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第二篇: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特点:开放性 自由性 互动性
一句话一段,句号代替了大部分标点。再就是整体结构混乱,缺乏严谨的构思,还有大量奇特新颖网络语言的出现更是冲击混淆了文学的规范和纯洁。
网络文学要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首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网络写手,采取人们易于接受的手法创出高水准的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和底蕴,其次,要加强向传统文学的学习,吸取传统文学中的精华,扬长避短,在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生活,有了高水平的群,有了较稳定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就能长盛不衰。
与两千多年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新生儿。它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悉心的照料和呵护,积极的扶持和引导。让我们大家为这个新生的事物鼓与呼。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二.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三.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
网络语言的类型总结:
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也是阿则最喜欢用的一个符号);886=拜拜了;
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
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
字母型:造词方法好象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在网络上还有好多这样的词汇,比如:
美媚----漂亮的女生;BT----变态; PMP---拍马屁;
GF---哥哥的女朋友;菜鸟----差劲的新手;286---落伍
OUT----老土Y-- 为什么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Y-- 为什么
我不叫我,叫----偶
年轻人不叫年轻人,叫----小P孩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好不叫好,叫----强
强不叫强,叫----弓虽
纸牌游戏不叫纸牌游戏,叫----杀人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
专家研讨 部分网络语言将加入《新词词典》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梁睿 陈建栋
今日,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将于8月27日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毕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用现实的规范去规范它,反而不大现实。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
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张铁文表示,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该词典将于明年正式出版发行。网络词语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或文字,它们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和发展而产生的。
指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和发展而产生的词语,其中包括了:
1.信息领域的专业词汇,如“登录、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
2.网民在网上聊天或发表意见时所创造并被广泛认可的词汇,如“斑竹、mm、9494”等等;
3.以网络作为媒介而开始风行的词汇,如“雷、囧、打酱油、俯卧撑、贾君鹏、杯具,迷你,热买,菜鸟,草根,”等等。
第三篇: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目录
目 录
摘要....................................................................................................................................I 1 2 绪论..............................................................................................................................1 舞蹈语言的定义..........................................................................................................1 2.1 2.2 2.3 3 3.1 3.2 舞蹈语言的造型性..............................................................................................1 舞蹈语言的动作性..............................................................................................2 舞蹈语言的技巧性..............................................................................................2 叙事性舞蹈语言..................................................................................................2 抒情性舞蹈语言..................................................................................................3
