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五戒十要》成书于哪个朝代
成书于明代,是陈实功。
1、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学家,自幼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
陈实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编著《外科正宗》一书。
2、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虽属医学专著,其中却提到了医德方面的内容,即\"五戒十要。
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拨之…医者必也平心以察之,虚心以应之,庶乎其也夫。
扩展资料:
1、陈实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作风正派,对同道之士谨慎谦和,对上进青年能提携爱戴,对病人,无论穷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实属难能可贵。
2、他不仅为穷人看病不收分文,而且还捐资赠物,修建山路,造福一方。
在南通市段家坝南边的大街上,原先也是一座木结构的桥,称为涧桥,后经陈实功出资改造为石桥,桥面为石条,其顶端上尚且保留着深雕纹饰。
3、在剑山西北半坡上,树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纪念碑,这是为纪念陈实功先生逝世350周年忌辰所立,雕饰典雅,让游客身临其中,感觉庄严、肃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实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杏堂
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是一样的。
copy贪欲就是贪,嗔恚就是嗔,邪见即是愚痴,痴。
五戒:不杀生、不百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度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五戒十善是人天福报的因。
持知五戒行十善到上上品,命终可生道天。
做到中上品,来世能得人身。
南无阿弥陀佛
《医家五戒十要》成书于哪个朝代
《医家五戒十要》成书于—明代,是陈实功。
陈实功(1555~1636年),中国明代外科学家。
字毓仁,号若虚,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卒于明思宗崇祯五年(公元1636年),享年八十有一岁。
江苏东海(今南通市)人。
陈实功从事外科四十余载,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
由于当时身处封建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内科,轻视外科,这是因为外科医学同内科医学相比较而言,外科医学缺少详尽的基础理论。
陈实功在往常的治病行医中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戒撸七天,梦遗了,怎么办
身体要更好地恢复,控制遗精频率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很多戒友虽然在坚持戒色,但是频遗始终无法克服,结果就是漏垮了。
记得有位戒友,戒色大半年,但是他频遗漏了大半年,以前还没有精索,漏了大半年,然后再去医院检查就有精索了。
中医:久遗八脉皆伤
频遗是非常伤身体的,很不利于身体的恢复,频遗也很容易出现症状的反复或者加重。
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控制遗精频率,控遗是可以单独分开来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戒友奥斯汀就在专攻频遗问题。
我曾经也被频遗问题所困扰过,刚开始戒色我并没有出现遗精问题,因为以前透支严重,所以戒了很久才恢复正常的遗精频率。
有的戒友因为从发育期就开始撸管,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遗精,他根本就不知道遗精是什么情况。
还有的戒友体质虚弱,在撸管的同时也会出现遗精困扰,简直就是双重摧残,双斧伐木,没多久身体就吃不消了,症状百出。
我那时为了控制遗精频率,也费了不少功夫,天天在网上查资料,查了几百页的资料,我那时研究的重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遗精;二,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遗精。
我那时有做遗精记录,每月几号遗精,几点遗精,遗精间隔,遗精时的具体细节都有详细记录,然后我就研究是什么导致了遗精,把可能的原因想出来,然后上网查,看看是否有案例和我一样的情况。
然后就把一个个原因给找出来了,导致遗精的原因很多,必须要学会避免这些遗精诱因,这是非常关键的。
这季再具体罗列一下:
导致遗精的因素如下:
1.白天意淫;2.白天劳累;3.喝酒;4.吃肉太多;5.吃补药;6.趴着睡;7.裸睡;8.晒被子;9.盖太厚太重;10.睡前打坐;11.内裤太紧;12.顶着或者夹着被子;13.艾灸不当;14.打坐意守下丹田;15.熬夜久坐;16.睡前喝水太多;17.运动过度;18.生病;19.肾亏无梦而遗(滑精);20.饮食偏辣偏重;21.紧张(包括梦魇);22.挤压(包括趴睡);23.生气(导致气血紊乱);24.受凉(包括吃凉食);25.按摩穴位不当;26.炎症导致的遗精(属于中医肾亏范畴);27.还阳卧(有不少遗精的反馈);28.睡前泡脚(水过热);29.憋尿(易致遗精);30.睡时使用电热毯或取暖器;31.睡前有过剧烈的运动;32.包茎包皮过长;33.思虑过度;34.回笼觉;35.失眠再睡;36.大量出汗;37.吃中药(特别是不对症);38.长时间做足疗;39.黑芝麻吃多了
我16季总结了23条导致遗精的因素,这季添加至39条。
其中很多都是我自己亲身体验,并且进行案例调查得出的结论。
还有一些是根据戒友的反馈,然后进行分析调查得出的结论。
遗精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两个人同样喝冷饮,可能一个回家就遗精了,另外一个却没有出现遗精,这就是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别。
冷伤阳气,但有的人体质还行,还伤得起,所以没出现遗精,但有的人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很虚损了,再一吃冷饮,马上就会出现遗精。
有的人吃很多肉都没事,但有的人肉吃多点,马上就会出现遗精。
还有的人临睡前热水泡脚就会出现遗精,但有的人怎么烫脚都没事。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事实就是,每年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可能去年你热水泡脚不遗精,但今年就可能会出现遗精。
去年你运动一下午都不会遗精,今年可能稍微运动多点就会出现遗精。
另外,遗精和季节也是密切相关的,很多人在春夏遗精很少,到了秋冬遗精就开始频繁了。
很多人刚开始戒色,基本很少遗精,但戒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频繁遗精,给他带来很大的困扰。
我们要更好地恢复,必须有一个稳定的遗精频率,如果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遗精频率都少而稳定,这对于恢复是很有利的。
我罗列的这些导致遗精的因素,很多戒友可能看了印象不深刻,只有当遗精发生后,才可能会加深印象,下次才能真正做到避免。
遗精一般分2类:
1.生理性遗精
2.病理性遗精
一般一月3次以内算正常,还有的文章说3次左右。
如果你一月达到6次8次了,或者连续几天都遗精,那就不正常了,属于病理性遗精。
如果能把遗精频率控制在15天一次或者20天一次,已经可以算成功了。
如果想更好地恢复,最好能控制在一月以上一次遗精。
毕竟很多戒友的身体透支多年,出现了巨大亏空,一次遗精都伤不起了,一次遗精就可能让他难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这里再说说精满自溢,如果严格地说,是不存在精满自溢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就讲到不存在精满自溢一说,之所以有精满自溢,其实是对凡夫说的,凡夫色心一动,元精即化为浊精。
