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建筑史作业 古希腊建筑风格欣赏

第一篇:西方古代建筑史作业 古希腊建筑风格欣赏

       古希腊建筑风格欣赏

       古希腊概况及建筑特点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方面,可以说是欧洲建筑的起点。因此,在西方古典建筑发展历史中,古希腊时期是最重要的建筑发展时期之一。古希腊位于欧洲南端,其领域包括爱琴海周围的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希腊本土一级伯罗奔尼撒岛。

       古希腊各个区域与岛屿之间形成了各自的风俗,这造成了古希腊政治的不稳定,组成了多个不同的城邦,它们互相之间也经常发生激烈的战争。但这种混战的局面,却促进了古希腊的文化发展,也使古希腊的建筑不断向前发展。古希腊时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随之出现了文学家、哲学家以及科学家。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和高超的建造技术的支持下,古希腊的建造发展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最早的古典建筑规则也开始形成并确定下来。

       古希腊早期文明大约是从公元前3000年的史前文明时期(爱琴文明时期)开始,先后经历了公元前1100~前776年的中间期,公元前776~前332年古典期和公元前332年之后的希腊化几个发展时期。史前文明时期虽然被认为是希腊早期的文化发展阶段,但与后期的主流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建筑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最早期时,古希腊的建筑主要为木结构。约公元前490年时,古希腊的建筑进入了一个全盛期。成熟的神庙结构形式已形成,建筑空间通常由门厅、主殿、内室、后门廊等部分组成,除屋顶外,大部分的建筑结构由石材构成。但建筑结构形式大部分是由木结构的模式发展而来,如三陇板结构,在石构建筑上并不起到实用作用,而只是建筑中的一种仿木构体的装饰。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规范,特别是柱式的应用,为以后各个古典时期的建筑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谈及古希腊建筑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在此时期形成的三种柱式,即多立克柱、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这三种柱式,在其后西方的古典建筑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被不断丰富,是古希腊时期建筑发展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对于古希腊盛期的建筑代表就非雅典卫城莫属了,早在迈锡尼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修建卫城的丰富经验,这种防御性的堡垒也从那时起成为古希腊的一种建筑传统。当古希腊进入城邦制时期之后,为了更好的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入袭,人们仍将卫城建在地势较高处,各地的居民也在卫城边上建立了自己的住居。后来各种战乱结束,古希腊也实行了民主制,个城邦进入和平共处时期。人们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便从山上搬到山下,而卫城也不再是防御性的城池,由于人们在这里修建了神庙,是卫城有原来的防御地变为各城邦的宗教祭祀圣地。

       古希腊神话传说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之间的一次争斗发生在雅典。相传,当时雅典娜和波塞冬两人一起争夺雅典娜保护神的地位。雅典娜以橄榄树枝赢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成了雅典城的庇护神,雅典之城名也由此而来。而在波斯人侵略希腊时,古希腊人又以各城邦团结奋战的精神,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由于以雅典为中心的城邦最为强大,在波斯战争中又损失惨重,因此古希腊人民将雅典看作是最重要的城市。虽然在战争中卫城已变为废墟,但人们还是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里重新进行修剪神庙的工作。特别是在当时执政者伯利克利的大力支持下,卫城建筑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重建,形成了宏伟了雅典卫城建筑群。

       根据以复原的雅典卫城想象图看,卫城的总面积并不是很大,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兴建的,城中的主要建筑有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这些建筑并不是按照轴线对称的布局而建的,而是随着山势及原有建筑的残址,散布于不同高度的地面上,取得了高低错落、灵活自由的特点。

       上图为雅典卫城残址,最显眼的为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神庙”。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环形立柱构成柱廊。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东边的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帕提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柱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

       胜利神庙

       宙斯神庙

       科林斯柱式

       课程感想:通过上了西方古代建筑史这门课,我熟悉了古代西方建筑的历史和发展。就这门课来说,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放太久的视频短片,我个人认为应该放些介绍性的视频,像《国家地理》出的介绍历史和考古类的比较适合这课程。最后,选修课的学习,大家都没有压力,我认为老师应该适当的布置点作业。

第二篇:西方政治制度史作业(精品)

       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以浅析英国政党制度为例 摘要:英国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先驱,是诸多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本文将英国政党制度作为切入点,通过透视其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政党制度的特点,2022年大选后的政党政治以及对其政党制度的评价,进而深化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 英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认识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文官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英国的政治制度是集宪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议会制度、元首制度、文官制度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在内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它的政治制度又独具特色,如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风格独特的两党制。

       英国的政治制度内容广泛、历史悠久,了解和研究其政治制度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但我深知,英国的政治制度不是我们三言两语所能全面阐述的,我们可以通过透析英国当前正在实践的一些具体政治制度来掌握和全面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而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是近代史上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其独特的政党制度见证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一切竞争性政党制度都是它的翻版,非常具有代表性,因而本文将通过浅析英国政党制度来谈谈本人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政党制度的产生如同政党的产生一样,最早是在英国,英国两党制的产生,同时也就是政党制度的产生。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1]换句话说,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的总称。

       那英国的政党制度到底是如何发展而来,在政府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其政党制度呢?本文以个人观点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加深对英国政党制度的认识:

       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英国现代政党的雏形,是17世纪英国议会中的两大政治派别:托利党和辉格党。托利党是现今保守党的前身;辉格党是现今自由党的前身。比较典型的是,英国政党的形成是由议会中不同派别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些不同政见者逐渐集结起来形成政党。具体的来讲,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萌芽和生长时期(1679-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前夕)1679年,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的“排斥法案”直接导致议会中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辉格党首次建立了一党内阁。”[2]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渐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二)两大派别向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演化时期(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1868年9月)1832年的议会改革导致两大派别的改造,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在 1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分别得名为自由党和保守党,演化成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党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并由此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三)自由党和保守党在成熟的两党制轨道轮流执政时期(1868年12月9日一1922年)1868年11月大选,终于结束了英国历史上一度较长时期的少数党屡次执政局面,确立了多数党内阁作为内阁组织的主要形式,从而揭开了英国两党制的新的一页,也即开始了已发展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在成熟的两党制轨道上运行的交替执政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自由党和保守党都以各自方式执行垄断资本意旨,成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党。