直接抒情.......................................................................................................3 间接抒情.......................................................................................................3 舞蹈语言的分类..........................................................................................................2
3.2.1 3.2.2 4 4.1 4.2 4.3 4.4 5 舞蹈语言特征分析......................................................................................................3
舞蹈语言的形象性..............................................................................................4 舞蹈语言的典型性..............................................................................................4 舞蹈语言的创新性..............................................................................................4 舞蹈语言的节奏性..............................................................................................5
总结..............................................................................................................................5
鸣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6
摘要
摘要
舞蹈语言之所以为“语言”,因为它既是舞蹈形象的物质存在方式,又是舞蹈情感的信息传递载体。它由人体动作所构成,但并非所有的人体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语言。为了更深入的认识舞蹈艺术本身及其审美特征,更好地掌握舞蹈形体动作所体现出的舞蹈语言的表现规律,本文首先从造型性、动作性以及技巧性三个方面阐述舞蹈语言的内涵,然后详细介绍叙事性和抒情性舞蹈语言的定义与特点,最后总结出舞蹈语言的特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创新性和节奏性。舞蹈是一门形象、丰富和抒情的语言艺术,研究舞蹈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语言;特点
I
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绪论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蹈美术、舞台设计、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是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物质手段,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的身体,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是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用语言或文字来谈舞蹈是非常困难的。因而,身体作为一种语言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便形成了舞蹈特有的语言。
“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图形文字、眼神、手势、体态、以及各种咿呀如歌的声态语言。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丰富,思维意识的发展,抽象观念的出现,一般的普通语言才慢慢从原有的形象化的符号中分化出来,逐渐走向抽象化的线条和语音” [1]。在《毛诗·序》中说的一段话:“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2]”舞蹈是因为“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咏歌之不足”等才跳起舞来。艺术语言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艺术语言也在不断的提炼中变得更加审美化和艺术化了。年轻的学者何新,他在《艺术现象的符号分析》一文中,作了一定的分析说明。我们认为他列的一个语言关系发展的图表,有一定的道理,可供我们参考。舞蹈语言艺术是由原始的形体语言、表情语言转化而来的,也如上面我们所讲的眼神、手势、体态等语言转化而来。舞蹈语言的定义
“舞蹈的语言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在的形动的,而外部形体动作则表现出该舞者心之所想,情之所动。[3]”即使是舞蹈的高难度动作技巧,也都是为了一定的情绪、情感而服务的,或者为表现能衬托、渲染人物的情绪、情感的环境服务的。舞蹈语言包括造型性、动作性以及技巧性,为了更加了解舞蹈语言如下逐一浅谈。
2.1舞蹈语言的造型性
舞蹈的造型性就是让舞蹈动作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们一种清晰明朗的美的感受,并且在片刻的停顿和静止时呈现出舞蹈内在的意义和韵味。
- 1 -
“造型性的特点是动中带静、静中带动、动静有序,二者皆美。”它能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和动作的美,集中反映内在的神情。例如陈维亚编导,黄豆豆表演的《秦俑魂》就充分表现了造型性的特点,在舞蹈的节奏、造型、身体语言的表现等方面,表现了超一流的技术技巧,已经达到了一种挥洒自如、人物和自己合一的境界。《秦俑魂》的结尾是整个剧目的点睛之笔当演员在一连串技巧性动作结束后,便以静代动,把动作质感慢慢放缓与快节奏的击鼓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黄豆豆利用形体动作的连续流动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勇士的内心世界,其明晰的炽热豪情效果也是只可意会的。
[4]2.2舞蹈语言的动作性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动作表现的是舞蹈编导内心的想法,例如著名的芭蕾独舞《天鹅之死》,就通过简练的形体动作——双臂作波浪式颤动,足尖不停地碎步行进,把对生的渴望及对死的抗拒完整又完美地展现出来,把“天鹅”在生与死之间的内心动作情感,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又例如张继刚编舞的大型群舞《俺从黄河来》,属于民间舞的范畴。它通过富有风俗性、民间性的形体动作,表现出黄河儿女那种内心深处的隐忍、开拓、坚毅、奋进的心理动作与性格动作,也做到形神兼备、心体合一。
2.3舞蹈语言的技巧性
