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湖北籍新温州人的一封信

        董姓家谱字辈排行如下:湖北黄安(红安)董氏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

       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乾元以光新。

       湖北咸宁咸安水董氏字辈:忠显同发焕祚兴师。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世德大宜昌。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国福家大昌元发际光长定兴时茂显康永庆红良。

       湖北洪湖董氏字辈:士希逢时本。

       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湖北天门董家塔董氏字辈:正大光明秀启仁文。

       湖北天门北董家嘴董氏字辈:重大先业世秉忠良佑贤辅德观国之光。

       湖北黄陂董氏字辈:守诚立志洪才广聚荣华富贵永继书香进秀贤良。

       湖北监利董氏字辈:梗继用君应世作之正大光明化成有方(舜)蕙高杨汉佐思长诗书行庆笃厚兆祥联宗旺发家声丕彰。

       湖北董氏一支字辈:重微理全成才重召鸿茂职。

       湖北宜昌董氏一支字辈:照明家国本永发昌大长传宗先文德继世必呈祥。

       浙江嵊县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嵊州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传先敦孝友永世守贤良;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浙江温州董氏字辈:元士秉上光希文大乃崇。

       浙江乐清芙蓉堂董氏字辈:德孔孟真圣贤。

       贵州赫章董氏字辈:万腾士如朝文显贵登廷。

       贵州铜仁董氏字辈:明代新文光先正万世朝祖中孝全永直长久留方远怀化堂上奇根元。

       贵州董氏一支字辈:文正世孝维白茫行手。

       贵州董氏一支字辈:南方旬世玉天茂重沼斯文枝有作怀光定登治安铨复宏宜宣居配维申镇善述昌林琮相丛新。

       江苏赣榆董氏字辈:国家恒建作毓淑自鸿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安长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江苏盐城董氏字辈:仁得立正安道恒常智。

       江苏连云港赣榆董氏字辈:[国]玉[家]开[恒]继[建]作裕[毓入文]淑智[自志]鸿[洪]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长安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江苏徐州董一支氏字辈:德文庆作振。

       江苏徐州丰县欢口董氏一支字辈:宽厚存心、中正立志、诗书继世、孝友传家。

       江苏泰州董氏字辈:立志金宝玉吉祥如意兆。

       天津蓟州董氏字辈:广德连彦文作春建。

       天津宝坻八门董氏字辈:自仪毓如维其志。

       湖南常德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永、伯大胜兴希、启世宗国治、方正习学成、明道贤良举、佑尔少时昌。

       湖南湘西里耶董氏字辈:国宗祖朝顺文元启太平万邦吉昌永家和世代兴。

       河北景州董氏字辈:天兆文耀允维万世永昌元兴贵立贤。

       河北景县董周庄董氏字辈:维万世永昌。

       河北藁城南董镇大章村董氏字辈:文士守敬武尉秉承祖肇中山荣发元廷风云际会景胤繁隆职列将相位及公卿台各垂勋青史标名流芳百代华表可宗。

       河北邢台董氏字辈:魁一玉三五荣德可延沛。

       河北青县董氏字辈:葆勋蔚田玉。

       河北董家村董氏字辈:振洪胜风现国甲。

       河北丰润董氏字辈:汉春长(沧)玉国金(子)。

       黑龙江董氏一支字辈:广文长德思太。

       山东聊城董氏字辈:丕怀玉兆孝。

       山东泰安董氏字辈:兆瑞庆升廷文明呈光华。

       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儒进(兆)凤(占)玉勤西家书衍庆国。

       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子玉守新言世系庆化继志保伦常。

       山东董氏一支字辈:辉元锡连世传。

       山东泰山新泰董氏字辈:志玉仲和士兆怀。

       山东荣成董氏字辈:佩世传久照先勇。

       山东曹县董氏字辈:鸿(效风)玉传付记。

       山东沾化董氏字辈:茂志祥凤玉金”。

       山东新泰董氏字辈:佐泗培永志玉仲和仕兆慎秀其倡茂怀明庆安祥。

       山东枣庄董氏字辈:用庶隆际修自大学鹏由志鸣金鼎业文兴伦灿周复鸿荣光宗仁远蕃衍承庆升长毓秀显贵振家庭建功盛世耀国泰斯宇环俊英芳昆传厚德先逸和顺征。

       山东菏泽董氏字辈:文明克世坤志。

       山东齐河董氏一支字辈:秉曰元继广昭宪庆永长修德忠厚远福禄积善堂。

       山东齐河祝阿镇董氏字辈:怀德有玉庆宝善福永长。

       山东胶南董氏字辈:慎良安全成方贤正大光名宗盛昌。

       山东济南董氏一支字辈:家京树生重茂先宝贵送于亮。

       山东济南董氏一支字辈:大梦玉林泗光庆电延台为有全家好平金安上来。

       山东济南商河董氏字辈:吉全兴守学振文传宪延礼德继世长淑仁意程月绿竹远幼荣。

       山东淄博董氏字辈:云汉桂兰同木。

       山东章丘水寨镇董氏字辈:已而继家声恒光先仁续。

       山东章丘普集镇上皋村董氏字辈:成士连、光绍鸿旭、家道开昌。

       山东济宁董氏字辈:邦照其德兴龙吉庆祥。

       山东即墨董氏字辈:心熙慎良子嗣将昌(安全正方)。

       山东宁阳董氏字辈:世玉衍传先广尚。

       山东泰安董氏字辈:世兆传成章如道选培光。

       山东高唐董氏字辈:文志洪树良玉耀(跃)天。

       山东枣庄滕州董氏字辈:大毓观端学绍隆庆佑昌。

       山东枣庄董氏字辈:志明金顶业文兴伦参周。

       山东商河董氏字辈:树传孟作法其青佩世昌。

       山东德州董家寺董氏字辈:玉丕成加京树生重茂坚。

       山东德州董氏字辈:登文怀照开志少树伟而成佳。

       山东日照董氏字辈:怀家书延庆国本尽贤。

       山东潍坊临朐九山董氏字辈:少孝奎金万兴振海。

       山东滕阳董氏新排字辈:文士守敬武尉秉诚祖肇中山荣发元廷风(文)云(作)际(士)会(昌)景(庆月)胤(玉)繁(计长)隆(广)职(克兆)立(治)将(安)相(长)贵其公卿台阁永存历志标名千秋传芳华表可宗纪延先德宏伟振兴。

