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走进新课程,落实新课改,面对新教材的时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有一些困惑、有一些迷茫,而集体备课可以为教师提供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整合优质资源,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感谢程美静主任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希望通过本次集备活动,我们教师能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次集备教研活动由三、四、五年组的班主任教师组合进行。集备内容一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我不能失信》一课,主备人三年二班的沈一晨老师。一个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北师大版《运白菜》一课,主备人是三年一班的田雪老师。记录人是赵丽老师。希望我们参加集备的教师,针对两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统一意见,形成最终教学案。
现在开始有主备教师诉说教学设计。
第二篇:集体备课备什么
一、集备备什么?如何参与集备,又不被集备束缚?怎么做到既统一又独立?既吸收共性又体现个性?
“集备,顾名思义就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各人把自己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贡献出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教学宏观方案。之后,教师再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风格特长实施富有个性的教学。”由此可见,真正实用并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教案应该走好三步:第一步,个人钻研,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集体备课前,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并准备一定的知识素材写初案,主要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第二步,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通过集备博取众长、引发思考,特别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及注意事项,主要解决“悟”的问题,正如魏书生老师说,“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个人的集备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第三步,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主要解决“学”的问题,最后达到以学定教。
不是优秀的教案就是好教案,而是适用自己学生的教案才是好教案。只有在共性中找到个性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份教案才能转化为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提高班级学生有效学习的产品。要明白,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教案中体现自己个性化的内容的,我想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原统一打印好的教案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重新补充备注,比如课题引入、题型变式、增册讲解点、详略调整等;二是如果修改量较大,应将原集备的教案模板拷贝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后打印一份。教案不宜过简,也不宜过繁。“集体备课通常步骤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分析”。如若一位新教师能坚持这么做下去,保证不超过两轮,定成 “白骨精”—— 教育界的白领、骨干、精英。
二、“教后记”记什么?什么叫教学反思?需要反思些什么?
“教后记”记什么?①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料的灵感火花,而且这种瞬间的感受要比自己备课时考虑得独到,及时去捕捉,及时记录,坚持下去会容易成为一名行家;②记课堂教学中的失败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对教学中偶发性问题估计不足等,将疏漏失误之处写下来,避免今后重蹈覆辙;③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问。要善于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形式的学习环节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方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突破课堂教学难点;④记教案的修正,课后静心沉思,若有新的创见,可以进行二级备课,即重写教案,以备将来使用;⑤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或典型性错误,我们经常叫学生设立错题集,事实上,老师也有必要建立自己学生的错题集,对学的知情就能准确地把握教。而教学反思是对教后记的理性思考,教学反思要比教后记高一个层次,真正的教学反思是系统地反思教后记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教学本身的元认知。
山西阳泉市副市长王敬瑞写了一本书叫《芝麻官悟语》,里面有一句话:“什么叫不容易?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什么叫不简单?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努力能把事做对,用心则能把事做好!”凡事还要多用心才是。
第三篇: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备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运用国家、地方及学校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是新事物、新思想。如果还同过去一样进行独自备课上课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高一年级的三位体育教师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反复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备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集体备课小组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学习新理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名学生受益。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探讨新理念,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拓展各自的知识,形成新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将各自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形成共识,然后将新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理念转变为行动。
2、备教法
现今的课程标准为了让中学生在校期间能专一地学习体育知识,强调内容可选择性;即学校尽可能开设多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这就使教学方法向多样化转变。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如何适应新的教法?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在教法上我们应努力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不打击落后学生,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名学生都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激励每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运动,为终身体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才能顺利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我们体育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各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好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各自备课上课,单打独斗。在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师讲解示范多,学生练习少,单纯追求运动知识。在课堂上,对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则多指导,多练习,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运动培养。在新的改革大潮中,通过集体备课,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①熟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将体质较弱且不爱参加锻炼的学生找出,然后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项目参加学习,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经常检查他们完成的练习作业,这样逐渐引导他们走上自觉参与锻炼之路。②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即学生个人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锻炼与评价的热情,协调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去的体育课教学死板单调,而现今的体育课教学呈现出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4、备场地器材
