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读书笔记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 -是谁

        NO.1 王国维

       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 -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

       NO.2 梁启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 -,小学 -,经学 -,史学 -,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学 -,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等。

        -:蒋天枢,刘节,季羡林等

       NO.5 黄侃

       上榜理由:其在经学、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并为“国学 -”,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其在生前并未出版过任何著作,其曾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

       这句话在半个世纪后还在武大校园内广为流传,成为其治学严谨的证明。

       在其生前,章太炎先生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其终不为所动。

       其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成为海内为公认的国学 -。

       代表作:《文心雕龙札记》,《反切解释》,《日知录校记》,《集韵声类表》,《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笺识四种》,《字正初编》,《黄季刚先生遗书》,《文选黄氏学》(注:为后人整理编订)

        -:徐复,潘重规,潘锦等

       NO.6 刘师培

       上榜理由:其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 -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

       其为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的人物,其在学术上所做影响最为深远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关“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上,他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

       主要著作:《中国民约精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黄帝纪年论》,《汉宋学术异同论》等。

        -:黄侃,陈中凡,郝立权等

       NO.7 王力

       上榜理由:其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在1936年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

       另外,其在音韵学方面也成就颇高,他的《汉语诗律学》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古代汉语》,《诗词格律》,《语法和语法教学》,《广州话浅说》,《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诗词格律概要》,《楚辞韵读》,《诗经韵读》,《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龙虫并雕斋诗集》,《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中国音韵学》,《王力诗论》,《中国语文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等。

       NO.8 季羡林

       上榜理由:其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其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其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堪为世界上少数几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 -,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等领域。

       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卓有建树的成绩。

       06年其成为首位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学者,同时在这一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教育;《<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季羡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NO.9 徐复

       上榜理由:其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师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

       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

       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

       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

       在蒙藏语文与汉语对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说》(《东方杂志》、《阏氏读音考》(《东方杂志》、《守温字母与藏文字母之渊源》、《“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等。

       在训诂学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韩昌黎诗拾诂》等。

       代表作品:《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广雅诂林》,《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等。

       NO.10 钱钟书

       上榜理由:自幼天资过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其在清华读书期间,横扫清华图书馆;留英期间又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泡了几年。

       后又随妻子杨绛留法一年,饱览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读书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

       为学渊博精深,冶古今于一炉,融中外为一家。

       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中英文造诣之高,无出其右。

       著《管锥编》四册,一百三十余万言,以典雅的文言写成,并对《毛诗正义》、《老子王弼注》、《史记会注考证》、《太平广记》等十部典籍,作了详细的考释、批注与阐发,引用了古今中外4000位作家的13000多部著作,涉及经史子集,修辞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

       读书笔记多达90000余页,多种语种,数千万字。

       代表作:《围城》、《人兽鬼》、《钱钟书散文》、《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宋诗记事补遗》、《容安馆笔札》等。

        -:栾贵明等

       国学 -评判标准

        -

       所谓\" -\"者,系指人们对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者的尊称。

       凡称得上\" -\"者,其学问理应在同行、同专业中当属于出类拔萃者。

       另外,\" -\"之所以为\" -\",还不能光看学问,光看作品,还要看道德即人品、文品,看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

       正如汤一介教授所说:\"学问不错,人格又高尚,才可称为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 -\"理应是学问和品德方面之典范。

       假如学富五车,学问做得很大,文章写得呱呱叫,但人品却很差,尤其是文品与人品脱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在讲堂上、著作中说的、写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可杀而不可辱\",可一到外敌入侵,就卖国投敌,充当汉奸,\"富贵淫其心,贫贱移其志,威武屈其节;或面对强权则一味卑躬屈膝,附炎趋势,\"学风随着政治风标转\",充当\"不管什么时候都吃香\"的\"吹鼓手;或\"满口仁义道德\",而行动上则男盗女娼;或口里老是叨念\"淡泊名利\",而实则争名于朝、夺利于市,沽名钓誉、治学不严、投机取巧、差错百出,却又师心自用,听不得批评意见,甚至\"拒绝一切批评\"等等。

