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管理篇

第一篇:三国管理篇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 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 掌握留住人才的秘诀; ● 懂得如何搭建管理平台。

       第一讲 刘备的管理之道

       一、目标管理

       刘备的目标管理包括两个要点:

       1.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其始终明确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便在最失意的时候,他仍然坚信能够实现目标。

       2.注重现实性:目标的分阶段实现

       刘备在“隆中对策”中通过分三步走的策略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见,最高目标的实现需要分阶段进行,这样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分阶段实现目标,除了能带来更多的信心和鼓舞外,还可以避免好高骛远以及超越现实作出不当的决策和行动。

       二、管理架构

       创业时期的刘备,集董事长和总经理于一身,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是典型的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三、团队建设

       1.刘备团队建设成功的原因

       刘备团队建设的成功的原因有两个:

       有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核心团队

       刘备的团队建设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就开始,无比坚强的核心团队让其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最后取得成功。

       总结来说,刘备的创业核心团队建设的要点有两个: 第一,志存高远和人格魅力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第二,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步到位。

       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刘备通过帝王之相、汉室宗亲、刘皇叔、仁义之主这些无形资产吸引了各路有识之士。真正的人才更愿意选择成就卓越的企业加盟,因此,当企业还不具备理想薪酬的竞争力时,应先让团队成员对前途充满信心,即先给前途,再给钱途。

       2.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启示

       通过刘备团队建设的成功可知,现代企业团队建设要想成功,应具备三个要点: 第一,核心团队坚强有力,坚不可催; 第二,企业愿景极具感召力; 第三,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四、企业文化建设

       刘备从核心团队建设的第一天就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以“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此后事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比如,刘备得知关羽在曹操处后,托人带了封信:“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很明显,刘备在用企业文化感召关羽。

       五、企业精神

       刘备最可贵之处是屡败屡战、绝不服输,这种精神让其战胜曹操取得成功。同样,在现代企业中,建立不服输的企业精神非常重要。

       要想让员工具有不服输的精神,需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让团队成员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了解事物发展规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永不言弃; 第三,在挫折中提升抗击打能力。

       六、执行力管理

       刘备执行力管理的要领可归结为:亲力亲为、挥剑上阵。

       从创业开始,刘备就养成了亲力亲为的习惯,如“三英战吕布”。这样做有利于形成身先士卒的示范效应,但同时也存在压缩下属成长空间的弊端。

       七、自我的否定与突破

       在新野,刘备对事业的成败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过去勇于自我否定。在管理的突破上,首先是管理架构的变化。刘备下决心引进家族外的高层次人才驾御全局,以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也就是后来的“三顾茅庐”。

       八、留才的秘诀

       刘备留才的秘诀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事业前景留人

       刘备通过事业前景留人体现为两方面:

       远大目标的感召

       在创业初期,刘备就宣告了创业目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一方面激励自己,一方面感召人才,让追随者为目标激动。

       帝王之相 在特殊年代,刘备奇特的相貌给了团队成员对未来的信心,让追随者对事业前景深信不疑。

       2.感情留人

       仁义之主

       刘备以实际行动获得“仁义之主”的盛誉,与团队成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促使整个团队极为团结和坚强。

       3.信任留人

       诸葛亮到任不久,曹操派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目标直指刘备,诸葛亮要求刘备授权指挥,刘备虽有疑虑,但还是充分信任诸葛亮,给予其最高授权,并制止其他成员挑衅,保证了诸葛亮的执行力。

       九、与诸葛亮的经典关系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处是董事长与CEO的典范,相互之间绝对信任,并将各自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最终创立了蜀国,成就一番辉煌事业。

       在现代企业中,格力空调的朱江洪与董明珠因为相互信任,最终共同打造出中国空调第一品牌,也是典型的正面例子。

       十、管理的有效改变

       刘备的能力相对较全面,可以自己指挥作战,也可以亲自挥剑上阵,但后期授权逐渐增多,亲自上阵的情况几乎消失,真正做到“能而示之以不能”。

       有效授权的管理改变,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十一、管理的失误

       刘备管理的失误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管理上。刘备执意为关羽报仇,举全国之兵大举伐吴,遭到夷陵之战的失败,最后刘备散手西去,蜀国走向衰落。这次的失误是致命的,刘备再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于现代社会中面临着纷繁复杂局面的企业家而言,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判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讲 曹操的管理之道

       一、另类的表现

       曹操的另类表现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用人观,提出“唯才是举”。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曹操的这种举动可谓打破常规,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其“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并且,曹操这一举动的推行也吸引了无数大众的眼球,一夜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团队建设

       1.核心团队的强大与团结

       曹操的核心团队阵容鼎盛,文有郭嘉、荀彧、荀攸、刘晔等出谋划策;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张辽、徐晃等,形成文武兼备的竞争优势。除了核心团队的阵容强大外,团队成员间同时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这一点和袁绍形成鲜明对比。

       2.对空降兵的任用

       在传统中,对成为降将的“空降兵”采取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慢慢观察,逐步提升或淘汰。曹操不同,其对“空降兵”破格提拔,并委以重任,让“空降兵”尽快融入团队,缩短磨合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爆发出创造力。