       (四)保守党与工党轮流执政时期(1922年一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党衰落,工党起而代之,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自1924年1月起,与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19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政党及政党制度形成后,英国政府体制中基本上是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直到1924年以后至今,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工党与自由党成为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党。

       由于大家对保守党和自由党都比较熟悉,我着重谈谈英国政府体制中的工党。英国工党的前身的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于1900年2月,当时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的成员。开始其成员大部分是集体党员,有社会民主党、费边社、独立工党、合作社组织和一些行业工会共同组成。1906年在议会选举中获29个下院席位,组成了独立的议会党团,改称工党。1906年-1914年工党在议会中依附于自由党,反对保守党。1924年1月,已经成为英国大党的工党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下院选举中首次获得议会多数议席,上台执政,从此开始了保守党、工党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英国工党作为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之一,尽管工党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尽管工党至今多数是工人和劳动人民,但从工党的领导集团及其所推行的路线和政策来看,都是维护英国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维护英国的议会君主制的民主制度。

       三、英国典型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两党制,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英国两大政党的内生性。所谓内生性是指政党萌生于议会,并在其中成长壮大,它不同于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外。英国的两大政党与议会政治有血肉相连的关系,议会是两大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产生的温床和发展的场所,议员分属两大政党的骨干和代言人。两大政党都是先有了相当牢固的院内组织,即议会内组织,才开始发展院外的群众组织。

       (二)英国两党制度的二元性与可变性。这种二元政治使两大政党经常处于被淘汰的危机中。为了争夺地方和中央权力,两大政党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中。同时两党制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静止的结构,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幻,迫使政党随时重组。当然,这种重组是在两党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经过重组,使两党制度巩固和延续下去。此外,这种可变性还表现在其他党派的竞争和压力,如自由党。

       (三)英国两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利益和政策的趋同性,且伴随着两党高层人物相互流动的现象。在英国的两党制度下,除了执政党和在野党所扮

       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为赢得选民支持所制定的具体政策的差异外,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等级制、保护私有财产等方面,两大政党更是配合默契。正如英国著名的评论家威廉·里斯利特指出的,它们犹如两辆赛跑的公共马车,“互相不停地给对方溅上污泥,但走着同一条路,朝着同一个方向”。

       (四)英国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在选举中得选票居第二位的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组织一套准备下届上台的班子,称“影子内阁”。由于执政党通常是单独执政,因此政府决策和议会立法的联系相当紧密, 政府施政没有强大的议会阻力, 因而其政权基础稳固, 工作效率很高。

       (五)英国的两大党在党内均采取集中制,党的领袖掌握大权,党内民主很少。两大政党虽然都有庞大的地方组织,但是居于议会内的党的高层领袖则掌握了相当大的决策权,而地方党组织基本上只是按其高层领导人的旨意,组织选民参加投票,很少有机会参与政府的决策,党内民主十分有限。

       (六)英国的政党纪律严格、组织严密、活动连续。为了保证当选议员的党内团结,立场一致,英国的政党有一套独特的督导制度。督导员在党内有很高地位, 它的作用是通知本党议员关于议会进行的情况,保证他们出席重要的辩论并支持自己的政党,向“后座议员”传达政党领导的意见。

       四、2022年大选后的英国政党政治

       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先驱,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所谓政党政治,“从广义上理解,则是指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现象”。[3]从性质上而言,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推行两党政治—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却一举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再看看2022年的5月,英国的政坛罕见的出现“悬置议会”,最终保守党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而工党则沦落为最大的在野党。这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来看看2022年大选后的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状况。

       (一)悬置议会与联合政府罕见登台。在今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得36.1%的选票,占据了307个议席,成为议会下院第一大党;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获得29%的选票, 占据了258个议席, 失去了议会下院第一大党的地位;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获得23% 的选票,占据了57个议席,成为议会下院第三大党。三党均未获得议会下院650个席位的绝对多数(326席),英国自1974年以来再次出现“悬置议会”。悬置议会产生之后, 多党联合政府成为最好的选择。由于议会第一和第二大党通常是直接竞争对手, 它们联合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三党就成为组建联合政府的关键。工党和保守党都曾经与自民党协商联合组阁事宜, 但自民党几乎毫无悬念地选择了保守党。卡梅伦-克莱格内阁是否能够改变英国的政治传统,尤其是通过打破联合政府短命的宿命来借机实现议会改革,值得期待!