       那么,像这样缺乏中华学人之良心、良知的\"缺德\"学人,也是断断不配当\" -\"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之所以堪称\" -\"者,不仅仅在于其学问之渊博和建树之卓著,更在于其虚怀若谷的胸襟,虚一恬静的心怀,尤其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有道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真正的\" -\",从来对此称谓默然视之,更不师心自用。

       张岱年先生2022初在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诚地说:\"有人说我是'国学 -',实际上我只是研究国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哲学思想,而文学、史学我研究得并不多,中国古代的科学就研究得更少\",就昭示出这样的 -风范。

       还有着名的书斋型学者蒋孔阳先生,也是当今融高尚人品与文品为一体的\"道德文章\"之典范。

       他为人一向淡泊恬静,宽容大度,但在学问上却一直\"不懈追求\",却又恪守\"为学不争一家胜,著述但求百家鸣\"的治学态度。

       他说:\"知识分子应以专业为社会服务。

       学者应当以学术为社会服务,不是用讲话,也不是用赚钱,而是用思想用知识和学问。

       当有人问他:\"你拼死拼活地干,又能有什么好处?时,他淡然回答:\"做学问,本来是出于爱好,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出于想对社会有一点贡献,而不在于自己有什么好处。

       如果要讲好处,自然用不着走学问这一条道路了。

       他一生在美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却虚怀若谷,坦言:\"人生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学问也应当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到了'顶点',灵珠在握,天下都得听我的了。

       浮士德与魔鬼订约,要永远不满足,一旦满足了,他的灵魂就得归魔鬼所有。

       我想,我们做学问,也应当有永不满足的精神。

       一旦我们了不起了,满足了,我们的灵魂也将为魔鬼所攫去。

       (玉圣:《蒋孔阳:没在创造中》,《中华读书报》1998年11月4日)

       张岱年和蒋孔阳先生,至少作为中国哲学和美学方面的\" -\",是当之无愧的!还有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新世界出版社2022年版)中,第一次廓清了他对于世人\"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 -\"、\"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看法,特\"昭告天下\",请予摘掉。

       并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则更昭示了其不同凡响的 -之德!国学 -\"名称

       国学 -\",更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

       如今人们所称道的诸多\"国学 -\",实际上顶多只是史学家、哲学史家等而已。

       这是仅仅就其学问而言。

       至于就\"师德\"而言,不少人距\"国学 -\"就更远了。

       到底该怎么界定\"国学 -\"呢?凡称得上\"国学 -\"者,其学问自然理应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

       而我们的\"国学\",则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在内的,蕴含极为丰富的称谓,所以,凡称得上\"国学 -\"者的著作,也理应体现丰富的内容,即使按照西方学科的划分而言,也应是多面手,百科全书型的学者,既有卓有建树的学术著作,也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等等。

       国学\"即便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其蕴含极其丰富,单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说。

       在对于先秦\"百家\"的理解上,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至少包括阴阳、道、儒、法、墨、名、杂、小说,诗赋、纵横、兵、农、医、算、天文、地理、水利、堪舆、数术、纺织、建筑、制陶、冶炼和交通等等诸家学说。

       而在秦汉以后,经过\"国学\"所固有的\"贯通古今,融汇内外,综合创新\"基本规律的作用,又涌现出许多新的学派和学说,...

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是何时何人何书?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我国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

       我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

       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中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左传》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国语》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春秋》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离骚》

       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中国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中国第一部药曲…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中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尔雅》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司马迁《史记》

       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汉·杨雄《方言》

       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班固《汉书》

       中国第一部词集…后蜀·赵崇祚《花间集》

       中国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唐·刘知几《史通》

       中国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晋·嵇含《南方草本状》

       中国第一部笔记小说…南朝·刘义庆《世纪新语》

       中国第一部文选…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

       中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医案的医学专著…明·江瓘《名医类案》

       中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清·彭定求等《全唐诗》

       中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清·郑复光《镜镜冷痴》

       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国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永乐大典》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郁达夫《沉沦》

       中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阿Q正传》

       中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坟》

       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呐喊》

       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野草》

       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女神》

       中国第一首信天游形式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包身工》

       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

       中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中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中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中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尚书》

       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仪礼》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国语》

