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史》读书报告

第一篇:《拜占庭帝国史》读书报告

       《拜占庭帝国史》读书报告

       一、简介

       《拜占庭帝国史》是陈志强教授所著。获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资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542页,2022年出版。陈志强教授是中国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人之一,他不仅涉及到了拜占庭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甚至还考究到了古时拜占庭与中国的联系。著作有《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文明探秘》《特殊的拜占庭文明》等书和并发表了许多论文。

       二、内容概要

       拜占庭帝国是中古欧洲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专制君主制国家,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等方面皆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延续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对中世纪欧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拜占庭帝国的专著,按王朝成立时间顺序,全面介绍了该国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特色。

       本书绪言主要写了拜占庭名字的来源、民族构成、疆界、历史分期。特别是它的历史开端,对自己为什么以330年为拜占庭帝国的起始年份给了解答,同时综述了其他名家对于拜占庭历史开端的6种见解,由此得以体现出独到的认识,也给了我们认识拜占庭帝国一个特别的视角。其后还有50多页关于拜占庭帝国时期文献资料的叙述。对于本书来说更是提供了一个强力的支撑。总之绪言是一个特别的绪言。开篇落笔就不凡。

       全书共分为九章,其中前八章以时间为序,系统勾画了各个时代的军政大事及其影响;第九章则以拜占庭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

       在前八章描写的朝代更替中,详细的介绍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选取比较有作为有特点的皇帝,用典型人物来反映时代特征,以及侧面的从这些伟人的身上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但是从王朝的更替中我们也不难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拜占庭帝国的皇位继承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王室内讧争权夺利不断,使得王朝更加的不稳定,特别在王朝末期使得风雨飘摇的帝国更加脆弱。由于其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使得皇位的继承人得不到保证。使得女性在王朝内部的争斗中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更不用说是男方家族内。也给拥有兵权的军事首领以机会

       2.纵观前八章的叙述发现,始终是没有忘记对基督教的论述,由此也可见基督教在中世纪的作用重大。文中关于历代著名君主对基督教的态度,以及它对当时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在第四章毁坏圣像运动这一章,更是没少费笔墨。基督教对中世纪,特别是拜占庭的思想文化的压制,可见一斑:但拜占庭在基督教方面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

       3.在绪言和第一章就拜占庭的首都为何定在君士坦丁堡做了解释。在整本书出现的城市名称中,君士坦丁堡肯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拉丁人趁着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入侵过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只是苟延残喘了。拉丁人不仅只是入主了一座城,重要的而是把以这个城市建立起来的一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律制度都给弄散了。不论以后怎么修复,它的光辉已经不再了,这座“君士坦丁的城”在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倒下,被日耳曼人攻破,彻底的不再属于拜占庭了。

       4.对军区制可谓是大加赞赏,认为这种农兵制度使国家的财政、兵源有了保障,国家得到了发展,可惜好景不长,最终也是随着军区制度本身矛盾的激化,使帝国走上了衰落的路。虽然曾有君主颁布了法律试图来挽回,但也只维持了一段时间,毕竟已病入膏肓,帝国只能苟延残喘至真正灭亡。

       5人口问题在拜占庭历史上是一个敏感的词。不管是《全球通史》中分析关于文明出现的原因,还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伊斯兰教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普世全球宗教的预测中,都在强调人口。按照斯氏说法如果原始社会人口控制好了,文明是出现不了的;据塞缪尔.亨廷顿观点如果穆斯林人口控制好了,是不可能大量移民造成西方恐慌抵触的。因为人口少,兵源保证不了;军队发展不起来国家强盛就太困难了,可是“新罗马”的梦想一直在召唤着这些君主,于是来自蛮族的雇佣兵涌入了军队,虽曾一度使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可是没从根源上解决兵源不足问题。后来又开始使用雇佣兵,不仅加重了农民税收负担,花费大量国家财政收入,还在后期王室的争权夺位上引狼入室,最终断送了国家。拜占庭帝国的人口一直都没有发展上来,使得它的发展深受其害。甚至连最开始居住君士坦丁堡的人都是大量的移民。

