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5篇)

第一篇: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

       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

       一、整体产品与核心产品概念的基本理论知识

       产品整体概念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具有宽广的外延和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以往,学术界用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来表述产品整体概念。近年来,运用更多的是philip.kotler等学者的五层次理论。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

       1.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从根本上讲,每个产品实质上都是为解决问题而提供的服务。例如,消费者购买口红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某种颜色某种形状的实体,而是为了通过使用口红提高自身的形象和气质。

       2.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式产品一般有五个特征构成,即品质、式样、特征、商标及包装。核心产品必须通过形式产品才能实现。

       3.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旅馆的客人期望得到清洁的床位、洗浴香波、浴巾、电视等服务。

       4.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说明书、保证、安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

       5.潜在产品是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潜在产品指出了现有产品可能的演变趋势和前景。如彩色电视机可发展为录放映机、电脑终端机等等。

       产品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十分清晰地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标准。

       二、产品整体概念的界定及整体产品和核心产品的定位

       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对零售客户而言,核心产品主要体现在通过产品的经营所实现的目的和利益,尤指经济目的和经济利益,例如,通过经营本身获得一定的利润,或者通过经营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从而获利。对消费者而言,核心产品主要体现在通过产品的消费所实现的目的和利益,尤指生理、心理方面的目的和利益。例如,通过吸食卷烟使急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形象等。核心产品对零售客户和消费者同等重要,它是顾客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核心产品需要通过形式产品体现出来。

       形式产品。形式产品是指顾客的目的和利益实现的形式或实现的手段。产品的有形部分包括口味,规格、水分、透气度、重量,包装,品牌等。只有产品的有形部分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消费者才可能去购买消费某个特定的产品从而达到目的和实现利益,继而零售商也就相应的达到经营的目的和利益。

       期望产品。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如,零售客户对商业企业的服务态度、送货期限,消费者对口味、包装、质量等方面长期使用形成的期望,即应该是什么样的。顾客对产品的期望与顾客自身的条件有关,如知识水平、收入水平、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同时又来源于顾客原有的购买经验,朋友和亲人的建议或者营销者和竞争者的承诺等。一旦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低于顾客的期望,会导致顾客不满;等于顾客的期望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高于顾客的期望,会让顾客感到惊喜,从而非常满意。在对产品满意的顾客中,只有感到惊喜的顾客才更有可能成为忠诚顾客。

       延伸产品。顾客在购买实体产品和期望产品时所能得到的附加利益和服务。这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个性化产品和额外产品。例如,商业企业为零售客户免费提供的展示柜、宣传册等;

       潜在产品。产品在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的延伸,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产品的潜在部分。营销知识、推销技巧等知识产品和服务对顾客从事经营和生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利益。

       总之,产品整体概念五个层次的建立,可以使经营企业正确地认识产品,并在营销的过程中,结合产品的五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来获得顾客忠诚,从而实现产品的可持续经营。

       三、整体产品与核心产品五个层次的营销策略

       企业在对产品整体概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应努力在五个层次上展开营销活动,尽可能的增加产品的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时付出的成本,只有这样本企业的品牌才能抵抗国内外同行产品的竞争。

       开发核心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利益。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存在的差异,开发不同的产品,在成功定位的基础上有效地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利益。

       设计形式产品体现产品核心利益。产品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有形部分体现出来,因此,产品应在口味、包装、品牌等有形部分体现产品的核心部分,并有效的传递产品的核心利益。

       准确把握期望产品,提升顾客满意度。产品的期望部分是顾客对产品的内在判断、要求和期望,是顾客购买时对产品核心利益、有形部分、延伸部分和潜在产品内在的标准。顾客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期望之间的对比关系,顾客感知价值越接近于甚至超出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越大,反之越小。因此,企业应在准确把握顾客期望产品的同时,通过有形部分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顾客忠诚。

       拓展延伸产品,增加顾客感知价值。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延伸部分,给顾客以惊喜,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这样,一方面顾客会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依赖,形成顾客忠诚;另一方面,顾客会对该产品进行口头的免费宣传,从而为企业的经营赢得主动权。

       经营企业在正确理解产品整体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分开展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活动,会有效的提高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

