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第一篇: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 学前特殊儿童 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分类,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概述 学前儿童的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原因造成。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的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盲与低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时,为低视力;当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下至无光感时,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即为盲。)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是 视觉丧失或减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机械记忆力强,想象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思维时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性格问题较多,有超自尊现象;动作发展方面,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 对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协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原则;特殊教育内容包括感知技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时反馈法、实践法等。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和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 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病弱儿童 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这类儿童主要是指患有以下疾病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哮喘;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如肾炎;血液疾病,如贫血和血友病;神经障碍疾病,如癫痫等。

        病弱儿童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 脑瘫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致的一种神经征候。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 脑瘫儿童的训练包括:运动能力的训练、生活能力的训练、认知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特殊设备准备及脑瘫儿童的护理等。

        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主要是由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

        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分泌大量的痰液,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哮喘儿童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但由于身体原因,体弱多病,特别是在发病期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活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师应为患儿提供一些特殊帮助。 智力落后儿童 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 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极重度四级,能够在普通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多为轻度和中度智力落后儿童。

        智力落后儿童的成因。形成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后,学习和掌握智力落后的成因是判断儿童智力落后的重要线索之一。

       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鉴定方法 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前特殊儿童评估的主要方法有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作业分析评估、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早期教育、个别化教育以及补偿教育与反复教育等原则,教育内容涉及到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训练、认知教育、语言训练及社会认知培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采用任务分析、积极强化、单元教学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

        智商 是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用公式表示为:IQ=MA/CA*100  语言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 语言障碍的形成一般受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是指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情绪情感;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刺激不当,社会环境为儿童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因此环境因素也会使得儿童语言出现障碍。

        语言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我们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20%。

       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出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与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的儿童。

        学前期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障碍儿童。正是由于其正常的外貌特征,往往容易掩蔽其心理疾病而被教育者所忽视。 儿童孤独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一种心理疾病,它往往伴随着智力落后、缺乏交往技能,而又有其独有特征。孤独症有三大核心特征,即社会化障碍、交流障碍、想象障碍。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往往与遗传有关,但也有其他观点。归纳起来,有‘心因论’观点、‘身因论’观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的观点。

       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有: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超常的记忆力。

       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鉴别主要通过医学鉴定、量表评定、调查与行为观察来进行。

       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更应重视个别化教育。有效的教育方法往往从言语理解力的培养入手。此外,各种各样的孤独症教育项目都对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发挥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 儿童多动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常发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也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以行为特制来划分,可以分为多动、不专注和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类型。 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表现,较容易通过观察而发现。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表现在七个方面著:注意力集中困难、精力过剩、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倾向、协调动作缺陷。掌握多动症的临床观察与诊断标准,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其行为特征与习惯,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多动症儿童的鉴别主要依据行为指标进行,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方面来鉴别多动症儿童。

       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育者要掌握其短时期兴奋集中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干预,行为管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患的症状表现。情绪行为障碍可分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损害、不良习惯四个方面。造成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污染’和生理方面的因素。

        情绪行为障碍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其中以教师的观察为主要方法。 学前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表现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行为问题以及不良习惯等方面。对于不同的问题,教育的方法也不同。在幼儿园常见的情绪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和残忍行为,在教育中应正面教育和引导为主。

第二篇: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1.简述设立中心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安置形态的优点。

       答:1)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2)可以得到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2.简述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区别。

       答: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3.简述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治疗室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2.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成长潜力自然发展。3.相信儿童由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4.治疗者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4.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①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指在智力落后教育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使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机能获得协调地发展。

       ②个别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能达到或掌握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授之,以促其发展。

       ③直观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形象、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心智技能。

       ④充分练习原则:也叫过度学习,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5.病弱儿童的身心特征。

       答:①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区别,其认知发展也与正常儿童无大的差异;②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这些儿童会因治疗所花的时间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习;③由于体弱多病,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的问题;④疾病的问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情绪。疾病对儿童的最大影响表现在儿童的个性发展。6.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答:①语言缺乏;②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③语言发育迟缓;④语言发展中断。7.运用消退法减少儿童特定的不良行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②不能指望消退会使行为一次发生重大改进;③在有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表现得更坏,有时还会产生情感抵触性行为和攻击行为;④确定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最好的能人为控制的,以便必要时可以撤去;⑤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普通学前教育课程;②认知加强课程;③特殊治疗课程;④生存技能课程。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法?

