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你身边脱贫故事_脱贫攻坚小故事2022[共五篇]

第一篇:讲讲你身边脱贫故事_脱贫攻坚小故事2022

       讲讲你身边的脱贫故事_ _ 脱贫攻坚小故事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我和长田坎村的故事】

       走下三尺讲台,走进山里农村,从一名人民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我迅速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走遍了长田坎村 2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结识了村里两千多位“亲人”。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我就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庙小学派驻关门镇长田坎村的第一书记文旭。

       “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信念。”这是我的口头禅。自 2022年 8 月到任以来,我坚持帮民富、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用力诠释着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爱民情怀,功夫不负有心人,因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今年 5 月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22年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固本培元强组织

       从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打造一个好的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我刚到村时的第一个“动作”。一进长田坎村,我便迅速明确职责、理清任务,着手打造一支实干能干的党组织队伍。

       经了解,长田坎村虽有党员 28 名,但常年在家的不足一半,且多数是老党员,支部书记也到了花甲之年。“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打造一支扎根农村永不走的带头人队伍,才能承担起打赢脱贫攻

       坚战的艰巨任务。”

       我对村内常年在家、年龄在 35 岁以下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进行了逐一摸排,发现符合条件的有 3 人,我与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谯勇是我来到长田坎村发展的第一位党员。谯勇是一位建筑工程老板。我从镇上得知有一个去巴中村政学院参加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培训的名额时,就鼓励他去。起初他说:“我就一个修房子的,去培训啥啊?培训搞建筑他们不一定有我在行。”“他们确实不教你修房子,但是,会给你的思想建一所前所未有的大房子。你还年轻,眼光不能只放在建筑这个行业,你应该多元发展。”最终他想通了。

       学习两周后,谯勇周末专门跑到村委会笑嘻嘻地对我讲,“文书记,我在培训班里学会如何做生意,如何使利润最大化,了解了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等,收获不小咧。”

       一心一意办实事

       “车不能进村,雨天不能行;十年九载旱,吃饭全靠天。”长田坎村行路难和饮水难的问题十分严重。

       到村后,我立即挨家挨户走访,每天走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即使下雨天也不停止。脚打起了泡,磨出了血,脱了皮,我也不放弃。我同村“两委”向县交通局多次申请和沟通,终于申请到了 500 余万元资金,并于 2022 年硬化了村组道路 14 公里,彻底解决了车不能进村社的问题,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水泥公路还能够修到我们跑马坪来,现在我们所有的农产品,再也不用花费大半天时间肩挑背扛到街上去卖,在家门口就有人开着车子来收购了。”长田坎村九社村民何纪海激动地说。

       九社贫困户严化富住在半山腰,无法享受到安全饮水项目。为了解决他家吃水难的问题,我冒雨进山找水源,寻水途中,脸上和手上被荆棘划出一条条口子,但我毫无怨言,最终找到了可以饮用的水源。找到水源后,又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们一道挖井、铺设管道、安装设备,直到将那股清泉引入严化富家水缸的那一刻,我才松了一口气。

       截至目前,长田坎村先后投入 100 余万元,共计修建人畜饮水工程 4 处,铺设管道 50 千米,新增自来水入户 300 余户,彻底解决了全村 2000 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原来没有自来水的 6 个社均用上了自来水。

       找准出路谋发展

       长田坎村山高路陡,没有一项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经过深入调研,我同村“两委”确定了“千只黄羊、千亩梅子、千亩银花、万只土鸡”的产业扶贫新思路。

       万事开头难。梅子产业发展初期,没有几户村民相信种植梅子能带来经济效益,担心市价较差导致梅子挂在树上没人收,因此不愿意尝试。

       为了帮助村民尽快消除这种顾虑,我们引进了四川鑫建农业公司,通过“公司 集体资产管理公司 农户”的模式,由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同四川鑫建农业公司签订梅子收购合同,鲜梅子保底价每斤 1.2 元。

       先由村干部带头种植,2022 年全村种植梅子面积仅有 50 多亩。2022年 6 月份,等到梅子成熟时,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按照保底价回收鲜梅子,村民马光武家的一棵梅子树的收益达到 600 多元,原来观望的群众看到了成效,增强了信心。

       在我的鼓励和动员之下,2022 年冬全村种植面积陡增到 300 余亩。种植规模上来了,为了解决管护技术难题,我邀请农技专家来到长田坎村,现场指导红梅栽植、修枝、施肥、授粉、疏果等技术。经过精心管护,2022 年的红梅产量达到 20 吨,较前一年增长了 4 倍,实现了户均增收 400 元。

       2022 年 3 月 2 日,长田坎村成功接受省级三方评估组对南江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顺利摘掉贫困帽。

       【奉湘波:一手雕木艺,雕出好日子】

       湘中多山。从湖南新化县城出发,在丘陵路上蜿蜒前行。一个多小时,才到紫鹊界村所在的水车镇。

       几栋崭新的四层楼房,是当地的贫困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楼挂着不同的招牌。“楼上住的是贫困户,一楼门市统一用做扶贫。”镇党委书记何智峰介绍。

       走进一楼的“潇湘木业公司”,木头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一侧是各种展品,另外一侧是加工车间。眼前是一个木雕、根雕组成的世界,有惟妙惟肖展翅的老鹰,以及各种充满想象的根雕作品。

       这些作品的创是一位 38 岁的残疾农民。奉湘波一瘸一跛地走着,给记者介绍一幅幅作品,也介绍在他这里做学徒、工作的 4 名

       残疾人和 16 名贫困户。

       奉湘波这么一瘸一跛地走过了 37 年。半岁那年,奉湘波连续多天发高烧,落下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为了给小湘波治病,父亲起早摸黑地干农活。治疗几年,病未见效,积劳成疾的父亲也早逝。岁时,为减轻家中负担,奉湘波辍学。祖父、父亲会木工,奉湘波从小耳濡目染。他外出求艺,先后跟几位雕刻家学艺。学艺 8年后,奉湘波背着行李,拖着工具箱,先后辗转福建、深圳等地打工。2022 年,奉湘波回到家乡,打算创业。

       2022 年 6 月,紫鹊界村被定为贫困村,而奉湘波一家四口,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知奉湘波懂得木雕手艺,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给他争取 10万元无息贷款,鼓励他办起木雕制作坊。之后,奉湘波在紫鹊界山下开办了一家小店,开始了经营。自己雕刻,妻子抛光、做漆。做工精细、价格低廉的木雕、根雕,让游客爱不释手。第二年,奉湘波就脱了贫。

       眼见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奉湘波决定扩大规模。2022 年,镇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投入使用,镇上拿出一楼用作扶贫车间,鼓励招收贫困户。奉湘波以不到 3 万元的价格,租赁了 800 多平方米的门市房,购置了设备,带起来学徒。

       奉湘波招工招徒,要么是残疾人、要么是贫困户。“我回乡创业,党和政府给了很多支持。我就是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一下残疾人、贫困户,为社会做点贡献。”

       岁的残疾人肖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奉湘波的第一个徒弟,之前在外地打零工。“跟着湘波老师学徒,不但能有收入,还能学技艺。”肖勇说。从学习辨认各种木材年龄,到选木材、锯木头、刨平、拼接,肖勇逐渐上手,继而开始学习浮雕、圆雕、透雕……“这两年,我每年收入四五万元,已经脱贫了!”