       山东腾县、山东北薄梁董氏字辈:作毓观端学绍庆佑昌。

       山东微山北薄梁村董氏字辈:树毓观端学绍龙庆佑昌绳礽昭福萌克肇继敦祥守道贻丰谟承家述显良启绵惟厚德致敬懋熙扬。

       山东蓬莱湾子口大桥董家董氏字辈:文尚承元玉志兆景维吉长春嘉树秀锺鼎载华彝。

       山东威海董氏字辈: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身本支百世远正常万古新。

       山东单县董氏字辈:逢盛世吉太平成先德保祥庆。

       河南固始董氏字辈:正大朝庭如德义明。

       河南焦作武陟谢旗营镇蒯村董氏字辈:深(厚)燔(灿熔)克大…曾王元玉连铭清荣焕广。

       河南永城薛湖镇董庄村董氏字辈:敬发先胜训恒存重要新祖德培听仁。

       河南南阳邓州龙堰乡(白落乡)李营村董氏字辈:国守思凤瑞自克文向德三堂龄延 -汉朝增芳泽仁义志信立绪先林清华秀生敏新晋钦育洁万世传。

       河南柘城董氏字辈:诗林传世泽忠孝振家声仁义道长远克昌在守成。

       河南濮阳范县董氏字辈:道永如天存新志士加典。

       河南新乡封丘王村董庄董氏字辈:均廷先美志。

       河南信阳潢川董氏字辈:道远冀全长林术良德昌文学庆显阳贤是立家邦。

       河南商丘董氏字辈:敬法先圣训恒存忠孝心。

       辽宁董氏一支字辈:德清朝国政文克连明世天恩锡福长。

       辽宁本溪董氏字辈:品利洪庭世长学正茂春。

       辽宁本溪桓仁董氏字辈:芳悦清仁。

       辽宁鞍山海城董氏字辈:国玉世维万福立长春。

       辽宁大连金县大孤山董氏字辈:大宝万学国文生继广。

       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江西街道董家村董氏辈分氏这样的:年、长、振、志、文、学、连、绍、武、英、明。

       辽宁清原董氏字辈:庆守殿德利。

       辽宁鞍山岫岩石庙子村董氏字辈:德清朝国政文克连明世。

       山东宛城、辽宁凌源四合当镇小汤沟村董氏字辈:文学联国桂振守世景天。

       福建福州董氏字辈:一家承须行是敬德。

       福建连城董氏一支字辈:德永祖荣尚元崇文木大其水国家世盛肇启书兴志诚昭宪业绩颖昌瑞宁聪健毓圣登强。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泾县夏浒董氏字辈:一本天亮,传承祖光,思明大学,明世其昌。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界首市邴集乡大董庄:学瑞连西金玉满堂红。

       安徽界首市邴集乡董寨行政村:吉学金会庆。

       安徽利辛县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建春振廷月昌绍际。

       安徽泗县苌圩村小董庄:振兆立泽洪。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马鞍山当涂董氏字辈:正国玉家本明金(君)谱兆财。

       四川遂宁董氏字辈:帝学孔思孟世代富兴隆。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道德乾坤达文成国诸光。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文之联元学言承先向贤 -召显仁天。

       四川董氏一支字辈:大道尊天子,忠心志太平。

       陕西董氏一支字辈:国正生大道明兴福远昌。

       江西董氏一支字辈:德显修邦兰枝茂桂蕊飘香。

       广西玉林容县董氏字辈:汉启祖德文明永绍基。

       卧虎堂董氏字辈:文作士昌月玉吉广。

       三策堂董氏字辈:钦明思康泰晴水跃家邦。

       河南南阳卧龙区董营字辈:一启明光远万世祖德长家传勤俭让。

       江苏扬州高邮八桥董家庄字辈:文王成朝殿德兴耀先庭。

       扩展资料:

       董姓家谱现状

       浙江嵊县董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己巳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董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董贻玖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董氏族谱八卷,卷首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陇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董氏四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丁亥年(公元1935年)广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大冶董氏宗谱,(清)董子怀等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七~十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董氏宗谱,(清)董宏本等总理,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泾县泾川中村董氏宗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董承恩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焙等总理,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会稽董氏宗谱八卷,(清)董庭煨总理,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三策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姓

关于姓林的资料

        林氏太始祖:比干

       林姓来历:周武王灭商建周,为比干封墓,赐比干之子泉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

       比干之子林坚为林姓的始祖,殷商少师比干为林氏太始祖.

       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416万,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密度最高为闽南、粤东。

       林氏郡望堂号:

       西河堂、济南堂、九龙(九龙十德)、问礼、下邳林(徐州林)、晋安林、南安郡、莆田唐九牧林、阙下林、长城紫金林、宋九牧等。

       一、姓氏源流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

       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

       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

       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

       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

       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

       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

       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

       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迁徙及主要分布

       林坚子孙在博发展繁衍。

       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

       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

       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

       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

       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

       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派系。

       成为\"濂江\"、\"控鹤\"、\"陶江\"、\"六桥\"、\"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

       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是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是表示姓氏来源或血统所出的专用术语。

       在林姓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郡望堂号,其中的\"西河\"、\"济南\"、\"下邳\"、\"南安\"、\"晋安\"、\"九龙\"、\"十德\"、\"九牧\"等都有较大影响。

       九龙门\"和\"十德堂\"的来源:比干的子孙林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

       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

       加上林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忠孝堂\"的来源:皇帝御赐的堂号,因这支林姓人的史祖林悦以忠孝见称而得名。

       九牧堂\"的来源:唐代时,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职。

       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9人后来都做了州刺史。

       由于州刺史又称州。

       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在客家人中,林姓的郡望还有\"西河\",原因为其中一支林姓客家人的始祖来自西河郡[今郑州附近],其堂联为\"九龙世泽 十德家声\"其来由可参见以上九龙堂和十德堂的介绍.另外一支林姓客家人为\"忠孝堂\".在客家人历史上,还有一支林氏因躲避元初对林氏 -的屠杀,被迫改姓杨,俗称\"新杨\",其也是林氏后裔.

