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

第一篇: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

       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作起步

       盐城市大冈小学

       卞红琳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课本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习作”这两个字。学生对这两个字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恐惧而产生的高不可攀的心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消除畏惧心理,留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呢?

       一、降低起始难度,留住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入学初指导学生习作,要重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趣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采取让学生和老师说悄悄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快乐地游戏之后,提出描述兴奋的那一幕;在学生遇到挫折伤心难过时,建议以书面形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忧闷;在学生海阔天空、信马由缰时引导学生抒发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在学生争论不休,闹得面红耳赤时,提醒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观点写得有理有据,无懈可击,由于是“悄悄地”,带着神秘色彩,学生兴趣很浓,都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老师,一切尽在不经意间,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尝试表达,积极写作,努力达到“无意插柳柳成阴”的境界。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说自己的心理话,既有用又不那样可怕,那么难,恐惧心理自然消失了,写作的胆子也大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具童真的一面就用不着刻意去雕饰而会自然地显露了。于是厌写、怕写转为乐写。

       二、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诗句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品读、背诵、积累,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如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中“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白云苍狗、瞬息万变”为学生提供了描写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成语。课文《庐山的云雾》中“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等句子,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向学生形象地描绘了飘浮于庐山的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学习这些词句时,我鼓励学生背诵并摘抄下来。儿童天生就有模仿的本能,在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之后,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说话,学以致用,将知识内化迁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的知识,又学会了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能使学生乐于积累,我组织学生多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如开展“成语接龙”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并给爱看书的学生奖励图书,学生的读书兴趣大大提高,班级内、图书室中处处可见学生手捧书本认真阅读的身影。当看书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时,学生的潜力将不可估量,这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终生受益,为他们写作时信手拈来铺下了基石。

       三、抓住写作切入点,提高学生动笔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写作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作文“没的写”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年级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抓住写作切入点,指导学生写作。

       1、利用教材文本,教给方法,让学生会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文本的课文,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记叙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于是,在教学一些经典的文章时,我把课文中常见的典型的段式介绍给学生。如《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和《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三小节都是总分式,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特意从习作的角度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学习的写作方法,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强化段式的单项训练。如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小节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指导他们怎样写。学生掌握了习作方法再加上平时的一些课外阅读积累写起作文来便不再无话可说,并且能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安排。我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的把写作训练糅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作文也不例外。课本中有一些童话故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学完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小骆驼知道自己的脚掌、驼峰和睫毛在沙漠里的作用以后,有一天,小骆驼又到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经过热烈地讨论后,纷纷举手,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接着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的、说的用文字写下来,再加上一个题目,这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童话故事了。同学们写出的作文特别有创意,有的写小骆驼和小红马一同去沙漠里比试,小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写经过再次较量后的小红马和小骆驼成了一对好朋友„„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又进行了人格的提升,既感悟了文本,又超出了文本,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实感,使学生乐写

       在小学中年级教材中,每个学期均安排了8篇大作文,但这只构成了作文教学的大的框架,还需要一些小的练笔来补充。这些练笔从何而来呢?从儿童的生活中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开放的、多元的、多彩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其一,可以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其二:可以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其三,可以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应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因此,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成长日记,即每天写一句通顺的话,每周写一篇日记。学生日记的内容无所谓好坏,可以是高兴的、难忘的、遗憾的、难过的事,也可以写一人、一事、一物、一景„„比如,学校开展百年校庆活动,我让学生留心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欢乐场景和参加活动的真切感受写下来;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到菜场买菜,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写下来;国庆节和家人一起游玩,可以把自己的假期见闻写下来;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只要是真实的,学生认为有意思的,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充分发挥个性,表现自己的情趣。小学生写日记旨在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意思,反映熟悉的事物。不求文笔优美,只要文通字顺就行。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是一句话,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一个过程,可以是全文字,也可以有字有画„„总之是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心。这时,学生便会觉得难写的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倾吐心声的一个途径,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四、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

       关于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以前,由于诸多原因,我已习惯在学生的习作上进行大面积的修改,有时几乎把学生的习作变成老师的东西,学生原有的内容所剩无几。这无异于对学生说:“你的习作很不成功!”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为此我改变了以前的评价方式,在修改时,尽量保留学生原有的东西,并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习作的成功点、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使用得好,或某句话中成功运用了一个成语一个修辞,我都用红笔进行勾画,多用鼓励性语言加以赞赏,只要学生习作文通字顺,有真实感受,或有所进步,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们的作文评上“优秀”或“优上”,让他们的成功醒目地展示在那里。学生在评议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写作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它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我们每位教师用自己智慧的双手为学生搭建起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写作平台,让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培养下去,那孩子的潜能定能向火山一样爆发,势不可挡,他们的写作水平将越来越高,成长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第二篇:为学生搭建读书的平台

