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乌调研报告
义乌调研报告
此次义乌之行考察了当地三个比较大的货物集散地:义乌小商品市场,江东货运市场,义乌港,文章对三个市场的大体情况一一做介绍。此外,参与了第二届中国城市物流大会,针对求合作的两个公司进行概括描述。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
而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发展看,其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以上。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已然成为世界小商品的生产基地。
小商品市场一区主要为玩具、家居、饰品工艺品、宗教用品、酒店用品等,二区主要为箱包、办公用品、五金配件、小型电器、运动器材等;三区主要有眼镜、办公文具、户外用品、美容美发、辅料配件等;四区主要有针织品、帽子袜类、日用百货、服饰、皮带配件、相框画类等;五区主要有各类进口商品如食品保健品、服装百货、饰品工艺品、床上用品、汽车用品、窗帘布类、及非洲产品展销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同时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义乌通过小商品连接世界,从最初的小地区物品买卖转变为线上交易,其电子商务板块交易额115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
二.江东货运市场
江东货运市场是目前浙江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运量最大的货运市场,年货运量达100万吨以上。
义乌江东货运市场占地150亩,位于义乌市篁园路。总投资7千余万元,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工程分二期建设,分别于1999年和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安排到达货物的卸货、储存和转运,开通义乌至全国各大城市货物运输线路。义乌江东货运市场内设宾馆、停车场、汽车修理等配套设施,配备先进的电脑收费系统。市场内设四个功能区,实行货物进、出分离,现有托运处140余家、卸货点40多家,货运网络覆盖地域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江东货运市场在义乌市最大的物流市场,货运运输能力年运量1000万吨以。上贯穿全境的浙赣复线已经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义乌到杭州行程直达时间可缩短至不到1小时。
江东货运市场有着便捷的交通运输路线,公路交通网布很大,杭金衢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过,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更是把义乌与周围地区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正在兴建的义乌至兰溪公路、义乌至武义公路、东阳至义乌至浦江公路、义乌至浦江二线公路,都将为义乌的物流提供方便。
三.义乌港
义乌作为浙江省唯
一、我国首批陆港城市,已成为国际级陆港城市。义乌港项目总占地面积1050亩,总建筑面积94万m2,设计年货运量为114.4万标箱,概算总投资约30亿元。整个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394亩,建筑面积43万m2,概算投资14.41亿元。包括二幢配套商务大楼和立体式仓储区。工程2022年5月正式开工,202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占地656亩,估算投资约16亿元。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
义乌港按口岸功能设计,具有方便的海关、检验检疫监管、通关功能,大面积的仓储和现代化的办公条件,能够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场站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市小商品出口提供便捷的服务。仓库的建筑形式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立体式(三层),集卡车可直接上楼,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首期工程位于义乌市城中北路与银海路交叉口,毗邻国际商贸城,占地394亩,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投资14.5亿元,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三层立体式仓库和两幢配套服务楼,可同时满足494辆集卡车的装箱作业,设计年集装箱出口量50万标箱。本着“有利于义乌市物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原则开展招商工作,共引进外贸出口经营公司217家,其中包括中远、中海、美国总统轮船、日本邮船和法国达飞等国际知名船公司10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31家。
关于合作公司,暂且介绍一下两家合作意向较明确公司概况:安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
安寻电子科技主要是做电子数据存管与证明业务,简单来说就是保全诸如电话录音,电子邮件,电子订单、合同、协议。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后台与公证机构无缝连接,可以方便的出具公证书。我们和全国的公证处、法院都有合作。
电子数据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很难作为法庭证据使用。原因:电子数据很容易被篡改、篡改后无痕迹、电子数据不易在法庭呈现、不易卷宗归档。
第一时间备份数据,最高级别的加密、加盖国家标准时间戳、加上公安部完整性鉴别。然后把数据存储到云端。
客户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平台
管理保全的数据。需要出公证的,申请数据提取码
交给公证机构,就可以出具公证书,解决了不能作为法庭证据的问题。
截止到2022年3月,已跟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多地区公证处认可安存的取证方式并签约合作、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100多地区法院用于日常办公。
曾与达达合作,但是由于产品原因无法继续服务,现该公司产品属于测试阶段。
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义乌市内国际物流园区、国内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区以及国际航空港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管理为主,是一家5A物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现有员工720人。下属企业5家: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义乌市大陈联托运市场有限公司、义乌市义乌港物流有限公司、浙江电子口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义乌港和国际物流中心是浙江省“大通关”重点建设项目。义乌港是具海关、国检等口岸功能的内陆无水港,集聚了外贸企业、国际物流企业260余家。提供集装箱堆场、仓储和公用型保税等功能和订舱、报关、报检、仓储、提箱、拼箱、海陆联运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2022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83.17万标箱,施封量49.9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86%和3.2%。
目前公司拥有:义乌港、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货运市场、大陈联托运市场等大型运输场站。
江东货运场、江北下朱货运场、大陈联托运市场聚集了300多家从事国内物流业务的企业。物流网络方便、快捷、安全、价廉,覆盖全国,是浙江省四大物流主枢纽之一。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工作的推进及市委市政府对公司的新定位,公司将积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国际电子商务城、铁路物流、航空物流等大型物流场站。
保税物流中心(B型)用地197亩,仓库建筑面积10万m2以上。规划建设海关业务用房、卡口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恒温恒湿仓库、展示大厅和海关监管仓库等。项目拥有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出口退税、进口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和咨询、商品展示等功能,计划今年7月封关运行。
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用地143亩,估算投资3亿元。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是一个以海关监管为核心,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上下游服务企业的开放性平台。园区内集行政监管、物流集散、电子商务、信息交流、金融服务、生活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将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和贸易成本,计划今年8月开业。
国际电子商务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31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99.89亩,概算投资12.8亿元,已于2022年开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城按照“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服务功能健全”的总体思路,打造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产业整合、集成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计划2022年启用。
该公司希望通过我方的互联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为供货方于收货方提供第一时间透明清晰的货物运输信息,其中包括同城配送需求与干线运输需求。
第二篇:义乌精神调研报告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义乌精神——基于义乌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学院:珠海学院学系:包装工程专业:包装工程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学生姓名:傅丽梅学号:2022052452指导教师:杜艳红
2022年3 月4日
浅谈义乌精神