       (二)政党格局呈现松动的迹象,小党稍有发展。卡梅伦-克莱格两党联合组阁后,英国媒体制造出许多具有冲击力的新闻标题,将悬置议会和联合政府可能导致的结果无限放大,如悬置议会和联合政府将成为常态,两党制松动,选举制度改革,最终在制度和文化上转变为多党制。但同时英国媒体分析到,实现这种转变的每个步骤都是极其困难的,充满了未知数。可以看出,英国政党格局虽

       有松动,但要突破两党制向多党制转变,条件目前都远未成熟。可以推断的是,即便英国向多党制迈进,这届政府最多只是开个头, 在选区划分等问题上略有改进, 不可能在5年内完成彻底的转变。对于追求多党制的自民党而言, 进入联合政府只意味着赢得机会, 获得可喜的发展,但绝不意味着成功在望。

       (三)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利于两党制。意识形态是“对良好社会和建立这种社会的主要方法的语言描述”,它不仅仅是实际政治目标的体现,而且是争夺政治权力的手段。[4]在选举过程中,政党是否相信自己的意识形态并不重要,关键是它能否让选民相信其意识形态,将相信转变为选票。而政治文化的内在稳定性决定了它难以改变, 但一旦改变之后就很难逆转。两党制在英国成功运行,甚至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标志,离不开相应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如果英国向多党制转变, 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此外,意识形态需要和社会主流的政治认识、情感和评价保持基本一致, 即与政治文化保持一致, 否则很难赢得选民的支持。意识形态在英国选举中的这种逻辑有利于两大党,非常不利于小党。以自民党为例,它本身的意识形态标签就不够鲜明,右翼由保守党代表、左翼由工党代表, 右翼选民认为它不如保守党,左翼选民认为它不如工党,中间选民很可能因为“废票心理”也不投票给它。这一系列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特点都利于两党制的延续,不利于多党制的诞生。

       五、如何评价英国的政党制度

       英国的政党制度即两党制与西欧大陆一些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来比较,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明显的缺陷,需要我们正确的看待和评价。

       (一)有利方面

       1、两党制下的政府更为稳定。由于行政与立法的密切结合,执政党在议会下院拥有多数或绝对多数席位,在一定政党纪律的约束下,反对党无法动摇政府的稳定性。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的权力实际控制在首相的手里,反对党无力左右,只有服从,尽管也可在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将政府赶下台。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这样做必须具有一定条件,例如,执政党在下院只有微弱多数、某项政策很不得人心等。

       2、英国的两党制下的政府责任明确,更容易受选民的监督。在大选中,英国的选民比多党制国家有更为明显的选择,选民的投票活动不仅是对某一政党将来的政策表示赞成或反对,更重要的是对下台政府政绩的一种评定。此外,执政党行使政府的权力,国家管理得好,可以联任,坏则可能下野,无法矮过于人。

       3、两党制是竞争的两党制,并不是简单的、无竞争的轮流执政。因此,两党制导致两大党之间激烈的竞争和互相监督。在英国,执政是政党团结的最大凝聚力。一个政党如果长期不执政,不仅会导致它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更重要的是会危及它的政治生命,如果拿不出能为选民接受的政策纲领,就会逐步被选民抛弃,从而成为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反对党,一如现在的自由党那样。因此,竞争和互相监督贯穿于两党制的始终。

       (二)不利方面

       1、两党制下的执政党并不能代表绝大部分民意,有时反对党获得的选票甚至超过执政党,但在议会中的席位却少于执政党。尽管这种不正常现象不是经常出现,也不影响执政党组织政府的合法性。

       2、两大政党在某些问题上的价值观的不同,会造成政策或立法上的反复。保守党更强调私有制的价值,工党则侧重公有制的优越。如钢铁工业几经国有化、私有化、再国有化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3、两党制导致了下院中独立议员的基本消失。在现行的选举制度下,两大政党基本上控制了下院,得不到政党支持的候选人很难当选,一个独立的议员在议会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鉴于独立的议员在政治上很少有发展前途,所以,一个有野心的职业政治家都必须归属于一个政党。

       六、居于英国政党制度而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几点认识

       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英国的政党制度后,我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就“是议会逐步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是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产生、发展直至最后确立的历史,是政党在其内部起源、[5]成长的历史”,而政党制度在英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英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将英国的各种政治制度有机的关联了起来。英国议会的斗争促使了政党的产生;政党制度的存在,于是有了声势浩荡的选举制度,选举出来的执政党领袖又关联了元首制度;而执政党集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又通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所以又与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以及议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英国的政党制度盘活了英国的政治制度。

       (三)英国的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国家的发展和政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其丰富的历史经验。英国政党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历史经验,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可否定的,随着社会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化,英国各政党性质的改变,以及英国社会基础的扩大,英国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在现实中,求同存异,竞相改革,将英国政治经济改革推向高潮,使英国成为现代国家中最具效能的政治实体。

       (四)英国政党制度为英国式政治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乃至英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无论是英国的政党制度还是其他的政治制度,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为资产阶级自身利益服务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统治和利益的工具。

       总之,我个人对英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到位,不是很深入,了解得不够全面,但通过把英国的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相信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在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玉萼,石永义.西方政治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2]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姚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5]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第三篇: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部分 〈一〉 古埃及

       1、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象汉字的“金”,所以称作“金字塔”

       3、太阳神庙 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4、玛斯塔巴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重要建筑物名称: 阿玛尔纳宫殿

       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尺度,层数,时间顺序

       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 典型代表实例 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神庙空间仪式轴线 埃德府神庙牌楼门

       〈二〉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 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实例:乌尔山岳台。

       3、人首翼牛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4、百柱厅 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5 两河流域的饰面技术的发展与演进

       重要建筑物名称:乌尔山岳台 萨艮(gen)王宫 珀赛玻里斯宫

       补:两河下游——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上游——亚述王国 伊朗高原——波斯帝国

       〈三〉古希腊

       1、爱琴文化 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影响到希腊的早期建筑。

       3、迈西尼狮子门 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4、圣地、卫城 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5、柱式 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 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7、爱奥尼式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8、科林斯式 一种是流行于古希腊的柱式。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细长比1:10-12。

       9、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10、叠柱式 在古希腊的市场敞廊中,许多是两层高的敞廊,所以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式,上层用颀秀华丽的爱奥尼式。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两层柱式都是完整的,不因重叠而省略。

       柱式的类型,特点与主要部件名称与简图。

       重要建筑物名称: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迈西尼卫城狮子门 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重点掌握 奖杯亭、阿索斯中心广场

