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

第一篇: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

       摘要我国先阶段的公共服务就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初

       步建立但还需继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目标,通过完善

       财政体制和提供财政保障使不同地区政府确保本地区居民有机会、有能力、有权

       力接近的与公民基本权力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医疗卫生(或称公共卫生和

       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基本公共

       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考虑到

       我国现阶段的特点,尤其是地区和城乡差别较大,本文就以杨楼村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找出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 财政体制农村 市场经济

       一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让世界瞩目,伴随着这个大的浪潮,中国广大的农村也紧紧抓住机遇不断的寻求发展空间,尤其是每年的中

       央的一号文件都是指向三农,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实惠,看到了改变生活的政策保

       障,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也开始注入广大农民的脑海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才智。下面让我们通过杨楼村的发展来了解农村公共服

       务的状况。杨楼村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共有19个自然村,1076

       户,4103口人,党员80人,人均纯收入3817元。

       (一)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该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10年实现农村农村社

       会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告别有病不敢看,因病致贫的时代。该村还大力筹措资

       金进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改善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使一些小病能就近就诊,还积极引进人才等等。该村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新建一自来水厂,解决了群众

       饮水的安全问题。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也越来越重要,而广大农民的科学

       文化知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与坏,为此该村积极响应号召推进

       “农村书屋”建设,使广大群众在闲暇之余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精神养料,丰富了

       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农闲的时候

       村委会组织广大村民外出旅游,还积极联系一些豫剧团下乡,广大群众不用出门

       就能欣赏名家大腕的精彩演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先进的的生产力,要靠教育,1该村领导高瞻远瞩,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杨楼小学新校舍的建设,一年时间一所现代化、实用、美观的两层教学楼投入使用,教育环境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三)公共交通服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判断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怎么样,首先要看这个地方的道路怎么样,该村这些年在省、市、区的支持下积极筹措各方力量实现全村主干水泥化,其他的道路也得到硬化,村村通这项惠民工程基本实现,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雨天不敢出门的尴尬时代一去不复返,(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

       就中国国情而言村委会这个基层组织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它是党和政府为民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该村现有党员80人,积极开展党员座谈活动,加强与周边党支部的联系。村委会所有干部实行包片制既实行责任划分,每名村干部负责几个村民组。该村还积极推行“4 2工作法”,在全乡率先推动政务公开,村委会支出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 现状分析

       虽然该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该村产业链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差直接导致抗涝抗旱能力脆弱,其次虽然现在的小学各个方面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城区的教育质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是很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而家里基本上是年迈的老人,留守儿童的看管和社会治安让人担忧。新农合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百姓有怨言。我们说改革开放国家富裕了,百姓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三 农村公共服务的体制弊端

       (一)供给体制存在缺陷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实行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即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由上级的指令决定,并不是主要由乡、村基层内部的需求决定。这种供给机制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极易导致农民不需要的公共服务的供给过剩。而这种供给体制的实质是政府成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者,农民则成为了被动的购买者,必然导致供给的成本过高,造成公共服务资金的浪费。此外,县乡政府承担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易导致成本的增加和产出的低

       效,形成政府失灵。乡级政府为完成自己的政绩,便很可能向辖区的广大农民朋友们伸手,加重农民的负担,近年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和这种体制不无关系。

       (二)供给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农民迫切需要的生产性的公共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如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农村的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体系等。另一方面农民不需要或需要较少的公共服务的无效供给。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力修建“政绩工程”,这种公共服务的提供忽略了农民的需求,超越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

       (三)供给的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多,财源丰裕,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来提供充足的农村公共服务,而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并且受到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仅靠农业方面的收入是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的。而长期以来,城镇的公共服务由政府在财政内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成本由农民自己承担,这种差异也是显著的。

       二、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在这种供给模式下,乡(镇)级政权被赋予过多的经济社会职能,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多地是采取制度外的财政进行安排,即主要依靠向农民收费、集资、摊派和罚款等形式来筹集,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缺乏科学性。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这种行政命令式的决策机制从体制上决定了供给与需求的脱节,造成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上出现矛盾;供给决策的权力由众多部门来执行,容易导致各部门利益恶性膨胀,而农民急需的公共服务却得不到有效的供给;农民难以在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决策过程中显示自身的偏好和行使监督的权利,农民缴纳的统筹、提留费用因监督不力致使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低下。(二)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财政包干,除农村电网改造等大型公共服务以外,国家把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交给了乡镇政府。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农民自主意识的增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以及成本的可接受性。要达到农村公共服务的最优供给,就必须先了解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无视需求的供给必然是无效而低质的供给。不少学者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寻找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原因,认为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缺乏和农民话语权的丧失是导致农民的需求不被重视,进而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供给主体混乱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政府供给主体、农村社区供给主体、农村私人供给主体三类。1.农村纯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来供给。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等。2.农村准公共服务应该按照政府财政补贴和受益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和相关受益人合作提供。如中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等。3.小范围受益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对于这类服务理想的方式是发挥农民自身的力量,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如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村内道路的建设和维护等。