       四、家乘谱牒

       林姓由三千多年前的忠臣比干开基,在得姓伊始便使其姓族带上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

       这一特色经林姓历代先贤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得以长期保持和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传家的传统家风。

       另外,林姓还重视家族教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等美德。

       1.忠孝传家 孝子林攒的故事,在福建莆田一带家喻户晓。

       2.重视教育 许多林姓家族中,不仅把忠、孝作为传统家风,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从小即具备报效国家或承传家业的良好素质。

       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给人留下了\"没有林姓人便无法发榜\"的印象。

       3.尊祖敬宗 海外林姓近年到大陆的寻根活动,其寻根的地点除了祖居地外,又以到始祖比干墓地、闽林始祖林禄墓地、莆田九牧祠、湄洲妈祖庙等地的人为最多。

       五、历史名人1.政治名人

       比干:有名的大忠臣;当时商纣王荒淫无道,他上朝强谏,舍生取义,慷慨就死。

       另:“比干”在民间被奉为文财神。

       民间传说中他当时怒视纣王,把掏出心扔在殿堂上,大步走出宫殿;来到民间后得到了姜子牙的不死药,吃后没死去。

       他虽不是富可倾国,但在民间交易中作公正时,他因没心而没偏心,做到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被奉为财神。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同时也主张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纪念馆:http:\/\/cn.netor.com\/m\/minren\/linzexu\/index.htm 林森:早年参加同盟会,中华革命党,1919年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中华民国国民 -主席,在战祸横生,枭雄四起的年代,他坚守民主信念,维护共和,爱国爱民,清正廉洁,被世人所赞誉。

       他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平民主席,也是中国林姓的唯一一位国家元首。

       纪念馆:http:\/\/cn.netor.com\/m\/box200003\/m470.asp?BoardID=470 林彪: -最著名的军事将领,被誉为战神。

       纪念馆:http:\/\/cn.netor.com\/m\/box202206\/m16000.asp?BoardID=16000 林觉民: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福建闽侯人。

       1911年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4月24日《绝笔书》,表示为“光复神州,重兴祖国”而献身的决心。

       随黄兴攻两广总督署,受伤被俘,从容就义。

       译著有《六国比较宪 -》、《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

       纪念馆:http:\/\/cn.netor.com\/m\/box202209\/m7012.asp?BoardID=7012 林伯渠: -建国领导人之一。

       2.社会名人 林禄:把林姓从北方带到南方的第一人,也是在南方林姓中影响最大的\"闽林\"始祖。

       林默娘:\"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3.海外名人(1)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2)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人(3)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nbsp;(4)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5)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6)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7)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8)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9)林德甫,文莱富商。

       (10)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11)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12)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13)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14)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15)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16)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林氏宗亲网站:

       .linshi.net

       .bigan.cn

       .worldlins.com

       .bughome.net

       .websamba.com\/linshi\/index.html

杨家的辈分表是怎样的

        杨家家谱字辈排行: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至2022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

       “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

       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扩展资料: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自姬姓: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

       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

       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

       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

       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

       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

       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

       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

       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

       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

       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

       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氏家谱

涂氏家族的辈份怎么排

        江西南昌涂氏字辈:“智正万明金赋祖纯言文玉大天章”。

       江西南昌涂氏字辈:“启仕世家名主汉唐运纪平阳盛怀”。

       江西横江涂氏字辈:“日应孔孟怀,继序传宗远”。

       江西九江涂氏字辈:“锡履钟居献,逢昭我令宜。

       祈承登毓茂,若启本为昌。

       湖北大悟涂氏一支字辈:“文凤士奇昌品学居上邦朝廷启大运”。

       湖北仙桃涂氏一支字辈:“运纪平阳盛怀襄济禹功品隆金暨玉业焕北兼东公爵唐膺厚侯封晋锡崇桂坊增甲第翊赞景仁风”。

       湖北仙桃涂氏一支字辈:“大振家生胜”。

       湖北恩施涂氏一支字辈:“怀尚玉世相元正兴国长永承先祖德远启明道光发荣文士盛大振家声昌万年才学广代隆开忠良同登仁善美宗莲贵庭芳。

       湖北恩施涂氏一支字辈:“世正光宗德仁孝启贤良”。

       湖北荆门涂氏字辈:“士之汝邦大正宗光文学必芳应世永昌正大光乐山明世修家孝为先文运必宏启德泽应远传”。

       湖北天门涂氏字辈:“德孔修明远克绍在俊良”。

       湖北鄂城涂氏字辈:“家声克振贻泽延名功扬”。

       湖北荆州涂氏字辈:“家声忠厚远行本孝慈芳守正承先德嗣贤善自彰”。

       湖北松滋涂氏字辈:“应启斯国正义洪开祖隐光庭元相必再”。

       湖北潜江涂氏字辈:“怀仁守义立柱臣(栋)梁功高德大永保家乡”。

       湖北孝感涂氏字辈:“鸿才达用修齐治平贻谋远招祖耀宗荣克勤继述蔚起英贤普征人瑞基绪长适宽合孝友启后养廉善以为谊昌吉永绵”。

       湖北武汉涂氏字辈:“文章 -家道德允光崇建业存大仕英轩仪须隆”。

       贵州遵义涂氏字辈:“智正万明金赋祖纯言文玉大天章德艺双全家兴盛世代忠良永吉昌”。

       贵州罗甸涂氏字辈:“村胜首春文世大会正国天兴朝玉坤万华金光开仕举佳培元德永彰仁”。

       贵州清镇涂氏字辈:“学永绍宗祖人文广大廷”

       贵州开阳涂氏字辈:“应时方德山大输学士钟文明著书本仁超俊英”。

       贵州修文涂氏字辈:“应正涂廷发大汗明德光宗孝传家远诗书永久长”。

       贵州绶阳涂氏字辈:“尚世常孟生学怀天家正文光开大志齐乡永长春”