第二篇:整体产品概念教案

       产品整体概念教案

       导入案例

       案例一:迪奥真我香水:人们购买的只是油类和化学制剂精心调制而成的混合物? 案例二:芭比娃娃:卖的不只是玩具,还有梦想。

       讲授新课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4P组合的核心,是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基础。

       一、产品的概念:

       产品: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1)实物:粉笔、黑板、电风扇等有形物品(2)服务:咨询、美甲

       (3)人员:体育、影视明星、竞选人员(4)地点:丽江、西湖(5)组织:爱护动物协会(6)观念:环保、爱护动物

       二、产品整体概念:

       随着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的发展,当前,对整体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五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规划销售产品时,市场营销人员需要考虑产品的五个层次。

       1.核心产品

       给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是顾客需求的中心内容。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不是为了占有或获得产品本身,而是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服务或利益。如人们购买牙膏是为了防止蛀牙、使口气清新或洁白牙齿;人们购买洗衣机是为了把脏衣服洗干净;人们购买电冰箱是为了使食物保鲜。因此,企业的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要善于发现购买者购买某一产品时追求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将这些信息告诉企业的设计人员,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使顾客获得核心利益。

       [案例]GEOX的核心利益:核心产品,“会呼吸的鞋”——突出产品的核心利益是舒适。

       2.形式产品:

       产品所展示的全部外部特征(款式、质量、特色、品牌、包装等)。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考虑形式产品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市场营销人员要重视如何以独特的形式产品将某种利益传递给消费者。如消费者在购买洗衣机时,期望洗衣机的噪音小、进排水方便、外观美观、安全可靠等。

       [案例]苹果ipod精巧设计:形式产品,很多人评价苹果的MP3是一件艺术品。

       3.期望产品

       期望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比如,旅馆的住客期望得到整洁的床位、洗浴香波、浴巾、衣帽间的服务等。[案例] 美的“新节能”系列空调:一晚只需一度电,人们期望空调能省电。

       4.延伸产品

       顾客因购买产品所得到的全部附加服务与利益(保证、咨询、送货、安装、维修等)。美国营销学家里维特曾指出: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么产品,而在于产品所提供的附加价值。

       [案例]IBM的经营理念:延伸产品,“不是卖计算机,而是卖服务”;

       5.潜在产品

       潜在产品是指现有产品包括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它指出了现有产品可能的演变趋势和前景。如电视机变成电脑的终端屏幕。

       课堂研讨:

       1.分析下列产品的整体产品概念:可口可乐;清洁剂;钱包;电脑;洗衣机;汽车。2.产品整体概念对指导企业营销管理有何启示?

第三篇:IPad的整体概念层次分析

       IPad的整体概念层次分析

       iPad作为一款平板电脑。其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通体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以下是对iPad在网络营销中,产品的整体概念的五个层次的分析:

       1)核心利益层次。iPad提高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游戏、图片、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并支持简单的办公。这是都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而且也比较喜欢的消遣方式。

       2)基本产品层次。iPad是一款电子产品。样式新颖,采用了极高水平的工业艺术设计,这对消费者是一个很有力的卖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的心理需求。

       3)期望产品层次。iPad具有很强大的硬件配置,同时采用了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屏幕尺寸9.7寸,机身也比较薄,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和易操作性;同时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比较强,能达10小时;提供wifi和3G的网路连接方式,是Ipad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苹果采用了全球顶尖的生产制造工艺,很好地保证了iPad的产品质量······这些都很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期望。

       4)附加产品层次。消费者可以通过itunes到App Store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中购买和下载应用程序,当然有些应用程序是免费的。iPad的主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应用图标,点击一下便可直接进入到相应应用。此外,主屏幕菜单也可支持定制,你可以把喜欢的程序或网页显示在上面,可以用自己的图片作为背景,也可进行各个图标的位置安排,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设置。同时还提供了各种配件,大大地丰富了iPad的可玩性。

       5)潜在产品层次。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对iPad的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同时每年还对iPad进行更新换代,满足消费者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四篇:班主任的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凭个人好恶管理班级”