       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周易》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药典—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我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尔雅》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唐·陆羽《茶经》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我国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

       我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我国第一部法医专著—宋慈《洗冤集录》

       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洛阳牡丹记》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

       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

       我国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汉·杨雄《方言》

       我国第一部词集—后蜀·赵崇祚《花间集》

       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唐·刘知几《史通》

       我国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晋·嵇含《南方草本状》

       我国第一部文选—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

       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医案的医学专著—明·江瓘《名医类案》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清·彭定求等《全唐诗》

       我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清·郑复光《镜镜冷痴》

       我国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永乐大典》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郁达夫《沉沦》

       我国第一部我篇小说—鲁迅《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野草》

       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

       我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女神》

       我国第一首信天游形式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包身工》

我国第一部应用文集是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2.《尚书》: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3.《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武著。

       4.《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著。

       6.《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7.《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8.《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屈原著。

       10.《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11.<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12.《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著。

       13.《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刘勰著。

       14.《诗品》: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

       15.《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16.《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著。

       17.《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诗文汇编,南朝梁萧统主编。

       18.《水经注》: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北魏郦道元著。

       19.《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

       20.《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

       21.《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汉代人编写。

       22.《修辞学发凡》: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学书。

       23.《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宋代司马光编。

       24.《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科普著作,宋沈括著。

       25.《徐霞客游记》: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著。

       26.《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明代罗贯中著。

       27.《西游记》: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吴承恩著。

       28.《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战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代施耐庵著。

       29.《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清吴敬梓著。

       30.《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著。

       31.《尝试》: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著。

       32.《狂人日记》:我国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鲁迅著。

       33.《阿Q正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中篇小说,鲁迅著。

       34.《呐喊》: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35.《女神》:我国第一部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新诗集,郭沫若著。

       36.《包身工》:我国现代文学中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著。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等。

       王韬主张进行军事改革、改善百交通、实业强国,认为“诸利既兴,而中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

       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

       马建忠主张废除厘金,收回关税 -,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营工商业,致力推行洋务,并称许西度方议会制度。

       同时建议开设翻译书院,提倡国人多学洋文,汲取知外国科学文化知识。

       编写《马氏文通》一书。

       冯桂棻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主张“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

       著有《校邠庐 -》。

       薛福成主道张发展工商业、效法西方国家,发展机器工业,实行商办,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在政治上赞赏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著有庸盦全集》回(10种)、《庸盦笔记》、《庸盦文别集》。

       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著有《答盛世危言》。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有哪些

        1、《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

       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

       《呼啸山庄》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虽然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2、《简·爱》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简·爱》是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是不朽的,而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专家们也多给出了好评。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诗歌般的抒情的对话对此后的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语言特色更是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青年读者,而其社会现实意义尤其是妇女解放方面更值得深思。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典型。

       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这本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位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的代表作。

       该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位聋盲女性丰富、生动而伟大的一生。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5、《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

       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

       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7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啸山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滨逊漂流记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______

       《尔雅》。

       第一部字典性质的《尔雅》的这个名来称它很明显就明确了字典的功能。

       及后,大约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是字书中自的佼佼者。

       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书之一。

       扩展资料

       历史定位:

       在历史上,《尔雅》备受推崇,这是由于《尔雅》汇总百、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成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

       学度习《尔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增长各种知识。

       在汉代《尔雅》就被视为儒家经典。

       唐文宗开成年间刻开成石经时,列入经部。

       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事实上,《尔雅》并不是经,也不是某一部经书的附庸,它是一本独立的词典知。

       人们借助于这部词典的帮助,可以阅读古籍,进行古代词汇的研究;可道以了解古代社会,增长各种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尔雅

我国第一部小说是什么

        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

       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

       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

       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

       扩展资料: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表作。

       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创办创造社,开始文学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通篇着力描写与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但是,无论是在郁达夫的《<沉沦>自序》中,还是发表在《小说月报》(1922年2月10日第13卷第2期)的茅盾的通信里,都提到了《沉沦》这部小说在所谓的“灵肉冲突”方面是失败的,反倒是茅盾提出该小说在描写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的发展方面,是成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沦》