——基于义乌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成功道路。事实告诉我们,义乌的成功,绝非偶然。在它如今辉煌的背后,埋藏着一个个发人深省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简简单单的12个字,更使得现今的义乌精神一览无余。本文就义乌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的调查走访,对义乌精神进行一次深入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义乌成功发展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义乌经济;民营企业;义乌精神
一、前言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义乌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移民城市,全市现有人口170多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0万,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00万,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包含43个民族成分,并有22747名外来人口子女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外籍儿童在义乌市就学。义乌市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建县于公元前22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义乌精神,包揽着中华民族各种朴素而自然的传统文化及美好品质。“勤奋,踏实,尊重,诚信,包容”以及那深刻和睿智的思维及处事方式,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名人的同时,更是赢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认同与赞叹。新时代的义乌精神,从先前的“鸡毛换糖”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可以说,义乌市如今的成就,是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政府的包容与敢于创新的胆量与决策,让义乌小商品城逐步地走向世界,享誉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素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美誉的义乌市,最近几年经济增长快速,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根据义乌市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全省高出0.1个百分点,与金华市持平。而2022年底,全市共有户籍人口730183人,人均GDP71457元。新时期的数据,更加完美地诠释了义乌精神,诠释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义乌民营企业发展概况
义乌自古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群众经商意识浓厚。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允许开放城乡市场。放开手脚经商的农民如鱼得水,纷纷加入经商队伍。在1986年,个体工商户就达到了1万户,1994年扩大到1.4万户,截至2022年5月,已达7.4万户。这期间,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90年代以来,义乌大力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引导经商积累的资金转移到工业领域,走工贸结合之路,在以商促工政策感召下,一部分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向工厂化生产转变,使义乌的小商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个体工业企业从1990年的350家,发展到如今的2.5万家。而最近几年,政府更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在这里的任何一个乡镇,都能看到星罗棋布的现代化企业。如今的义乌农民,办起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开起了奔驰宝马。
三、从几个方面看义乌精神
通过对国际商贸城一些个体户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这里创业的大部分是农民出身,还有一部分当过工人或者从事教育事业。虽然,很多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独特的商人品质,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动容。他们中大部分都很注重诚信和创新,并且,很会抓住商机。他们的目标不在于国内有限的客户,而在于全世界每一个充满商机的角落。现实的业绩就是带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与肯定。
1、义乌商人的内在品质
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崛起、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环境、机遇、政策等等。而这个地方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精神气质,也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群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支撑和原动力。义乌人勤劳肯干,不怕吃苦,更是敢为天下先,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创了农民办市场的先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即使成绩辉煌,大多义乌商人却十分低调。他们不追名逐利,有的只是非常纯朴而自然的经营理念与为人之道。有很多企业、企业家不强调公众知名度,不喜欢到公众场合露面,即使是一些在很多人看来十分重要的场合。不多报产值利润,也是义商的共同心理,这与经常可以听到的国内某些地方的企业统计“注水”、夸大业绩比较起来,不爱出风头的个性更加突出。大部分人义乌商人,对众人所关注的《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一类也是不以为然。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讲,是很多义乌商人的信条。
当然,这些特点很难说是优点或者缺点。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能还是鸡毛换糖时代的理念。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义乌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公众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建构、传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跟国际主流商圈的接轨和融合,义乌的企业、企业家也都在改变,在进步。义乌商人普遍不擅表达,经营手法比较平实,不重形式技巧,领会贯彻政策,重实效而不赶
时髦。创造概念和新名词,更不是他们的专长。他们比较重操作、求实效。他们有着一套自己所认同的,独到的经营管理模式。
虽然大部分的义乌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但普遍亏损少,失败率低。义乌商人吃苦耐劳、谨慎地冒险、重视在实践中学习。不少企业家都在忙着研读各种进修班。国内不少经济学专家、学者的讲座上,都能看到义乌商人成群结队的身影。义乌很多企业虽然在不少方面“低级落后”,但却符合中国国情、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它们往往能敏锐地把握这个阶段什么样的东西最适合,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最匹配。一旦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它们也能迅速地由低走高。虽然“小”,但小企业通过区域专业市场交换实现了生产链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或通过专业化协作进入大龙头企业主导的价值链。而作为大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丰富的配套资源,将生产要素的竞争外部化,获取成本和集约优势。这是一种传统经济学上找不到的产业组合方式——由优势产业、关联行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以及大小业主和谐共存的、符合良性经济生态平衡,内部呈条状、外部呈块状的特色产业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2、义乌商人的经营理念
⑴抓住商机----“做生意就要做独一无二的产品”
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李艳,当过营业员,开过服装店、湘菜馆,后来又改行卖手机,一直都不能成功。然而,却在买手机的确过程中发现了当时国内市场并没有被开发的“液晶保护内贴”。这种产品对屏幕即有保护作用,还能防辐射。本着“做生意就要做独一无二的产品”的观点,李艳申请到了这种产品的省总代理,开始二次创业。终于,液晶保护贴的优异功能,受到了消费才者的欢迎,销售情况一度火爆。从普通的打工妹到现在月销售十万元,李艳在谈到自己的以前的失败、现在的成功时说:“我以前卖服装,做餐饮,后来卖手机,做的都是最普通生意,难以与别人竞争。后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做了独一无二的生意,至今在浙江还无人与我竞争。”
透过李艳先苦后甜的成功之路,我们可以看到,抓住商机对一个商人来说是多么得重要。可以说,独一无二的产品是成功的一半。
⑵质量和产量并举----“蚂蚁商人”小利润,大生意
一年的吸管产量占了全球四分之一上的义乌的“双童”吸管公司的张老板称,一支吸管的利润在8毫—8.5毫钱之间,但每天却的两个集装箱约8吨重相当于1500多万支的吸管运往世界各地,即小吸管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每月40万元。在义乌,靠做这样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民营企业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
这些商人行能挣钱的秘诀是:家家自己开工厂,把成本拉到最低,每件商品能赚1分钱就卖。但一分钱打天下的首要原则是抠成本,根据自身的实际动作成本来抠,绝对不是盲目地缩减工人、工序。为了节约成本,“双童”吸管公司一切都市“丝丝入扣”。“产品的最终质量必须是过硬的”,一直是张老板强调的。
本着“勿以利小而不为”的态度,一面精打细算抠成本,从每一个细节赚取微利,一面保质保量的生产销售,才使得义乌民营企业中的“蚂蚁商人”,虽然做的是不起眼的小商品,但却因整个社会的需求量巨大无比,在市场缝隙中做着自己的大生意。
⑶创新意识----“逐鹿商场”的关键