       答: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它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原来不具有强化作用的一种刺激,一旦与其他强化物适当的配合,就能获得强化力量,这种刺激物叫做条件强化物。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就叫代币。10.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答: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普遍应用于对学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作为一种保健和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的关注。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11.结合实际分析游戏治疗中各个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12.何为正强化?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如何应用正强化?

       答: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下强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①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②正确选择强化物;③正确实施正强化;④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13.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有关理论。

       答: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狗喂食,只给铃声刺激,它也会分泌唾液。表明:通过依靠刺激可以塑造行为。如果我们要形成儿童的某些行为,就要给予强化。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代表人物贝克。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不良认知是指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认识,这往往是导致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辨认和矫正儿童不良的认知。④观察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即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14.试述游戏治疗中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15.试论游戏治疗中家长工作。

       答:①家长的态度:经常观察孩子的言行;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②家长对治疗的理解。③家长对治疗的配合:多陪孩子玩耍;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积极配合游戏治疗。

       16.试论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的不同作用。

       答:教师——①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②交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③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家长——①提供有关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②参与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③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环境;④还要做好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工作。同伴——同伴关系在特殊教育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17.试论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答:①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的一种方式;②观察的媒介和分析资料的来源;③导致顿悟的工具,即儿童透过分析者的解释,可以顿悟到自己的潜意识。儿童分析的游戏治疗,作为取代自由联想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相信儿童的游戏类似于成人的自由联想,它以象征性行为的方式表达了儿童的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②重视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焦虑。③重视解释的作用。尽管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解释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安娜解释儿童的幻想和梦,克莱因解释儿童的移情,但共同的一点是,她们都依赖解释。④相信移情的作用。在儿童的分析中,尽管儿童对于分析者的移情不同于成人,但是这种移情关系也是推进治疗的关键因素。⑤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比较“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的游戏,而且这些游戏只是个别儿童在某段时间内所玩的游戏”。

       18.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几个基础理论的游戏治疗观点。答:

第三篇: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如何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如何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参考答案:

       在一体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新的教育方式、教学策略尝试和应用,例如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又如资源教室的使用等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试论如何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学前特殊教育实践? 参考答案:

       (一)应用行为分析模式,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来改善特殊婴幼儿的行为,按他们的学习与训练的目标,设计情景和选定可影响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减或改善因某种症状导致的不良行为。

       (二)认知行为矫正模式。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婴幼儿的不良认知,强调纠正有幼儿的认知曲解,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三)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特殊婴幼儿在一个由2~6名同伴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

       (四)差异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模式强调立足于特殊婴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差异,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要,促进其获得最佳发展。<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有利于减少残障儿童的发生率和出现率;其次,有利于把握残障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治疗以便减轻残障程度并促进其向正常方向成长;最后,有利于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通过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弥补其不足。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有利于减少残障儿童的发生率和出现率;其次,有利于把握残障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治疗以便减轻残障程度并促进其向正常方向成长;最后,有利于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通过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弥补其不足。<

       试论如何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学前特殊教育实践? 参考答案:

       (一)应用行为分析模式,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来改善特殊婴幼儿的行为,按他们的学习与训练的目标,设计情景和选定可影响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减或改善因某种症状导致的不良行为。

       (二)认知行为矫正模式。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婴幼儿的不良认知,强调纠正有幼儿的认知曲解,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三)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特殊婴幼儿在一个由2~6名同伴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

       (四)差异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模式强调立足于特殊婴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差异,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要,促进其获得最佳发展。

第四篇: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简答 1.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综合多种感官法;

       (二)表象指导法;

       (三)愉快学习法;

       (四)试误法;

       (五)及时反馈法;

       (六)实践法; 2.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

       (二)多重感官协同原则;

       (三)自然性原则;

       (四)安全性原则;

       (五)全面性原则;

       (六)持久性原则。

       3.测量、鉴别听觉障碍儿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纯音测听法;

       (二)言语测听法;

       (三)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测验的方法;(1)反射测听法;(2)受激反应测听法;(3)游戏测听法。

       4.学前听觉早期干预的观念有哪些?

