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总结

第一篇:景观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 特罗尔 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

       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

       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6、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及其生态意义 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相对同质性(取决于观察的尺度)

       廊道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带状景观要素

       基底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优势度最大,从而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的意义

       此模式是描述和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生态学系统的空间语言,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之间的表述更加具体、形象。而且,该模式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他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7、常见的斑块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小面积干扰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一个小面积区域逃逸出周围地区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的斑块类型;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8、尺度尺度效应和尺度推移

       尺度(scale):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或者分辨率(resolution)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景观生态水平上的长期生态研究,尺度的扩展十分必要,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尺度推移(scaling),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9、干扰及其生态意义分别是什么?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一般来说,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10、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意义

       1.大岛屿的物种数量要多于小岛屿(面积效应);

       2.靠近大陆岛屿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距离效应);

       3.年轻的岛屿物种丰度较小,物种周转率(迁入量/灭绝量)高,以后则不断降低,直到二者相等,物种数量达到动态均衡。

       结论: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和年龄依次是控制生物迁植、灭绝和物种数量的关键因子。种—面积关系S=cAz

       式中:S—物种数量;

       A—岛屿面积;

       C、z—常数;

       应用该式有两个重要前提:物种迁移与绝灭之间达到了生态平衡; 物种的数量只与面积有关,其他因素相对稳定。数学表达式: dSdtIEI—表示迁居速率,即种源与缀块间距离的函数;

       E—表示绝灭速率,它又是面积A的函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将生境斑块的面积和隔离程度与物种多样性巧妙地用一个公式联系在一起,对斑块动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10、边缘效应理论及其意义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边缘效应理论意义:

       边缘效应的大小与与缀块大小及相邻缀块的功能与结构有关; 缀块越大,边缘效应越小;

       缀块越小,边缘效应越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边缘效应也受缀块形状和边界特征的影响

       形状:长宽比小,为紧密型,有利于生境的稳定;反之不稳定; 边界特征:包括边界的形状,宽度和可透性等,影响复杂;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2、Meta-种群理论及其意义

       Meta-种群(Meta-population)的定义: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的意义:生境片断化之后,形成隔离的生境斑块,种群个体在不同的斑块之间扩散,个体在亚种群之间的迁移影响持久和稳定。因此,该理论对保护生物学研究具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景观形成因素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哪些?各有什么景观意义? 地质地貌因素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植被因素 干扰 地质地貌的景观意义:

       气候的意义:它影响到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影响土壤过程;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景观意义:土壤肥力与景观生产力;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土壤异质性影响地貌过程、植物分布、生物群落;土壤退化与景观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等

       植被的景观意义:1.植被类型与景观异质性 2.植被的动态与景观变化 3.植被对地貌过程的改变和控制作用 4.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干扰的景观意义: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

       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 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2、什么叫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统称为喀斯特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3、常见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特征是什么?

       4、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原因及对景观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为0.6℃。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降水增多

       极端天气情况频繁发生,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以北纬最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等;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CO2: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然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带由南向北移动

       5、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该规律的主要控制控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6、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如何综合作用于景观形成的?

       7、什么叫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影响?

       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一种栖息地不断变成碎片的过程,一种破碎化过程的结果即格局状态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它缩小了某一类型生境的总面积和每一斑块的面积,影响到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在不连续的片断中,残留面积的再分配影响物种散布和迁移的速率

       8、干扰是如何影响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第四章景 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varie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2、什么是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由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3、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什么?

       景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或者说景观异质性包含景观多样性,并对其他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促进

       4、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和边际效应?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哪些?其生态功能分别是什么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尺度及强度所决定。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性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河岸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错带;森林-草地交错带;红树林交错带;滨海植被带 河岸带的生态功能:降低温度;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增加河流水生生物食物供应 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农业:粮食生产;生态防线;牧业产品基地;主要资源产地

       5、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 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深度,广度,无明显规律,难以预测

       6、什么叫景观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类型?

       景观空间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格局类型: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7、什么是景观结构?目前提出的景观结构模型主要有哪些?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廊道(patch)--结点(node)--网眼(net)模型 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模型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生态流?

       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景观要素从景观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2、什么是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景观过程: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 扩散:随机分布格局;

       重力: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高度集中,形成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3、空气流的景观生态学功能

       空气的流动, 是物质气态循环的主要动力 水分:带来降水;导致干旱:干旱风 热量

       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

       3、水流的生态学功能

       4、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是什么?