修行高人,是可以突破遗精障碍的。
而我们生在红尘俗世,诱惑太多,要真正做到“无漏”,难度是很高的。
一方面你修心要做到位,另外就是要有明师传授方法。
有的戒友会觉得浊精不好,其实浊精是很有营养的,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并不是垃圾。
所以,浊精也不可随便泄露,对于浊精我们也要学会爱惜。
戒色吧里大多数的戒友都会遇见遗精的困扰,也许你现在没遇见,明年就遇见了。
遗精后的心理调护也异常重要,很多人在遗精后都会出现破戒,因为遗精后容易出现思想动摇,也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所以遗精后是破戒的一个高发期,我们在遗精后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正确看待遗精,并且保持高度警惕,做好情绪管理,这样就能平安度过遗精后的那段时间。
中医一般把病理遗精分以下5类:(西医则归因于炎症表现,如前列腺炎等)
1、心肾不交型:表现梦中遗精、头晕、倦怠无力。
此为心火亢盛、水亏火旺,扰动精室所致。
2、肾气不固型:表现滑精频繁,面色少华,畏寒肢冷。
此为病久不愈,阳精内涸,气失所摄,精关不固。
3、肾阴亏虚型:表现为遗精、头昏目眩、耳鸣腰酸、失眠盗汗。
此为房事过度,耗伤肾阴,干扰精室,致使封藏失职。
4、肝火偏旺型:表现为梦中遗精,烦躁易怒,胸胁不适,口苦咽干。
此为肝火旺盛、火扰精室所致。
5、湿热下注型:表现为遗精频繁,或在排尿时精液外流,口苦或渴。
此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古人认为:“遗精不离肾病,但亦当责之于心君。
明代医家戴元礼在《证治备要遗精篇》中说:“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精液而出者。
时至清代,对遗精指出“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
梦之遗者,谓之梦遗;不梦而遗者,谓之滑精”。
又将遗精分为梦遗和滑精,后世医家多沿用至今。
很多戒友最后都遗怕了,甚至害怕睡觉,而有的戒友则是经常滑精,这类戒友应该去找个好中医调理一下,药物调理也是控制遗精频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被频遗深深困扰的戒友,应该积极尝试药物治疗,特别要找一个好中医,现在庸医多,开的很多药都不对症,吃下去反而会加重遗精,记得有戒友吃了中药后,2天遗精4次,像泄了气的皮球。
另外,很多戒友喜欢自己找药吃,或者听某某人推荐吃哪种药,他就去买来吃,这样吃药很可能不对症,因为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你,比如有戒友听说吃知柏地黄丸好,就去买来吃,结果反而加重了遗精。
所以,有遗精困扰的戒友,如果你想吃药,最好去看中医,具体诊断后再对症下药,这样稳妥些。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不是说遗精吃一种药就全部管用,吃得不对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有的戒友吃金锁固精丸效果不错,因为比较对症,但有的戒友就不适合吃了,要看具体病情才能开药,还有的戒友是吃了封髓丹控制了遗精频率。
下面我推荐几种控制遗精频率的方法:
1.固肾功
2.睡姿吉祥卧
3.缩肛功
4.仰卧起坐或者仰卧举腿
5.铁板桥
6.站桩
固肾功就不多说了,我第3季的文章讲得比较详细,还拍过一个视频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把固肾功做到位,感觉找对,是可以做到有效减少遗精频率的。
记得有个戒友原来一月梦遗8次,坚持做固肾功,就减少为一月一次,他一下又恢复了活力和自信,底气又回来了。
当然,杜绝其他导致遗精的各类因素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上面罗列的各种因素。
睡姿吉祥卧也是非常重要的,固肾功加吉祥卧,就相当于“双保险”了。
我看到有戒友在推荐婴儿卧,其实婴儿卧和吉祥卧类似,只不过吉祥卧是右侧,并且对手的位置有要求。
吉祥卧刚开始容易产生不适应,一个是手垫着不舒服,还有就是腿一直弯曲憋得慌,我刚开始也是感觉不适应,坚持一个月,慢慢就适应了,现在我睡吉祥卧已经很舒服了。
关于吉祥卧的原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吉祥卧很好,但真正知道背后原理的人却不多,吉祥卧是把人体折叠,这样一折叠就相当于关闭了下漏的通道,我打个比方大家就理解了,好比一根吸管,你在上面灌水,如果吸管下面呈折叠状,水就不易漏失,具体折叠的角度,我推荐小于或者等于90度,如果是135度,那还是很容易漏失。
我自己睡觉一般都90度,小于90度也很好,但难度有点大,不容易做到。
古大德都很重视吉祥卧,很多都曾苦练过吉祥卧,甚至把自己绑着定型入睡,他们能克服遗精关,和吉祥卧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般坚持吉祥卧一个月,就能慢慢适应了,刚开始肯定会感觉到不大舒服。
有了固肾功和吉祥卧这“双保险”,再加上避免其他导致遗精的各类诱发因素,控制遗精频率就有把握了。
控制遗精频率的 -很多,网上应该不下十种,我自己试下来的最好的动功就是固肾功,当然吉祥卧也很好,不过是属于睡姿静功。
另外,缩肛功大家也可以练练,仰卧起坐和仰卧举腿也可以起到固肾腰的作用。
铁板桥不少戒友反映也不错,但贵在坚持。
站桩也是可以有效减少遗精频率的,有戒友反馈通过站桩他大大减少了遗精频率。
什么是上九流和下九流——包括那些人或行业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道、阴阳、儒、墨、名、法”等六家。
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扩展资料:
九流划分:
中国古代把人按身份划分为九流,复杂一点的还有什么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如班固就把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分为九流: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
也可称之儒家者流、道家者流等等。
后来儒、道成“教”加上佛教,就有了“三教九流”的说法。
古代民间把江湖人物划分为上、下九流:
上九流:和尚、道士、画工、郎中、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药铺;下九流:优伶、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灶头厨师、澡堂、木匠。
前九类人之所以进入上流,看来不是身份多高贵,而是他们与上流社会接触频繁,有点借灯生光了。
另一种分法是把社会所有的人都分类,就有上、中、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巫婆),盗,窃,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九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九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流
何谓三善道
1、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
谓因修上品十善。
复修世间禅定。
得生其中。
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即四天下之人也。
谓因行五常五戒。
复行中品十善。
得生其中。
2、名人道。
(五常者。
仁义礼智信也。
五戒者。
不杀。
不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也。
3、修罗道梵语阿修罗。
华言无酒。
谓虽行五常。
欲胜他故。
行下品十善。
得生其中。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
佛教书籍中记载,天道众生所过的生活,充满人间难以想象的丰美。
天人们可以自由地飞去飞来,来去无碍。
天人们没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不需要大小便,身体永不疲倦。
天眼清明,身光可随意变化,天女不需要生产。
