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第一篇: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伤仲永》

       一、字词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二)词类活用

       1.伤仲永 2.父异焉 3.邑人奇之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三)重要实词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 6.或以钱币乞之 7.不能称前时之闻 8.泯然众人矣 9.仲永之通悟 10.受之天也

       11.贤于材人远矣 1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且为众人 14.固众人

       (四)重要虚词

       1.之: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传一乡秀才观之 ④邑人奇之 ⑤或以钱币乞之 ⑥余闻之也久 ⑦于舅家见之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仲永之通悟 ⑩受之天也(11)不受之人(12)卒之为众人 2.于: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才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也

       二、句子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答

       1.文章叙事部分写了重用成长的那三个阶段?那个阶段写得最生动?这样写有何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3.这篇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4.仲永之所以由天才沦落为众人,原因是什么?

       诗歌鉴赏

       一、《山中杂诗》

       1.这首诗中“,”两句刻画了山林鸟飞云出的动人画面。

       2.“,”两句诗表明诗人描绘的是太阳落山时的山中景象。

       二、《竹里馆》

       1.诗歌选取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最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试作赏析。

       三、《峨眉山月歌》

       1.这首诗写到了五处地名,分别是、、、、。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试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句。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两句诗是。2.有人说,“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和“满”字用得非常贴切,试作赏析。

       3.有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五、《逢入京使》

       1.试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

       诗歌默写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南北朝民歌《木兰诗》)2.,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3.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4.脱我战时袍。当窗理云鬓。(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5.,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6.山际见来烟。,云从窗里出。(南朝梁 吴均《山中杂诗》)

       7.,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唐 王维《竹里馆》)

       8.峨眉山月半轮秋。,思君不见下渝州。(唐 李白《峨眉山月歌》)

       9.,散入春风满洛城。,何人不起故园情。(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故园东望路漫漫。马上相逢无纸笔。(唐 岑参《逢入京使》)

       《伤仲永》全文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求取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仲永其人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变成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秉承于上天的。他的天资超过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他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资如此优秀的人,没有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了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资平平,本来就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名家名作

       1.鲁迅,原名,现代著名、、。他的小说集有《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都是他的代表作。他创作最多的文体是,代表文集有《 》、《 》、《 》等。他的小说《 》塑造了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愚昧国民的形象,《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2.王安石,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朝代)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传世。

       唐宋八大家: 3.安徒生,19世纪(国籍)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品有《 》、《 》、《 》等。

       4.都德,19世纪(国籍)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27岁时出版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东西》一举成名。其短篇小说《柏林之围》、《 》等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5.莫泊桑,19世纪(国籍)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美国的 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80年创作《 》,轰动法国文坛。此后离职专职写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一生》、《俊友》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有《 》、《 》等。

第二篇:古文整理

       21.《与朱元思书》南朝梁 吴均 选自《艺文类聚》文体:书 山水小品写法:寄情于景 思感:爱慕美好自然,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赏析:①翻译②侧写富春江山水的幽美神奇③对追名利的人的鄙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2.《五柳先生传》东晋 陶渊明 选自《陶渊明集》文体:自传 写法:叙议结合思感: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方面塑造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其安贫乐道精神主旨句:不戚戚玉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赏析:①翻译②突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23.《马说》 唐 韩愈 选自《韩愈文选》 文体:说 写法:托物寓意

       思感: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识别重用人才 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乐:能够识别、重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保持平和心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4.《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选自《宋学士文集》 文体(赠)序 写法:正侧结合对比 思感:叙述自己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学习

       主旨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赏析:①翻译②突出中心,点明主旨

       26.《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文体:记 写法:动静 正侧 情景交融 思感:描绘小石潭景物的优美和静穆,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感情 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赏析:①翻译②点睛之笔,即概括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又浸透了凄苦悲凉的感情,反映了压抑的心境

       一乐一忧难以形容:乐是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而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7《岳阳楼记》 北宋 范仲淹 选自《范文正公集》文体:记 写法:情景交融

       思感:通过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景色的描写,表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后天下”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慰。

       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赏析:(含义)①翻译②源于儒家仁爱思想,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优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有着深远的影响(评价) 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它所倡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仍有积极意义。

       28.《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文体:记 写法:记叙抒情

       思感: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核心命意句,为下文写景奠定基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29.《满井游记》 明 袁宏道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文体:记 写法:白描

       思感:轻松喜悦的心情和对满井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弃

       主旨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赏析:①翻译②点睛之笔,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城中而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By·xy

第三篇:古文两篇

       短文两篇课文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且生动。《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它对于牢固掌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效果,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表现愉悦,“实欲界之仙都” ——表现自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现自豪。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被贬的烦闷,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鄙视世俗,抛开世俗观念后的乐观自豪。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歇,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

       27《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借助解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整体感知

       ①明确学习目标。②范读课文。

       a.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自由朗读课文两三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

       ③疏通文意:

       a.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b.全文讨论,理解文章大意

       背诵课文。

       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c、教师抽查背诵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声、色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富有生机。

       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欣赏山水的得意之感。最能“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四、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欣赏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7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查预习情况

       1、苏轼(1037—1101)

       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课文

       1、点拨重点词语的解释,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怀民亦未寝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口头翻译课文

       理解内容

       1、简述的写作思路。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2、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说说你的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写月。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之美。

       4、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了两个比喻: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5、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点出一个清澈透明的特点。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被贬的烦闷,赏月漫步的悠闲,鄙视世俗,抛开世俗的乐观、自豪。

       7、夜游过程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欣然” 欣喜之情

       •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8、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友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表现乐观自豪的心境。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两层意思:

       ①鄙视世俗之人,一心追逐名利,没有空闲来领略月色。

       ②表现自己抛开世俗观念,能有闲心赏月而乐观自豪;透出不能为朝廷尽忠的烦闷。

       10、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心是: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只要抛开世俗观念,才能有闲心欣赏美景)

       学习缩写

       缩写,指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原文的字数、篇幅,使长文变为短文。例如,影视戏剧的剧情简介,小说的故事梗概,论文的摘要,报告的纲要,著作的提要等。

       缩写时,要分清原文的主干和枝叶,以确定取舍详略;要根据原文和缩写要求,恰当地摘取原句或概括文意;要注意文气的连贯和语言的通畅,力戒语气中断或跳跃,更不要生硬摘取、胡乱拼凑。对于不同的文体,缩写还有不同的要求。缩写记叙文,原作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要写清楚;缩写说明文,原作中说明的事物特征或者事理,要阐释明白;缩写议论文,要保留原作的论点、主要论据和简要的论证过程。

       缩写可以培养综合、提炼和概括能力。

第四篇:经典古文

       经典之美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渊陶渊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老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第五篇:古文

       1.酒以成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2.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 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 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 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4.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5.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6.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7.功名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8.目贵明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9.自知之明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10.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1.稼穑艰难

       古人欲知稼穑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暧而惰裁衣也。

       13.孙泰轶事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5.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6.钱太守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于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17.博学之,审问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8.杀身成仁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9.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0.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21.病痞

       余病痞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yù)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22.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3.昔有长者子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24.岳飞二三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 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5.和尚敬茶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26.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27.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