2000年7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珠宝饰品会展上,“新光饰品”的老板周晓光一下子推出了6000多种新品,来自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客户被她所展出的产品吸引,签下了一笔又一笔的订单。在全市场1800家饰品生产企业的竞争中,“新光饰品”从此站住了脚跟,而今已是“中国品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而义乌另一家有名的饰品公司的胡女士也表示,现在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基本上就是老客新单,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对流行的准确把握,是他们吸引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不仅仅饰品行业,任何行业,走在最前端的企业都少不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紧随的创新能力。其实,众所周知,创新能力,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到经商领域,便是商户们“逐鹿商场”的关键,是企业提升的新动力。
四、总结
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何能够如此迅速的崛起并继而引领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国内的焦点。本文根据此次在义乌调研的成果,通过“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义乌精神”两个方面对义乌的成功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表述,可以概括成以下七个方面。
1.政府的支持和针对国内外市场所做出的正确而独到的决策是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市场的不断升级顺应了国内外需求的变化;
3.市场背后的各大中小型企业为产品的供给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铸就了其独特而成功的经营模式;
4.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为义乌商人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增加了其产品的认可度;
5.价格低廉是其吸引顾客的关键之所在;
6.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促使其成交量不断增长;
7.不断的创新是其长盛不衰的“法宝”;
第三篇:义乌蹲点专题调研报告
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义乌蹲点专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文化厅调研组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们调研组来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义乌市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走访相关企业5家、相关社会组织2个、基层单位3家,召开由相关管理单位、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机构、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及外商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5次。通过蹲点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也得到了启发,加深了思考。
一、探索与成效
义乌市人口超过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45.3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有50余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外商常驻义乌,52个民族的人群集聚义乌创业生活。近年来,义乌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汇聚本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由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文化自信。
一是汇聚了本地文化。
在调研中了解到,义乌市成立了新丝路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讲好“义乌故事”,传播“义乌精神”。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外国人迎新春联谊会、清明上祀节中外友人采茶活动、端午节中外友人赛龙舟和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外国人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与Party365等企业的座谈中,我们获悉,义乌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企业、品牌企业与重点企业,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为主体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二是传播了传统文化。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世界商人之家”“美国之窗-马斯卡廷中心”“鸡鸣山国际社区”等3个“丝路文化驿站”。这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热心人士创意并发起的一个公益性文化资源平台,采取政府引导、机构运营、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调研中还了解到,义乌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出台了外籍学生就读义乌公办学校扶持政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22年以来已累计培养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0余人次。义乌还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精品文艺“走出去”工程,组织义乌精品婺剧登陆巴黎、柏林、马德里等数十个欧洲中心城市;义乌文交会举办13届以来,交易额已累计超过487.54亿元,外贸出口额累计超过296.41亿元;“义新欧”班列开通运行以后,大量文化产品更是源源不断地出口。
三是引进了外来文化。
在义乌市外侨办座谈时获悉,义乌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中非民间论坛、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会议等高端外事活动,加强国际文化合作。调研组走访了义乌容象美术馆,这是一家民营的非营利性美术馆。作为义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该美术馆通过引进乌克兰国家艺术家联盟建立中国创作基地,开展学术交流与艺术创作,促进了文化交流。在国际商贸城调研时,我们看到,这里设立了各类进口商品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的南非馆已成为非洲商品乃至非洲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二、问题与短板
切实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补齐的短板。
一是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尚处于由社会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过程中,除宣传、文化、外侨办等部门有一定推进措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在宣传文化系统发挥了一定的协调作用外,尚需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二是政策宣传落地还需加强。
亟待在市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等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的有关政策,做好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促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
三是载体平台创建有待提升。
“丝路文化驿站”等载体平台尚需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等方式,巩固提升工作效果,同时在继续创新搭建更多更好的中外交流平台上要有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项目谋划。三、对策与建议
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和谐共融,健全治理机制,为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谋划。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强化政府主导,推进政策引导,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二是统分结合、齐抓共管。
在发挥文化部门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统筹协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调动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合力。三是强化法治、加强自治。
要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保障;要以平等为管理的基础,以尊重为管理的理念,以共融为管理的目标,探索建立“以外调外”“外国人自我管理”等自治机制,提高文化服务效能。四是社会参与、营造氛围。
