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篇
1.《老人与海》
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
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
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2.《童年》
这本书是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
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
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3.《海底两万里》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
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
那我呢
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
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
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
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
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
她一生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5.《水浒传》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6.《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7.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了。
8.《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10.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 -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
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
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
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
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
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
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
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东西。
1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双城记》。
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框架,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忍受着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
正如所说:“昌盛而又衰微,笃诚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这是充满阳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阴暗失望的长夜,人们拥有一切,却两手空空。
而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露西·曼内特和查尔斯·达尔内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这部名著亮丽的一笔。
12.《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
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
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13.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它讲述一个人鱼和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海的女儿》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
她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
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忍受着痛苦把自已的鱼尾变成了人腿。
后来她救了一个王子并喜欢上了他,而那个王子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
她如果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
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我喜欢《海的女儿》。
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贵。
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它。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美好的故事,还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
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难时,要像小人鱼一样坚强的面对。
在学习上,我也要像小人鱼一样坚持不懈。
14.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事:几家工厂因过量地向大海和空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
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失。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吧
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15.《骆驼祥子》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骆驼祥子》,脑海中不禁思绪万千。
祥子,一个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的人。
他是一个普通的车夫,却不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奋斗。
他节俭,他质朴,他...
求一篇数学科普书读书笔记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 -。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
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两百字读书笔记
《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43630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红与黑》读后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
小学生读书笔记大全
小学生读书笔记大全
孙悟空是西游记一书中的灵魂,在吴承恩淋漓畅达的笔下、他智勇双全、性烈如火、除恶助善、不畏艰难;同时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神佛也不怕的豪迈气概,使他成为反强权、坚持正义的斗士。
相反的,原本应是象征正义的唐三藏,吴承恩却对他做了无情的抨击和暗讽,人物塑造得公立十分深厚。
至于猪八戒,又是另一种典型,藉由他的插科打诨,增添了故事的趣味、鲜活性,八戒的好吃懒做、见利忘义以及贪生好色更是世人的借镜。
而一直默默贡献己力的沙悟净,虽然每战必败,却是脚踏实地的英雄。
这部古典小说虽然取自神话题材,但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他为了描述花果山的壮丽形势,特别到海上的云台山〈康熙五十七年山东邻成地震,造成海岸延伸,使得该岛与大陆连为一体即现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花果山〉考察,于书中描绘出绚丽多姿的景象。
一提起孙悟空,小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脑海里都隐隐约约浮现出孙悟空与天怪搏斗的情景,而且会涌现出一幅神奇的图画来—在一个碧空如洗的晴午,一只猴子从它耳中取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抓耳挠腮的走在前边引路,后边跟着一个着僧衣的和尚和两个徒弟。
刹那间,乌云密布,黄沙满天。
只见一个巨大的妖怪出现在它们面前,悟空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棒,经过几番搏斗,妖怪终于被消灭了。
天依旧,云依旧。
每当看到此处,我掩卷沉思,且不谈论它的本领有多高,就说说它的勇敢志气。
如今现实生活中象这样勇敢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
他们面对一些事情,不能勇敢地指出,而是为了金钱和利益,放弃了他们那颗雪一般纯洁的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义的“魔棒”,他们输给了自己,输给了罪恶,输给了丑陋。
二十篇读书笔记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MXQ48650
《童年》高尔基 好句摘录:伏尔加河蓝色的水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23737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唉,你们这些人啊…
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
“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
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
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
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今天,当我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这篇文章后,被文中高尔基那种读书时忘记一切,专心致志的态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
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
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
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
为什么呢
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
跪求5篇读书笔记,是一本书呐,(要有主要内容、难忘的情节、好词好句、读后感、),速度呐~~
《柏拉图对话集》读书札记
近读古希腊柏拉图对话篇,收益良多,且做读书札记如下。
这是一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470-前399年)是第一个能够确切知道生卒年月的、第一个出生在雅典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和他最杰出的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这个跟随他8年,后因苏格拉底被指控犯有败坏青年道德和信仰新神的罪状而判处死刑被迫离开雅典远走异乡的历史上最美的哲学家,以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这个柏拉图学园里最优秀的 -,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却在颠簸流离中因胃病发作于加而西斯岛与世长辞的最博学的哲学家、思想家、逻辑学的创始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共同构成了哲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
柏拉图早期写的对话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作为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可以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呼唤到地上的人。
当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的智者学派对“人为性”的强调不可避免的走向人们价值判断的主观性追求,造成相对主义的盛行并直接导致价值的无 -状态以及道德混乱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了“德性即知识”的客观道德命题,并进行了他关于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体系的客观标准的不懈追求。
苏格拉底的探索带有普遍定义的追求,他和青年人讨论伦理问题,问“什么是某某品德
他要得到的回答是这种品德的普遍定义,但是对话者都以一些特殊的事例来回答他,最后无果而终。
《欧悌甫戎篇》写的是苏格拉底受到控告,在他出庭受审之前,和热心宗教的欧悌甫戎讨论什么是“虔诚”的问题。