       由于各级政府及村民组织之间权限不清,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来源萎缩。农村社会的纯公共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农民却成为真正的提供者;基础教育是纯公共服务,应该由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中国农村的义务基础教育却几乎都是由农民自己来承担;农村发展的准公共服务,不是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出资,同样也是由农民自己来分摊成本。

       (四)供给渠道单一

       在财政体制上,各级政府都向下级政府下派自己的责任,最终将公共服务供给的负担全部推给了贫困的农民;在供给机制上,政府却又进行垄断经营,限制其他的经营主体进入。私人投资由于受政府政策和产权界定的影响,难以大规模进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在国家财力有限的状况下,仅靠政府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是很不现实的,将难以满足乡村社会多层次、宽领域的公共需要。而且这种体制很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往往提供公共服务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难以保证农民对公共服务多样性、高质量的要求。

       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工业、城市的发展,它应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而农村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因此有必要改变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匮乏的现状。

       (一)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农村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和层次决定了其供给应该多元化。在供给主体、资金来源渠道和供给方式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种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通过持续地对农村的“多予”、对农民的“少取”、对农业的“放活”,逐步建立起支持“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些都需要政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包括对公共服务产权界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对某些负外部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规制,为消费者提供相对充分的信息,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补贴等激励措施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现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的救济体系。构建统筹城乡公共教育体制,提高城乡间公共教育的公平程度,建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转的就业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二)构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

       从农民的自身需求出发,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由广大农民的需求来决定公共服务供给种类和数量的目标,而不是以前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决定,这种决策机制,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需求意愿。要充分体现农民的需求意愿,关键的一点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乡村范围内最广泛民众的意见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体现。同时应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建立一种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让农民有能力和有渠道表达自身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首先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服务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机制。其次国家应调整财政和国债投入结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量和比重,使农村能够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而解决农村因公共服务匮乏所引起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平衡,以保证自然、经济环境存在着差异的各个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与各级财政相对等的事权分摊机制

       虽然在现实的农村中依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

       了党和政府作出的行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公共服务不再是一种奢望,习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中国梦,希望在我们的农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

       参考文献

       【1】 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2】 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3】 岳军,朱德云,潘寄青.农村公共服务于农村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4】 唐晋.小基层大视野.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5】 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6】 国务院关于农村公共服务种类更多、服务更细、质量更高Http://2022

       【7】 刘宇南.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8】 王下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22.【9】 陈崇林.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10】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第二篇:农村信息公共服务

       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翠屏 小学信息服务点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一、组长:石兆琳

       二、副组长:连佳胜

       三、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信息员:马玉梅

       五、信息传递:全校师生

       翠屏小学信息服务点信息员工作职责

       1、热爱本岗位工作,热心服务农民,熟悉农技知识,关心三农,工作责任心强。

       2、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懂网络下载,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初步的复印机维护、保养知识。

       3、及时下载打印《农业信息导报》(每月2号和17号),准确的分发到学生手中,督促学生送到各农户,并做好发送的登记造册工作。

       4、认真做好信息的反馈、采集、上传工作。

       5、保持信息工作室的卫生工作,保持必要的干净、整洁,以利于计算机、复印机的维护、保养。

       6、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7、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工作认真负责、信息传接及时、农户满意,在年终考核中加五分,并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中优先考虑,完成任务不好受到上级部门批评者,给予必要的扣分处罚。

       2022年4月

       翠屏小学农村信息服务点工作规程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为了加快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本辖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程。信息点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农村信息网络和本校远程教育工程为依托,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三农服务,使本辖区农民获得市场和信息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农村信息服务点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并与村社积极联系,促进本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定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好、懂计算机的马玉梅、张焕霞为本点的信息员。建立信息员工作职责,加强培训,建立奖罚。建立完整的服务制度,健全工作规程、信息员

       职责、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信息收集、发布、反馈等制度。建立全校师生为对象的信息转发、收送队伍。至少每三周的周一升旗仪式中对收送情况做一总结。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每个学生要确定1—5户农户,包干到人、责任到人。并对传送情况进行及时抽查,奖优罚劣。建立信息员目标责任,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信息员要及时下载复印《农业信息导报》(每月2号和17号),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并对下发情况登记造册,做好软件和各种相关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年终做好书面总结。做好农民要求意见的反馈工作,进行及时整理、上报。信息服务点设在电脑室,有信息员专人负责,要保持室内卫生,负责设备的维护工作。积极做好与其他村社服务点和县农业信息网络的联系,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年终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信息员和报送员进行表彰奖励。2022年5月

