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开场白

书信中有哪些好的开头,结尾,谦词和敬词

        一、常见的提称语

       称谓后附提称语,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着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五、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1)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2)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祝颂请 问致候

       3)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4)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5)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6)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

       7)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8)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9)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10)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11)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12)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13)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14)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15)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16)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17)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18)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19)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20)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21)贺生子者:

       麟安

       22)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23)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24)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25)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26)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27)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28)对编辑:

       编祺 编安

       29)对写:

       著祺 撰安 笔健

       30)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31)对军界:

       勋扯 戎安

       32)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33)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六、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

       1)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2)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3)对晚辈: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写信的开头都有那些问候语

       .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

       “近好

       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

       “春节愉快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

       “久未通信,甚念

       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书信正确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予文余温书信体基本格式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称呼: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

       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老师”等。

       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

       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

       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是回信,先要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中提及的问题或要求办理的事情作出回答。

       如果写的事情较多,可以分段写,一件事情写一段。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折顶格。

       结尾:结尾可根据写信人跟随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

       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等。

       祝愿语一般分两行写。

       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写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写上跟随对方相应的称呼,如“儿”“弟”“学生”等等。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最后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此外,如果信已经写完,又发现内容有遗漏,或某件事叙述不够全面时,在信的后面还可以补写。

       但是在补写的话前面要加上“还有”、“另外”、“再”;或在后面加上“又及”等字样。

       敬爱的妈妈:您好

       雨露把自己奉献给了大树,大树把新鲜空气奉献给了人

请问古代书信怎么开头结尾

       对父母的称呼怎么说啊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附上曾国藩家书做例:

       给父亲的: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

       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

       楚善事如何成就

       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给兄弟的:

       其一: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

       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

       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

       (中间省略)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

       十三日与岱云合队,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盖释矣。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读书。

       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其二: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

       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

       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

       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

       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

       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

       六弟天分较话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

       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

       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

       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

       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

       另纸开示。

       作不具,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付九日)

       其三(给特定人的):

       澄侯四弟左右:项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

       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

       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另附网上资料抄录,写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着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书信的问候语除了”您好”还有什么别的问候语么

        1、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敬颂、崇祺、敬请X安、金安、钧安、颐安等。

       2、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肃请 金安。

       3、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4、 -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教安、铎安、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等。

       5、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

       6、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学安。

       扩展资料:书信的书写格式: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

       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

       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福语

       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

       应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

       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你的同学”、“你的好友”,“您的学生”等。

       (6)日期

       日期写在署名的下一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关于辩论赛的开场白

        辩论赛介绍自己的不可能有15秒时间吧!辩论赛流程要注意

       二三辩要集中注意力抓对方的漏洞,漏洞常见的有尝试错误(坚决不放过,指出对方的尝试错误可以有效打击对方的信心)、概念错误、逻辑错误、前后矛盾(一般是辩手之间相互矛盾,这就是赛前准备不充分,思想不统一的结果),还有诡辩、狡辩、偷换概念、答非所问,这些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搞不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

       你主要是找对方漏洞

       准备问题

书信的形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书信的开头主要有什么

       书信的开头主要有:称呼,问候语。

       结尾主要有:署名,祝福语,日期等等。

       一、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二、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3)也可以写“平平安安”“天天开心”等词语。

       三、署名,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1)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2)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敬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四、日期,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扩展资料:

       信封上应准确填写下列内容:

       邮政编码中国国内,除台湾省外,已经开始使用统一的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 -数字组成,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1343062用来表示邮局和它的投递区域的专用。

       例如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的邮编是130061。

       书写邮政编码时要注意,信封正面左上方空格内应填写收信人所在地邮政编码,而右下方的空格则是发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收信人的详细地址 寄往城市家庭的,要具体写上收信人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城区、路、街(弄)和门牌号码,如果是高层建筑,还应写上室号。

       寄往农村家庭的,则要写出省、县、乡、村甚至街。

       寄往收信人工作单位的,不仅要写上收信人详细地址,还应写明单位全称和具体部门。

       书写地址时,可在一行内写完,也可分两行写出。

       在大地名和小地名、地名和号码之间,都应空开一个字的位置。

       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必须写在信封上,因为当由于某种原因这封信不能寄达收信人时,邮局必须以此点信息退还所寄信件。

       “本市王寄”、“内详”之类做法绝不可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写书信的格式

        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在下一行写日期。

       扩展资料:

       主要类型

       1、笺文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2、封文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书信的格式

        别忘了看下面的折叠方式,很难找的阿,呵呵。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您好

       (正文)

       此致

       敬礼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

       “近好

       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

       “春节愉快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

       “久未通信,甚念

       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空两格写“此致”,转一行顶格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

       即著述。

       史,指有着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