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龙教学反思

中班奥尔夫舞龙舞狮教案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学习舞龙的意义和感受

        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俗力量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在我国西汉初年就有舞龙娱乐活动,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现已成为我国广泛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舞龙集愉悦、健身、陶冶运动美及娱乐为一体,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

       学校引入民俗舞龙教学,具有易开展、趣味性强、健身效果好的特点。

       舞龙既可以单人进行舞龙练习,提高舞龙的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和创造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舞龙运动包括上肢的动作、下肢的步伐和骄健的身姿、优美的队形练习,是一项运动量大的全身运动,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终身健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民俗舞龙学员对舞龙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意在激发学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提高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使学员掌握舞龙的基本方法,培养学员互助协作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教学中,对舞龙基本动作、队形、线路及造型动作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与研究。

       探究民族舞龙的健身性、娱乐性和教学可操作性,倡导学员主动自编、自演的舞龙套路和优美造型技艺进行表演。

       通过舞龙教学,不断提高舞龙精彩的技艺和演艺,在社会各种大型活动中组成一支有特色的演出队伍,可以参加各种庆典演出,如参加春节、元宵节、国庆、运动会、开幕式等各种演出。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收获与感悟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

       “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

       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

       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

       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

       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

       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

       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

       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

       舞龙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

       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

       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

       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

       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

       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

       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

       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

       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

       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

       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

       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

       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

       “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

       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

       “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

       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

       “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

       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

       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

       例:一次我放了《学做 -》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 -。

       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

       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

       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

       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

       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

       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

       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

       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

       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

       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

       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

       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

       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

       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活跃了思维,而且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幼儿认识了“1 2 3 4 5 6 7”之后,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我弹出某个音,让幼儿听后上黑板将用吹塑纸做的音符果子摘下来,并唱给大家听。

       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各种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的内容来安排。

       幼儿掌握了基本节奏,就可设计“听儿歌,拍节奏”,“听节奏,填歌词”等游戏。

       此类游戏,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思维,大胆创造,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歌曲教学后,喜欢留几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开个“小小音乐会”,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其余幼儿当小歌手,我做伴奏员,由小主持人点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选的歌曲。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充当主角,我为配角,幼儿的兴趣浓,积极性得到了发挥。

       音乐会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过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后,我特意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情境表演。

       孩子们模仿兔子蹦跳、小鸟展翅飞、小鸡走、小鸭摇摆的样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回到童话中去。

       在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妈妈那焦急的样子,边找边“呱 呱 呱”地叫,最后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那高兴地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

       对幼儿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四、渗透日常生活,诱发自主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

       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如《小鼓响咚咚》,当幼儿听到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

       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

       在幼儿进餐时,我会选择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

       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展、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可放一段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

       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五、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实施创新。

       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时,同时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幼儿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幼儿还不会唱这首歌,但许多幼儿已随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

       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课堂上显示出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幼儿脸上全都表现出了学唱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具有创造的激情。

       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

       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创造思维训练。

       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自身的永不熄灭的创造激情去挖掘,去设计,构思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创造思维,通过音乐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唤醒创造思维中的热情,维护创造思维的异想,张扬创造思维下的个性。

       通过让幼儿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新理念培养幼儿的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就让音乐这熊熊燃烧的大火点燃幼儿心中的创造力,让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

请模仿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场景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 -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 -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幼儿园教具舞龙目的

        自制玩教具《舞龙》真好玩

       玩教具的由来:

       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众人皆知舞龙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又是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

       有些地方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就会以舞龙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深受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模仿着舞龙的动作,乐此不疲。

       于是我请小朋友观看了一段《舞龙》的表演视频,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

       都三三两两地模仿舞龙,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能亲身体验舞龙乐趣,并引导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与独特风格,更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这些文化艺术,因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舞龙”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参与制作龙,并让幼儿了解一些龙文化,亲自体验舞龙的乐趣,增强幼儿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

