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党的一封信
尊敬的党和党的领导人:
您们好
在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2022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因为今年不仅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更是中国 -的90黄诞。
这90年来之不易,是中国 -代理着中华儿女千辛万苦换来的;是 -领导着的中华儿女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如果没有中国 -,没有南昌大起义,没有中华儿女为国献身的精神,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在嘉兴南湖红船上成立了中国 -,也是中国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 -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光荣为党牺牲。
15岁的刘胡兰,牺牲在帝国主义的枪口下;王二小为了新中国,把敌人引入埋伏圈后热烈牺牲;邱少云同志为了中华儿女,被烈火烧也一声不吭;更令人难忘的是为了新中国,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的董存瑞同志。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如今中国在 -正确的领导下突飞猛进,表明这些烈士是有价值意义的。
经过二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华儿女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把中国从火坑里救了出来。
中华儿女把从火坑里救出来以后,又发生了战争,是因为蒋介石不守信用,向 -全面进攻才使中国再次发生战争。
又经过四年国内革命,中华母亲把希望给了 -。
台湾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相信有中国 -的领导我们一定能收复宝岛台湾,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中国 -的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主席 -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已于今天成立了。
在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 -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放响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两个数字代表了实际意义,54门礼炮代表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 -人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92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12大地震给中国人民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在党的领导下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改革开放为中华人民开辟了富裕的道路。
我们要记住党,记住党的见精神,记住党的教导,记住 -领导人英勇善战的精神,做下一代党的接班人。
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文2000字
我所了解得马克思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有几分钟的时间站在讲台上向大家阐述我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够仔细地聆听,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多谅解,作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九十三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敲开了沉睡千年的雄狮大门,随着五四运动激情的不断高涨,反帝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地坚定,从此以后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的心里,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实现它的价值.
五四运动的爆发,彻底地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近百年的民族怨气如火山般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虽然才实行几年时间,但它的弊端已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国人面前.为了救国,为了实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愿望,仁人志士们再次开始了救国图存,寻求改革的道路.俄国的十月革命为这个濒近灭亡的国家带来希望,南陈北李开始坚定信念,到处宣扬马克思主义学说,企图用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就这样,李大钊先生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如约在《新青年》上见面,它的出现,如星星之火般成燎原之势,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中国人,那么,毫无疑问,李大钊是使中国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先行导师.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是看它所确立的是什么政体,它的阶级属性是什么,代表的是那些人的利益.我们不可否认,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对于本国的国情来说,却是弊大于利,毫无利用价值,因为它所代表的仅仅是中兴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高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是无产阶级?是工人、农民、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地主、资本家.偌大的中国有13亿人民,近乎10亿是工人、农民,如果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试问这个国家如何有新生,又如何有发展.马克思有句话说得非常到位:什么是天?工人二字结合起来就是天,工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俗话说天是万物之主,那么理应如此,工农大众方才是国家的主人.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俄国革命成功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着长达几十年的奋斗,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 -一大,13位代表正式确立了中国 -,虽然他们代表的仅仅是全国50多个党员,但是他们深信,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努力奋斗.李大钊一句简短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终于在中国成为了现实:环眼中国,必将是赤旗的天下!今天,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方才深知守常先生话语之真谛.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不断结合,充满了生机活力.在此期间,我们抗日成功,打败了反动派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百年来得第一次独立,那一刻,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了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指路明灯.