坚持共建、共享的方针,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以实现中外居民和谐共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来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不断增强外来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四、经验与启示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义乌市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激活文化内涵,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本地文化是根本,外来文化是补充,只有通过挖掘本地文化的价值,发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一是挖掘本地文化,展现精神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整理本地文化,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形成本地文化的开放性,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提供深厚土壤。二是挖掘文化遗产,弘扬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三是融入文化符号,提升产品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拓宽传播渠道,是提升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影响力的基本平台。调研中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一要打造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搭建平台载体,打造文化传播金名片,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二要建设传统文化就地传播新模式。通过在本地设立文化传播平台,就地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当地外籍人士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三要开展境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贸。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做到政府和民间“两条腿走路”,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世界影响力。
——打通引进渠道,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义乌的实践启示我们,在保持传统文化固有历史血脉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打造开放、包容、互通、共赢的文化合作模式。一是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理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需要对先进外来文化理念兼容并蓄,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自身竞争力。二是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如外来文化中先进的文化消费方式、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服务方式等,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引进优秀的外来文化产品。通过对外文化贸易,引进优秀的外来文化产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国际化、个性化的多元文化需求。
第四篇:义乌双童企业调研报告
课程序号: 4046
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学 院: 行知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组 员:
学 号: 12836325、12836324、12836333 联系方式 : 授课教师 : 骆鹏
提交时间 : 2022 年 6 月 19 日 成 绩 : 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对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双童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战略实施,感受双童企业氛围,了解楼仲平企业家奋斗经历。
考察时间:2022年5月15日
考察小组成员:周阿华、郑莹莹、喻浩
考察路线:8:10在16幢大草坪前乘坐大巴士出发
9:40——10:30参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厂房及员工宿舍
10:30——12:00楼仲平董事长发表讲话及对同学的提问进行答疑
12:00在企业就餐 13:10离开企业
第一章、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简介
创建于1993年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塑料饮用吸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15000平方米,建有40000多平方米的“GMP”食品标准全封闭清洁厂房,拥有各类塑料吸管生产流水线200多条,企业员工600余人,年生产各类塑料吸管近万吨(200多亿支),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流通领域的商场和超市,部分直供国内外连锁餐饮机构的配套使用。是目前全球塑料饮用吸管行业质量最好、品种最全、高端创新吸管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的塑料吸管生产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
双童公司入口
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各种塑料饮用吸管,创意艺术吸管(如爱心吸管,风车吸管,哈哈吸管等),可降解餐具,纸浆杯,PP,PET透明杯,超级纤维清洁制品,干燥用毛巾,PS一次性塑料盘,塑料餐盒,牙签,防雨用具,冷冻用保鲜袋,塑料刀叉勺,节日装饰用品等等。同时,该公司还充分利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国外客户寻找所需要的商品。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二、公司发展历史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娄仲平与1992年在义乌小商品场开设店铺,主营吸管销售,像小商品城的其他商家一样,也卖其他产品。慢慢地他积累了一些塑料吸管客户,没多久他的商铺就成了小商品城里吸管卖得最好的,并于1993年年底开始投入生产,这就是双童吸管的前身。1995 年8 月,在收购了本地一家吸管厂的一套全自动吸管生产线,并正式组建了“义乌市稠州塑胶吸管厂”后,楼仲平先人一步开始了他的商标抢注之旅。他花了2000 元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并望文生义取名为“双童”。
双童参加社会活动的报道
三、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组织结构图
第二章、双童企业战略管理与实施效果
双童公司所从事的吸管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一根吸管平均售价在8厘左右,其中原材料成本占50%,劳动力成本占20%,设备折旧等费用占15%以上,纯利润仅为10%左右,即8毫钱左右。如今,公司每天有两个集装箱柜子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8吨是大约1500万支吸管,按每只8毫钱的利润计算,每天可赚1.2万元左右,一个月利润可达40万元左右。而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工业冷却用水和用电,年耗电量在600万度左右。此外公司又经历义乌严重“缺水”、“缺电”之痛,一度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一方面,微利行业使企业必须算细账,另一方面,资源瓶颈迫使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思路。基于这样的现实,双童公司改变粗放式经营的管理理念,结合节能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技术要求,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价值链进行了过程改造和技术提升,实施引进了循环经济的生产设计理念,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供应商管理
双童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建立在和谐互利基础上共同发展的,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导供应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对供应商原材料的技术研发进行投资,要求供应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产品的包装成本。2022年双童出资200多万帮助11家供应商改造清洁封闭车间,使他们的包装材料符合双童的卫生要求。双童公司每年要对重要供应商进行评审,通过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服务、价格、信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
二、绿色产品设计
双童吸管从2022年开始启动可降解生物吸管的研发项目,利用聚乳酸PLA生物材料生产可降解吸管,聚乳酸吸管的材料来源为各种植物的淀粉,基质材料来源十分广泛,在原油价格上涨,石油储存量逐步衰竭的环境下,可降解吸管具有十分重大的环境保护优势,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
可降解吸管样品展览
三、生产过程改造
2022年,双童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在占地20多亩的工业用地上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设计,融入了“工厂生态环保和节能降耗”等建筑功能,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能耗利用、创建生态工厂、倡导绿色增长”作为新厂房建设目标,先后建成了27200平方米的四层全封闭厂房和十层行政大楼,设计建设了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废气利用、屋顶绿化等功能为一体的节能降耗设施,具体包括雨水收集、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生活废水处理的节水工程,地热循环空气调节系统、设备余热采集系统的节电工程,屋顶绿化、屋顶池塘的节能工程。建成后的厂房建设容积率达到2.3,绿化率接近70%。
四、关爱员工
①维护员工利益
员工宿舍床铺
双童公司提供的员工住宿是完全按照四星级宾馆的客房要求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并且全部免费为员工提供。普通员工4人一单间,技术员和夫妻员工两人一单间,中高层管理人员拥有厨卫齐全的套间,所有房间都带有豪华卫生间,24小时免费供应热水和纯净水,还提供员工免费的工作服、床上用品、洗漱用具等。
公司所有基层员工的福利补贴占到员工收入的近三分之一,除了法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外,还享受各类补贴,如加班补贴、路费补贴、高温补贴、探亲补贴、婚嫁补贴和产育补贴等。在伙食方面,公司给予每个员工100-150元不等的伙食补贴,并提供每餐1-2元可以自主选择的成本价伙食,四星级豪华装修的餐厅环境。
员工宿舍卫生间
②关注员工健康
