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第一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1、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2、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3、递进式: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解释,不一定是下

       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第四种对比式(论证结构)

       对比式论证,指文章从正面和反面取材、论证,也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各层次既独立又相互支撑,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论述。

       例文: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余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的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

       多一份宽恕,多一位朋友。多一份仇恨,多一个敌人。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仇视别人就是仇视自己。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心灵一片纯净。

       评:没去论述宽恕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而是紧紧围绕着“选择”,反反复复地说出“选择宽恕”的好处,和“选择仇恨”的恶果。通过一次次的对比论证,让人接受“宽恕”的心灵选择,而抛弃“仇恨”的心态。

       第五种,启感式(论证结构)

       启是启示类,感是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还可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例文: 《可以填平的鸿沟》

       某校高二(1)学生暑假想承包一个冰柜,既可尝到课本外的知识又可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但良好的想法、一腔的热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而伤心已极,离家出走。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上已出现了一道鸿沟。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呼吁:两代之间应互相理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年轻的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他们的想法、做法都与上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这时父母不应该一概否定他们甚至责骂他们。时代不同了,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变呢?作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样,作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也许他们是有点守旧,不大能接受全新的东西,但他们是出于一片关心。记得报载一初中女学生成绩不好,常受父母责打,终因厌世而自杀。她死后,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若她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之伤心呢?因此,多与父母沟通,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两代人的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差距,这已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为此而离家出走,弃世自杀的孩子时有所闻。唯今之计,父母所该做的是少一点严厉的批评、打骂,多一点真诚的关怀,而孩子则该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情,切不可轻易悲观厌世。

       从一个中学生的离家出走,我们应该警惕,不可再让那条“沟”广大下去理解,理解与热忱,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径。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本文为典型的“引——议——联——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烦;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标题形象,语言准确。

       议论文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1、“引点——列据——析理——总结“式

       2、“引料——列据——析理——总结”式(一般适用于给材料作文)

       3、“引点——述料——议理——述料——析理——总结”式

       4、“引——议——联——结”式(一般适用于读后感一类议论文)提出问题的方式: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观点

       2、讲故事,引入观点

       3、引名言,引入观点

       4、摆事实,引入观点

       5、摆现象,引观点

       6、列数据,引观点

       7、树靶子,批驳中树立自己的观点

       8、引生活小事,引入观点

第二篇:议论文基本结构及例文

       议论文的结构

       (一)一.基本式定位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完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

       一篇好的高考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也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我们看看2022年广东省的一号标文: 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因妒忌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现代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自己。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他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点时间来,让大家能够说出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惊讶声,儿女默默记信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敝开。

       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正如冯妇葬身火海的寓言,语言在沟通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学好语言的表达,对沟通是裨益巨大的,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

       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新颖的材料,更没有惊世骇俗的观点,但它得了57分的高分。凭什么?除了准确的审题、朴素的说理及丰富的材料外,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可见,议论文结构的恰当安排也是赢取高分的一大亮点。因此,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肯定不能忽视议论文结构的训练。

       写议论文(包括议论散文和以议论为主的杂文),首先要掌握结构的基本布局: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一、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叫“引论”。学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在引论部分就明确提出自己对所议论问题的看法、主张,即议论的中心论点。鉴于高考议论文写作限800字左右,所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一开始就应学会掌握比例,控制字数。议论文的引文部分以占全文七分之一为宜,即控制在150字以内。

       二、本论——论证过程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叫“本论”,本论是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运用各种论据和合适的论证方法来分析、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的字数可控制在约600字。

       三、结论——总结全文

       议论文的结论部分是全文的总结,要求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自己的看法,要和引论部分的中心论点相呼应,要简短有力,一锤定音。字数一般控制在100字左右。

       [范文] 谈 骨 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练习题] 生活需要真诚

       [提示]文章整体用“总——分——总”框架。开头可总提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诚的氛围中,都需要真诚相待;本论部分可以写用真诚对待成绩、缺点、矛盾,或者写用真诚对待同龄人、长辈、幼辈,或者写真诚需要信任、无私、宽容,或者写以“真”待人,以“真”处世,以“真”去发现“真”,还可先论“为什么”生活需要真,再论“怎样”才能得到“真”,结尾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来。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二)对照式定位 所谓对照式, 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 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 论证充分, 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请看范文《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恩来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总理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给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人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以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的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过程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死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的建议,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国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的人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对他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是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之人,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就不能盲目的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对违法行为,一定要利用法律的武器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 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从谏如流、不接纳忠言, 最终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一段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

       总而言之,对照式结构在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的结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

       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什么呢?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的褒贬、爱憎之情。

       [范文2] 丰碑 泡影

       古往今来之成事业者,过人之才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是坚韧不拔的执著和拼搏苦干的精神。试想想,天下芸芸苍生,智力超群、机敏出众者何止恒河沙数,而真正堪令后人仰之弥高者又有几许?