求玛丽和马克思2000字观后感
在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讲了一个人,从女孩到女人,一生都爱著那个永远不会给她爱的男人的故事。
在那个病态的爱恋中,没有任何的安慰。
那封信更像遗书一样,散发出人性的恶臭。
然而,在《玛丽和马克思》中,我们却看到另一份感情,超越那些爱恋,道出了人生的真实。
玛丽8岁的时候,她想着将来可以嫁给“灰伯爵”,买一座城堡,然后生很多孩子,养2只鸭子和1只狗。
明天是什麽样子
我们幻想着明天有飞舞的汽球环绕我们。
我们想着自己的幸福,做梦都忍不住笑起来。
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可能是个失败者,甚至会亲手了结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真实的人生里,人生的不幸就像那个默剧演员头上的压缩机,顷刻间轰然坠落;人生的脆弱就像马克思母亲举枪瞄准自己的头部;人生的突变就像玛丽父亲突然被海水席卷,尸首全无┅
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当马克思获彩票头奖后,他的人生目标一个个实现,他买了足够享用一辈子的巧克力,买了最喜欢的动画玩偶。
然而他说,人生还是缺少什麽。
他缺少爱和沟通,于是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和玛丽来来往往的信笺中一直寻找,寻找著他本没有的。
玛丽给他寄来了自己的眼泪,他教给玛丽处事的方法。
像是一种彼此的救赎,为了明天,也为了人生。
玛丽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没有经过马克思的允许,就在书中以马克思为案例,进行学术的研究。
这段长达几十年的通信,遂在马克思难以言表的气愤下中断。
玛丽因此变得消沉,沉溺于酒的世界中,仿佛回到母亲当年的状况。
玛丽婚姻失败,人生进入最黑暗的深谷,一个没有底的深渊。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此时的马克思思考著。
他看着玛丽寄给他的、带著歉意的礼品,最后选择了宽恕。
他说∶“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
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同样┅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我必须接受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
我们无法选择缺点,缺点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能选择朋友。
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
有的很整洁,有的则像我的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
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样,但是没有我这麽多的裂缝。
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当阳光再次洒满那间小屋的时候,当时光仿佛定格在那台打字机上的时候,当满墙的信笺在回忆著一切风雨的时候,64岁的马克思,在玛丽进门之前,已经安然离世。
他的胸前挂著识别人类表情的小本子—这是他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最后努力。
玛丽看着这一切,泪流满面。
是宽恕和接纳挽回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危机,像是一次完美的救赎。
只是这种救赎,苍白得让人只能叹息。
自己都无法救赎,何况救赎别人呢
明天仍然是个未知。
人的无助和努力,都在告诉人,一切都是徒然,因为人对未来一无所知,更无可奈何。
然而,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或遭遇生活苦楚,
但那位养活麻雀者,他必然也看顾我。
他是我旅途的良伴,或经过水火之灾,
但救主必与我同在,他宝血把我遮盖。
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
但我知谁掌管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
《我知谁掌管明天》
是的,虽然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麽样,但我们若愿意牵住耶稣救主的手,就会安稳,就会“每一步越走越光明”。
黏土做的动画,让这部影片的人物和场景带有一种笨拙和灰暗感,但却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影片的主旨:孤独苦涩的人生中一种微小但真挚的友谊,有可能支撑平凡人的一生。
玛丽是一个生活在澳洲的普通女孩,她相貌平凡,经常被人嘲笑和冷落,缺乏家庭的温暖、同学的尊重、更没有朋友…一个偶然冒出来的奇怪念头让玛丽写了一封信给远在美国的陌生人马克思,从此他们开始了以书信沟通的忘年之交。
玛丽的出现改变了马克思的“平静”生活,让马克思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在灰暗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希望。
但也因此而让他陷入了精神的焦虑和紧张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玛丽则通过马克思开始认识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寻找自我,树立自信。
当玛丽通过研究马克思而写成自己的精神病研究专著准备出版时,马克思却因此而和她断绝了来往。
这让玛丽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她的丈夫也在这个时候离他而去。
就在人生陷入绝境,玛丽企图自杀来结束自己人生时,马克思寄来的信和礼物挽救了玛丽,也挽回了两个人多年来的真挚友谊。
当玛丽长途跋涉,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去看望马克思,马克思却在这天早上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玛丽在他的房间中看到整整一面墙上贴满了她写给他的信…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而且几乎都是以两个人的书信来贯穿始终,黏土动画特有的质朴和笨拙也使这部影片看上去有些缓慢和怪诞,有点像蒂姆.波顿影片的风格,灰白的调子以及一再强调的玛丽喜欢的棕色、玛丽和马克思喜欢吃的巧克力,又让影片混合了一种朱古力的苦中带甜的味道。
影片中的玛丽和马克思都是生活在灰暗角落里的小人物,他们排解压力和焦虑的办法就是吃甜得发腻的巧克力制品,而吃那些垃圾食品却让他们的身材走了样。
他们是为了借此逃避生活中的不满和自卑,在甜品中得到暂时的安慰。
玛丽送给马克思的一个最为特别的礼物,是装着她眼泪的一个瓶子。
因为马克思说他早就哭不出来,没有眼泪了(除了切洋葱的时候)。
而马克思送给玛丽最珍贵的礼物,无疑是他收藏了一生的那箱他们共同喜欢的动画片的卡通玩具。
在平淡遥远的交往中,两个人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友谊,直至马克思辞世。
这样的友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如今现代通讯和网络如此发达的全球化时代,人与人的交往带有更多的功利性,而很少有那种纯粹只为了精神沟通的交往。
并且,人们更热衷于虚拟的精神自慰,而在现实中的感情却显得苍白而无力。
影片中的人物很像王家卫电影中那些都市丛林中的人,他们都孤独而自闭,带有深深地自卑,无法与人正常地交流和沟通,甚至于因此而变得神经质并患有精神病。
马克思就是如此。
八岁的玛丽和四十四岁的马克思同样孤独,不同的是玛丽是以一种少不更事的童真渴望交流和沟通,渴望打破这种孤独,而马克思则是历经风霜洞悉世事之后想要逃避现实世界的自闭。
玛丽有一只从来不会下蛋的鸡,马克思则有一系列叫做“亨利”的养不了多久就死了的金鱼,在没有朋友的日子里,他们唯一的交流对象就是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
玛丽渴望爱情,但却不懂得如何表达和把握自己的爱情,即使短暂得到最终也无奈地失去。
马克思则拒绝女人的献媚,更害怕女人对自己的身体侵犯,他对爱情麻木不仁。
在他们的人生中,没有太多的快乐,因为他们得到的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马克思中奖赢了很多钱,但他只用一部分买了爱吃的巧克力,而把其他都送给了别人。
他们真正渴望的是真挚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
影片中还有很多关于死亡的表达,玛丽的爷爷是喝氨水死亡,爸爸是在探测金属时被海水冲走,妈妈则误喝了防腐剂致死,马克思的妈妈是开枪自杀,甚至马克思楼下的哑剧演员也是被从天而降的水泥板砸死。
玛丽在备受精神煎熬时也曾想选择上吊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影片的最后也是以马克思平静地死去作为结尾。
所有这些关于死亡的表达,一方面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同时又带着世纪末的焦虑和担忧。
在影片旁白那平静而深沉的娓娓道来中又显得那么忧伤和无奈。
在如今这个强调商业美学,强调视觉盛宴的纷繁世界,这样一部显得有些机械、有些晦涩的动画片好像有些不合时宜,对于那些看贯了好莱坞、迪斯尼、皮克斯动画的观众来说,这样一部动画是有些挑战观影经验的。
但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
打动人心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那些我们每个人都深藏于心底的爱与痛的经历。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完美,你是有缺点的,我也是。
人无完人,即便是我公寓门口,那个乱丢垃圾的男人。
我小的时候,想做除我以外的任何人,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就一定得习惯由自己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子,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