       贵州息烽涂氏字辈:“应正涂连发大启明德光宗孝传家远诗书永久长”。

       贵州印江涂氏字辈:“应国太明世当今显四时朝廷丁禄爵文武衍宗支”。

       河南南阳涂氏字辈:“辛兴克保源远流长”。

       河南项城涂氏字辈:“聚大营兴家帮弘祖业兆瑞祥”。

       河南正阳涂氏字辈:“从善心田广存仁福履长诗书继祖德家运乃其昌”。

       四川荣县玉皇堂涂氏一支字辈:“国应云芝学相芳长德兴仁裕可正朝纲承传宗贵壮本弘基广启贤良永吉祥顺”。

       四川开县涂氏字辈:“祥代远华新”。

       四川营山涂氏字辈:“来永远德昌光明显大良朝中伦友习邦各勤诸常”。

       福建漳浦涂氏字辈:“锡履钟居献给逢昭我令宜世序相传远鸿章启运昌”。

       江苏六合涂氏字辈:“正大广明清”。

       安徽六安涂氏一支字辈:“万来福仁贵永子德荣华远年长富教学道期时习儒修必友成崇文光盛治秉礼建芳名端正兴邦彦贤良瑞世英应居元相位安国大家声”。

       四川青神县涂氏一支字辈:“学德意伦晋加修广登俊”。

       广西柳州涂氏:“光庭芳显世善鸡庆龙昌”。

       云南丽江涂氏:“永长石是承朝奉国之大明耀万寿齐天正应思学”。

       江西省赣州宁都涂氏字辈:“于邑上老钦承房字辈:钦仰宏起光,祖佳会肇(同“兆”)国(原“兴”),英才佐治平,君伦程泰志,礼仪著芳声”。

       扩展资料

       涂氏名人:1、涂凤书,清末民国官吏。

       字子厚,名起敦,四川云阳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内阁中书。

       三十二年任黑龙江龙江府知府。

       宣统三年(1911),升任黑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

       2、涂景涛,清臣,字子衡,湖南长沙人。

       光绪乙亥(1875)举人。

       二十四年(1898)任金州厅(辽宁金县)海防同知。

       翌年被清廷任为“专派委员”,与沙俄官员履勘辽东半岛南部俄国租界,订立专条。

       3、涂胜桥,中国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前锋。

       曾入选中国国家队。

       先后效力于湖北武钢队、前卫寰岛队、广州松日队,现已退役。

       4、涂松岩,1976年10月6日出生于北京,演员。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4级本科。

       2022年在电视剧《双面胶》饰演角色李亚平,2022年电视剧《房奴》饰演谢千里。

       5、涂凌,10月25日出生于浙江武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1996年参演年代剧《上海探戈》,开始电视剧拍摄。

       2022年主演剧情片《激情燃烧的岁月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涂姓

苏氏名人都有哪些?

        苏姓历史名人

       妲己,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 纣王)宠妃。

       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

       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

       也是中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

       苏代,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其弟分别为苏厉、苏辟、苏鹄、苏秦。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秦(前337年-前284年),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武(前140年-前60年),苏建之次子,西汉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不屈节,十九年后还。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

       苏章,字孺文,东汉顺帝年间(126年-144年)任冀州刺史。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苏峻(卒于328年),字子高,曾任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苏蕙(生于3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回文璇玑图》。

       苏绰,(498年-546年),西魏大行台左丞。

       苏琼,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为博陵太守,为官正直清廉。

       苏威(542年-623年),苏绰之子,文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炀帝时加任大将军。

       苏世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定方(592年-667年),原名苏烈,著名大将军。

       苏良嗣(606年-690年),苏世长之子,唐睿宗时任宰相,武则天时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珦(635年-715年),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瑰(639年-710年),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648年-705年),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勖,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颋(670年-727年),唐玄宗时任宰相。

       苏晋(673年-734年),苏珦之子,历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源明(约750年前后在世),天宝进士,官国子司业。

       苏鹗,唐光启二年(886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及第;天复二年(902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苏光海(922年-1002年),北宋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958年-996年),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968年-1042年),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997年-1055年),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999年-1066年),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轼、辙,人称“三苏”。

       苏缄(1016年-1076年),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颂(1020年-1101年),北宋宰相、天文学家、药学家、科学家;苏绅之长子,宋仁宗庆历癸未登科进士,授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进封赵郡王,赠魏国公太师厥。

       苏结(1023年-1100年),北宋皇佑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1006年-1054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北宋诗人;苏舜元之弟。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苏轼第三子,兵部右承务郎。

       苏汉臣(1094年-1172年),北宋画家。

       苏刘义(1232年-1280年),字任忠,号复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苏保衡(1112年-1167年), -,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国子生出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等职。

       苏大年(1296年-1364年),元末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 和尚,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

       义王和尚于1368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苏福(1359年-1373年),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1389年-1470年),永乐进士,正统元年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1476年-1538年),兵部右侍郎。

       苏章(约1488年前后在世),字文简,浙江参政。

       苏佑(约1493年-1573年),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宣(约1553年-1626年),字尔宣,号泗水,篆刻家。

       苏明良(1682年-1742年),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四十三(1729年-1781年),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

       苏兆登(1768年-1847年),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1783年-1852年),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1808年-1870年),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元春(1844年-1908年),清末湘军将领。

       苏得胜?189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从刘铭传去台湾抗击法军,守台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

       后在台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

       次年补建宁镇总兵,留防沪尾。

       卒于军。

       苏光铨(1869年-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天福,一作添福, -,捻军黑旗总旗主。

       姓苏的名人男性

       苏慎初(1882年-1936年),广东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会高雷地区主盟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

       苏兆征(1885年-1929年),广东香山人, -早期领导人、工运领袖。

       苏体仁(1888年-1979年8月20日),山西朔州人,曾任伪中华民国临时 -及汪伪 -山西省长。

       苏希洵(1890年-1970年),广西武鸣人,中华民国司 -第一届 -官。

       苏炳文(1892年10月22日-1975年5月22日),辽宁新民人,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黑龙江省省长、革命烈士。

       苏甲荣(1895年-1946年),广西藤县人,曾任 -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武汉大学地理学教授。

       苏祖馨(1896年-1963年),广西容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绍文(1902年8月9日-1996年5月25日),原名苏炎坤,字天行,台湾新竹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

       苏文钦(1907年-1996年),湖南醴陵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本善(1909年11月2日-1996年7月5日),湖南湘潭人,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苏静(1910年12月21日-1987年2月13日),福建海澄人, -中将。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1979年6月7日),湖南平江人, -上将。