       〈四〉古罗马

       1、混凝土 古罗马时期的混凝土称为天然混凝土。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后,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2、十字拱 公元一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柱子,而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而且便于开侧窗,大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采光。它是拱券技术的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

       3、拱顶体系 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

       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来平衡它的侧推力。2-3世纪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样就形成了拱顶组合成体系,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

       4、肋架拱 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5、券柱式 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这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这种券柱式的构图很成功。方的墙墩同圆柱对比着,方的开间同圆券对比着,富有变化。但它们构图契合:圆券同梁柱相切,有龙门石和券脚线脚加强联系,加以一致的装饰细节,所以很统一。但柱式成了单纯的装饰品,有损于结构逻辑的明确性。柱子倚在墙墩上,轮廓的重要性降低了,导致它们失去了希腊柱子那种精微的敏感性。

       6、罗马叠柱式 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托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7、巨柱式 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

       8、《建筑十书》 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古罗马时期建筑成就的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9、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的,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

       10、凯旋门 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

       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代表性的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11、纪功柱 为了纪念皇帝的功绩和战争的胜利而修建的石柱。

       柱子是罗马多立克式的,多由大理石建成,里面是空的,可以上到柱顶,一般有20-30米高。柱身上是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塑像。代表性的作品是:图拉真广场的图拉真纪功柱。

       12、万神庙 罗马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

       13、巴西利卡 古罗马一种世俗的公共建筑物(议事厅)。通常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开放式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物容量大,结构简单,便于群众聚会,所以后来被天主教会选中,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修建教堂,形成一种建筑形制。

       14、公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里,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等等组织建造在公共浴场里,形成一个多用途的建筑群。帝国时期,公元2-3世纪几乎每个皇帝都在各地建造公共浴场以笼络无所事事的奴隶主和游氓。仅在罗马城里,就有11个大型浴场,小的竟达800个之多。浴场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质量迅速提高,终于产生了足以代表当时建筑的最高成就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卡拉卡拉公共浴场、戴克利提乌姆公共浴场

       15、塔斯干柱式 类似古罗马的多立克柱式,但是柱身没有凹槽。

       16、复合柱式 为了解决柱头与大体量建筑相结合的矛盾,古罗马时期在科林斯柱式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形成的柱式。

       重要建筑物名称:君士坦丁凯旋门 恺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罗马大角斗场 万神庙

       卡拉卡拉公共浴场、戴克利提乌姆公共浴场 庞贝城潘萨府邸、庞贝城银婚府邸

       巴拉丁山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离宫

       〈五〉拜占庭建筑

       1、帆拱 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2、希腊十字式 拜占庭建筑中的教堂形制。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形成等臂的十字。

       3、玻璃摩塞克 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4、圣索菲亚大教堂

       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它离海很近,四方来的船只远远就能望见,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重要建筑物名称: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圣维达尔教堂

       〈六〉西欧中世纪建筑

       1、拉丁十字式 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教堂形制。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2、“罗马风” 公元9世纪左右,欧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3、哥特式 12-15世纪,哥特式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以法国为中心。

       第一个作品长老许杰设计的巴黎圣德尼教堂

       4、骨架券 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

       5、尖拱(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尖拱之所以被采用是基于其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因此就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而且十字拱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必逐间隆起,十字拱的间也不必在是正方的。此外,尖拱直指天庭带有使灵魂更靠近上帝的涵义。

       6、飞券(飞扶壁)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7、玫瑰窗 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8、穆达迦风格 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9、束柱 哥特式教堂中,有些柱子不再是圆形,而是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

       重要建筑物名称:法国:圣德尼教堂、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夏尔特教堂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英国:林肯主教堂、索尔兹伯雷主教堂 德国:乌尔姆主教堂、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比萨主教堂建筑群、佛罗伦萨主教堂西面及塔、威尼斯总督府、黄金府邸

       西班牙:哥多瓦大清真寺、吉拉尔达塔、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柘(zhè)榴院>

       〈七〉文艺复兴建筑

       1、文艺复兴 14-15世纪,西欧***萌芽遍及大多数地区。***关系一经产生,就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时期主要的历史进程是: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就叫做“文艺复兴”运动。

       另:

       14、15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地,***制度萌芽了,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也随之展开了新的思想文化的斗争。斗争的锋芒所向,就是否定人生,否定现实的宗教神学。而新兴资产阶段斗争的武器,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它们是面向现实人生的。虽然被基督教会禁锢了千年之久,遭到野蛮的破坏,但断金碎玉,光辉不减。新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人们意识到,教会神学的统治竟是那样的愚昧和黑暗。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艺术繁荣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回光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典古代的“幽灵”同基督宗教神学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

       2、人文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生产关系,展开了建立新的尽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斗争。新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

       3、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1470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其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4、育婴院 14世纪和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力军还是行会工匠。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物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这类建筑物明朗轻快,和易亲切。虽然已经重新采用柱式,但还不很严谨,构图活泼。它们保留着中世纪市民建筑的一些特色,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

       1419年,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就是其中一座。它是四合院,正面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架在科林斯式的柱子上,非常轻快、明朗。

       5、巴齐礼拜堂 巴齐礼拜堂位于佛罗伦萨,1420年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它的形制借鉴了拜占庭的。无论内外,都力求风格的轻快和雅洁、简练和明晰。它体积虽不大,而形象却很丰富。同时,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率全局的中心,所以仍然独立完整,且从周围建筑物中凸现出来。它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早期的文艺复兴建筑

       6、美狄奇府邸 15世纪下半叶,佛罗伦萨银行家美狄奇家族建立了***政权。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转向书斋和宫廷,染了上贵族色彩,大量的豪华府邸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府邸一反市民建筑的清新明快,追求欺人的威势。1444年,弥开罗卓设计的美狄奇府邸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墙垣,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子,形象很沉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