双童公司的产房是按照GMP标准建设的,所有的生产车间都是无尘封闭车间,以避免交叉污染。车间内冬天提供暖气,夏天提供冷气或冷风,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公司每天免费开放职工活动室和多功能厅,员工可以打乒乓球、看电视、卡拉OK、跳舞等等。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集体自编自导的文艺舞会或集体聚会,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全体员工免费旅游。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活动,既能充实员工的生活,又能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③提升员工技能
双童公司和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给全体员工提供全方位的技能、理念和野外拓展培训,拥有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所有基层管理人员以及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是从一线职工中提拔,公司给每一个员工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360度的考核机制和薪酬体系的挂钩,让新员工有了学习的空间,老员工有了发展的渠道。
五、制定行业标准
1998年,双童公司开始编制聚丙烯饮用吸管的《产品企业标准》;2000年以《产品企业标准》为依据起草并制订了公司用于内部质量控制的《产品检验规程》,并建立了ISO9001质量体系。2022年双童公司率先制订起草通过了《聚丙烯饮用吸管》的行业协会标准,提交了国家标准起草的立项报告申请;2022年双公童司申请的《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通过审批。双童吸管负责起草国家级标准的过程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强化公司战略
双童公司对价值链进行创新改造技术提升,通过各项节能减排工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创新了产品种类,强化了公司的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
雨水收集池
雨水收集:双童公司在厂区道路、屋顶、绿化地等区域可以收集雨水的地方设计建造了200多个集水坑,并用管道进行连接统一汇集到厂区西侧建设的500多平方米,总装水量1200吨的池塘,主要用于厂区的绿化用水、道路清洗和部分工业冷却用水。按公司占地面积14300平方米,当地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雨水蒸发率20%,年收集雨水为:14330平方米×1500毫米÷103×(1-0.2)=17200(吨/年),按义乌水价5元/吨,年产生效益8.6万元。
废水处理池
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双童公司新建了容量为150吨的生产用水循环水池,用于所有车间生产设备的循环冷却用水,每年为企业节省用水5万多吨,为企业节约用水能耗支出20多万元。
生活废水处理:双童公司在员工生活区域专门建设收集所有生活废水系统和处理设施,对员工生活和生产中所有产生的废水进行了集中回收和处理,并在综合楼前建设了总容量为1500吨的中水储存池,处理收集后的所有中水,全部用于供应700多员工的300多个房间卫生间的抽水马桶的冲水使用,使公司员工的生活用水节省了近60%,每年节水2.5万吨,为企业节水能耗支出12万元。
资源循环利用图
地热循环空气调节系统:双童10000多平方米生产车间都是全封闭清洁无尘车间,要求常年温度在25-28度,公司采用自行创新设计安装的地热循环空气调节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车间常年恒温的问题,公司建设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兼有空气过滤和水冷降温为一体的“土空调”,利用地下200米深井水进行循环冷却和空气过滤,然后送入车间达到降温效果。不仅保证了车间内空气的洁净,降低了高温季节车间内环境温度,并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投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电耗支出。地热循环空气调节系统的投入使用,是设备能耗降低到30kw,设备投日降低70%,仅企业的电耗支出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电费30多万元。
设备余热采集系统:双童公司利用设备余热采集系统,将大部分可以收集的 设备余热进行回收,通过原来的制冷空调管道输送到各个需要保温的车间。每年节约电热耗电30万度,为企业节省耗电支出20万元。此外,将车间的设备余热水直接输送到员工卫生间,提供员工洗澡用水,改善员工生活水平的同时,为企业每年节省了能耗和人工支出10万多元,消除了原先锅炉烧水产生的废气排放,净化了厂区环境的同时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屋顶绿化:在建厂之初,双童吸管在所有厂房和综合楼的屋顶实施了全屋面绿化工程,使夏季室温降低了3-5摄氏度,冬季室温提升了3-5摄氏度,从而使建筑能耗大幅降低,每年为企业减少支出20多万元。
屋顶绿化图
池塘:双通公司还建设了池塘,在池塘里种植了莲藕,每年养殖了1000多公斤的甲鱼、鲫鱼、鲤鱼等鱼类,用于改善员工食堂的膳食待遇,同时也改善了工厂的生态环境。
生活废水处理池塘
通过实施上述活动,双童公司的能源使用效率已明显有了大幅度提升,不仅为企业每年节省了100多万的生产成本,而且还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可降解生物吸管的成功研发使公司的产品区别于一般的聚丙烯饮用吸管,环保的同时又强化了公司产品的差异化。
表6.1双童公司节能减排的经济绩效
双童通过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切实维护员工利益,关爱员工健康,注重员工发展,降低了员工流失率,提高了员工生产率,减少了公司的隐性成本,同时也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双童公司的员工月流失率在1.2%以下,工龄为3年以上的员工占60%以上,工龄为1-3年的员工占25%以上,9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
七、促进企业创新
双童公司还着力于产品功能创新,不断探索垂直细分领域的开发,创新产品销售占比达30%,拥有60多项产品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国际专利6项。此外,双童大力支持研发经费的投入,成立项目研发车间。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创新并对贡献突出人员给予奖励。
第三章、双童企业的SWOT分析及对未来的思考
一、双童的SWOT分析
1.优势
双童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它继承了所有中小企业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小而专。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双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是优势一。其次双童还贯彻企业所独特拥有的小客户原则在大众消费之外,有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新兴中产阶级有自己特定的需求,他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消费经验和知识,向往高品质的产品和体验,这些人构成了一个个小众市场。客观上,小众市场早已存在,但一直被传统的制造企业忽视。在此类双市场中,双童的客户数量让人十分震惊的。其常态客户有3000多家,静态客户达到1万家以上。这些静态客户可能一两年才拿一次货,用量也不大,但在双童看来,它们都是宝贵的客户,客观上与企业一直发生着贸易关系。而且正是因为订单额不大,对价格也不敏感,反而造就了很高的品牌黏性——它们不至于因为这几箱吸管而去找其他品牌,进而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条巨大的长尾,就这样通过订单的积累,长期为企业创造着价值。2.劣势
双童作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但是中小企业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硬件设施往往远远落后于大型企业,相应的软件,诸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等也落后于大型企业。企业职能部门的划分也比较粗糙,难以像大型企业那样科学细致。另外,企业的人才流失率高。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率较之大型企业而言要高得多,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也较大。尤其对于高技能的知识型员工来说,当他们所获薪酬和发展空间达不到预期目标,就很容易选择跳槽,由此形成中小企业中人才的频繁流动。双童是中小企业中的一个,但是我个人觉得楼总对于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并不疏于大型企业,相对冷冰冰的大型企业,双童多了份家的温馨。但是双童的产品过于单一,楼总说过他们企业出口所需要的一次性附属物品,例如:一次性纸杯之类都是依靠其他来源。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造就了双童对吸管的专一。对于创新,双童可能比不上大型企业,双童从来不激进,楼总认为创新是“改变一点点,持续积累,最终颠覆”,任何一种微小的改变都可以是创新,但这会导致双童慢慢落后于大型企业,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3.机遇
经济全球化,使双童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也能进入国际市场及参与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具有更多的商机或市场机会。它既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劳动与资源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又有利于发达国家把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或某些生产环节向我国转移,这对双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发达国家对华战略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它们“根植于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成为对华投资的新趋势,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发挥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生产它们所需要的产品或零部件。如果中小企业能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灵活应变,高效运行,就可以进入新的第二次创业的里程。4.挑战
