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森留下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第二个到达者,一封是给挪威国王。
内容差不多是:万一我死了,请将这封信替我带给挪威国王,证明我是第一个到达南积极点的人。
顺便还带了几句祝福的话(但这些对于斯科特来说已经不值得去看)
这无疑是对斯科特他们的极大打击,但处于是一位英国人,所以还是下定决心将信带了回去。
但最终还是由于意志丧失,食品缺乏,燃料缺乏,在半路挂掉了。
但阿蒙森貌似平安回到了挪威(太变态了,留下一封信来打击第二个到达者使他们丧命在半路)
ok,信的内容貌似好少,但一定得选我,我打字好辛苦的
如果你是斯科特你会去为阿蒙森去带信吗
为什么
我会带的,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我认为就会带。
斯科特他们是一群英国人,是一直受绅士精神熏陶的,他们会带这不难理解,因为这是关乎体面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呢,好像是你不让我舒服我也不人你好过,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大家又都吃了这份苦,更能体会这种艰辛,更能对对手产生一种尊重。
并且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证明你已经来到了极点,所以我也理解阿蒙森为什么会留下这一封信,他需要证明。
我觉得每一个人,眼光都应长远一些,如果这封信不带回去,而且事后又被人知道了,会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
所以我会带回去的。
阿蒙森为什么要叫斯科特一行人把信带给哈康国王?
阿蒙森不能肯定自己能活着回去,他知道斯科特即将到达,于是这么做。
这样可以算是个保险吧。
当时毕竟还没人去过南极点,南极对于那时的探险家来说太危险了,很可能回不去,斯科特就在返回的途中牺牲了。
以斯科特儿子的身份给斯科特写封信
当斯科特到达南极点时,阿蒙森留下的一封信,希望下一个到达者将它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而斯科特却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没有将这封信给销毁,并且没有毁灭证据,体现了他们的诚实。
以从斯科特宽广的胸怀,对人类的忠诚,坚韧的精神,美好的情操等方面谈。
第2段最后一句体现了斯科特的绅士风度一一一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
为什么斯科特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南极探险家
因为斯科特是最早到达南极的探险家之一。
并且为了南极探险失去 了宝贵的生命。
斯科特:最悲怆的南极著名探险家
今天,设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
最后,阿蒙森队安全撤回,而斯科特队的五名最后冲击南极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斯科特是一名英国皇家海军上校。
他在海军服役时,表现优良。
退役后,曾与沙克尔顿一起组织过探险队。
没有任何迹象暗示他是一位英雄,他的脸同千千万万英国
人一样,冷峻、刚毅,毫无表情。
青灰色的眼睛,紧闭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
他出征过印度,征服过许多岛屿,还到过非
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战役。
不过,他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还是被人们感觉到了。
他要去南极探险,由于资金缺乏,他献出了自己的全部财产。
年轻的妻子替他生
了一个儿子,可仍不能打消他要去南极的念头。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和他招募到的三十几名探险队员离开了英国。
踏上了征服南极的漫漫征途。
1.坏消息:阿蒙森已赶到了他们前面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于1911年1月底,到达了新西兰的埃文斯角,这里是极地的边缘,长年被冰雪所覆盖。
他们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木板屋。
12月和1月在这里算是夏季,一年之中,也只有这段时间,每天太阳会出现在天空中几个小时。
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工作:试验机动雪橇、练习滑雪和驯狗,同时,也为以后的远征建造仓库。
一个探险小组从西面带回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
们在途中发现了阿蒙森的冬季营地。
斯科特立刻明白了:现在,除了严寒和危险以外,还有另一个人在向他挑战,要夺去他作为第一个发现地球最后秘密的人的荣
誉。
这个人就是挪威人阿蒙森。
斯科特在地图上反复测量,当他发现阿蒙森的营地比自己的营地更向南极点靠近了110公里时,他完全惊呆了、但是他没有气馁。
“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我必须振作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
电话铃终于响了,从观察高地传来消息:太阳出来过了。
几个月来太阳第一次在这寒季的黑夜里露了1小时的脸。
太阳的光线非常微弱、惨淡,几乎不能使冰冷的空
气复活。
不过,仅仅是看到了太阳这一点,就足以使人欢笑。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段有光线的时间,探险队紧张地进行准备。
机动雪橇在前面开道,后面跟着的是西伯
利亚矮种马和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
斯科特预先将他们要走的整个路程划分为几段。
每走两天设置一个贮藏点,为以后返程的人储备好新的服装、食物以及最重要的
煤油。
尽管斯科特的计划制订得十分周密,但还是没有奏效。
经过两天的行程,机动雪橇全都出了毛病,变成一堆无用的累赘;西伯利亚矮种马的状况也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1911年11月1日,他们分成几组出发。
这支奇特的探险队开始有30人,然后是20人、10人,最后只剩下五个人。
斯科特走在队伍最前面,他始终用毛皮
和布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胡须和一双眼睛,看上去像个野人。
一只手牵着一匹西伯利亚矮种马的笼头。
在他身后是一个同样装束、同样姿态的人。
他们夜里钻进帐篷,为保护西伯利亚矮种马,他们还朝着迎风的方向筑起了雪墙。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重新登程,怀着单调、荒凉的心情,走在这千万年来第一次被人类呼吸的冰冷的空气中。
天气始终十分恶劣,有时他们一天只能走30公里。
时间越来越宝贵,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另一个人正在向同一目标挺进。
在这里,每一件小事都可以酿成危险。
一条
爱斯基摩狗跑掉了,一匹西伯利亚矮种马已不愿进食,所有这些都使人惴惴不安,因为在这荒无人烟的雪原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极其珍贵,活的东西更是无价之
宝。
与此同时,全队的健康状况也出了问题。
一些人得了雪盲症,另一些人四肢冻伤。
饲料越来越少,西伯利亚矮种马越来越精疲力竭。
最后,这些矮种马刚刚走到比尔
兹莫尔冰川I脚下就全部死去了。
他们曾温柔地抚摸过它们无数次,可现在却不得不去把这些忠实的牲口杀掉。
他们把这伤心的地方叫做“屠宰场营地”。
就在这鲜
血淋漓的地方,一部分探险队员离开了队伍,向回走去,而另一部分队员则要去作最后的努力。
他们每天走的路越来越少,雪都结成了坚硬的冰碴。
他们不能再滑着雪橇前进,必须拖着雪橇走。
坚硬的冰凌划破了雪橇板,走在像沙粒般硬的雪地上,脚都磨破
了。
12月30日,他们到达了南纬87度,即沙克尔顿到达的最远点。
最后一批支援人员也必须返回了,只有五个选拔出来的人可以一直走到极点。
斯科特将不合
适的人挑出来。
这些人不敢违拗,但心情沉重。
目标近在咫尺,他们却不得不回去,把荣誉让给其他伙伴。
他们互相又握了一次手,用男性的坚强隐藏起自己感情的
激动。
被挑选出来的5个人是:斯科特、鲍尔斯、奥茨、威尔逊和埃文斯,他们将寂寞地走下去。
斯科特最后几天的日志显示,他们越来越感到不安。
不过,希望的火花也在日志的字里行间闪亮。
斯科特越来越起劲地记录着走过的路程:“只要再走150公里就
到极点了,可是如果这样走下去,我们真坚持不了了。
两天以后的日志是:“还有137公里就到极点了,但是这段路程对我们来说将非常困难。
之后,又突然
出现了充满信心的声音:“只要再走94公里就到极点了!即便不能到达那里,我们也已走得非常非常近了。
2.终于到达了南极点,但还是晚了一步1月14日,希望变成了确有把握的事:“只要再走70公里,我们的目的地就达到了!从第二天的日志里,已经可以看出他们那种喜悦和几乎是轻松愉快的心情:“离极点只剩下50公里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就要到达目的地了!1月16日,他们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中午,他们5个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
雪原上。
可是突然之间,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眼睛紧盯着雪地上的一个小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路标。
没有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柱,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营地的残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
迹罕至的南极点竞在35天内两次被人发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仅仅迟到了一个多月,但是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
意味着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和烦恼,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都破灭
了。
斯科特在日志中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宣判了的死囚,失去了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