       为学生搭建读书的平台 白桥乡菜园小学:张本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是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使阅读一直成为学校的软勒,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读书的平台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加强指导便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完《五彩池》、《黄山奇石》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有关介绍祖国美好河山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领略到大自然的美,祖国河山的壮丽。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三、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就感觉到沉闷,自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例如教学《凡卡》这篇文章时,我大胆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大胆地去想象。有的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凡卡的信,有的认为他的爷爷即使收到他的信也没有办法帮凡卡摆脱悲惨的命运。可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就能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

       (1)讲一讲。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赛一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举办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五、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别忘了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如向学生介绍精读法、略读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读书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2022年2月

第三篇:如何搭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如何搭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谢佩华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技巧上生趣,评改升华。教师只要不断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形成。

       关键词语:培养写作兴趣

       目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如此状况,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致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

       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我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报》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它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某个学生的抄写不认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认真抄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个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多,就可以写这样的批语:“好好利用你的学习助手——《新华字典》,让它帮助你改正作文中写得不恰当的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学习上的潜在动力,它是可以开发的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激励法,能唤醒和调动、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爱写”以至“善写”的目标。实践结果证明,以上诸种方法坚持下去,主动写作的人增多了,厌作的人少了,写出好作文的人逐渐多了。只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够形成。

第四篇:推进教育全面发展 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推进教育全面发展 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推进教育全面发展。认真落实鹿泉市教育局实施“三大工程”的要求,在借鉴他山之石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家长、教师的意见,对我校全面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制定了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努力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我校坚持以老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工作策略。为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更具专业化和科学化,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教师,并组织教师参加石市开展的各种研讨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组织教师观看专家授课报告。通过交流分享,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受到了启迪,引发了老师们对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思考,激发了大家的研究热情。学校以校本教研活动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学校设低年级、高年级和科任三个教研组,积极开展校内及联片校本教研,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互动•生成•共享”的教研特色。学校把老师们的教学反思、论文、案例、随笔、感悟等进行分类,整理成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积极推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单纯的“讲——听”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优势和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愿学、乐学,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最好平台。

       学校根据大纲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课程表上课。2022年,实行分科教学。特别重视小学科教学,音、体、美配备专职教师,并到专用教室上课。地方课、校本课配备相应的教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了 “国防常识”“特色画”“竹竿舞”作为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的特色。依托少年军校,开设国防教育课,并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真正把国防教育融入到了素质教育中去。进行布贴画、种子画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又美化了校园,陶冶了情操。“竹竿舞”极具趣味性又简单易学,成为同学们热衷的体育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的灵敏度、协调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对学校的楼道校园文化进行了精心布置,开设了德育、法制、安全、师生风采等文化长廊,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各种主题鲜明的主题班队会、校园集体舞、安全、法制教育,朗诵演讲、读书征文等竞赛,全员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此外,学校成立了合唱、舞蹈、竖笛、美术、书法、手工、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学校号召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群体。在学生中,开展“我读书 我快乐”活动。低年级诵读《弟子规》、古诗文等,中年级开展主题阅读,高年级在老师推荐的好书中自选阅读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多思、多写、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写读书笔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师生自制了动态美观的成长记录袋,收集了成功的足迹。曲寨小学就是一方沃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相信,曲寨小学的明天一定会因为“推进教育全面发展 ”而更加精彩纷呈,愈发生机勃勃!

       曲寨小学

第五篇:搭建平台

       搭建平台,提升技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

       培养青年教师团队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随着学校品牌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时代和教育形势的需求,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因此,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名校品牌化建设的保证。但是,分析学校的师资结构,近五年进校的大学毕业生多名,占到学校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强,整个教师队伍既是一支年轻、有为、灵动、富有激情的团队,也是一支教学经验、案例积累还需加强,教育知识还需尽快转化为教育能力,整体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教师队伍。

       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明确提出了“应再造一批名师”的要求。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一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年来的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三类课程提倡勇于承担

       随着“两基”迎“国检”工作深入进行,学校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积极主动的开设了“三类课程”。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三类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理念认识阶段,因此,为学校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明确“三类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主要培养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来实施教学。所以,广大青年教师纷纷担任劳技课、研学课、国学诵读课,一边教一边学,学课程特点,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实施。

       (三)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一年以来,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盘活了学校人才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创历史新高,办学水平突飞猛进。当然,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也碰到一些困惑和困难: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处理好学校常规活动和专业化成长之间的关系,如何使青年教师广泛阅读,树立远大目标,并有计划地一步步实施,实现个性化发展等问题。但是,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教师一定能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铁肩担责任,妙手书华章”,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分局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沙溪中学教科室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