       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使土壤变薄,生产力严重下降;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汇积区的土壤更加深厚和肥沃;侵蚀沉积物导致河床淤积,河流水位增高,水库淤积使水库库容减少,进而降低水库的泄洪机能,增加洪水的潜在危险

       5、什么是生态效率?什么是Lindeman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是指能量的利用效率,即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前一营养级能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生态效率(n级)=通过(n级)营养级的能量/n-1营养级的能量。

       Lindeman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能流越来越小,通常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的10%,在能流过程中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6、景观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观的一般生态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的美学功能。景观的文化功能

       第六章 景观的动态变化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稳定性概念、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景观稳定性概念:

       景观生态系统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抗干扰能力)景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景观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在于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复原的能力。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气候变化;地貌形态;岩石和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

       2、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什么?

       一、自然驱动因子

       指在景观发育过程中,对景观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景观,它可以引起大面积的景观发生变化。

       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文化等因子

       三、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

       四、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

       3、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有什么关系? 弱度干扰:景观发生波动

       中度干扰:干扰停止后,景观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强度干扰:会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

       极度干扰:原有的景观消失,被新的景观取代

       4、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一般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5、景观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一、景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

       二、景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对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和堆积;生物循环和农作物生产 对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

       三、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量的影响:水资源短缺

       景观变水资源短缺 河水断流:黄河断流

       海水入侵:我国的大渤海地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造成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湿地减少

       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性缺水

       四、景观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下降

       景观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组成和含量,从而影响大气的质量。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煤烟型污染严重;汽车数量急剧增长,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地面扬尘和沙尘暴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工业污染源造成城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6、景观变化中人的作用有哪些?

       一、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作用

       干扰方式主要有:旅游、狩猎、采集、污染等

       人类干扰对景观的破坏:裸地,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土地,采矿废弃地,垃圾堆放场,水域污染

       二、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

       改造作用的方式:开垦与农业种植;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采伐与更新;人工造林;围栏草场

       三、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与梯田;建设河堤建设;城市建设

       7、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8、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

       农村

       城

       就业机会多;

       拉

       市

       推

       人口增长快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力

       化

       力

       土地压力大

       文化设施齐全

       因

       动

       因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素

       力

       素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第七章 景观生态分类于评价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观评价的概念?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根据特定的程序、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2、景观评价的程序?(1)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2)收集资料(3)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4)评价方法选取(5)景观评价(6)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英汉互译:

       景观(Landscape)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尺度(scale)尺度效应(scale effect)尺度推移(scaling)尺度上推(scaling up)尺度下推(scaling down)干扰(disturbance)边缘效应(edge effect)Meta-种群(Meta-population)景观过程(landscape processing)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s)

       网络(network)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第二篇: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 副本

       一、名词解释:

       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

       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

       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

       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内容:尺度的放大或缩小(改变粒度或幅度来实现);系统要素和结构随尺度变化的重新组合或显现;根据某一尺度上的信息,按一定规律方法推测研究其他尺度上的问题。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Suitability 适宜性也称适宜度,是一定土地单元的某种特殊利用方式与其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一种量度。

       Suitability analysis适宜性评价 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景观生态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Ecosystem health生态系统健康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其特征。

       Ecosystem 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替代市场价格法、全变估值法

       Ecological security,eco-security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来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法是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它是通过核算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存土地面积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实际土地面积相比较,判断该地区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

       通过测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来测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Ecological capacity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总和

       Landscape ecologicalplanning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空间分类 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域生态功能的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单元确定(以功能关系为基础),类型归并(以空间形态为指标)

       Wetland 湿地 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咸水或淡水或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体。

       二、填空、选择: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植入斑块、聚居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

       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并可起保护作用,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却集中于一体,区别点在于起作用的对象不同。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斑块——廊道——基质

       网眼大小 :网络线间的平均距离或网线所环绕的景观要素的平均面积。网眼大小在采伐作业和农业经济方面也有一定意义,如适当的道路密度可以减少木材的运输费用,田块的大小也与农田耕作方式密切相关。景观空间格局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组合格局

       均匀格局景观包括:点阵格局、渐变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棋盘格局、网状格局、环状格局楔状格局