虽然科技进步给双童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它也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风险不断增大,需要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创新周期越来越短。由于类似双童中这样的小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弱,在技术创新面前往往心存顾虑,宁愿选择保守稳妥的技术追随战略,而不去选择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限制,绝大多数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的1%的水平,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自主知识产权就更少了。
公司标语
二、出口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在双童,每天生产的20吨吸管要发往全国,如何能让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在义乌,几十万种小商品装上集装箱之后,经过简单的报关手续就可以发到全球200多个国家。义乌有将近6000条遍及全球各地的物流线路,这些线路是高度竞争的,甚至达到白热化,双童从合作物流单位那里能够拿到很低的价格。楼仲平举例说,“我们一箱货到四川成都,最好的产品可以做到一箱8块钱,一般的产品一箱4块钱。到江浙沪一带的话,也就是2块钱”。双童能够坚持小客户原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义乌高度发达的物流配套,假设把工厂搬到其它地方去,光物流成本这一块就会让企业非常难做。这就是双童目前遇到的问题。
对于未来,双童立志要做高新科技企业,对于这个目标,双童自己给出的定义是:一是要在吸管的创新专利、著作权和技术改进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占据全球的50%以上,创新产品的数量达到40%,创新产品的销售额达到总销售的60%,有一般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向高新科技企业转变;二是对环境无害,不产生白色污染。目前,吸管还是一个白色污染的源头,这对环境是不利的,对吸管材料的改变,是对产品的颠覆性改变,这是目前双童认为最大的一件事情。从目前吸管行业的乱象来看,为了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条必经之路,对于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讲同样如此。
第四章、双童企业的销售状况及未来发展定位
一、销售状况
双童的业务人员一直遵循这样一条指导原则——不要只关注客户的体量,一定要关注它能给企业带来的的增值,即所谓“小客户原则”。十年前,双童开始有意识地限制大客户的采购,基本上不再接伊利、蒙牛、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品牌的配套吸管订单。一般来说,大客户订单需要统一招标,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严重挤压利润空间,虽然量大,但中标价格往往会非常低,一年做到头也赚不到什么钱。二是丧失主动权,对于一个几百人的生产企业来说,如果一个订单做到黑,跟那些只依靠外贸出口、贴牌生产的企业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双童的内销市场上,商超销售占30%,小客户销售占到40%,其余30%是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在吸管行业,何谓小客户?也可以称之为自然客户,它们是小咖啡馆、特色小饭店、小酒店、奶茶连锁、餐饮连锁等。对于吸管产品来说,这些客户处于服务行业的中高端,对吸管使用有自己的要求,它们不太会使用那些劣质的三无吸管,因为这会影响到店铺和品牌的形象。在生产车间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产品或外包装上印有品牌的Logo,或者采用了特殊的颜色,这些都是针对小客户的定制化产品。作为一个中小型企业,双童的客户数量让人十分震惊的。其常态客户有3000多家,静态客户达到1万家以上。这些静态客户可能一两年才拿一次货,用量也不大,但在双童看来,它们都是宝贵的客户,客观上与企业一直发生着贸易关系。而且正是因为订单额不大,对价格也不敏感,反而造就了很高的品牌黏性——它们不至于因为这几箱吸管而去找其他品牌,进而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条巨大的长尾,就这样通过订单的积累,长期为企业创造着价值。
二、双童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
作为一个专注于一根吸管的中小型企业,双童也有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它立志要做高新科技企业,对于这个目标,双童自己给出的定义是:一是要占据全球吸管创新专利、著作权和技术改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50%以上,创新产品数量达到40%,创新产品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60%,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高新科技企业转变。二是对环境无害,不产生白色污染。目前,吸管还是一个白色污染的源头,这对环境是不利的。对材料的改变,是对产品的颠覆性的改变,这是目前双童认为最大的一件事情。从目前吸管行业的乱象来看,为了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条必经之路,对于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讲同样如此。双童对于这两个目标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着,废物利用,废水净化等。它的废水组成池和雨水收集坑以及堆肥处理坑受到了日本影响,环保、干净低能耗、利用率高达到了极致利用。吸管妞说过这些都是楼总亲自去日本学习回来设计的,造就了双童现在的硬件设施。
堆肥处理坑
三、坚持如一一心做吸管行业
每当被问到今后是否会做品牌延伸,做吸管之外的其他产品时,楼仲平总会十分坚定地表示:“不做,未来30年我们还是会专注于吸管!”
楼总在会议室激情演讲
2022年9月11日双童发布第一个《企业发展五年规划》,不是立下雄心壮志,而是“做减法”。2022年11月3日发布第二个“五年规划”,坚持持续创新。如今双童每个月卖出的吸管有20万个标准纸箱,全球吸管行业的国际标准《食品用塑料吸管的细则规范》中发布的130个与吸管相关的规则、验收标准、评判依据都来自这个中国义乌的小企业。在德国、日本有一些企业,专注很小的领域并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法超越,双童把它们当作榜样,20年来从未像身边很多企业那样涉足投资和房地产。
不做品牌延伸,并不代表产品创新就没有空间。早期,双童把心思花在了产品品质和外包装上,那时候隐约觉得吸管虽然简单,但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2022年之后,双童在长期的摸索中顿悟:吸管不仅仅是用来喝饮料了。
面对小众市场,高品质的产品与出色的消费体验同样重要。双童把女性和儿童当作突破口,逐渐开发出了许多情感化的产品,比如可以让两个人一起分享饮料的情侣吸管;娱乐化的产品比如风车、卡通、变色、音乐吸管;功能化的产品比如帮助小孩子服用冲剂类药品的哈哈吸管。通常,几分钱的吸管非要卖几元钱,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但如果能让情侣在分享中实现情感交流,让孩子在喝水的时候感受到快乐,那么消费者没有理由不埋单。产品创新到了这个阶段,双童开始认为自己“卖的不是吸管,而是快乐和体验”。
楼总最兴奋的时候,就是说起自己产品的时候,“选择产品就像投娘胎一样”是他挂在嘴边的名言,他会自豪地宣布“全世界没有比我们这些做了20年吸管的人更懂吸管,全球的吸管专家都在双童”。
样品展示区
第五章、成员心得体会
周阿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我参观完双童企业后的最大感想。在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费尽心思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能够在这社会的大浪淘沙里脱颖而出。然而竟然是这么一个企业成为我国吸管行业的翘楚,它就是双童。首先,双童企业20年如一日坚持只做一根吸管的意志,如此淡泊而又坚毅,使得双童在吸管行业越钻越深,不断探索和创新,捍卫和巩固它无法动摇的地位。其次,如今的社会人心浮躁,许多企业汲汲于一蹴而就的利益,更有甚者能无所不用其极,这才有了黑心吸管的寒心事件。但是双童始终保持自身的洁净,做好自己,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绽放在义乌企业,甚至世界吸管行业的荷塘中。双童是干净、环保、低碳的企业,在各个环节投入硬件,它的吸管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零排放可降解,不对人类和环境产生负担。正如楼总所言:“一个企业只有对社会有利,才能长续发展,才可实现高产出。”双童还关注员工本身的利益,保障员工生活的各个细节,因为它坚信只有提升员工的素质才能做出好吸管,只有为员工营造健康的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人心。双童企业的成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细想又觉得它必是当之无愧的。我想我为之动容,也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精确之道。
郑莹莹:去参观了双童吸管有限公司,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类似于酒店的办公产所,还有它的环保以及绿化。在双童,最注重的是细节,楼总一直强调的也是细节,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令人震惊的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抱怨,行动上已十分重视细节,为什么却看不到效果时,就要知道,其实我们在细节上,还远远没有做到位。令人震惊的细节,是从未有人做过的细节、是别人知晓也无法模仿的细节。做好令人震惊的细节,才会有令人震惊的胜利。这也就是我去双童后最深的感悟吧。
喻浩:这次的义乌之行,总的来说还是挺有收获的。通过对双童企业的近参观,我初步了解了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小企业它的一个具体规模和他自己特有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其实也并不小,想要管理的好就必须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在这一点上双童的董事长就给我们展示了他们一直都秉承的细节管理,无论是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福利政策,甚至是公司里一面墙壁一盏吊灯乃至一砖一瓦。用老总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公司内部管理做到完美了,那么才能一致对外的挣大钱。此后我们又去了另一种看上去风格完全不同的一个企业,赛尔集团,这也是我第一次的到一个比较大型的多方面产业经营的综合型集团企业参观,毋庸置疑当然也是很开眼界,这一次的参观也让我清楚了一直以来口中所说的公司是一个怎样结构和规模的商业团体。公司的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也都十分热情,向我们介绍了赛尔公司的发展历史和大致经营范围,公司的管理人员也和我们聊了许多,虽然这是一些普通的聊天算不上是对我受益匪浅,但至少也是涨了一些知识吧,一些对以后人生或许会有用的东西。
第五篇:义乌市场分析报告
10xxxx(x)班 xxxxxxx xx