       7、坦比哀多 1510年,由伯拉孟特设计的罗马的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成熟了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第一个成熟了的穹顶的外形。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8、法尔尼斯别墅 1580年,由小桑迦洛设计的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是府邸建筑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最典型的代表。

       它是封闭的四合院,有了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采用了巴西利卡的形制。有两排多立克式柱子,上面的拱顶满覆着华丽的雕饰。内院四周立面是重叠的券柱式,象古罗马大角斗场立面的构图,形式很壮观。

       9、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它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

       优秀的建筑师们经过人文主义思想的陶冶,他们力求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中表现进步的文化思想。但是,圣彼得大教堂是整个天主教世界最高的教堂,时时渴望着扼杀一切新文化、新思想的教会反动势力,始终把它的阴影笼罩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上。因此,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教堂,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

       10、教条主义和手法主义

       16世纪中叶,随着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巩固,贵族纷纷在一些城市里复辟,所有的城市共和国都被颠覆了。宫廷着力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文艺复兴到了晚期。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一种倾向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的“教条主义”;另一种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元素,玩弄光影、体形,使用毫无意义的装饰和虚假的图案的“手法主义”。这两种倾向似乎是相反的,其实却同出一源:进步思想被扼杀了,建筑艺术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形式成了独立的东西。

       手法主义在17世纪被反动的天主教会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式建筑;教条主义则在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建筑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所利用。

       11、伯鲁乃列斯基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伯鲁乃列斯基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等,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12、伯拉孟特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也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他力求把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建立时代的纪念碑。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在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他满怀豪情地把超过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为目标。他的另一个重要作品是梵蒂冈宫的改建

       13、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同时也是重要的建筑师。在他的雕刻和绘画中,充满着激越的热情,强大的力量和夸张的动态。他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喜好雄伟的巨柱式,多用圆雕作装饰,强调的是体积感,不严格地遵守建筑的结构逻辑。代表作品有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庙和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室内设计、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的布局和两侧的博物馆和档案馆的立面。(手法主义)

       14、维尼奥拉 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对后世欧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维尼奥拉曾经长时期地、深入地钻研古罗马的建筑。在1562年发表了他的《五种柱式规范》,后来成了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以后欧洲的柱式建筑,大多根据他定下的规范。维尼奥拉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大陆。

       维尼奥拉还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是五花八门,包含着各种矛盾的趋向。他制订的严格的柱式规则,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于他自己却较少束缚。他的创作风格变化幅度之大,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突出的。代表建筑有:尤利亚三世别墅

       15、帕拉第奥 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对后世欧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帕拉第奥曾经长时期地、深入地钻研古罗马的建筑。1570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建筑四书》,其中包括关于五种柱式的研究和他自己的建筑设计。他的著作后来成了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以后欧洲的柱式建筑,大多根据他定下的规范。帕拉提奥对英国建筑的影响比较大。

       帕拉第奥还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是五花八门,包含着各种矛盾的趋向。他制订的严格的柱式规则,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于他自己却较少束缚。他的创作风格变化幅度之大,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突出的。代表建筑有: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亚剧场

       16、龙巴都和珊索维诺

       龙巴都是15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表者。珊索维诺则是威尼斯建筑16世纪中叶的代表者。

       市民分化之后,威尼斯造了大量大型的商人府邸。因为商人对内无需象贵族那样摆出欺人的威势,而且对外因为舰队强大,无需强固的防御,所以府邸更乐于向清波绿漪敞开襟怀。但这些府邸构图矜持、过于庄重,而且风格炫耀欺人,显出新的大资产者从中世纪市民分化出来后的傲慢与霸气。

       代表建筑: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 珊索维诺: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17、帕鲁齐和阿利西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府邸建筑设计师。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创作是不断深入的,表现之一就是平面和空间布局的进步。以府邸为例,在初期佛罗伦萨,立面、内院、主要厅堂,分别推敲,互不联系;到了盛期,则注意到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过渡,平面比较严谨。

       帕鲁齐设计的罗马的麦西米府邸,异彩独放,把整个府邸的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了完整的、细致的处理,同时在功能上有所突破。16世纪下半叶,建筑师阿利西和他的学生,把府邸的设计提高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水平。其杰出代表是道利亚府邸。

       18、《论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1485年由阿尔伯蒂著成。它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有意追随维特鲁威也分十章,因此也被称为《建筑十书》。书里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的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重要建筑物名称:早期: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曲折: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美狄奇府邸 盛期:坦比哀多、法尔尼斯别墅

       晚期:尤利亚三世别墅、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 奥林匹亚剧场、麦西米府邸、道利亚府邸 纪念碑:圣彼得大教堂

       威尼斯:市政厅、文特拉米尼府邸、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城市广场:佛罗伦萨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 意大利

       1、巴洛克 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是:①炫耀财富,②追求新奇,③ 趋向自然,④ 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2、圣彼得大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的。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柱子密密层层,光影变化剧烈,所以虽然柱式严谨,布局简练,但构思仍然是巴洛克式的。

       重要建筑物名称:罗马教堂:耶稣会教堂、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城市广场:波波洛广场、圣彼得大广场、纳沃那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卡里尼阿诺府邸

第四篇:古希腊工艺美术史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史

       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性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峰期。

       虽然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美术产生得更早一些,但是对整个欧洲及世界艺术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古希腊美术。它在三千年前当世界其他的美术形式还处在十分原始状态时,他就已孕育成熟了。但是,当时希腊也并不比某些历史较悠久的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多少,为什么美术的发展却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世界美术发展总趋向的中轴线的起点。其中的因素是很多而且是很复杂的。