       边带徒弟,边练技艺。奉湘波先后获得湖南省及全国残疾人技能比赛的大奖,被评为技术能手。在一块色泽灰暗的木墩上,刻刀上下翻飞,刀起刀落,木材特有的清香扩散,图案慢慢呈现。奉湘波给我们展示了一下精湛的技艺。

       “去年,销售了有 600 多万元,基本都是来料加工,几十万元利润吧。我现在手里已有了快 600 万元订单,今年的活儿干不完了!”奉湘波说,“学点网络技术搞网销,争取多做一些原创作品,再多招一些残疾人,这是我的三大计划。”

       【脱贫攻坚战场上退伍老兵的作为担当】

       “到 2022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令。

       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上,一直活跃着退伍老兵们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是扎根贫困农村多年的村支书,有的是先富不忘后富、带领群众脱贫的企业家,有的是尽职尽责的扶贫干部……他们用忠诚和汗水书写着责任担当,展现了永不褪色的军人情怀。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

       几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退役军人,听他们讲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故事。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梁曙——

       “让大家喝上干净水”月的黔西北,雨下个不停。群山间大雾环绕,路边是百米深的悬崖。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掩藏在这曲曲折折的山坳中。

       来到茨竹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延伸到山脊背后的小水渠。“这条水渠是最近才引的,以前,茨竹村的村民们连生活用水都难以保障。”现任七星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茨竹村前任第一书记、退役军人梁曙感慨地说。

       从前茨竹村严重缺水,村民要步行几个小时到山脚下背水吃。没有水,地里就种不出多少粮食,村民一年四季连饭都吃不饱。

       “茨竹村有 285 户,都在一个地方背水,许多人半夜三更就去排队。”村民王民军说,“那时候我们喝口茶,有时都能看见杯底沉淀的泥浆,因为水是从泥坑里沉积的雨水中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

       村民对水充满了渴望。2022 年,梁曙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茨竹村的梁曙向村民们承诺:“我一定要帮大家建好引水设施,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在大山深处、巉岩石壁,梁曙顶着烈日、肩扛锄头,带领乡亲寻找水源。他召集村组干部,组成找水小分队,带着手电、柴刀、绳索、铁锹,由熟悉村情的两名村民做向导,在山上探寻一切可能存在水源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密林深处发现了

       一处水源。

       找到了水源,梁曙一刻也不停歇,马上着手引水工程的建设。磨破嘴皮跑项目、想方设法筹资金……梁曙多次联系水利部门到茨竹村进行实地勘测设计,规划 4 个工程建设项目,向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到 100 余万元资金……工程立项了,资金到位了,梁曙便组织乡亲们抓紧施工。螃蟹沟饮用水工程不到 1 个月时间便竣工投入使用,其余 3 个工程也在一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看着从自来水管里流淌出的汩汩清泉,茨竹村的村民笑逐颜开,他们结束了祖祖辈辈背水的历史。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梁曙组织全体村民创立生态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先后引进社会资金规划建成 2000 亩辣椒和 6000 亩皂角种植基地,100 余亩林下养鸡和 2000 多平方米的能繁母猪饲养基地……“我是扶贫干部,也是退役军人,老百姓盼的就是我要做的。”梁曙说,“看着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我越干越有劲!”

       陕西佳县螅镇荷叶坪村第一书记高旭——

       红枣成了致富“金蛋蛋”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哟,九十九道弯上哟,九十九只船哟,九十九个艄公哟来把咱的船儿搬……”

       如今,黄河上早不见了艄公的身影,这首《黄河船夫曲》的诞生地——陕西省佳县螅镇荷叶坪村贫穷落后的局面,也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第一书记高旭的辛勤付出。

       1969 年出生的高旭,是土生土长的佳县人。他 1986 年 12 月应征入伍,2022 年 12 月转业到榆林市能源局仅半年,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脱贫攻坚的新战场。

       初到荷叶坪村,细心的高旭发现全村因病致贫率高达 53%,但病因一直无法找到。怀疑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的他,迅速对全村 4 口井水进行采样化验,结果发现全村水源重金属均严重超标。

       “必须安装净水装置,每户安装一台!”高旭下定决心并说服村镇干部群众。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高旭像给自己置办家当一般考察市场。当时每台净水器市场价是 3000 元,高旭跑了好多地方,讨价还价,最后商定每台 2600 元,榆林市能源局补助 1800 元,村民自己只承担 800 元。这之后他通过争取项目,家家户户又陆续喝上了自来水,从根子上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荷叶坪村盛产红枣。前几年,由于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加之每到红枣成熟时,秋雨绵绵,红枣裂果,全村 2100 亩枣树一度处于“树没人管、枣没人收”的尴尬境地。

       2022 年,在高旭的提议下,荷叶坪村结合扶贫政策,将全村 2100亩枣树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从剪枝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均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红枣成熟后合作社保底回收,有效解决了村民红枣销售难、收入不稳定问题。合作社还全方位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累计兑付工资近80 万元,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打上工、挣到钱。

       此外,他们还新建了 210平方米的保鲜库,将鲜食红枣上市时间

       推迟 2 到 3 个月,价格从每斤 1 元提高到 3 元左右,红枣也就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在高书记这个‘新艄公’的带领下,荷叶坪村近两年连续实现了贫困村整体出列和贫困户全部脱贫目标。”村委会主任张小建说。如今,“树上有枣、树下有鸡,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在荷叶坪村已基本形成。

       湖北谷城县五山镇军旅班河公司总经理张建武——

       销售好生态 办起旅游区

       云雾山,位于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崇山峻岭,山峰连绵。

       “猪满圈,羊满山,散养土鸡跑得欢,自酿果酒卖了几个县……”这段“顺口溜”的是云雾山上的邓家坪村村民。而村里的这些变化,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张建武密不可分。

       张建武是五山镇军旅班河公司总经理。2022 年入伍,2022 年,他转业后放弃了在深圳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邓家坪村创业。

       那时,受山区条件限制,很多村民都是贫困户。张建武一头扎进深山,挖山劈石修路,在村山脚下的班河边创建了襄阳市第一个退伍军人创业园——“山水班河退伍军人创业园”,探索出了“退伍军人 大学生 农民”的山区创业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战友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张建武的公司常年养殖黑猪 200 头以上,鸡、羊成群,带动周边14 户规模养殖、其他村民零散养殖,这些养殖户均与张建武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仅养殖黑猪一项,全村实现收入近百万元。前些天,张建武平价卖给村民郭祠义的黑母猪下崽了。一窝十几只猪崽,一只1000 元,供不应求。“再加上喂养的 10 头黑猪还能卖 4 万元,太高兴了!”郭祠义笑得合不拢嘴。

       种植业是张建武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扶贫项目。一些农户无资金、无劳动能力,经双方自愿,签订协议,张建武流转他们的土地 300 亩,栽种桃子、李子等果树和蔬菜。云雾山到处都有野生猕猴桃和葛根,还有野生蜂蜜,过去都烂在山上。张建武创办了果酒作坊和葛粉、蜂蜜加工厂,每年收购村民采摘的野生猕猴桃 60 多万斤,土蜂蜜 1500多斤。

       利用云雾山天然的山水资源,张建武还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2022 年,张建武成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大山深处的班河,渐渐成了人们蜂拥而至的旅游景区,7 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的创办,还带活了当地村民土特产的销售。村民们吃不完的蔬菜、土鸡、土鸡蛋、腊肉、腌菜、豆腐等等,就近卖给旅游公司的农家乐餐馆。去年,退役军人李永树,光卖豆腐、茶叶,就收入了 7000 多元……

       江西赣州定南县鹅公镇党委书记冯武耀——

       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园区个村(社区),6 个省级贫困村,1136 户 4724 个贫困人口……2022 年,冯武耀担任江西赣州定南县鹅公镇党委书记,这位1997 年入伍的老兵,扛上了一副新担子。到任后,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坚持“家访”2 小时左右。

       “冯书记,这条路太不好走啦!”“我想种脐橙可是没有启动资

       金!”……满满 15 本笔记本,汇集了各类问题,让他既掌握了各类民生难点,也逐渐找到了攻坚克难的方向。在下村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很多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问题。

       43岁的卢保华是鹅公镇大风村村民,幼年时患病导致双腿残疾,生活离不开轮椅。贫困和不幸让他一度自卑抑郁。2022 年 11 月,大风村扶贫工作队员张扬帆在大风村小学开设“同心画室”,义务教学生和村民画画。对绘画感兴趣的卢保华成为第一个“大孩子”。2022年 6 月,在鹅公镇举行的“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书画义卖活动中,卢保华的 9 幅画作被一抢而空,得到了绘画的第一笔收入 3200多元,还收获了一批绘画订单。

       “同心画室”的成功,给冯武耀很大启发,何不以此为载体,打造扶贫品牌,实现“智志双扶”?如今“同心画室”已经开设了四个画室。2022 年 10 月,鹅公镇“同心画室”参加了江西省扶贫产品展示对接会。

       2022 年,冯耀武开始筹备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园区,带头与在外乡贤和务工人员联系,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目前,园区有电子设备、数据线、制衣、玩具等行业扶贫车间和加工企业共 50 家(其中扶贫车间 12 家),去年年产数据线 21 亿根,被誉为华南地区数据线生产第一镇。园区可提供 1800 多个岗位。

       凭借“用好旧资源、挖掘新资源、用好新政策”的发展思路,鹅公镇的手工业创业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基地都已初见规模。截至目前,鹅公镇已脱贫 1060 户 4579 人,6 个省级贫困村均脱