所谓技巧美就是指艺术语言运动过程中,或者说是艺术家在操作艺术语言进行表现过程中,由此产生的一种动态美。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先生在《新舞蹈艺术论》中指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而高难度动作技巧,是舞蹈语言艺术中极富表现性的动作形式。众所周知在舞蹈作品中,恰当运用高难度技术技巧,既是衡量演员技术水平和显示演员能力的手段,也可以升华情感,升华主题,增强舞蹈美感,体现舞蹈艺术的完美,从而使舞蹈更受观众欢迎。舞蹈语言的分类 3.1叙事性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是以舞蹈的动作为基础和中心环节的一门艺术。舞蹈以身体为材料,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构成具有节奏感的丰富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而表演性的舞蹈艺术则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丰富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是以形体动作来表达的一种语言艺术,其手段丰富多彩。
- 2 -
叙事性舞蹈语言指通过一定的事件叙述,来刻画人物性格,解释性格冲突和发展,从而表现某种主题的舞蹈。叙事性舞蹈所叙之事一般比较单纯、简短,人物关系也比较简明,大多数的叙事性舞蹈都依据一定文学范本,这样可以使观众更理解舞蹈所叙之事。例如舞蹈《再见吧!妈妈》,就像一首叙事诗一样,激动着扣人心弦。它表现一位小战士在战火中负伤,回忆起自幼在母亲的怀抱里成长,直到告别家人,从军参战,最后以紧握爆破筒冲向敌阵光荣牺牲的壮举。叙事性舞蹈与抒情性舞蹈相比,偏重于写实,由于其内涵比抒情性丰富,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3.2抒情性舞蹈语言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最激动时的心态,表达出丰富的内在感情。诗人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和形式,主要是抒发他们的内心激情,表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的强烈抒情性。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舞蹈抒情寓于多种表达方式之中。
3.2.1直接抒情
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的抒发出编导们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如彝族舞蹈《阿惹妞》,编导就是抓住爱情历史悲剧这最富有激情的传统题材,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又比如舞蹈《江山如画》直接抒发对江山美好山河的感叹,用动作语言表现心里的赞叹喜爱,表达了丰富的内在感情。
3.2.2间接抒情
“在舞蹈作品中,编导借助于动舞的情态、植物的特性、自然界景物中的形状变化等,以借助比兴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感情色彩” [5]。比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舞》以及独舞《金蛇狂舞》等,就是出于这类作品。在这些舞蹈中,编导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激情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我们生活的讲情话意。舞蹈语言特征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舞蹈艺术本身,为了更好的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掌握舞蹈形体动作体现舞蹈语言的表现规律,进一步丰富舞蹈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笔者将从舞蹈形体语言的形象性,典型性,创新性,节奏性四个特征着手,试分析舞蹈语言所具有的特征。
- 3 -
4.1舞蹈语言的形象性
“舞蹈动作语言和一般的普通语言相比,其语言的符号表现,不是我们常用的,抽象化了的文字与语言,而是有自己特有的形象的语言符号标识”。[5]这种符号标识,就是人自身肢体文化的律动,当然也包括有附在人体上的装饰文化,如化妆、服饰、随身道具等的一体性的律动。概括起来说,就是整个人体和人体文化的律动,舞蹈语言的形象性,不仅使它与一般的普通语言相区别,而且与其它各门类艺术语言也互相区别开来。
“一般的普通语言表述时,词汇与词汇的连接与发展,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每个词,每句话,都有明确的意思。而舞蹈形体动作语言中律动的造型与舞姿的连结,就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而是舞蹈形象本身的运动。因此,舞蹈形体动作语言的描绘,就是现实生活化、形象化的一种组合运动”。[6]这种组合运动不是概念的解说和推理,而是艺术形象活生生的展示和抒情。语言表述形象化,是舞蹈形体动作语言又一特征。如2022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的《飞天》就是用静态的舞台表达动态的飞翔,利用舞蹈的形体动作语言变化,比如倾倒,比如扭曲的动作,这些正常的话做不到,但是非正常了做到了,结果这种舞姿特别奇特,就帮助这个舞蹈去说话,并且比一般语言更加形象的去表达。用一条腿跳出古老的旋律,简单而丰富,表演《飞天》的舞者身着长裙,姿态安详,随着音乐盈盈起舞,借助着自己本身高超的技能,加上把握住飞天在空中翱翔是千变万化的神态,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华夏文明的精华。
4.2舞蹈语言的典型性
舞蹈语言的典型细节是指那些对于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发展情节、显示环境等最具有表现力的一切富有特色的细节。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创造出众多的艺术门派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舞蹈艺术的发展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舞蹈作品的典型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功的作品它都有典型的动作,典型的舞蹈动作不是综合的越宽越好,而是要集中凝练,有突出的性格,要有明晰和饱满的感情,使观众感到紧凑、饱满而又有想象的余地。
比如舞蹈《桃夭》,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观众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少女气息,舞蹈语言也在活泼喜庆的氛围中酿造而出。
4.3舞蹈语言的创新性
