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课的教案

第一篇:19--21课的教案

       上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下午

       第 节 课

       题:

       年级

       第 单元

       第 课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 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讲的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别人的帮助下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故事。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预习成果

       1、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炫(xuán)、诱(yòu)、揪(jiū)

       笔画:钞()、瞬(目、夕)

       3、理解词义:

       (1)炫耀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耀)

       (2)价格不菲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价格昂贵?。

       (3)诱惑什么意思?文中说谁诱惑了谁?

       (4)焦灼什么意思?(着急)

       (5)懊悔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后悔)

       4、指名分段读课文。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6、试着给文章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库伯走出教室后就后悔了。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讲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由于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童年的库伯在教室里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是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二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获得了总部的嘉奖,在颁奖会上库伯将小太阳还给了颁奖的丹尼斯的爸爸。

       四、练习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小组分段读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一听。

       2、把课文中的词语抄写两次。注意“橱”、“瞬”、“嘉”的结构和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课件展示文中的插图)图上的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所描述的事情之前,发生过什么事?

       三、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库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库伯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库伯是小偷吗?为什么?

       (1)库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误?

       (2)库伯是小偷吗?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抓住文中重点语句理解)

       (3)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3、库伯没来得及改正错误,事情被发现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班上 的同学们是怎样议论的,库伯是什么表现?

       4、如果此时你是库伯,你会怎么办?

       5、丹尼斯的爸爸向同学说了些什么。他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结果怎样。此时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6、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7、事情解决了,库伯把钱还了回去,通过这件事你认为库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诚实、知错就该)

       四、读后交流。(课件展示文中的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的部分换个词语。

       1、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2、警察父亲也只是淡然一笑。

       五、拓展活动

       1、表演课本剧。

       2、组织“假如我是库伯”小小讨论会。

       六、作业设计: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你是那个犯了错的孩子,()把十美元放在信封里封好交给丹尼斯。

       (2)、()长大后的丹尼斯偶尔提起,警察父亲()只淡然一笑。(3)、()没有人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

       3、小练笔 :

       这个“小太阳”照亮了库伯成长的道路,你心中也有这样的“小太阳”吗?请你拿起笔来写写“我心中的小太阳”。板书设计: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美元诱人,企图占有

       想还钞票,情况突变

       方法巧妙,承认错误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颁发嘉奖,归还太阳

       上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下午

       第 节 课

       题:

       年级

       第 单元

       第 课

       20、彩票

       教学目标:

       1、认识“鄙、夷、兑、蠢”,理解“彩票、光顾、欣喜若狂、鄙夷、恳求、迫切、怦然动心、兑奖、诚信、慕名、真诚、愚蠢、不可思议、犹如、熠熠生辉”等词语。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林海燕诚信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能帮助那位中奖人给送给林海燕一面锦旗上设计写的内容,以表达中奖人对林海燕诚信美德的赞颂和感谢。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林海燕诚信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帮助那位中奖人给送给林海燕一面锦旗上设计写的内容,以表达中奖人对林海燕诚信美德的赞颂和感谢。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彩票的信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到过彩票吗?(课件展示彩票)

       如果这上面的号码跟摇奖等所得的号码相同,就可以获得奖金,叫做中奖。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关于购买彩票中大奖的故事。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朗读,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留待进一步阅读时理解。

       3、研读课文。按照课文后面提出的问题,读书思考、感悟。(课件给出自学提示)

       (1)边读书边画出林海燕把中奖彩票交给中奖人的过程。想一想林海燕几次打电话给中奖者?

       (2)画出描写中奖者的语句和林海燕的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中奖者不相信?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体会中奖者和林海燕的心理。

       (3)为什么林海燕十分焦急?此时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有没有想过把彩票归为己有?(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语句理解)第一次:

       中奖者:“你别蒙我了,我怎么可能中大奖呢?即使中了大奖,彩票也在你那里。”

       林海燕:“唉,现在的人哪,大家相互不信任。” 第二次:

       中奖者:“几百万的巨奖哪能这么轻飘飘地降临在自己头上呢?不可能,还是不可能!再说,这时还在别人手里的彩票就像水中之月,离自己远着呢!”