现今的教育改革实行的是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场地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体的智慧是无尽的,在集体备课中就如何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制体育器材等上好体育课开展了积极讨论,想了许多好的办法,如:将废弃的篮、排、足球装上沙子、棕草当实心球用于课堂教学及运动队的训练;用小皮球组织学生打垒球;动员女生缝制沙包;大家一起创编几套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等。通过制作简单、简易的体育器材,改善了我们年级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之目的。
5、开展教科研活动
过去我们体育教师只管教学、业训而忽视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后,大家将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短而小的报告,积累多了,就向杂志社投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集体备课小组成员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八篇,有三篇论文在省级评选中获奖;完成三项省级课题的立项与结题。通过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集体备课的开展与实施,为广大的体育教师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大家一起探究、创新、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744000)
第四篇:集体备班制度
集体备班制度
集体备班制度
一、制度诠释
《市八中集体备班制度》是在《市八中班级教育教学专题调研暂行办法》基础上进行修改并更为现名的。
1、集体备班。它是指由班主任牵头召集本班科任教师、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等一起讨论交流近期班级、教师、学生的近期状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各项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项共同会诊班级问题、转变班风学风、集思广益、商量解决班级问题方法的教育活动。
2、集体备班制度。它是指由行政办公会统一布署,校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党小组长参加,通过集体备班形式研究解决班级建设及教育教学问题的制度。
二、目的意义
1、改进了班级管理模式。集体备班旨在引导班主任在分析和读懂校情、班情、生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让学生、科任教师、家长等都当班主任,把传统的班主任经验式管理班级变成研究式管理,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打破了班主任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以团队力量研究班级个性化管理,促进班级建设、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和谐发展。
2、班级建设管理的跨越。诊断在当下,改进在当周,成效在长远,实施集体备班制将是学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次大跨越!
3、丰富学校内涵发展。一是丰富提升学校 软实力的途径。集体备班能汇集更多的智慧来共同谋划班级的发展,班级发展好了,学校自然能乘势而上;二是丰富精细化发展的管理内容。集体备班能让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等了解、关注到教育的更多细节,更多微妙的信息,由此能制定出更多更好的发展策略;三是丰富办学文化特色。集体备班无疑是学校事半功倍的办学特色之一;四是丰富校本教研的资源。集体备班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有更多的创新动力,可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融汇成校本教研的有效资源。
三、基本要求
(一)思想先行,立足三方面来考虑集体备班。
1、班级管理智慧的全面延展。让科任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当班主任,将班主任单一经验样式整合成集体管理样式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大家群策群力,合力作为。
2、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关注。大家交流班级学生的状况,充分交流学生信息,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发展成长。
3、教育责任外延的立体拓展。让班级所有教师、所有家长、所有学生乃至其他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意识到班级的良好发展态势是众人的齐心所愿,是自己的责任所在,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确保知晓率,赢得支持率。
通过宣传动员,让老师们、学生及家长们知晓内容、领会目的意义之后,实施起来更自然流畅。
(三)统筹兼顾,明确职责及要求。
1、集体备班类别。它分为简备和详备两种。简备是指科班协调模式;详备是指由干部、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专题式调研模式。
2、集体备班参与人员。参会人员一般由校领导、处室负责人、年级主任、党小组长,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部分学生及家长(其中被调研班级的学生参与率不低于60%,并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代表)。
3、集体备班时间。一是简备时间。每单周五下午班会活动时间为各班集体备班时间,届时,各班主任组织召集各科任教师召开集体备班会;二是详备时间。考虑到工作时间师生精神状况和会议所需时长,原则上将调研时间定在星期六上午8:0012:00。需要临时调整的,按照程序报批。
4、集体备班地点。学校原则上将学术报告厅、生物实验室
1、多功能教室、分别划分为7年级、8年级及9年级班级调研的主会场。分组讨论会场由教务处协调安排。
6、集体备班方案拟订。会前一周由政教处、年级组商班主任拟订集体备班方案,提交行政会议定,并做好有关学生、家长和教师各方面数据资料、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准备工作。
四、基本程序
1、会议说明。介绍集体备班主题。年级主任(详备)或班主任(简备)主持会议并介绍背景、目的和要求。
2、分组讨论。查找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听取合理化建议。
第一组:家长组。由政教处副主任、党小组长组织家长研讨:一方面家长们就本人家庭教育、督促、指导孩子学习及家校联系等介绍经验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另一方面,家长们就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科任教师的教学、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研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组:教师组。由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织教师研讨:一方面班主任就班级管理及班集体成熟度高低、科班协调、班风学风建设、家校联系等进行回报交流。科任教师就科班协调、组织教学、落实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情况进行回报交流;另一方面,探讨班风、学风建设亮点与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和努力方向。
第三组:学生组。由政教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组织学生研讨:一方面引导学生就班风(班级管理、班干部队伍建设、学生正义感及行为表现等)、学风(学习态度、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就家庭教育(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关心自己的程度、家校联系等)是否科学、教风是否严谨(教师的课前准备、组织教学、授课情况、作业批改等)等提合理化建议。
3、集中研讨寻良策,三方沟通弃芥蒂。由校领导组织政教两处负责人、年级主任、党小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针对分组研讨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形成达成性意见。
4、会议总结。一是班主任宣讲集体备班达成性意见;二是各方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性。
五、督办落实
2、班主任、科任教师应及时掌握日常动态,及时报告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有关说明
1、简备程序不简。基本程序中分组讨论中的家长组和学生组信息,由班主任或年级主任事先发放问卷调查表交学生、家长填写后统计分类意见或建议备用。
2、详备频率要求。原则上每学期每班必须集中详备一次。若分时段、分步骤落实各环节,则需经校长批准。
3、详备班级的确定。由年级组、政教处统一安排。
4、实行报告和通报制度。集体备班后,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应有专题报告上交政教处、教务处。集体备班情况纳入干部、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每周向行政会报告,每月实行通报制度。
以上这篇是集体备班制度。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工作制度尽在:规章制度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第五篇:集体备课备什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数学组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
