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详细复述?
一、复述以激发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人们学习的一种力量。
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是激发学生需要表达的前提。
我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想象,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复述训练。
如《智烧敌舰》一课的练习2:要求根据提示,展开想象,把课文第七、八节内容说得具体些。
提示:(1)太阳高高挂在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
(2)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的场面是怎样的
(3)敌舰布帆燃烧的景象是怎样的
(4)罗马士兵是怎样纷纷跳水的
(5)希腊人是怎样欣喜若狂的
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想象,互相启发。
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说话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抓住时机,请几个同学先交流。
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根据问题分散复述,及时点评反馈,然后再把第七、八节内容全部复述一遍。
一个同学复述:“太阳当空,强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海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
阿基米德站在高高的石头上,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队伍沿着海岸蜿蜒,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见尾,每个人手里拿着镜子,他们把反射的阳光集中对准第一艘军舰的布帆。
开始布帆冒出青烟,烟越来越浓,布帆焦了,一会儿火苗‘轰’的一下子窜出来,布帆烧着了,火势越来越大,甲板也烧了起来。
罗马士兵一个个抱头鼠窜,不知往哪儿逃,只好‘扑通、扑通’往海里跳。
‘我们胜利啦
希腊人高兴得欢呼起来,他们互相拥抱,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为胜利而感到自豪。
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接着让大家向她学习,互相对练,人人当小老师,切实落实练习要求。
二、复述以默读为基础
默读必须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边读边想。
其主要标志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复述不同于背诵,背诵不能看书,但必须忠实于原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不能作丝毫更动,而复述就不一样,在内容上,不必把课文的情节原封不动地说出来,应根据复述的不同要求,对课文的内容作或多或少的取舍,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吸收课文的词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要复述的文章或片断的内容。
无论哪一种复述,都要体现积极思维活动,因此,默读是复述的基础。
我在教学《一次难忘的试飞》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会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节主要写什么内容,哪些词语写出了宋庆龄不怕危险参加试飞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课文中重要词句,然后大组交流,板书节意及重要词句。
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详细复述课文的要求:情节完整,有顺序,运用重要词句,叙述连贯通顺。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复述,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学生发现这样说话一点也不困难,积极性就高,课内争先恐后地要复述。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把课内训练延续到课外。
三、复述与活动相结合
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是自我教育的形式之一。
他们在活动中最能表现自己,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我采用模拟手段,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并从事与这一角色相宜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增进情感学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2623435习。
如学了《我不怕鬼》《小珊迪》等课文后,结合语文课上的复述训练,举行小小故事会,看谁故事讲得好。
上台的同学俨然像个故事员的样子,讲得绘声绘色,把课内学到的复述本领发挥了出来,竞争还挺激烈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示,让人欣慰,让人欢喜。
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减轻负担,相得益彰,提高效率。
四、复述与写作并进
复述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人们进行思维,历来都是依靠口头语言来构思的,说话与作文互为因素,相辅相成的,说话时不会谴词造句,作文时也不会谴词造句,也不可能有条理。
我通过本册教材提供的复述训练题目,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光做到这一点还不行,我认为复述训练与写作并进,那是一举两得的事。
我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文章或片段的有关内容,然后根据复述把它写下来,最后修正不足之处。
这样,不仅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尽管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总的一条是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的。
顺便提一下,复述方式可根据不同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而定,采用灵活激动的训练方法,使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复述的方式一般分类
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
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
复述性复述可以直接引用原作的语言,但不可避免要对原作语言做必要的调整。
改造性复述就是转述。
转述是要求改变原作结构、顺序、角度或表现方法的复述。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概括性转述,它要求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和修饰性的内容,并要求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抽象,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和概括;一种是改编性转述。
复述的基本分类
复述分为两种基本分类: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
研究者让被试听若干个单词,并要求被试记住其中最后一个以某个特定字母(如字母K)开头的单词。
在单词系列中,有几个以K开头的单词,但实验只要求被记住最后一个以K字母开头的单词,因此当被试听到下一个以K开头的单词时,就可以放弃前面的那个以K字母开头的单词了。
由于在这些以K开头的单词之间所间隔的其他单词数不等,因此每个以K字母开头的单词得到复述的机会是不等的。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出其不意地要求被试回忆所有以K字母开头的单词,结果发现,这些以K字母开头的单词的回忆成绩并没有差异,说明简单的机械复述并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
扩展资料一、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
(1)利用随意记忆和无意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4)整体与分散识记相结合;(5)尝试背诵;(6)过度学习。
二、保持过程的复述策略
(1)及时复习;(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3)复习形式多样化;(4)反复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述策略
西游记第18回概括
第十八回概括: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过了些日子,唐僧二人经过高老庄,得知高太公的不幸遭遇。
悟空想会一下这个妖怪。
这个妖怪想要独占太公之女。
于是,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最终显出原形。
妖怪认出悟空,敌不过他。
化作一阵狂风而逃,悟空紧跟其后。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方法如下:
一·摘句法
1·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说明文)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383339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
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她问我的作文你能复述下来吗改为转述句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
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
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真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
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
《边城》200字左右的内容概括
《边城》简介
内容: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
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
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
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
以后在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
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
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
当天,王团总也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 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
大佬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
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
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
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田忌赛马的故事概括200字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说:“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片段教学和说课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说课与片段教学 连莲?一、说课、片段教学的意义:二、说课?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 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 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 究形式。
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 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是对上课的理论把握,目 的是帮助上课者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实在、教学方法更科学、教学效果更明显,同时也提高 了同行们的教研水平。
一般“说课”的内容包括:?1、说教材、说学情:?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 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 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 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
说学情是指:阐明学生已有的学习程度、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的难点等等。
2、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计和依据: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 三个要素:(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 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 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目标分类。
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a.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别、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
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b.技能: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c.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 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 作、探讨、沟通、组织 d.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 -、有兴趣、欣赏、感受、体味、尊重、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树立、建立、坚持、追求等。
3、说教法与学法:?要讲清教者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以达成教 学目标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 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 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 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 生进行学习的。
4、教具、媒体等的准备?5、说课堂教学流程: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 学的结构安排,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转换的逻辑关系。