       苏克之(1919年-2022年12月31日),河北深县人, -少将。

       苏铸(1921年2月16日-2022年8月20日),即 -锋,山西交城人,第二任中国 -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

       苏士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 -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支前:(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 -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苏国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 -海军少将,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苏恩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 -空军少将,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指挥学院教授。

       苏礼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后勤学校校长。

        -锋:本名“苏铸”,原中国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苏清泉:屏东东港镇安泰医院院长,中国 -籍不分区立法委员。

        -:(1947年7月28日生),台湾屏东县潮州镇人,前行政院院长。

       苏南成:前高雄市市长,台南市市长。

       苏起: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曾任立法委员。

       苏俊宾:前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现任 -文传会主委。

       苏治芬:云林县长

       苏焕智:前台南县长

       苏盈贵:台北市劳工局局长

       苏嘉全: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苏进强:前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

       苏绍成:新界西区资深区议员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

       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局仙(1882年11日-1991年12月30日),上海南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个秀才。

       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4日),广东香山人,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苏郁文(1888年-1943年),福建海澄人,清末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后任福州《群报》编辑、《汇声报》编辑。

       苏锡昌(1894年-1973年),安徽太平人,前吴淞中国公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苏民生(1896年-1988年),白族,剑川城南门忠义巷人,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苏文贤(1907年-1971年),广东潮安人,潮乐泰斗、南派古筝 -。

       苏中武(1918年-2022年3月9日),浙江平阳人,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科学研究规划处上海中心植物药组顾问等职。

       苏石风(1921年2月6日-2022年2月27日),广东潮安人,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

       苏天赐(1922年-2022年8月25日),广东阳江人,著名画家,历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苏阿芒(1936年11月-1990年9月),原名苏承宗,安徽石台人,国际世界语博物馆馆员,国际世界语协会驻华代表。

       苏高礼(1937.3—)山西平定人。

       擅长油画与教学。

       苏百钧(1951.8—)广东广州人。

       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

       苏天赐(1922.7—)广东阳江人。

       擅长油画。

       苏朗(1938.9—)原名严国保,湖北武 -。

       擅长版画、漫画、连环画。

       苏绍连:台湾诗人

       苏凡凌:台湾作曲家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22年3月17日),浙江平阳人,著名数学家。

       苏德隆(1906年7月9日-1985年4月3日),江苏南京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

       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1997年6月30日),河北高阳人,著名考古学家。

       苏元复(1910年4月19日-1991年6月17日),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苏良赫(1914年2月14日-2022年6月27日),直隶丰润人,工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

       苏昭旭:台湾铁道专家

       苏昭铭:台湾知名交通学者.

       苏耀祖:前运输署长

       苏汰余(1885年-1943年),原名苏必润,四川巴县人,著名纺织业巨子。

       苏沾霈:商人

       苏建忠:蓝点科技董事长

       苏泽光:电讯盈科前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苏桦伟:香港伤健运动员,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苏逸洪:中华电视公司主播

       苏凌峰:多伦多多元文化电视台主播兼编辑

       苏敬恒:香港无线新闻港闻组、中国组高级记者

       苏永康:香港歌手

       苏志威:香港歌手,音乐组合草蜢成员

       苏有朋:台湾歌手与演员

       苏文茂:相声演员?苏强文:香港配音演员

       姓苏的名人女性

       苏璞(1918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即著名歌后周旋,江苏常熟人,有金嗓子之称。

       苏素:歌手(1989.5—)出生于福建厦门,拥有四分之一泰国血统。

       从游泳健将到模特、主持人、歌手,多次荣登各大杂志封面,并被广告商看中,代言飞利浦手机、德芙巧克力等众多产品。

       代表作品与安琥合唱《幸福城堡》备受关注。

       苏芊羽:《追梦人》制片人、《龙闯中原》女主角、《温州美人》女主角电视剧:《警坛风云》女主角、《原上青青草》女主角、《武童》女主角、《难说再见》女主角、《危情风暴》女配角、《后红楼》女配角广告:“思念”水饺、“盖天力”、“中国电信”、“牝羊牦牛壮骨粉”等数十部广告

       苏岩,1974年9月5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表演本科班,

       苏玉华(1968年1月16日-),香港著名舞台剧及电视剧演员,籍贯广东新会。

       曾多次被提名香港舞台剧奖

       苏芮,1952年6月13日出生,华语乐坛里程碑式人物,天后级歌手,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众多歌坛后辈共同崇拜和欣赏的歌手。

       苏慧伦:台湾女歌手

       苏芷妤:赴日本发展日本流行音乐的知名台湾女歌手。

湖北恩施姓胡的或姓郭的或谭的是不是少数民族

        至少恩施姓郭的是土家族,我就是恩施人,福建这边姓郭的是 -或汉族,这跟姓氏没什么关系,有得外来民族跟汉族的姓氏是一样的,

“戢”做姓时怎么读

        戢做姓时有三个读音:jí、Zhé(湖北房县、四川简阳一带作姓氏时的读音)、zé(武汉新洲一带作姓氏时的方言读音)。

       基本字义1.收敛,戢翼、戢影、载戢干戈(把兵器收藏起来)。

       2.止,停止:戢怒、戢鳞(喻蓄志待时)。

       3.姓。

       扩展资料:

       起源:

       戢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

       据《戢氏宗谱》所载:“余戢氏,始祖名嵩,原姬姓,陕西凤翔岐山人氏,乃周文王四世孙,卫康叔之孙也,食采于戢,遂以戢为氏。

       另有一说,认为戢姓起源于春秋,楚国庐邑大夫戢黎以戢为姓,为戢姓之始祖。

       但从《戢氏宗谱》记载来看,戢姓的起源要早于楚国,戢黎只是戢姓人口春秋时期的杰出代表。

       据传说,唐朝武则天时代,戢天成协助薛刚护唐反周,被武则天灭族,戢氏家族为避祸,有改姓翟者。

       参考资料:戢-百度百科

赵氏家谱中的辈分是如何排的

        辈分排行:

       一、泌阳西关赵氏《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二、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

       “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 -顺,英敏贵端刚。

       三、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

       1、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2、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3、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4、《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