       “你我算是熟人了,我又不会少你钱。”

       林海燕:十分焦急,带着点恳求的语气。第三次:

       中奖者:“他看了看手中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他有些反应不过来,半信半疑地到了兑奖中心,等领到了五百一十八万元巨奖时,他仿佛在梦中一般。”

       林海燕:激动。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三次人物间的对话,体会售票员林海燕的优秀品质。

       2、出示:

       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

       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

       (1)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此时你想对林海燕说些什么?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描写中奖人前后不同的心态变化的语句。

       五、实践活动

       假如那位中奖的先生要送林海燕一面锦旗,请你帮他设计一下锦旗上写的话吧。比如“诚信无私”、“诚实守信的楷模”……

       六、作业

       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2、了解周围同学诚信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诚信的故事。板书设计:

       20、彩票

       帮买彩票

       再打电话

       焦急恳求

       诚实守信 马上

       激动

       相关知识链接:

       一、了解什么是彩票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彩票所下的定义不同,反映了各国政府对彩票的不同认识及该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有一点相同的,那就是:发行彩票的目的是国家筹集资金,同时可以使人们合法地去追求财富。

       我国现在给彩票的定义是: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发行,依法销售,自然人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取得中奖机会的凭证。

       二、彩票的发行目的

       彩票的发行销售主要服务于对特定目的募集奖金的要求,如:公益设施建设等,可视为税收、国债的一种辅助国家财政或经济行为。现代社会,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或国家发达程度如何,募集社会闲散资金是发行彩票的共同目的和特征,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调节国民收入的有效杠杆。彩票发行已成为各国进行社会再分配,筹集社会资金,协调和解决社会矛盾、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上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下午

       第 节 课

       题:

       年级

       第 单元

       第 课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体会其用法并懂得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

       2.通过评价本单元中自身印象最深的几位人物,加强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理解和体会。

       3.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受到老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通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正确运用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

       2.通过评价本单元的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围绕诚信说心里话,加深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体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习作懂得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写法。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诚信的名言;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完成“词语和句子”。

       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要求。

       2.自由朗读两个句子,弄懂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1)“假如……就……”是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假如”表假设,用在前一个分句,“就”用在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或提出疑问。

       (2)“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和让步的关联词,“即使”表示假设和让步,先供认假定的情况,再转如正意。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进行填空练习,学习运用,加深理解。

       (1)、(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不能骄傲自满。

       (2)、(假如)你不遵守诺言,(就)会推动他人对你的信任。

       4、用“假如……就……、即使……也……”各说一句话。

       二、完成“拓展与推荐”。

       1.启发谈话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几位可敬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真诚地协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刘东东;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语文老师;信守诺言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勤劳、老实、质朴的小女孩;用特别方式供认并改正错误的库伯;老实守信的林海燕等。明确推荐的内容和要求。

       (1)、读一读宁宁的日记,想一想宁宁是怎样评价丹尼斯的爸爸的?

       (2)、本单元课文中谁给自身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他们吗?

       3.、组织推荐。

       (1)小组推荐。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生评议,全班推荐。

       4.完成“积少成多”。

       (1)、小组朗读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推荐自身读了这些句子后的体会。

       (3)、熟读成诵。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说给同学们听一听。(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

       三、作业布置:

       把这四句名言警句认真地誊写在自身的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我们被文中主人公诚信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你有过“许诺了他人的事情一定想方法完成”的经历吗?你听说过有关诚信的故事吗?你对讲诚信有什么看法呢?让我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说说自身的心里话吧。

       二、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要求。

       1、读一读“活动建议”,想一想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口语交际要讲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这次活动要讲的是自身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讲诚信或不进诚信的故事。

       三、确定内容,小组推荐。

       1、回忆自身经历或听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故事。想一想哪件留给自身的印象最深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身的故事。讲的时候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还可以适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3、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展开讨论。

       四、全班推荐,师生评价。

       1、明确评价要点:

       (1)发言是否观点明确,有实例,表达是否连贯。

       (2)故事是否真实,能否准确地说明观点。

       (3)评价、补充或反驳他人发言时要有礼貌,并恰当使用文明用语。

       2、每小组派出代表讲一讲之自身的故事,师生一起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狼来了》。(点击课件)

       看了动画片,你觉得故事中的放羊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得到了怎样的惩罚?

       2、通过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做人要诚信)

       3、师小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学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答应朋友的承诺,言而有信„„这些都是诚信。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多媒体展示课题)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

       审题:从题目上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呢?(诚信)还限定了什么?(一件)

       说到诚信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指名说)

       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正面的词语,我们思考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想,我们再从反面去想,与诚信相反的有哪些词?