       概括来说,在对“空降兵”的任用中,曹操的的突出事迹主要有以下几件:

       收降张郃、高览

       官渡之战中,张郃、高览来投降曹操,夏侯惇担心有诈,曹操当即就回道:“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随后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

       曹操的充分信任让张郃、高览大为感动,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义释张辽

       曹操统帅大军攻占徐州,生擒吕布,张辽也成为俘虏。在刘备和关羽的求情中,曹操很快意识到张辽赤胆忠心该留用,于是立即笑脸相迎,亲释其缚,并解开外袍给张辽披上。张辽感动于曹操的诚意,于是投降。

       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张辽救曹操脱险,力保合淝,屡建奇勋。

       文聘追敌 公元208年,曹操占领整个荆州,所有的文臣武将纷纷讨好曹操,只有刘备原先的部将文聘闭门不出。曹操了解原因后,感叹文聘是忠臣,于是封文聘为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派其引军开道,追赶刘备。

       曹操通过这一举动不但表明了对文聘的信任,也在军队内部体现出一视同仁的态度。归结起来,曹操用降兵的秘诀即:以忠勇识人,以信待之,厚赐爵禄。

       三、身先士卒,榜样激励

       曹操身先士卒,榜样激励最突出的事件有两个:

       1.濮阳大战吕布

       在濮阳大战吕布时,曹操一马当先入城。部下劝阻,曹操立即一声断喝:“我不自往,谁肯向前!”为部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力量。

       2.火烧乌巢亲自领军

       官渡之战的关键时期,曹操亲领五千精兵前去烧粮,应变得当,奇袭成功,最后扭转战局,这也是一种榜样的激励。

       在现在的企业中道理同样如此,企业的领导者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身先士卒,而是随时与团队同在。

       四、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曹操向来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出兵征讨张绣时,行军的途中有大片小麦地,碰巧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曹操颁布军令:踩踏了庄稼者斩首。军令刚出,曹操的马受惊,窜出去就踩踏了一片麦田。曹操为了维护军令,准备论自己的罪,拔剑自刎,众兵立即拥上去阻拦。最后曹操坚持割发代首,事情才得以解决。

       五、勇于承担责任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重大战役,也是曹操事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挫折。整个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此时曹操内心虽伤痛,但并没有迁怒他人,而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六、闻过则喜,善于纳谏

       “闻过则喜,善于纳谏”也是曹操的一大管理之道,突出的事件有以下三个:

       1.取冀州纳崔琰之谏

       曹操占领冀州时喜形于色,被崔琰批评:“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曹操听完,当场真诚接受,并待崔琰为上宾。2.兵贵神速捣乌恒

       曹操剿灭袁绍残余势力袁熙、袁尚时,需追入沙漠,有后顾之忧。众多谋士表示反对,这时郭嘉力排众议:“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曹操觉得有理,采纳了郭嘉的建议。

       3.郭嘉遗计定辽东

       在曹操打击之下,袁熙、袁尚远走辽东投奔公孙康,在讨论如何彻底消灭袁绍最后的残余势力时,郭嘉再出奇谋:“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予以采纳。

       在现代企业中同样如此,企业需要的是逆耳忠言,不是歌功颂德。因此,采纳下属的意见不是管理者的无能,而是睿智的表现,会让管理者的形象更高大。

       七、出色的褒奖

       在褒奖上,曹操有两个典型的事例:

       1.胜马超褒奖文武

       曹操初战不利,有“割须弃袍”的狼狈,但多用计谋,最后反间计成功,大败马超。当众将拜曰“丞相神谋,众不及也”时,曹操却谦虚地褒奖道:“亦赖汝众文武之力。”

       2.褒奖谏者

       曹操追击袁熙、袁尚,深入沙漠,风险不小,内部多人反对。取得胜利之后,曹操褒奖谏言者,曰:“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从上面两个事例可见,在管理中,管理者应掌握功归下属的管理奥妙,即学会将功归给下属,过归自己,不揽功,能担责,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八、人性管理不降罪

       曹操和袁绍官渡交战,大获全胜后缴获了一批内部人写给袁绍的通敌信。曹操的处理方式出人意料,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随后命人将书信烧掉,再不过问,充分体现了人性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也应从人性出发。对内,要考虑到人性的弱点,制度要健全和规范,如财务制度的收支两条线,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等;对外,要考虑到外来人员的心理感受,合理设定管理制度。

       九、低位谦逊守正道

       许攸去投降曹操时,曹操正在睡觉。许攸刚到门口,曹操就光着脚迎出来,并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充分展现出低位谦逊,也让许攸定了心,下决心帮助曹操。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所献的“火烧乌巢”计谋扭转了整个局面。

       第三讲 孙权的管理之道

       一、孙权的非凡特质

       孙权在《三国演义》中虽只是配角,但却非常优秀、卓尔不凡。

       孙权18岁就接过兄长孙策的重托,挑起东吴政权的千斤重担,直到71岁去世,其间长达53年,东吴政权始终坚如磐石,可见孙权的能力非同一般。

       曹操也曾以“生子当如孙仲谋”高度评价孙权。

       二、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在赤壁之战中,面对百万曹兵的大军压境,决策事关东吴政权的生死存亡,可谓千钧之重。孙权临危不乱,提出先让部下畅所欲言,无论是主张投降还是对抗,都可以公开发表意见和理由,然后再做决断。