       贫,退出贫困村序列。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半边天”力量——我国妇女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加重视妇女的参与和受益,出台一系列扶持妇女脱贫的政策和举措,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引导广大妇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半边天”力量。

       拓展就业渠道

       在河南省尉氏县水坡镇李岗村的扶贫车间里,20多台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31岁的车间主管钟艳红在工位间来回穿梭,指导缝纫技术、处理机器故障。这是河南省“巧媳妇”工程的一个项目点。

       “巧媳妇”工程通过引导女能人创业办项目,以各类巾帼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等为平台,帮助农村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帮助广大贫困妇女用好用活产业支持政策,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不断增添动能。

       ——发展产业,助力妇女稳定增收。从 2022 年开始,全国妇联共投入资金 3930 万元,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786 个,带动各级妇联在贫困地区创建 2 万余个“妇字号”基地,扶持女性参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等,带动 400 多

       万名贫困妇女发展增收。

       ——灵活就业,帮助妇女巧手脱贫。发挥贫困妇女传统手工优势,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业,各级妇联在贫困地区建立 3011 个妇女手工协会与合作社,助力贫困妇女有活干、有钱挣。

       发展扶持巾帼家政同样是促进妇女就业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组织技能培训、举办家政大赛、开展劳务对接等,各级妇联组织每年帮助50 多万名贫困地区妇女在家政服务领域转移就业,涌现出山东阳光大姐、江苏好苏嫂、安徽皖嫂等一大批巾帼家政品牌。

       在各级妇联组织带动下,广大贫困妇女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展,实现脱贫致富。

       提升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在提升广大贫困妇女能力素质的同时,也激发了她们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

       全国妇联采用“线上 线下”“课堂 田间”等模式,面向广大妇女持续送知识、送技术、送致富新思路——

       通过举办巾帼脱贫示范培训班、发放《农村妇女脱贫攻坚知识丛书》、打造“妇联喊你来学农”短视频节目、开设乡村振兴网络课堂等,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加强宣传引领、典型引领,各地妇联因地制宜开展“巾帼脱贫大讲堂”“巾帼脱贫故事会”等宣讲活动,大力宣传妇女脱贫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贫困妇女“我要脱贫”的决心。

       为防止女童因贫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国妇联深入实施“春蕾计划”,累计资助各学龄段女童 20 多万人次,资助善款约 2亿元。

       此外,各级妇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面向贫困群众和家庭开展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困难儿童帮扶,助推贫困地区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动员包括大龄女童在内的更多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

       加强健康保障

       在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中,因病致贫占 40%以上,是重要的致贫因素。

       全国妇联积极配合卫健委持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自 2022 年以来,累计为近1 亿人次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检查,为 3000 多万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乳腺癌检查,覆盖全国所有贫困县。

       2022 年以来,全国妇联大力实施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累计救助 16 余万名贫困患病妇女。

       2022 年,围绕“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全国妇联还启动了“健康中国——母亲行动”。

       近年来,各地妇联深入开展“健康与美丽同行”宣传活动,吸引1000 余万人次的妇女积极参与。

       一系列扎实举措,对患病贫困妇女实施了救助,有效缓解了妇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此外,全国妇联还大力实施“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等公益扶贫项目,并面向贫困妇女开展各类消费扶贫、健康义诊等有针对性的帮扶,令贫困地区妇女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全国妇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独特优势,坚持党建带妇建,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履行妇联组织职责使命。发动妇联执委,重点联系单亲贫困母亲、患病妇女、残疾妇女等,在做好防止妇女返贫监测帮扶、提升妇女能力、扶持培育女带头人、强化思想引领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挖掘利用各种公益慈善救助资金,做好就学自助、患“两癌”妇女救助及女性生理心理特殊关爱服务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巾帼力量。

       【我和天堂村的故事】

       2022 年 5 月,广东省要选派一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到贫困地区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我在东莞市清溪医院任办公室主任,怀着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情怀,我自愿申请到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

       到了乐昌市坪石镇,我被分到该镇面积最大、最偏远的天堂村。这是一个面积有 73.18平方公里的山村,海拔在 600 米以上,村民以种植黄姜、水稻以及高山水果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驻村之后,我开始琢磨如何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之前从未接触过农村基层工作,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刚来到天堂村,我心里没底。在经历过近一个月的走访后,我终于进入驻村扶贫工作的状态。

       健康扶贫,引导村民走向健康生活

       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天堂村不少村民患有风湿疾病,这与这里的高山气候有很大关系。一年当中,当地至少有 4 个月是严重的浓雾天气,潮湿程度可想而知。由于天气严寒和潮湿,不少村民有酗酒的习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下定决心,利用下户的时间,向村民宣传健康生活知识。打印健康知识宣传册发给贫困户和农户们,对那些患有基础疾病和慢性病的村民,要求他们定期到镇卫生院检查,定期吃药。同时,我还邀请自己单位——东莞市清溪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到天堂村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户送医送药;对口帮扶的工作组清溪镇卫健局每年也都会组织 1—2 次大规模的义诊活动,村民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

       修渠造路,解决饮水、出行等民生问题

       天堂村地处粤北石灰岩地区,地表储水能力差,每到下半年,干旱愈发严重,寻找水源也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我和村干部一起,进入深山寻找到水源。克服重重困难,硬化了一条 700 多米长的高山水渠,解决了天堂村吕家组周边 300 多亩水田的灌溉以及周边 3 个村民小组近600 多人的饮水问题。

       在解决灌溉、饮水的同时,我和村干部一道,着手硬化村里一条1.8 公里长的村道。该村道连接天堂村、新田村小组等 4 个村民小组,原来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泥土路,平时仅能够通行摩托车、拖拉机,其余的机动车辆无法通行,一到下雨天,更是所有车辆都无法通行。

       为了硬化这最后的 1.8 公里,我和村书记一起找到当地的公路部

       门,多次向乐昌市和坪石镇的领导反映,最后争取到了硬化指标,由当地财政和东莞扶贫资金各出资 36 万元,顺利完成了该条村道的硬化,结束了村委会下队到新田等 4 个村民小组需绕道临近镇的历史,来回一趟时间足足缩短了 2 个小时。

       精准帮扶,助贫困户找到人生价值

       天堂村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户,劳动能力差,脱贫难度也更大。

       刚驻村时,我重点为残疾贫困户制定了帮扶措施。其中有一户聋哑残疾户邓细根,他妻子也是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一家 5 口人蜗居在破旧的泥砖房里,全靠邓细根一人的种养收入维持生计。

       有一次下户时,我通过文字和邓细根“沟通”,发现他之前上过聋哑学校,学会了理发的手艺。当时,他家正在实行危房改造,我建议他把厨房从中间隔开,外面做理发室,里面做厨房。邓细根采纳了我的建议。今年 2 月份,邓细根家的理发室正式开业,每天都有十来个村民前去理发,一个月下来就有几百元收入。自从他开起理发室后,邓细根的眼中有了希望,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消费扶贫,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

       天堂村盛产西瓜、鹰嘴桃、黄金奈李等优质高山水果,在周边地区享有一定的名气。由于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往年不愁销路的水果面临着滞销的危险。我通过对口帮扶单位的清溪镇扶贫办、卫健局、清溪医院等部门,加大天堂村的水果宣传力度。在清溪镇官微“最美清溪”推出商品销售信息,发动清溪镇对口帮扶的干部积极

       购买。

       当时,很多村“以购代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在拟定价格时,不少村民建议也采取这种模式,但是,我考虑到天堂村每年生产的优质高山水果近百万斤,可以借助消费扶贫的机会,按照市场的价格,将水果销往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打响“天堂水果”的品牌,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村民们采纳了我的建议。天堂村的高山水果在销售过程中大获全胜,把疫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确保了农民的收入。

       截至 2022 年底,天堂村 30 户贫困户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000 元,是 2022 年建档立卡时的 3 倍多;村集体收入也超过了 12万元,是 2022 年的 4 倍多,并在 2022 年底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

       脱贫攻坚小故事写作素材五篇

第二篇:我身边脱贫攻坚小故事征文2022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五篇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篇一