欧悌甫戎提出几种具体的虔诚的例子,都被苏格拉底驳倒,最后以没有结论而告终。
两人的对话在“衙门”口发生。
欧悌甫戎见到苏格拉底未上吕各苑溜达而是来到惊官动府的衙门口来觉得奇怪便问其祥。
苏格拉底便告诉欧悌甫戎:“不管这位梅雷多还是哪位别人,对我看的很清楚,所以告我不虔诚。
此处便自然引出了对“虔诚”问题的讨论。
聪明的苏格拉底对欧悌甫戎说:“现在请你给我说说你刚才断言的那些真知灼见吧。
你说,虔诚是什么,不虔诚是什么
虔诚是不是在每个行动中都一样,反过来,不虔诚是不是全都是虔诚的反面,永远一样
是不是一切不虔诚的事情都有一个‘不虔诚的相’
欧悌甫戎对苏格拉底的最后一个问题表示同意并说:虔诚就是现在我所做的这件事,告发那些犯有杀人罪或者 -庙产罪的人,不管他是你父亲、母亲,还是什么别的人,不告就是不虔诚。
这当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结果。
“朋友,我刚才问你虔诚是什么,你并没有充分说清,只是跟我说虔诚就是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就是控告你父亲杀人。
苏格拉底接着说:“我向你提出的请求,并不是从许多虔诚的事例里说出一两件来,而是说出那个使虔诚的事情虔诚的‘型’本身。
因为你说过,有一个‘相’使不虔诚的事情不虔诚,使虔诚的事情虔诚。
于是欧悌甫戎又提出一个观点:神灵喜爱的就是虔诚,神灵不喜爱的就是不虔诚。
苏格拉底轻而易举就驳倒了这一观点:他重申了欧悌甫戎的观点:虔诚和不虔诚不一样,而且正好相反。
接着,苏格拉底指出正如人与人之间在是非、贵贱、善恶等之间会有意见分歧一样,神与神之间也有争吵,有意见分歧。
也就是说有些神灵认为这件事对,有些神灵认为那件事对,有的认为贵或善,有些认为贱或恶,这也即是说每个神灵都喜爱他认为善的、对的,都厌恶与此相反的事情,由此可以推出同样的事情就会既虔诚又不虔诚,因为似乎同样的事情有的神灵厌恶,有的神灵喜爱,所以它对于神灵既可爱又可恨。
于是,在苏格拉底“精神引产术”的引导下,欧悌甫戎提出这样的主张:所有的神灵都喜爱的是虔诚的,所有的神灵厌恶的是不虔诚的。
当然,这依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答案,正如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问这位西西里岛的富家子弟,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之一高尔吉亚的学生什么是美德,美诺却列举了众多的德性现象。
对这一观点的反驳也十分的精彩。
苏格拉底说: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究竟是虔诚的事因为虔诚所以被神灵们喜爱呢,还是它被神灵们所爱所以虔诚
这样一路考察下去,结果是:正如一件东西被喜爱并不是因为它可爱,而是因为它被喜爱,一件东西被神灵们喜爱是因为神灵在喜欢它,这样神灵喜爱的就不是虔诚的了,虔诚的也不是神灵喜爱的。
最后,苏格拉底又反驳了“凡是虔诚的都是公正的”这一观点。
这一过程跟上面的一个论证过程有些相似,依然从对“究竟一切公正的都是虔诚的,还是一切虔诚的都是公正的
探讨入手,然而,显而易见,欧悌甫戎有些跟不上苏格拉底所思路了。
也许是想急急离开,欧悌甫戎说:苏格拉底,我现在有急事,该走了。
探讨无果而终。
要有两篇科学读书笔记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序
杨舰 戴吾三
一
在人类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有着不可磨灭的光彩。
就自然科学的名著而言,毋庸置疑,许多名著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推动甚至加速了历史的进程;许多名著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知,探索奥秘,奉献终生。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犹如一座座丰碑,所铭刻的深邃思想,精妙实验,睿智论证是今人获取智慧的不竭源泉,是激励探索发现的永久动力。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值得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去拜读。
名著为先辈科学 -写就。
今天我们处在新的时代,科学知识不断创新,新出版的科学论文、著作目不暇接,难免会有人问:过去的知识多被更新,旧体系或被新体系包容,再去读这些科学名著有意义吗
对这样的问题,不妨听听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的回答:“现在阅读亚里斯多德、狄奥方塔斯、惠更斯和牛顿的著作仍然获益匪浅。
这些著作中充满秘密财富。
如果认为在这类著作里除了已被肯定被条理化的事实和思想之外一无所有,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些原著就没有参考意义,只消宣布那些事实和思想就足够了。
但实际并非如此,我建议对此有所怀疑的人试试看。
他们将会发现,回到这些原始资料所受的精神鼓舞是什么也比不上的。
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向科学家指出那些最能振奋精神使人开始新的冲刺的原著。
(见萨顿:《科学的生命》)萨顿的话出自上世纪50年代,但今天重温仍值得体味。
我们有阅读科学名著的理由,但不可否认,读科学名著并不同于读文史名著,如果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背景,想必是困难多多。
即便是有自然科学背景,由于知识门类的划分,也不见得就能通读顺畅。
事实上,对从事科学史、科学文化或某些科学专业的人来说,尽可能多读一些科学名著理所当然,而对大部分专业相去甚远的人来说则视需要选择。
由于专业分化的原因,许多人确实不必细读深究科学名著,但是为了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扩展自己的视野,却有必要了解迄今世界上有过什么科学名著。
这个道理就如同没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却知道莎士比亚,知道其原著的精华一样。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试图通过目前这本书,对古今中外的重要科学名著、相关的生平、学术贡献和思想精髓做出基本的介绍和评价。
二
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上半叶,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方、西方的科学名著汇总起来何止千万
要精选出100多部有代表性的名著并非易事。
既要考虑历史时段,也要考虑地域国别,还要兼顾学科特点。
从历史时段讲,本书大致划分成古代、中世纪(难免有西方参照系之嫌)、近代三大部分。
由于近代科学著作呈快速增长趋势,这部分又分为16到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三个时段。
从地域国别讲,东方不仅选取中国古代、近代的科学名著,也注意到印度和日本的情况,古印度医学比较发达,近代日本译介西学富有特色。
西方作宽泛地理解,不仅有欧洲本土国家,也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的科学名著均在视野之内。
