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的古诗文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1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
诗词赏析: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2
念奴娇·登多景楼
诗人: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简评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诗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诗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赏析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这首词的副题是登多景楼,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的后峰有古甘露寺,相传为刘备招亲的地方。多景楼就在寺的后面,北临长江,视野阔远,是观景的最佳处。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多景楼》诗,称其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词的上阕,是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当时的镇江是宋金隔江对峙的前沿。看到眼前这鬼斧神工的天险,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划分南北的疆界。而在诗人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南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这里诗人以批判为名,实际是指责南宋朝庭同样是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
词的下阕,“因笑王谢诸人”的王谢,是指东晋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这里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无能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河、洛即黄河、洛水,指当时北方的广大中原地带。诗人认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应当像东晋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返顾。最后他指出形势于我有利,没有必要害怕对方是个强敌。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小儿破贼”,是指东晋淝水之战秦兵败绩,当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徐答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当时统兵将帅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故称为“小儿辈”。诗人借此大有蔑视对方长我志气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词,议论精辟,笔力峻峭,字里行间充满豪情,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陈亮和辛弃疾志趣相同,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从艺术造诣说,陈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风格而言,两人是相同的。
班组愿景推荐度: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蒹葭赏析推荐度:个人愿景推荐度:写字楼租赁合同推荐度:相关推荐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诗人登上镇江多景楼,眺望长江对岸,慨叹此处形势正宜出兵北伐、一举收复失地,并非仅作为防御胡人南侵的天然屏障而已,可惜古今却无人能识。下面我收集了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
念奴娇·登多景楼
诗人: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简评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诗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诗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赏析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这首词的副题是登多景楼,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的后峰有古甘露寺,相传为刘备招亲的地方。多景楼就在寺的后面,北临长江,视野阔远,是观景的最佳处。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多景楼》诗,称其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词的上阕,是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当时的镇江是宋金隔江对峙的前沿。看到眼前这鬼斧神工的天险,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划分南北的疆界。而在诗人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南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这里诗人以批判为名,实际是指责南宋朝庭同样是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
词的`下阕,“因笑王谢诸人”的王谢,是指东晋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这里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无能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河、洛即黄河、洛水,指当时北方的广大中原地带。诗人认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应当像东晋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返顾。最后他指出形势于我有利,没有必要害怕对方是个强敌。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小儿破贼”,是指东晋淝水之战秦兵败绩,当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徐答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当时统兵将帅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故称为“小儿辈”。诗人借此大有蔑视对方长我志气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词,议论精辟,笔力峻峭,字里行间充满豪情,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陈亮和辛弃疾志趣相同,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从艺术造诣说,陈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风格而言,两人是相同的。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1
念奴娇·登多景楼
诗人: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简评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诗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诗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赏析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这首词的副题是登多景楼,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的后峰有古甘露寺,相传为刘备招亲的地方。多景楼就在寺的后面,北临长江,视野阔远,是观景的最佳处。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多景楼》诗,称其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词的.上阕,是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当时的镇江是宋金隔江对峙的前沿。看到眼前这鬼斧神工的天险,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划分南北的疆界。而在诗人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南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这里诗人以批判为名,实际是指责南宋朝庭同样是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
词的下阕,“因笑王谢诸人”的王谢,是指东晋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这里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无能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河、洛即黄河、洛水,指当时北方的广大中原地带。诗人认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应当像东晋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返顾。最后他指出形势于我有利,没有必要害怕对方是个强敌。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小儿破贼”,是指东晋淝水之战秦兵败绩,当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徐答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当时统兵将帅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故称为“小儿辈”。诗人借此大有蔑视对方长我志气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词,议论精辟,笔力峻峭,字里行间充满豪情,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陈亮和辛弃疾志趣相同,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从艺术造诣说,陈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风格而言,两人是相同的。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赏析2
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
诗词赏析: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念奴娇登多景楼》赏析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简评】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以下抒写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所谓虎之出穴,也正是做出争雄势的一种形象化说明。这里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本身便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在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实。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三国志。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认为,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曾言:常以江淮之师为虏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词中之势成亦同此意。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可以置而不论,但这几句豪言壮语,是可以起顽立懦的。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
同样是登临抒慨之作,陈亮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和他的挚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辛词也深慨于无人会登临意,但通篇于豪迈雄放之中深寓沉郁盘结之情,读来别具一种回肠荡气、抑塞低回之感;而陈词则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从艺术的含蕴、情味的深厚来说,陈词自然不如辛词,但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