       提升服务水平给力脱贫攻坚

       __,男,汉族,____人,中共党员,1977 年 8 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__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__镇连山寺村的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有责任为这件事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半年来,根据科技扶贫工作具体牵头单位的安排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自从驻村以来,__与连山寺村支书曹松、第一书记李杨、村主任谢玉勤等一道经常深入贫困农户,座谈了解情况,找出致贫根源,利用技术咨询优势,因势利导,一户一策,对症下药,解决生产难题。截止八月十五日,共走访农户 150 多户次,解决生产难题 20 多个,示范新技术 3 个,推广新品种 5 个,召开培训会 6 次,培训农民 300人次,张贴技术员联系卡 62 张,指导建立蔬菜产业园亩,培育种养殖大户 10 户。

       用真心帮助贫困户。贫困户谢明友,家有 6 口人,夫妻多病年龄

       均在 60 岁以上,儿子谢玉学儿媳许小艳均在外务工,孙子谢忠林孙女谢忠秀均为重度残疾,自己体弱多病,无固定经济来源。__为该户提供种养技术资料和消毒药剂,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引导就地务工,引导儿子儿继续外出务工,同时安排专业队对该户危房进行整治,按照项目要求提供了__元养猪补贴,协调植保专合社对其免费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蔬菜种植所需的肥料 50 公斤,同时也将其纳入科技示范户,配送相关物化补贴,为解决该户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协调并促成无息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 5000 元;目前该户计划医疗救助 3 人、养生猪 10 头、养鸡鸭 40 只、种粮油 5 亩、就业培 1 人、种蔬菜 1 亩、低保享受 2 人、危房改造 180平方米,为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该户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贫困户谢明勇,家有贫困人口 2 人,自已股骨头坏死多年,老伴身患严重风湿病,上下肢扭曲变形,走路经常拄两个竹杆,晚上经常彻夜难眠,困痛不堪;该户住房破烂长年失修,房子周围零乱,该同志汇同村委和__镇驻村干部对他做出危房改造的规划,并规划了到户的生产便道,同时完善圈舍改造和鸡鸭圈舍的修建,在政策兜底复核中全部纳入,目前该户窗明几净,周边环境整洁,到户水泥路畅通,圈里自己还买了两生猪,鸡鸭 20 多只,帮扶前灰头土脸,现在精气

       神十足,再找不到以前颓废的感觉,见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干部为他家能过上好日了天天辛苦了,感动的直流眼泪。

       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是使用农业科技的带头人,是传播农业科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的载体,为了解决连山寺村科技推广的问题,确定了董大连、谢明友等 12 个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作为重点,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出示范户的招牌,组织贫困户参与评比相互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科技要领到人;今年夏季他们在种养殖上产值已经突破 5000 元,年底有望过万元。

       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在 1、2 社建立蔬菜产业园亩,种植蔬菜和油用牡丹,这个园区吸纳 27 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分红;二是在张家湾以党员谢兴云建立蔬菜产业园 30 亩,带动贫困户 9 户,发展商品蔬菜和订单蔬菜种植,商品蔬菜已初见效益。预计今年园区仅订单青菜可产100 吨,种植这一项可增收 10 万元。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连山寺村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为抓手,为了确保产业出效益,蔬菜专合社举办了两次培训会,聘请专家到场授课,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八月十五日召开的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以全村 62户贫困户为主,其他群众和党员为辅共 130 多人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以蔬菜病虫防治、家禽科学养殖为主要内容,高级农艺师王中宝、__、畜牧生产发展股刘国平到场授课,印发了技术资料 200 余份。培训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上午的十二点,整个会场秩序井然,农民提问积极踊跃,专家解答细致入微,效果良好。在此之前,还在三月、五月、六月分别召开了种养殖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人次达到 200 人次。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下半年,__将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将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初步安排在九月和十月再搞几次针对蔬菜和畜禽养殖的专业性培训,让科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引领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在资金、物质上给予大力扶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科技扶贫的最终目标,践行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农惠农助农增收。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篇二

       新春伊始,在__镇北王里村新调整的 130 亩土地上,20 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整齐划一矗立着,村民__正和其他承包户坐在棚头探讨今年的蔬菜价格。“我原来种着两个蔬菜大棚,由于老旧,效益并不高。这不,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帮助,我们村又流转土地建设农业园区,我立即报名,建设一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现在正是丰收的季节,新大棚的效益是老大棚的两三倍。”__如是说。

       北王里村原先是有名的种葱大村,近几年,由于大葱价格不稳定,不少村民转投他业。2022 年,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主任科员王玉国到北王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年,在充分考虑北王里村村民实际愿望的基础上,计划进行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这几年蔬菜价格高,菜农纷纷尝到甜头,对建设大棚的愿望更加强烈。”驻村工作组借助大棚“两改”契机,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并通过园区规划,20 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驻村工作难,最难的是“人心”。“群众不喜欢听大话,若没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说再多的话也无济于事。其次做群众工作,不能光靠讲大道理,情感交流更重要,老少爷们在桌前一坐,畅谈交流,一会儿工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王玉国说,人就得靠“心”交流,你对人家真心,人家才会真心对你。为老百姓工作,只有得到他们认可,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才会打心眼里认同你,所以说“感情”建立了,就再也没有讲不通的道理。

       北王里村的村“两委”班子比较健全,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庄发展相对滞后。为了与群众建立感情,驻村工作组通过采取走访、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到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农田用水、生活用电、蔬

       菜大棚改建、道路整修等问题。在为村民解决用水、用电、修路的基础上,2022 年,驻村工作组协调各方力量投资 10 万元,修缮办公场所、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投资 10 万元,安装路灯 20 盏。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工作组靠在村里,集中整治村内乱搭乱建,拆除巷内车库 272 个,清理垃圾 3215 余方,新栽植绿化树木 320 棵,美化了村庄环境。

       在走访群众过程中,驻村工作组得知村里有部分儿童家庭贫困,于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驻村工作组对村里贫困儿童进行帮扶,给孩子们送去慰问品和帮扶金。“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旱厕改造 100 户;帮助村里理顺好财务账目;协助村‘两委’发展好农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致富。”王玉国说,驻村工作就是要实实在在,要让老百姓以后的生产生活更加舒畅和谐。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篇三

       __县__乡__村位于大巴山深处,从__县城到__村村委会,全程72 公里。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数时间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

       1969 年,年仅 16 岁的__便进入__村生产队,先后担任会计、生产队长。从 1986 年起,__就开始担任这个村的村支书。30 年里,他

       先后历经 10 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深受村民信任;30 年里,获市县级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达 60 余次;30 年里,他始终坚持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从青壮年到老年,把毕生心血投入到__村致富奔小康上。

       __有四个儿女,都在外做生意,家境不差。每次村级组织换届时,儿女们都劝他早点退下来“享清福”,但村民们死活不干。上一次村级组织换届时,贫困户王耀福还特意来找他:“老书记,你要是退休,咱贫困户脱贫心里就没了底!”

       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全村的老百姓都脱了贫,我就安心‘下岗’。”

       “__精神”代代相传

       __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海拔从 600 米到 1600 米不等。__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卖点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要是背头猪下河坝(__乡政府所在地)去卖,回家后肩膀要肿上好几天,人也得躺上几天才能恢复元气。

       “要致富,先修路!”1999 年,在__的动员下,村民们决定集资修路,全村 680 名主要劳动力全部出动。

       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一条路并非易事。__带着大伙儿上了山,饿了就烧堆火,埋几个红苕烤熟充饥,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他们从山

       上修到上下,他们用手拽着 8000 斤重的石磙碾压路面,硬是用简陋的工具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路。村民们修路没有工资,当时一名施工员在修路时受伤了,__二话不说就背着他上了卫生院,吃住的费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家里没钱,他“挪用”了女儿的__块彩礼钱,全都用在了修路上。

       __年年底,承载着村民希望的这条长 17 公里的公路终于通车了,村里的土产从此得以走出“山门”。

       后来,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称为“__精神”,他是全县上下学习的楷模,如今“__精神”在__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脱贫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

       有了路,村里就有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贫困,根本没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产业既要长短结合,又要持续增收,经过走访调研、村支两委讨论,该村确定发展以核桃、山羊、魔芋为主的林经、林草、林畜、林蜂循环产业。其中山羊产业便是短期脱贫增收的好产业。

       __年,__和几个村干部带头,发展起了山羊养殖场。__年冬天,母羊一下崽,养殖场一下子有了 100 多头羊,他立马带着羊去了贫困户陈清吉、陈清元家。

       “你们只管养,死了算我的,能变成钱 3 年后还我羊就行。”他

       对两人说。

       有了“定心丸”,两人各借了十多头母羊回家。如今陈清吉、陈清元家的山羊已各自发展到 30 头左右,仅靠卖羊一项,一年便能挣两三千元。

       从__年至今,__的山羊养殖场一直保持着 100 多头母羊的规模,其中近一半借给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 7 月 3 日,该县下堡镇下堡村贫困户钱从山也专门慕名过来,向他借了十多头母羊。