从学科特点看,仅自然科学就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之分,若考虑技术学科则分支更多。
本书着眼自然科学著作,因为科学著作蕴涵的思想更丰富些。
从科学家个人讲,有人一生著述丰富,限于体例结构,本书尽量突出其有代表性的著作或有特点的中文译著。
如德国科学家高斯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大地测量学都有杰出的著述,而本书只选了他的《数论》,因为数学家将19世纪数学发展从编年史角度给出标志,起点就是1801年高斯的《数论》。
又如法国科学家彭加勒被称为是20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全才式人物”,他一生写有500篇科学论文和30多部专著,我们仅选取了他的《科学与假设》、《科学的价值》和《科学与方法》。
一是因为有中文译本,便于向读者推荐;二是从学科综合平衡考虑,应有涉及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的论著为好。
也有的科学家著述相对不多,但在不同领域的心血之作皆非一般。
以牛顿为代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无论是对自然科学本身还是对人类的世界观来说,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浓墨重彩评介当属无疑;而牛顿所著《光学》虽然今天看来不能同前作并论,但在当时学科发展中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故我们也辟一篇文字。
并不是著名科学家就有着作入选,这里有学科史发展的考虑。
如瑞士数学家欧拉1744年出版《寻求极大或极小性质的曲线的技巧》,由此变分法作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诞生。
这本书给欧拉带来声誉,一度他被视为当时“活着的最伟大的数学家”。
但不久,其他数学家就丰富了变分方法,使欧拉头上的光环很快减色。
有些著名科学家主要从事实验研究,成果大都以报告的形式发表,尽管有些实验具有改变历史的意义(如伦琴的X光实验),但因不是著作体例,该书也没有收入。
三
说到名著,易使人联想到厚重的书本,精美的装帧,烫金的书名等等。
而本书论及的科学名著在当时并非都是如此,其中有小册子,有论文集,甚至还有散乱的手稿(只是后来整理成笔记形式)。
因为历史条件不同,当时的科学家并非都有发表专著传世或以多少字算计稿酬的意识,事实上,以追求真知为人生目的的科学家,也从不把出版多少部专著置于首位。
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为例,这本书包括致读者,实验,原则,命题,反驳等内容,加在一起总共不过20页,仅仅称得上是一部小册子。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小册子,在当时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书中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千百年来人们思想深处的一个深信不疑的观念,“自然界畏惧真空并且厌恶真空”。
帕斯卡在他的小册子中,却用巧妙的实验论证了真空的存在,并且明确地阐明了产生真空的方法。
面对这样一本小册子,你能说它不是名著吗
名著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而有的却难以命名。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留传至今有5000多页的手稿(实际原稿多达13000页),后人整理成《列奥那多·达·芬奇的笔记》,就是从传世的手稿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文字涉及了文学、绘画、生理解剖、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建筑学等广阔的领域,因而很难概括名之。
过去我们多是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认识达·芬奇,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研究的深入,在达·芬奇身上,我们看到人类知识极致的结合,这就是艺术与科学互补,谐和共存。
这甚至超越了我们用科学名著来评价的范围。
四
本书写作中特别注意到西方科学著作在中国和日本传播的情况,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都有闭关自守而后主动(或被迫)向西方学习、改革开放直到融入世界的曲折经历。
有些西方科学著作在当时本国可能影响一般,而在日本、中国却产生有重要影响,冠以“名著”当之无愧。
以1774年在日本出版的《解体新书》为例,原书是由德国人库鲁姆斯编写的《解剖学图谱》一书的荷兰文译本。
众所周知,在日本的闭关锁国时期,荷兰与中国大陆是日本仅存的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因此,在日本文明的转型及其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中,“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的学习和研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来自荷兰的书籍及其翻译,日本开通了一条移植、研究西方科学技术的道路。
虽然《解体新书》的翻译在日本并不算最早的工作,但重要的是,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核心的群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解体新书》的出版,就是日本人在学术上转向西方,并认真摄取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再看中国的例子。
在中国近代传入西方的科学著作中,《谈天》一书具有独特的地位。
《谈天》原著名为《天文学纲要》,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1849年的著作,因书中介绍了若干天文学新发现,写法通俗,故一面世就受到关注,好评如潮,1851年出新版,此后又再版多次,几十年间成为天文学领域里其他出版物所效仿的对象。
《谈天》最初由在上海的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口译,中国学者李善兰记录整理,1859年刊行。
1874年,伟烈亚力据原书第10版增订,并经李善兰校阅后再版。
《谈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最新的天文学成就,最先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引入中国,并且巩固了牛顿力学和哥白尼日心说的地位。
可以说,正是《谈天》的译介,使中国对西方天文学进展的了解上了一个层次。
《谈天》译出后,深受中国学术界重视。
著名学者梁启超称赞《谈天》一书“精善”,认为“人日居天地间,而不知天地何状,是谓大陋”,《谈天》“不可不复读”。
当然,也有西方科学名著在中国翻译出版的过程远比《谈天》为长,且限于当时的国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如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西方有着非常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该书在中国的翻译始自1606年,时间并不算迟。