第三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论文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以湖南某农村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综合概述,引出现有农村所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分析,找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农村社区的蓝图。

       关键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议对策

       一、社区服务的概述

       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隔热、群体、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于长久生活在特定的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社区公共服务是“现在社会为了社区的需求而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本身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自行安排的共有服务。”20实际80年代中期,我国民政部在推动城市福利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将发动“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事业冠以“社区服务”的曾发,以示与民政部门经办的传统社会福利事业相区别,社区公共服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区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可以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服务,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社区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公共服务的载体是社区。在现代社会,有相当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只能由社会组织而不是社区组织提供,例如城市工程、城市交通、邮电、通讯、铁路、航空等服务。不过,也有一些公共服务属于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都可以提供的,例如老人福利、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咨询、图书阅览等服务。在发达国家,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剧院等公共设施既有社会提供的,也有社区自己建设的,而且有社区组织规划和兴办的社区公共设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而使社会依托这些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组织,广乏普及了公共服务。

       二、农村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顾名思义,即农村的社区,是以传统的村为单位划分的地域性的社区。农村社区现存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面向全体社区公民的具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他与社区居民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社区一般居民的一般需要,同时也是最能反应社区经济广度和深度的服务。他可以分为为:(1)一般家居生活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与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代收公用事业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超市,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等;(2)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包括绿化面积的维护与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音的控制,民事纠纷的调解,火灾隐患的消除等;(3)社区以来哦卫生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项目包括疾病预防、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与防疫等;(4)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包括各类活动的“宫”、“家”“站”等基础设施,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兴办幼儿园(4)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咨询、培训、科普、体育、娱乐、健身服务等,如农家书屋、棋牌健身活动室、村民学校、科普学校等(5)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修建、禽蛋、水产、蔬菜、猪肉、粮油等销售,农机具、农资的供应与维修,农贸市场等

       另一种是面向特殊群体,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她尽管是针对社区少数人员,却能直接反映社区服务的质量,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乏内涵。这些服务有:(1)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如兴办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人联谊会等;(2)为社区残疾人服务,如针对残疾人的各种生活补贴等;(3)为社区优抚对象服务。如对因伤退伍的军人提供补助;(4)为特困家庭服务,如响应国家政策,为特困家庭提供低保,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给予宽容政策,提供贷款等

       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社区在近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很多优惠的社区服务,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如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

       这些公共服务是农民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服务,出现供给严重不足,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这个对于公共服务而言的基本价值诉求。二是农村发展急需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如大型水利设施、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这些无不使农业生产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即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之比。当前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民间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未被充分调动,政府直接掌握的公共资源被用于行政控制和各类达标活动或政绩工程,有限的农村公共服务得不到合理利用,达不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3、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明。大多数社区工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都只停留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就是政府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所履行的职能与职责,狭隘片面的理解忽略了社区成员、社会各类组织、社区公共意识等物质性或意识形态因素来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商业性操作多、公益性操作少,物质生活服务项目多、文化生活服务项目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思路不清晰,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指导。

       4、社区公共服务载体不活。一方面,由于受基层干部人员偏少、工作能力偏低的限制,社区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专门研究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创新社区公共服务载体。另一方面,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少,发育程度低,基础条件薄弱,资源不足,能力不足,行政依赖性依然较强,社区民间组织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还比较狭窄,社区民间力量兴办的社区服务大都是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专业性的社区民间非营利机构数量较少。

       5、社区公共服务参与率不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不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甚至存在一些矛盾。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公共服务难以覆盖东风公司移交给地方的社区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参与率与满意度很低。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社区,使农村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的、更好的优质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提升功能 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村按照社区自筹、社会共建、政府扶持的基本原则,采取整合改造和新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多方筹集资金,形成强大合力,在实施富民强村计划,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不断增加经营性服务功能。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等项目要由供销社、医药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实行连锁配送经营,开辟农副产品收购和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增设庄稼医院、配备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等咨询服务。不断增加代办服务项目,如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代办劳务输出、保险、旅游等,代办信件、报刊收发等。经营业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上交一定数额的资产租赁费或管理费。

       2、不断拓宽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人口、劳动、卫生、文化、体育、农技、司法、公安、宣传等有关部门或行业,要将它们的服务项目延伸到服务中心来,综合利用服务中心资源,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3、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采取竞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入服务中心,不断改善服务中心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有条件的服务中心要动员老板投资兴办幼儿园、敬老院、浴室、饭店、农贸市场等项目,提高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积极完善各种公共服务机制

       1、积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提供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上,应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继续加大政府对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扩大公共服务的提供规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加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互动,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市场、社会民间组织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和互助机制等各自优势,共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2、加快探索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方面,应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资金激励机制,同时实行对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的激励和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上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积极扶植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3、努力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参与机制。通过开展“楼宇自治”、社区建设规划决策听证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参与率。通过大力培育和引导与政府社区服务管理关联度较高的民间组织发展,以居民利益需求为导向,使其成为政府服务居民、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变政府要居民参与为居民自觉参与。