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的教 学任务、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方法选择、手段选用、板书等等,并简要说明这样设 计的理由。
在投影片上写出一份板书设计,展示本课 结束时,应在黑板上保留的板书内容。
说课的基本程序?说课一般遵循“教材、学生情况分析—目标确定及重点、难点的设计和依据—教 法、学法的确定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主 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等一系列程序。
在具 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作灵活安排,如将教法和学法融合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的 揭示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重点说某一 项内容,总之遵循着“怎么设计的—为 什么这样设计”的逻辑顺序。
在说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 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
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 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
一节成功的说 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 层次,有理有据。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 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
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 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 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8、说课与评课结合。
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 者、看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才 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片段教学?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 而言的。
一般是,截取某节课的某一局部 的教学内容,让教者进行教学,时间大致 限定在十来分钟。
通过片段教学,可以反 映出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 本功。
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片段教学具有:局部性、虚拟性的特点。
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2、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把握准确;3、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并能体现新的教学理 念;4、教学步骤有条不紊,层次感强;5、注重导入语、上下承接语、结束语、问答、活动、板书及幻灯片的设计。
三、说课与片段教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 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 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 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说课和上课都是以课标、教材、学生的实 际为依据,最终为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服务。
片段教学固然可以单独进行,但经常与说 课结伴偕行,一般说来,说课在先,片段教学在后,说课是片段教学的蓝本和依据,而片段教学则是说课设想的实施过程,二 者关系密切。
二者的区别:?1.目的不同。
说课是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要 讲清我设计了什么,我为什么这样设计的。
片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因此它的核 心不在于说理,不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 教,而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 实现。
2、对象不同。
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教师)、研究人员、学校的 领导。
说课时,说课者是单边活动。
说课者面对 专家、学者,进e69da5e6ba907a6431333264653965行自我表演。
片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必须进行必要的双 边活动。
应当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
施教者 与学生必须互动、互适。
由于是上课,因而片段教学比说课多了一 个不易驾驭的学生因素。
学生不是被动灌 输的听众,而是随时参与并作用于教学活 动全过程的主体。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 极思维,如何机智处理教与学中的矛盾,有效控制教学进程,这些能力需要教者在教学中自觉、能动地表现出来。
3、方法不同。
上课是教者在课堂上执行教 学方案的过程,教者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 行教学,如讲解、提问、讨论,也可以借 助一些手段辅助教学,如投影、幻灯、电 影、电视、计算机等。
也就是说,上课时,执教者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而说课则不同,说课者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说”。
4、内容不同。
说课主要阐述上课采用的方 法和理由,即阐述教者的教学构想和意图,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等。
片段教学是完成教学目 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施教与指导学生学习的 具体操作过程,不需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 要这样教学的理由。
5、语言风格不同。
说课语言应当严密、精 练、清晰、和平,目的是便于与同行、评 议者切磋交流;为了提高说课效果,应力 求生动,但要自然、恰当。
片段教学的语 言要注重启发引导,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 容或扬或抑、或顿或挫,以便于激发学生 兴趣,便于理解掌握。
把说课和片段教学 使用的语言风格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 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 凑,过渡流畅自然。
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 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 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 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 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 效果。
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 -力,你可以用 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广征博引 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 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 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 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6、评价标准不同:?片段教学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 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 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 学基本功等方面。
例子(一):小小的船》例子(一):《小小的船》的说课稿 小小的船::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一、说教材《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 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
文中写 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 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 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 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 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 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 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 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 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 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 活素材。
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 现唱读的现象。
三、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 目标是: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 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 诵课文,发展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养成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 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 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 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具准备:说教具准备: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 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磁带。
六、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 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 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5分钟)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朗读 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15分钟)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 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 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 力最近发展区。
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 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 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 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 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 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
有 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
教师提问:a.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 月儿像什么?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 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
这弯弯的月亮,它 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也可 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 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打开投影,放上幻灯片,左右 移动幻灯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 船》(师放歌曲《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 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 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 球等。
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 练。
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 上干什么?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 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 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
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 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15分钟)—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 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 范读,再进行范读指导。
英语作文愚公移山复述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foolish old man,there are two big mountains near his home,so out of the way.He said to his family:all of you to help me move mountains.The foolish old man a day to move mountains and the earth and stone into the sea.One day,the foolish old man moved mountains when an old man said to him:you are weak and not move mountains.He said,the old man said:Although I died,and my family continue to dig the mountain,my family has grown,and the mountain is not high,can be dug ping!God was moved by the old man,the other two god sent out these two mount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