       一、幼儿发展情况

       1、动手操作方面:我们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喜欢剪剪、贴贴、做做、玩玩。

       他们的手工作品充满想象,富有创造性。

       2、合作方面:多数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会与同伴合作游戏;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常常是其他幼儿游戏时的“忠实观众”;还有少数幼儿在游戏时会流露出一些不友好的举动。

       3、表演能力方面:我们班有一部分女孩子的表演欲望特别强,在集体面前不怕陌生,喜欢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

       相反,有些男孩子却表现得畏畏缩缩,缺乏男子汉的气魄。

       制作来源:根据幼儿园省编课程中班下册主题一《快乐的中国年》,次主题三《真好玩》教学活动五《舞动乐》,制作教玩具《欢腾的龙》。

       二、活动背景

       1、活动主题:舞龙,又名(耍龙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活动。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狮,也叫(耍狮子),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活动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在国庆期间,孩子们从多种途径(如电视里、欢庆的大街上等)亲眼目睹了这种热闹场面。

       当我们和幼儿谈起国庆见闻的时候,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舞龙、舞狮。

       在晨间活动中,经常会看见他们模仿舞龙、舞狮的动作,真是不亦乐乎。

       看到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如此之大,我们就及时引导幼儿开展这个舞龙、舞狮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相关道具。

       于是,一个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和培养合作意识的活动便产生了。

       2、环境资源:《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宽阔的操场、幽深的长廊是我们开展游戏活动的有利场所。

       在家庭环境资源方面,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平时,我们经常动员家长和孩子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如:快餐盒台灯、纸盒火箭发射台、瓶子娃娃、纸筒望远镜等等。

       这一次,家长和孩子们听说我们要开展“动手做、游戏乐”活动,又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

       2、能用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地制作龙和狮子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会与同伴合作游戏,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环境材料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纸盒、纸箱、纸盘、纱巾、皱纸、旧挂历、彩带、毛线等废旧材料以及美工工具(剪刀、双面胶等)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一些关于龙、狮的传说,有过节的经验。

       3、场景布置:户外活动场地上挂满灯笼、中国结、窗花等充满节日气氛的民间工艺品以及小朋友制作的拉花、挂件、彩旗等。

       五、活动组织过程

       1、喜庆的音乐伴随着舞狮人进入场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师:“前面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幼儿边看边议论纷纷)

       2、启发谈话。

       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表演

       什么时候有舞龙活动

       过年过节时还有什么庆祝方式

       (幼儿自由回答)

       ②老师小结:舞龙、舞狮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游戏表演,非常有趣、好玩,小朋友想不想玩呢

       在玩之前要先做龙的道具。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制作愿望。

       师:“看,周围都是我们大家在前几天收集来的废旧材料,有些什么呀

       另外,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手工工具和其它材料。

       4、幼儿自由选择制作对象和制作伙伴,并讨论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可以先互相讨论和商量一下,自己想和谁合作

       做哪部分道具

       (请2—3名幼儿回答)“在做的时候,小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强调互相合作和谦让。

       5、幼儿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①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由于硬纸盒比较厚,帮助他们掌握龙眼睛的搂空方法;检查他们是否将龙角、龙嘴安装牢固等。

       (指导语可以是“你们需要我的帮助吗

       “鼻子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②及时提醒幼儿保持地面清洁,随时将废弃物放进纸篓。

       (指导语可以是“没用的废弃物应该怎样处理

       ③老师用赞美的语言及时肯定幼儿制作的每一个部件。

       (指导语可以是“你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点子真不错。

       “你们做龙眼的方法真好,是谁想出来的

       ④引导幼儿利用制作好的道具模仿龙的动作,尤其对男孩子中大胆表演的给予肯定。

       (指导语可以是“做好的小朋友可以玩一玩。

       “你真棒,想的动作很特别。

       “你想的动作真有趣,让我也来学一学。

       “你们是怎么玩的

       还可以怎么玩

       6、幼儿表演,合作游戏,体验快乐情绪。

       ①第一次表演。

       师:“刚才,我看到每一组小朋友舞的龙很棒,动作也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幼儿按组轮流表演,精彩处给予热烈的掌声。