       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四、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五、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六、《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

       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七、《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八、民国年间的家谱《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

       号《百代歌》: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

       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

       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

       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

       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

       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

       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

       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

       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

       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

       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姓

关东大地震的各方反应

        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国时,中国 -迅速行动,展现了极其罕见的高效率。

       此时的中国政局,也如同日本一般,处在波动当中。

       这年6月份,在曹锟等人的逼迫下,大总统黎元洪被驱逐,而参与驱黎的国务总理张绍曾也随即辞职,依照法律规定,由内务总长高凌摄政,代理总理职务。

       这一摄政内阁在日本大地震次日,就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驻华使馆表示慰问。

       内阁召 -议,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对于日本震灾,“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 -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内阁一致通过了5条援日救灾决议:除了分别电令驻日代办张元节、驻神户总领事馆紧急调查灾情之外,拨款20万元援助日本,并要求“各省长官联合绅商地方团体组织日灾急赈大会,与 -一致进行”,同时“派遣商船运送粮食药品,及红十字会赴日”。

       摄政内阁以大总统令的方式号召全国人民“广募捐款,尽数拨汇,藉资拯济,以申救灾恤邻之至意”。

       内阁还邀请各界名流,如熊希龄、孙宝琦、汪大燮、王正廷等,共同商议援助日本的具体事项。

       会议从中午一直讨论到傍晚5时,进一步决定: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济;迅速运米30万石到日本;解除粮食输出之禁令;邀请各慈善团体、红十字会及银行、新闻、商会、军警各界组织日灾协济会等。

       代表“中国人民”表示慰问的,还有广州的孙文“大元帅”。

       他致电日本国摄政裕仁亲王(即日后的裕仁 -):“值贵国京城和国家遭受空前灾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际,请接受中国人民的深切慰问。

       同时,他还给他的日本朋友们犬养毅、福田雅太郎、大仓喜八郎、藤村义郎、久京房之助、头山满、莹野长知、宫崎寅藏家属等,致信表示慰问。

       已经下台避居在天津的段祺瑞,也成立了“救灾同志会”,通电北京中央 -、南方孙文、各省军政长官及各团体,号召“广为劝募”,赈济日灾。

       在 -的强力动员下,中国各界达成了罕见的一致行动。

       日本驻华使领馆一时门庭若市,前来慰问和表态的人络绎不绝。

       日本驻华的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也收到了无数的慰问电、慰问信和慰问品。

       正在天津的梁启超发出通电:“救灾恤邻,责无旁贷,谓宜尽吾力所能逮,迅派军舰商船,募易服食各物,驰往急赈”。

       上海《晨报》在9月3日发表题为《日本大震灾》的社论:“我国国民宜速组急赈会,募集巨款,特派大规模之救护团,驰往赈济,并切实调查灾况,如有缺乏粮食衣服之事,尽量输赠,万一灾后发生时疫,亦当派遣十字队前往医护。

       款项愈多,人员愈众,时期愈速,则救之范围愈广,效果亦愈大。

       同日,《民国日报》社论标题为《吊日本地震惨灾》,《申报》社论标题为《悲日本地震大火灾》。

       中国新闻界几乎一致呼吁民众,为日本地震灾区尽己所能献出爱心。

       《民国日报》呼吁《中国人急宜救济日灾》,“此次日本巨灾,固然是日本的大不幸,然能因此恢复日中亲善,保持东亚永久和平,在中国固有益,在日本也不能谓无利。

       “好义之声,一呼百应”,希望日本人能“谅解中国人民的好感”。

       这家报纸更是“希望日本在这次震灾中,领略人类同情心的福音,上下交勉,和中国做一个道义上的朋友”。

       上海各界发给日本的慰问信、慰问电,充满了关切之情。

       震前摩擦

       此时令中国人柔肠寸断的日本,不久前还在令中国人咬牙切齿。

       这一年,日本本应归还租期届满的旅顺、大连。

       旅大是由俄国在1898年强租的,租借期限为25年,正好在1923年到期。

       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了俄国,就继承了这个租约。

       但是,对于25年的租期,日本人并不满意,他们希望永久持有这两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军港城市。

       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 -签订“二十一条”,遭到袁世凯巧妙地拖延。

       在国际压力下,日本放弃了部分要求,最终以武力为后盾,逼迫袁世凯 -签订了条约,这就是所谓的“民四条约”(民国四年签订),其中规定“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延长为99年”。

       对于刺刀威逼下签订的“民四条约”,从袁世凯开始,中国历届 -都坚决不承认其具备法律效力。

       在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也对此进行了力争,坚决否定“民四条约”的合法性。

       1922年年底,在旅大租期即将届满之前,中国众议院、参议院先后通过议案,重申“民四条约”无效,得到无数民间团体支持,要求中央 -尽快对日交涉,收回旅大。

       3月10日,中国外交部照会日本外务省及驻华公使,声明取消“民四条约”,并接洽收回租期届满之旅大,但遭到日本拒绝。

       全国一片哗然。

       3月17日,在国共两党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推动下,上海成立了“国民对日外交大会”,宣告“日本犹固执不逊,即实行经济断交”。

       又成立了一家“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由各路商界联合会、上海总商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工会等21个团体组成,通电全国,在未收回旅大前,全国对日经济绝交。

       “既云经济绝交,则不仅禁止购用日货而已,实含有与日人断绝一切社交之意味。

       既云断绝一切社交,则凡日人在华所营之事业,吾人皆应与彼脱离关系。

       如不受日本公司雇聘,不登广告于日本新闻,不载货于日本商船,不向日本公司保险,不向日本银行存款,不收受日本纸币,不往日本医院治病均是也。

       (上海《总商会月报》)。

       对日经济绝交立即席卷全国,上海、北京、济南、合肥、武汉、长沙、厦门等地相继推行,日本对华出口额大幅萎缩,“天津一埠损失约1200万元,上海约4000万元,通计各埠损失,已达1亿元再就日本6月份全国贸易观之,输入计超过输出9600万元”。

       (中国旅日学生“旅大收回后援会”报告)

       但是,日本 -并未妥协,他们一方面宣称这是“排日仇日”行为,要求中国 -严加取缔,另一方面则以牙还牙,在宜昌和长沙先后开枪射杀中国民众,酿成“宜昌惨案”和“长沙惨案”。