       称之为“艺术家式”管理。艺术家比较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班主任也便是这种气质。教师心里高兴,学生做什么都是好的,教师心里不高兴,就把气往学生身上发,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工作积极性上来了,班级工作十分认真,工作积极性没有了,便百事不管,任尔东南西北风。喜欢哪个学生,不喜欢哪个学生,全凭个人好恶,并且喜怒形于色,毫不掩藏,藏也藏不住。这样的班主任治理班级,有可能一段时间情绪很好,班级治理的不错,但是人生不如意事总比如意事多,时间长了,这个班级的工作会陷入混乱。一部分对班级管理没有任何经验仓促上马的教师也属此列,班级管理没有思路,没有规划,脑子里面空白一片,一切都是骑驴看样本――走着瞧。

       总结:管理班级要有思路,不能做艺术家式的性情中人,走到哪算到哪。

       第二层次,叫做“从头管到脚”

       称为“总理式” 班主任,说“总理式”是好听的,不好听的叫“管家式”。班主任工作的确繁琐,但是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能够在这种繁琐中体会到乐趣,他乐于处理这些繁琐的事,并且把它当成班主任工作的全部。比较典型的又有两种风格,一种称之为“严”,学生见了,怕死;一种称之为“烦”,学生见了,烦死。有严到极致的老师号称任何学生到他这里“一熨斗烫平”,学生的棱角、个性全部抹杀。而那种烦到极致的老师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教育,他说学生听,说一两个钟头话不带重样的,学生没有办法,只好缴械投降。这种管理以班级不出事为目标,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暂时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问题并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掩盖了。一旦换了一个班主任,学生发觉新班主任不如前面那个严或者烦,问题便会铺天盖地地涌现出来。

       总结:班主任不能做“管家婆”,用“管”的思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三个层次,叫做“称兄道弟,平等待生”

       称之为“朋友式”管理。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他很尊重学生,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缺点他不会直接批评,而是用鼓励的口吻指出来。他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师生关系可以很融洽,学生甚至可以亲昵地称呼教师的绰号。学生愿意跟他交心,有些话对其他人包括家长都不讲,但是有可能会对这个老师讲,师生都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向对方展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相当多的不做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也是这种关系。但是,这种班主任管理方式通常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学生常常为别的教师所不容,或者为校纪校规所不容。班主任的愿望很美好,但是往往对真实世界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到头来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最终发现,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几近于零,学生对他不尊重,教师对自己也产生怀疑。

       总结:管理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朋友可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

       第四个层次,叫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

       称之为“辅导员式”管理。许多重点学校的班主任采取这种方式,倒不是他的班主任理念有多先进,而是学生素质太高了,能力太强了,教师也想偷偷懒,因此干脆把班级大小事务都交给班委处理了。教师偷懒成功,学生干部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一种情况是,班主任还有其他事务,无暇管理学生,迫不得已,只能大力培养班干部。比如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有时一两个月不回学校,但是没有关系,学生会把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魏书生美其名曰“班级管理自动化”。从技术的角度说,魏书生是极其成功的,并不是所有的班主任都有这个能力。在一些地方,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实际上放任自流,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管理不好学生,班级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缺乏凝聚力,最终乱成一锅粥。总结:“以学生为本”是一句口号,分寸把握很重要。

       第五个层次,叫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奋斗”

       称之为“领导式”管理。班主任不是班级的管理者,而是领导者。领导式的班主任不是班级的局外人,而是班级的一名重要成员。师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教师参与整个奋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了发挥,而教师作为领导者,其作用不可或缺。他讲民主,平等待人,善于吸取学生的建议;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班级的发展指明方向;他需要懂得民主教育的真谛,他能够巧妙地区分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不同。教师不是权威,与学生关系融洽却受到学生尊重;学生思维活跃,能自由发表观点但是更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教师受学生爱戴,但学生有判断能力而不是对教师个人崇拜。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比整天忙着处理班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问题要高明得多。

第五篇: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国内著名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领导力分为三个层次: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其中,个人领导力还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就是领导者的修炼过程。

       图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一、职位

       在个人领导力方面,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所谓“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源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的特征是:通常因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1.职位硬权力的重要性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形成所必经的阶段。例如,领导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相对下属的父亲、母亲,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就是硬权力在起作用。