       现代企业在决策时管理者建立在集思广益基础上的拍板十分重要。集思广益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能够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被认同度。

       三、决策后的思想统一

       在赤壁之战的决策中,部下都发表完意见并最终决定对抗,面对主降派的心不服,孙权当即拔出宝剑,砍下奏案一角,示意违反决策者斩,然后将宝剑剑赐给周瑜,封周瑜为前军大都督。

       孙权的举动深意不言自明:在统一内部思想的同时树立周瑜的权威,确保决策的执行。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才能达成期望的结果。在现代管理中,团队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很常见,但在行动中却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因此,在决策后,统一团队成员思想,保持行动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此外,树立执行团队领军人物的权威,让执行力得到保障,激发创造力也不可忽视。四、三次卓越的用人

       1.用周瑜,赤壁大捷

       赤壁鏖战选帅条件为:

       第一,坚定的抗曹决心,不畏强敌; 第二,团队中的威望高,能激发斗志; 第三,深通韬略,能出奇制胜; 第四,胸怀博大,能容人。

       2.用吕蒙,夺回荆州

       夺荆州选帅条件:

       第一,决心坚定,不畏强敌; 第二,熟悉敌情,深知虚实; 第三,团队内部的激励能力; 第四,能出奇制胜,会安抚民心。

       3.用陆逊,夷陵奏凯

       夷陵力挽狂澜选帅条件: 第一,胜利的信心决不动摇;

       第二,良好的激励能力,唤起团队的信心; 第三,忍辱负重,有韧性; 第四,有谋略,能出奇制胜。

       总的来说,孙权用人的共性主要有五个:第一,坚定的信心;第二,团队中威望高;第三,激励能力,能带领和激发团队;第四,个人才干出众,深通谋略;第五,信任,用人不疑。

       五、善纳忠言

       取荆州时,孙权决定启用吕蒙和弟弟孙皎去往前线。吕蒙认为两者只能取其一,并以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和程普搭档引发不和睦为例。孙权顿时醒悟,听从了吕蒙的意见,改变决策,让吕蒙独立负责前线,孙皎在后总督粮草,前后紧密协作。

       六、身先士卒

       孙权在与曹操的几次作战中都亲临阵前,身先士卒,临战指挥若定,颇具英雄气概。

       七、褒奖下属

       孙权在对下属的褒奖中,有几个特殊的场景:

       1.下马迎鲁肃

       一次战斗中,孙权先抵达前线军营,鲁肃后到。众人迎接鲁肃时,孙权竟下马亲自站在路旁相迎。鲁肃见状受宠若惊,立即下马。两人牵手进军营后,孙权问鲁肃是否觉得有面子。鲁肃笑回:“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孙权抚掌大笑。可见,君臣关系的融洽就是对下属的褒奖。

       2.奖周泰救驾之功

       在濡须之战中,周泰和孙权一起作战,战争异常激烈。周泰抡刀拍马杀出重围后发现孙权正被敌军围困,于是又杀入重围,经过两次艰苦战斗,才成功营救出孙权。回军营后,孙权办宴席奖励周泰的救驾之功。宴席上,孙权亲自给周泰倒酒,并解开周泰衣服查看和询问伤势,泪流满面的说:“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枪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然后为周泰身上的每处伤各敬一杯酒,第二天又赏赐给周泰一个青罗伞盖,以示褒奖。

       在现代企业的角度中,褒奖也非常重要,其中,精神激励是最大的激励。总体来说,褒奖的要点有三个: 第一,扬善于公庭,让功绩广泛知晓; 第二,最高位者亲自出面奖励;

       第三,树立为楷模,激励带动团队其它成员。

       八、孙权的管理特点

       孙权的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虚怀若谷,集思广益; 第二,重大决策睿智不犯错; 第三,慧眼识才,大胆用才;

       第四,给人才绝对信任,不理会“小报告”。

       第四讲 诸葛亮的管理之道

       一、知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概括来说,诸葛亮的“知己”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明确自己的身份;

       第二,需要立德,立言,立威,搭建管理平台。

       二、知事:了解管理面对的困难

       知事,即知道管理要面对的困难,清楚刘备的定位标准和所处的状态。诸葛亮明确要面对的困难有两个: 第一,实际的工作困难; 第二,家族成员的排挤与责难。

       三、管理平台的搭建

       要想管理思想能够推行以及保证管理的顺畅进行,必然要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平台。诸葛亮在管理平台的搭建上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 第一,与董事长沟通无碍,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第二,明确责权,保证有执行管理所需要的权力; 第三,以才德服人,树立管理者的权威。

       四、威信的树立

       诸葛亮威信的树立最突出的体现是在“火烧博望初用兵”中。

       在面对夏侯惇的十万大军时,诸葛亮请刘备授予剑印,获得重大行动的指挥权。董事长的权威的合理利用,让执行力得到最起码的保证,最后取得战争胜利,让敌营闻风丧胆的同时,也令内部人员心悦诚服。

