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B.二元论

       C.唯心主义D.怀疑论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25.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28.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2.A3.C4.C5.D6.B7.B8.C9.C10.D

       11.D12.D13.A14.A15.C16.D17.D18.A19.D

       20.D21.B22.B23.B24.D25.B26.D27.B

       28.D29.B30.D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

       2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2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6.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

       2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9.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

       3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21.B22.C23.A24.C25.D26.C27.B28.D29.A30.A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

       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

       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D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C 19.B 20.C 21.D 22.B 23.A

       24.B 25.A 26.C 27.D 28.C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A.发展缓慢不稳定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D.“参与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D 5.C 6.D 7.C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A 28.C 29.B 30.D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

       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6.“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

       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实现共产主义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10.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1.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

       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2.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取得国家政权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

       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

       15,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17.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1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

       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

       19.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

       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2.C3.A 4.C5.A6.B7.A8.C9.B10.D

       11.D12.A13.B 14.D 15.A 16.B 17.C 18.A 19.A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