       4、加大政府投入,整合投入渠道,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这是由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村委应该运用调控手段,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和乡镇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建立一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各种职能配置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1、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2、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社区内农民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了解社区内困难群众状况,建立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做好社会救助金发放认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社会救助的优惠配套救助政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做好双拥优抚、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社会事务工作。

       3、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务。维护社区社会治安秩序,调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访维稳、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做好社区娇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协同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吸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

       (五)重点强化养老、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职能。

       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在城市化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形成了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的现状,即弱势群体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这部分群体对于养老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对农村的贫困老人、“空巢”老人,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来给予他们应有的社会救助和提供生活照料。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可以实行经济救助、集中供养、社区居家照料等多种救助和服务方式,为农村老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各种服务,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2.完善社区文化教育服务

       建立县有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中心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在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包括农民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图书室、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等在内的各种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鼓励将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改建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立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让农村村民就近享受体育的乐趣。鼓励农民组织各样文化活动协会,传承、保护民间特色文化、艺术,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农村社区建设到底应该建什么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必须在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和依靠社区居民群众的力量,整合社区各方资源,深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建立社区组织

       1、建立社区党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立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2、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建立群团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建立老龄协会等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倡导良好、文明的道德风尚。建立文化、体育等社区民间组织、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培育农村专业性经济协会,不断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

       4、建立社区服务组织。以服务农村社区居民为重点,建设卫生服务、农技服务、治安巡逻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开展社区服务

       农村社区服务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又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需求。一方面要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搭建社区平台。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重点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社区服务。

       1、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服务。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确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重点要推行“四通四改一化”进村入户,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

       2、为农村社区文化服务。搭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方便农民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要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科普长廊、图书阅览室、学校、公开栏等场所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村法律常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3、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1)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灾民救助、教育救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农村社区救助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以农村社区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解决农民群众就医费用难的问题。

       (3)要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基本实现集中供养。

       4、为农村社区平安服务。建立农村社区警务室,长效警民联系制度。每个农村社区要派一名民警长期联系。积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建立社区治安联防组织,实行群防群治,创建农村社区安全环境。

       参考书目:

       ① 吴新叶主编《社区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② 龙兴海,曾福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出版社,2022.③ 贺雪峰.中国农村发展的中长期前景及目前的对策[EB/OL].中国农村研究

       网,2022

       ④ 关信平:论我国农村救助制度的目的、原因及模式选择[J],人大复印资料《社

       会保障制度》2022年第2期。

       ⑤ 李云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 ⑥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⑦ 廖奕.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宏观观察与求解[J].理论观察, 2022,

第四篇: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方案

       课题组拟以“云南省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为主题进行调研,邀请1名基层政府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官员和1名新农村建设典型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接受访谈,调研访谈方案附后,时间大约为4月19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烦请孙荣燕副主任进行联系与协调。

       云南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一)调研背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信息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研究项目”子课题

       (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获取基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调研内容

       主要内容: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最喜欢的信息传输方式;当地通讯设备与农民喜欢方式的差异;目前接受政府信息的主要途径;获取这类公共信息的困难,希望的解决方式;

       (四)调研对象

       (1)云南基层乡镇政府中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管干部;(2)典型村的党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具体人选待定;

       (五)调研方法

       电话访谈,事先准备好调研提纲,时间控制在每个访谈对象30-60分钟;访谈后进行资料整理;

       (六)调研时间

       2022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待定

       (七)组织人员

       待定

第五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报告

       一、我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现状

       1、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xx县属国定贫困县,全县有农村人口xx万,占全县人口的xx%。由于县公共财政底子薄,全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十分滞后。xx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主要建设水泥篮球场,并配置2张室外乒乓球桌,国家和省级每个项目补助xx万元(含器材,xx年起为1.7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截至2022年,我县完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31个,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所建设施由村干部或委托村小学管理,均免费开放。

       2、体育组织建设。

       目前,全县有近70%的行政村成立了老年体协组织,有近40支民间龙狮队、30支民间龙舟队。体育组织建设走在了体育场所设施建设的前面。

       二、主要经验做法

       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约需5万元,我县大多行政村村不具备这样的财力,要推进项目建设,就必需整合教育、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在最初项目申报是,就首先考虑扶贫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点和土坯房集中改造建设点等。这样,就较好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缺乏,不能对损坏的器材实施及时维修,村级体育组织运转困难,不能有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2、当前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缺乏灵活度,没能很好的和山区县的地理特点结合,实施效果不是很好。

       四、几点建议

       1、上级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项目的实施要在体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局限,最大化的统筹和整合。

       2、多渠道保障和增加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活动经费的投入,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