       五、敬业精神的感召

       诸葛亮高度敬业,在要求下属敬业奉献时,自身首先做到最好。“己身正,不令而行。”正面感召的效果非常明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对诸葛亮最好的写照。

       六、重视制度建设

       诸葛亮重视制度建设,强调“军纪严明,自罚己过”,这一点在挥泪斩马谡一节中体现非常明显。

       马谡的重大失误导致丢失街亭,首次北伐宣告失败,论罪当斩。但马谡曾立过两大奇功,诸葛亮也视马谡如子,加上多人求情,感情上可以避免死罪。然而诸葛亮思虑再三,最终依然下令斩了马谡,维护军纪。斩马谡之后,诸葛亮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后主,要求自贬丞相之职。

       七、诸葛亮的管理风格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诸葛亮管理风格的如实写照。

       诸葛亮行事周密,管理上习惯亲历亲为,“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长期的操劳导致身体严重透支,健康受损,最后54岁就在五丈原病逝。

       八、诸葛亮的管理失误

       从个人管理才干来看,诸葛亮出类拔萃,最大的管理失误是管理风格的影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风格为诸葛亮带来很大的弊端,主要体现为: 第一,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不利于人才培养; 第三,大树底下不长草。

       在现代的家族民营企业中也很容易存在类似问题,因此,家族民营企业需要克服自我的局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避免管理漏洞和管理者犯错误。

第二篇:三国篇

       高考优秀作文取材名著范例——三国篇

       漳 浦 一 中 林 贤 文 编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 话题:诚信

       (一)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 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已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例文一[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二)三国群英会

       话说此日,昔日三国的各路豪杰又同聚一堂,畅谈自己的得失成败。

       袁绍首先开口了:“唉,我常回想此生,感一生最大之过乃我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想我当年举雄兵七十万挥师南下,曹阿瞒仅以区区七万人马来挡,却败我于官渡,使我从此一蹶不振。曹阿瞒却乘胜追击,将我所灭,连我三子也尽被其杀。想官渡之时,若我能从谋士沮授之谏,速战速决,力保乌巢,又何以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呀!唉,悔恨当初之愚呀!唉——。”

       曹操早已按捺不住了,说道:“本初兄,你我今日聚会,你又何必污辱我呢?汝当初官渡之败,乃汝气数已尽,绝非汝所说之。岂是听从谋士就可胜乎?想我当年官渡之战,若听了那众庸才之言降了你,又怎会成就以后的一世霸业呢!正是因为当初我决意抵抗,才致今后之势。本初兄,您以为小弟所言如何?”

       袁绍正想辩解,不料刘备早已立起身来说道:“孟德兄,我原以为汝为当世之英豪,今日之言,为何如此日光短浅。君不闻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乎?若不听别人的意见,最后终会导致失败。唉,我当年因云长之死而发匹夫之勇,兴全国之兵大举伐吴,不顾孔明、子龙等人的苦苦劝阻,一意孤行,最后于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惨败而归。自此,蜀汉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吴魏争夺天下了,此皆吾之过也,所以吾临终时叮嘱阿斗‘要对相父言听计从,切不可擅自行事’。”

       孙权长跪而说:“玄德公,你可称得上为一代英雄,又为何教给家子凡事听从别人的恶语让人耻笑阿斗没主见。我以为,凡大事则要亲自做主,切不可因他人之言而铸成大错。玄德公是否还记得当年赤壁之战。举国谋臣张昭等人皆言曹军百万之众,势不可挡,若抵抗,则无异于以卵击石,皆劝我降曹。但我念吴地九郡八十一州乃吾父兄血汗之基业,岂能拱手让人,故我力排众议,起用周瑜,联刘抗曹,最终大破曹军,奠定鼎足之势,兄以为小弟所言在理乎?”

       四人又开始争吵起来,越争越凶,各持己见。这时孔明手摇鹅毛羽扇轻轻说:“诸位英雄不必如此。纳谏与自主并无矛盾,只有广泛纳谏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失败;但也不能当顺风倒,只听别人的,自己没有主见,这样也做不出一个决定。故必须将二者相结合,这样才会使自己走出正确的一步,才不至于铸成遗恨终生的大错。”众英雄皆拍掌而同,群英会欢散,众英雄满意而去。

       解剖:这是一篇较有创意的高考优秀作文,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巧妙地借鉴了小说中有关人物的故事情节。文章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紧扣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地进行取舍。文章思路清晰,对比鲜明,既有袁绍不听谋士之言导致官渡大败、刘备不听劝阻而致惨败而归的反面事实,又有曹操相信自己成就一世霸业,孙权力排众议奠定鼎足之势的正面事实,最后由孔明概括总结,深化了主题。2022年去全国一卷高考作文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关羽之恨 山东一考生

       “久仰将军盛名,如雷贯耳,文人幕士,成居于此。区区一东吴小国,人贫地乏,不足为将军忧耳。望将军竭力攻打曹魏,使东吴得以残喘。”

       “哈哈,东吴百姓人人皆知吾名。好!明日应战。”关羽抚着髯道。

       “将军,此举欠妥,东吴素有窥视荆州之意,若攻打于禁,恐中了吕蒙之计,让他袭了荆州。望将军三思!”一谋士进谏。

       “汝不闻吾自征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区区吕蒙,安足挂齿。吾意已决,退下!”