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前行。
1月18日,斯科特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终于到达了南极点。
他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之地。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011—这就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述。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同寻常的东西,不是自然界,而是对手留下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阿蒙森还留下一封信,等待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
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会随后到达,所以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
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却正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了英国国旗,然后就离开了。
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回程异常艰难,并终于要了他们的命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
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回去。
在几个星期的行程中,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绝不离开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那里储存着食物、衣服和煤油。
错过了贮藏点,就无异于走向死亡。
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也已松懈。
来时他们满怀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也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现在,他们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皮肤不受损
伤、为了自己的肉体能生存下来、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争。
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阅读那几天的日志是可怕的。
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
都要粘住鞋。
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在阴森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
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沙博士。
他在离死亡寸步之远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物品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被自然的巨大威力销蚀。
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也越来越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身体非常虚弱。
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
们中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了。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上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所受的苦难。
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
可是,他们
又必须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志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2月17日夜里一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
“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了较丰盛的一餐。
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失望。
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些燃料。
他们继续拖着自己往前走,而奥茨
的脚指已经冻掉了。
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达了下一个贮藏点,再次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非常之少。
从日志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是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的,“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
唯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
帮助了。
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去。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
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
度,他们不得不放慢速度。
奥茨心里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
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 -,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
又艰难地走了一天,奥茨要求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
他们坚决拒绝了,尽管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奥茨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脚踉
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到宿营地。
清早起来,他们看到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谁也不敢阻拦。
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般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不堪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至极,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
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朝前走。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选
择:饿死还是冻死。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阿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发生了,于是决定
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斯科特的为什么会死,而阿蒙森却回来了。
斯科特错误地选择百了矮种马作为代步工具,用它们来拉车和雪橇,最后,矮种马全部死掉了。
而阿蒙森却选择了爱斯基摩犬。
从极点往回走就要小心翼翼,不然会错过储藏食物的地方。
他们是走路的,威尔逊博士还拉着16公斤度的岩石样品。
后来,走的太慢了,他们的脚全部冻烂了知。
由于热量不足,他们越来越虚弱。
先是埃文斯语无伦次,2月17日,他死了。
道3月2日才到了下一个贮藏点。
后来,奥茨说“我出去转转”,其实,他正走向死神。
最后,到了11月12日,英国人才找到他们的尸体。
版斯科特失败的真正原因,一个是选择了矮种马,导致耽误行程,以至于到了南半球的夏天才到极点。
回来时,由于极昼、暴风雪(南极的暴风雪多数时权间是夏季下)、食物和燃料短缺。
可悲
斯科特一行人到了南极点时发现挪威人阿蒙森等人先到了,还流下留下一封信,帮他们做证,那阿蒙森一行人当时就
没有,他们在返回途中不幸被冻死在帐篷中,至于后人的课文,是根据阿蒙森的信写出来的
阿蒙森-斯科特站问题
据说在严寒中,锡变成灰色的粉末,造成油桶焊接处脱焊
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去南极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
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
带了那幺多的燃料为什幺还无济于事呢
原来,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路上发现,他们的第一个储藏库里的煤油已经不翼而飞。
没有煤油就无法取暖,也无法热点东西吃。
好不容易克服千难万险,又找到了另一个储藏库,可是那儿的煤油桶同样是空空的,铁桶同样有裂缝,显然煤油都是由于铁桶漏了而流失掉的。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盛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的,当锡变成粉末时,煤油就顺着缝隙流出来了。
为什么斯科特会死在南极上?主要原因是什么?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