一个好的舞蹈构思和舞蹈结构,是通过鲜明、生动、准确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作品内
- 4 -
容、形象、情感,所以舞蹈语言的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舞蹈语言除了学习、继承和借鉴之外,要从生活出发,回到生活中去。很多舞蹈语言是从生活动作中提炼而成的舞台形象,共性和个性是引起人类共鸣的情感特征。共性为人们所熟知的程式化的约定俗成,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物质和精神变化的产物。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创热爱生活、感受人们的情感变化是创作中的表现手段,会带给观众真实准确的舞台形象,挖掘生活动作是创作舞蹈语汇的手段之一。创新来源于生活,建立时代精神风貌基础之上,在创个人意识的参与过程中,才有了创意的新鲜,它是熟悉的陌生感,是人们重新体验的精神补偿。
4.4舞蹈语言的节奏性
“节奏是舞蹈的基本要素。”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是要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的。音乐是舞蹈的听觉外化,舞蹈是音乐的视觉外化,二者在古代就是一体。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在剧场中能达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高度统一是一种享受,因此节奏的把握能使舞蹈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任何舞蹈都是具有节奏性的,没有节奏便是没有舞蹈,而舞蹈的动态形象也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例如舞蹈《两棵树》,通过强烈的鼓声、巴乌独奏的旋律和模拟小鸟有节奏的叫声,以及双人舞诗化的动作造型,表现恋人如同林中小鸟呢喃倾诉,它们的动作一刚一柔、一顿一挫、一张一弛,在节奏的不断变化中,渲染了舞蹈中的主题,表现出“树与人”同根连理,不可分离的深刻含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发展变化——或是在力度上增强或减弱;或是在速度上加快或减慢;或是在幅度能量上增大或减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丰富内容。总结
“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6],每一种语言和语言体系(言语、手势等等)都是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舞蹈就是艺术化了的人的形体动作的身体语言;一个精湛的舞蹈,正是由一个个最细微、最合理、而且最具表现力的形体动作语言组成,它是一门更加形象、丰富、抒情的语言艺术。
- 5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毛诗·序】毛诗·序 《诗经》研究著作。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不详,约成书于西汉。
[3]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22.[4] 莫里斯,《身体语言》[M]上海三联书店,2022.[5] 于平,《舞蹈形态学》[DB]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6] 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民族出版社,2022.- 6 -
第四篇:新闻语言特点(模版)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大众对新闻的期待,也是媒介的最高追求。因为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将成为永远不可能再复制的历史,此后的任何报道、述说、阐释,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述说者个人的主观倾向。不同的新闻记者,会依据自身的素养、认识等,从所服务的媒体的要求出发,对同一事件选取不同的报道角度,即使报道角度相同,在具体的措辞上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一切正体现了新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新闻事实自身的不可复制性、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和语言的主观性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写者在说写出一句或一段话的同时,暗示或表明自己对此番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感情。①人们在说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自我的印记,也即说写者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可以通过他所选用的词语、句式或句类以及他对词序的安排等表现出来。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具有评价性特征,而“符号的评价性特征把阐释者指向所指物体的具体特质,这使得人们对物体作出评价或鉴定”。②语言是最典型的符号,因此,自然带有这种评价性特征。人们运用语言来描绘事物或传情达意时,就必然同时接受与选用了语言的评价性特征。新闻报道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在运用语言记录、再现新闻事实时,记者的观察角度,对事件的认识,以及他对语言的选用与安排,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运用语言符号的评价性特征,从而在报道中带上一定的主观性倾向。因此,要想达到新闻客观性的最高理想,就需要先充分了解语言的规律与特点,明白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表现,从而有效地避免主观性的过多渗入。鉴于此,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语言中的词语选用、语序安排、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并揭示语言的主观性特征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词语选用所体现的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词汇学认为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外,还具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的是附着在词语上的价值倾向或者说符号的评价性特征,包括褒义、贬义或中性三类。每选用一个词语时,我们不仅选用了词语的理性意义,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附着在词语上面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感情色彩传递着不同的主观认知。比如,近几年非正常拆迁事件频繁发生,由拆迁而导致的血案、命案时时被媒体曝光。对于这些血腥拆迁行为及其悲惨后果,媒体运用了“非法拆迁”、“违法拆迁”、“暴力拆迁”、“暴力强拆”、“野蛮拆迁”、“匪化拆迁”、“血拆”、“拆迁血案”、“拆迁命案”、“拆迁致人伤亡案”等词语来描写,这些词语通过寓有褒贬倾向的定语(如“非法”、“暴力”、“野蛮”、“匪化”、“血”等)或定语中心语(如“血案”、“命案”、“伤亡案”)的使用,传达了记者对此类非法拆迁行为的强烈谴责之情,暗示了记者维护法律、弘扬正义的人道主义立场。