       “退下!”

       经过几日苦战,活捉于禁,但关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正准备班师回荆州。

       “报————,荆州已被吕蒙袭了。东吴陆逊正引兵望此处而来。”

       “报————,陆逊用攻心术,本部军士多有降敌之意。”

       “报————,本部军士多翻墙而出,降吴去了!”

       “报————,麦城中粮食将尽,急需救援。”

       关羽跌坐帐中,“悔不该,悔不该不听您的意见,忽视了东吴,才落得如此下场。那,下一步该怎么走?”

       “惟有去上庸请孟达、刘封援助。”

       求援的将士还没归来,守城的士兵却一个个地逃跑了,关羽仰望苍穹,满脸失意与不服:“我自破黄巾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可谓身经百战,哪一次不是自己做的决策,哪一次不是充分利用我的智慧。为什么会有今日的败局,不!我不相信,我就是英勇、智慧的化身,我不会输,看我下一次!”

       上庸军迟迟不来,关羽决定突围出去。

       “将军,东吴兵料想咱们势单力薄,一定会埋伏在小路,请将军走大路。”

       “不!山路较崎岖,容易突围出去,走小路。”美髯公再次斩钉截铁地说。

       于是,有了“美髯公被俘,先主兴师报仇”这一幕。

       是的,对于南征北战的勇士来说,自主决策,显示出了英明与智慧,这也是每一个成功的将士所应有的。但是也应看到无论在军队中抑或是朝廷中,文臣是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不妨听一听别人的意见,那样,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曹操遗书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惟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祸莫大焉!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例文简评

       这是一篇选材奇特,视角新颖,别出心裁的作文。文章以“遗书”的形式,回顾了曹操的一生。围绕对曹操功过得失的总结,文章的主题得以凸现。

       从202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开始,《三国演义》就成为高考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但是,从古典名著中取材,就意味着“带着镣铐跳舞”:既不能严重违背原著基本内容,犯常识性的错误;又不能脱离话题范围,离题万里。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本文给我们提供了范例。首先,非常熟悉《三国演义》,原著中的情节、人物,乃至重要历史事件准确的时间、细节和人物的性格,甚至某些原文词句,都了如指掌,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其次,文章始终扣住话题,不蔓不枝,紧紧围绕话题选取材料,展开论述,除此一概不涉及。本文实际是借名著之材料,表达自己对话题的看法,这正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另外,语言老练,文采斐然,情真意切,也是本文突出

       坚定的心,灵空的耳

       山东一考生

       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入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绍等一干人竭力劝孙权降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牲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为何吴国能在群雄中占得三足鼎立之一席,成就霸业?孙权对自己的信念的坚持自是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我意已决”的回答。

       当断即断,相信自己,不盲从,不轻信,这是一种存在于所有伟人身上的品

       质。就如 同一棵青松,风雨中,它不像矮草那样趋从风向;下雪时,它亦不会轻易地被雪

       压折了

       枝头。要想成为自己生命之船上的舵手,我们必须锻炼出这种品质。然而,坚持自己,并非意味着否定别人所有的声音。独断专行,那是独裁者的专利;我行我素,那是自负的人的德行。上帝之所以给人两只耳朵,就是教人去聆听周围的声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你的思维会变得更开阔,然而有人说:“世界上的话,有一半是真的,另一半是假的。知道哪一半是真话的人才是聪明人。”随随便便,不假思索地采纳意见就如同吃东西时不先将它洗净一样。要采纳别人的意见。耳朵就要“灵空”一些。唐太宗采忠言,所以有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纳谄语,酿成了“安史之乱”。听不同的声音,竟能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真可作为世人的警钟。

       倘使我们立志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必先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就像一座熔炉一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炼出剔透的金刚。就像空气对阳光有选择一样,我们也要用大智慧的头脑去聆听世界,让诤言、箴言如夜半清钟一样让我们警醒;让奸言、妄语远离我们,就像杂草用锄头刨去那样。

       做一个明智、智慧的人——“我意已决”!

       福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点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说是对曹操颇有争议的一生的高度概括。当然,罗贯中的这一评价虽是中肯,但明显带有贬抑的色彩。由于受《三国演义》“亲刘贬曹”的情感取向的影响,后世有关三国故事的文艺作品大都不能跳出“贬曹”的框框,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的京剧唱词,“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认为,“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之所以会招来“汉贼”“乱臣”的骂名,是因为“‘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而对曹操的评价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本文立意独到,思想深刻,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语言娴熟老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亦是一篇精彩出色的人物述评。

       2022年全国卷

       (三):

       作文题目: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米卢与孔明

       大丘体育场的新闻发布厅,面对着众多的记者,米卢依稀感到自己的使命结束了。三战一球未进,一分未得,在媒体与国人眼中,他早已不是那位回天有术的神奇教练,而是一位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