       (一)回归主流观念;

       (二)整合教育观念。

       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

       (二)量力性原则;

       (三)整合性原则;

       (四)反复性原则。6.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内容包括哪些区域?

       运动,认知,语言,社会生活。

       1大运动能力培养,包括头部控制,躺卧,翻身,坐,跪,转变姿势,站立,步行,上下楼梯,踢,爬,单双脚跳,跑,投掷,身体平衡等方面的教育训练。2精细动作训练,包括眼部控制,口肌控制,抓握物体,双手配合,手指运动,手眼协调,绘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3认知能力培养,包括帮助他们获得物体的概念,形状的概念,大小的概念,以及空间,颜色,数,身体等概念性知识,并锻炼简单的比较,对应,类比,总结,具体化,判断,推理等方面的能力。4语言能力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言语的视知觉,听知觉能力的培养,言语概念以及实物和符号的对应关系的建立,口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等。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脱衣服,洗漱,梳理,料理大小便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6社会适应以及交往能力培养,包括引导他们学会注意他人,引起他人注意,模仿大人的简单动作,听从成人指令,帮助别人,参与集体游戏或活动,遵守游戏规则,与他人交谈,主动选择朋友,做事有耐心,独处一段时间,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能力。7.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及训练的计划和方法?

       (一)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二)家长辅导方案;

       (三)多曼早期教育法;

       (四)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方法举例:(1)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2)任务分解法;

       (3)发展儿童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8.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测查、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年龄指标:一般年龄指标是指发病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而我们所测查的主要是指学龄前的儿童。二智力指标,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发展水平,即低于正常人的两个标准差。在比奈智力测验中IQ分数低于68,在韦氏智力测验中IQ分数低于70.三为适应行为指标,除了智力差外,还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行为障碍。

       9.超常儿童的才能根据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可分为哪类?哪三大典型特征?

       类型:智力型,语言型,艺术型,创造型,领导型。典型特征:1智力早熟2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3掌握欲极强。

       10.学前超常儿童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意义:1促进超常才能的形成2促进已显露的超常才能的继续发展。基本原则:1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2全面发展的原则3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1.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原则:

       (1)个别化指导原则;(2)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二)矫治方法:(1)儿歌故事法;(2)全面交流法;(3)多重刺激法;(4)日常交往法;(5)自然情境法;(6)游戏法。

       12.简述行为问题特征和问题行为的表现?

       行为问题的特征: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现实4客观困难的存在。问题行为的表现:行为不足,过度,不适当。1有矛盾心理引起的神经性行为2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3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4学习智力活动方面的问题行为5活动过度的问题行为6习惯性方面的问题行为7其他不良行为,打人,咬人,说脏话,说谎,独占玩具。13.什么是代币,如何选择代币?

       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就称代币。代币应当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可携;必须是能够随时都可以方便发放;必须是幼儿不容易复制的;必须是不具备其他实用功能;也不易与别的物体想混淆的东西。14.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开展儿童语言矫治工作教师的主要职责?

       (一)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

       (二)树立良好的态度;

       (三)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四)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

       (五)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15.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教育具体承担哪些任务?

       1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2教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3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4组织协调其他人员教育特殊儿童。

       16.你认为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包含哪此内容?