       双方关系日渐紧张。

       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后,“经济绝交”的组织者们,试图将 -日货与赈济日灾分别对待。

       上海总商会表示:“恤邻与自卫,并行不悖。

       上海中华书局进德会提出:“此次日本震灾,为近世大劫,吾人本人类互助及救灾恤邻之谊,理当援助,颇闻同人中有以国耻为恨者,须知不忘国耻,是一事,人道主义又是一事,不妨并行,且此次可为吾人仁义之试验,进德之途径。

       在实际操作中,“恤邻与自卫”不可能“并行不悖”,随着全民动员救援日灾,“经济绝交”实际上无疾而终。

       慷慨援助

        -号召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

       进入民国之后一直分崩离析的中国,出现了罕见的凝聚力,上下一心、南北协力。

       上海总商会决定,“购办面粉一万包,米三千包”,并垫付611万元,由顾馨一、荣宗敬购置面粉及装船,虞洽卿办理报关。

       招商局则派出“新铭”号轮船免费运送。

       他们的效率非常高,满载着面粉和大米等第一批救灾物品的“新铭”号,就起锚驶往日本,这成为日本接受到的国际第一笔援助,也成为与美国军舰同时到达的第一批国际船只。

       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理事长庄得之、医务长牛惠霖,亲自率领“男女医士四人,救护员八人,书记会计各一人,女看护士四人,队役四人,现款二万元,药料等品十余大箱”乘日轮皇后丸起程前往日本东京参与赈灾工作。

       这是到达日本灾区的第一支国际医疗救援队伍。

       京剧 -梅兰芳发起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余叔岩、杨小楼等明星都参加了义演,为日本赈灾筹集了5万元大洋。

       “上海伶界联合会”也在“新舞台”开展两天的义演,由何丰林、盛竹书、汪精卫、史量才、虞洽卿、叶楚伧、张季鸾等人赞助。

       上海书画保存会通过拍卖,为日本赈灾筹集款项,拍卖的画作包括会员们收藏的唐寅(唐伯虎)、刘墉(刘石庵,即“宰相刘罗锅”)、吴昌硕、李梅庵、钱季寅等名家精品。

       上海县教育局、教育会发起成立“救济日灾会”,上海县立各小学都成立了“募捐队”,除向学生及家长募捐外,孩子们还“手执‘救命’、‘恤邻’等字样小旗,沿途演说,挨户劝捐,精神充足,言论切当,路人颇义之”。

       北京各界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 -,北京银行公会捐助10万元购买米面3万石。

       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决定拨付5万元赈灾,派代表携带粮食、衣物、药品赶往日本。

       天津方面,直隶省长王承斌召集天津商界人士会商援助日本灾区。

       天津红十字会、天津报界公会等纷纷行动,筹粮筹款,支援日本。

       广州、南京、东三省等都捐出大额粮食、物品和款项。

       在段祺瑞的“救灾同志会”成立仪式上,倪嗣冲、周学熙、靳云鹏、曹锐、曹汝霖、张勋、鲍贵卿等出席并捐款,当场筹集了价值10万日元的款项,次日直接汇给日本首相山本权兵卫。

       此外,担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捐款5万元,3万元为赈济日人,2万元为赈济旅日华侨、留学生;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湖北督军肖耀南各捐款2万元;江苏省长韩国钧、直隶省长王承斌、松沪护军使何丰林、安徽省长吕调元、浙江督办卢永祥、浙江省长张载阳等均捐款1000元至1万元不等…

       有学者统计了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的鸣谢公告,及天津《大公报》另行刊登的“救灾同志会段祺瑞等谨启”的捐款实收公告,仅此三项的捐款总额的大洋就达到44万元以上。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成为这次救灾的主力,包括温州在内的不少中小城镇也建立了赈济日灾团体。

       日本轮船甚至直放温州,运载木炭、烟叶、菜子、鲜蛋等物,一次价值就高达51万元。

       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也展开援助。

       这次地震损失惨重,死亡14万多人。

       当时中国非常落后,北洋 -决定对日本进行救助。

       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此时甲午战争刚刚过去28年),不再 -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利于恢复。

       北平、天津、成都等城市成立救灾团体,演艺界筹款筹物,梅兰芳还进行了义演。

       景山公园卖票助赈,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红十字会救护队赴日救灾,表现出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商人、画家、上海佛教领袖王一亭募捐白米6000担、面粉2000余包以及各种生活急需品,这是来自国外的首批救灾物资。

       王一亭被日本人称为“王菩萨”。

       我国普陀山和许多寺院举行四十九天道场法事,念经念佛,吊祭日本罹难者。

       在杭州铸造完工的梵钟,至今还存放在东京都慰灵纪念堂。

       王锦思收藏的反映中国援助日本关东地震的报纸介绍:

        -为救济日本此项奇灾,三日曾开特别阁议,其下令拨款与通电全国,劝解义囊。

       并着由海军李总长(负责运送医疗队和救灾物资前往日本的北洋 -海军部长李鼎新,他是甲午海战中“定远号”副管驾,与日本有深仇大恨,此时毅然发下仇怨,本着人道主义,指挥输送物资救助灾民。

       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急驶往横滨拯救灾民。

       并电上海总商会召集巨商及慈善机关,设法捐助大批款项汇东急赈。

       闻总商会已议定派商船十支,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

       不过在地震后的混乱中,日本散布“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军队、警察和市民杀害了6000名朝鲜人和600多名中国人。

       事后的统计表明,在日本大地震中被残害的华人,共716人,其中当场死亡622人、失踪11人(事后查出一些已遇难)、负伤83人(事后一些人伤重死去)。

       在这些遇难者中,来自浙江温州、处州的共658人,死605人、伤53人。

       另有温处籍华工42人(其中死34人、伤8人),虽有同行目睹者,但因姓名不详,未统计在内。

       合计浙江华工遇害总人数为700人,其中死639人、伤61人。

       消息传回温州、处州,从通衢大道到乡野小村,几乎处处哭声。

       实际上,自从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对华侨大肆屠杀(参阅《中国经营报》2月28日“先锋话题”《喋血吕宋:中国海盗挑战西班牙》)、1704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对华侨大肆屠杀以来,这是华侨史上的第三次大屠杀。