天人平日过着极为享乐的生活,平均寿命极长。
六道之间通过因果轮回,不断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善道
佛家所说之“七情六欲”,“七情”指什么,“六欲”又指哪六种欲望呢
“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解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大智度论》认为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36132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七情”指的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种感情:喜、怒、哀、乐、惧、爱、恶。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
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
扩展资料
七情六欲
读音:qī qíng liù yù
基本释义: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出 处:《飘荡的尘埃》:“项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头;而是一个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是个既有优点又有错误的人。
例句:人非草木,谁没有七情六欲呢
近义词:四大皆空、五情六欲;反义词:四大皆空。
李孔定的个人故事
孔定善治疑难病症,每多巧思,疗效卓著。
为病家所称道,同行所景仰。
曾诊一患者,发热恶寒两天后竟出现舌头外伸、口流涎水、烦躁不安,每次发作约一小时,随后舌收烦止如常人。
每天发作三、四次,诸医束手。
李氏根据《灵枢.寒热病》原文:“舌纵涎下,烦闷,取足少阴。
用镇肝熄风,养心滋肾的办法,一剂中药便解除症状,续服三剂告愈。
又如孟君患牙髓炎,剧痛难忍,服药无效,李氏为书鸡屎藤100克、鲜猪肉150克,共炖二小时,吃肉喝汤(不放盐),一剂知,三剂已。
他常说:“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人才可以业医。
古往今来,荣极当代,名炳医林,光照后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德高尚之人。
业医50余年,他对所有病员均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无论每天有多少求诊病员,他都认真负责地接诊。
退休后对上门求治者,也从不推诿。
虽已高龄,医名显赫,仍一如既往,乐此不疲。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义务诊治了大量病员,从未收取病人报酬。
对于经济困难者常常解囊相助,为病人支付药费,并经常亲自上山为病人采草药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他非常强调同行的团结合作,尊重同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他认为,明朝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提出的医家“五戒十要”是同行相处的起码态度。
必须认真按照“凡乡进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
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投之”的要求,躬身不倦。
其谦逊朴实、敬业乐群之风范,深受中西医同行及病人尊崇。
博及医源穷灵素 诗词歌赋有鸿文
孔定认为:学习中医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厚古尊今,不拘门户,才能开阔胸襟,启迪思维,才是科学发展的态度,才是事业成功之路。
其初学医时即熟读陈修圆“医书十六种”,后攻“四大经典著作”及叶、薛、吴、王诸家著述,尤其佩服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对其《温病条辩》领悟较深。
他深知,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必须熟谙经典,融会各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因此,他在遵从老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文、史、哲、易,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无不涉猎。
并广泛收集古今名医验案和民间验方偏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整理提高,为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般人学习《黄帝内经》,是很少去钻研艰深玄奥的“天元纪”、“六微旨”、“气交变”等几篇运气学说大论的。
孔定则不仅把《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研究得十分熟稔,而且还把《圣济总录》、《普济方》、《类经》、《医宗金鉴》、《素问玄机原病式》等历代典籍中的运气学说搞得通透明了。
1979年5月,一个日本医学代表团要到北京考察学习“能预测流行病发病规律”的五运六气学说。
卫生部担心北京的专家不能满足日本人的需要,通知“中医之乡”的四川作好接待准备。
四川省卫生厅旋即向全川发出紧急征文通知。
仅征得李克光教授和孔定先生两篇文章。
日本人对孔定先生用现代语言和图表推演的《五运六气学说撮要》大加赞赏。
中国古老神秘的五运六气学说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为四川卫生界争了光。
这件事引起了四川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
当年9月,四川省成立了中医学会。
孔定的《五运六气学说撮要》在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再次引起轰动,身居僻壤的孔定先生在此次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紧接着,孔定又被推选为《四川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并拟调任《四川中医》杂志主编。
但绵阳地区有关领导指示,一定把孔定这个人才留在绵阳。
很快,孔定被破格晋升为绵阳第一个中医副主任医师。
对于现代医学知识,孔定不但不排斥,而且虚心学习,其目的是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981年省科协举办日语学习班,时年55岁的他以其勤奋和智慧,获得了全班的最优成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
孔定一生布衣粗食,生活俭朴。
不逛商场逛书店,是其所在地书店的常客。
每到一地第一件事便是到书店淘书。
藏书读书,是其人生的主要乐趣。
走进他的住宅,两间房屋的书柜里有序地排满了各种有关工具书、经典中医著作、现代医学名著以及文史哲学之类书籍4000余册,俨如一个小图书馆。
这是他一生的主要积蓄,也是他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无论严寒酷暑,除接待求诊者和来客外,朝夕研读,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全把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
他已先后编写出版《温病三字经》、《新编药性歌括》、《绵阳市现代名医录》、《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8部医著,参编《中医奇证新编》、《中医精化浅说》、《长江医话》、《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证卷》、《重审十分反》、《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中医自然疗法》、《中医治学经验》等15部医著,审定全国中医中专教材《古典医著》和医著《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4部医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获省、市科技成果奖10项。