       6.法律:尽管拜占庭人说着希腊语,但他们自称是罗马人。他们继承了罗马的立法精神,在国家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运用法律来制约人民,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新法律出现,对旧的进行补充完善,使得它的法律永远符合时代的要求。如《罗马民法大全》、《农业法》。

       第九章主要讲述了拜占庭的社会生活。若前八章的描述是经线,那么第九章就是纬线。通过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描绘,相当于复原了整个拜占庭帝国发展过程中皇族和贵族、农民、教士、军人、知识分子、商人及工匠的生活图,而且对贯穿在拜占庭生活发展始终的军队、农业和教会也做了定位。

       在附录上对帝国疆域的大致变化、朝代帝王的更替有一个明了的图(在前八章也有各时代帝王变化详细图示),以及对本书所引用的中英文材料做了系统分类记载。

       总之本书体系完整,把军事、政治、各学科精华融于一体。中国学者在拜占庭学研究中的一个优势就是将中国与古代拜占庭的交往在史籍中的记载相结合,并依此进一步来理解古代亚欧世界的交往,杨宪益先生和张绪山先生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例证。这一优势在书中体现的不是太明显。

       三、读后感

       关于本书我具有以下几个看法:

       1.朝代更替很明了,但是在皇帝的名号上都是在围绕查士丁尼、约翰、君士坦丁,特别是皇后的名号则是围绕塞奥多拉、海伦娜、马丽亚、安娜、伊琳尼,会有一种错觉,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也许的本意是想表明尽管朝代在更替,但历史是连续发展的,掌权阶层一直是这几个家族,但人物太不容易区别开来,很不容易理清他们之间关系,比如君士坦丁一世和十一世的关系,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书,你肯定想不到一个是开创者,一个是亡国君主,中间还混杂了许多其他家族的X世。虽然是历史事实,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来叙述。

       2.本书在许多遣词造句上,非常中国化,会让人不自觉的与中国相应的朝代制度联系到一起。比如大量关于军区制的描绘中,书上在写到“农兵制度”时,很容易联系到中国的“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保甲法。查士丁尼一世对税收制度的调节,分两次收税,实物与货币都可以用来交税,使人联想至唐朝的“两税法”“租庸调制”。这到底是本来历史惊人的相似,还是自己认真观察解剖后独到的见解。

       3.全书关于“罗马”“希腊”的字眼比较多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方面,这也许正是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保留、发展和解释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以至于现在的人在研究希腊、罗马、意大利会特别关注拜占庭帝国的文献。帝国确实也为后人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历史方面的。更是在本书开篇序言中花了50多页来介绍当时的文献。但是不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拜占庭帝国处于罗马的光辉阴影之下,自己也觉得只是个罗马的延续“新罗马”,只有沉闷的一千年时间的长度,而局限于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没有生命的广度。它没有自己发展出特色,只是单纯起了个“桥梁”作用。怎样在继承别人辉煌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这点应该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第二篇:拜占庭建筑风格英文介绍

       The Byzantine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succession of Roman architectural culture.At the same time,it also draws the culture of Persia,Mesopotamia,Syria and other oriental countries.Finally,it forms its own building style.The development of Byzantine archite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From the 4th century to the 6th century,it was in its fourishing stage.Hagia Sophia is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of this period.From 7th century to the 12th century,it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footprint and higher altitide.The large central dome was gone,replaced by a few small domes.And it focused more on decoration,such as Venice's St Mark's Church.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15th century,wars severely damaged the Byzantine Empire,so its buiding had nothing creative.As for its characteristics,first its roof shape commonly uses dome top.Secondly,its center is very prominent in the overall.Thirdly,its dome is supported by independent square columns.Fourthly,its color is fickle and unified.And its columns are square taper,engraved with plants or animals,mostly honeysuckle grass.Mosaics and glass window design are its other interior features.