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1、《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 -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3、《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

       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

       《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

       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4、《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5、《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

       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祥子》

马家名人的资料

        历史名人

       马 融:东汉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6383435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

       为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经学家、文学家,对古代经典研究非常之深,学生有千余人,他讲课时座在高堂,有女子奏乐,很有气派。

       一生注群经外,兼注《老子》、《淮南子》。

       马 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

       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毛最良。

       马 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光平东北)人,东汉名将。

       建武十七年(41年)被任为伏波将军,后历任太守,发展了相马法。

       年六十余仍征战沙场。

       尝谓宾客曰:“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著有《铜马相法》等。

       马 武:南阳湖阳(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将,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

       马 腾: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初为凉州刺史司马,曾与韩遂割据凉州,后被曹操所杀。

       马 超:字孟起,马腾之子,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

       三国名将,出身于凉州豪强家族。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关陇,超据潼关拒守,操用离间计,使超与韩遂相互猜疑,一举击败之。

       超率羌胡退出关中,转战陇上,杀凉州刺史,并其众,自称征西将军,督凉州军事。

       不久,原刺史故吏杨阜起兵,杀其妻子,超遂奔汉中依张鲁,不得志。

       建安十九年归刘备,助备击破刘璋于成都。

       诸葛亮称他文武全才,勇猛过人。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次年卒。

       马 谡:字幼常(190-228),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

       初从刘备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

       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器重,而刘备临终对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亮不以为然,以谡为参军。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亮出军祁山,不理众人反对,以谡为先锋。

       谡违反亮之法度,结果在街亭为魏将张郃所败,士卒离散。

       亮进退无据,引军还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亮下谡于狱中,按律处死。

       亮为之流涕。

       马 钧: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 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省)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主张少兴徭赋,反对实行世封制,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马 殷: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省),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马 钰:宋代进士。

       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

       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 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

       擅画山水。

       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

       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与夏圭并称“马夏”。

       马 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

       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

       马 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 -学者, -,对佛学和 -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 -指南》。

       马 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

       马 荃: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

       工花卉,设色妍雅,恣态静逸,有浓丽冷艳之韵而无媚俗之风骚。

       夫亦工书画,夫妇形影不离,同游京师,以绘事自给殊怡然。

       后夫亡归里,仍事书画,艺名日高,四方以缣素兼金前往求画者益众,好画者亦皆来求授指法。

       传世作品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作《花卉图》轴,图录于《神州国光集》;雍正十二年(1734年)作《观音像》轴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乾隆元年(1736年)作《春花争艳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九年(1744年)作《桃花飞燕图》轴由周怀民先生收藏;二十年(1755年)作《花鸟图》轴藏常熟市博物馆;《花鸟草虫图册》十页,藏南京市博物馆。

       从艺活动约于康熙、乾隆年间。

       马 可: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

       江苏徐州人。

       生于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卒于北京。

       1937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并参加救亡运动,从事音乐宣传。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任歌咏指挥同时从事音乐创作。

       1939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工作。

       创作了秧歌剧《夫妻识字》、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参加歌剧《白毛女》创作,是主要作曲者。

       解放战争时期,随鲁艺在东北从事音乐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研究院音乐研究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及《人民音乐》编辑部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

       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小二黑结婚》、评剧《志愿军未婚妻》、歌曲《伽琴你有多少弦》等,并撰写了许多音乐研究文章。

       他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戏曲音乐的研究和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师皇:黄帝时代著名兽医,善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

       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马皇后: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

       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宫,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后。

       终明帝一朝,不以自家私事干预朝政,也不提拔自己家的亲戚。

       章帝即位后为太后,多次拒绝章帝赐封马氏兄弟。

       后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马防、马廖、马光三兄弟为列侯,马太后认为即使他们因军功受封,也不合先帝制度,马氏兄弟只得“受封爵而退位归第”。

       马瑞临:今江西省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

       一生博览群书,历二十年著成《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与关汉卿、白朴、郑 -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大都清丽高雅,意境高远。