孔定先生曾在岳立言(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举办的国学专修班学习两年,随后又师事精通文史、博学多才的前清秀才王善奎和邓文伯,诗词曲赋无一不通。
其所作诗词格律工整,音韵铿锵,意境深远,蓬勃昂扬,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如1960年深秋某夜,外地川剧团来蓬溪演出,有几位名角登场,颇富吸引力,学校师生全去看演出了,唯独孔定一人在校挑灯夜读。
事后,他写了一首诗“静夜凉风拂案吹,梨园鼓乐漫惊帏。
何人得似犹龙子,独赏奇文月上时。
可见他追求新知几乎达到了物我两忘、如痴如迷的地步。
《元日攻书》一诗中则表明了他将毕生精力献身中医事业的豪情壮志:“元日攻书意正闲,芸窗独学静而安。
髫龄有志穷经史,终岁无方避馁寒。
四纪春秋忘孔孟,一生精力事歧轩。
欣逢盛世开胸胆,勇献刍尧学少年。
1987年,孔定作为绵阳市第一个晋升主任医师的中医,填了一首《南乡子》自勉:“正道是沧桑,各领风骚道泽长,人谓香岩千古士,发扬。
足与长沙试颉颃。
莫负好时光,秉烛夜行任发霜,高职忝居新起点,毋忘。
伏胜传书笑老庄。
据?李白纪念馆楹联选?记载,1983年5月,李孔定与成都中医学院李克光教授等同赴江油讲学,闲暇同游李白纪念馆,克光教授忽然说:“此地颇为雅致,我想起了下联,‘此地园林胜草堂’,请君对上联”。
孔定徐行五步,朗声应道:“当年伯仲推工部”。
一时传为佳话。
呕心沥血传薪火 桃李满园誉杏林
李孔定是中医临床家,更是中医教育家。
从事中医教学50余载,从县卫生进修校到地区中医学校,从中医函大到中医高研班,他用绵绵不尽的蚕丝把莘莘学子的中医梦想编织成了现实。
先后培育杏林新秀上万人,不少已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他常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导学生学习过硬的本领,要求学生“为医要有三要:理论要深,临床要精,医德要高。
并指出“基础要坚实,收获勤与思,业精于实践。
此三点是治学之道不可或缺的”。
他认为,只有熟读和精思,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达到学术上炉火纯青的境界。
因此,他强调学生不仅要深研中医经典著作,而且要博览文史哲学诸书,还要研习古今名家著述、医案和现代科技知识,借以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高医技水平。
这些思想,在他整个办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在绵阳中医学校主管教学工作期间,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执教。
要求教师必须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
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体贴。
除严格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纪律,强化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外,还采取抽背、默写课本重点内容、专题讲座、知识和技能竞赛、临床见习、床旁教学等手段。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诊治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唯一的重点中医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都中医学院函大绵阳中心函授站站长这个职位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然而,孔定却把这个职位当作一副很沉的担子来担,当作一个使命来完成。
他要在这个岗位上为川西北培养出一大批中医实用型优秀人才。
虽然只是个专科函授教育,而且学员大都已有中专文凭,但还得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还得完成四年学业。
不论是师资培训,还是面授函授、考查考试,孔定都做得一丝不苟。
他除亲自主讲《医古文》、《内经》、《温病学》等课外,还经常邀请全国知名教授如朱良春、周仲瑛、李克光、邹学熹、张发荣、郭仲夫、郭子光、肖正安等来作专题讲座。
可以说当年绵阳中心函授站教学管理之严格,教学师资之优秀,教学工作之认真,教学效果之良好,是不多见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年那些中专生、函授生现在正支撑着川西北、川中地区中医事业的一片天空。
孔定先生十分爱才惜才护才。
凡是喜欢读书、学习刻苦、热爱中医事业的学生,他都疼爱有加,经常赠书并题诗勉励。
“少年壮志贯云霄,医学高峰未必高。
天士鞠通俱往矣,风流人物数今朝。
“莫之为后圣何传,垂老昌黎绪万千。
偶忆长桑奇舍客,不徒夫子叹才难。
笔者当年在琴泉寺读中专时获赠的这两首诗,至今对我仍然发挥着极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他都要亲自关心。
1982年,绵阳中医校一批优秀毕业生被迫改行,他知道后拍案而起,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八方奔走,据理力争,终于在当时的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的过问下得到纠正。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是李孔定多年的一块心病。
1990年,李孔定被确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之一,首批带教了张耀、景洪贵两名高徒。
要求他们必须精理论、会看病、能教学、懂科研,经其呕心沥血,言传身教,示范讲解,临床指导,两人后来都成为了四川省名中医。
1995年6月,已经古稀之年的他“自知年事已高,可眼睁睁的看到中医阵地日趋萎缩,真是揪心,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良心有愧
毅然以市政协副主席身份向 -绵阳市委书记冯崇泰递交了以培养中医高级临床人才为主的五条建议。
引起了市委市 -的高度重视,要求市卫生局写出书面计划,报市委批准执行。
市 -为此每年拨出40万中医专款支持发展中医事业。
1997年,他再次被确定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遴选谭亚萍为学术传人。
为了在有生之年给绵阳培养更多中医高级人才,他主动要求扩招高徒,开办中医高级研修班。
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该班于同年7月正式开学。
由于该班谭亚萍、马文红、李时民、罗先涛、叶海燕、吴远明、敬博等7名学员都是通过精选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高徒,孔定教授为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三年脱产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临床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医德医风,准确的口笔表达能力,成为市内的新一代名医。
根据第一批带徒经验和医学发展趋势,决定该班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员临床本领为中心确定教学内容,设医学课、文史哲课、相关应用课三大类课程。
采取面授与自学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跟师临床与独立应诊结合、室内教学与野外教学(采中草药)结合、临床与科研结合、继承与发展结合,互教互学等方法。
在教学带教中强调一个“博”,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专”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费省效宏、快出人才、出实用型中医高级人才的新路子。