第三篇:学党史国史

       学党史国史

       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70周年,在这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又从强起来到富起来。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优异的成绩,达到质变的效果。现在中国也身兼艰巨任务在前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在奋进向前。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让广大党员干部回归本心,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和**。从“**”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从**"主题教育中学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镜,主动明初心记使命,扛责任。

       学党史国史,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农村美,则中国美。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2022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确保到2022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2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现在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扶贫道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作为一名农村党建工作的我,虽然才刚刚入职不久,也深深体会到了农村的变化。村里的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来帮助农民脱贫,农村致富。村民们也积极配合,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全民参与下,2022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势在必得。

       学党史国史,我们要坚定信仰目标。国家的发展在达到“质”的发展的同时,也对青年人的发展加以重视,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上讲话:“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能立大志做大官”。这句话体现出了习书记对新一代青年人的高度重视。也深刻的指出当今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生发展方向,值得每位青年人深思。身为一名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当代青年人的培养和重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机会多了,国家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多方面政策,能使当代大学生多渠道择业机会,充分运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和能力去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一定会谨记习主席的话“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做一名有志向的青年人,增加自己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习之用来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一名农村党务工,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学术来做好工作,要有千里马的精神和老黄牛的品质,充分学习,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学党史国史,明党之志。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奋斗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学习党史,中国史,让我们了解到党和中国是怎样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力量,向前奋斗。在工作岗位中去发光发热。

第四篇:国史问答题

       1、试析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社会性质?

       《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义国家,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义革命并进行新民主义建设,而不是立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国家制度当时是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斗争?

       1)统一全国大陆,建立各级人民政权。首先,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其次,和平解放西藏;再次,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没收官僚资本,取缔帝国主义特权。建国后,通过征购等形式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首先,加强金融管理,制裁破坏金融的首要分子;第二,加强市场管理 4)剿匪反霸,清除遗毒。首先,土匪猖獗,恶霸横行是建国初的两大社会问题;其次,在农村和城市进行反霸斗争;最后,广泛开展了禁止吸毒贩毒,取缔卖淫嫖娼和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 5)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6)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7)镇压反革命。既不能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8)三反和五反运动。通过三反和五反运动不仅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而且是一个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在全党、全社会开始树立起艰苦、廉洁奉公的一代新风

       3、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形势:

       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有利因素)第二,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利因素)

       2、国内形势:

       在军事上:上百万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二百多万的土匪、六十多万的特务及反动党团骨干

       在经济上:长期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导致经济极端落后;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交通运输瘫痪,内外贸易滞塞,投机盛行,市场物资匮乏;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暴涨;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在文化思想上 :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影响严重;文化教育设施落后,文盲占80%。

       4、试述七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了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纲领:

       中心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国民经济;工作纲领: “三个条件”、“八项工作”;二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

       2)意义:

       第一,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是确定党的大政方针极为重要的会议;

       第二,正确地制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工作纲领和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在各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政策,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对于旧国民政府外交而言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3)“一边倒”———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 “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条件:

       第一,它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第二,是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第三,出于巩固新政权和恢复经济的考虑。第四,意识形态的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制度上的一致性决定了新中国外交战略上的倾向性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评价:

       第一,使新中国赢得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第二,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第三,“一边倒”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6、试述过渡时期我国农村的变革(合作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一)必要性

       一是农村中开始出现新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贫苦农民又在借高利贷甚至出卖土地、房屋,重新受人剥削。为了制止出现新的社会不平等,党认为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限制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第二,就是考虑如何尽快发展农业生产力,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增产的幅度小,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需要; 党认为应实现集体化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53年底,以办互助组为中心,同时个别试办初级社。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遵循“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步骤——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第二阶段:1954年初—1955年上半年,以办初级社为主,个别试办高级社。发展过快过猛,出现“生产力暴动” 毛主席提出“停、缩、发”的方针

       1955年5月下旬,党内在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主要是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论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高潮阶段: 1955年7月,毛批评邓子恢“小脚女人”

       1955年10月,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走向高潮 怎样看待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呢?