不仅是词语,对词语的安排,也即语序的不同,一样可以体现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序不同,语句的意义、价值评价及表达者的情感态度等都可能受到相应的影响。比如,对于2022年1月9日发生在朝阳医院的一名女患者8楼坠亡的事故,不同媒体的报道在词序安排上就有所不同。《千龙网》的新闻标题是《朝阳医院患者坠亡》;《考试吧》的新闻标题是《一女子朝阳医院8层坠亡》;《北青网》的报道是《朝阳医院门诊楼一女子坠亡》。这三家网站对同一件事的报道词语选用不完全相同,词序安排也各有特色。三者都用到了“朝阳医院”和“坠亡”二语,但是使用位置却并不相同。在《千龙网》的报道中“朝阳医院”放在“患者”的前面并做其定语,点明坠楼者与朝阳医院的关系是医患关系,动词“坠亡”作谓语,说明事故后果。《考试吧》的标题把事故主角放在了句首,并用模糊指代“一女子”来表示,“朝阳医院”则放在主语“一女子”之后,动词“坠亡”之前,和“8层”一起作状语,指明坠楼的地点,在读者的心里就会唤起与《千龙网》的报道不一样的感受。在《考试吧》的报道中,“坠亡女子”与朝阳医院的关系并不明确,既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患者,还可以是任意的外来人员,总之,在这种表达中,朝阳医院只是事故发生的地点,似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北青网》的标题与《考试吧》的标题所蕴涵的意义比较相似,在《北青网》的报道中,把“朝阳医院”提出来,和地点词“门诊楼”结合起来放在句首作地点状语,其后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也用了“一女子”来指代坠亡者,其所暗含意义的模糊性与《考试吧》一样,“朝阳医院”所放位置虽然不同,但在句中所作成分却是相同的,都是状语。比较这三则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词序安排与词语选用暗含着记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主观倾向。这三则新闻在内容上也有出入,最早报道的是《考试吧》,在该报道中称坠亡者不是住院病人,可能是看病的,稍后不到一小时《千龙网》的报道称,“医院工作人员称,患者当天曾挂号心理咨询科门诊”,再晚些时候《北青网》报道“院方称该女子不是医院住院病人”,“可能是到医院就诊的人”。对于此坠亡女子的身份及其与医院的关系,三则报道看似不同,但都确认了该女子是在朝阳医院就诊,那么其与医院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可见,在报道中如何安排语序以明确表达这种客观关系,就不仅是语言的问题,也是记者的认识与态度的问题。
此外,对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也会透露记者的主观倾向。句式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所划分出的类别,包括“被”字句、“把”字句、兼语句、双定语句等。语言中的句式是在社会群体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语言表达模式。句式在形成过程中凝结着同一语言社会中群体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倾向。如“被”字句一般含有遭受不幸的意思,运用“被”字句来传达信息往往给人以“不自由,被动遭受”不如意或意料之外事件的意义。句类则是按句子的语气所划分的句子类别,是指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不同的句类在达意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另外还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情感、态度等。如祈使句含有命令、禁止等语气,一般限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说话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祈使句的使用暗示了话语使用者的权势地位。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虽然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不容易达到。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特征等原因,使得新闻报道也常常体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这更要求记者在平时加强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进而深入掌握语言的特性,以求尽可能地避免语言的主观性,提高语言客观性的程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倾向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记者在报道事实时常采用不带主观评价的语言。这就形成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然而,新闻又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有选择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采用客观的叙事方式,表达一种 “无形的意见” 正如赫伯特 ·甘斯在 《确立新闻的决定因素》中所说:“新闻报道不只是公断现实的事件。还要有价值标准。”这是因为 “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和灵魂的机器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没有价值观。没有意见,没有倾向„„他们有自己的成见,自己的偏爱,自己的评价。”[1实际上,新闻语言在客观的背后掩藏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所谓主观色彩是指新闻语言的使用者在新闻传播中常常通过所使用的语言流露出个人或集团对所发生的事实的倾向或态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锤炼
