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 潜江市实验小学左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6页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五节“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介绍量角器。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使学生认知1°角的正确表象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清楚量角器的排列特点。

       第二个层次,角的度量方法。量角时,重点突出“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对于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内圈度数或外圈度数可引导学生讨论出如下两种方法:①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内圈度数;若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度数。②判断所量角是锐角或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大一个度数。学习者特征分析:

       1、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生大多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不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2、学生学习活动预测:我预计学生观察量角器后会产生诸多疑问。如:量角器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有什么作用?如何量出一个角究竟是多少度?量角时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 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这节课的核心。所以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以上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过程,了解角的度量的产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操作等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在学习角的度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源于生活的需要。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体会量角器的作用。教学难点: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交互白板、量角器。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生、一张白纸/生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通过发挥电子交互白板的诸多优势,让学生清楚量角器的排列特点,认识量角器。直观演示度量角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角的认知基础,从情景图中找到角)

       一、创设情景

       1、导入:(出示蚂蚁爬坡课件)春天来了,两只小蚂蚁决定来一场比赛。同样长的路,谁最先到达顶点,(第一只蚂蚁)这与什么有关呢?(坡平和坡陡有关;与角的大小有关),你看到角了吗?(坡面与地面的夹角)这就是坡面与地面夹着的两个角。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课件抽象出右开口30度,右开口45度的两个角)

       (设计意图:借助交互白板的拖放功能,灵活展示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策略,引出量角还需角的度量单位)

       二、授新

       (一)角的比较

       1、比较角

       1、角2的大小

       (1)你能用我们以前所学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说方法:

       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两个角的这一条边重合,然后观察另一边来判断角的大小。(借助交互白板的拖放功能,比较角的大小)

       (2)老师这儿有大小都一样的小角,你们能用这些小角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同学们你们也想亲自动手比一比吗?(想)这些材料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看哪个小组摆得好。

       3、请代表在白板上摆后交流汇报。引导说出:(1)小角的顶点要与角的顶点重合(2)摆小角时,起始边要与角的边重合

       (3)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角2比角1多了一个小角还多一点)

       (4)那这个角比另一个角究竟大多少呢?(利用白板显示)我们手上的小角不能精确量出角的大小,看来还要一种更加精密的工具去度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量角器的形成

       1、认识角的单位1°

       (1)为了精确的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将这一份所对的角是记作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计量角的单位,用小圆圈来表示。(板书:度°

       1°)

       课件出示几个1度的角。并认识180度的角

       2、认识10度、70度的角

       (出示10度的角)10个这个1°是多少度?(10度)

       (出示70度的角)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数的)

       (3)每个角都这样去数才知道它的大小,那多麻烦呀!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也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课件生动演示,学生直观建模,多媒体突显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推波助澜。)

       三、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量角器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2)介绍量角器

       刚才同学们在量角器上发现了很多,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中心点,由这个中心引出了很多的刻度线,其中有两条刻度线很特殊,一条刻度线指内圈的0度,我们称为内圈0刻度线,另一条指外圈的0刻度,我们称为外圈0刻度线,量角器上有两圈数,里面一圈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哪开始(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右手用手势表示出来10度、20度一直到多少度)(180度)。外面一圈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哪开始(拿出你们的左手,用手势表示出来10度、20度一直到多少度)(180度)

       四、读出角的度数

       1、(左开口40度)

       这个角是多少度?(40度)你是怎么读的?

       引导学生观察角的顶点、边,和量角量的中心点和0刻度线的关系。

       2、(右开口140度)让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

       3、为什么角的一条边都指着这一个刻度,为什么一会140度,一会40度呢? 生:角的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读内圈刻度。(4)你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帮你读出角的度数吗?

       生:先判断这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就比90度小,就读小的刻度,如果是钝角,就比如90度大,就读大的刻度

       (5)师小结:在读刻度之前,我们可以先估测,再找刻度,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数学情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交互白板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轻松、有效。)

       五、角的度量

       1、量一量

       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作业单上的第一题(1)学生独立的测量,然后交流方法

       (2)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白板上演示。(3)教师示范操作方法,第一步: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我们叫点点重合。板书:点点重合

       第二步:我们要把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我们叫边线重合。板书:边线重合

       第三步:最后,我们要看角的另外一条边指的刻度是多少度?我们就读多少度。我们叫读刻度。

       板书读刻度

       这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来量角吗?