       古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概况

       第一、希腊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正好处于地中海东端的爱琴海北岸,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这里自然风光美丽,气候宜人,交通方便,能从海陆域各国顺利地交流各种物质和精神产品。这种交流会给一个民族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另外,距离文明古国埃及和两河流域风景,当上述两地的美术衰退、分化、外溢之时,首先受益的便是希腊。尤其是克里特岛,既可算是希腊半岛南方的岛,也可说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北方的岛,也可看作小亚细亚半岛西方的海岛,只是距离希腊稍近一些而已,而克里特美术明显能看出古埃及及两河流域风格的影子。克里特岛只是埃及和两河流域影响希腊的一个中介,一个跳板。两个文明古国的余晖经克里特岛转射后而到了希腊半岛。

       第二、希腊是城邦制的国家。

       希腊不同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及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当希腊没有组成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它的奴隶社会的历史是以城邦为核心的历史,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强健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在这种民族政体中,虽然奴隶被排除在政治之外,但自由民占很大比重,有一定的地位,有着较充分的自由。古希腊美术实质上是奴隶主与自由民共同创造的美术。

       第三、希腊的民族。

       希腊城邦的公民很少自己劳动,他们有下人和被征服的人供养,而且总有奴隶侍候。希腊人是生活在海边的“大海之子”,具有大海的性格:机智、聪明、勇敢、富于想象。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意志,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是希腊得到接触两河流域、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

       希腊城邦的公民不像埃及人那样信奉宗教,他们没有国王或祭司需要侍奉,他们在城邦中完全是自由的人。他们认为一个 自由人应当把全部心思放在公共事务与战争上,因为那时的生命不想

       我们现在这样有保障,社会不像现在稳固。多数城邦东零西碎分散在地中海沿岸,周围尽是跃跃欲试,想来侵犯的蛮族。

       第四、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美术的最早兴起与神话有很大关系。希腊神话对把希腊美术推向高峰,起了养料、宝库的作用。

       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希腊神话虽是一种传说,内容也多位描写神的生活,但却是当时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幻想的反映,并且赋予这种幻想以历史的和哲学的观念。

       这种神话所以具有很大的审美意义,是由于他还反映了希腊了的伦理道德观和美学观,所以,马克思说它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希腊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建筑和雕塑,这里主要讲美术。希腊文化的前身是迈锡尼文化和克里特文化。在两者被毁后,希腊文化在废墟中形成,再细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迈锡尼工艺雕塑

       迈锡尼城位于希腊半岛南端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部。发生于这个地区的文化因迈锡尼城而得名,史称“迈锡尼文化”,成为克里特文化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化。

       在荷马史诗的记载中,荷马常用“多金的”这个词来形容迈锡尼。其实它并不盛产黄金,但是金银工艺制品相当发达,这是由于迈锡尼人同产金国,尤其是埃及人直接贸易所形成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面具、金酒器等。当今考古发现除狮门有装饰雕刻外,雕塑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金银工艺制品上。

       动物雕塑在酒器工艺中被广泛运用。《狮头酒杯》是用金箔敲打而成的,形象以写实为基调,着力于装饰雕琢,简练概括,呈现狮子的基本形象特征

       最有趣的是有双把手的高脚《鸽子酒杯》,造型不一般,这种形状的酒杯在史诗《伊利亚特》中曾有过描写:“旁边放着一个酒杯,是老人从家乡带来的。它镶嵌着金钉,杯的提耳一共有四只,每个提耳上面站着一对黄金鸽子,好像正在啄饮;提耳下面有两条长柄支持。”这是真实的记录,“史诗”确有史实根据。

       金面具是丧葬品,模仿死者的面容制成,一般是罩在身分高贵的死者的脸上,这些面具实际上就是氏族部落首领的遗像。所以每个面具的面型都有特点:有的浓眉大眼,有的淡眉微现,有的嘴唇紧闭。迈锡尼的这种为死者罩面具的风俗,古埃及人早已沿用,且有明显的宗教含义:为死者留下一个不朽的面容,以便死者的灵魂飘荡四方以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迈锡尼人制作面具是否也具有这宗教意思,至今尚无史料证明。

       爱琴海艺术从地理环境上看起来似乎前接埃及艺术,后带希腊艺术,但是它决不是埃及艺术和希腊艺术的中间媒介。爱琴海地区的雕塑艺术具有民族的、地方的特征,这种个性特征既表现在艺术形式构成上,也表现在审美意识上。爱琴海艺术形象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不像埃及那样地对神灵和法老 的崇拜,更多的是对神灵和王者的无视。他们的艺术直接同人类自身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艺术形式比起古埃及来更为轻松自然,具有和谐的节奏感和波动律。

       克里特历经盛衰,特洛伊战争使特洛伊毁灭,迈锡尼衰落,一帮野蛮的游牧民族阿提卡人南下,一代古老文明便在铁蹄下变为一片废墟。但就在这文明的废墟上滋生出了古希腊文明。

       希腊雕刻艺术

       由于北方蛮族南下毁灭了克里特和迈锡尼的文明,希腊人被迫重新创造自己的文明。希腊文明主要表现在希腊神话、建筑和雕刻上。

       希腊雕刻分4个时期,即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年—6世纪末),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334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

        荷马时期•希腊神话(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多用于敬神和陪葬。即使是雕刻作品,也多为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荷马,是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的一位盲人,他将流传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几百年间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整理成两部著作:《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这时,希腊半岛的人民继承和发展了原始人积累的习俗及对世界的想象,他们的文化远不及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影响的海岛上的爱琴文化成熟。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调,成了希腊美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泉。

        古风时期的雕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希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落首领的权力完全消失,原始公社瓦解,奴隶制度在希腊形成,开始建立了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由于陆地贫瘠,城邦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海上扩张和殖民统治。这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希腊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很快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在荷马时期,雕刻艺术仅是一些小雕像。真正古希腊雕刻史的首页应从古风时期开始。因为古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