当时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满怀对西学“会通与超胜”的信念,与传教士利马窦合作,翻译出该书前6卷,可是限于条件却未能终卷。
又过了240年,中国学者李善兰和传教士伟烈亚力合作,才补译完成了《几何原本》后9卷。
这部数学名著经历近两个半世纪终被翻译完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寻求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艰难历程。
每一部科学名著都和一个伟大的名字相联系,每一部科学名著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愿读者从书中读有所得,更愿听到读者的建议和批评之声。
杨舰、戴吾三
2022年6月于北京清华园
后 记
近年来,国内高等学校的科学史教学发展较快,同时社会上大众阅读也在向科学文化拓展,鉴于这种情况,科学史界和出版界都有人提出,希望编写一部能较全面地介绍和评价古今中外的科学名著的书。
因此当湖北教育出版社朱恒足先生找到我们,表示有意策划这样一个选题时,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很快就进入了运作。
幸运地,该选题也得到清华大学“985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持,被列入“科学史理论与案例研究”项目。
实际的写作并非顺利。
一方面,若干西方科学名著作迄今并没有中译本,这就给介绍和评价原著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名著涉及不同的学科,如何保证科学性上无误,也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开始双方愿望该书越早出越好,最终决定还是对学术负责,沉下心斟酌篇目、推敲文字。
这样一来,动笔到出版不觉近三年时光。
在追求效益的年代,这不是经济的做法,但我们无悔多余的付出和努力。
该书的出版感谢朱恒足先生,是他不断地督促加之耐心保证了本书的基本面貌。
感谢魏露苓女士,她在印度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使她有资格为我们提供有关印度医学的初稿。
另外研究生李文为本书写了《谈天》一篇,研究生陈斌惠帮助收集了部分图片,也一并表示谢意。
该书涉及学科较多,有些远非所长,疏漏与舛误在所难免。
诚恳地欢迎各方人士提出意见。
吃碘盐会造成碘过量吗
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这一日全国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陈祖培在天津介绍了他们在碘缺乏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提醒人们补碘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
被过滤广告
被过滤广告
陈祖培教授介绍,天津医科大学最近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必须微量元素过量(碘过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食盐中加碘的浓度是碘的生理需要量,不会造成人群碘摄入过量,因此也不会造成因食用碘盐而形成的碘过量的公共卫生问题。
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对健康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利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然而如果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的健康;增加50倍、100倍将肯定有损人体健康。
该项科学研究证实,目前已证实生活在高碘地区的总人口仅在3000—5000万人,碘过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比碘缺乏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要小得多,我国的高碘地区尚未发现有下一代的脑发育障碍。
但不同程度的缺碘将肯定会造成儿童不可逆的智力损伤,而影响人口素质。
他提醒人们外环境的碘缺乏是不可能被纠正的,因此人群的补碘是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碘地区的人群和医生认为不易服用碘盐的某些病人,如某些患有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应当服用不加碘的食盐。
陈祖培说,目前,全国范围内虽然已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但目前仍有5%—10%的人群没有得到碘盐的覆盖,每年还有60—100万新生儿的脑发育没有得到足够碘的保护。
同时外环境的碘缺乏是不可能消灭的,因此补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世世代代食用碘盐。
孕妇如果缺碘,依然可以造成婴儿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智力水平不高。
因此,科学补碘依然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生命是什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生命是什么》
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已处于结论性或是终极阶段,从任何方面来看都已是最大限度的或最佳的。
我认为这种情况极不可能。
我这样讲的意思并不只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研究仍在继续,我们在哲学和宗教上的努力可能会发展和改变我们目前的世界观。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人类的大脑是反映世界的所有思维器官中最高级的。
很可能某个物种拥有类似人脑的器官,将反映的世界与人类脑海中的相比,就如同把人脑中的意象与狗相比,或相当于把狗反映的世界与蜗牛相比。
读薛定谔的这段话,让我第一次感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亲密,和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人类的社会对于哲学的依赖性远大于对自然科学。
宇宙浩翰,人类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我相信我及我儿子脑中的,我同事及家人与霍金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古代哲学家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和思考的方法。
可惜很多人都已经自以为是的不稀罕祖先的东西了。
急需数学选修3-1读书笔记
第一章灿烂的古希腊数学