他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主张学医者应当首先熟读并深刻领会《大医精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试愿普救含灵之苦”。
要求学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正派派作人,兢兢业业做事。
在中医高级研修班开班时即赠送学员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赌钱炒股休进此门”,教育学员要为济世活人而学医,不为谋取私利而读书,力求做到为医清廉,医德高尚。
并亲自为该班撰写班歌《江城子》,与学员一起时时吟唱:“中华历史五千年,锦江山,育芝兰。
四大发明,日月丽长天。
科技领先夷夏仰,英学者,笔如椽。
《内经》渊博国学源,代薪传,青胜蓝。
盛世躬逢,重任系吾肩。
师古不泥宗发展,勤苦学,写鸿篇。
对学生的殷切期盼,溢于言表。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都能严于律己,忠于中医事业,善待患者,勤奋努力工作。
目前,年届八旬的孔定教授受好友李仲愚教授临终嘱托,收其关门 -赵文(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曾任省中医药局副局长)为徒,认真传承中医学术并切磋宗教文化。
孔定教授精心培养的两批9名高徒现在都已成为绵阳中医战线的栋梁人才。
他所探索的中医师承方法和教学效果受到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党政、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的高度评价。
这无疑是他为党、为人民、为中医事业作
根据\"悬壶济世\"谈对医德的理解
古人说,医者父母心,医为仁术。
古代名医以己之精湛医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可谓功德无量,而他们索取的往往是很少的。
正所谓“但愿世上少病人,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悬壶济世】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
“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
“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
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其典概源于此。
《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
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
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
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
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
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
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
“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
不二价,治病皆愈。
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
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小园赋》谓:“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谓\"壶公姓王。
《三洞珠囊》称\"壶公谢元,卖仙药。
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
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
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
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
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
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
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另有“壶天”一词,与壶中同义,也指道家仙境。
壶中天地,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
无论人们如何去追究壶公的身世,他都不失其神仙特征。
壶公所住的壶中、壶天,上有日月经天,下有楼台拔地,这个模拟现实的神仙世界,全是在壶中化育的。
神仙信仰在其萌芽之际就开始虚构一个神仙居住的乐园,这个乐园,可使人类摆脱在世上无法摆脱的生老病死之桎梏,得到永生不死的保证和一应俱全的享受。
神仙信仰在先秦时就遍及华夏、楚、越各文化圈,所以各地的方士虚构了很多神仙乐园,其中影响很大的当数西部的昆仑山和东部的三神山的传说。
【古代名医论“医德”】
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
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
(孙思貌论大医精诚)
⑵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⑶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篡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
(李挺医学入门)
⑷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
每至病家,不问疾疴,惟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为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药为庸耶。
(龚廷贤万病回春)
⑸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
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
不及者荐拨之。
(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⑹故为医无才、无学、无识不可也,为医而恃才、恃学、恃识亦不可也。
必也平心以察之,虚心以应之,庶乎其也夫。
(回春录序)
⑺医家误、强识病,病不识时莫识病,谦恭退位让贤能,务俾他人全性命。
医家误,不克己,见人开口便不喜,岂刍荛有一能,何况同人说道理。
(程锺龄医学心悟)
【古代名医的医德医术】据《中国医学史》载,我国历代名医辈出,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其一言一行,均可供我们借鉴与效法。
兹举例简介如下。
1、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明代名医徐春圃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不浅)。
纵观我国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学家,无一不是在“精”字上下了一番苦功的。
他们毕生勤勤恳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终于取得了学术上的辉煌成就,羸得了后世的无限景仰。
例如东汉张仲景,年轻时曾从张伯祖学医,由于他勤奋好学,医术“精于伯祖”。
他生当战乱频繁、疾疫流行的东汉末年,生灵涂炭,死亡载道,他的家族两百多人,不到10年,就患病死去三分之二。
他目睹这种惨状,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心研究古典医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提高,撰成《伤寒杂病论》16卷,创立“辨证论治”的纲领,成为中国医籍的经典,他被后人尊之为“医圣”。