       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曲和杂剧,以描写王昭君的《汉宫秋》为其代表作。

       马皇后:名秀英(1332-1382),朱元璋妻,朱称帝时封后,生于宿州市北70里闵子乡新丰里。

       其父因仗义杀人携女逃往定远,将女儿托付给郭子兴。

       郭子兴夫妇遂把她收为义女,授以史书,教以女红。

       马氏长得虽不漂亮,但端庄温柔,老成干练,再加上善解人意,知诗书,精女工,所以博得养父母的欢心和乡亲们的称赞。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率数千人响应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占据了濠州(今凤阳)。

       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由于他有勇有谋,连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青睐,便将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为妻。

       马建忠:浙江省丹徒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著有《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叙伦:浙江省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任北洋 -和 - -教育部次长,后参加革命,历任人大常委,政协、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马君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诗人。

       原名道凝,改名和,号君武。

       桂林人。

       幼苦学,及长入广西体用学堂。

       1900年赴新加坡见康有为,衔命回广西策应唐才常起义。

       1901年自费赴日本读书,为广西第一个留学生。

       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

       曾任北京 -司法总长。

       1928年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

       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

       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39年复任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

       生平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马寅初:浙江省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历任几大名校校长,中央人民 -委员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马连良:当代京剧演员,工老生。

       字温如(1901-1966),北京人, -。

       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郭春山、茹莱卿等。

       先习武生,后改老生,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打棍出箱》等剧。

       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习,并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吕叔湘的生平经历

       校长杨鸿范是位忠厚的长者,教全校三个年级的算术,抓习题作业十分认真。

       作业本上绝对不准添除涂改。

       如果写错,全部重写。

       这样就养成学生不写错字的好习惯。

       国文教师张海宗讲批改作文,随改随讲。

       一起叫去五六个学生,因此可以听到五六篇作业的评改。

       当时丹阳没有中学,高小毕业升学,有的去镇江六中,有的去常州五中。

       1918年暑假,吕叔湘和同学夏翔考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

       常州五中的校训是“存诚,能贱”,入学的新生看了,不解其意。

       校长特地给他们讲了这两句话的含意:“存诚”是做人要老实;“能贱”是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吕叔湘在各种功课中,对国文和英语最感兴趣,有空喜欢在图书馆广泛阅读

       1922年,吕叔湘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

       根据当时学校的制度,除本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在文科和理科的几组课程中选修若干学分,如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

       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吕叔湘学生时代的兴趣在文学方面,对语言方面如语音、会话等并不十分重视。

       后来到中学教英文,需要语音、语法方面的知识,就边教边补。

       吕叔湘于1926年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到家乡刚刚创办了一年的丹阳县立中学(现吕叔湘中学)教一个班英文。

       当时只有两个班;校长陈湘圃自己教了一个班英文。

       吕叔湘教学任务不足,陈湘圃让他兼教国文文法。

       吕叔湘以《马氏文通》为教材,开始钻研中国文法。

       吕叔湘除在丹阳县中任教外,还在堂兄吕凤子创办的丹阳正则学校兼课,后来是该校校董之一。

       吕凤子长吕叔湘十八岁,在吕叔湘懂事的时候,吕凤子已到外地工作,两人很少见面。

       在丹阳的这段时间里,吕叔湘上课前后,有时候去凤子大哥的房子里随便谈谈,两人很快熟识起来。

       1927年暑假后,校长陈湘圃改任省立徐州中学校长,继任的校长是何金元。

       半年后,何金元被地方势力逼得辞职,吕叔湘也跟着辞职到苏州去教书。

       1928年,丹阳县中情况很不好,吕凤子等共商对策,把一向在杭州教书、跟丹阳教育界无关系的何其宽找回来担任县中校长,希望能缓和矛盾。

       何其宽又把吕叔湘请回来担任教务主任。

       另外又从外地请来几位有学问有经验的教师,一时间,教师阵容整齐,学校气象为之一新。

       可这是不符合某些地方势力愿望的,他们不断给何其宽制造困难。

       何其宽感到棘手,只干了一学期,又不得不辞职回到杭州去教书,吕叔湘也辞职去安徽省第五中学教书,暑假后仍到苏州中学任教。

       1929年起,吕叔湘一直在外地工作,难得回丹阳,可每逢回丹阳,他总要到正则学校去看望吕凤子大哥和别的熟人,忘不了自己是正则大家庭中的一员。

       苏州中学图书较多,吕叔湘在这里阅读了丹麦学者叶斯柏森的《语法哲学》等语言学名著,为以后走上语言学研究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释您、俺、咱、咱,附论们字》,这是针对胡适和王静如的文章写的,他们说“们”是从“俺、您、咱”的韵尾-m变来的,吕叔湘发现这个结论恰好把演变的历史颠倒了,引许多材料证明先有“们”字。