       2.职位硬权力的内容

       韩非子认为,硬权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奖励和惩罚。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关于硬权力的认识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掌握的: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的掌控,就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奖惩分明并严格执行 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马虎,否则只会使相应的制度流于形式,导致领导者失去威信。

       【案例】

       姜太公的严惩决定

       姜太公在齐国当政的时候,一到当地就把两个具有贤德美名的人杀掉了。“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周公丹赶紧追问姜太公这样做的理由。

       姜太公指出,这两个人对天下人宣称他们不服侍天子,也不与诸侯交往,凡事都是自给自足。即使是为国家作战也不称之为做贡献,这样的人却还在社会上享有贤德的美名。如果对这样的人不予以严惩,国家是没有办法治理的。

       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柳传志曾经因为私设明令禁止的小金库而将团队中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人送进了监狱。此举动实际上是对那些不可违反的制度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组织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严慈力涉于小事

       严慈力涉于小事是指领导人的硬权力应该在组织的小事上予以体现。

       【案例】

       历史名人对“酷刑”的理解

       周朝是一个非常贤德的朝代,但周朝有个法令规定,如果友人将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这个人的双手就要被齐腕断掉。这是不是与贤德相矛盾呢?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如果稻草的灰烬扬到马路上,很容易引起火灾或者对百姓造成伤害,看起来是小事,但后果是严重的,因此有必要进行严惩,进而也算不上是酷刑。韩非子认为,人们不把灰烬扬到马路上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与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不同,对于容易的事情而犯的错误,严惩是理所当然的。

       在上述案例中,孔子和韩非子对“酷刑”的理解充分表明了“严慈力涉于小事”的思想主张。

       “严慈力涉于小事”的原则,应用在现代社会生活及管理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案例】

       新加坡的“鞭刑”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最多,但又最有秩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主要在于对国家的管理非常严格。在其他国家可能只是给予教育规劝的不良行为,新加坡会严厉地实施鞭刑,在如此近乎残酷的行为约束制度前,其公民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定。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交管差异

       在深圳和香港通行的车辆,不管在深圳守不守交通规则,到了香港之后是绝对不会触犯交通法规的。这种差异是两地不同的交通管理环境所造成的。深圳的道路管理者是为了收取罚款而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的,香港则完全是出于改善交通状况而进行处罚。目的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会相差迥异。

       张瑞敏从细微处严格把关

       张瑞敏接管海尔之初明令禁止之前员工所习以为常的“随地大小便”。在他看来,这种事情尽管微小,但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松懈。

       柳传志从“开会不许迟到”入手抓作风

       柳传志在联想创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发现员工们普遍喜欢空谈,造成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将“开会不许迟到”作为改变风气的一个起点。他认为如果在这样的细节上都严格要求,执行到位的话,那么在其他事情上就不容易犯错误。

       要点提示

       关于硬权力的几个关键点: ① 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 ② 奖惩要分明,并做到严格执行; ③ 严慈力涉于小事。

       二、认同许可

       职位带来的硬权力是存在局限的,所以,在仅仅依靠硬权力无法收到良好管理和领导效果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二个层次的领导力——认同许可来发挥作用。

       所谓“认同许可”,是指被领导者自身允许领导者来对其进行管理,也就是一种人们在没有义务的时候仍然为领导者做事的状态。例如,在严惩私设小金库的案例中,柳传志按照法律程序对那个领导者进行严惩之后,竭尽全力为其争取减刑,使得犯错误的人在刑满之后还能够自觉回到公司向柳传志表示感谢,还愿意继续为其工作。在领导者让下属认同许可的方法中,有以下三个要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1.宽容以待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凡事物极则必反,领导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表现出大度和宽容,但对于战略性的事情要严责。中国的古训“不聋不痴不为家翁”正是这个道理。在领导下属的过程中,领导者对下属所犯的错误应要宽容一些,因为犯错正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表现,及时发现是可以改正的,应该予以理解和包容。

