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从政治制度、军事机构、经济措施以及民族政策上进行归纳。
一、政治制度
1、中央行政机构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2、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
简称行省,或只称省。
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元朝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
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
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二、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
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
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三、民族政策
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削弱各族的反抗,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压迫政策。
元朝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 -,四等南人。
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规定,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成分。
如地方机构中的达鲁花赤掌握实权,而此职只能由蒙古人担任。
四、经济发展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
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9663963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但元朝经济相比于宋朝却是大有退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元朝简介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
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只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如果要详细的要去看专业的书籍。
元朝统治者为进行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①建立了行省制度。
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②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 -正式成为我国中央 -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元朝的统治范围
大元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 -、云南,西北至今中亚(咸来海以西,察合台汗国也是元朝一部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元朝(公元源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知新疆、 -、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北迁的元政权道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资料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0783.htm
元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元朝是1271年建立、1368年灭亡的,但元朝对中国的统治时间是有争议的。
第一种说法,从元朝建立开始,中国的部分地区就由元朝统治,因此,可以认为是98年。
第二种说法,从崖山之战的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开始算起,是90年时间。
本人倾向于史学家们认定的第二种,90年。
元朝时对中原的统治到底是怎样的
元朝与蒙古帝国的皇位继承异于中国历代朝代,采取库力台大会推举的制度,以王室贵族公推大家的领袖。
元朝政治制度与金朝一样承袭宋朝制度,采取文武分权的制度,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兵权
推行汉法与 -汉法元朝在推行 -的典章制度与维护蒙古旧法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并且分裂成守旧派与崇汉派。
元世祖忽必烈也积极推动汉法,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等创设典章制度,积极推动了学习汉文的热潮。
如元世祖就非常熟悉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并能用汉文创作诗歌,并且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太子必须学习汉文。
忽必烈最后在大都建元称帝,创建中国式的元朝,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然而,元世祖在李璮叛乱后逐渐不任用 -,汉法最后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选材制度
在人才选用方面,元朝前期极少举办科举,因此高级官僚的录用端看与元廷关系远近而决定,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举制的方式。
然而元朝因为缺乏科举取才,就以推举或考试胥吏的方式晋升为官,这打破官吏屏障,使官吏成为上下的关系。
科举选材方面,为了保障蒙古人与色目人,汉族的考试偏难,并且只能获得一半的名额,在元朝灭亡之际,舍身殉国的就有很多是科举出身者,可见科举复办对怀柔汉族士大夫有一定效果。
民族制度
由于蒙古人与 -人数的比例极不平均, -的文化与典章制度也比蒙古人优越。
元廷为了保护蒙古人地位,主张蒙古至上主义,推行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 -(原金朝统治下的 -)、南人(南宋统治下的 -)等四个阶级的制度。
元廷给蒙古人与色目人极大的权利,并让 -与南人负担较大的赋税与劳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沉重。
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朝有把国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
当时元朝统治者是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
管理 -的机构是什么
1,当时元朝统治者是采取行省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
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
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行省制是蒙古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2,管理 -的机构是理藩院。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 -、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
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修定《理藩院则例》,用法规固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各项措施。
以后又四次校修。
理藩院六司分掌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宗教等政令。
理藩院所辖,先后尚有内馆、外馆、蒙古学、唐古特学、托忒(卫拉特)学、俄罗斯学,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机构。
此外还派司员,笔帖式等常驻少数民族地方,处理特定事务,定期轮换。
元朝统治者行汉法的客观效果怎样
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民族矛盾,元朝统治者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来华的东欧中亚西域人),第三等是 -(原金朝统治下的女真人契丹人 -和其他民族),第四等是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 -和其他民族),可见色目人的等级都比 -高,最后元朝只持续了90多年左右就亡于明朝
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汉法有何意义
一.元朝的汉法措施
经济上:1.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漕运和海运促进了经济交流。
3.城市商业繁荣,泉州的对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
中央: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行之有效的统治。
地方:1.加强对 -的管辖,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域。
2.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分成四等,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二.元朝的汉法措施的实质
元朝行汉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特点:(1)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3)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
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包括经济 外交 政治三个方面,要求写出具体内容
主要措施:
中央知: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道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版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 -的合法耕地。
作用:巩固了元朝权的统治。
元朝统治下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由于地域辽阔,民族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特点。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元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元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停滞、衰敝现象。
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罽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和制瓷业。
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
全国货币实现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
-对国内许多商品采取专利垄断政策,贵族、官吏和寺院依靠他们的特权也从事经商活动。
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超过前代,由 -设立市舶司直接控制。
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中国商人到过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各沿海国家和地区达97个之多。
与高丽、日本的航线畅通,贸易规模很大。
陆上与国外贸易主要通过钦察汗国与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联系,通过伊利汗国与 -国家建立联系。
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京师大都号称人烟百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元八年(1271)建于大都的大圣寿寺白塔(今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青花束莲卷草匜
元灭南宋后,全国实现统一,南北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
北方(主要是大都)所需之粮食及其他物资,多由江南供应。
江南物资主要依靠运河北运,故忽必烈时有重开运河,另辟海运之议。
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都起了重大作用。
陆路交通也很发达,全国各地设有驿站和急递铺,有利于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