       “俺”是“我们”的合音,“您”是“你们”的合音,“咱”是“咱们”的合音。

       此后他接着发表《说汉语第三身代词》(英文)、《论“毋”与“勿”》等论文,其中有好几篇是研究近代汉语(即早期白话)的,开辟了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块处女地,代表作有《释<景德灯录>中“在、著”二助词》等。

       1942年,吕叔湘离开华西大学,改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上卷(中、下卷出版于1944年)。

       这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的开创性著作之一。

       我国在《马氏文通》以前,没有系统的语法著作。

       古人讲章句,讲虚字,目的是读懂古书,还没有想过语言的形式可分析综合,总结出一些规律。

       语法学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来的,因此不免有一段时间以模仿为主,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毛病。

       吕叔湘历来重视语言实际的研究,他的语法著作总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努力探索汉语的特点和规律。

       《中国文法要略》这本书以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基础。

       因为此书是四川教育科学馆约稿,供中学教师参考,所以引用的材料大多数取于当时的语文课本,文言白话兼收。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语法,建立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对后来的语言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吕叔湘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他于1942年至1948年在《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上发表了《“相”字偏指释例》、《“见”字之指代作用)、《论“底”“地”之辨及“底”字的由来》、《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个”字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把字用法的研究)等一系列语 -文。

       又在《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发表了《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一篇长文,对解放后的主宾语讨论有一定影响。

       吕叔湘也很重视语言学的普及工作,写出大量的深入浅出、取材精当的文章。

       在《国文杂志》(桂林)上发表过《文言和白话》、《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笔记文选读》(连载),在《中学生》上发表过《中国人学英文》(连载)。

       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言虚字》,选取最常用的二十多个文言虚字,条分缕析,详细举例,说明它们的意义和语 -能,并尽可能和现代汉语比较。

       解放后,此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了十三次,新知识出版社印了四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印了十三次。

       1946年,吕叔湘随金陵大学由四川返回南京,仍旧任该校中国文化研究员,同时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又和朱自清、叶圣陶合作编写《开明文言读本》(计划编六册,只出了三册)。

       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不参加社会上种种应酬,而是一门心思研究学问。

       吕叔湘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总是理论联系实际,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

       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

       他在读书的时候,遇到有用的材料,从来不放过,一定抄录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用”。

       他在《这、那考原》这篇札记里,为了证明“这”字的前身“者”字在宋朝时已经跟现在的“这”字一样念去声,引用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杨万里的诗“只者天时过湖得,长年报道不须愁”,在“者”字底下自己注上“去声”。

       一个是《朝野遗记》里有一条,记刘攽请客,苏轼要先走。

       刘说:“幸早里,且从容。

       苏轼说:“奈者事,须当归。

       各以三果一药为对(杏、枣、李,苁蓉;柰、蔗、柿,当归)。

       有人问吕叔湘:“这么巧的例子是怎么找来的?吕叔湘坦率地说:“说实话,找,未必找得来。

       这是还没有写这篇札记的时候就摘录下来的。

       吕叔湘对中国学生学英语也很关心,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中国人学英文》、《中级英文法》、《英译唐诗百首》等书,在正中书局出版了《英华集》,吕叔湘原来将此书题作《中诗英译比录》,出版社硬把它改了;到198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重印时才恢复原名。

       1948年12月,吕叔湘由南京迁居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

       解放后,他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

       1950年2月,吕叔湘应聘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改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954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领导上考虑到机关干部以及报刊来稿上都存在着语言混乱现象,约请吕叔湘和朱德熙合写了《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上连载。