恰当选择修饰性词语,寓褒贬于修饰语之中,是记者表达主观倾向性的春秋笔法。形容词和副词是表达倾向性的最佳选择,所以在新闻界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选用是极其敏感的。西方新闻界规定:“少用形容词,要像挑选宝石一样挑选形容词。”凹但是如果选用得准确恰当,则能以一字见精神。新闻标题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常常能体现编辑或记者的主观意图,是价值判断的实现者.所以形容词和副词是标题的点睛之笔。例如:
1)四川疑患艾滋女拿到鲜红结婚证 暂不会生育子女(《中国新闻网}2022年 1O月l4日)
2)卖肉宰肉 还这么凶(《羊城晚报}2000年11月 25日)
3)贷款消费 只听雷声不见雨(《哈尔滨 日报》2000年3月19日)
定语、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副词要比被它修饰的中心语意义更具体,是语义的重心所在.这种限制和描写作用是词汇意义的具体表现。然而它们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语用意义,即体现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情感。例 1)的“鲜红”一词的词汇意义无疑是冗余的。却恰当表现了记者的情感倾向:“结婚证”对当事人来说得之不易;例 2)的“还”加强反问语气,传达不满、斥责之意;例3)的“只”形象说明了贷款消费宣传力度有余而运作迟缓的现状。以上各例未见褒贬之词,却含褒贬之意,是非曲直尽在其中。新闻正文中也常选用形容词和副词性的修饰语.不仅能准确客观地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还能使文字表述生动优美,同时使报道充满感情色彩,导向突出。例如: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一篇题为 《北约野蛮轰炸 我驻南使馆》的新闻,在415字的报道中运用了极具情感色彩和评价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达 14次,现摘录部分如下: 1)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2)当地时间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 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至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O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3)北约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了空袭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轰炸。4)子夜时分,至少3枚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使馆大楼。
“野蛮、悍然、严重、直接、猛烈、一直、最”等修饰语和人称代词 “我”的使用,准确地报道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事件,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引导受众形成了这样的看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的袭击暴行令人发指,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贯。
新闻报道的语言在对动词的选用上要显得更有技巧性。对同一个事物,我们有时既可以选择褒义词或中性词,又可选择贬义词,正是由于对这三种词的不同选择,我们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在字里行问会自然的流露出来。例如:
1.新华社汉城9月27日电(记者王训生)奥运会今天五大战事,本可平静的过去,事有猝然,清晨,“飞人”约翰逊服用违禁药被戳穿;晚问,“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惨败,失去决赛权。“戳穿”一词标明对约翰逊行为的憎恶,“惨败”一词表达了对女排失利的惋惜,不同情感溢于言表。
在新闻标题中也可见到炼字之功,推敲锤炼,匠心独具,一字成为新闻之“眼”。例如:
1)广东戏 “伯乐”捧回三大奖(《羊城晚报}2000年11月28日)2)成龙抱 “金鸡”(《新晚报}2022年l1月15日)3)教师兜售练习册 苦了收钱班干部(《新晚报》2022年9月 15日)
“捧”、“抱”不仅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获奖者的神态和心情,而且恰当地向受众传达了的主观认识:奖项之厚重.来之不易。例3)的“兜售”若换为“销售”、“出售”等词语则情感模糊,导向不明,“兜售”成为新闻价值的体现者。另外,直接体现说话人主观意愿的情态动词有时也可以直接表达的价值取向。例如:)“亡羊”之后应“补牢”
二、句式的选择
新闻句式结构简单,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以陈述句见长 句子之间主要靠语序自然连接.较少运用关联词和插说成分,句意简洁明快。为了突显的主观意图,常选用一 些特殊的句式。如:
1)就是金娃娃也让社员抱回去(《中国农民报》 1983年 2月 15日)
2)有理也不能取闹(广《西日报}1984年1O月16日)
两则标题都包含了让步的语义关系,暂且承认某一事实的合理,却从另一角度证明有更加合理的事实,从而表明某种观点和态度。例1)暗含了的主观看法:赞颂执法政策坚定不移,言而有信,不打折扣的作风。例2)则表明无理取闹要不得.有理取闹也不可取。以退为进,令人信服,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性。
三、修辞技巧的运用
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是靠事实说话的叙事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所以也就把客观主义看作新闻语言的内在精神。“零度修辞”是新闻语言的一个倾向。事实并非如此,受众 就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背景映衬法,背景材料必不可少,它承受时间成本和视觉疲劳的双重压力,如果新闻仅是一篇符号的堆积。板起面孔说教.受众也就很难找到阅读的乐趣,更不用说摄取有效信息了。所以.新闻语言也要讲求修辞技巧.如何在客观地报道事实时,蕴含的微言大义,这就要充分挖掘语言的潜能,通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反问、映衬等。例如:
1.对比
1)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问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经济日报}1983年3月23日)
2)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文汇报》1980年 9月 19日)