1.1 万物皆数
1.2 几何学无王者之路
1.3 我将撬动地球阅读与欣赏
1.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方法之一
2.证明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构成不可公度量
第二章中国古代数学瑰宝
2.1 古算明珠—“方程术”与“正负术”
2.2“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
2.3 古代数学精英阅读与欣赏
中国古代数学家证明勾股定理的巧妙方法
第三章代数学的进步
3.1 解方程的故事
3.2 青年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瓦
3.3 代数学与三大几何作图难题
3.4 对称的数学阅读与欣赏
“代数学”名称的来源
第四章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解析几何的产生
4.1 时代的产物
4.2 勇于探索的数学家
4.3 业余数学 -阅读与欣赏
费马大定理—会下金蛋的鹅
第五章运动与变化的数学—微积分诞生记
5.1 两千年的孕育
5.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3 万能 -
5.4 异曲同工阅读与欣赏
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六章近代数学的两座灯塔—欧拉与高斯
6.1 征服黑暗的欧拉
6.2 数学王子高斯
第七章几何学的新天地—非欧几何的诞生
7.1 欧氏几何的“家丑”
7.2 新奇的非欧几何世界
7.3 几何学的“哥白尼”
7.4 从假设到现实—非欧几何的意义
第八章探索随机世界的利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源流
8.1 游戏的数学
8.2 伯努利家族的贡献
8.3 更上一层楼
8.4 数据的学问
第九章中国现代数学两巨星
9.1 传奇数学家—华罗庚
9.2 当代几何 -—陈省身阅读与欣赏
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简介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湖南教育出版社版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
主编:张景中陈民众
执行主编:李尚志
本册主编:王树禾
编委:郑志明孟实华
第1章中国古今数学的瑰宝
1.1 勾股定理
1.2《九章算术》
1.3 中国古代数学泰斗刘徽
1.4 祖家父子
1.5 唐宋数学三杰
1.6 李冶、朱世杰的天元术
1.7 中国现代数学家的杰出代表
第2章希腊古代数学的伟业
2.1 万物皆数和第一次数学危机
2.2 三大几何作图问题
2.3 柏拉图学派和亚力山大学派
第3章数形结合的结晶—解析几何诞生
第4章划时代的成就—微积分诞生
4.1 微积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数学准备
4.2 牛顿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
第5章代数方程求解的历程
5.1 二次、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
5.2 韦达定理和代数基本定理
5.3 近世代数的双子星座—阿贝尔和伽罗瓦
5.4 近代数学的两位巨人—欧拉和高斯
第6章第五公设的困惑和非欧几何的光辉
6.1《原本》及其第五公设
6.2 非欧几何的光辉
第7章 -论的成就和是非
7.1 康托 -论的成就
7.2 罗素悖论和哥德尔不可判定性定理
第8章算法与机器证明
8.1 算法
8.2 计算机证明
8.3 机器证明领域中国数学家的重要突破
课题总结报告参考题
附录
外国数学家中英文对照表
凤凰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
主编:单 樽
副主编:李善良陈永高王巧林
编写人员:朱家生
参与设计:周焕山李善良
责任编辑:蔡 立
1.1 起源于河谷的数学文明
1.1.1纸草书中记录的数学
1.1.2泥板书中记录的数学
1.2 演绎数学的诞生与古希腊数学
1.2.1爱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1.2.2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三大难题
1.2.3柏拉图学派
1.2.4亚力山大学派
1.3 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
1.3.1《周髀算经》和勾股定理
1.3.2《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成就
1.3.3刘徽和祖冲之、祖暅父子在球体积计算方面的成就
1.3.4从“物不知数”到“中国剩余定理”
1.4 数与形结合的完美结晶—解析几何的诞生
1.4.1笛卡尔与他的《几何学》
1.4.2费马与他的解析几何
1.5 巨人的杰作—微积分的产生
1.5.1先驱们的探索
1.5.2巨人的时代
1.6 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
1.6.1博大精深的数学 -—欧拉
1.6.2“数学王子”—高斯
1.7 千古谜题的解答者—伽罗瓦
1.7.1历史留下的谜题
1.7.2从阿贝尔到伽罗瓦
1.8 研究偶然事件的数学—概率论
1.8.1赌徒的难题
1.8.2来自保险业的推动
1.8.3概率论的发展
1.8.4应用举例
1.9 当代中国数学家剪影
1.9.1华罗庚
1.9.2陈省身
学习总结报告
湖北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3-1“数学史选讲”
主编:齐民友
副主编:裴光亚徐学文郭熙汉
本册主编:郭熙汉
参与设计:朱翠蓉彭永东
审读:黄邦本
引言
第1章襁褓中的数学—早期算术与几何
1.1 纸草书中记录的数学
1.2 泥板书中记录的数学
1.3《周髀算经》及赵爽注
1.4 十进位制记数法
第2章理性数学的开端—古希腊数学
2.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不可公度比问题
2.2 欧几里得与《原本》
2.3 阿基米德的数理方法
人物聚焦:阿基米德
2.4 丢番图与《算术》
第3章夺目的瑰宝不懈的拼搏—中国古今数学撷英
3.1《九章算术》及刘徽注
3.2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阅读材料:祖暅原理
3.3 大衍求一术
3.4 现代中国数学家的奋力拼搏
第4章数与形的结合—解析几何学的产生
4.1 费马的坐标几何
4.2 笛卡尔及其对解析几何的贡献
人物聚焦:笛卡尔
4.3 解析几何的扩展
人物聚焦:欧拉
第5章“人类精神的卓越胜利”—微积分的产生和完善
5.1 微积分思想的萌芽阅读材料:芝诺悖论
5.2 微积分方法的雏形
5.3 微积分学的创立
人物聚焦:牛顿
5.4 微积分基础的严密化
第6章超越时代的抽象—从方程求解到群论
6.1 一次、二次方程的求解
6.2 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
6.3 伽罗瓦与群论
人物聚焦:阿贝尔 伽罗瓦
第7章偶然中的必然—概率与统计
7.1 概率论轶事三则
7.2 统计无处不在
第8章数学大厦的基石— -论与数学基础
8.1 无穷 -与势
建议去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