但是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小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小道和我的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
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小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当马克思的这封信漂洋过海送到玛丽手中,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回了他们的友谊时,我感动落泪…
当马克思与世长辞,剩下玛丽一个人独自面对一整面墙上的熟悉的字迹和漫画时,我想到了你,我最亲爱的朋友: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
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发展的理论,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其一,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它的一切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动力,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够如实、及时地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另一方面,哲学诚然要解释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为此,它坚持理论必须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最终检验。
离开无限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
其二,它的科学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和吸收近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不是什么宗教教义,它严格地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某种先验的概念、原则、公式出发来看待自己的一切理论观点。
其三,它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不同,也有别于现代西方一些自命不凡的哲学,它从来都不主张自己已经结束了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诚然有它的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为后人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当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不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所创立的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和人类历史经验包括以往人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
这些基本观点包括:辩证而又唯物的世界观、方 -;辩证而又唯物的认识论;辩证而又唯物的历史观等等。
这些基本原理之所以有价值,因为它们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
在后人掌握、运用这些原理的时候,当然必须从他们所处的具体实际出发。
因此,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人类社会的新经验和新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
这已为中国和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在20世纪的发展实际所证明。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必须反对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中国的国情是如此的“特殊”,以致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不适用的。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分析证明,这种“中国特殊论”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指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但是,中国的国情又的确有自己的特点。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中国历史和现实时,必须充分注意这种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生根,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也才能彻底驳倒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合乎中国国情的论调。
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事业,以 -为代表的中国 -人曾经在党内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公式化的教条主义。
30年代初,此种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挫折。
为了从哲学的高度克服教条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带头研究哲学,写下了诸如《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杰出著作。
他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特别地提升到哲学方 -、认识论的高度。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仅使我们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党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 -思想—中国 -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问题在于,革命胜利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是否仍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特点
在这方面,中国 -做出了艰苦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
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左”倾思潮,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某种“本本”出发,从抽象的公式、概念出发,超阶段地提出建设所谓“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主张。
为了克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支持并引导了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他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 -思想活的灵魂。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注:《 -文选》第3卷,第3页。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使我们党不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且形成了第二大理论成果— -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29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它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程度和水平。
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紧紧抓住世纪之交乃至下个世纪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灵敏反映、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列宁说:“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
(注:《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5页。
那么,当代“社会生活条件”出现了哪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所不得不格外重视的异常剧烈的变化,向人们提出了哪些必须研究或探索的重大时代课题呢
1.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所谓经济全球化现象。
人们列举了资本的“全球化”的种种表现:跨国公司、跨国资本、跨国经济组织的急剧增加,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出现了国际化的劳动分工,国际信贷经济得到发展,资本调控进入跨国公司结构,生产系统和劳动过程日趋灵活,非中心化经济逐渐形成,标准化的市场和消费模式的指数不断增长,社会综合保障的信贷制度日益扩展,新价值体系开始创立并得到实际运用。
