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从1953年到1966年,无数封家书联系一起,映照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切,教导与期望,是父子间浓浓的.爱。
信中,父子似朋友般的相处,好是似一成不变般的唠叨的教诲,却是呕心沥血般的关切和爱意,“你觉得我这段话说的对不对”,“你是不是这么觉得”,没有父亲高高在上的架子,朋友般的探讨,虽身在两地,心却紧密相连,这样的说话方式又何不是爱的表现呢?
在对儿子儿时的教育中,傅雷是严厉的,是不近人情的,大到读书学习,小到吃饭说话,严格十分,但严厉衬托的又何不是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万一有什么低潮来想想你的爸爸举着她一双瘦长的手臂远远的在支撑你”更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与毛主席,时时刻刻做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的在鼓励你前进。孩子,我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我相信你一切都懂,问题只在于实践,这是父亲对孩子说的话,这是父亲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与信任,更是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分隔两地,父亲拖着病痛的身子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儿子收到来信满是感动与挂念。一年一年又一年,父子的心在一封封家书中联系一起,浓浓亲情无不动容,这一切的一切,带着无时无刻的关心,伴着一句句的教导。儿子逐渐出色的样子,绘出了大海般如此深切的父子情,两地分割,家书往来,浓浓深情,源于父子。
第二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合上书,细细回味那封封深情的家书。“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之中,教导他们立身行事,爱国成才,家书中更是傅雷的淳淳教导。其声音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隐约,我仿佛走进那位叫傅雷的父亲,聆听他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爱如山,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此,高尚,纯洁,无私!因在外留学,傅聪的中文越发生疏,作为父亲,傅雷与儿子的书信交往,绝大是中文,在冬日短短几星期更是抄出了几万字的中文译作,可见爱子情深呐。
在书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做人,努力让儿子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希望儿子淡泊名利,也望子成龙。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有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亲的其大半生的心血历程来给爱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傅雷以去,家书仍留……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第三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在《傅雷家书》中,给我们展示了一段深刻的父子之情。
因为从小傅雷对傅聪的生活起居进行严格把控,导致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长大后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可是在家书中不难看出,在收不到儿子的来信时,傅雷对儿子的思念全部都显现了出来,又怕影响到儿子的学业,只好把这份感情强压心中。
在家书中,每当儿子精神消沉时,他总能及时劝慰儿子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在儿子跌入低谷时,他也可以激励起儿子的内心;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可以用平常的话语安抚儿子躁动骄傲的心灵;在儿子犹豫不决时,他也可以为儿子客观的权衡利弊和解决问题。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爸爸却好似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的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可以告诉他什么时候应该加紧苦练,什么时候应该精神放松,什么时候又该反思不足。所以在傅聪成才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同时,在他们讨论音乐艺术方面时,傅雷首先是强调技巧,然后是要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同样给了傅聪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的文字,他流露出了作为父亲的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让广大的父母们产生共鸣。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这与他们的谆谆教诲不可分割。
第四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是个很爱孩子的人,因为傅雷和儿子分隔两地,所以只能用书信来交流,经管两人相隔万里,也阻挡不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傅雷虽然和儿子分隔两地,但是在信中,看到父亲在告诫孩子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爸爸对孩子的爱,在《傅雷家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凭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你个人更不可使性。这段话仅仅是父亲的一段话,但是也显现了父亲的爱。
父亲也告诉孩子要保持赤子之心便在信中写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在这一句中父亲对儿子的成功高兴之余,也提出希望,真正的艺术家要忍受孤独,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才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他把爱化作殷切的期望。
虽然他们分割两地但在一言一语中透露了父子情深。
第五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一本五味杂陈的书,写满了人生、写满了生命,写满了生活。每个人都有父亲,不论他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劳苦耕作的农民,他们对子女的付出都一样的伟大,令人钦佩。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父子之情,我不禁为之动容。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的鼓励。人生有许多条道路,无数个黑夜,都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也无法去替代或承担。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只是孩子暂时的避风港。大风大浪只有孩子自己去经历和承担。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到,“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的帮助你、保护你,又不让要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长,是否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指点和关心。尽管傅聪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但这并不会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和对父母的敬重。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他也会抽出时间给父母回信,介绍自己的近况,将父母当作为最依赖的人。家书,把父子俩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六篇:两地书,父子情读后感
“多少读者来信,希望我多跟他们通信,可惜他们的程度与我相差太远,使我爱莫能助。”这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提到的,傅雷很想给傅聪来信的,那么傅雷为什么要给傅聪写家书呢?有四个原因,傅雷在1955年5月的信中有提到过,傅雷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在信中时刻用约韩。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来启发傅聪。同时傅雷会关注傅聪,时刻告诉她不要早恋,给傅聪讲清楚学问与爱情的关系,这些都可以看出傅雷即使与儿子在不同的地方。傅雷都时刻开导傅聪,虽说儿子留学在国外,但是傅雷会为儿子抄古诗文,让儿子提高文学素养。
1961年,傅聪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弥拉,远在中国的傅雷异常兴奋,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们虽远隔万里,可是也跟着你们生活在一起。”这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和弥拉的挂念,以及对他们深深的爱。1966年8月12日,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傅雷夫妇在信中说道:“想象我们的孙儿在你们的客厅及厨房里望着我们的照片,从而认识了远方的爷爷奶奶,这情景又是多么叫人感动。”我不知不觉流下了泪,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傅雷夫妇都惦记着傅雷的儿子,两地书,父子情!信中日常的叨唠和苦心孤诣的教育,都体现着深深的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