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学科会诊制度
邵阳市中医医院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
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MDT专家组如下:
组长:业务院长
罗博
副组长:曾立清
曾有任
组员:雷庆良(骨伤副主任医师
院长)谢钢(内科主任医师)、金庆满(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申小平(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杨林(内科主任医师、宁俊华(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罗丽(内科主任医师)、郑文哥(骨伤主任医师)、黄瑛(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海(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申明高(骨伤副主任医师)、丁晖(骨伤副主任医师)、李文峰(急诊副主任医师)、刘海洋(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武平(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戴宇虹(肿瘤内三科主任)、段祥余(针灸科主任医师)、曾宇晖(血透室副主任医师)、林果辉(疼痛科主任)、杨明(外一科主任)、郑安健(ICU副主任医师)、刘国华(妇瘤科副主任)、胡芳艳(妇瘤科副主任)、李清明(肿瘤内科副主任)、付江涛(外二科副主任)、禹华轩(麻醉科主任)、李四海(影像科主任)、杨丽红(功能科主任)、王邵珺(检验科主任)、孙乐平(检验科副主任)、蔡力全(放疗中心副主任)、陈健民(口腔科专家)、黄霞(病理科主任)、杨金艳副主任医师、谢彪副主任医师、刘瑶副主任医师、宁小明副主任医师、罗亚副主任医师、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三、职责
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 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
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小组提出申请。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的机体状况、疾病不同类型制定最佳的综合诊治方案,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申请科室要做好记录,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
3、MDT以病例报告会形式进行。
五、监督管理
1、MDT的实施可使患者接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实现提高医疗质量目的。
2、在诊疗活动中,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和分级会诊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
3、医院将按照我院《医师医疗不良行为管理办法》监管,督促各临床科室执行以上规定。
六、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在全院试运行,有不足之处,请各科室及时反馈医务科,以便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持续改进。
邵阳市中医医院
二0一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2022多学科会诊总结
2022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总结
2022年,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接诊病人0例,按照“三甲评审标准”要求,未达标。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自2022年设立以来,一直采取预约形式,由首诊医师申请或患者直接预约,门诊部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的制度和措施,并做了问卷调研。2022年有29个临床科室申请成立了MDT团队,门诊部多次动员并培训MDT团队骨干,但收效甚微。分析原因如下:
1、临床医生对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多数人不了解,选择什么样的病例并不是很清楚。
2、多学科会诊省内无统一收费标准。
3、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多学科会诊,不了解什么样的疾病可以多学科会诊。
4、科主任不重视,部分科主任认为多学科会诊能让科室的住院病人减少。
5、门诊电子病历记录体系不完善,多次复诊的患者职能部门无法进行监督。
6、肿瘤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医院没有统一要求,要想完成肿瘤初诊患者的多学科规范诊疗,不是门诊部一个部门能协调的。
综上原因,2022年,门诊部将:(1)加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宣传力度,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对外和对内宣传,让人们了解多学科会诊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益处。(2)加快门诊病历信息化及完善门诊信息查询监督系统,方便职能部门筛查适合多学科会诊的疾病种。(3)到多学科联合会诊开展好的医院参观学习,借鉴经验。(4)修改原有的多学科会诊相关制度和流程,使其更易于实施。与财务科协商确定多学科会诊收费标准。(5)选取几个试点科室结合本科疾病特点,成立可实施的MDT团队,集中培训科室全体医生,并制作宣传牌,选取合适病例进行会诊。
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流程的优化、门诊病历信息化、门诊医疗质控信息化,使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最终达到“三甲评审标准”。
2022年1月13日
第三篇: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单
中 日 友 好 医 院
联合会诊申请单
姓名:
病案号:
姓名: 杨宇鸿
性别:
男
年龄:
科室: 急诊科
床号:8
申请日期:2022-5-25 邀请科室:呼吸科、心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风湿免疫科、放射科、B超室
会诊时间:2022-5-25 1:30pm
会诊地点:急诊科多功能厅
简要病历及诊疗经过:患者半天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为内容物,量约50ml,无发热、咳嗽、咳痰、腹胀,无胸闷、胸痛、晕厥等,有排便排气。就诊我院急诊查腹部CT示腹腔积液,心梗五项示cTnI0.13ng/ml,NT-proBNP2980pg/ml,为进一步治疗入抢。
既往史心肌炎病史13年,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平日口服辅酶Q10、卡托普利。半月前有打闹史,既往Holter提示早搏。无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入院查体:T 36.5℃
BP 120/65mmHg,HR 87次/分,R 20次/分,SPO2 100%,平卧位,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
血生化:Tbil 48.42umol/l,Dbil 20.37umol/l,GGT68IU/L,CK545IU/L,CK-MB27IU/L;
心梗五项:CKMB24ng/ml,MYO 280ng/ml,cTnI 0.13ng/ml,D-D 701ng/ml,NT-proBNP 2980pg/ml; 尿常规:正常; ECG:,房扑不成比例传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胸部X-ray:心影增大
腹部B超:肝、脾体积大,肝静脉、门静脉增宽,腹腔积液。腹部CT:胰腺炎可能,腹水
UCG:双房增大,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稍厚,二尖瓣返流(少量),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下腔静脉增宽
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
肝挫裂伤?