       1儿童现状分析,包括心理,生理,行为及其他情况2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治疗,特殊帮助的内容3特殊儿童参与正常儿童学习的内容及程度4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方式5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6方案检查的时间及方式7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论述题

       1.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直接效益,对儿童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3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儿童家庭1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地家庭条件。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地建设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1法律上保证对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可能性2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3围绕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制定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二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1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包括物理空间,社会交往活动,教学的回归2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三整合教育的趋向

       3.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如何 “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一)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二)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三)感知觉统训练;

       (四)体验性认知学习;

       (五)以儿童为中心;

       (六)保护儿童安全。

       4.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一)行为管理治疗;

       (二)认知一行为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环境控制;

       (五)释放精力;

       (六)药物辅助治疗;

       (七)饮食辅助治疗。

       5.如何为智力落后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根据该儿童目前接受教育的现状,制定教育应达到的短期目标和年终目标,确定实施该计划的时间安排和期限,并制定对本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标准及手段。二任务分解法。1根据指令来活动2产生交流的想法3提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6.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园中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

       纠正儿童的残忍行为,首先要求教师和家长给予儿童充分的爱和关怀,为儿童创造一个各睦、友爱的情感气氛,让儿童在其中感受爱、感受善良的情感。其次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纠正儿童的残忍行为,避免用关黑屋子、罚站墙角等体罚的方法,因为这类方法反而会助长儿童的残忍行为,使其更加缺乏同情心;对于由于好奇心而引起的残忍行为,要耐心地劝说,讲明道理,通过看书、参观、看电影等让儿童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把儿童的好奇心引到正道上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名词解析与案例)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的儿童体格促进起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1施以有别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使之达到最佳学习效果2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下,创造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特殊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的潜能发展3在早期为各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关键期获得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良好发展机会

       智力落后:指个体在发展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多动症:“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在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学前特殊儿童: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指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到6岁儿童

       听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

       身体病弱儿童: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情绪行为障碍: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

       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美国威斯康星州波特奇市教育机构编制的一套适合于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训练的方案,有波特奇早期教育核对表,波特奇早期教育活动卡片,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手册

       隔离法 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对严重者可使用隔离室

       游戏治疗针对特殊儿童的需要二采用的教育干预的方法。借助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对情感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儿童

       进行矫正

       语言矫治针对儿童语言障碍而采用的一定干预手段

       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方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

       个别化教育方案是教师和家长合作为某个特殊需要儿童建立的个别教学计划。行为塑造法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

       零反应区别强化指在意规定的时间内只要不需要的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

       代币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

       代币制疗法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 超常儿童

       论述: 案例:

       1.举例:语言障碍的个别报告(案例报告)P229

       要求:一基本个案资料 通过与家长,儿童本人交谈,有儿童的父母通过问卷,面谈及设计情景来了解个案的详细资料,把儿童的个案写成书面报告1个人资料2家庭历史3疾病史4出生时5婴儿期发育6语言发展史7其他问题二问题现状采集言语样本,分析儿童语音,词汇,句法,语言表达的情况,儿童与同伴,老师,父母及他人交流的情况,儿童对语言的态度等三 坚决诊断利用测查工具,常用的PPVT词汇测试,伊利诺心里语言能力测试等四 制定矫治目标,儿童经过观察和语音测查之后,发现这个幼儿的语音发展比同龄人落后大约一年的水平,主要集中在zcs等声母方面的错音现象。通过“娃娃家游戏”开展语音矫治的计划

       2一幼儿园一名5岁儿童近期出现比较明显的行为问题:打人 咬人,故意损坏玩具.通过了解他家最近出现的问题:父母闹离婚,对孩子叫方面问题互相推委,忽视与孩子交流,.请以此为个案设计一份游戏治疗的目标(分析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及时治疗方案.