       比华人更惨的,是朝鲜人。

       大屠杀本来是以他们为靶子的。

       但华人却成了替罪羊。

       地震次日,日本宣布全国 -,灾区的 -任务在开始时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青年自警团”承担的。

       当日,灾区流传说朝鲜人趁乱放火,而且还往水井里投毒。

       于是,在 -的秘密策划下,一项针对朝鲜人的大屠杀计划出台。

       在军警的配合下,“青年自警团”对朝鲜人聚居区进行了极为冷血的残酷屠杀,大量动用冷兵器,死者几乎都无完整的尸首,死亡人数约在6000~10000人左右。

       在大屠杀过程中,日本人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人。

       尽管日本 -日后一口咬定是在镇压朝鲜人的过程中“误杀”华人,但那些温州工人中,不少还没剃去满清的长辫子,穿着中式衣服,一望而知就是华人。

       实际上,除了对华工下手外,中国留日学生中也有不少遭了毒手。

       “罹灾留日学生归国团三百八十人”在回国后给“全国各报馆转全国父老昆弟伯叔姊妹”们一封 -,极为悲愤地介绍了他们的受难情况:

       “其时,东京及附近各县谣传朝鲜人有投火下毒者。

       于是竭军警、青年团、市民、村民之全力,大索鲜人,无论老幼男妇,恣意惨杀。

       其最可怖者,为朝鲜人、支那人...

历史上和目前杨家的名人

        历史名人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

       杨章:秦朝华阴侯。

       杨敞:西汉丞相。

       隋炀帝杨广

       杨雄:文学家,语言学家,与司马相如并称于世。

       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

       杨修: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杨骏:车骑将军,临晋侯。

       杨艳、杨芷:西晋晋武帝皇后。

       杨播:北魏上柱国。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广:隋文帝次子,隋炀帝。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

       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

       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

       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

       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

       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

       卒谥景武。

       杨贵妃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杨玉环(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行密:字化源。

       五代吴国开国君主。

       杨业:(杨继业)北宋名将。

       杨延昭:英雄传奇“杨家将”中的人物,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

       杨文广:北宋名将。

       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

       杨延昭之子

       杨万里:南宋大诗人,一生抗金。

       杨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学者。

       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

       杨荣:(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

       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

       (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

       时人称为“南杨”。

       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

       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

       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

       杨廷和:(1459—1529),汉族。

       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

       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谥文襄,汉族,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

       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

       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

       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

       著有《杨忠愍文集》。

       近代名人

       杨秀清: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

       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

       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

       杨深秀:(1849-1898):清末维新变法人士。

       杨昌浚: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湘乡桐瑞台杨氏文升公十二派孙.湘军重要将领,先后担任浙江巡抚、甘肃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官至太子太保。

       逝世后,清 -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杨昌浚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

       其中“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 -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露禅: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杨式太极拳奠基人。

       现代名人

       杨尚昆:[2](1907-1998)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市)。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早年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 -党员,后赴苏联学习。

       回国后在各个时期担任党政军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8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振宁:(1922~)安徽合肥人。

       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曾任芝加 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雪兰:(1935~)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唯一的华人副总裁、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

       杨丽萍:(1958~)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印象》总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被誉为中国五美人之一。

       杨利伟:(1965~)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中国人民 -空军少将军衔。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杨澜:(1968~)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企业家,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杨澜

       杨钰莹:(1971~)内地女歌手。

       杨采妮:(1974~)香港女演员、歌手。

       杨丞琳:(1984~)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

       杨幂:(1986~)内地影视女演员。

       杨怡:(1979~)香港女演员

       杨恭如:(1974~)香港影视演员

       杨恭如

       杨惠珊:(1952~),中国台湾电影女演员。

       湖南湘潭人。

       1952年在台湾出生。

       曾就读于台中静宜女子文理学院。

       杨洋:(1989~)大陆新生代女歌手、演员

       杨紫琼:

       杨紫琼

       (1962~)影视演员

       杨洋:(1991年9月9日~),内地新生代90后男演员,新版红楼梦成年宝玉的

       扮演者。

       杨坤:(1972~)歌手、音乐人

       杨紫:(1992~)内地青年影视演员

       杨颖:(1989~)演员、模特、歌手

       杨延文:(1939~)中国画山水画家,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杨力舟:(1942~)中国画人物画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瑞芬:(1950~)女画家,中国画花鸟画家,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彦:(1958~)中国画山水画家,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晓阳:(1958~)中国画人物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翰:(1970~)中国画画家,曾为《百家讲坛》栏目绘制欧阳修、范仲淹、等多幅历史人物素材。

       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

       杨炼:(1955~)作家,诗人。

       杨黎:(1962~)作家,诗人。

       杨廷君:(1986~)企业家,创美华集团总裁。

       杨云:(1984~)中国体操运动员。

       杨威(Yang Wei):(1980~)中国体操运动员,2022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全能金牌获得者。

       是一名全能型运动员,强项为吊环和双杠

       杨洪基:(1941~)

       杨洪基

       总政治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政协委员、 -艺术学院声乐系教授。

       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少将军衔。

       他曾经演唱过《滚滚长江东逝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满江红》、《短歌行》等等经典曲目,是中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杨晨:(1974~)足球运动员

       杨晨

       1974年1月17日出生,身高1.85米,体重79公斤,场上位置前锋。

       百米成绩12秒,12分钟跑3200米,业余爱好音乐,看书。

       1998年7月1日以100万马克转会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成为中国留洋五大联赛第一人,身披21号球衣。

       曾效力北京国安、深圳健力宝。

       1998-1999德甲赛季入球8个。

       2022年正式退役,现任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领队兼助理教练。

       杨成瑞:1992年7月28日生于山东泰安,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杨珺菁:1989年5月15日出生于河南,中国女排名将,其犀利的二三号位快球进攻颇具特色,被誉为中国女排的新“暴力副攻”,2022年首次入选国家队,便稳坐中国女排主力副攻,在当年帮助球队获得亚锦赛冠军以及世界杯季军。

       2022年4月,郎平知道挂帅新中国女排,杨珺菁再次入选国家队,并身披6号战袍。

       来自百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