一、义乌简介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由地级金华市代管,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荣誉称号。“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的代名词。
二、义乌人口
义乌户籍人口74万,常住人口123.40万,登记人口达190.79万人。其中义乌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0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8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57.6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9.08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还有 义乌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88万人,占12.87%;15~59岁人口为96.06万人,占77.8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万人,占9.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55万人,占6.12%。
三、义乌历史文化特点
义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遗存积淀。自公元前222年建“乌伤”县至今,已有5000年灿烂文化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考诸志乘,本县自唐朝以来学风鼎盛,宋以后尤盛。“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郁达夫诗)。历代有对全国和后世卓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享有盛名。元代纂修《宋史》《辽史》《金史》的总裁官黄溍,明代主修《元史》并因谕降云南梁王而死节的王祎,皆以文章道德著于时。明代抗倭御边的儒将吴百朋,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锡,以公忠国、不敛私财而名于世。本县籍名见史书列传的,从后汉抗袁术被害的陈留相骆俊,到清末反对慈禧卖国的监察御史朱一新,计24人。其中不乏忧国爱民、忠贞正直之士。遗风延续到当代,有卓越的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望道,历史学家、共产主义战士吴晗,著名的党的活动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冯雪峰,他们都以自己的风骨和著述而名扬中外。在自然科学领域,本县的先贤和当代科学家也有卓越的贡献。如创造滋阴学说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朱丹溪、现代医药昆虫学家何琦,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等人成就卓著。全市境内由祖先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各类实物遗存有千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乾隆以前的建筑有500余处,还有摩崖石刻20处,古窑址38处,古墓葬(主要是名人墓葬)15处,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20余处。其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古月桥和黄山八面厅。建于宁嘉定六年(1213年)的古月桥为国内现存最早的采用单孔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石拱桥之一,其造型别致,风貌古朴,是研究我国古代石拱桥的重要实物资料。清嘉庆年间建造的黄山八面厅,其用材硕大考究,雕刻工艺精湛,融木雕、砖雕、石雕与一体,为东阳木雕发展到顶峰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元代朱丹溪墓、明代蟹钳形山古墓群及冯雪峰故居、吴晗故居。被公布为市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4处,其中古遗址3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2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被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处,分别是赤岸镇、佛堂镇。2022年9月至12月,文物部门组织了对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凳记在册575处:其中古建筑491处,古遗址33处,古墓葬27处,历史地段3处,其它21处。2022年8月至12月,博物馆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在以前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查,核对,在全市境内千余处历史文化遗存中通过多次斟选、整理,选取291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由文广新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于2022年6月21日联合下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其中古建筑263处、古墓葬12处、石刻6处、古窑址4处、古遗址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
勤劳、勇敢、刚正、创新是义乌人民自古以来的美德,商业文化是义乌的龙头文化和特色文化。从鸡毛换糖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名城,是义乌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促进义乌商贸与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融入全球,成为浙江省最具经济实力的商贸城市之一。经济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环境的改善又提升义乌城市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今日义乌,商贸兴市、旅游造境已具很好的基础,规划建议着力打造主城区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购物休闲上做足文章,建成主城商务旅游区。主要功能是旅游购物、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中国小商品城包括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30多条专 2 业街和即将增加的专业市场。整个市场群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购物市场。
四、义乌市场结构与总量
义乌是有名的国际小商品市场,义乌大市场包括国际商贸城、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 市场拥有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整个小商品市场包括针织袜子市场、家电市场、通信市场、电脑市场、物资市场、铝制品、服饰材料、陶瓷建材、石材、装璜材料、木材市场、人造板、木线、木地板、装饰、小五金、扣板、油漆、原木、毛竹、门窗加工市场、家具市场、农贸城、果品、粮油、蔬菜、花卉 生产资料市场、装饰材料、塑料、金属材料、建材、房地产交易市场、化妆品市场、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杂货、干果、糖果、炒货、领带市场、床上用品市场、花边市场、毛巾市场、纺织品市场、眼镜市场、文化用品市场、针织原材料市场,以及文胸内衣专业街、箱包皮具专业街、文具钟表专业街、文化用品专业街、拉链专业街、雨具专业街、塑料日用品专业街、花卉街、文胸批发街、装潢材料一条街、小家电一条街。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其中国际商贸城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多个商位1万多经营户;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商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 2022年市场总成交额达520.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针织市场有四千多个摊位,为全国最大的袜子市场,兼批发零售;化妆品市场由五个营业区和周边专业街组成,共有500多家经营户,营 3 业面积150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品种有彩妆用品、护肤用品、洗涤用品等;花卉市场采用园林式布局,总投资1.75亿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设有室内和露天商位390个,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花卉盆景艺术展;家具市场共有商位55个,营业面积9700平方米,为区域性批零兼营市场,经营办公用具、家庭用具、红木家具、沙发等十多个种类的商品;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中国小商品城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是中国小商品城网上市场,有形市场商位全部搬上网站,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小商品城商品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专业市场,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5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5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200余家。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中国小商品城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一届,202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22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140.2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52.32亿美元。
五、义乌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成就
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城市化阶段(1998—2022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22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一)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崛起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