       当时广大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确实表现了很大热情,很大积极性 党中央毛主席在指导思想上有求急求快的思想。

       总的来说,把几亿农民引上集体化道路,引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是对的。主要偏差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7、(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随着大规模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就越来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已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资本落后性表现为:先天不足,非常软弱,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没有重工业,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畸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买办性、封建性。表明依靠它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是不可能的。

       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土改后,主要矛盾已经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客观依据

       首先,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依据

       第二,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使资本家接受和平改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也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和平改造的重要依据。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

       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

       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解放生产力创造条件。

       特点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

       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 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要使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

       其次,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改后,农民虽分得了土地其他生产资料缺乏,发展生产有很大困难,抗灾能力极弱;同时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又出现;一家一户极度分散的个体生产很难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再次,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只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对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体现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

       9、列举过渡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1、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首先从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开始的 1)红学家俞平伯

       俞平伯在对《红楼梦》版本的考证、及其身世的研究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 但他忽视和否认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和反封建的精神。

       2)两位青年的评论

       山东大学的李希凡、蓝翎,于1954年9、10月间,在《文史哲》上发表文章,批评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3)毛泽东的一封信

       引起了党内和学术界很大震动,一场政治围攻和政治批判随即展开。

       1955年3月以后,扩大到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政治批判随即展开。

       2、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及胡风事件 2)1952年文艺整风、批判胡风开始

       周扬在会上批评胡风的文艺理论是反党“路线”,断言胡风的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1954年胡风上《30万言书》 说周扬等在头上放了五把“理论刀子” 3)升格为反革命集团

       1955年5月13日至6月1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材料”毛泽东亲自写了二十多条按语 于是一场有组织、有领导、声势浩大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在全国范围猛烈展开。10、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

       • • • • • • •

       1、背景: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2、内容:

       周恩来向会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第一,深刻的论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根本任务。第二考察和分析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和现状,正确估价了我国知识分子的属性(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第三关于如何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11、简述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原因:

       一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使我们不得不与苏联结盟 ;

       二是经济落后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一条既有利于高积 累,又有利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 • 三是没有经验的中共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苏联的建设经验来建设中国;

       12、中共八大召开:(简述)

       • • • • • • 1)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是国家和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有望超额完成,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

       二是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组织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执政党的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三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斯大林去世:苏共20大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国际帝国主义者掀起了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逆流 • • 2)简述八大的主要内容(主要贡献)

       第一,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 • • • • 第二,在总结实施一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第三,初步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如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四,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根据党的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了执政党的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六,把“双百方针”正式定为党发展科学和文艺事业的正确方针。3)意义

       首先,八大对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了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二,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绝大多数是经受住历史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以后的历次斗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 • • 4)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左”的思想; 根本原因是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来得很快;

       全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缺乏研究和思想准备; •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还很不深刻,不巩固。

       1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 • • • • 第一,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认识不够清醒,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状况及规律认识也不够清楚深刻; 第二,党中央和毛泽东对1957年春夏之秋的国内政治形势作了主观主义的分析,过分夸大了敌情。第三,政策界限不明确,斗争方法上有错误,也是造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因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一是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误伤了许多同志和朋友,其中有不少是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 • 二是打断了全党整风进程,使整风运动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仍然严重存在。

       三是损害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四是最严重的后果是开创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先例。

       14、简析“大跃进”的失误及原因

       • • • • • • • • • 主观原因还是主要的:

       第一,党内滋长骄傲情绪,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第二,反右派斗争后,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受到削弱,个人专断,个人崇拜作风有了进一步发展。第三,大跃进中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把革命战争中的成功经验转而用于经济建设)。第四,脱离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客观原因:

       首先,缺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其次,是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

       因为经济文化落后,群众及干部要求尽快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容易产生急于求成,不顾客观规律的倾向。

       15、人民公社的特点:

       • 一是人民公社的规模大,权力集中;二是公有化程度高;三是政社合一:人民公社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权机构;四是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五是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 •(1)“一大二公”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贫困不是社会主义。(3)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4)政社合一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

       16、“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功绩(1962年1月11日—2月7日)

