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样子,该怎么做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呢?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如果不会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的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像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农民参加赌博,他们各押赌注一头牛。双方约定;三天后,两个人轮流在一张桌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上摆放同样大小的铜钱,规则是:每人每次摆一个,铜钱不能相互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缘之外,摆好以后不准移动,知道谁最先摆不下铜钱谁就认输。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农民的方法吗?”同学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就可以让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这节课。
2.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教学,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了,但是他们还不能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如果此时问学生:“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学生一定答不上来。但这时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就会急于了解,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多给学生一些表扬,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答对了,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就说一句:“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5.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 an,a(m n) b(m 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 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第二篇:研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这句话更加形象的诠释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刚从教的时候自己从没有想过学生厌学的原因什么,就是一味的让学生必须学习,不学不行。今天看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才明白学生厌学是有原因的,必须先分析掌握原因,再找到适合他的学习动机去激发,因为学生养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着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学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一门课后,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处于一个过渡期。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初中相差无几: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高一的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
到了高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联系,而逐渐被学习的内容所左右。所以,针对高二的学生,我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内容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人感增强,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到了高三,学生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对较高的智力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恰当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逼学生“喝水”的做法还真有,学生背不下课文,留下来反复地背,直到背熟为止;学生不会写生字,留下来5遍10遍的超写,有是时候甚至中午都不让回去,我陪着他们一起挨饿地学习„„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是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反而是学生的逃学,至今头脑了还经常出现的20年轻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镜头:“3个男同学躲在麦垛的后背,明明知道我看到了他们,也不肯出来上课”。
对于学生来说,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第一,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可产生如好奇、疑惑、喜欢、兴奋、紧张或焦急乃至冲动等情绪。第二,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易于激活相关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反应阈限,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集中注意力。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第四,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延长学习实践,增强认真程度。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坚持不懈,直到达到学习目的。
知识技能是重要的,但学习品质是更重要的。教师把“一匹匹小野马”带到知识这条河的岸边,让们愉悦地“嘶鸣”,自由地“饮水”,“撒花”地成长。这样才能在数年之后有千里之马、万马奔腾的蓝图实现。
第三篇:让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MATHS前沿
在上课时要是一味的讲课,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听得厌倦、乏味,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得东倒西歪,交头接耳的现象,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
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学生有的坐姿不端正,听课想走神,我就说:“同学们一连上了几节课也累了,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一听讲故事立马来了精神,“好。”
在美国的大街上有一个乞丐跪在街边行乞,但是,他与别的乞丐不同的是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些商品,那是一些很不错的铅笔,我们暂时把那个卖商品的乞丐叫乞丐商人吧,有一个穿着很好的商人走过来,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美元走了,但过了一会儿那个商人又回来了,对这个摆着商品行乞的乞丐说,你这些铅笔是卖的吧?这个乞丐商人说:“是的。”那个很富有商人说:“我是一个商人,你也是一个商人,咱俩个应该是平等的,刚才我给了你一美元,我要买你的一些铅笔来交易。”然后,这个很富有的商人就挑了一些铅笔走了。
富有商人走后,这个乞丐商人立刻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洗好自己的脸再也不跪在那里卖铅笔了。五年之后的一个商人聚会上,这个乞丐商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人了,他经营着一家很不错的铅笔厂,他在那个聚会上又看见了给他一美元的商人,并走到他跟前向他深深的鞠了一躬说:“谢谢你”。
“同学们,那个乞丐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人了呢?那是因为他从那个商人的话里得到了尊严,是一个被看做平等的尊严。他是一个商人,就应该像个商人的样子去做自己的生意,而不是象一个乞丐那样在乞讨别人的赏赐和怜悯,所以他就努力专心的去做自己的生意了,最后他成功了。”
“同学们,你们是一个学生,所以你们也要拿出做学生的样子,全力以赴的去做学生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在那里总是说这也难那也难,这也学不会那也学不会,班里管得紧学校管的严,一味的在那里发牢骚。如果你一心只想着学习,那么一分钟它就是60秒,一分钟或许你做不了什么,但60秒可以做很多事。所以在班里你不要老像一个乞丐一样的在那里获得老师的同情和可怜。如果那样的话,你只能得到同学们对你的蔑视。所以我们要有尊严的坐直身子,全力以赴的学。”当我讲完这个故事时,我发现学生都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子,从那以后我在上课时很少有人走神不注意听课了,由此看来,在讲课时有时也不妨讲一些经典的故事给同学们,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只有坐得稳、站得正才能显得有气质,才能活得有尊严。但我没有直接地讲给学生,没有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呵斥,而是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巧妙地教育了学生。这或许就是经典故事带来的效应。
第四篇:浅谈如何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浅谈如何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笔者现就如何利用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由此可见,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现在对一件事比较好奇,你们的衣袋里一般装着什么呀?”大家一个个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答案有纸巾、钥匙、胸卡、零钱、笔、橡皮,还有一位同学灵机一动,说他的衣袋里一般都装着“空气”,多么调皮呀。我继续问:“来看看这个小男孩,他呀长大后成了昆虫学家呢,你看,他的衣袋里鼓鼓囊囊的,装的是什么呀?”“昆虫!”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咦?难道说小时候衣袋里装满昆虫,长大后就能成为昆虫学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一课的导入,用交流谈话、看课文插图等手段创设情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利用“矛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有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会因文制宜,创设“矛盾”情境,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用动画出示了变色龙捕食蝴蝶的瞬间,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第十二自然段,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的特点――“快”。继而提出,既然变色龙捕食如此之快,那为什么课文的第九、第十自然段中却写到了变色龙很“迟钝”呢?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