一、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在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今天,我们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定位了如指掌,如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一个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两个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目的明确了,基础才会有保障。我们还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理念了如指掌,如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增加了“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有利条件。
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如语文第一课时的目标一定是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这两个目标本身设置的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各个年段也不同。第一课时完全可以深入课文,就不会出现第一课时吃不饱,第二课时撑太饱的现象了。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三、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
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
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
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四、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语文发散性内容应兼顾文学知识(国内外优秀文化精品)、文学欣赏。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探索的内容。
“集体备课”是好的。但如何有效地实施好,确实是个难题。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首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我校每次集体备课的周期为上周二到下周一。每次活动时,在周二由教导处连同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下周的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周二至周五,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一下午12:30到5:30为集体备课集体交流,原则上周六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从下周二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这样,通过时间的固定化,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正常开展。
概括说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几篇课文的教学或好几个课时,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篇(几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周六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头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纸头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及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我们取消了交流时记录的做法。因为过去要求各组记好交流记录,结果往往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人说,一个人记,甚至说的人还不时停下来等等记录的人,这种交流实质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么是不是交流时什么都不记呢?也不是,记是由各人记,记什么?不限制,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记的形式可以在书本上圈圈划划,可以在纸头上写,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学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备课交流时,我们做到区别对待。另外,针对不同的主备人备的课,我们在交流时也要体现区别。骨干教师主备的课能起到促进垂范的作用,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才入门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锻炼,备的课可以重点讨论,等等。另外,集体备课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具准备、制作,讨论练习,包括讨论阶段检测的试卷。
集体交流不仅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时还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共同讨论。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好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长、也可以是备课组长,主持人就备课人的困惑反思选择一到两个话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第1、2课时的教案必须在周六复印到辅备教师手中,其余的教案必须于下周一印发给教师。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我们跟教师讲,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为了督促教师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教导处按学科分每条线每周五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
三、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怎样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我们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
四定,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上周二至下周一),确定了周六下午固定的两个小时时间专门用于讨论交流;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四步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确定了分线主任检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个好的主持人能善于调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引导教师将讨论交流深入化,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我们对教师集体备课状况的考核从四方面入手,①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②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③限时备课竞赛,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④课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轨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
“两结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严格地讲集体备课这项工作是最难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过去那种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资料,我来抄,你要我来,我谈闲”。怎样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呢?
学校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并逐步由钢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处处尊重老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备课环境,例如淡化资料的要求,我们跟教师讲,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我们还提出只要有益于这个目的的任何形式我们都不反对。包括集体备课的过程资料,我们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备人的备课量上,我们放手给备课组自行决定,你们认为骨干教师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骨干教师主备量大一些也行。组内以为“一三五”考核对象应主备多一些,以便大家来共同指导他也行。一周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组内教师自行申报决定,也可以是备课组长协调安排等等都行。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
2、备课和培训相结合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另外,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身也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四、集体备课后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数学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2.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3.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称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
4.教师集体备课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而目前基层学校,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枯燥无味。集体备课中,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