       解决读书问题,脱贫才有后劲

       __有两儿两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别是大女儿何晓琳在广州开了个五金厂,经常打电话让他赶紧退休去广州养老,但他根本走不开。

       __村面积 42平方公里,__年,全村 224 户 1024 人中,就有建卡贫困户 69 户 247 人。其中,因学致贫的家庭达 27 户。像这样的家庭,如果能解决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脱贫的希望,后劲才会足。如何解决呢?__把脑筋动到了自己的大女儿身上。

       “大女子(当地父母对大女儿的称呼),你天天说要孝敬我,那就先帮我做件事。”__年初,他拨通了大女儿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何晓琳,三社贫困户王耀福家有一儿一女,分别读小学和高中,患有严重风湿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负担儿女学费外,还要供养老丈人,这个家因此致贫。电话里,他要大女儿每年资助王家学费 2500 元,一

       直到王家当时读小学的儿子高中毕业为止。懂事的大女儿啥也没多说就答应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念叨:“我屋女子挣的钱,自家用不到,咋就给了别人家(用)呢?”

       之后,无论是到县上开会,还是去乡里办事,__拉下脸,逢人就“化缘”,在他的奔波与牵线下,王耀福、谢宗国、冉茂林、李仁树等 4 户家庭的孩子有了热心人资助。

       管好农村“小银行”,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有着“草根金融”之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相继出现。__年,__村也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组建了资金互助社,__担任理事长。

       “在农村,当年脱贫不算难,关键是要稳得住,可持续。”__说。而他认为要做到“稳得住”,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资金互助社也必须真正发挥作用。为了保证每笔钱都能用到实处,他对村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谁是真的急需用钱,借款后能不能及时还上,他都一清二楚。

       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成功发展烤烟和山羊产业,并于__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今年,他准备再从互助社借一笔钱,将烤烟的质量搞上去。贫困户乔玉联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 2 万元建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万元……

       在__村,资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农脱贫的“及时雨”作用:从__年组建至今,__村资金互助社借款主要用于发展产业、危房改造、子女上学等。据初步统计,已滚动发放贷款 500 余笔、500 余万元,其中贫困户获得贷款 230 人(次)250 万元,没有一笔呆账坏账。产业方面:核桃面积达 4500 亩,贫困户参与率达 95%,基本满足户均 2亩以上核桃;山羊存栏 3000 只,贫困户喂养率达 60%;魔芋 300 亩,贫困户种植率 100%。危房改造方面:__村__年,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旧房改造 62 户(D 级 34 户、C 级 28 户),资金互助社拿出启动资金42 万元,在 4 个月内,所有的贫困户均住上了新房,至__年,__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洋房村”,无一处土坯房、危旧房。子女上学方面:从__年开始,__村村民子女只要考上高中、大学,均优先享受不低于5000 元助学贷款,3 年来累计下放贷款万元。

       __年底,__村实现整村脱贫。该村村容村貌、基础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就医就学、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7602 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村上,如今的__一天一个样,看到这样的成果,“老匡”很欣慰。或许,没多久,他便能安安心心“下岗”享清福了。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篇四

       “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我们村里大变样了。你看,现在大家

       没事都到党支部去坐坐,听听党的最新政策,看看党支部的活动,了解一下党员的动态,看着王书记为村里的发展做的规划,我们就想瞅瞅看自己能做点什么不。”不仅仅是张姓村民没事就往村里队部跑,越来越多的村民没事也爱到村里队部来了。

       这是__县水土保持工作队干部__担任牛家佃村“第一书记”一年之后所起的可喜变化。自从他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把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第一核心,把凝聚共识全力脱贫攻坚作为第一重点,全力推进牛家佃村脱贫致富,让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他的付出也有了回报。

       去年,__同志积极争取资金万元,牛家佃三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全面开花:布里村投资 35 万余元新建面积 21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让农民没事也可以来休闲一下,从此过上市民的生活;太多村共投资90 万元新建蓄水池两口,更换抽水设备一套,维修水毁道路 1 公里,村民们从此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远离了浑浊、不卫生的天然雨水、河水;牛家佃村维修那岭生产路一条,硬化农贸市场一个,铺设砂石生产路 2 公里,农村也开始有着小城镇的模样了;为村三委安装50M 宽带一部,补植村里道路两旁槐树 5 棵,让旧村焕发出新颜。

       今年,先后争取资金 43 万余元,维修路灯 24 盏,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的“有路灯、灯不亮”的问题,照亮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

       安装党员活动室围栏 84平方米,让党员活动趋于正规化;实施布里生态涝池恢复工程,给村民汛期安全和旱季生产用水上了双保险。

       如今的牛家佃村,每当夜幕降临时,一排排明亮的路灯照耀出银白色路灯的光芒,村庄道路两旁亮如白昼,广场上男女老少伴随着节奏欢快地跳着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面对着牛家佃村里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受着村党支部带给农民的奔头和希望,__同志不敢懈怠,仍然为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忙碌不已。

       太多村的涝池也该扩建了,要不然迟早会出问题;果园急需间伐、提干、落头、强拉枝等技术改造,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增收;布里村基础设施老化,群众对自己生产生活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道路两侧也得进行绿化,让我们每个人生活在文明生态村里,让城里人羡慕我们的生活。”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在__看来,都是急需提上日程的规划。

       现在,__走到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村民跟他热情地打招呼,都想让他到自己家里吃顿饭,可是__同志都婉言谢绝了。“成绩只能是过去的,我所做到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小康好日子还差得很远,我还需要更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对得起组织的重托。”__意志坚定地说。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篇五

       健康扶贫显真情 排忧解难暖民心

       “我们要主动承担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在今年四月份召开的桂平市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大会上,__医院院长黎明立下了军令状。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最近他被评为“2022 年__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抓党建聚扶贫合力

       近年来,身为院长的黎明找准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全面推进黎明医院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帮扶工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__、2022 年,黎明积极开展党员送医送药送健康医疗帮扶服务。两年间,黎明多次组织开展党员、医务人员深入困难企业、社区、村、屯开展免费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并于 2022 年 6 月牵头成立了桂平市民营医院党建联盟,加强 9 个联盟成员单位党组织的建设,坚持做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人才共育、制度共创、医风共兴及发展共促,带动更多的民营医院参与进来,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共下乡开展义诊活动 3 次,扶贫慰问 6 次,慰问贫困户 96 户,发放慰问金 63000 元、慰问品价值__0 多元;义诊贫困人口 700 多人,免费赠送药品价值 1 万多元。

       健康扶贫送温暖

       黎明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内、外、妇、儿、急等科室医疗专家组成的健康扶贫医疗队,到乡镇开展与贫困患者进行一对一帮扶、免费义诊及送医送药等工作,提升贫困村医疗服务能力。

       开展关爱困难患者大行动。给贫困患者发放健康扶贫政策明白卡,对极度贫困患者实行医药费优惠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截至目前,共发放贫困对象优惠卡 5 万多张,患者凭卡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治疗、优先取药、免挂号费、体检费优惠 20%的待遇,帮助困难患者减轻医疗负担。

       近年来,黎明医院累计为 1550 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救助,让患者得以重见光明,累计减免、优惠费用达 400多万元。

       产业扶贫见成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黎明在扶贫工作中,注意培养贫困户的脱贫技能,让他们掌握技术,有效遏制返贫。

       __年,该院与__镇庞村结对,更与该村庞光明、梁枢全 2 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提供养鸡资金 2 万元。两家贫困户通过饲养

       600 羽土鸡,实现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庞村 30 户群众养殖土鸡共3000 羽。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截至目前共带动庞村种植百香果35 亩、粉马蹄示范基地 40 亩,为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身边脱贫攻坚的小故事征文五篇