又如唐代孙思邈,幼时多病,从少年时便酷爱医学,直到白发苍苍垂暮之年,仍然手不释卷。
他活了一百多岁,多次拒绝隋唐两代朝庭的聘请,长期在民间行医,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古稀之年,撰成《千金要方》30卷。
过了30年之后,年已百岁,不顾年迈,犹恐沧海遗珠,又继续旁搜博采,精益求精,撰成《千金翼方》30卷,以与《千金要方》相辅相成,二书合称《千金方》,是传世不朽的医学巨著,他被后人尊之为“药王”。
又如明代李时珍,三代业医,家学渊源,博学多材,热爱医学,他曾自我介绍说:“幼多羸疾,…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
他以学习为乐,读书犹如吃甘蔗饴糖一样甜,他鉴于历代本草书讹误和缺漏不少,因此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著作。
从34岁开始,“岁历30稔,书参800余家,稿凡3易”,终于在60岁时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举世闻名的药学巨著,郭沫若称其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2、对待病人,认真负责。
医为仁术,济世为怀,病家延请,有求必应,治病救人,认真负责,这是我国历代名医的优良传统。
医生对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和爱护,视他们如亲人。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医生还要急病人所急,有请必往。
元代朱丹溪医名甚噪,“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喻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
遇危重病人,要积极抢救,例如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是一位民间医生,周游列国,一日,路过虢国,遇虢太子突然发病,昏迷半日不醒,众医束手无策,虢君请扁鹊入视,扁鹊通过详细认真的检查,对虢君说:“若太子者,所谓‘尸蹶’者也,太子未死也。
乃使他的学生外施针灸、砭石,内服汤药,经过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中医治病,重视整体,强调辨证,医生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兼施,清代喻嘉言主张“先议病,后用药”,立“与门人定议病式”,充分体现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对某些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的庸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
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3、心存济世,不图酬报。
扶贫济困,施医赠药,也是我国历代名医的优良传统。
例如三国时名医董奉,籍福建,侨居庐山,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他为人治病,不收诊金,凡重病患者,治愈后,在其房前屋后种植杏树5株,轻病者种1株,作为酬谢。
数年之后,种杏10余万株,郁然成林。
杏熟易谷,用以救济贫苦病人。
后世“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传为医林佳话。
又如唐代名医沈应善,江西新建人,精医术,有仁心,遇有疫疾流行时,则购储药物,在其宅旁构筑一舍,收留病人,医药费和伙食费一概不收。
对待病人,来者不拒,“既来之,则安之”,因命其舍为“来安堂”。
又如清代名医张明征,江西婺源人,曾供职太医院,后回籍开业,曾在途中遇一贫苦无告者患痢甚剧,视之恻然,令仆负至其家,服药调治,月余痊愈,仍给资遣其回家,临走时亦不问他的姓名和住址,时人称颂其“视天下犹一家,救路人若骨肉”。
医术是仁术,学医的目的是为治病救人,而不是为发财致富。
李东垣晚年收罗天益为徒,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即问你来学医,目的是为赚钱图利,还是为传道济世?天益答道“亦传道耳”,是为了传道济世。
当即收他为徒,后来罗亦为名医。
可见我国古代名医对学生的学医动机,道德品质,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4、尊敬老师,虚心求教。
我国历代名医,多数人出身于“师传”,如扁鹊拜长桑君为师,仓公(淳于意)拜公乘阳庆为师,张仲景拜张伯祖为师等等,他们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终于“尽得其传”,甚至成就超过了他们的老师。
金代李东垣,家赀富有,热爱医药,闻张元素有医名,乃捐千金从之学,不数年,尽得其传,后来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元代朱丹溪,慕武林(杭州)罗知悌擅长医学,往返十余次,“日拱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使罗氏深受感动,遂将全部医术传授给他,后来他也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清代叶天士,虚心好学,闻某人擅长治某病,即前往拜访求教,先后共拜访名师17位,他能汲取各家之长,后来成为名家,尤其对温病学贡献最大,是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以上事例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古代名医医德拾零】我国古代名医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成为医界之楷模。
三国时,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
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
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因医术精湛,到他诊所求治者很多,常要排队就诊。
为了减少病人排队之苦,他将一些常见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病者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
对于危重病人求治,不管路途远近,也不管自己饥饿疲惫,总是一叫便到。
一天,他看完了病正待用晚餐,有人求他出诊。
他正要前往时其妻说:“饭已端上桌了,吃了去吧
孙医生正色对妻道:“一顿饭不吃饿不死人,可误了诊治时间就要出人命。
说后,提着药箱就走。
明代名医陈安功严格为病人守密,遇有不便之患,虽对妻子亦不谈。
一次,一妓女患性病,陈大夫诊断后,正在处方时,他妻子有事来找他。
他怕妻看出药方是治性病的,忙用手捂住处方,说:“此方不可看矣
妻知道丈夫为病家守密,也就止步不前,待此女拿走处方后方敢上前。
陈医生为病者守密这一医德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医界还有为病者守密的规矩。
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行医从不苟且,哪怕是微小的希望也要尽心尽力。
一次,他路过一农家,听屋内一片哭声,便走了进去,一问才知是有人“暴病身亡”,他在“尸体”旁观察良久,取出银针在“死者”身上扎了几针,这人果然起死回生。
叶天士名声大震,说他连死人也医得活,他却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只不过我诊病比较细心罢了!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摘抄加赏析
摘抄:势镇汪洋,威宁瑶海。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长短句结合,一路对偶下来,让人叹服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字里行间,现出一个美丽神奇、钟灵毓秀的花果山来。