       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曾说:希腊人表现人体还有一种全民性的艺术,更适合风俗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或许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艺术,这就是雕塑。人体雕刻艺术是古希腊雕刻艺术之冠。

       人们从保存下来的属于古风时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窥见人类幼年时代的文明成就。古风时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希腊人称为“库罗斯”(意为“小伙子”)。这些雕像在人

       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在希腊艺术发展进程中,由古风发展到古典时期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指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在这段时期里希腊经历了一场反抗波斯入侵的著名的希波战争。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就在这个时期。

       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具有深刻影响,严酷的战斗培养了希腊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产生了伟大的悲剧艺术。在雕刻艺术中出现了战斗,歌颂英雄业绩的主题,无论是表现神话还是现实题材都与古风时代作品不同,与“古风式微笑”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严谨风格:从静态的姿式转向力求表现运动甚至激烈动作;从过去只表现人物的正面发展到表现人物的多种方面。雕刻的技巧更加熟练,逐渐形成一种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形体明晰的“团块”体系。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驾车人》、《波赛东》、《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和《里切亚青铜雕像》等。

       希腊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性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峰期。

       虽然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美术产生得更早一些,但是对整个欧洲及世界艺术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古希腊美术。它在三千年前当世界其他的美术形式还处在十分原始状态时,他就已孕育成熟了。但是,当时希腊也并不比某些历史较悠久的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多少,为什么美术的发展却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世界美术发展总趋向的中轴线的起点。其中的因素是很多而且是很复杂的。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为艺术的各门类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与装饰性,内容与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以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希腊雕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

       米隆(Myron,生卒年代不详),是古典初期的雕刻家。他的代表作品造型准确,对人物内在的骨骼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表达。他的代表作品《掷铁饼者》是一个在固定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Phidias,生卒年代不详)。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得形象,使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其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生动,既城头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与菲狄亚斯同时代的雕刻家还有波留克列特斯,他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阐述了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强调艺术的规范化。这一点多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束缚,使他不能创造出菲狄亚斯那么多动人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荷矛者》。

       古典后期,雕刻开始侧重个性的刻画,表现人的个性与感情,人物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这种性格的描写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列特斯(Praxiteles),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代表作有《赫尔墨斯》。

       与普拉克列特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帕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通过面部的起伏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强烈的不安、激奋、痛苦、渴望的感情。留西波斯,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美术的主要成就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罗的阿弗洛蒂德》、《拉奥孔》等。

       欧洲古典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共10个世纪。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罗马建筑是在继承埃特鲁里亚的拱券结构和吸取希腊的梁柱结构与艺术造型而发展起来的。罗马人借助火山灰调成的灰浆和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之便,大量建造城市、广场、桥梁、剧场、浴场、宫殿、居宅、凯旋门等。这些建筑在规模、技术和空间组合上大大地超过了他们的前辈,而以其庞大的体形和雄伟的气派,成为罗马帝国强盛的象征。罗马角斗场是罗马帝国中期建罗马角斗场筑中的典型代表。万神庙是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内部是一个宏伟的圆形厅堂,顶部是半球形穹窿顶,正中有一直径9米的圆形采光窗。全部结构均为混凝土浇筑。神庙立面造型严谨,内部空间宏大,建筑装饰华丽,代表了当时罗马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水平。

       罗马帝国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有凯旋门和纪念柱两种形式,是为标榜武功而兴造的。凯旋门又分单券洞式和三券洞式两种。前者以提度斯凯旋门为代表,后者以君士坦丁凯旋门为代表。两者均采用混合柱式和浮雕装饰,造型稳定、庄严。纪念柱以图拉真纪念柱最负盛名,其总高43米,柱顶曾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上有环绕23圈、长达200多米的浮雕带,详细记载着罗马军队征服达契亚人的历史。

       罗马的肖像雕刻一方面沿袭了祖先崇拜的遗风,同时又受到希腊雕刻传统的不断冲击,从而使其逐渐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大都借用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像的表现形式,或塑造成战神,或塑造成英雄、美少年等,但其神情外貌仍是罗马所特有的。随着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的流行,以刻划强烈的个性特征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为主的肖像也大量出现。如《卡拉卡拉像》就是通过对眼神的刻画,真实地表现了这个暴君冷酷、残忍的性格和紧张不安的心情。《马可·奥里略骑马像》则主要刻画了这位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的内省和沉思,流露出忧郁的伤感。在贵族和普通人的肖像雕刻中,也同样充满活力,且手法更显自由。如《高发的贵妇像》即是一例。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壁画和镶嵌画。壁画以18世纪发掘出的庞培壁画为代表,题材包括人物、花木和风景等。风格生动多样,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镶嵌画多用于居宅和宫殿的装饰,题材主要是竞技、狩猎、农耕、宴乐等场面。这些切割成正方形的白色和彩色大理石片被巧妙地镶嵌在水泥基底上,构成精美的线条和不同的色彩层次。代表作品有《伊苏斯之战》等。罗马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主要体现在银器、玻璃和青铜工艺方面。他们在继承希腊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趋向形制和装饰手法的多样化,所描绘的人物也更为写实,对文艺复兴及18世纪的洛可可美术具有一定影响。

       古希腊的陶工艺

       古希腊陶工艺发展分期:

       几何纹样期(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东方纹样期(公元前7世纪)黑色纹样期(公元前6世纪)红色纹样期(公元前5世纪)彩色纹样期(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按照式样的装饰题材和特点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以平行线、交叉线、三角形、S纹和回形纹装饰为主要特色 强调器物装饰构图上的左右对称