经济全球化还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社会秩序中,由于取消了社会和资本之间的界限,资本自身变成社会性,从而一切用于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都已直接被资本吸收,资本的控制呈现出普遍化和迅速扩散的态势,而不再像19世纪那样,集中封闭在一个地区;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跨国公司其职能也已发生变化,它不再为一个国家服务,而是有它自己的联盟,为它自己的公司服务,为全球资本主义服务,一切都以它的资本增值和再生产为转移。
总之,经济全球化表明,资本的控制真正达到了国际化的程度。
有鉴于此,一些人士断言: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与国家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应该区别三种意义上的“全球化”:一是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客观发展状况或趋势的全球化;二是对现实的全球化现象所作的理论探讨;三是一些大国传媒与资本共谋而进行的“炒作”。
对于第一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深入地研究,揭示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对于第二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即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存在于一些严肃认真的理论探讨之中的“全球化”理论、思潮,马克思主义者要认真对待,将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批判地分析,转化为自身的研究课题,尽可能说出一些新的道理来;对于第三种意义上的所谓“全球化”,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给以足够的警觉。
人们注意到,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解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 -宣言》中的下面这段话是许多讨论全球化现象的学者(甚至包括那些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士)经常加以引用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
国外一些学者如阿里夫·德里克甚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能够写下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极其恰当的描述文字,对于他们那个时代而言是显得奇怪的。
其实,马克思在上述文字里所表述的思想在稍早一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清楚地阐发过。
马克思所以能在资本主义尚处在幼年的时候就对其做出了今天还令世人惊奇的预测,归根到底,源于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源于他对资本的本质的科学把握。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按其本性来说,是天生的国际派,由于它活跃在世界舞台上,造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造成了交往的普遍化,个人的狭隘地域性的存在愈益被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所代替。
人们在惊讶于马克思的天才预测的同时,可能会感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许多重要思想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注意,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某种简单化、庸俗化和片面化理解的重要原因,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有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再认识再研究的必要;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毕竟出现了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那个时代所不曾具有的变化,毕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新的变化、新的问题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而不能简单复述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
譬如,经济全球化是否将导致民族、国家的消失呢
这个问题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应该看到,整体化是以分化为各自利益不同甚至对立的民族为前提的。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不断加深并未消融各民族不同的特征、价值追求的差别,毋宁说是以这种差别为前提的。
因此,各民族在普遍交往过程中所呈现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性、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规定。
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民族、国家是不可能消亡的。
取消了各民族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的一体化“同质世界”本身是一个单调的世界,是不会得到大家认同的。
事实上,在主要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唱主角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家在推动资本的扩张,在维护本民族利益方面始终承担着重要角色。
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民族、国家间的不平等现象。
当然,民族、国家的职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发生变
给老师的一封信400字必须是400字,一字不差 把书信格式也写对了,一点也不能有错
亲爱的老师百:
您好
老师,是您给了我知识,我非常 感谢您。
您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照亮他 人;您像慈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您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我。
您不像有些老师,对我们的关爱都是 平等的。
有些老师只对学习度好的学生 好。
而您却对我们都很关心。
您不像有些老师。
当我当运动员 而耽误学习时,就对我很不满,而您 却很支持我。
在我训练的时候尽量不 讲新课,只是复习,以免我落下功 课。
还有当我们取得好成绩问时,您为 了鼓励我们,还用自己的钱,给我们 买奖品。
老师,您真是太辛苦了。
早上,您早早的来到学校,指导我们读书,学习,上课时,您耐心地答为我们讲 解,就算嗓子哑了,您仍然不肯休 息,晚上,您还得给我们批改作业。
这是多么伟大的师爱啊
老师,我们永远都爱您,您是我 们的好老师
在内这儿,我非常感谢 您,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想 大声容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某某人
xx 年x月x日
给2022年自己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左右,给好评噢。
。
。
写给2022年自己的一封信
你好:
看到这封信时你已经成年很久了,这时的你是否已经摆脱了当年刚来到检察院时的稚气;是否已经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不再不敢直视对方的双眼;是否已经在反贪一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呢
你还记得刚成为检察干警时的兴奋心情吗
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反贪干警你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天津大港石油化工公司的生活区,父母都是工人,也都是为了支援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来到这里。
在这种家属大院的生活相对比较闭塞,幼儿园、小学、中学,不管干什么事情在方圆几公里就全都能解决;小时候给你的印象是如果要坐公共汽车,那就是要出远门了。
当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才算是你第一次真正离开了家,虽然学校也在天津,坐公共汽车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可能是在小地方困住太久了吧,你潜意识中总有一种要走出去的想法,刚上大学一年级时经常来北京玩,不再是小时候的北京景点一日游,而是真正认识了一个现代化城市。
当下就暗暗下决心等自己工作了,一定要在北京生活。
大学期间你就已经压抑不住自己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冲动,为了能增加来北京的机会,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你除了自身所学的经济法专业,还辅修了经贸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学位,最终也获得了法学学士和文学学士;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驾照等各种资格考试;课余时间组织学校社团,去农村小学支教,拍摄校园DV剧,出版校内报纸和杂志等等活动;同时还担任着班级团支部书记、天津财经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秘书处主任、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生活部部长等职务;积极争取在发展第一批大学生党员时光荣的成为了 -员。