       从古至今,领导者的大度和宽容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很多明证。

       【案例】

       与人宽容,与己方便

       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酒过三旬后一妃子起舞助兴。忽然,一阵大风将席上的灯火吹灭了,黑暗中一个醉酒的将军趁机占那个妃子的便宜。妃子勃然大怒,黑暗中将这个将军的鸟翎子摘了下来,放言要找出他来并砍头惩处。此时,楚庄王表现出了其大度和宽容的姿态,命令不许点灯,并要求席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头上的鸟翎子摘下来扔到中间去,如此平息了一场**。

       事后不久,楚庄王在战争中身陷险境,有一个人拼死站在楚庄王面前挡住敌人,将其救出险境,而这个人恰恰就是原来调戏妃子的那位将军。

       在案例中,那个将军之所以如此效忠,就是由于楚庄王之前宽容了他,使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

       【案例】

       曹操礼遇降将

       曹操与袁绍的关都之战,形势上看似乎必败无疑,结果却是曹操逆转形势大败袁绍。

       曹操从袁绍帐中搜出两麻袋的书信。实际上,这些书信都是曹操的下属在不利形势下给袁绍写的降书。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说:“这里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看过,但是我希望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同甘共苦、共赴前程”。

       作为一个领导者,曹操做到了“该糊涂时糊涂一点”,赢得了下属的拥戴和支持。

       2.尊重他人

       正所谓“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别人”,下属对于领导者的忠诚实际上是来源于领导者本身的感召。因此,要实现对下属的良好领导,就必须在大事小节之中体现出对其的充分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3.学会关爱

       历史上吴启有“爱兵如子”的观点,这与“慈不掌兵”实际上并不矛盾。但领导者在纪律面前切忌“慈不掌兵”,在人性面前“爱兵如子”。领导者在与下属的相处过程中,将心比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领导人关爱员工,员工才会忠于公司。因此,领导者应该在尽可能多的细节小事上体现出对下属的关心与爱护,使团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共同成长。

       三、生产成果

       生产成果是指领导者通过对最终胜局的把握给予其下属接受其领导的巨大动力。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刘备的领导力处在第二个层次,他能够感召别人为其效忠服务;而诸葛亮的领导力则达到了第三个层次,他能引领下属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此下属对其充满了敬畏。

       四、人才培育

       人才培育是指领导者对周围人才的注重和培养。

       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从领导者的要求来看,后者只能够称得上英雄,而前者才是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五、众望所归

       这个层次的领导者能够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并得到下属完全的接受和配合,使他们产生无限的忠诚,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种忠诚。

       能够达到这种领导力层次的人很少,耶稣、甘地和毛泽东等人可以位列其中。

       领导者角色分析

       随着经济领域中智慧经济比重的不断增加,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和组织中,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工作成就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其整合人力资源能力的大小。同时,随着外界诱惑的增多,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需求也随之多样化,领导难度空前提升了。

       一、领导者的工作系统

       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处于领航地位的领导者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始终包含着需要应对和处理的两方面内容,即“人”与“事”。

       “人”的内容,即与人有关的情况,具体包括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人的情绪、人的动机以及人的意愿等。从日常积累的经验来看,但凡与人有关的事情往往变动的速度或者幅度很大,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事”的内容,即与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关的情况,例如,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员工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标准等。相对于“人”的内容而言,“事”的内容更具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事”的内容不会因不同人的具体操作而有所不同。

       1.优秀企业管理以“系统”取胜

       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其领导者在经营过程中围绕“人”与“事”做决策时,总是试图针对后者形成有条理的管理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不可控因素及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

       对管理的准确理解

       对于“管理”一词,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领导、沟通、组织、协调、决策、计划、检查、控制等都可看做管理的代名词。

       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大师戴明曾指出,管理就是实现或者提高可预见性的过程。所谓“可预见性”,就是指在领导者安排下属做某项工作之前,就基本知道其完成之后所能够达成的工作状况。

       【案例】

       诸葛亮的可预见性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给过刘备三个锦囊,嘱咐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打开其中一个,依计行事即可。诸葛亮的可预见性很强,而且已经上升到偏差在其可控范围之内的地步。一代文豪鲁迅曾评价他“近乎于妖”,也就不难理解了。