       • • • •

       1、背景

       大背景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败。

       如何走出“大跃进”造成的困境,是中共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困难不仅在于当时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还因为中共党内根深蒂固的“左”倾主义政治传统,是很难承认和接受失败的。• • • • • • • “鼓气”、“赌气”、“斗气”

       到1960年,大跃进运动一是三鼓而竭,国民经济全面危机 直接原因是粮食征购问题。

       粮食危机;地方干部情绪非常大;地方有分散主义,有本位主义;1962年粮食征购调拨出现困难 目的是总结一下大跃进以来的成绩和缺点,鼓鼓劲,统一思想,解决地方上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

       2、大会的重要功绩(内容)

       第一,正确估计了国内经济困难形势,分析了党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

       第二,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教训。如:多、快、好、省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混淆;

       • • • • 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按劳分配,等价交换; 第三,会议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第四,会议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总之,大会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发扬了民主,对于全党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全面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17、“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它的发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多种矛盾、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积累的结果。毛泽东领导上的错误,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    1.“文革”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复杂的 主要有:

       其一,中共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其二,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传统文化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土壤。2.思想方面的缺陷和理论上的迷误,是“文革”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     如:人们在认识问题时走向极端,固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理论上,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误。3.“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

       他从“左”的观点出发,对国内外阶级关系和社会状况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

       随着毛泽东的威望达到高峰,他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林彪、江青一伙推波助澜,迎合毛泽东的“左”倾观点把它推向极“左”,蓄意制造个人迷信,迫害诬陷大批革命干部。

       18、简析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   1967年11月6日第一次把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论点正式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包括6个方面:

       (1)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2)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     (3)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4)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

       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严重误解和曲解,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和阶级斗争中心论的产物。

       19、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错误及其危害(1969年4月1日至24日)

       • • • 林彪政治报告及其错误:

       首先,报告对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肯定的评价。

       第二,报告把党的全部历史说成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虚构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以刘少奇为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强加在刘少奇的头上。• 第三,报告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把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加以宣扬。• 第四,报告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即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等。• • • • 第五,报告在对国际形势的估计上,夸大了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危险性。“九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和夸大的阐述;

       “九大”通过的党章对“八大”党章的正确内容,作了错误的修改;

       “九大”通过的党章,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九大的危害:

       • • • • • 九大的突出特点,是自始至终为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个人崇拜的气氛所笼罩。

       九大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备和合法化。

       中共九大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的结束。

       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一伙在党中央的地位。

       九大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20、简述“斗、批、改”运动

       • 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教育和文艺,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 其目的在于彻底否定所谓“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巩固并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大批判”为“斗、批、改”开路。

       • • • 继续“清理阶级队伍”: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使数以百万计的无辜者遭受磨难。

       “教育改革”和“文艺革命”是“斗、批、改”的重要内容:

       教育“改革”主要是:政治挂帅;工宣队进驻并领导学校;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要下放或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学制要缩短,高等学校废除考试制度,直接招收“工农兵学员”。• • • • 文艺“革命”,是“样板戏”独占舞台,百花凋零。

       所谓“改革”或“革命”,是对教育和文艺事业的严重摧残和极大破坏。为防止所谓“党变修”,提出整党建党,要“吐故纳新”

       所谓“吐故”,是把被诬称为“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党员清除出去;所谓“纳新”,则把一些“造反派”头头、打砸抢分子拉入党内。• • • • “斗、批、改”运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

       2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国内外形势的不利影响

       2、客观条件的限制

       3、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

       4、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失误

       5、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

       6、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7、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8、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另外,由于毛泽东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并被中央赋予最后决定权,从而使他能够比较容易地否定中央的集体决定。他的个人认识失误也会比较容易地转变为中央的错误决策,而且在错误出现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另外还有,传统观念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等等。

       • 总的说来,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的深刻了解,没有提出一套为全党所接受的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在一连串胜利面前又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2、• • 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③联专家撤离

第五篇:国史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10-1班

       赵槿槿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失去了无数革命党人的生命。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做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些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还是继续。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的党员是走了些弯路,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就更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