“工程师——副局长”,“三代——一家”,“破屋——新房”,两问——四套”,准确鲜明的比较,工整绝妙的对仗.孰是孰非,自有公道,无需评说。例 2)在拟人中形成 “一道”与 “三十九颗”的对比,在大量与小量的对 比中.以“三十九颗印章”向受众诉说了行政审批程序的繁冗拖沓,效率低下。
3)是严肃查处,还是帮忙开脱?(《人民日报》1984年 6月23日)
4)是偶然重名,还是欺世冒名?(《健康报》1985 1997,年 7月23日)
表面上是选择,事实上道理昭然若揭,再加上特定的语气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强调,倾向性鲜明突出。
2.比喻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的东西形象化,但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因为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个人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
1)七名选手掉进了尿‘罐子’(《大连晚报}2022年2月 10日)2)后仓 “老鼠”大如斗 前店豆浆淡如水(《解放日报》1983年5月3日)例 1)是个事件比喻,运动员因药检呈阳性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尿检”换作“尿罐子”实在是幽默戏谑。27)以“老鼠”喻“盗贼”更是褒贬得当。3.反问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话中,用强烈的语气表明的思想观点.即吸引读者,又发人深思。如:
28)唯有扣分才能育德?(《中国教育报}2022年7月 14日)29)四岁小孩,不会用杯子喝水?!(《羊城晚报》2000年 l1月23日)4.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有关的事物作陪衬,这是解释新闻事实的事实。如果没有背景材料的映衬,孤立地报道往往很难揭示出事实的真实内涵,这也就为记者阐释个人观点留下空间,寓倾向于背景之中。比如,在一篇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中,记者在一段新闻事实的后面,叉加了一段背景材料:赫鲁晓夫昨天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材中抬出,烧成灰烬 赫鲁晓夫在任乌克兰第一 书记的时候,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父亲。Ⅲ这段材料揭示了赫鲁晓夫的为人,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读,的主观评价潜藏在字里行问。
综上所述,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永远共存的 “新闻传播的社会性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语言本身的全民性决定了记者必须使用能为全社
会所接受的语言去传递信息。”然而,新闻作为舆论的工具,叉必然要为操纵者服务,也就必然要流露出报道者的思想倾向。但我们仍然要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切不可以文害辞,以辞害意。
第五篇:浅析新闻语言特点
浅析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
引言: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就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赏析。
新闻语言通常符合真实性,具有真实美。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用事实说话的,而事实本身不是抽象的,它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的因素等方面构成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真实准确而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因素,把事实交代得准确无误,给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事的感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抽象概念的语言,会使读者不得要领,甚至造成错误的印象。所以,新闻报道的语言,都是具体精确的。只有写得具体精确,新闻的可信程度才能提高。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用事实说话,新闻语言应该如实地去记叙事件发生过程中具体的人、事、时间、地点和经过,以及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切不可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总是客观地述说记者调查来的事件真相,并没有过多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和个人对时间的理解,“让事实说话”成为这一栏目的特色,这也正是它之所以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受到公众普遍欢迎的原因。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同样一个“说”字,可以用“声称”、“断言”、“认为”、“叫嚣”、“承认”、“透露”等词替换,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用“建议”、“要求”、“命令”、“恳求”等词,其中的感情色彩、语境差异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写新闻不同于写诗歌、散文,从语言角度来说,新闻语言的美以平实朴素为主,要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如《长江日报》中刊登的吴官正市长“微服”私访的消息:《市长清晨出访备尝旅客之苦》,就是以文风朴实,记叙生动而著称的:“昨晨五点多,吴市长起床,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武汉港口码头。”这完全是一种白描手法,简明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特别是后面写道。“看看?省委书记来看都不怕,莫说你。记住,我是XXX号!”这位服务员拍起胸来。另一名服务员一边把手里的剪刀等物塞过来,一边嚷:“站在这里想收票?剪刀给你,给你!也不看看你那个样子!’几名刚才不理旅客的服务员‘呼’地涌过来„„这里并没有很多的描写,更没有堆砌形容词,但通过客观叙述吴官正市长的询问,及服务员的言语和动作的刻画,几位服务员的蛮横粗野之状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读者通过文字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吴市长身临其境的尴尬状况,由此而下决心非抓服务质量不可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见,具体、准确、简练的语言朴素性,构成了真实的语言艺术美。