转眼大学四年过去了,你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通过应聘你被北京一轻控股有限公司录用了,从事的工作也是自己的本职专业,在审计法规部担任法律顾问的职务。
北京一轻不但给了你人生第一份工作,还给了你北京人的身份,给了你稳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他给你能在北京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你很清楚自己不能安于现状,在四年的工作期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第二年你就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习法务会计专业;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会计资格考试、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和司法考试。
2022年初,得知丰台人民检察院要招录公务员,看了看自身的条件刚刚能符合任职条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报了名。
既然报了名就积极准备着各项考试,可能是专业知识一直没放下,也加上好的运气,最终成为了丰台人民检察院的一员。
当得知自己被组织安排到反贪局侦查一处时,你是多么的激动和自豪啊~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了回报,冥冥之中注定自己成为了检察队伍的一员。
还记得当年你对自己许下的承诺吗
作为一名检察人员,你承诺首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你最基本的信念,为公正执法创造主观环境。
这是一个树立严格执法意识的问题,也是一名检察人员作为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问题。
一个公正执法的检察官,他必须是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和事实的,他必须通过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你承诺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从客观上最大限度的为公正执法提供可能性。
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贯彻“ -”重要思想,不断强化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意识。
在办案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注重人权保护,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公正,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问题,端正执法作风,克服因受利益驱动而违法办案、越权办案,打消办案中的特权思想,根本扭转作风粗暴、态度蛮横的现象,真正做到文明执法、立检为公、执法为民。
最后你承诺今后的检察工作中通过办案来体现执法过程中司法程序上的公平正义,这种司法公正的实现,要摒弃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执法理念。
程序公正是现代司法理念所追求的最基本的司法公正。
追求实体公正只能是相对的,法律意义上的事实只是被证据证明了的事实,而非绝对的客观事实。
因此实体公正永远只能被接近,而无法真正实现。
而程序公正,是通过对司法的方法和过程的事先严格设定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的公正,它是看得见的,是绝对的,是可以实现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程序公正本身就可以证明实体公正。
因此,公正执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程序公正,以程序公正展现实体公正,保证实体公正,证明实体公正。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希望你已经兑现了你的诺言。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扪心自问:“我将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总理曾引用两句诗,“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威而畏吾公”,这句廉洁奉公的诗句如果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恰恰就是“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既然,你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要不断地铸造“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神圣的检察精神…。
“秉公执法、廉洁自律”这八个字就应该是人民检察官的追求,就应该成为当代检察干警的风采。
如果生命再给你一次选择,我想你会依然选择人民检察官这个职业,你要像无数前辈一样把自己的青春镶嵌在这平凡与崇高的职业之间。
虽然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检察官,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你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就选择了无悔。
在生活中也许没有鲜花、也许没有掌声,但你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展现出现代检察官的风采。
祝你在未来的检察路上越走越宽,肩负着反贪的重任继续走下去,谱写自己与检察工作新的篇章
此致
敬礼
写篇小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大概2000字左右就可以
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 -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许多历史的发生由于其条件,过程的特殊性甚至是某些巧合性,往往容易使人对成功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对于这种怀疑我想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历史的偶然只有得历史的必然?符合特殊条件的规律,的允许才可能发生。
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
无论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的方案(我们要求制度具有灵活性就是反对将一定时期内的解决方案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固定僵化,因此“与时俱进”的理论虽然质朴简单,确是针对包括改造上层建筑等问题的最为明智的指导思想)。
制度理论包括蕴涵的政治原则,社会结构等等,就如一个社会游戏的规则,规则的名称并不是改革或革命所关心的,什么样的规则能更好的满足进行游戏(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做出选择的依据。
工业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这些普遍原则并不是为资本主义所独有,只是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所体现,人们对西化的追求其实是对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追求。
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本质的渴望,而人们却常将其理解为对内容的需要。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论,既能秉承他们的优秀思想,又能对缺点矛盾进行批判既而提出更加科学完善的构想。
照一些学者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目标美好、道路清晰、策略清楚”,具备这些特点的学说对于苦闷的中国人来说,向其靠拢实在是很正常的事。
以上种种只是对疑问的粗略思考,接下来我想通过对中国 -战争后的社会进程具体的进行一番梳理,以期从中看出近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
1840年 -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
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
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这里是指对以后格局的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 -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差不多与底层歇斯底里发作的同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
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
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 -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
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