       我们铭记着他的失败,却忘记了他的成功。

       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我们铭记着他的成功,忘却了他的失败。

       米卢走了,带着人们对他的责难,带着人们对他的唾弃,也带着满腹的辛酸与不解。

       孔明也走了,留下了一片未完成的大业,留下了一堆难以收拾的后事,也留下了一个朝代的遗憾。

第三篇:三国—关羽篇

       三国———关羽篇

       1.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答: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可惜自己上将颜良、文丑不至。关羽主动请战,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为之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众将只听外面鼓声震天,正欲探听,关羽已掷华雄首级于中军地上,其时其酒尚温。

       2.《三国演义》中“斩华雄”情节不到六百字,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形象的?(1)层层烘托。设臵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2)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3)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突显了关羽的神勇。

       3.关公投降曹操时提出哪三项条件?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经过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

       一、降汉不降曹;

       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

       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4.关羽被曹军困于土山,张辽以“三罪”与“三便”劝说他。简要叙述“三罪”“三便”的内容。(1)三罪:负当年之盟誓;负使君依托之重;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欲逞匹夫之勇。三便: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

       5.关公离开曹操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答:战场上和龚都演双簧,让对方诈败,夺得州县;瞒住两位夫人,恐消息泄漏;给刘备写信,表达“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之意;离开时和曹操、张辽告别(二人避而不见),光明正大。挂印封金,护二位夫人出北门往寻刘备。

       6.“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忠勇性格的主要情节,请写出五关中两关的名称和六将中三将的名字。

       东岭关:孔秀; 洛阳城:韩福、孟坦; 汜水关:卞喜; 荥阳城:王植; 黄河渡口:秦琪。7.《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答: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8.《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的性格。答: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9.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答:关羽兵败归降曹操,面对曹操的苦心感化,寻找刘备的决心不减。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将均不放行。于是,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个关口斩了孔秀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10.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答: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个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11.《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英雄形象关羽,请用简洁语言再写出一个关于他的英雄故事。(5分)

       答: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败亡,诸葛亮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12.“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

       答:关羽、刘备、曹操

       13.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14.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答: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个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15.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16.扼要叙述《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精彩片段。参考答案:关羽手臂被曹仁毒箭射伤,华佗看了伤势后说,我有办法治好你的箭伤,只是要立一根大柱子,上面钉一个大铁环,请你把手臂穿过铁环,我用绳子绑牢它,再用被子蒙住你的头,用尖刀割开皮肉,刮掉骨头上的毒,敷上药,再用线缝合伤口。关羽哈哈大笑,说哪里要用什么柱子,命令摆酒。关羽一边喝酒,一边和马良下棋,同时伸出手臂让华佗做手术。华佗割开皮肉,直至骨头,骨头已经发青,刀刮骨头,悉悉有声,这时,帐上帐下见者,都掩面失色,关公却仍在饮酒食肉,谈笑下棋!手术结束,关公大笑而起,说:“先生真神医也!”华佗也翘起大拇指,由衷赞叹:“君侯真天神也!” 17.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答: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18.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答: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19.从关羽的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其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原因?

       答: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尤其是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20.关羽大意失荆州,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个人因此丢命,蜀汉失去屏障,导致兄弟张飞、刘备为之报仇而先后死去,严重削弱蜀汉实力。(2)先后显灵,吓死吕蒙、曹操,导致魏国建立,曹丕称帝,加速了三国鼎立的过程。(3)进而使蜀吴结盟为兵戎相见替代,最终改变了三国的平衡格局。

       21.关羽被抓住后, 孙权非常高兴,说道:“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那为何后来又将其杀死了呢? 答:因为孙权主簿左咸进谏说,关羽被曹操抓住时,曹操对其非常优待,“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而关羽仍不为所动,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而走,至今成为曹操的后患,如果孙权不果断除掉关羽,其日后也会成为东吴的后患.于是孙权下令将关羽父子一并处死.22.(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关羽一向被誉为“义薄云天”的典型,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参考答案:如关羽和刘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曹”,尽管受到曹操的优待,但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立即“挂印封金”而去,保着嫂嫂去寻刘备。

       (3)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义”的一个故事。

       答:示例1: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

       示例2: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的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4)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关羽有很多。譬如非常有名的便是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这个故事便是“桃园三结义”。请你再举3个涉及关羽的故事。

       走麦城、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等等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5)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关羽 “忠义”性格的一个故事。

       答:①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后听说了长兄刘备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去了。事后曹操感叹说:事主不记其本,乃天下义士也。

       ②关云长干里走单骑 :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6)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忠义”、“英勇”的故事各一个。

       简析:“忠义”:(3分)赤壁兵败,曹操狼狈逃往华容道,只听一声炮响,关羽提刀截住去路,曹军个个丢魂丧胆。曹操上前求情,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曾受曹操恩惠,又见曹军个个皆欲流泪的样子,心肠一软,放他们过去了。而自己则顶着军令状去向孔明请罪。

       “英勇”:(三例可择其一,2分)

       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7)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举例: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

       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

       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

       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23.“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

       简析: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1分)。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2分)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2分)

第四篇:看三国话管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人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歌罢,不禁潸然泪下,几多风流,尽在三国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好一个诸葛亮,为职业经理人的事业观做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忍不住再三品味,可仔细思量之下,却又发现许多疑点:

       其一、诸葛亮一世英明,却落得“蜀中无大将”的悲哀,是不是自己太强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呢?或者更怕下属强过自己,掩盖了自己的光芒呢?除了五虎将,蜀中再无可用之将,只好廖化当先锋?他为什么不能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问题。

       其二、为什么诸葛亮一再说魏延生有反骨,不用其长反而一再地防着魏延,就连死时都要杀之而后快呢?为什么他不能容忍下属的缺点呢?——如何看待人才?如何用人的问题?是用其长处,还是要求人人是完人?