新闻报道要求新闻事实发生到传播给读者之间的时间越快越好,“倚马可待”,立等可取。这就决定了新闻在事实完全真实的原则下,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多写短新闻是传播主体和客体的共同需要。“短”就要干净利落,鲜明凝炼,言简意赅,辞达而止,勿粉饰、卖弄。毛泽东同志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是突出的永不衰竭的例证。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教育、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都是朴实自然的。对此,新闻传播界学者黄家雄指出:“新闻具有群众性,如果用于艰涩,用大量的倒装句、复合句缠绵新闻事实,在行文中,大量引经据典,就会造成新闻与群众的距离,失去读者。”美联社在发给记者的《写作手册》上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记住,美联社的工作并非在于扩大读者的词汇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词,那就必须对该词作解释。”我国有位记者曾提到过“我总觉得,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级别越高,效果往往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事实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不需要再多增加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强调新闻语言的朴素性,并不等于排斥新闻语言其他美的表现形式。新闻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美的生命在于表现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表达如果找不到恰当的美的形式来表现,其艺术性就会失去美的光辉。
新闻语言还有节奏美。节奏用于新闻写作,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沁人心肺的美的享受。节奏是完善地表达思想、感情,显示新闻意境,激发读者审美感情的有机体。广大读者在读报中,渴望追求富于动态律动感的节奏。所以,新闻作品需要有和生活相适应的节奏。节奏美体现在新闻写作上,主要是在语言上表现出动与静、张与驰、轻与重、续与断、长与短等的结合上。
动与静这一对矛盾,在新闻写作上有机的结合,则能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和立体形象的感觉。通讯名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以白云、飞鸟为背景,以“8000名观众翘首而观,屏声敛息,吕伟站在10米台前沿,沉静自若”作陪衬。然后,写她“轻书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种“动”、“静”结合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唤起读者大幅度的运动表现,造成大幅度的似动现象,引起读者的美感。
一.张与弛,就是依照人们的审美心理,使平坦舒缓的慢节奏与紧张激烈的快节奏相结合。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的一则报道《自行车王国的骄傲——记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的周美玲》,消息首先以舒缓的笔调写到“„„中国选手周美玲,这位江南修女作出了一个深呼吸,„„然后俯身沉着地双手握住车把。”接着笔锋一转:“只听一声令下,周玲美飞车出现,脚下好似腾云驾雾,疾驰如飞„„”后面的快节奏动感与前面舒缓的节奏相结合,相互映照,突出人物的性格,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二.轻与重,是从主题和题材的需要出发,形成主次分明,浓淡相宜,气势跌宕,节奏鲜明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在写法上既叙述又议论,既描写又抒情,既正面描写又侧面衬托,富于动感,富于节奏。
三.续与断,指新闻语言要具有跳跃性和跨度性,使其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一定的语言节奏是由一定的语句形式表现出来的。
四.长句与短句,一般来讲,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感强,写起来灵活,读起来轻松、兴奋;而长句气势连贯,语言周密,节奏舒缓,使结构紧凑;长短句结合,则给人节奏鲜明而又动人心脾的力量。
另外,在新闻写作中,运用一些特殊装饰性的语言可以增强报道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装饰美是艺术的特殊需要,新闻作为一门艺术,不用装饰美的语言来写新闻,就宛如不化妆的演员在表演。所以新闻写作也需要比喻、拟人、对比、引用、设问、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新闻和文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应用修辞手段,而在于真是和允许虚构。实践证明,应用修辞手段的装饰不仅不妨碍新
闻的真实性,反倒以生动、优美、清晰和简洁的文字,使新闻报道生辉,吸引广大读者。运用泥人的手法,能尽情地抒发记者的思想感情,不仅使读者受到情感的感染,而且使报道文字生动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可突出报道主题的意义,增加新闻的吸引力;运用引用手法,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运用设问,可以使报道一开始就设置矛盾,掀起波澜,超越新闻报道不设疑的常规;运用倒装手法,则能使新闻报道突出表达的重点,加强语气,读者一下子就捕捉到中心主题。另外,运用重复、迭字、联想、俗语、歇后语、古语等修辞手法也完全可以收到明显不同的宣传报道效果。
总结:从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看出,新闻语言主要有真实美、节奏美和装饰美。新闻语言运用得生动,塑造出来的视角也才能更独特、新闻人物的性格也才能更鲜明。
参考文献:1.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1997年
2.《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 刘丽梅 2022年9月上半月刊《新闻爱好者》
3.《试论新闻语言的艺术美》兰元 2022年5月
4.黄家雄.新闻写作结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