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带与价带的关系
定义
导带(conduction band)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能量空间。即固体结构内自由运动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范围。对于金属,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就是导带。对于半导体,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是所谓价带,比价带能量更高的能带是导带。在绝对零度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valence band)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光电注入或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forbidden band/band gap)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即成为导电的能带——导带。
导带是半导体最外面(能量最高)的一个能带,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是半导体的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简称为电子)所处的能量范围。导带中往往只有少量的电子,大多数状态(能级)是空着的,则在外加作用下能够发生状态的改变,故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导电,即为载流子。
导带底是导带的最低能级,可看成是电子的势能,通常,电子就处于导带底附近;离开导带底的能量高度,则可看成是电子的动能。当有外场作用到半导体两端时,电子的势能即发生变化,从而在能带图上就表现出导带底发生倾斜;反过来,凡是能带发生倾斜的区域,就必然存在电场(外电场或者内建电场)。
导带底到真空中自由电子能级的间距,称为半导体的亲和能,即是把一个电子载流子从半导体内部拿到真空中去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导体的一个特征参量。
导带与价带的关系
对于未掺杂的本征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是由它下面的一个能带(即价带)中的电子(价电子)跃迁上来而形成的,这种产生电子(同时也产生空穴——半导体的另外一种载流子)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在本征激发过程中,电子和空穴是成对产生的,则总是有“电子浓度=空穴浓度”。这实际上就是本征半导体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凡是两种载流子浓度相等的半导体,就是本征半导体。这就意味着,不仅未掺杂的半导体是本征半导体,就是掺杂的半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例如高温下)也可以转变为本征半导体。
价带的能量低于导带,它也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但是价带中的许多电子(价电子)并不能导电,而少量的价电子空位——空穴才能导电,故称空穴是载流子。空穴的最低能量——势能,也就是价带顶,通常空穴就处于价带顶附近。
价带顶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差,就是所谓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这就是产生本征激发所需要的最小平均能量。这是半导体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参量。对于掺杂半导体,电子和空穴大多数是由杂质来提供的。能够提供电子的杂质称为施主;能够提供空穴的杂质称为受主。施主的能级处在靠近导带底的禁带中;受主的能级处在靠近价带顶的禁带中。
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电子和空穴是一样多的,对p型,由于存在受(电子)主杂质,价带电子被其束缚在价带留下空穴,空穴导电,而成为p型半导体;对n型,由于存在施(电子)主杂质,其电子进入导带,成为主要的导电载体。p型、n型半导体中不论导带、价带都分别有电子和空穴,只是多少不同
第二篇:导带价带和禁带
【半导体】
(1)导带conduction band
A解释
导带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能量空间。即固体结构内自由运动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范围。
对于金属,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就是导带。
对于半导体,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是所谓价带,比价带能量更高的能带是导带。在绝对零度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valence band)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光电注入或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forbidden band/band gap)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即成为导电的能带——导带。
B导带的涵义:
导带是半导体最外面(能量最高)的一个能带,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是半导体的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简称为电子)所处的能量范围。导带中往往只有少量的电子,大多数状态(能级)是空着的,则在外加作用下能够发生状态的改变,故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导电,即为载流子。
导带底是导带的最低能级,可看成是电子的势能,通常,电子就处于导带底附近;离开导带底的能量高度,则可看成是电子的动能。当有外场作用到半导体两端时,电子的势能即发生变化,从而在能带图上就表现出导带底发生倾斜;反过来,凡是能带发生倾斜的区域,就必然存在电场(外电场或者内建电场)。
导带底到真空中自由电子能级的间距,称为半导体的亲和能,即是把一个电子载流子从半导体内部拿到真空中去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导体的一个特征参量。
(2)价带与禁带
价带(valenc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0K时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但若该电子受到光照,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填,此时价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价带中电子的自由运动对于与晶体管有关的现象是很重要的。
被价电子占据的允带(低温下通常被价电子占满)。
(3)导带与价带的关系: 对于未掺杂的本征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是由它下面的一个能带(即价带)中的电子(价电子)跃迁上来而形成的,这种产生电子(同时也产生空穴——半导体的另外一种载流子)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在本征激发过程中,电子和空穴是成对产生的,则总是有“电子浓度=空穴浓度”。这实际上就是本征半导体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凡是两种载流子浓度相等的半导体,就是本征半导体。这就意味着,不仅未掺杂的半导体是本征半导体,就是掺杂的半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例如高温下)也可以转变为本征半导体。