       其三,为什么大家都说马谡不可用,只是纸上谈兵,而诸葛亮偏不用他培养人才而要用他带兵打仗呢?为什么不用其长而用其短?失街亭后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检讨却要挥泪斩马谡呢?——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情况、人员能力盘点与开发的问题。

       其四、诸葛亮眼看就要打出歧山,却被刘禅的近臣召回,本欲斩杀,却被阿斗一言而放之呢?——以人为重还是以事为重的工作方式,到底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其五、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跑曹操,却还是让他去带兵堵截曹操。而事后对关羽又没有任何处罚呢?是不是因为嫡系的原因?„„

       想得越多,疑问越多,仔细一想,却原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用人的问题。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乃至整个三国时期都是围绕人才管理来展开的。

       一、如何看待人才的培养

       诸葛亮七出歧山却从未打出去过,反而被魏国一攻就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与战略上的生养。在失去荆州大片土地,损失关张两员大将,失去了“精神支柱”刘备,再平孟获,出兵伐魏,国家资源根本无法支撑,而在此期间,魏国大力开办学校,发展经济,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一个主攻,国力虚耗,人才只损失无补充;一个主守,养精蓄锐,人才辈出,胜败之道一目了然。人才与生养的问题不解决就急于大动兵戈,就难免失败了。

       从整体上来说,蜀国除了五虎将外,几乎无可用之将。而五虎将何许人也,赵云是刘备借来的,关羽、张飞本来就是刘备的兄弟,黄忠是刘备哭来的,马超是后来的降将,几乎都是前期随刘备打天下的猛将,试想,自诸葛亮跟了刘备后,又冒出几个人才?而且就算后期诸葛亮想尽办法赚来的姜维,也不是由蜀国内部培养的。相较之下,魏国在人才培养上就注重多了。

       外招人才当然不失为一条捷径,但要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更会剥夺内部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生源始终有限,不是长久之计。人才资源问题,只有从内部培养上着手,才属上乘,否则,终究难成气候,诸葛亮死后,蜀国迅速衰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如何看待人才

       蜀国的用人制度和魏国远不能比,蜀国不敢重用土著人,他们进不了高层,蜀人对蜀国政权的没法参与到不参与,从心理上产生距离,致使蜀国政权根基不稳。组织路线和高层次团队不能与环境相适应,也就难怪要招致败绩了。

       再来看与魏延有关的问题。魏延曾反刘表而欲亲皇叔不得,其实是早有向刘备之心,而后几经转辗,选择明主归于刘备帐下,可说是心深向蜀,俊鸟高栖。而且魏延本人也是武勇有加,一本忠心,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才了,可诸葛亮从头到尾都在防着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且看几个用人的经典案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的“无缺点”的将军总是败在南方“有缺点”的将军手下,南军首领李将军手下的每一位将领,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严重缺点。但是李将军认为,这些缺点不碍大局,而他们每个人也都各有所长,李将军所用的正是他们的特长,使这些特长变得有效。

       我们来看看拿破仑是如何用人的。茹当,先于拿破仑而成为革命军将领,曾反对过拿破仑。但拿破仑摒弃前嫌将其收于麾下,命其指挥意大利的法军。卡尔诺,曾竭力反对拿破仑当“第一执政官”和皇帝。不过,几年后他又愿为帝国效力时,拿破仑仍重任其总督,“百日”时期任其为内务大臣。麦克唐纳,由于“莫罗事件”受株连,5年后又被起用为军长,后又升为元帅。

       个人好恶比之于事业成功,你选哪一个?明智的领导人总会摒弃个人恩怨,而有效地追求事业的成功。诸葛亮在看待魏延的问题上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一叶而障目,不能尽展人才所长,殊为憾事。其实在用人上,是注意人的长处,还是注意人的短处,就决定了一个组织最终是否会有所绩效。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是卓越的,只能在某个领域卓越,所以求全是不可能的,对待人才,应看他能做什么,而不是看他不能做什么,这一点不明确,用人时就会有所偏颇。

       人才管理,最重要的是造就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应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做到制度规范、透明公正、运行有序,而不是谁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应开展人才的交流,扩大识人视野,广开进贤渠道,造就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求才、遇才、知才、育才、用才、量才、励才、爱才、容才、留才”为核心的管理方法才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点。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才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举措。