第三篇:脱贫攻坚故事征文

       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三篇

       【篇一】

       **年11月,**市**自然资源局监察股干部**被选派到****镇**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年 5 月担任**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驻村以来,他将“做实事见实效,用真心换真情”作为帮扶工作原则,主动热情与扶贫对象沟通,及时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深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困境、实现小康生活,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起来,将党员干部凝聚起来,以党建引领推动扶贫工作开展。驻村后,他首先通过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并带头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组织全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等内容。并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环境卫生整治、党内民主交流等形式丰富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支部建设更加完善、党员更加凝聚、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将贫困户、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我奋斗、我脱贫、我幸福”脱贫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脱贫先进个人 5 名,先进家庭 6 户,极大的鼓舞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面对一摞摞的贫困户档案,**心里清楚,书面文字数据不能全面反映贫困群众的真实情况,要想彻底挖出穷根找对出路,必须要熟悉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深入了解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以及脱贫条件和致富能力,于是,他访遍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针对不同家庭状况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努力实现施策精准,确保帮扶措施有效,帮扶成效明显,贫困群众满意。建档立卡户崔洪军就是其中一个缩影,他的孩子患有绥母细胞瘤,治疗花费将近30 万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在落实帮扶政策时,毕啸峰得知崔洪军会榨油技术,便协调镇扶贫办为其购置了一台榨油机开起了榨油坊,并帮助注册商标——“**油”。为了拓宽销售市场,通过与相关单位积极沟通,使崔洪军的“**油”走进了**市消费扶贫年货节,并帮助他在各大超市搭建销售平台,有效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增加了经济收入。**年,崔洪军家庭人均收入达到 11816 元,彻底实现脱贫。

       要想富口袋,必须富脑袋。驻村帮扶以来,**始终将启智扶志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方法,带领工作队和“两委”成员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脱贫信心,并注重发现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和一技之长。为了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协调**里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开办科技种养殖、生活技能等专业培训班,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积极劳动、勤劳致富的主动意识。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村贫困发生率由 42.8%降为 0,年人均纯收入从1960 元增长到 7268 元,全村 225 户 554 名建档立卡户已全部正常脱贫。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伴随着一条条扶贫之路的延伸,一项项扶贫措施的落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好了,街道路面干净了,贫困群众笑了。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说:“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了**村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篇二】

       **大草原,云缀蓝天、草绿花香,达来******的党员中心户**,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服务带动周边 16 户牧户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带领他们探索致富之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先锋党员典型代表。**年他当选了**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了全**优秀共产党员、全盟 100佳党员中心户、全盟“优秀党员中心户”等多项荣誉称号。

       理论学习的“引领者”。**是一名大专毕业生,平时就很注重学习,作为党员中心户他深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为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他平时不仅认真参加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还积极开展自学,重点强化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知识及涉牧政策、专业知识的学习,力求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同时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带领牧民党员加强政治学习,依托“党建 电商 便民服务”平台、远程教育“五进**包”平台,组织牧民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提供畜牧业生产信息,帮助牧民掌握养殖技术。他坚持每月组织两次党员学习、每半年讲一次党课,不断强化牧民党员学习教育,今年累计组织开展学习培训 10 余次。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牵头组建了由**第一书记、下派干部、**“两委”成员、牧民党员组成的“照日格”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访周边牧户,为辖区牧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120余次。

       开拓创新的“实践者”。**是一个有想法、有干劲、有闯劲的**汉子,创业致富的想法很早就在他的脑海中深根发芽,尽管在创业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凭借自己的一股闯劲、十足的干劲在**年带领 12 户牧户,通过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 160 万元创办了“希牧特畜牧专业合作

       社”。合作社打破了传统畜牧业生产管理方式,实行苏尼特羊溯源体系管理,从接羔羊到出栏的生长过程中全部可进行溯源查询;采取“互联网 智慧牧场”模式,他在自家牧场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视频对棚圈温度、氧气和湿度等指标进行监测预警、对羊群 GPS 定位以及草场周边环境监控,自动控制棚圈门栏、光照系统、饮水设施,率先实现了手机、电脑远程放牧的现代化、智能化畜牧业经营。为拓宽销售渠道,他探索实行“党建 电商 便民服务”模式,在“天猫”“京东”和“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了 2400 只苏尼特羊,为合作社实现了 20 万元的创收。

       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作为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他始终把贫困户的生活冷暖放在心上,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主动结对帮扶**3 户贫困户,通过帮助他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辐射带动贫困户年收入平均达到 10 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依托合作社他牵头举办了“草原有我一只羊”私羊定制活动,共销售2000 只羊,所得的 1 万元奖金,为**5 户贫困户购买 100袋饲草料,解决了春季饲草料短缺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他又申请扶贫资产收益项目资金 162 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 200 余头,用来扶持**54 户国标贫困户,推行“草场+畜群”双托管帮扶模式,鼓励贫困户以草场、劳动力入股,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每年为每户分红 3000 元,有效

       提高了贫困户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今,在他的辐射带动下合作社入股牧户达到了 38 户,草场面积 7.8 万亩,牲畜 6000 余头只,逐步形成了经营模式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

       提起**,从**党委到**的干部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人们经常夸赞,“**不仅是我们**有名的“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更是我们牧民群众的“贴心人”。面对众多称赞,**并没有骄傲自满停止脚步,他说:“**党员干部群众如此肯定如此信任我,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各项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

       **********坚持长效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寻求产业稳定、收益持久、惠及群众的产业发展项目,通过成立扶贫车间,全面激活了**脱贫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民心凝聚的小康之路。

       立足实际,开辟致富新路。在驻村工作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制作粘豆包、猫耳朵(荞面生制品)的传统手艺,经过**“议贫会”充分讨论,并通过党员大会集体表决,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以集体经济收入注资 80万元,成立“**佰吉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采取“党支部 扶贫车间 农牧民”的模式运营。同时,**“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发动**农牧民充分利用农

       闲之余,进入扶贫车间务工。自运行以来,扶贫车间累计吸纳务工农牧民 19 人,其中贫困户 12 人,满勤务工农牧民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月平均增收5000元。

       强化管理,保障规范运行。结合车间运行要求,详细制定了车间工作流程、劳动纪律、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考虑车间工人民族特点,所有制度均使用**双语张贴上墙。针对工人的务工经历、工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特点,明确车间员工的内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做到分工合理,人岗相宜。同时,邀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对务工人员进行培训,组织车间骨干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科学借鉴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中同类产品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技能水平。

       多措并举,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协调**委组织部、**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内“第一书记扶贫专柜”,**镇、村级商店、菜店、超市等建立多个销售网点。同时,广泛发动**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快手直播等媒体平台,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实现了产品跨**、跨市、跨自治区销售,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扶贫车间共计销售 23000 斤产品,销售范围涵盖**等地,净利润达 10 万余元。

第四篇:脱贫攻坚纪实故事征文

       【篇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镇党委按照“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保障,能致富是目标”思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贫困群众搬离了“穷窝”、改变“困境”,确保易地搬迁工作实效。

       识别动员搬迁对象,确保“搬得出”。

       “新房实在太好了,有文化广场、有路灯、有自来水,出门就是宽阔的马路,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说起搬迁后的生活,**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镇党委以各村党组织为依托,加强党组织对搬迁群众的管理,增强搬迁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开展搬迁户思想大教育,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展示搬迁成功案例,以政策引导、群众自愿为原则,不断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确保能顺利“搬出来”。全镇通过精准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925户2442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172户、555人。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形式,共建成楼房安置小区2个、平房安置小区2个,同步建设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设施农业园区2处,养殖小区2处,目前,172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全面覆盖服务群众,确保“稳得住”。

       “现在看病走几步就到卫生院了,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超市、银行、文化广场都在这附近,真是赶上好时候了...”一位老大爷乐呵呵的说。

       为进一步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幸福感,**镇党委重视健全搬迁村党组织组织网络,完善活动场所。易地搬迁村由“第一书记”牵头,组织党员到搬迁群众中了解详细情况,摸透贫困群众顾虑,深究贫困群众需求,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再优化再升级,切实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难题。同时,加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资源配备,解决搬迁带来的后顾之忧,更好的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30户51人实施兜底保障。

       拓宽后续发展路径,确保“能致富”。

       “我们一家三口,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享受60㎡的住房,平时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我和老伴儿在易地搬迁养殖小区发展基础母羊养殖,现存栏54只,**年养殖纯收入3万元。空闲时间还能在集市卖小食品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贫困户尹桂军略有激动的讲述着现在的生活。

       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镇党委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镇党委充分征求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意愿,因人因户因地制宜,采用“党建 产业”、“党建 脱贫”等模式,在**村6组建设3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1处,按人均30米左右的标准,为每个贫困户配建日光温室大棚1个,每延长米收益至少400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1.2万元。同时,在平房安置区南边建养牛小区一处,占地面积50亩,有33户贫困户养殖牛、羊、驴,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篇二】

