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简析

第一篇:保卫黄河简析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的其中一个乐章。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属于近现代的内容和作曲手法,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个乐章分别是《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抗日战争时期19世纪末,中国的群众合唱受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及社会剧烈动荡的情况影响不断发展。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及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还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等使国力衰弱,民不聊生,逐渐一些有思想的文人兴起了各种救国运动,例如洋务运动,科学救国,百日维新等,致20世纪初,受这些思想潮流的影响,新式学堂也就推动了学堂乐歌为主的歌唱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唱歌曲一能团结内部;二能取得人民群众支持;三能宣传党的精神和鼓舞士气。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它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风在吼~风在吼~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马在叫~~~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那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张真-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那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从歌词就可以感受全曲激昂饱满的风格,它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还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轮唱使旋律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班级:音教一班 姓名:阮梦瑶

       学号:20221001059

第二篇: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四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岁月”中欣赏及演唱内容。《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使这部巨著的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这部合唱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抗战必胜的前景。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为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歌曲以跳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的。1969年脱稿。1970年5月首演于北京。钢琴独奏由殷承宗担任。引子用了《怒吼吧,黄河》的音调为素材。随后揉进了歌曲《东方红》的音调,继而引出《保卫黄河》的主题。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主题之后的七个变奏分别在A大调、D大调、bB大调、F大调、bG大调、bA大调、bB大调上发展变化,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时而由乐队奏出硝烟弥漫、战马奔腾,游击健儿勇敢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由由钢琴和乐队奏出抗日军民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14册语文课本中,有《黄河颂》的课文。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关于黄河的知识,以及一些关于《黄河大合唱》和光未然生平的知识。给《保卫黄河》的学习做了一些铺垫。所教班级有较好的朗读《黄河颂》的能力。初步懂得欣赏乐曲的要素,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初步的上网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

       三、课堂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黄河颂》朗诵

       (多媒体播放视频)

       学生活动:感受黄河的澎湃气势,体会“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话的含义。

       2、问题设计: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展开讨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只要归纳出对“摇篮”的理解,即达到导入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

       (二)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问题设计: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选择“黄河”作为主题,创作抗日作品呢?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创作年限,讨论创作背景。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三)、《保卫黄河》合唱欣赏

       教师引言设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雄壮的噶而生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问题设计:《保卫黄河》演唱了几遍,每一遍有什么区别?

       (四)《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欣赏

       (五)小结

第三篇: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光盘。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出示有关抗日的资料。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的音乐工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引入课题: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播放课件

       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决定把这首长诗改成歌词后谱曲。后冼星海只用厂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1939 年 4 月 13 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播放课件简介;

       3.再听: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师: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师: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生: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4.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保卫黄河》:

       1.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师:引导讨论: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师:播放课件再赏协奏曲。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小结:

       同学们:《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因为正视和呵护历史的记忆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性的历史,才有可能远离黑暗和罪恶。

       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第四篇: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邬大为 魏宝贵 词 傅庚辰 曲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第五篇:保卫黄河

       听《保卫黄河》有感

       我和《保卫黄河》这首歌可以说有着不解情缘吧。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学会了这首歌,由于自身对音乐不太敏感,所以当时也不以为意,对它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只是知道有这么一首革命歌曲,可以基本唱出来而已。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歌咏比赛要求每个班出一个节目,那是我第二次接触了《保卫黄河》,那时候老师教我们用的是二步轮唱的唱法唱这首歌,虽然效果没有真正的合唱那么好,但当时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比齐唱好听的多,至于好在哪,却又说不上来。一直到大学,又阴差阳错的听到了了这首老歌,不过这次听得是柏老师给我们找的视屏,这次才是真正听到较为原版的大合唱,曲中音调的变换、气势的变换,给人以震撼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我决定真正的了解这首歌。

       听一首好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唯有这样,才能体味一字一句、一曲一调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唯有这样,才能把歌听成一个故事、一段历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对于刚回国决心加入抗战行列的冼星海来说,这部诗篇的朗诵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可以说是诞生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而我觉得最能听出气势、听出对抗战的决心的,就是《保卫黄河》了。

       《保卫黄河》之前的朗诵词是后面歌曲的引子,奠定了一种雄壮的气势,“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朗诵的节奏很明快,气势雄浑,仿佛是战前的号角,给人以号召,给人以力量!从保卫黄河到保卫华北,再到保卫全中国,从小到大,也隐喻了抗战力量的不断壮大。歌曲先是一遍齐唱,听来先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先是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简短的歌词配之以明快的唱法,气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其次,歌词虽然简短,却言简意赅,把抗日的场面尽皆显现出来,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使热播浮想联翩。齐唱之后便是二步轮唱,女声在前,男声在后,紧紧跟随,一前一后显出追逐之势,最后在“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处,男声节奏越来越快,最终和女声汇聚唯一,歌声高亢响亮,给人以直冲云霄之感。二部轮唱之后便是三步轮唱,听起来是三股力量,很清晰,有一种连绵不绝之感,尤其是在“吼”“叫”处,三次的重复出现,真的给人一种狂风大作、万马奔腾之感,雄壮之感不以言语,气势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三股力量在结尾处汇聚,给人一种黄河洪流一泻千里之感。之后便是最后一次的合唱,仿佛汇聚了前三次的力量,较之于前三次更加以一种雄浑的气势唱完歌曲,让人亢奋不已,给人以震撼之感。回过头来,纵观整首歌曲,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旋律,象征着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歌曲齐唱之后的二、三、四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这种旋律充分模拟了黄河水流湍急的特点。如果说光看歌词能给我一副黄河奔流图的话,那么听了歌曲之后,我就仿佛是站在险峻的黄河岸边,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和倾听那震耳欲聋的水浪声!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还会发现旋律中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给人一种将要压倒一切敌人,并显示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乐曲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我反复听了好几次,发现在轮唱之后还有一大段器乐间奏,这样不仅渲染了气氛,还刻画了形象,进而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得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听《保卫黄河》,可以说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即使是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听了,都会立刻精神提高八度!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一曲《保卫黄河》让我仿佛又回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的年代,回到民族危亡、中华儿女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年代。甚至有种恨我没出生在那样的年代,为祖国大地尽一份心力。冼星海称赞这首歌“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作曲家和诗人作为时代的先锋出现,他们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们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听完《保卫黄河》,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想它不再只是抗战时代的标志,更符合现代气息,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尧的决心。就历史渊源而言,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华夏儿女,保卫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就是保卫我们的家园,坚决反抗入侵者!听听这些革命歌曲,不仅向革命先辈致敬,更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做新时代的先锋,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级: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姓名:杨龙

       学号: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