价带的能量低于导带,它也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但是价带中的许多电子(价电子)并不能导电,而少量的价电子空位——空穴才能导电,故称空穴是载流子。空穴的最低能量——势能,也就是价带顶,通常空穴就处于价带顶附近。
平带电位是负电子伏特与费米能级的积 是测量费米能级表示导体电学性质的参数 测量方法主要是莫特肖特基理论(Mott-Schottky 半导体的能带弯曲量可以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或入射光的强度来改变。如果半导体电极接入外加电位,空间电荷层中的载流子密度将发生变化,能带弯曲状况也随之改变。对于n-型半导体调节电压往负方向变化时,由于大量额外电子的进入,将使能带弯曲量减小,费米能级EF的位置往上移,当电位足够负时能带被拉平;对于p-型半导体调节电压往正方向变化时,外电源不仅抽走了导带中的电子而且抽走了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从而将使能带弯曲量减小,电位足够正时能带被拉平,能带被拉平时的电极电位称为平带电位ψfb。
第三篇:把握好“督”与“导”的关系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握好“督”与“导”的关系 本报评论员2022年08月20日04:14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切实发挥好督导作用
以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以具体指导推动任务进展,这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中央派出45个督导组,目的正在于此。所谓督导,就是既要督查又要指导。只督不导,督就会缺少方向感;只导不督,导就少了力度。不督不导,那就成了“泥菩萨”。督导组不辱使命,就要把握好“督”与“导”的关系,从严要求做好督查工作,从实际出发做好指导工作。
督导工作的“督”,体现为一个“严”字。要坚持严字当头,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督导到位、严格把关,抓住关键不撒手、突出重点不放松。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当“老好人”,而要当“黑包公”。坚守底线,对有不足之处的,应明确指出,帮助弥补;对问题较多、工作不力的,应责其纠正、加大工作力度;对走过场的,应严肃批评,令其重新进行。坚持原则,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肤浅空泛的、查摆问题避重就轻的、自我剖析浮光掠影的、没有把自己摆进去的,都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尤其是那些与中央要求不符的、达不到的,该“补课”的就要“补课”,该“回炉”的必须“回炉”。
督导工作的“导”,表现在一个“实”字。“四风”问题普遍存在,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或单位,有共性也有个性,表现不尽相同,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对被督导单位的指导,要坚持把中央精神对接各单位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对听意见、找问题不大上路的,就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出怎样才能听到真意见、找到真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抓不住重点或视而不见的,就要帮助矫正和纠偏,促使其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对未把重点放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身上的,要及时提醒,真正“把自己摆进去”。
督得如何、导得怎样,直接关系活动成效,直接影响群众信任。中央督导组一定要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强化督导措施,严格督导过程,提高督导质量,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交出一份让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让被督导单位敬佩的答卷。
《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20日 01 版)
第四篇:《合欢树》导学案(带答案)
《合欢树》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用 学习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
2、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重点难点 :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2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自主学习:
1、走近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2年12月31日),男,汉族,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转回北京,在工厂做工。几年后,母亲患肝癌而离世,年仅49岁。30岁时,他又患严重的肾病,每周要做三次透析。现在他主要从事文学创作,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2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22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预习导航:给划线的字注音:
虔诚()侥幸()享受()惊惶()敷()
灸()瘫痪()兆头()侍弄()闲逛()
3、品鉴情节:
全文共12个自然段,本课的重点抓住了两方面来写,一是母亲;另一个是合欢树。很自然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1—6段为第一部分:追忆母亲,为写合欢树的意义做好铺垫,定下了感情基调。7—12段为第二部分:思念合欢树,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三讨论:
1、文章条理清晰,第一部分写母亲有很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十岁、二十岁、三十岁
在这些“年”里,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用上“母亲”和“我”)
----母亲对我作文获奖的表白;母亲为我治病;母亲为我借书; 母亲推我去看电影;母亲鼓励我好好写作。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就形式而言,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4、课文描述了母亲的哪些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4、快速浏览1—6段,在第一部分的叙事中,多次将自己与母亲进行对比,请找出这些对比。在对比中,“我”与母亲各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5、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亲:早逝“心里太苦”“受不住”
我: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展示
五、评价 检测: 1.