       孔子说: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指名说)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多媒体出示好词好句)学生齐读。

       (二)、选择素材,进行交流

       老师听说你们之中有很多“诚实守信”、“一言九鼎”、“信守承诺”的孩子。也有一些因为失信而明白了做人要诚信的孩子,是吗?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从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讲诚信的故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说一说。

       我们都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好,实现承诺。可是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么,你是怎样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呢?你有没有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承诺别人的事的情况呢?或者贸然答应了的事情,由于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做到的呢?(多媒体展示)

       议一议,说一说:从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讲诚信的故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一说。

       2、小组或同桌之间自由交流。

       3、指名同学说说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到这里你们认为讲诚信的人会怎样呢?(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不讲诚信呢?(没有朋友)

       (三)、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习作。

       1、现在老师为大家出示的,就是本次习作的几个要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多媒体展示)明确习作要求:

       ● 你想选择哪一件事来描述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 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

       ● 在写遇到困难和想办法解决困难这部分时,应该写得具体些,并把你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2、(多媒体展示)题目参考:

       诚信是我们的伙伴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我心中的诚信榜样 我身边的诚信故事

       3、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说“诚信“,评说议写。

       1、说一件与“诚信“有关的事。

       2、小组推荐。

       3、选代表说。

       4、按上面要求评一评,议一议,指导学生把事情说具体。

       (五)、想一想写作提纲,拟好题目,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师生评改。

       一、学生继续习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点拨。

       二、展示文章,学生研讨欣赏。

       谁愿意将自身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评一评。(读评2至3篇)

       三、习作讨论平台: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写清楚写完整。

       2、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3、是否把自身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四、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推荐、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五、进行自我修改。

       引导学生修改自身习作时要考虑老师提出的要求和同学提出的建议。

       六、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誊写时还可以边抄写边修改,注意不写错别字。板书设计:

       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

       起因: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做这件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经过:

       (详写)怎样克服困难的(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写)

       结果: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上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下午

       第 节 课

       题:

       年级

       第 单元

       第 课

       21、孔子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从不同途径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出示课件)根据你对孔子的了解填空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课件展示)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件展示)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孔子的名言警句。

       2、比一比,组词。

       祭()核()梁()怨()蔡()该()粮()恕()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课件展示)(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课件展示)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个故事(课件展示)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21、孔子 孔子不喝盗泉水 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相关知识链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二篇:1课教案

       5,抓关键词,说说山中众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分别从山中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的从古唱到今

       6、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表达了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速读并讨论: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1、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拟人手法的应用。

       四、总结课文:用优美的文笔,“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篇:第1课教案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该亚的传说 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以及人种的形成等知识。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镜内最早的古猿——元谋人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有关南方古猿生活的时间及所在的大洲等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说明南方古猿处在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将南方古猿与元谋人进行比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较早生活的地区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提问: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怒会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随着脑力和生产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现代人产生了。

       2.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人类随着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逐渐到从未涉足的地域生活。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又相对隔绝,主要的种族逐渐形成。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人类学者将现代人类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思考课中题:“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在学生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有关地理知识思考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学生看书了解了三大主要人种的分布情况后,提问:美洲的黑人是怎么来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种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并指出世界上的人种,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因人种间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二、母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在当时险恶的自然条件下,个人无法单独生存,只能维持群体的生活。特点:是以母系的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妇女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加深学生的印象。思考课后温故知新习题,认识原始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2.该亚的故事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了解该亚的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神话。

       三、父系氏族社会

       1.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师要求学生看课本,整理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因: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特点:以父系的血缘为纽带;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财富增多,出现私有财产。2.厄瑞斯忒的传说

       要求学生看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师总结指出,今天的人们一方面是根据考古发现,另一方面是依靠神化传说对原始社会进行研究探索的。小结巩固

       归纳本课的基础知识,从人类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等认识到劳动、生产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从人种的形成、原始农业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课后探究

       上网查找有关人类起源的知识。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塔 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城邦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对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重点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教学建议

       本课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借此并运用多媒体软件,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一问一答,一问多答,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些内容。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些国家吗?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指出各国的位置,指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要求学生看书,注意思考以下问题: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那里到处是五谷不生的荒野、沙地,终年雨量稀少。然而,发源于苏丹的湖泊、汇集着沿途雨水奔涌而来的尼罗河改变了这一切。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后来这里成为古代著名的粮仓,古代埃及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公元前3100年形成,首都孟斐斯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问:①为什么叫“金字塔”?②为什么古埃及的国王热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并要将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③你知道哪些有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识?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指出:修建金字塔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加剧了古埃及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国力。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二、古巴比伦王国

       1.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3000年,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它们之间为争夺奴隶、土地不断战争。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公元前18世纪,首都巴比伦 2.《汉谟拉比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特点:是历史上以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古巴比伦王国长期处于混乱和分裂状态,国家并不巩固,约公元前16世纪早期被外族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2.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提问: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指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中国 小结巩固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到五六千年前,亚洲、非洲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古国,主要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了解了它们进入奴隶社会的时间和建立统一王国的时间。这些文明礼貌古国在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3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 爱琴文明的兴起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布匿战争与罗马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通过识读《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等图,增强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有何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解答课后的畅想天地题“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有何不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在“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中,采取自学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识读地图,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两目的学习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讲述雅典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故事、布匿战争的故事,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从而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探讨扩张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爱琴文明”一目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②在“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但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③通过“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到历史的发展;另一方面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奴隶起义是打击奴隶主统治、推动奴隶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重点难点

