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第三节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1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8.热量的计算公式: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2

       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Q/v)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7为次方)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3)公式: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3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19为次方)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 I2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三篇:2022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2年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了解电路》(沪科版)

       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μA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

第四篇: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1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 J / s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 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2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3

       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Q=It(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外形。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外形,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轻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密度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

       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外形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重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央。

       三、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四、杠杆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朴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定: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轮轴和斜面

       使用轮轴时,假如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假如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其中: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2(m2)。

       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说明: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2、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外形均无关。闻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总是相平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证实: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浮力的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外形、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重: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旧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碰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斜面的机械效率

       η=Gh/Fs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三、功率

       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大约10-10m。

       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③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夫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说明: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改变或物体的存在状态改变。但不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假如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③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