       用系统进行管理

       从可预见性的角度分析、比较组织领导者所要面对的“人”与“事”的工作内容,不难得到“后者内容可预见性更强”的结论。比如,领导者基于前一天电脑使用正常而预测“第二天电脑也很正常”,比预测下属第二天工作情绪高涨与否,会更有把握。

       对此,戴明也指出: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即用由“事”的对象所构成的体系来进行管理),94%靠系统来做事,只有6%靠人做事。也就是说,组织管理水平很高,意味着不需要决策者或管理者每一次或者每件事都重新进行讨论和判断,绝大部分事情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即可明确处理方法。这就是“用系统化来进行管理”。

       【案例】

       麦当劳的经营之道

       如今,在众多企业中,除了丰田公司,系统化管理做得最好、得到公认和推崇的便是麦当劳。

       大多数人认为,麦当劳经营的是汉堡、薯条、相应的服务、就餐环境、快乐的氛围以及其自身的文化等。然而,从经营模式的角度来看,麦当劳实际上经营和售卖的是其自身创造的“系统”。

       具体而言,麦当劳按照自己构建的一套系统进行招商,实际的经营者在付出加盟费后进行具体的运营操作。通过麦当劳所提供的这种系统,保证经营者在加盟后获得收益。也就是说,麦当劳只收取前者每年销售额的4%作为管理费用,其总部是绝对不卖汉堡的。

       不仅如此,麦当劳还是一个媒体或者说广告商,通过广告来获取高额的收益。据统计,全球每天进出麦当劳的人可达4000万,而在就餐过程中,这些客流中比较多的人会关注和浏览其托盘中宣传单上的广告。此外,麦当劳还是全球最杰出的房地产商之一,并且正与加油站合作。

       麦当劳经营内容的拓展都是基于其系统的范畴内,以该系统为平台,麦当劳自然可以游刃有余地从事其他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

       【案例】

       麦当劳的细化流程

       麦当劳的系统是高度统一的,形象地理解就是在全球吃麦当劳都是一样的口味,找不到任何口味有任何不同的麦当劳。

       麦当劳如此高度一致的品质是依靠其精心打造的系统提供的。在麦当劳内部,其细化流程甚至具体到遇到打劫的处理流程都实现了标准化。也就是说,遇到劫匪持械来抢劫,麦当劳的收银员只有三个动作:第一,举起双手;第二,后退一步;第三把钱拿出来交给对方。麦当劳并不要求其员工与之搏斗,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在场顾客受到伤害,一旦顾客受到伤害,就损害了公司最大的利益。实际上,麦当劳要求的是其工作人员只做岗位职责描述上要做的事情,即在第二个步骤“后退一步”中已经踩下了报警的按钮,工作职责已经履行到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销售、接着卖汉堡。

       拥有如此细化的流程,对员工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案例】

       优秀系统的另一个典范——F1车队

       在F1赛车场上,任何一个车队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系统。由于F1赛车的时速达到300多公里,整个赛程结束时不同的名次之间的差距很可能只有零点几秒,因此必须用分工明确、操作高效的工作系统在中间加油和换轮胎的过程中予以支撑,从而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系统是支撑流程稳定性的最大保障,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2.企业管理中“人”的重要性

       在组织管理中,系统管理异常重要,但并非意味着“人”的因素不重要。因为与西方法制社会相比,目前中国尚处在人治为主的社会环境中。

       对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比“事”更重要。“人”相对于“系统”的主导地位

       之所以做出“人”比“事”还要重要的论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所有系统都是由人创造的。任何一家好的公司系统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由很多杰出的人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事是人做的,人的问题不解决,事的问题就会一再出现。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的问题才是企业的关键问题。

       所有资源都要通过人发挥作用。企业的资源、策略或者管理系统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依附在人身上,通过人的一系列包含了主观愿望和想法的活动起作用。由此可见,在企业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对“人”进行领导的难度

       与其重要性相对应的,是处理有关“人”的因素难度较高。从日常经验就不难发现,人是最复杂、最难以领导和管理的。其复杂性表现在:人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

       综上所述,与人相关的问题是没有一定标准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对不同的事情或是对同一事情,其运用的方法、策略以及产生的结果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没有既定的模式,即便有,也不能生搬硬套、照单全收,能借鉴的只有相应的领导方法或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