2、3、七、反思:(以下题目二选一,字数不少于50字。)
1、面对人生的不幸,史铁生绝望、沉沦了吗?请以“史铁生你是好样的__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2、假如今天的史铁生站在妈妈的遗像面前,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__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应用:你还知道哪些和厄运作斗争的人物呢?有关的名言呢? 与病魔斗争的名人故事
1.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2.微笑着行走在无声世界中的海伦·凯勒 3.永不停歇的物理巨人——霍金 4.“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关于厄运的名言
1、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2、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3、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松下幸之助
4、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5、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6、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7、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合欢树》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地愧疚。教学重点:感受母子深情。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导入新课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投影合欢树的照片)
(提示: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他的名字有合家欢乐的吉祥之意。)自主学习:填空
《合欢树》的,被誉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等。《合欢树》文体是。主要运用手法来表现母爱这一主题。三讨论探究--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找出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在书上找出。(1)通过邻人和初生的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与合欢树的影子和希望去看合欢树
(4)再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对今日已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为何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及母亲吸入培养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观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在母亲逝世后,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课文写合欢树的树影,写刚刚出生的瞪着眼睛看树影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到谁才不哭不闹?(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看到的合欢树还是什么的象征? 引导学生回答: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亲情的象征。
明确: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5、以“合欢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既能表现文章中心,又使主旨或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形象,也更含蓄、耐人寻味,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展示
五、评价
六、检测:1、2、3、反思:通过我们的分析品读,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真可谓是:“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以合欢树为题想必是为了借“合欢”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这样的一欢一悲的两极间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为之震撼。再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由父母亲精心呵护成长起来的树呢?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也倾注了心血寄托着深切的希望。
应用: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第五篇:浅析学导式教学法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
浅析学导式教学法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评价和教学原则与当今新课改历史教学的要求相吻合。学导式教学法是最适合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学导式
教学法
新课改
历史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新课改历史教学要求培养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
学导式教学法是由刘学浩老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建立在目标教学与自学辅导基础上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学导式不仅是一种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育思想和学习、管理、生活理念。学导式的基本定义是: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使求学者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主动性--主动地提出和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探求。不仅培养求学者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还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与评价和教学原则与当今新课改历史教学的要求相吻合。学导式教学法是最适合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理念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如今,时代的发展使人一生更换工作的次数,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为7次,其中,至少有3次是转换职业领域。那种把教育视作给工作做好准备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学会自学已成为现时代的迫切需要。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应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始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在这种历史课堂教学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学导式创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的基点移到了“学”上。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教师的职责在转变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排除实现自学目标的障碍,发挥教学设计、组织、辅导、引导、支撑、服务、咨询、激励、管理、促进作用。因此,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二、教学过程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过程是导课——授课——小结——练习这四个步骤。在这四个环节党中,除练习这个环节外,其余三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来讲授,虽然其中有提问,让学生思考,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等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的环节。但是毕竟没有把学生的主
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任然是被动学习,课堂的主角任然是教师。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来学习。这必须要有新的教学过程来适应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在众多历史教学法党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四部教学过程正是一种非常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是学导式创新教学过程的范式,简明实用,以演练为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运用时,机动灵活,变式多样:可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性;变中求稳,稳在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学导结合、提高自学能力与技巧。
自学。学导式教学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深入钻研,抓纲务本(教学大纲和课本)边看学材、边思考,学生自己能答、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尽可能从已知求得未知,要弄懂来龙去脉;提倡动口、动手、动脑,做学习笔记、明确重点。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克服困难,求得恰当指导,发展自学-探索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新课改中提出了一种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这就是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学导式教学法的自学部分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疑。“学贵有疑”,对难点、疑问可互相质疑、答疑、探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疑难问题,从中获得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和认知能力的缺乏,必然会遇到一些他们难理解的部分。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直接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释疑。学导式要就老师不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疑难,而要在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力不胜任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线索。最终引导学生解决所遇疑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机制,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讲。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是精讲,其原则是少而精、要有针对性的点拨,重在引路的基础上讲深讲透,主要讲重点、难点、基本定义、原理、指导自学方法和技能技巧。这就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运用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地位。
演练:学导式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演练。它包括复习、巩固、作业、练习、操作、实践、改错、运用、小结等部分,这比传统的教学法的第四步更丰富、跟完善和实用。此时的教师侧重验收---检查、批改、评价、总结;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进行辅导。
演练是学导式教学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深化智能--提升他们的自学-探索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提高品格的重要一环。
总之,学导结合、多法互补:课内外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学法和新技术、新手段、组织形式与教学艺术,如:语言传递信息法;直接感知、直观法;实践操作、实际训练法;欣赏、发现、探究法及相应讲解等等,方法灵活,做到“教学有法,但不死板,贵在得法”。
三、教学组织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教学组织多人异步,个人自学与个别指导、小组互学与班级同步合理组合,各尽其力,争取达到各自尽可能的高水平;各得其所,都可体验到愉快与成功;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求学者利用已知因素发挥潜力探究“学材”--质疑问难,感知、体验;并能学中求导、争取恰当引导、在独立走路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使学习方法提高有效性;教师、领导、管理者的导法来自多人异步的实际学情。
新课改理念要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探究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为了达到这些培养目标,新课程的设计上为学生准备了很的探究性课题,主张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组织模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因此,学导式的教学组织非常适合新课改的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当代社会生活和学习者的需要,以实用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演练为本位、以智能开发为核心;选用教材要适合高中学生学习、难度适中,基础理论课程以学生“够用”为度;增加实际案例,内容与时俱进。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教材内容选用和设计都进行了很大的变动。教材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另外,新课改理念指出,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历史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这理念指导下,只要与历史有关的事、物、人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历史老师应该是按照新课标的指导,选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达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课标制定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与学导式教学法提倡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当代社会生活和学习者的需要向切合。
五、教学评价与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学导式考试与评价要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对成教学生不是比较优劣,而是促进、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支持学生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等教育功能。
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在必修课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学习习近平时的表现给分。新课改也倡导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以单一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学业水平测试、平时表现、高考、学生才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不仅仅埋头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激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学导式教学法理论突出了教与学的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与学的活动整体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导式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评价方面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切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学导式教学法是最适合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