       这个讲话不作理论上的阐发,尽量少用术语,主要通过举例来说明。

       全书六讲中除第一讲简单介绍语法体系外,其他各讲都是举出报刊杂志、课本、文件、文稿等时常出现的病句,分别从语法、修辞、逻辑等不同的角度一一加以解释说明。

       《人民日报》于1951年6月6日起开始连载,并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

       社论明确指出:“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

       “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在今天,在 -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一段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习语法、教学语法、研究语法的高潮。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语文》、《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等刊物相继创刊,有力地推动了语法知识的普及。

       不仅学校普遍地加强了语法教学,就是机关干部、工人、 -战士等也开始以《语法修辞讲话》和其他语法著作为教材,纷纷学习语法,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53年3月至5月,吕叔湘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6月兼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担任行政职务以后,吕叔湘写作的时间少了,但还是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几篇论文,其中《汉语研究工的当前任务》(1961)比较重要,它围绕现代汉语讲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语音、语汇、语法、修辞、方言、汉语史、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编辑等十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并对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应当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这个时期,他还参加了两项与语文教育有关的工作。

       一项是参与拟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工作,另一项是指导和校订初中《汉语)课本。

       后者是应当时将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的需要而编的,试用两年之后,这两门课又合并为《语文》一门,但六册《汉语》课本仍然继续在学校内外发挥相当作用。

       至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影响就更大了。

       在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上,决定要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开始筹备,1958年开始编写,吕叔湘负责主编,到1960年印出“试印本”,向各方征求意见。

       这项工作后来就由丁声树负责。

       经过几乎完全沉默的十年之后,语言学界逐渐活跃起来了。

       1978年以后,有些省市组织了语言学会,1980年在武汉开会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语言学会,吕叔湘被推举为会长。

       在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发表了题为《把我国的语言科学推向前进》的长篇讲话,提出要处理好中和外、虚和实、动和静、通和专四个关系,这既包括治学态度、又包括研究方向、方法和人才培养,可以说是他数十年来从事语文工作的经验总结。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引起极大震动。

       1979年12月教育学会邀请各省市代表到上海开会讨论成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吕叔湘被推举为理事长,并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

       1980年,由吕叔湘主编、有十几位学者参加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全书五十多万字,适合非汉族人学汉语时使用,也可供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时参考。

       选词以虚词为主,也收部分实词;每个词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说明。

       这部词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创举,过去虽然有过《经传释词》和《词诠》等书,但都以文言为对象。

       1980年出版的《语文常谈》和1984年出版的《语文杂记》都是篇幅不大的“小书”,但很能表现吕叔湘讲学问能够深入浅出的特色,这一时期吕叔湘还把以前发表过的文章结集为《汉语语 -文集》(增订本)和《吕叔湘语文论集》。

       更重要的是1985年出版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在40年代就有写一部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计划,1947至1948年他把搜集的材料里面关于指代词的部分分类排比,略加贯串,写成初稿,作为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工作有了改变,就把稿子搁了下来。

       1983年取出旧稿,经过整理和补充,写成《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1985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在国内国外都获得好评。

       1985年是吕叔湘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第六十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第一、二期出版特辑,以表庆贺。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他应邀访问香港。

       4月27日他在香港中国语言学会演讲《汉语句子结构的灵活性),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1986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西山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吕叔湘讲了话,主要是推荐一篇《光明日报》上报道杨振宁教授谈要研究活的物理学的文章。

       他抑扬顿挫地朗读了报道的全文。

       与会的四十多名中年同志和三十多名列席旁听的青年同志领悟了吕叔湘先生这番话的深刻含意:搞语言学也应该追求新的、活的、与现实直接发生关系的东西。

       吕叔湘引杨振宁的话:“一个青年人应该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偶尔做一些难的问题,而不应该专一处理深奥的根本问题。

       吕叔湘追求进步,热爱祖国,先后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他非常关心中青年语文工的进步,对他们寄予极大的期望。

       通过开会、作报告、个别谈话、给他们修改文章、为他们的著作写序等多种形式,他跟中青年语文工保持密切的联系。

       他的优良学风、高尚品德,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扬,为了推进祖国语言研究的发展,鼓励对中国境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