       ②第二次表演。

       师:“小朋友表演得很精彩。

       怎样表演更热闹呢

       (加上乐队,放出音乐

       “你们看,老师也过来表演了。

       (幼儿舞的时候老师穿着舞龙服参与游戏。

       7、师幼小结谈话,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为什么这么高兴

       (因为我们玩的龙的道具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到别的班去演出,好吗

       反思

       首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为每一个活动做充分地准备,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挖掘活动所蕴含的内涵,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满,活动实施地才会更加得有声有色、更加得灵动。

       其次,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每种感官,如: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观赏、用嘴巴表达、用动作体验,只有各感官紧密结合,才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最后,注重活动的延伸,以丰富的联想让幼儿将活动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将舞龙活动局限于单一的动作表现,同时也将幼儿对舞龙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地保持下去。

       舞龙的玩法

       1、舞动跑

       目标: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自制的各种材料的龙。

       玩法:

       游戏中选一幼儿当“龙头”,一幼儿为“龙尾”,其余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拉住前一位幼儿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听音乐“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盘旋。

       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2、钻着玩

       龙身可以拆开当山洞钻着玩儿,锻炼幼儿的四肢的灵活性。

       3、拉一拉

       小朋友把龙身套在自己腰上拉一拉,比比谁的力气大。

       4、智力擂台

       放龙身的底座做成了幼儿可以操作的下棋、迷宫、拼图、认识钟表等,在休息之余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等。

       5、投圈

       把龙身倒过来木棍朝上,可以用来投圈,发展幼儿投掷、平衡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6、学袋鼠跳着玩儿

       将龙身套在身上,用手撑着双脚跳着玩儿,可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7.对于小班宝宝玩法也有多种:

       1.点数:在龙身上有很多的图案,幼儿可以进行点数,来锻炼幼儿的动手及动脑能力。

       2.找规律:在龙身上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幼儿可以根据图形来找规律。

       3.认识颜色:龙身上有各种颜色的图案,幼儿可以认识颜色。

       4.排列:幼儿根据图形颜色等可可以对龙的身体进行排列。

舞龙和舞狮子的由来和意义

       舞龙舞龙也叫“耍龙灯”、“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舞狮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 -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人民间的。

       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

       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

       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

       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

       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幼儿园的活动有哪些意义

        所谓传统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烙印。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铸就了辉煌的中国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

       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可见,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一到过节,举国同庆。

       节日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讯猛发展。

       当代的中国幼儿教育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

       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不同成长年代和成长背景中的人对于节日的感受与理解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忧思与紧迫感。

       因此,如何对待青少年中产生的轻视自身文化的倾向,任何看待自身传统文化,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发展我们的文化,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更新,不致面临被湮没和扭曲的命运等等,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们知道,与西方文化历来崇尚的\\\"爱智\\\"的教育目的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之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独有的伦理型文化正是最为注重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培养的文化,其以人际关系和谐作为最高范畴的理想型教育对于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传统的中国的国民,就更应当清醒并坚定地保持文化自觉;重视我们的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

       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教育意义及教育途径。

       一、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教育意义

       (一)、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

       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雨露。

       如果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

       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

       我们应当重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

       诚如郭沫若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礼节、礼仪,这些礼节、礼仪体现着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样、各放异彩。

       从古至今,传统节日的纪念、庆祝方式随时代的更替在不断地变化,但总有一些植根在深处的东西时代绵延至今生生不息,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在我们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中附着的教育意义之后,我们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

       如: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以及春节的不同节日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从而产生愉悦、舒服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也发现,要儿童自主、自信、主动发展就必须以这一思想为宗旨。