       建筑学10-1班

       赵槿槿篇二: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来临之际,总书记在主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一门必修课。

       习近平时强调,要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美好中国梦。篇二: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xx月xx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以史为鉴”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

       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制度决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运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才是好”。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就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人们穿上就知道。从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党史国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篇三:44国史党史心得体会

       学习国史、党史当时心得体会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王梓燃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以史为鉴”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国史、党史当时心得体会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肖林慧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刘名洋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李昱儒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美好中国梦。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李玥璇

       新中国成立已有6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走向强大,但深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党史、勿忘国史,因为党史和国史还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辟新路的历史。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与本质,更加自觉地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界限,增强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史、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一部党史和国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历史,就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篇四: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那一段血泪的历史 那一段峥嵘的岁月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地让我们懂得近代中国的演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从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的人民群众一直走在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摸索着前进。但我们中国人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觉醒的唤起,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把未来图上五彩缤纷的颜色。作为90后的学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优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却不知道30年前,又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生活的那个年头,人民生活产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义务制教学的素服和家庭经济的贫困这两个原因,许多到学龄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萧条。人们没有电灯,只能使用蜡烛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乡探亲只能步行,条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轮,交通事业极不发达。在邮电方面,人们也只能靠电报互相联系,但是打电报既烦琐又破费,因此许多亲人推动联系。不仅是家庭个体,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府也很紧张的很困难的。比如如今繁华的青泥洼桥,在那时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条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于我国资源不足,人民饮食以粗粮、素食为主。而今,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22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想想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锅饭,然后是粮票吃饭,没有个鱼漂肉票,吃肉都难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象爷爷奶奶是怎么过的那段日子,最后个体经营,开始有了几个冰淇淋球就超级开心的八十年代,各种个体小饭店也一堆一堆的身边的爸爸妈妈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再看看那现在肯德基,麦当劳,没有个几百万估计是开不起的,最开始的公家拿钱大家吃饭,然后是个体经营个体户经济,到现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么跨国经济,乱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吃到外星人开的餐厅.再说说这个交通的问题,爷爷奶奶马车爬犁的年代,现在变成了娱乐项目了,估计只能在游 乐场滑雪场才能体验到,而且价钱还挺贵的,每次去了之后回家说爷爷奶奶还会跟着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开心新鲜,他们老人家回味的当时被迫无奈,那些我想象不到的不开心,后来仔细想想也是我做半个小时玩的挺开心,要是做上那么一整天估计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妈妈那阵子全都是乘坐火车,个别的能坐坐大客车,特别是春运期间,这要是能弄到一张火车票简直是街里街外超级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电视小品,什么买车票的,弄车皮的,铁老大成了带头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个破火车怎么那么多得人抢着坐,做一次难受好几天的东西。最后看看我们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车,前面多了一个豪华带空调的,吹得能让你脑袋疼,大靠椅比家里的还舒服,以后坐火车别找我,我真的很喜欢大客车,要是有钱的话飞机更是首选,八个小时的路程五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而且还有漂亮姐姐的专业服务,还有杂志看,坐在飞机里面感觉自己就是上帝一样,有档次哦,每次都会很骄傲的告诉别人我去哪之后飞回来的,而且价钱也不是很贵,也许是我还没有挣钱我才会这儿想的吧。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啊,爷爷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们坐了,爸爸妈妈喜欢做的被我们鄙视了,感觉我们这代好牛的说。再说说这个经济哈,经济钱是不知道越来越值钱了,还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粮票是王道,老辈有的时候拿出来还会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开视线,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东西,七十年代时,这要是买一个摩托车才二百多,爹妈那年代还带那些大墨镜什么的,全都十几块钱,我看来那些价钱现在只能在青泥洼桥边上买点街边货,还不敢带在同学面前怕丢人的价位,我们现在随便买双鞋不也要二百多么?!其实也不能怪我们,现在的鞋基本都是这个价钱,有的时候想低调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低调,去什么地方买那些爷爷奶奶说的革命鞋,过年过节有的孩子接钱接八百多,乐呵呵的,可是现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还有你在街边走路的时候看房子,都快一万多一平米了,这么一看现在这个一百一张的红纸究竟算不算是钱啊?