       聚集格局 :群居格局、线状格局、交错格局、放射格局、水系格局、指状格局

       随机格局 :散点格局、散斑格局、镶嵌格局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

       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间流的运动机制:半透膜观点;关于源区和汇区的观点

       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 风、水、飞翔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散布迁徙 动物分布格局的一般规律

       1、在多数情况下,大片同质性地区不适宜动物生存。

       2、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决定于廊道类型和动物种类。

       3、动物巢区通常呈扁长形,有时呈线条形。

       4、景观异质性特征在景观功能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山地森林对河流的作用:

       1、维持景观稳定性和保持水土;

       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保持水土;

       3、维持河流良好的水文状况;

       4、维持河流的良好水质 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态流通过界面的频率;界面的不连续性;景观要素的适宜性(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各景观要素的长度 景观关键点:

       1、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

       2、变化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

       3、各种形式流交汇的地方。解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而带有明显不同的文化色彩,同时也对生活在景观中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自然观、生态伦理观、土地利用方式等文化特征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景观文化性原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人的景观感知、认识和准则影响景观并受景观的影响

       2、文化习俗强烈的影响居住景观和自然景观

       3、自然界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科学的生态功能概念

       4、景观外貌反映文化准则 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

       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

       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变化。

       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有五种穿孔分割破碎 {影响整个区域/一个斑块} 收缩磨蚀{单个斑块或廊道} 整个区域的连接性随着分割过程和破碎化过程的增强而减小。

       按干扰的作用强度划分轻度干扰适度干扰严重干扰极度干扰

       常见的干扰现象有火干扰放牧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践踏外来物种入侵人类干扰等

       影响干扰发生及效应的因素:群落组成及结构;立地条件,影响干扰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植物的生态对策;景观特征

       土地分类法、传统的景观分类法、景观生态分类法的区别联系

       1、土地分类法即发生法强调属性至上,把土地划分成性质相对一致的空间单元,但较少考虑到土地的空间形态,从而使空间单元的边界难以确定。

       2、传统的景观分类法强调空间形态和空间异质性组合特征,并没有考虑景观的本质属性

       3、景观生态分类法不仅考虑景观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考虑景观的空间形态的差异。

       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性原则、等级性原则

       景观生态分类的一般步骤

       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 景观分类与制图是基础

       景观生态评价表现:1.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2.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即必须做出事实判断;其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气候地貌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

       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

       1、确定生态规划区范围,明确适宜性评价的具体目标

       2、将规划区划分网格,分别进行生态登记

       3、根据评价目标确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各单因子指标量化,或者建立各单因子指标适宜性模型,制定生态适宜性评价标准

       5、适宜性综合评价,同时给出每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性图

       生态安全评价框架模式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北京市:p:能源方面,s:大气、水、土壤、生物,r:新技术和投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1、规划目标与范围确定

       2、资料收集与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景观分类与制图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景观功能区划分

       7、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2.整体优化原则 3.特殊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一个生物圈保护应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组成理想的农区景观生态规划应反映农区景观资源提供农业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三方面的功能。

       Eg:南方丘陵地区多水塘体系景观模式,控制富营养化现象。符合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星状城市景观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总目标: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

       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一般通常用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来衡量城市的绿化水平。

       生态旅游区景观格局基本面貌是点(斑块)、线(廊道)、面(基质)的分布状态旅游景点或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旅游区基质上,旅游线路则是用以上连接景点或景区,以及对外交通的廊道,廊道之间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

       湿地景观特点:1)过渡性2)多样性3)生产力富集性4)坏境脆弱性eg:我国成都活水公园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包括:厌氧池、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以及连接各个工艺的水流雕塑和自然水沟。

       三、大题:

