽职尽责、不畏艰险完成自己的使命,人人可以成为英雄。

  正因如此,感动于英雄模范的事迹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不妨打点打点自己的行囊,叩问一下内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做这个时代的盖世英雄。

  这正是:英雄无需祥云,胸中自有豪情。祝愿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英雄!

  第四篇: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大国之星,敬人民英雄》。

  相信大家都追过星吧,他们或是声动梁尘的歌手,或是演技炸裂的演员,或是唱跳俱佳的偶像。他们都有着令我们喜爱的特长与技艺,但是我却认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希望,内心深处一定要有一个不一样的“偶像”。他们或许没有靓丽的外表,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才艺,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却万古流芳,经久不衰,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们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有填补我国原子弹空白的于敏,“耄耋之年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的孙家栋,潜心钻研中国核潜艇技术的黄旭华,“稻田守望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抗击过非典、埃博拉,又在今年新冠疫情中挺身而出的陈薇院士,“国之重器”钟南山院士……从平民百姓到大国重器,从裘马轻狂到白发苍苍,他们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国家大业的英雄交响曲,更是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壮丽画卷。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受到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是因为忠诚的品格,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是因为执着的精神,他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是因为朴实的作风,他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他们所展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无我境界,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和传承。这就是“大国之星”,这才是我们应当追的星!

  什么又是英雄?英雄是一个普通人拥有一个伟大的心。《新华日报》上是这样评价英雄本色的:“誓言铮铮,说一次就管一辈子,初心不改,胸膛里永远装着出发时的方向。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英雄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英雄,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冒着生命危险,两次不顾一切地逆流而上,英雄是72岁的张伯礼在胆囊摘除手术后第3天就投入工作,把博大精深的中医写进了抗疫的“中国方案”。英雄是张定宇医生,在自己身患癌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之时,仍心系国家,屹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英雄是陈薇院士带领团队迅速研制新冠疫苗,让世界再次见证了真正的中国速度。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新冠疫情中每一个逆着人流冒着严寒,在危机四伏中义无反顾奔赴最前线,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带给我们温暖的人都是英雄。在这场和衷共济的伟大战“疫”中,有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的军人战士、勇攀高峰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有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实干笃行、勇毅担当的普通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14亿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万千默默奉献、奋不顾身的普通人,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每一条战线上,用平凡而伟大的民族精神书写出了不平凡的动人故事,铸就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身上闪耀着时代的星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追大国之星,敬人民英雄。要做到:

  一、尊重事实,勇于发声,攻坚克难,永不言弃;二、挺胸做人,低头做事,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三、兢兢业业,坚定信念,洁身自好,无私奉献;四、为国之青年,担国之重任,育国之情怀,敬国之英雄,发国之强音,燃青春之年华,铸泱泱之中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建筑学院零字班的王xx。非常荣幸能在国旗下与大家交流分享,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民族脊梁——英雄的故事。

  说起民族脊梁,我首先想到的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在这里鲁迅先生已经用并列的四字短语列举出了“民族脊梁”的含义,我们不妨从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爱国与奉献。他们有赤诚的家国情怀,因而苦干、硬干;他们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因而舍身、拼命。

  此时此刻,站在主楼前,望向头顶一面面飘扬的红旗,我又想起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以来,百年变迁,山海苍茫,一代代清华人为生民,继往圣,以实际行动支撑着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的大业。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学子,我们将永远铭记院系的创办者、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梁思成先生——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

  1948年,解放战争到了关键时刻,许多知识分子面临“是走还是留”的选择。已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安家立业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坚定地选择留在祖国。当他受解放军嘱托,标注出北平城区及周边的重要文物建筑以避开炮火时,他被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保护重视深深触动,期待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将这片创痕累累的广袤土地建设成欣欣向荣的沃土。这片沃土延续着千百年来华夏的传统,生生不息地通往未来的明亮前方。

  梁先生一直怀抱着这样的期待,也一直以实际行动为这一伟大的事业贡献力量。他将宏大的理想具体到“居者有其屋”,将略显空泛的“爱国”一词具体到爱祖国的人民、历史、传统建筑等等一切具象可感的事物。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存,为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设新北京,不在旧城之上新建高层建筑。他与吴晗争论,竭尽全力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多次上书,并最终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在《平郊建筑杂录》中他写道,“(欣赏古建筑)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在光影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与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每每读到此句,我都会感动于梁先生对古建筑的热爱,甚至生命体验的连结。古建筑,扎根于祖国的土地,是家国情怀有形的凝聚。正因热爱,正因情怀,梁先生为了古建筑所作的研究、保护、建议、争论,都源于背后那一颗赤子之心。

  一砖一瓦,情之所向。赤诚的家国情怀、“居者有其屋”的最高理想,从梁先生开始一直引领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设发展。之后的吴良镛院士、关肇邺院士等人,无不如此。作为建筑学院零字班的新生,或许我们觉得“爱国”、“奉献”、“民族脊梁”等词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我认为,我们仍然可以尽微薄之力践行心中的责任与理想。在乡村振兴工作站,我们走近乡村,志存热土,将青春洒在祖国大地上,为村民带去温暖与希望。尽管我们仍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但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们始终在路上。

  民族脊梁,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标杆。他们发光发热,而我们也不必等待炬火。植根家国热土,砥砺成长担当,我们铭记英雄,展望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天上面这些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以英雄为主题演讲稿大学生精选5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