心肌炎? 入抢后予以营养心肌、保肝、抗感染治疗治疗,患者5.17至5.20出现发热,Tmax38.3℃,CTNI波动在0.10~0.15ng/ml,TBIL45.73~112.78 umol/l, 复查尿常规:血66/ul, 尿蛋白0.7g/l。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可见多分页、中毒颗粒及内外浆,红细胞、血小板正常,寄生虫未见。增强CT:
1、肝大、肝静脉扩张,考虑肝淤血,肝周积液;
2、脾稍大;
3、右肾上极楔形低强化区,考虑感染性病变,肾脓肿?CTPA:未见异常,双肺下叶膜玻璃状阴影,不除外炎症可能。免疫系列:正常。ESR:正常。补体正常;T、B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计数、CD3 、CD3 CD8 、NK减少。Holter:i异位心律,CLBBB,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成对,室性早搏三联律,ST-T改变。
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协助诊断!
会诊医师签字:闫圣涛科主任签字: 联系电话:84205135
第四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一、会诊要求
1.入院三天未能确诊的病例,或在诊疗过程中因病情变化,科内诊断治疗有困难,需要院内外技术支持,协助诊治的,均应及时申请会诊。会诊应按规定填写会诊申请单(紧急情况下可先会诊,后填单)。
2.除急会诊可口头要求并需明确记录口头通知时间外,其它会诊需由护士将会诊单送达会诊科室和会诊医师,急会诊也应及时填写会诊单,以便会诊医师签署会诊意见和作为医疗责任的依据。对病情允许能自由活动、需要特殊器械和检查场地的患者尤其是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可由提出会诊的科室事先与应邀科3.科内、中心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学术民主作风,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进行小结,并认真组织实施。
4.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5.会诊记录及时整理存入病历。
6.参加会诊的医师,应具有主治以上专科医师资格(含主治医师,下同。),一般由会诊科室指定的医师或各专科的二线值班医师负责,指定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因手术或科内抢救等原因不能参加会诊时,可报告科主任另行安排主治以上人员及时完成会诊。急诊会诊可由专科总住院医师负责。
7.会诊时,因病人情况特殊或诊疗技术等因素,会诊医师室协商好,并指定专人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应邀科室会诊。
未能提出明确的诊疗意见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应对会诊医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直接参与会诊。
8.会诊结束时,会诊医师应同邀请科室的医师一道,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将患者的病情、医疗风险和诊疗意见告知患者,解答患方咨询。会诊后,会诊医师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和随诊。
9.提出院外会诊的科室,要协助医务科和院办做好被邀请医师的接待工作。
二、会诊形式
1.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属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2.急诊会诊:被邀请的医师,必须随请随到,15分钟内必须到达,绿色通道急会诊10分钟内到达。
3.中心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中心秘书具体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中心专家组成员参加。
4.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指已组建中心者,下同。)并报告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或中心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
5.院外会诊:本院一时诊治有困难的疑难危重病例,或因开展新的技术项目,需要院外医师来院指导诊疗技术操作的。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主治或以上医师按规定填写会诊单,报医务科批准后,与被邀请单位联系,经双方确定会诊时间后,由医务科通知有关科室。会诊由科主任主持。
6.本院医师外出会诊:
(1)接到对方医院会诊单或电话邀请后,由医务科征得会诊科室或会诊单位指定的会诊者意见后,确定会诊时间后通知对方,并征询接送医师办法。
(2)非办公时间或对方指定医师急会诊时,被邀请医师必须先经科室主任同意,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备案,交待安排好工作后才能外出会诊。会诊后必须到医务科补办会诊手续。
(3)所有院外会诊,必须持邀请单位的会诊邀请函到医务科登记备案。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4)执行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规定。
第五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会诊时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单,须将患者的简要病史、初步诊断意见及会诊目的书写清楚。各科室设立会诊单签收本,于送会诊单时一并交应邀医师或科室签收,并注明签收时间。使用物流系统送会诊单时须同时向邀请科室打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单后向邀请科室打电话确认并登记。
3、会诊时由邀请科室医师陪同并介绍病情,应邀医生会诊后,必须认真书写会诊记录,提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或建议。如果会诊医师不能确定诊治是,请上级医师进行会诊。为危重症患者会诊时,会诊医师应为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紧急情况下值班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邀请科室进行会诊抢救同时,通知高级职称医师迅速到达参加抢救。
4、科内会诊:入院3天未确诊的患者,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进行全科会诊讨论。全科讨论仍未确诊的由科主任及时向医务处提出组织全院会诊,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
5、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须在2 4小时内完成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可到持会诊单和病历由邀请科室工作人员问陪同到专科检查,会诊。
6、急诊会诊: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急诊标准。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及时派医师前往。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10分钟内到达),不得延误。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7、院内会诊: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必要时院长参加。
8、外院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手术,由科主任提出,填写书面邀请函,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请医务处或主管院长参加。
9、外出会诊。外院邀请我院医师会诊时,发出邀请函,由邀请医院与我院医务处联系,医务处根据会诊医院的要求,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派相关人员前往会诊。点名会诊时尽可能安排被邀医师前往。往返差旅费一律由邀请单位支付。节假日或夜间须经总值班同意后方能前往,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会诊。
10、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10.2、一般会诊需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危重症患者会诊需
副高以上职称医师。
10.3、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例,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10.4、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