第五篇:学前特殊儿童教师的准备工作

       学前特殊儿童教师的准备工作

       学前特殊教育是一项与时间竞赛、必须掌握时效的希望工程,它与普通幼儿的学前教育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是为了促进特殊幼儿在所有重要领域的发展。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交往可以逐渐从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较多,由不能做到能做,逐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过程会存在很多的困难,但必须教师明确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采取良好的教学策略,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或奇迹。

       一、根据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个关系:(1)要处理好教学与康复的关系。学前特殊幼儿的教育必须将教学和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康复需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教育与训练。

       (2)要处理好幼儿教育四育之间的关系,做到四育并举,五大课程领域并重,不能偏重知识而忽视特殊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更要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往,还要通过体育和美育,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3)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幼儿个性化的关系。教师要在让每一个特殊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幼儿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可能性去实现与众不同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二、根据个别化原则,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特殊儿童,尊重个性差异。作为特殊幼儿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特殊幼儿个体的差异,并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幼儿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

       (2)针对差异给予特殊幼儿不同的指导。了解幼儿的差异后,教师要为特殊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层次的教学和活动安排。

       特殊儿童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例如,可以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玩具、录音、小实验、录像等教学。选用的直观教育则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尽量兼顾语言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幼儿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教师在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视力残疾幼儿的听觉、触觉、残存视力以及残疾幼儿的视觉和残余听力。教师以游戏为特殊幼儿的基本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积极为特殊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要为特殊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每区摆设属于某一领域的教材、教具、玩具等。

       对于特殊幼儿而言,游戏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游戏,比如:串串珠游戏、喂喂喂你是谁游戏,受幼儿欢迎,幼儿有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时候,教师应理解对待,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特殊幼儿。

       对待特殊幼儿,教师是关键,我们应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参加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殊幼儿教师主要面对的是0~6岁的特殊幼儿,这一年龄段的特殊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对教师也是无限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通过自己的职业道德向特殊幼儿展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证明自己的真善美,从而成为特殊幼儿成长方向上的领路人。认真学习《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教师要注意学前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并时刻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情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教师应热爱这个事业,热爱特殊幼儿的良好风尚,使特殊幼儿教师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里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个人素质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熏陶和造就。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应该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应适当的参加业务培训,了解特殊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的规律,掌握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他们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水平。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教育业务活动,提高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表教学科研成果。教师也应该对班级有个系统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要让特殊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特殊幼儿由于发展异常,家庭对特殊幼儿的要求比较宽松,许多家长溺爱特殊幼儿,包办一切事情,导致特殊幼儿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师更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特殊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的训练。例如,洗完手要擦自己的毛巾、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生活常规意识;听到上课铃响,要安静就坐的习惯等。

       在对待特殊儿童时心理辅导也是必要的。第一,每个学前特殊儿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潜力,超常儿童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发展迟缓或有严重发展障碍的儿童,虽然在很多方面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对他们心理辅导时,应从他们的长处着手,首先使他们对树立信心,然后纠正或补足其薄弱方面,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第二,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分析出特殊儿童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给予负面影响的信息源后,就要在减少和改变负面影响的信息的同时,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实际水平给他们以切实可行的帮助,以此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对班上有情绪行为异常或弱智的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师来说,为这些特殊儿童所付出的辛劳远比为特殊儿童付出的多得多,但可能收效甚微。因此,某些教师容易对这些儿童另眼相看,往往会视这个儿童为负担,是班上的累赘,对他们很少有好的评价。从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上都传递着负面信息,这些信息渗透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会留下很多的负面烙印。而对超常儿童呢,教师可能会对孩子的突出表现加以赞赏,但又可能因对超常儿童的发展不均衡现象缺乏深入的了解,而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过高的期待也会给超常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会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待弱智儿童和超常儿童时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他是弱智儿童而忽视他,不应因他是超常儿童而特别照顾他,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而幼儿是最听老师的话的,所以老师在对待特殊儿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耐心对待每一个特殊儿童,不偏不倚,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留下不好的痕迹。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特殊儿童是儿童中最脆弱的群体,需要教师倍加呵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抓住实际进行教育与引导,树立特殊幼儿的自信心,给他们温暖、爱护和希望,在长期的鼓励与肯定中,他们必能取得长久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