摘抄:烟霞散彩,日月摇光。
千株老柏,万节修篁。
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
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
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
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此段又毫不吝惜笔墨地描画了山下道观的神圣庄严,先是写植物之久远之苍翠,再是写花朵之奇异之芬芳,最后写鹤唳凰翔,非要把这道观写得举世无双、独一无二不可。
摘抄: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险峻。
好山—笔峰挺立,曲涧深沉。
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
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
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
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
幽禽斯朔声,丹凤朝阳立。
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
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
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
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
非常佩服又用不同的笔法写了另一座好闪,这一次凸显其险峻,多的是山石,多的是龙虎,从挺立深沉来写,又别有一番风味。
摘抄:石猿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的来,出的去,不上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写出了孙悟空起初的自大,自满,将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
摘抄: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说明了花果山的生活很快乐,也写出了美猴王在花果山的地位。
摘抄: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
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像这样的对话有很多,也说明了孙悟空一心的想要学到长生不老之术,却完全不顾及菩提祖师的感受,才使祖师最后撇下悟空而去。
摘抄:悟空道:“师傅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 -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塌下。
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思寻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
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迷也
这一段说明了孙悟空非常的聪明,可以从师父打他三下,背着手进门,看出师傅叫他三更从后门进去要传他道理。
摘抄:悟空道:“‘一客不烦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
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
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既当奉承。
写出了孙悟空的大胆和不知好歹,为下文做铺垫。
摘抄: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
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
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
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
却该死了
该死了
有一次写出了孙悟空的大胆,在玉帝面前也不拜伏参见,只是躬身答应道;还在玉帝前自称“老孙”。
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
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
那众神果退。
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很有办法。
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
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
大圣道:“老道不知。
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
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写出孙悟空的机智。
摘抄: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
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这段写出了孙悟空英勇善战,才打退了哪吒太子和五个天王。
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
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
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也写出了他淘气,可爱的本性。
摘抄: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
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下台来,对菩萨起手到:“老师父, -失瞻,多罪。
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这一段写出了玄奘谦虚,尊重老者的性格。
摘抄: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
三藏箝口不言,单一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到:“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
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我 -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
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 -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这段话说明了哪怕水远山高,路多虎豹,峻岭陡崖难度,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想法都很坚定,是不可动摇的。
摘抄: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发火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舌恶我,我回去便了
说明了孙悟空受不得人气,离师傅而去。
也为下文当中几次离三藏而去做了铺垫。
摘抄: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傅
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
我也不敢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
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三藏道:“既如此,伏待我上马去也。