       1.试论述物种共存和斑块动态的平衡观点和非平衡观点。

       答:平衡观点是从Gauss的竞争排除原理出发,以生态位分化作为物种共存的基本机制,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种,将产生种间竞争,一个种将被另一个种所排挤,最后将由一个种占优势。(2)由多物种组成的稳定群落必须是由生态位不同的种组成。正是由于多物种在生态位上的千差万别,才使很多物种得以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另外,在看来是一致的生境中,实际上是由许多微生境组成的,在一个微生境中,对资源要求相同的种会互相排挤,但从总体来说,确是多种共生。非平衡观点并不反对竞争排斥原理,但认为由于干扰的存在,竞争排斥不是通则,而是某些局部特点;干扰是维持物种共存的主要机制。竞争排斥原理在自然界中能否普遍发生存在三个基本前提:(1)确实两物种在同一时间中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2)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3)要一直等到一个物种完全排斥另一个物种所需的时间为止。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极端不稳定性,并有天然干扰存在,因此就达不到竞争排斥,另外竞争排斥原理是以闭合群落为基础的,而真实的群落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群落。正是由于这些干扰的作用,所以中等干扰假说特别强调干扰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的地位。干扰起的作用与竞争平衡正好相反,有下述三个特征:(1)干扰可创造一种有利于竞争力弱的种的环境条件;(2)干扰频度如果比竞争排斥所需的时间短,就可以防止竞争排斥发生;(3)干扰斑块如果在空间上接近于正在发生竞争排斥的斑块,就可使被排斥种迁移到本斑块来。

       2.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景观的概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3.试运用实例分析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

       答:以景观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而景观要素则强调均质性,即指外貌、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单元;

       其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地位是相对的,某一景观要素在某种条件下可能成为景观;比如我们可以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森林景观、茶园、农田、河流、居住地等。这时森林景观是构成风景区的一个景观要素,但如果研究武夷山风景区的森林景观问题,这时森林即为景观,构成森林的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等是其景观要素,这种现象并非说明景观与景观要素可以任意互相调换地位,而是说明景观现象具有尺度效应。

       4、在生态学中,稳定性的含义包含了哪两方面?怎样理解稳定性的尺度? 答: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任何景观都随时间发生变化,景观的稳定性只有相对的意义。在这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所选取的时间尺度。评价景观是否稳定需要首先假定一个时间尺度或者说是变化速率,当所观察的景观运动速率大于假定的运动速率时,认为景观是变化的,反之认为景观是稳定的。

       大尺度上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而小尺度上景观的变化在短期就可以发生。在景观尺度上,稳定性实际上是许多复杂结构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

       5、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意义。

       答: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6、与农田毗邻的林带对农田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试分析林带如何影响农田的小气候。答:(1)风速降低30%——40%;(2)减弱湍流交换,降低农田蒸发,保持水分;(3)保持积雪,防止沙尘暴;(4)避免干热风(高温低湿且达到一定风力的天气现象);(5)温度白天略增加,夜间略降低。

       7、生态建筑的理念。

       舒适健康是生态建筑的基础:健康是生活的保证,舒适是更高一级的生活质量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核心:无废物排放,无有害生物。

       和谐优美是生态建筑的精神境界: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人类建筑坏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现。

       8、住宅生态化的知道思想:生态住宅的思想基础——人类居住的生态学原理,生态住宅的文化基础——人类欣赏景观的非现代性,生态住宅的美学基础——超功利产生美,生态住宅的技术基础——仿生,生态住宅的环境基础——美化景观与治理污染结合,生态住宅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要求,生态住宅的社会基础——人际关系和谐。9.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10.气候的意义

       1、气候通过影响有机体的光合、呼吸作用等生命过程而影响其生长与发育过程,从而影响其可能生长的种类或生态型等,进而影响由这些种类或类型所组成的景观格局。

       2、气候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从而影响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岩石的风化过程与结果不同,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其风化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很大差别,如石灰岩即是一例。

       3、气候影响土壤过程,从而影响土壤对植物供应水分、养分等的能力,同时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各种途径。1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的方法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种—面积关系和平衡理论

       1、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大保护区内物种迁入速率和绝灭速率平衡时,拥有的物种较多;大保护区物种绝灭速率低。

       2、栖息地是同质的保护区,一般应尽可能少的分成不相连的碎片。大保护区物种存活率高,小保护区物种存活率低,大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拥有较多物种。

       3、栖息地是同质性的保护区,如果要分成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尽可能的靠近。这样将增加保护区物种迁入率,减小物种绝灭概率。

       4、如果是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应等距离排列。这意味着每一个保护区的物种可以在保护区之间迁入和再定居;而在线性排列的保护区,位于两端的保护区相隔距离较远,减少了物种再定居的可能性。

       5、如果有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用廊道把他们连接起来可能会明显的改进保护功能。物种可以在保护区间扩散,而不需要越过栖息地之“海”,从而增加物种存活机会。