       上学时,老师总是爱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每个同学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科学家、警察、法官、老师……”他叫**,曾是教育系统的一名骨干,梦想着当一位名师,**年5月,他的理想发生了改变。

       **市**区**乡大十号村,看着因生病失去生活希望的家庭、因残疾只能社会兜底的村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有了更美的人生理想:“改变大十号村容村貌,帮村民选好脱贫致富道路,让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实现脱贫,把大十号村打造成宜居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如今这个理想正在他的努力下一点点的实现着。

       他说:“农村是个广大的舞台,也是个大熔炉,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在纷繁的农村工作中失去方向,有理想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干劲,有干劲才会有实效。”

       **年刚到大十号村的他就赶上了“危土房改造”工程,这是**年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全村的121户农户需要对他们的住房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重建,任务重,时间紧,与农户促膝长谈成为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收集村情民意,了解村民需求并开展危房改造动员工作,协调农户和工程队之间的问题,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一户一户的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并对有困难的农户进行积极帮助,他和工作队员一起帮农户搬家,打扫庭院,得到了农户的赞誉和认可,村里人都亲切的说:“小高书记真是农户的贴心人。”

       **家是大十号村的贫困户,**年因患病毒性心内膜炎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然救治成功,但他自己觉得成了家里的“负担”,眼看着自己不能劳动的身体和马上要上初中的儿子,**总是愁容满面,心事重重。得知了他家的情况,**和**进行了很多次谈心,帮他解开心结,并且与**区教育局沟通后,帮他的孩子找到一所好的寄宿制中学,解决了他心里最大的负担。除此之外,还帮助办理了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让他的生活有了着落,也有了希望。危房改造中,**主动配合,积极签约,当他住进了宽敞亮堂的砖瓦房,彻底的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与**之间的交谈也从“倒苦水”变成了“谋发展”。

       **的哥哥擅长养殖牛羊,再三商量后,**年在**的帮助下他们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开始了养殖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常常联系**区的科技特派员,对他在养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现在他家已经从最初贷款买的3头牛,发展到现有的大小牛10多头,20多只羊。如今,**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土房度日,治病欠债、孩子上学没着落,到现在住着亮堂的新房,妻子在村委会有稳定的公益岗位收入,自己也把养殖事业发展的初具规模。他的孩子是班里的班长,奖状挂满了墙面,这一切的一切,给了他无穷的动力,让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村里像**这样的农户很多,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颗想把生活过的更美好的心,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也更加充满了干劲,富裕起来的贫困户就是他理想中的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把这些小目标连在一起,就是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的理想。

       经过2年多的努力,**与驻村工作队的付出终于见到了成效。利用村里闲置厂房,引进**汇爱天使扶贫被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服装、校服、床品项目,解决就业岗位40个,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工人年收入可达到25000元,同时企业租用村闲置厂房,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年7.5万元。除此之外,大十号村还建设了集体经济果园,林果采摘基地50亩,种植陕西大接杏、秋红李、金红苹果等名优特果品18种。大十号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镇。**说:“第一书记就应该是村民的贴心人,只有扶到百姓心里去,才能把扶贫工作做好,让广大群众满意,我的理想也在一步步实现。”

       【篇三】

       初见**,不熟悉的人绝不会把他和“专家”“人才”这样的词联系起来。常年在田间地头工作,他脸晒得黑红黑红;

       与农民打交道多年,他谈吐淳朴,再专业的词到了他嘴里,都变成了老乡听得懂的“大白话”;

       他衣着朴素,背着一个老旧的单肩包,里面装着各类资料。

       他是高寒蔬菜种植专家,在科研工作中攻坚克难

       **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分管经济作物、农村能源。1990年从**农牧学院蔬菜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农业多种经营站工作。他是一位研究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专家、高级农艺师,曾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自治区“草原英才”“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他主持的“寒地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多年来,他主持编制了露地覆膜菇娘、塑料大棚菜豆、塑料大棚马铃薯、卜留克生产等多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围绕高寒地区番茄、黄瓜等蔬菜种植发表了多篇论文。

       他是农民的朋友,在脱贫致富领域尽职尽责

       **年5月8日,**第一次走进****镇****金花、**等贫困户的院子时,眼前的“塑料大棚”让他的十分意外。严格意义上说,这“塑料大棚”更像是饲养牛羊的棚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的确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好地方,既能给周边城区提供新鲜时令蔬菜——“有销路”,又能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能创收”。可从时令上来讲,此时已错过了种植最好播种时间,而且“塑料大棚”下面是非常贫瘠的土地,一铁锹挖下去、半锹是黄沙。更困难的是,贫困户从来没有种植过蔬菜瓜果,可以说是“零基础”。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打退堂鼓,反而激起了斗志,他跟贫困户和驻村干部当场表示“只要你们有决心种,我和我的团队一定全力以赴指导好”。

       有了这颗“定心丸”,****的第一书记带着贫困户迈出了大棚种植瓜果蔬菜的第一步。**“手把手教”“肩并肩讲”,怎么挖地、如何填土、怎样扣棚、如何科学施肥,做畦子、栽苗、浇水等,每一步**都“想到、说到、指导到”。当第一批瓜果采收,红瓤的西瓜、甘甜的蜜瓜变成钞票时,贫困户脸上写满了信心和喜悦。两年来,**帮助的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2022年,金花等贫困户计划着把房前屋后的空地也盖上大棚、再种点其他品种。**许诺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技术支持。贫困户们心存感恩,为**送上了绣有“情系贫困群众,助力脱贫攻坚”的锦**。

       他是农技推广员,在农田土地上精耕细作

       闲暇周末,**会骑上自行车,到郊区蔬菜大棚参加生产实践,现场指导农民整地、定植、整枝、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也因此与蔬菜种植户们成了好朋友。**还会通过“技术攻坚,勤劳致富”农户、驻村书记交流微信群,看看瓜果长势,及时解答贫困户在大棚瓜菜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寒地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是**和他的团队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广的集成技术。除了日常组织开展的技术培训,他还经常去海拉尔区北山蔬菜种植基地——小良农庄指导安全高效生产设施蔬菜,重点解决高寒地区设施蔬菜水肥管理、光照不足、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基地带领贫困户创收。他还是**市星火科技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专家,通过12396平台为农民解决了蔬菜水果种植的多项难题。**讲课的足迹遍布了**市的农、林、牧区,在各类产业脱贫培训班上,他与农户、驻村干部、乡镇干部面对面交流,传授经验、交流如何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满足农牧民对生产技术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满足贫困农牧民对生产技术的需要,我们更是责无旁贷!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我和我的团队会用农业技术助脱贫户奔小康一臂之力。

第五篇:脱贫攻坚纪实故事

       脱贫攻坚纪实故事三篇

       【篇一】

       脱贫攻坚,人类伟业。2022 年按照组织安排,我来到了**市**区**镇**村参与扶贫工作。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能亲自参与其中,我很幸运也很骄傲,同时揣着一份惶恐。半年多的驻村生活,让我深刻感受到农村是个大舞台大课堂大熔炉,进一步与老百姓贴近了心、培育了情,更坚定了为民服务的信仰。

       民以食为天。吃占据着首要地位,播种在耕地上、养活着**人的农作物、土特产,关系着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更充盈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盼。建档立卡户王虎成家现在种了 10 亩小麦、20 亩玉米,还养了两头猪、20 只鸡、20 只灰雁、6 头牛,是我们村的养殖大户,他笑着对我们说,“现在我的生活富裕了,想吃什么就随时能吃上,桌子上的菜谱都多了呢!”的确如此,小康社会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从一个“吃”上,就品出了小康生活的滋味,看到了小康社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作物、土特产是发展兴旺的根基。它们收成好、销路畅、卖点新,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也才能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今年我们村立足**镇农业镇优势,充分利用

       **村的种植优势资源,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注册商标名称“巴镇**”,主营业务为包装销售当地农家面粉、大米等农产品,既解决了农户农产品销售难题,使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确保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到今年共种植玉米 7449 亩、水稻 3623.5 亩、小麦717 亩、高粱 910 亩、油葵 200 亩、其他农作物 100 亩,全村肉羊存栏 4300 只,百只羊以上养殖大户 13 户,肉猪存栏 367 头,肉牛存栏 419 头,驴 58 头,骆驼 77 头,种养殖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有效改善。