       重点: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 难点:布匿战争和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古代亚非文明是在哪些地区发生的?分别产生了哪些文明古国?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与古代亚非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现问题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新课教学

       一、爱琴文明

       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的要冲。2.爱琴文明

       提问:①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怎样的?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②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先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③爱琴文明为什么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④说一说爱琴文明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指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公元前12世纪衰落,历时约800年。古希腊爱琴文明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古代希腊人辛勤创作的结晶,更是希腊奴隶们辛劳的见证。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荣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学生思考:①雅典是什么阶级专政的城邦?②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革后的雅典社会是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呢?③雅典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居于领导地位?

       指出:梭伦改革只是雅典民主政治众多发展里程碑中的一个,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当属伯里克利当政时。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2.伯里克利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归纳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的民主。但是伯里克利毕竟是奴隶阶级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专政。

       当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时,在意大利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思考:①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属于什么政体形式?②罗马何时称霸地中海?它是怎样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的? 2.“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思考: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

       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役制的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3.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各项大权,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小结巩固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的早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罗马共和国经过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从而也使国内的危机爆发,共和国衰落,进入帝国时代。

第四篇:1课长城教案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搜集长城、运河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 奇异的景象.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15 指名读, 生评议.16 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

第五篇:第1课《春》教案

       《春》教案

       朱自清

       126班

       颜雅静

       摘要:课堂上分析文本的精彩片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如何合理利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 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教学设想

       多媒体教学,通过赏析该文,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型 新授课 预习指导 朗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简介 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音正字:“水涨起来了”的“涨”,“涨”是多音多义字。

       散(sǎn)在草丛里 ,酝酿(yùn niàng),巢(cháo)应和(hâ), 晕(yùn),蓑(suō), 水涨(zhǎng),剿(cháo)迷藏(cáng),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笼(lǒng)着一层(cãng)薄(bó)烟

       散:散(sǎn)在草丛里 散(sàn)会

       四、分析精彩句段

       1、盼春。3’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1)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课本P51)

       引出第三单元提示,联系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风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笔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们来品味和欣赏。

       如何品味和欣赏呢?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的面前,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8’(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知识点:一切,说明了没有一个例外,眼睛所看到之处都是。

       然:“的样子”,表示一种状态。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彩排比还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是,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学生优秀习作:“在上课的时候,日子从读书声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写作业 时,便从舞动的笔尖上过去。每天都重复着这些,没有什么改变。”

       过渡:这一段是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到第7段,思考一个问题,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你能否为这些画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11’

       (1)想一想,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

       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有了绿色就等于有了绿色,这里同样也是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优秀习作:

       “望着天空,看着白云,又远又近,有一种刺眼的感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像被击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风轻轻吹过,我多想将我现在所有的感觉都寄托在风身上,让它随风远去,随风消失。呼,一天又过去了。”

       评价习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

       因此,学会在文章中欣赏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 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五、作业

       1、背诵第2-7段。

       2、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准备小测。

       3、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思想感情。(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和评价)

       3、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努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地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检测字词5’

       (二)导入

       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三)春花图8’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 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预计有如下几种答案: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识广博,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附:用拟入,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四)春风图10’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怎样去写呢?

       1、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五)春雨图5’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六)迎春图5’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七)颂春4’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八)活动3’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九)总结1’

       评价同学的谈话。从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并读熟《古代诗词五首》

       四、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绘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五、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学本课时将课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用30分钟听读、齐读、自读,然后用15分钟进行了分组朗读比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把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细细地涵泳品味,进一步领会了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观。第二课时,我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起先20分钟,老师检查字词,介绍和背景,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生以“渔”)。在这个基础上,品位语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布置同学们围绕两个题目(如前)分小组讨论5分钟,让同学们大胆发掘文章语言精彩之处,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修辞的妙用、各种感观的调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拓展,把课内外所积累的古诗文写春的名句进行一次大整合。

       最后20分钟,就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同学们踊跃发言,这是出乎我预料的,连平时最胆小、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几位同学都发了言,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出了对课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勿庸置疑,这些回答虽然显得还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这毕竟是同学们自己自由探讨得来的,比起老师越俎代庖的“灌输”或许更有效果,更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