       6、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形,以缩短保护区内物种扩散距离。如果保护区太长,当保护区局部发生种群灭绝时,物种从较中间区域向边远区域扩散的速率会很低,无法阻止类似于岛屿效应的局部绝灭。1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

       1、景观异质性与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随着景观破碎等作用导致的景观异质性的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群多样性将更丰富,物种基因的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

       2、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物种在异质性的景观中的定居可以是随机的,但通常是非随机的,即景观异质性愈高,物种多样性也愈高。

       3、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也随之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也随之增加。

第三篇: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综述要求(以核心内容为主)(题目:三号宋体加粗居中):XXX 专业:XXX(学院加专业)班级:XXX 学号:XXXX 指导老师:郝建锋(五号宋体居中)摘要:内容少于200字,把内容阐述清楚即可!要求简单明了(五号宋体,两端对齐,只需将“摘要:”二字加粗即可)直接顶格开始,无需空格!

       关键词:XXX;XXX;XXX要求3-5个,中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空白,不能用标点符号!(五号宋体,两端对齐,只需将“关键词:”三字加粗即可)

       英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等要求相同!

       中间只空一行,开始正文,空两个汉字!先用一段简单的内容引入正文!(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不能直接将文献内容复制,至少要用“记事本”处理一下!汉字以外的数字、字母等用Times New Roman体。拉丁文,只需要(属名 种名)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正确格式例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表格用三线表。一级标题加粗,字号不变,顶格!“1”之后,只空一个字符(非一个汉字)

       1.1 二级标题不加粗,字号不变,顶格!“1.1”之后,只空一个字符(非一个汉字)

       1.1.1 三级标题要求等同二级标题

       每级标题至少要有两个以上才成立。各级标题不能用标点符号!尽量在三级标题内结束,不要用四级以上的标题!

       段落正文内容要求:空两个汉字开始,内容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原则性的结论、数据等必须要有参考文献,文献用“[XX]”上标表示“[XX]”。综述要求得出结论、讨论或观点。不允许有错字、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全角。

       字间距要用默认,不要再设置,行间距设置为1.5倍!页面边距全部设置为2cm。全部内容(题目、、摘要、关键词、英文相关内容、正文、参考文献),按要求,至少4页以上。统一要求用A4纸打印,不准折叠。单位按国际标准要统一,在表达面积时,亩、平方公里、公顷等都不能用,只能km2、hm2。其它单位也一样要求。

       如果有几个文献同时参考,分几种情况:A、不连续[2,5,8],B、连续[2-6],C、部分连续[2,4-6],D、只有两个时无,无论连续,[2,3],[2,5]。正文中参考文献可以反复引用,但最后的参考文献序列,必须是唯一的。

       参考文献:(只是“参考文献”这四个字加粗,为小四号字,顶格开始)

       参考文献正文要求用五号宋体,不加粗。数字序号用“[XX]”,顶格开始,空一个字符,开始写内容!内容顺序为“

       [XX] ,文献题目,出版期刊、学报名称(书籍要求出版社),时间、页码

       (页码之间要用“-”,要求统一使用,标点符号用半角,最后“.”结束)。参考文献,不能偷工减料,要求人名、卷、期齐全。至少10篇以上。以一级学报为主,核心期刊为辅。

       例子:

       [1] 问青春,李秀珍,贺红士,等.岷江上游景观边界网络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22,28(9):4334-4343.(其中“2022,28(9):4334-4343”,表示的就是“2022年第28卷第9期,4334-4343页”。)