       较为常见的构图规律:“三带—同心圆式”

       第二阶段:

       以图案化的人物装饰为特色 直接受启示于迈锡尼晚期陶器的装饰 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 按装饰风格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几何样式风格:(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后期——写实风格:(公元前6世纪以后)

       参考书目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

       张夫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07月

       《外国工艺美术史》

       王树良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年01月

       《西方工艺美术史》

       要冰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00年01月

       《中外工艺美术史》

       孔笛

       齐鲁书社

       2022年09月

第五篇:新郑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考察报告

       新郑的古老历史和现代文明

       (8月6日——8月8日考察于河南新郑)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新郑人来说,家乡新郑留下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八年前,比我去过的任何地方有更多一些的亲切、温暖和朴实,虽然大学之后家乡每年都会举行大规模的“拜祖大典”,但我从未精心领略过她的古朴和内涵。

       毕业之际,刚刚涉足古建筑行业的我借单位组织考察学习的机会,细细的品味了新郑——这座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特色城区。提及古老,建筑人都知道《营造法式》——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该著作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书中还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是建筑人由入门到精通的多功能教程。这本神一样的书籍的——古代土木建筑家李诫,主持营建较大建筑有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及太庙等重大工程,也是名副其实的河南新郑人,无意间发现的这一点儿更激起了当我去观摩家乡建筑的兴趣。

       郑韩故城

       沿着郑新路驱车向南,最先感受到“中华第一古都”气息的是城北东西相连的一座古城——郑韩故城。后期道路规划后,城墙已被明显的分为三段,并对墙根采用毛石挡土墙进行了加固,墙头矗立着两座遥相呼应的圆形六角亭,在城墙上郁郁葱葱的灌木的映衬下,古老斑驳的城墙不失挺拔和威严。

       仿古建筑群、皇帝故里

       进入市区,眼前呈现出一条特色的仿古街,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朱红色门窗,仿木结构挑檐、脊顶、脊兽和仿古的装饰及广告牌渲染出古色古香的安详氛围。仿古街的尽头是空旷的中华姓氏广场——皇帝故里的区域之一,广场中部是景区原有的鼎坛,该鼎坛高9m,底座35m×35m,坛面21m×21m,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南侧顺次排列着一组景墙,景墙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鼎坛周围的广场地板上刻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

       中华姓氏广场周围种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象是树的春华秋实,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树的哪根哪枝哪条哪叶。

       站在姓氏广场往北看,即是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m,阙两楼间距18m。日晷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左侧绿化带中,为中国传统的标准赤道平面式造型,可在拜祖大典时确定开始时刻。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轩辕故里祠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祠前庭三间,以图照展示新郑的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拜祖广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通道,至黄帝像。地面铺30m×30m“五色土”图案,其五色分布中为黄色以应黄帝,东为青色以应青帝,西为白色以应白帝,南为赤色以应赤帝,北为黑色以应黑帝。拜祖广场东西两侧仍为楹联长廊。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设中华圣火台、拜祖台、颂歌台、黄帝像、中华始祖坊、黄帝纪念馆等。圣火台创意为“钻木取火”,文明之光。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m,南北宽20m,台前设90cm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m,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塑像于2022年4月10日落成。这尊汉白玉塑像为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m,以示“九五之尊”;像前基座正面刻字“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像”;基座面以黑色花岗岩板镶砌,其余四面为汉画石刻,每面左上角刻四方图案,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皆头南尾北,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皆头西尾东;四方图案的对角设星宿图;东南西北各置四方七宿和镌刻黄帝故事。中华始祖坊实为黄帝像背景板,供举行拜祖大典时中央电视台现场拍摄使用,用来遮挡轩辕丘后面左右两侧的居民房屋建筑,为临时性建筑,石坊之后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

       郑风苑

       在市区的东部,郑韩故城毗邻的地方有一个风光旖旎的公园——郑风苑景区。

       郑风苑入口处是一组郑国时期风貌的建筑群,由于入口地势较高,站在入口即可看到大半个苑内风光。入口处设置微型跌水,在道路中间一路沿台阶向下。

       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镌刻有《诗经·郑风》的奇石,形态各异;汇聚中国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气势恢宏、妙趣横生的壁泉飞瀑,使人犹处深山峡谷;儿童乐园中欢声笑语,乐趣无边;钓鱼台上宁静安逸,遮荫避雨;亭台轩榭造型各异,古朴典雅;“东周列国志石栏”堪称中华一绝;在琴瑟宫要以欣赏到2000多年前的郑国风情舞蹈表演及编钟、古筝等乐器演奏,绕梁三日,意韵悠远;登上郑风阁,四周风光尽收眼帘。

       西亚斯国际学院

       这里是我在新郑这个古老的城市里发现的另一处瑰宝,几乎每一处的景点都可以成为我目前制作施工图的雏形,提供给我充足的设计元素和灵感。在这里,你能瞥见古建的身影,它的古亭、拱桥含蓄而内敛;亦能感受到浓郁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气息,它的歌剧教学楼、综合体育馆个性且夸张;它的瀑布流水、园林景观随性而自然„„置身校园,如穿越于东西方建筑与园林文化的倾情对话之中,中西、古今于一瞬间凝固为立体音乐。“青山宁静益智,绿水幽雅润心,环境育人”的观念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这次考察学习,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家乡荣誉感,特别是从事建筑行业的我竟然与建筑业的鼻祖是老乡,更让我自豪感爆发,同时也是我真正有意识的去碰触到古建筑,站在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去参观和学习。总体上讲,学习到的东西有两点:

       1、古建筑造型优美、轮廓柔和,但其结构构造复杂,弄清楚其“梁柱式”的科学艺术还需深入学习和观摩;

       2、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随性自然,又要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希望本次学习可以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