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棉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有了这一段对话,才有了后来孙悟空死心塌地的跟着唐三藏。
摘抄:慌得个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道:“ -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
烦转达菩萨,深蒙恩佑。
你看他只管朝天磕头,也不计其数。
路旁边活活得笑倒个孙大圣,孜孜的喜坏个美猴王,上前来扯住唐僧道:“师父,你起来罢,他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的祷祝,看不见你磕头。
只管拜怎的
长老道:“徒弟啊,我这等磕头,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边,只管傻笑,是何道理
行者道:“你那里知道,像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够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
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歌喏便罢了。
写出了孙悟空的顽劣,大胆,同时也反衬出了唐僧对于老者的尊重。
摘抄:行者在旁道:“师父,我日前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
拿与他看看如何
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
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
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
叫:“拿出来看看。
写出了孙悟空喜欢炫耀,大胆的个性。
摘抄: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
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
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即动其心,必生其计。
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损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说明了唐僧的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摘抄:行者见了,呵呵大笑道:“那个老剥皮,死得他一毫也不亏
他原来与妖精结党
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岁。
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
老孙还记得他的模样,等我就变作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看我那袈裟放在何处。
假若得手,即便拿回,却也省力。
写出了孙行者的机智和勇敢,并且一定要夺回袈裟的决心。
摘抄:行者道:“你的造化,我有营生。
这才是凑四合六的勾当。
你也不需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
我们不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
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又医得最好’。
烦你回去上复你那家住,说我们是东土驾下来的御弟圣僧,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善能降妖缚怪。
说明了孙行者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气,愿意帮助别人。
摘抄:三藏闻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罢。
那呆子慌得跪下道:“师父,你莫听师兄之言他有些脏埋人。
我不曾抱怨甚的,他就说我抱怨。
我是个直肠的痴汉,我说道肚内饥了,好寻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
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要服侍师父往西天去,誓无退悔。
这叫做‘恨苦修行’。
怎的说的不是出家的话
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来。
有了这一段的对话,才会有后文八戒死心塌地的跟着唐僧的故事。
摘抄:行者哪里肯放,执着棒,只情赶来,呼呼吼吼,喊声不绝,却赶到那藏风山凹之间。
正抬头,见八戒在那里放马。
八戒忽听见呼呼喊声,回头观看,乃是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丢了马,举起钯,刺写着头一筑。
可怜那先锋,脱身要跳黄丝网,岂知又遇罩鱼人。
却被八戒一钯,筑得九个窟窿鲜血冒,一头脑髓尽流干。
现在看来猪八戒也不是那种只会吃,不会干的人啦。
摘抄:行者笑道:“贤弟啊,这桩儿我不敢说嘴。
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
若是空走,还要念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甚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
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甚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杭。
孙行者也有不擅长的东西,虽说他下得了地,上得了天,可就是不擅长水战,不知水性。
人无完人嘛
摘抄: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
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
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抱怨之心。
还像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怕不能也。
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整天辛辛苦苦赶路的日子,难免总会有一些抱怨。
但是取到经之后,回头想想一切总都是值得的。
摘抄: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池道:“善哉
善哉
今年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肉眼凡胎,不识我仙家异宝。
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
三藏道:“胡说
胡说
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
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
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
长老道:“乱谈
乱谈
树上又会结出人来
拿过去,不当人子
这个唐僧不认得人参果,却不愿意吃一点。
才会有后来的一场闹剧。
摘抄: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
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
沙僧道:“人参果。
八戒道:“甚么味道
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
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
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慢咽,尝出些滋味。
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