       物质食粮吃得好,精神食粮也得“吃得好”。在精神文化方面,我们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优秀文化为核心,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类似农场记忆等参观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成立了舞蹈活动室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村内安装了新的健身器材,这些对全村村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相信只有留得住乡愁,才能望得见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更好地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做好基层工作,何尝不是一件大事?基层原本就是实实在在的舞台,原本就是实实在在的事业。我们青年干部作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承继者,理应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我会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篇二】

       这几天,**市**区夏日炎炎,蝉鸣鸟叫,****稻田村的**一家格外热闹,他家用帮扶资金购买的大母猪,又下了一窝猪仔,个顶个的活蹦乱跳,羡煞旁人。

       **,一个不善言辞的北方汉子,个子不高却黝黑壮实,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见到人就会笑脸相迎露出两排大白牙,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天民呐,忙呢么,方便的时候来帮三哥看看这电视咋回事呗,我家这破电视又滋啦滋啦的响了。” “好嘞三哥,马上就来!” “天民呐,又要给你添麻烦啦,你二叔的电动车又打不着火了,快来二婶家瞅一眼!” “来了二婶,今天肯定让我二叔骑上这电动车!”......**学历不高,悟性却高,自学成才修理各种家用电器,谁家信号短路或者电动车不好用了,他听到信儿就蹭蹭的跑过去三下五除二给修好,一分钱不要,农村人的朴实热情在**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的汉子,前些年却因孩子生病、父母年迈而陷入贫困的泥潭无法自拔。**一家世代务农,一家七口人仅靠着 17 亩田地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天有不测风云,家里的小儿子因从小营养不良导致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跑着跑着就把家跑穷了。**一家虽有伐毛换髓之志,却终日被生活这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

       **年,这家人终于盼来了幸福的曙光,稻田村两委班子了解到他家情况后,将**一家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上报给**扶贫办。当地政府在分析研判致贫原因后,迅速确定帮扶责任人,开展了精准帮扶工作。同年,经当地党委政府研究,向**一家拨款产业帮扶资金 6000 元,供他购买了 6头育肥猪精心饲养,转年**卖了三头猪挣了些钱,这笔钱终于让他家松了口气,生活也逐渐的回归正轨;**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下,再次向**一家拨付产业帮扶资金18900 元用于购买母牛养殖,母牛到家 4 天后就生下了小牛犊,乐坏了一家人,全家一起精心照顾着小牛犊看它慢慢长大,小小的牛犊,寄托着全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

       “宁可干穷了,不能等穷了,只有拼命干才有希望!”

       **全家拧成一股绳没日没夜的努力奋斗着,截至今年,他家现在已有了 11 头猪、5 头牛,日子过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说:“现在每天从地里回来,不管多晚多累,我都到猪圈、牛舍看看,看看这些猪仔、小牛犊子胃口好不好,它们吃的越香我越高兴,这一天的辛苦都觉得值了!” **还承包了村里人的 35 亩地栽种红干椒,没有经验,就一点一滴的琢磨,向别人虚心请教;今年春天,**又从邻居那儿借用了闲余的 2 亩地,在这 2 亩地上盖起了大棚,为了节省开支,**自己干,买来原材料,从网上看视频、观察邻居家的大棚,自己用一周的时间就焊接完成了大棚主体钢结构,他聪明又勤奋。现在,**一家算上牲畜养殖、红干椒、果蔬种植等各类产业,人均年收入能达到近万元。

       一个夏日午后,**跟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唠嗑,他说:“爹,党和政府这么帮衬咱们,咱们自己更要努力,不能辜负国家对咱们的期望。咱们早日富起来,国家也替咱们高兴呢!”崔老伯边喂鸡边回应说:“是啊,咱家现在能过的这么好,全靠党和政府全心全意帮咱们呀!我两个大孙子现在上学也有补助,我跟你妈看病也能报销,往前推几年,咱们哪敢想好日子能来的这么快啊。” 父子俩相谈甚久,**说:“爹,有点饿了,今天咱爷俩吃点好的,我给你做牛肉炖豆角吃!”崔老伯听了一拍即合,俩人一边唠着一边走回了屋里。

       院子里的小牛犊甩着尾巴驱打着小虫,几只猪仔吭哧吭哧的拱来拱去抢着猪食吃,稻田村的夕阳燃烧了半边天,微风徐徐的吹着。

       前几年的某个夜晚,皓月当空,**做了个梦,梦见幸福来敲门,醒来一看,是党和政府冲他笑了笑。

       【篇三】

       某一天的夏日午后,在**市**区**镇**村的乡间小路上,一位衣装整洁的女同志走进了一家略显破旧的房屋,迎接她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幼稚的面庞上写满了欢喜,嘴里含糊不清的说:“妈.....妈妈......”这位女同志名叫**,是**学校的女教师,也是一位共产党员。**年接到扶贫送教工作任务时,面对众多机灵可爱的孩子,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眼睛闪闪发光的男孩——脑瘫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先扶智,让贫苦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适龄儿童一个也不能少。**老师铭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的走上了扶贫送教的道路,这也为她和小男孩**结下了难舍的母子之缘。

       **家境贫穷,年幼时因脑瘫被亲生母亲遗弃,他的父亲迫于生活压力常年外出打工赚钱,他只能和身患尿毒症的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各种原因,十几岁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不认识任何字,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他更是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看到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心疼不已,柔软的心脏泛起母爱的温柔。

       这一年,她 44 岁,多了一个 10 岁的儿子。

       **年 7 月 16 日,**带着一个硕大的礼物包裹去了**的家里,**坐在家里的炕上按照“妈妈”布置的作业在努力的写字,字迹歪歪扭扭,但却透着一板一眼的认真劲儿。看到“妈妈”来了,**艰难的咧着嘴笑:“这是......什么呀......”**笑着说:“我拆开给你看看。”礼物包裹打开后是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上面用奶油写着“祝**小朋友 11 岁生日快乐”。**看到后惊喜的大笑:“好......好......”笑过之后就开始嚎啕大哭,停不下来。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原来他也能有生日蛋糕吃,原来他也可以有礼物。**眼圈泛红:“别哭了孩子,妈妈给你切蛋糕吃。”**一边吃一边用手比划着告诉妈妈:蛋糕好甜,好甜啊!看着他红扑扑的小脸蛋,**轻轻的说:“其实幸福很简单,对你却是这么难,我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陪伴你长大。”**似乎并不知道这份承诺的重量,只是不停的像只小馋猫吃着蛋糕。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知道,再多的物质也只能帮助他一时,却不能帮助他一世,必须从思想观念转变、人格塑造上帮助他,尽管**坐在轮椅上站不起来,但必须要让他的精神灵魂站起来,以后长大了在社会上才能立足。**认真分析**的个人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学习计划,她定期登门

       为他送课,从一年级课本学起,不断重复着学习1,2,3......,当他终于学会数十个阿拉伯数字,**情不自禁的握住她的手,开心的说:“妈妈......妈妈......我会数数了!”看着他欢呼雀跃的样子,**打心底儿的高兴。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点,**教他最基础的计算方法、如何识记中国汉字;她把语文课文编成儿歌,让**快速记忆下来。**看着他吃力的发出每个字音、写出每个字时,她的内心深处有着无法形容的感动和欣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喜欢绘画,于是,她买来一套水彩笔和图画本,手把手教他绘画美丽的蓝图;他也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茶余饭后,便教他打羽毛球、摇跳绳,他和小朋友们一起欢呼着,享受着童年的快乐。各种兴趣让他对生活产生热爱,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经常给他讲述张海迪、失明又失聪的海伦如何成才、残奥会冠军平亚丽的故事等等,来唤醒他沉睡的心灵,燃烧起对生活的热情。在闲暇的时间里,**细心的教他如何洗脸、洗衣服,培养他自理能力;搀扶着他学习走路,训练他的肢体行走能力,以防他的肌肉萎缩,给他的生活带来不便;鼓励他要自信,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乐观的对待一切,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不在**身边的时候,她就会委托街坊邻居悄悄的照看下这个“儿子”。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变了,他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他的身上散发着独有的热情和活力。在**全心全意的付出后,**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不再封闭自己而是结交许多朋友;学习成绩逐渐的进步,开始学会照顾好自己。他一点一滴的变化,浸透着**的母爱和温柔,彰显着她身为党员的荣耀,她始终怀揣一颗初心,轻声漫语讲述着脱贫攻坚路上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