这里因着维新派就顺便提到立宪派,他们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并且是刚由或正由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那部分上层资产阶级,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特别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复”,从眼前利益来说,他们一般是不太欢迎以武装暴动形式发动的推翻清 -的革命的。
这个问题在下文中还会有详细论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
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 -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
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
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
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
“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
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
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首先要介绍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们产生于半殖半封的社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形态,由于没有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要来自依靠发行公债和银行垫款的 -财政拨款,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通过税收和通货膨胀转嫁到人民身上。
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战结束后的 -统治时期发展到了畸形膨胀的地步,他的结果是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其次是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基础是地主、官僚、旧式商人和一些买办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始终希望通过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使政权资产阶级化,支持民族资本的发展。
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对外态度上,虽反对帝国主义却并不坚决,因为天然的“软骨性”和先天不足,在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必须依赖外国资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军阀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制约。
这样的态度既难以在政治赢得广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
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权时要“涨价归公”“照价购买”,节制资本时要利用“发达国家资本”,要“不失国家 -”的借用外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
1914?1918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中国人民热切地渴望全面学习西方的时候。
可是一战爆发了,它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原先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顿时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必须性。
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两个近几年很有影响的学派:“新启蒙”与“新儒家”,其中的“新儒家”试图通过中西社会文化本质差异性来分析近代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纲领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因此我也试着先从文化层面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兼容性。
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
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意志,这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抵触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天然的一致性,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一,集体主义观念提倡的是社会本位主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相似的社会理想,对未来目标有一定的趋同性,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按需分配,消灭剥削与农民起义时提出的“等贵贱,军贫富”口号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光是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号召力便是其他学说主张难以望其项背的,因为农民阶级恰恰是历种主张运动所从来没有真正重视和发动过的-这种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农村人口占压倒性比例的国家实在是一件另人难以想象的事。
当然除却文化上的相融性,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三个理论组成部分。
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
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
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
这里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
后记:这篇文章的写作历经数星期,其间充满了痛苦,对于近代史中的种种问题愈是深入思考了解便愈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有时会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有了新的思路,但很快又会被自己所推翻,始终都难以自圆其说。
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思维是否从最初入手之时即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之后的种种论述始终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阐发,这种想法往往使我大为恐惧,直到文章划上句号,疑问犹盘旋于脑中。
从来认为如此未必便是对的,我感到自己的观点仍没有跃出以前的思维模式,其中细微处有自己的理解但大处并无新意且有失片面。
另外,关于维新变法,三民主义以及无产阶级等问题的讨论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都显得十分肤浅。
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感人友谊的具体故事,谢谢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 -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马克思的故事,故事来源,故事名称及故事梗概,要求像下面表格这样填写,大概两千字,可摘抄。
谢谢
天才降生
马克思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洛宾·列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求学生涯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
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 -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砍柴、放牧。
可是后来,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不许居民们靠近一步。
不少居民想到山林中去拾些柴草,却被认为是“ -”。
广大居民不满,德国议会不得不认真审议这些事情。
可是,他们只为贵族地主考虑,审议结果是:居民们的行为确为 -
如果再持续下去,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这样一来,引起全国民众对议会的强烈不满,人们愤怒谴责议会的不公平处理。
马克思也感到十分气愤,他便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 -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 -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
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
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反动 -的丑恶本质。