       像是我们这样子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年代,说幸福也算是幸福,说悲哀也是悲哀,社会越来越复杂,你看看现在吃的喝的,出门接触的,还有手上花的这些,长辈总是说我们生长在花丛中,可是这么花花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我们会努力学习走继续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共同营造更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是由思想解放开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场大讨论开始的”,这场大讨论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实践给我们一条重要启示,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论建设,它更是一个具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的行动纲领。从诞生之日起,就如太阳一样给中国照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最贴心的。党中央或许还有很多老百姓还并不熟悉的为国为民之策,但是人们都懂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也吹进了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心里。改革开放是什么已经不需要详尽精辟的言语表达,当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当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当所有的梦想都瞬间实现,当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当屈辱了几个世纪的中国终于向世界迈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脚步时,改革开放就深深地铭刻在亿万同胞激动的心中。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开放已经贯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深入到我们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在历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恒的记载,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受制于人,才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篇五:学习中国近代史体会及建议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体会及建议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众所周知,它在中国历史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我们中国被他国欺辱得体无完肤然后又自家兄弟阋于墙,最终华丽丽地实现了转身,完成了国家一统和民族复兴。简要来说,就是中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封建制度和动荡战乱,迎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那时的中国人民抵御了外来侵略,争取到了民族独立,推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选择了一条适合当时国情的道路,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提到,“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的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这是个中国蜕变的时代,充满了“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热血激情,这又是中国伤得最重的时代,响遍了挽歌和哀曲,就像浴血的凤凰一般等待重生。

       它又提到“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历史变动背后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变动的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动摇国之根基的不是政治,而是民生,不是一党一派,而是人民大众,只是,党派起到了一定的领导推进作用,如此突出特指这些功劳实可不必。学习这本书,要达到的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当时不一定是共产党,历史也会给我们一个交代,时代的洪潮都是往前推的,只是恰好天时地利人和,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顺应天道进入了中国,这些都是历史必然会出现的,但它就是表现得很偶然,无可抗逆。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朝代更替,权力交接,其实不是一两个人的功过,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命运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当一种社会制度不能满足现今人民群众的需求,那它必然会被终结。从古观今,能发现许多的相似处,太平天国的基础是什么,是农民,中国共产党壮大的基础是什么,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食不果腹的人唯一心愿是什么,不需猜度便可知,谁有饭吃就跟谁混。有人曾说过:“毛泽东最会勾引农民了。”此言,虽有讽刺意味,但是这不妨碍这个伟人的成功,不是人民选择了他,而是他选择了人民,这为他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史书中记载的未必都是事实,这种 “语言的霸权”说明了历史只是一种选择性叙述,是我们赋予本无意义的历史以意义。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史书给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歌功颂德,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年四万万同胞的血和泪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明辱知耻方晓得大义之重。

       这几周对近代史的学习,并不只是让我了解到历史、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共产党的光辉事迹。最要紧的是,我懂得了如何明是非,懂得了如何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读史像在学会思考,听历史课像在学着怎样看人、做事。其实,有时候坐在课堂上,知道了历史,了解到什么样的真相,已经变得不是那么地重要,这些久远的就像传奇故事一样的事迹,在我心中已无法掀起如惊涛骇浪般的 热血激情,有的只是淡淡的哀伤,为逝去的生命,为遭到毁辱的文明。近代史的学习中,一定要谈一谈的是任此课的教师,因为课本的内容在印象中已然模糊,但是王老师讲课的丰姿,在脑海中依然清晰可见,想忘也忘不掉。得在此课中受到老师的教导,实属我幸。老师的讲课激情澎湃,引经据典,用最通俗的话语最真挚的感情把最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佳肴,不管是大饕还是小餮,只要有心听不由自主地必会被这道激情所折服。不过,寓教于乐,如若老师在课堂当中多放一些与教程相符合的视频资料,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