       2、巩固练习1 分组来进行一场折角量角的比赛。活动要求:

       A、用一张纸,请同学们先折一个角,估一估,这个角大约多少度? B、在交给同桌量出这个角的度数,标上度数。

       C、将你量的这个角交给另一个同学来验证你量的对不对。展示成果:

       3、巩固练习2(1)刚才同学们在量角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量了几个角,你们认为他这样量对吗?(1、2、3略)

       4、能力拓展

       量角器上只露出一条边的角,指着70度。这个角是70度对吗?(1)有可能是外圈刻度(2)也有可能是内圈刻度(3)方法1:可以数度数 方法2:用大角减小角 五课堂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掌握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出示蚂蚁爬坡课件)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蚂蚁爬的快慢与角的度数有关,角的度数越大,蚂蚁爬得越费力,角的度数越小,蚂蚁爬得越轻松;风筝飞得高低与角的度数也有关系,角的度数越小,飞得越低,角的度数越大,飞得越高;足球队员要准确射门,也要选择适当的角度,角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让我们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课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下课。

第二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 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

       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七、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角

       度量工具:量角器 的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

       ③内刻度 ④外刻度 度

       度量单位:“度”,符号“ °”

       量

       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

       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十、教学反思

       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2.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后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教材分两个层次,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于边的长短无关,第二介绍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结构,使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过程中到底是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班里22个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学过之后懂得用直观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检验自己测量时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策略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六)教学用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二、课堂系统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41“做一做”

       2、P44、2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5、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15° 150° 165° 75°(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5 5、7

       三、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但还需熟悉和巩固。《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在量角的过程中,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时更是如此),所以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容易把刻度读反。

第四篇:定稿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王惠娟

       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索交流活动中了解量角器的构造,总结量角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难点:

       掌握度量不同方向的角的方法,并能准确读出刻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1、复习回顾角的有关知识。

       师:我们二年级就已经认识了角,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2、比一比,看谁大!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看一看,比比∠1和∠2这两个角谁大?(课件出示∠1和∠2)生:∠2大。

       师:刚才你们用观察法看出∠2大,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课件演示重叠的过程)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证明确实是∠2大呢? 师:再用观察法比一比∠3和∠4谁大?到底哪个大能确定吗?那老师帮帮你们,增加条件,再观察比较哪个大呢?

       生1:∠1大,因为它里面包含四个相同的小角,∠2里只包含了3个相同的小角。

       师: 你的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块儿,∠1小,∠2大。)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因为这两个角里小角的大小不一样。

       师:两个小角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看来,要想正确地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就要用统一标准的角来度量。

       二、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

       1、认识1°的角。

       师:到底这统一标准的角多大合适呢?数学家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标准小角,他们把圆周平均分成了360份,定义其中的1份所对的圆心角为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用来计量角的单位。(板书:度)用°表示,1度我们可以简写为1°,读作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师:这是1°的角,整个圆有多少个这样的1°呢?(360个)半圆呢?(180个)估一估这是几度的角呢?(5°)到底是几度呢?我 2

       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是几度的角呢?(出示一个21°的角)怎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生:不好数,师:怎么不好数?(密密麻麻,眼睛都看花,)

       3、简化量角器。

       师:为了使它简约和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课件出示简化的量角器)现在清楚多了吧!你们知道这个角几度?(课件闪烁10度的角)这个角是几度呢?(课件闪烁5度的角)再来看这个角是多少度?(课件出示55度的角),从哪里数起?我们一起用手来演示一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125度的角)每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大小,烦不烦,怎么样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大小来。

       4、经历量角器的建构过程。生:在上面标数字。

       师:同意吗?那我们一起来给它标上数字。刚才我们是从哪里数起的?(课件闪烁0°刻度线)开始的地方我们就给它标上0,这里标上10,依次类推,一直到180度。

       师:现在你能很快读出它的度数吗?(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右50度的角)这个角呢?(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左的30度的角)生1:30度。生2:150度。