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的壮志。
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
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左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国南极探险队队员赫伯特·庞廷拍摄的。
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
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
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
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
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
埃文斯因跌倒受伤而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在一次暴风雪中消失了。
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
但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
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
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
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
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
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
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
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
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
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
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
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
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
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
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
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
是冻伤…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
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
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
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
路面情况极为恶劣。
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
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
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
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
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
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
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
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
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
他完全被冻僵了。
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
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
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
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
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
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
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
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
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
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
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
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
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关于斯科特临死前的书信(茨威格)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
死亡在即,信中却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
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也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
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宝贵的遗产─儿子,他关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
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
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
“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
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与斯科特展开角逐的阿蒙森,比斯科特早一个月到达极点,想象阿蒙森到达目的地的心情和场景,写100字左右的话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阿蒙森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
1897年,他在比利时探险队的航船上担任大副,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活动。
1909年,当他正在“先锋”号船上制订征服北极点的计划时,获悉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已捷足先登,他便毅然决定放弃北极之行的计划,改变方向朝南极点进发。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和他的同伴们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启航。
他在途中获悉,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组织的南极探险队,也是以南极点为目标,早在两个月前就出发了。
这对阿蒙森来说,是一个不是挑战的挑战,他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
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入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鲸湾。
阿蒙森在此进行了10个月的充分准备,于10月19日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行程。
前半部分大约六七百千米的路程,他们乘狗拉雪橇和踏滑雪板前进。
后半部分路程主要是爬坡越岭,尽管遇到许多高山、深谷、冰裂缝等险阻,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加上天公作美,他们仍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进。
结果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2月14日胜利抵达南极点。
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
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在点上叠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还在南极点的边上搭起一顶帐篷。
阿蒙森深信斯科特很快就能到达南极点,而自己的归途又是相当艰难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于是,他便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
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
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
1912年1月30日,他们再乘“费拉姆”号离开南极洲,于3月初抵达澳大利亚的霍巴特港。
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