他在寻找着时机,去继续与反动 -作坚决斗争。
1843年《莱茵报》发行许可被普鲁士国王撤销,因为马克思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俄国沙皇的文章,引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满,普鲁士国王接到沙皇的 -后下令查禁莱因报,马克思因此失业。
在此期间内,马克思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恩格斯是工厂主子弟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斯的活动与生活费,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的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
婚姻和家庭
1814年2月14日,燕妮·马克思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
燕妮·马克思(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 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
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
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
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
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
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口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
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
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给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
从 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
此后即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冯·威斯特 -结婚。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
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
他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
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
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
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
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放的征途,来到巴黎。
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最终导致其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
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
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三个小时以上的。
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
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
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
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
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
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白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
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
与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不少由她代办。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迫,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
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
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
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
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
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象是即将永别的人。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
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
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
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
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伟大的友谊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Vorwärts
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普鲁士 -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 -驱逐马克思。
同年秋,马克思被法国 -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被迫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
1847年6月,改组同盟并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同盟的纲领《 -宣言》。
此后1848年革命席卷欧洲,也波及到比利时。
1848年3月,马克思遭到比利时当局的驱逐。
在法国临时新 -的邀请下,马克思夫妇回到法国巴黎,恩格斯也抵达巴黎。
1848年4月,在德国无产者的资助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鲁士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
随后几乎所有的编辑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驱逐出境。
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的驱逐令。
5月19日,用红色油墨刊印的《新莱茵报》最后一号第301号出版。
6月初,马克思又来到巴黎。
他被迫选择或是被囚禁于法国布列塔尼(Brittany),或是再次被迫驱逐。
8月,马克思被法国 -驱逐,前往英国伦敦。
从普鲁士派驻英国的密探报告提到马克思似乎从不刮胡须来看,马克思在英国仍被普鲁士 -所监视。
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
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
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
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
大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600字
尊敬的老师:您好
听说您说要给您写一封信,一开始我还真的有些为难,真不知道该怎么写才好。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我准备说说我的看法,如果语言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还请您见谅
其实我真的觉得您是我从懂事,到上学以来,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一个老师。
您认真负责。
本来有很多话要说的,但是,坐在电脑前,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真不知道是为什么。
还有个事情我曾经想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您还记得吗
新生刚入学的时候的考试,我的考试成绩那是差的不得了,特别是英语成绩,听说你们都很担心。
我要说的是,要不是您没有按照那次成绩当作评判学生的标准,还是没有把我放弃,让我走到现在,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激您,要不是您,我还真的不知道我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学生。
这次考试成绩我并不敢说会进步,我觉得这次考试退步的可能性很大。
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伏啊
并不是总是会进步的,如果这次真的退步了,也希望您能原谅我…如果进步了,我们皆大欢喜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