       师:到底是多少度呢?觉得是30度的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他是从左边开始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30度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如果能想个办法读出来那该多好啊!生:倒过来标一圈数字。

       师:开始的地方标上0度,一直标到180度。这就是我们用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

       5、介绍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在这个量角器上,所有小角顶点集中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作量角器的中心,这圈刻度叫内圈刻度,这一圈叫做外圈刻度。同学们找找看,内圈的0°在哪里,外圈的0°呢?0度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

       6、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师:想亲眼看看量角器吗?信封里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各部分名称。请一个同学上来说一说,指一指。

       三、使用量角器,掌握测量方法。

       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会读吗?

       1、看一看,你能很快读出每个角的度数吗? 师: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读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该读哪圈刻度,如果遇到角的边短了不好读刻度,我们可以用尺把角的边延长再读。

       2、猜一猜,被遮住的角可能是多少度?

       3、试一试,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师:那现在你会用手中的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1,开始吧!同桌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量角的。谁愿意上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量角方法?

       4、再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是怎么量角的?(边说边出示量角的步骤)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

       五、拓展交流:

       师: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有什么用呢?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用同样长的线进行放风筝比赛,裁判员要要把风筝线拉到地面,量出风筝与地面的夹角,夹角越大,说明风筝飞得越高,我们小时候玩的滑滑梯以45°左右为佳。这里有一把椅子,还没安上靠背,你觉得怎么安坐着会舒服一些,用坐姿来表示看看!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0°刻度线 ?度 角 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

第五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四、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准备:量角器、角的图片、三角尺、课件、学习卡。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叫角?(指名说)会画角吗?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个漂亮的角,其他同学边看边想角的各部分名称。我们还认识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你知道量角器上都有什么吗?(指名说)拿出你的量角器,指出一个30度角,45度角,120度角。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和量角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量角。(课件出示: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从简洁的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知识链,能以已学知识为依托,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量角的方法

       ⑴ 课件出示第37页下面的∠

       1、∠2。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卡上的∠

       1、∠2和老师大屏幕上的一样大,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试一试怎样测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

       ①学生尝试量角。②交流:

       A、解释内外圈刻度的作用。

       B、总结示范量角的方法:①示范量黑板上学生画的角。②课件演示量角,归纳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读准度数。

       ③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量角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练习量几个角。(课件出示P39页第四题)

       生在学习卡上完成练习后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④师:同学们真是又聪明又能干,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课件出示“队旗图”,解释:这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大队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在红色的旗面上有五角星和火炬。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旗面比大队旗小,中间也有星星加火炬图案,而缺一块三角形的旗是中队旗。请大家观察中队旗上老师标示出来的几个角,你能测量出它们的度数吗?(学生在学习卡上量角、展示交流)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五角星图,观察:∠

       4、∠5各是什么角?五角星上有几个这样的角?选择其中的一个角量出它的度数。

       ⑤师:刚才同学们量的都是平面图形中的角,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尺)你们有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好,听问题:摸一摸,看一看,你估计这个角大约有多少度?拿出量角器量一下这个角,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学生量角,拿教具演示)

       〔设计意图:先尝试量角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然后教师介入学习,示范量角,提炼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后做分层练习,旨在照顾所有层次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比较角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量角,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出示大小两个三角尺,说大三角尺的这个角大,因为它的边长,小三角形的这个角小,因为它的边短。(生判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②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大家动手量一量学习卡探究要点二第一题中的角,相信你会有所启发。

       交流: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③请你为下面的三个角从小到大排排队。(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判断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缺口吸引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因此,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实践体验中量出角的大小,判断出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深刻,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深化巩固,拓展延伸

       1、摆一摆,拼一拼:第40页第6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2、说一说,量一量:第39页第3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3、折一折,画一画:第40页第5题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着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你能直接从图中找出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吗?

       (四)课堂总结: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巧设练习,让学生通过判断、猜测、度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

       角 的 度 量

       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 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七、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角和量角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对《角的度量》一课的把握我进行了立体、全面、深入的理性探索,摒弃了以往概念教学中重认识、轻发现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试图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