第四篇:景观生态学

       安徽农业大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

       09级生态学刘应潜0912701

       2摘要:连续三天的生态学综合实习让我们收获颇丰,肥东县长王村新农村建设,回族敬老院,滨湖新区规划设计,桐城实习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桐城市建立起了以生态综合防治,有机农业推广,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秸秆资源发电利用,发展循环型农业,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正文: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几家新农村建设较为成功的地点都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当地的农村建设当中会有利用秸秆进行沼气发酵工艺进行发电。包括在敬老院一个相对很小的沼气发电池,因为规模有限,所以只够敬老院照明供应。但是也是对于循环型经济的一个进步。尽管在自然界中,沼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人们无法加以利用。为了有控制地生产沼气,获得较高的产气量,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取沼气和正确的发酵工艺。以投料运转方式可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投料发酵。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沼气池投料启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发酵产气后,每天或随时连续定量地添加发酵原料和排出旧料,致使正常发酵能长期连续进行。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启动时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发酵原料,当产气量趋向下降时,开始定期添加新料和排出旧料,以维持比较稳定的产气率。农村户用沼气池根据原料特点和用肥较集中等原因,主要采用这种发酵工艺。批量投料发酵工艺特点是,一次投料发酵,运转期间不添加新料,当发酵周期结束后,取出旧料再重新投入新料发酵。在实践中推行循环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业向低碳化转型的道路。从生态学观点看来,生态农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统筹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产功能。从桐城的经验来看,其将合理种植资源配置合理实行得很好。在新天地公司的生产基地和粮食加工场,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生产、加工、仓储、市场的经营链加以

       完善。与小农经济相比,小农生产组织方式,小块土地的经营是无法进行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机械化和种粮生产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实现,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土地潜能的释放,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种粮生产资料价值的上涨,种粮比较利益相对较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造成了土地粗放式经营,出现了抛荒或者半抛荒的现象。在桐城市,我们看到了新天地公司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在粮品生产上进行了体制改革创新,由新天地公司主营的规模化经营,农民以转包、出租的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的规模化经营。较大的经营规模就可以在较大的土地面积上实行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生产。

       随着农业产业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在城市郊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及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的观光农业。我们参观的双龙农业生态环境示范点等就是典型的观光型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中以单一的经营方式,通过旅游这一经营方式为其农村本身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观光农园是将生产项目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开展适度的旅游观光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比如在生产果园的基础上, 设置一定的设施与景观,吸引游人前来种果、品果、购果,以达到宣传产品增加收入的目的。常见的有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鱼场、观光牧场等单项观光农园。当然,也可几项相结合形成综合的观光农园。观光农业一般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开发不当也会造成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所以一定要用生态学原理来知道观光农业大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并且通过观光旅游活动,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只是,同时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关系,观光农业才可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连续三天综合实习让我们都学习到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对于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学科交叉之处的专业知识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在论文的最后我向张震老师道歉,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导致论文没有及时上交,影响了正常安排,在此向您认错。

第五篇:景观生态学文档(定稿)

       城市扩展是指城市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和土地利用、地貌等自然因素在地域上的向外推进与扩展。文章运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揭示近十五年来新乡城市扩展的速度与方向:自1988年到2022年间,新乡市城市重心位置经历了先向东南方向偏移,继而又向东的一个过程;认为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大幅增加、人口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一 经济的发展集中的商业和商务,不但解决了新中心的吃、住、玩、游、购等生活需求,而且以商务为核心驱动力,还可以带动商务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最后形成新中心的繁荣。比如发展金融保险、高科技产业、企业服务业和博览会展业等商务型产业,以及发展商贸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观光业等商业型产业。

       二 人口的增加

       一个高品质的区域,大量的居住人群必不可少,特别是高端的群体。在很多城市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高端楼盘扎堆,城市综合体扎堆,原因很简单,只有 超爆的人气和强大的购买力才能推动新中心的发展和成熟。

       新乡东区聚集了辉龙、伟业、靖业、永恒、发展等大批实力企业,随着开发项目建成入 住,区域必将形成大量高端的居住人群,从而形成新乡东区的高端生活圈,为整个区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消费基础,保证了区域繁荣稳定发展。

       三 交通基础建设

       放眼整个新乡市区,有哪个区域能够和新>乡东区的交通相媲美,数条公交线、城市中轴平原路、石武高铁新乡站、京珠高速、107国道纵横,这些都是交通优势。

       城市的急速扩张,组团式的地形地貌,新兴中心的出现注定是一种必然结果。可是,要顺应城市发展方向并非易事,还必须 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不少地产界专家和地产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要顺应一个 城市的发展方向,至少要具备便捷的交通、高端居住人群等5大条件。

       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新中心,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必不可少。比如位于东区的市政府大楼、石武高铁新乡站等地,就是新乡规划 的城市副中心,聚散辐射力都很强,这些地方也必将直接促成其核心地位的确立。

       只有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地 方才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市核心。在新乡的城市发展中,例来就有“政府向东,城市向东”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