       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

       如: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及端午节的习俗。

       使幼儿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人民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然后,示范、讲解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参与包粽子,最后让孩子品尝粽子。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端午节\\\"使之成为孩子内心热爱和期盼的节日,幼儿主动积极性得到发挥,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教育途径

       (一)、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一日活动形式多样,传统节日教育应在幼儿园各个环节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即既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相结合,也与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相结合,还与生活、游戏活动相结合,如角色游戏\\\"拜年\\。

       通过游戏再次让幼儿感受春节那种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学会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

       除了将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还可以结合节日,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节庆活动,如中秋赏月活动,闹元宵逛灯游园活动等。

       通过集体庆祝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表现能力,体验过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二)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及利用之中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而且还是活动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构成了幼儿丰富的学习与成长世界;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

       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可见,节日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

       所以,在节日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节日的氛围、情景,设法调动幼儿的情感。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节日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感受节日,让幼儿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对节日的全面认识和深刻体验。

关于春节习俗的实践活动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

       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成为时尚。

       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

       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

       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中班科学小火车开来了教学反思

        春天来了,在我们幼儿园里那些非常美丽的树,都发芽长叶子了,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常常会跑到树旁边玩。

       孩子们都很渴望走进大自然,今天我们就开展了“我的树朋友”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他的树朋友,表示要好好爱惜它。

       活动开始,我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寻找观察自己喜欢的树朋友,他们非常开心来到户外寻找自己喜欢的树,观察自己树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找这棵树做朋友

       它叫什么名字

       在交流你是怎样和这棵树做朋友时,有的小朋友抱着树不放,有的小朋友在摇树,可能他认为这是在表示自己对小树的友谊。

       在讨论中,有的小朋友说摇小树,小树会死掉的,所以要换个方式。

       有的幼儿说用脸颊贴一贴树皮,有的幼儿说抱抱树干感觉树有多粗细,还有的说闻一闻树清香的味道等等,他们都在用各种方法探索着自己的树朋友,非常的开心。

       中班小朋友有很强的好奇心,我的树朋友让幼儿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树是活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一看你的树朋友身上的叶子都是什么样子的

       树会呼吸吗

       引导幼儿说说树吸的是废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呼出的是氧气,是空气清洁工,让幼儿从树的多种功能特性方面让他们充分进行经验交流,达到幼儿喜欢树和树做朋友的目的。

       我们人有嘴,有耳,有鼻,那树呢

       把树拟人化,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结合问题拓展幼儿的思路,让幼儿了解了更多树的知识,开阔幼儿的思维。

       讨论树会唱歌吗

       树爱吃什么时,有的小朋友会说喜欢吃苹果。

       因为这个小朋友他很喜欢吃苹果。

       他认为树朋友也会喜欢吃苹果。

       小年龄的幼儿对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不能非常清楚的区分。

       幼儿说得最多的是水,然后我引导他们知道除了水,树还爱吃空气和阳光。

       那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

       这时幼儿说给它浇水,施肥。

       于是我发动幼儿拿自己的茶杯来,接点水去给树朋友浇浇水,这个环节,幼儿最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拿着水杯,找到自己的树朋友,给这棵树浇水,和这棵树说说话,抱抱这棵树,有的边浇水边给树朋友唱歌呢。

       他们说,每天都要来看望自己的树朋友。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有了爱护树朋友的意识,在观察树朋友样子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

       这节课的教具很简单就是树,不需要老师准备太多,老师只需要准备几个问题一节丰富的活动就产生了。

       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与教具,如:风、水、雨、电等自然等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都会给小朋友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知识。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还为树朋友做了身份证,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知道不仅要爱护自己也要爱护身边的事物,树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爱护这些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们。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 广东 江门 529031)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既可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学习礼貌和礼仪,从小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孝敬父母,讲道德的孩子,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22)04-132-01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今社会,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幼儿园该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下面,结合我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谈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