       三、制度与自律

       曹操“割发代首”是制度管理的一大经典力作,而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表,请求“自贬三等”的自责精神更是十分可嘉,诸葛亮能够从“领导”的角度痛悔自责,并且动了“真格的”,他的这种自律精神值得称道。当然,诸葛亮“自贬三等”靠的是觉悟,而我们今天要想使“诸葛亮”们在用人上慎重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铁的制度作保证,而不是想追究就追究,不追究就拉倒。

       关于制度管理,有一个“火炉原理”形容得十分贴切。(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一致性原则。(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下属,只要触犯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人力不能及的地方,就是制度显现力量之处,但有几件事却暴露了诸葛亮要制度面前的懦弱。诸葛亮眼看就要打出歧山,却被刘禅的近臣召回,本欲杀之,却被阿斗一言而释,这就是对人负责人工作方式,而非对事负责;再就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跑曹操,诸葛亮只是一笑置之,记得当时关羽是立了军令状的,所谓军令如山,诸葛亮如此视作儿戏,只怕难以服众,其中,应该存在一定的嫡系的问题。而且现代企业也多暴露了“元老问题”,在制度面前,元老们总是享有特权,事实证明,这一点往往是扼杀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源,元老问题不解决,制度就很难生根,这一点,值得每个企业深思。

       另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制度合理性的问题。前面提到的马谡,本是个理论多于实践的人,诸葛亮用其守街亭,换个角度来看是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但既然决策是自己做出来的,在订决策时就应该充分考虑用人的风险性,而诸葛亮却剥夺了马谡反醒与成长的机会,一斩决之,是否太过呢?这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勇猛的将军,总是到一个小村庄喝得酩酊大醉,终于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责怪他不该像一个花花公子那样无所事事。母亲情真意切的话令他猛醒,将军感到惭愧万分,向母亲发誓说他再也不会去那个村子了。从此,他开始拼命训练,立志一心向善,成为一个品行优秀的人。一天傍晚,在进行了整日的野外训练之后,将军又累又乏,伏在他的爱驹上睡着了。马儿本来应该驮他回家,但这天恰好是以前他去那个村子游乐的时间。受过主人良好调教的马儿,一路上竟带到乐土去了。当将军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违背了誓言,忍不住掉下泪来。他凝视着自己的马,这是他孩提时就伴随着他的亲密伴侣,是他除了亲人以外的至爱。经过长久的沉默,他拔出剑来,杀了这匹马。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许跟这个故事有些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其错在谁?是人?是马?还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其实,杀马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想表明改善的决心而已。但究竟其错在谁?既然允许将军有错去改正,为什么不给马儿一个机会?真正的管理不应该是下属出错后一棒子打死,而是从多方面反醒,找到真正的马,而不是把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因此,必要时,应首先从制度上检讨,才是根本。

       四、组织团队的建设

       许多管理者无意于建设高效团队,往往自己做功,竭尽全力而徒劳无功。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和人品相当杰出,但是由于打造不出一支强大的团队,以至于造成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而正是这个结果又使他自己事必躬亲,最后累死五丈原。“无人用”和“不敢用人”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有拥有了“高效团队才是一切”这个思想意识的平台,才是解决的根本之道。

       组织是由各种不同的人共同组成的,粗分有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每个阶层都必须有坚强的核心,但是否仅有一两个厉害人物就行了呢?当然不是,组织、流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解决短木板的问题。短木板原理是说一个系统综合能力的评判不是看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看最短的木板。诸葛亮无时不在自己做功,却忽略了自己一个人怎么也代替不了整个团队的作用,最终累死五丈原。反观曹操,从《让县自明本志令》开始就提出“唯才是举”,创造出封建社会的九品制雏形,形成了一支庞大有效的团队,正是这支团队第一个提出了“军屯”、第一个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最后天下十居其八也不足为怪了。

       企业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而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将压力有效分化,由不同阶层的人员来分担,也就是授权、赋权的问题。“事必亲躬”是对诸葛亮的全部评价,作为诸葛亮,是既不能指望刘禅的自省,实力也如此悬殊,自然恨不得在身死之前完成统一大业,所以就希望能化身亿万来增强实力,诸葛亮为什么找不到分忧的人?一是眼下确实没有冒尖的人才。二是他没有看到下属的能力,不敢把权力下放,三是虽然短暂的放了权,却又不放心,一心只想控制,所以才会觉得忙。具体是哪个原因,咱不管理它,就结果来看,诸葛亮确实没有找到分忧的人。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只是在一场战争中知人善用,但在日常却少有专门的沟通与教导。现在我们讲的在岗训练(OJT),其实也就是要针对实际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现场沟通,进行深度会谈,所以说要想发掘和培养人才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决非一两次战争中的任命就能达成目的的。

       只有轨道修好了,列车才可以高速奔驰。至于授权,也需要一个好的体制环境,比如职能制、扁平化组织等。所以,经营者可因应发展需要,尝试岗位轮换和矩阵式组织的组织形式。

       其实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根本目的还在于用人,而用人必须有人可用,能人可留,所以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是集招人、用人、考核及考核后的沟通、晋升、培训于一体的大课题,需要每个人用心思考,这里借三国史事以为镜鉴,抛砖引玉,请方家雅正。

第五篇:三国的歇后语

       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