197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58.88亿元,增长293.4倍,年均增幅2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0.3亿元增加到855.6亿元,增长2851倍,年均增幅31.6%;三次产业结构由57.8:21.1:21.1演进至2.4:46.3:51.3。居2022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二)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从马路市场起步,义乌市场先后5易其址、9次扩建,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直接从业人员20余万人。经营国内外43个行业、1900个大类的40多万种商品,日客流量20余万人。2022年市场总成交额460.82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被誉为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的风向标。
(三)从基础薄弱的工业小县崛起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强市。
1978—2022年,工业企业由7497家增加到2.4万多家,工业产值由7.5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增长113.4倍。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拥有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饰品、袜业、拉链等占国内市场份额30%—65%,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中国驰名商标37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高新技术企业96家,研发中心101家,专利授权数6604件。
(四)从偏远的内陆城关镇崛起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改革开放初,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到2.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7万人,目前已是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7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人、市场外向度高达55%以上、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为全国第三大经贸类展会。联合国难民署和家乐福等10多家国际零售集团在义乌设有采购信息中心,1340家境外企业设有办事处(代表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开展商贸活动。义乌可直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具有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许可和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权限。
(五)从温饱不足的变相讨生活转变为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
迫于人多地少压力,过去义乌人有许多不得不离开自己家乡,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如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1978—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6元增加到10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5元(1981年)增加到248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0.1亿元增加到428亿元,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2.4平方米和64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30辆。民间广泛流传的“义乌道情”道出了义乌的变化:义乌自古是穷地,人多地少缺粮米,为了解决温饱大问题,鸡毛换糖做生意。改革开放春风起,义乌人赶上了好时期,拨浪鼓摇出了新天地。
义乌以市场闻名,因市场发展;以创业富民,因创新强市。义乌的实践证明,市场是义乌人的聚宝盆和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桥,创业创新是义乌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的舞台上艰苦创业创新,义乌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六、义乌发展经验与今后发展设想
1、发展经验
义乌积极探索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而又特色鲜明的经验。
(一)以人为本,创业富民。
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是义乌决策者们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无论是兴商建县战略,还是贸工联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始终围绕让经济搞上去、让百姓富起来、让群众得实惠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开放市场的重大决策,还是放水养鱼等一系列具体政策,都是从群众意愿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鼓励群众在自主创业中富裕起来。
(二)完善体制,创新兴业。
义乌发展过程是理念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的过程,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过程。理念创新,促进了政策创新和制度变迁;市场创新,促进了小商品市场演变成国际化市场;产业创新,有效分享了全国性销售网络和地域性专业化生产两种集聚效应;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正是本着这种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义乌不仅在经济发 6 展中创造出许许多多奇迹,而且在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运行体制中开创了一系列先河,构筑了全民创新兴业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重商强市,以市兴市。
义乌靠商贸起家,市场是义乌人民的最大财富和创新兴业的巨大舞台。他们始终坚持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和经营,做到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开放市场、培育市场、建设市场、提升市场,使市场变成了一座巨大反应堆,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连续裂变,一批影响全球市场的小商品制造业,以及物流、金融、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因市而生。城市发展也因市而动,功能定位一次次得到提升,从小城镇发展成商贸中等城市,演进为商贸名城和国际性商贸城市。
(四)科学决策,一以贯之。
兴商建县(市)作为义乌发展战略,是义乌人自主而正确的选择,而这一战略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得益于历届县委和县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坚持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张宏图管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多年来,义乌县委和县政府、市委和市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并未因领导层更替而改变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丰富。这看似守旧,实则是最大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新在打破和摒弃了只顾个人政绩、不顾发展实际的陈旧政绩观,新在打破和摒弃了只图眼前快速发展、不谋长远持续发展的片面发展观。
(五)自觉革命,执政为民。
义乌不仅有一个清醒、自信、有作为的党政领导班子,而且有一支自觉、自律、自强的干部队伍,他们追求有所作为,但决不为所欲为。义乌是商品经济的海洋,到处充满商机和利益诱惑,但他们注重制度建设,坚持公开、公正和依法行政,通过建立土地和市场摊位公开拍卖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预算改革等,果断地割断了部门“权”与“利”的脐带,使任何领导和部门都无权批条子、送人情,使公权谋不了私利,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寻租和腐败的产生,营造了全市上下勤政廉政、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2、今后发展设想
义乌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也正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影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 7 务相当紧迫,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快速变化也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义乌市委和市政府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关注民生,抓创新、重提升、促和谐,努力实现高位突破、率先发展。工作重点是:推进市场创新,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推进工业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合作交流,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义乌精神和经验的发扬光大,必将造就义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创业建议
根椐义乌市场优势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我认为在义乌创业做网店最好。因为做网店成本低,风险低,而且在义乌做网店也不用为货源的问题烦恼,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越来越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开网店是最明智的。网店做好了还可以开实体店,做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