三、利用“争论”情境,培养批判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就会便课堂出现无法预设的精彩。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我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能体现儿子爱父亲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用横线划出能体现父亲爱儿子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交流时,有一位学生觉得课文第四自然段也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其他学生都反对,认为第四自然段仅仅是写了儿子种的花非常美丽。我立即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公园花开的图片,让学生来描绘一下这幅画,学生都能够想到“万紫千红”“五颜六色”“春色满园”等词语,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经过思考,有的学生感悟到鲜花是很常见的,在高尔基的眼中,鲜花似乎异常美丽,这就是因为高尔基特别爱自己的儿子,所以看了花内心才会充满喜悦。有的学生觉得也写出了高尔基觉得有这么贴心孝顺的儿子而感到自豪,还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通过描绘鲜花的美丽衬托出高尔基对儿子的喜爱与赞赏……像这样的疑问,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对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教师相机启发、诱导,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丰富、拓宽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常用形式,它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情境教学十分重视通拓宽情境,丰富学生的表象,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求多方面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知道了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之后,我问学生: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并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会怎么做?再想一想,还会有哪些让人感动的情景呢?学生马上就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说:有的乡亲生病了,但是没有钱治病,嫦娥就会把自己省吃俭用省下的一点钱拿出来给那个乡亲去治病;有的乡亲家孩子没有钱上学了,嫦娥也会把自己做新衣服的钱省下来送钱给他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情境的不断丰富、拓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时刻保持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课堂上教师利用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有效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成了学习的主人。李吉林老师在《让情境教育的亮点亮起来》一文中说:“情境教育让教师带着情感与智慧的光亮走进教室,走进儿童中间,让课堂亮起来,让儿童的心灵亮起来。”我想,在这样的“亮”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是充满了学习激情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会认真学习“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育的理念,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责编 张景贤)
第五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 :学习热情是每个学生都必备的,只有拥有了学习热情,学生才能从“我要学”,变成“我爱学”。而且热情具有稳定性,它不会随着时间跟坏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热情一旦产生,它将成为鼓舞人们行动的巨大精神力量。那么,如何有效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历久不衰呢?这次的实习我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了尝试: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2.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3.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关键字:学习热情激发悬念表扬竞赛教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它决定着人的大脑工作的频率,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涨,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就也多。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在这次学习组织的实习活动中,我大胆的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某位名师对于巧设悬念的经验总结。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运用到了实践中。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悬念要设计的巧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简单的介绍文成公主后,本是想着在课一开始就采用提问的方式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她可不可以不进藏呢?”来导入课堂。可是当我把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点评、并说明我的意图后,指导老师说,这样的悬念是不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最后她建议我用倒叙的手法开课。就是在学生们初步感知课文后,从课文的结尾入手根据“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
程又一程,终于到了西藏。”提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着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到了西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从新去审视课文,寻找答案。事实证明,指导老师的建议是非常可行的,那节课在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可见,在课上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欲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设计一个个巧妙的悬念,就又是一门学问了。
二、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
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就会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不正确的我也给予鼓励,称赞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开动脑筋、大胆发言的行为;当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则用多样化的语言以示嘉许、支持和理解:“你真棒!”“你真聪明!”“行!老师支持你!”“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真会读书!”“你的意见很好,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出来了!”“你的想法够深入,够具体,”„„这时简简单单的鼓励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学生回答的回馈,更多的是对他们回答的鼓励与肯定,所有只要我们老师坚持使用这些极具鼓动性的语言,就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就努力将这一理论运
用到了教学活动中,效果很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信心满满,积极举手发言。
三、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做的最大的一个尝试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与小组之间
进行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人本身就是格斗士,竞赛的那种紧张气氛首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自己组拿到高分,在竞赛中更是会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走。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老师上的开心,学生学得轻松的课堂。在实习中,我在上语文园地七的时候就大胆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在课一开始就跟学生们讲明了竞赛规则,分为知识分和纪律分。果然整堂课中,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没有一个学生捣蛋调皮,所有的学生都随着我的思路走,并且每个人都积极的开动脑筋。可以说,这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没有任何一分钟是浪费在强调纪律上的,每一分钟都落实到了实处。所以,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大大加强。
四、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光是有巧妙的悬念,伺机表扬,开展竞赛等等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运用语言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需把握好教材、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传情,以情动情,以情诱情。因为“诗言志,文表情”。只有深入探讨课文的精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与文中的主人公想到一块,做到一块,设身处地地感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体会情感因素,并以自身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倾情讲读的引导中不知不觉间渐渐进入角色,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就又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朗读艺术了,确实的,语文课堂就是语言的课堂,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开口读课文,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那样学生才会快速的进入到文本,理解文本,那样、才会事半功百。
总之,课堂上,优美的旋律,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以及多变的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是扬起学生想象的马鞭,是学生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的最佳调节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http://wenwen.soso.com/z/q211850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