       所以,同样是聪明绝世,你坚韧不拔了,你拼搏苦干了,你不怕艰险、不惧磨难、不断勇往直前了,你就可能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竖起成功的丰碑。而如果你虚度年华了,你得过且过了,你惰性十足、有始无终、不断开了空头支票了,那么,你生命中的一切,就都可能化为乌有,皆成泡影。

       (通过扼要的铺垫内容,首先推出中心理念,确立基本观点)

       唐代书法家怀素和尚,生活清苦,无钱买纸,就种了许多芭蕉,每天在蕉叶上练笔,从无中断,写秃了的笔堆在外面,累累如坟堆,谓之“笔冢”。凭着这样的坚韧不拔,终于练就了一手飞动流转、如急风骤雨般的“狂草”。

       19世纪的英国画家特纳,为观察暴风雨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坚持让水手将67岁的他绑在高高的桅杆上,冒生命危险颠簸4个多小时。凭着这样的拼搏苦干,绘出名画《暴风雪》。一个当过建筑小工的穷孩子,终究成了海洋风景画的大师。

       (从正面证明基本观点)

       相反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曾经有过不少“多余的人”。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不乏智慧才能,但却一事无成。作家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罗亭,就是那些“多余的人”的艺术典型。

       奥勃洛摩夫一生都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计划着经营领地与管理农民的改良方略,梦想成为统帅或者思想家艺术家。但他连鞋袜都不亲自穿,吃剩的饭菜从不收拾;偶尔翻翻书报,等这一页黄了也不会再动;镜子上灰尘厚得可当记事牌,墨水瓶里能飞出苍蝇。罗亭则善于雄辩,整天高谈阔论真理、人生,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牺牲小我为大我谋福利”,常使听众钦佩不已。他想投身教育,进行农业改革,疏浚一条不能通航的河道,但一遇障碍,就动摇、退却,最终一切鸿图大计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从反面证明基本观点)

       “奥勃洛摩夫性格”,在俄语中已成为“惰性和冷漠”的代词。而罗亭,被列宁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与怀素和尚、特纳的差异是不啻天壤之别的。

       原因当然不言而喻。

       清人袁枚有句名言,“作气须自鼓,争雄必上游”。英国人卡莱尔则这样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对着晚霞幻想”。怀素和尚和特纳他们,以坚定的人格、不倒的信心、非凡的勇毅与付出,接受了挑战,经受了考验,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写下了强悍的事业篇章。是无畏的意志和豪壮的精神,终于托起了他们成功的丰碑。

       对于制造泡影的奥勃洛摩夫、罗亭他们,那就只有“读书人一声长叹了”……

       (感性材料论述之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更高角度的归结)

       [范文3] 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亮出中心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用正面例子进行论证)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用反面例子进行论证)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入分析)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的。(联系自己)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训练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3.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的本性应是善良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也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善良的人吃亏的现象,所谓“人善受人欺,马善被人骑”对于“善良”你有何见解、体验和认识,请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议论文的结构

       (三)(三)并列式定位

       1.规 律:

       并列式的特点是指本论部分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结构定位分“析”“列”“排”三步完成。

       第一步:“析”——分析论点,整理思路

       方法:在引论部分引出中心论点后分析中心论点,确定若干并列的层次。文章的中心论点需要通过论据(即材料)来论证,所以在动笔之前必须先要分析研究中心论点,弄清所占有的材料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思维的横向结构。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就像“劈柴”那样,把中心论点“劈”为二、三“片”,也可以更多。这每一“片”就独立成一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第二步:“列”——概括提炼,列分论点

       方法:根据每一层次的内容,确定一个相应的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在内容上既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又是对各自层次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在形式上,各个分论点要求句式相近,用语简洁明了,使人易懂易记。

       第三步:“排”——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方法:根据各分论点的重要程度,确定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把比较重要的放在前面,依次类推。并常用“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是,也是,又是……”、“能,也能,还能……”等词作为各分论点的次序词,以显示层次的清楚,结构的严谨。总之,上述三项定位中,“析”要合乎逻辑,“列”要概括提炼,“排”要合理得当。

       【例文】

       要有点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它往往被人们视为想入非非,荒诞不经。而我以为“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想象力,人就要有点“异想天开”。

       为何言之? 异想天开是人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为生产的发展是靠不断打破旧的“传统”才能实现的。这就要求人们不再按照“习惯”去行事。这时异想天开就成为发展的动力,试想,如果没有一点异想,拿破仑怎能越过阿尔卑斯山?如果没有一点异想,福特怎会设计出四轮的小汽车?如果没有一点异想,摩尔斯又怎能在大西洋两岸建立无线电通讯?……这一切发展,不都是从一点点异想天开开始的吗?毫无疑问,异想,才打开了“发展”的天地。

       异想天开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源泉。伽利略曾告诉人们:“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敢于“异想”,才有可能洞悉社会,摆脱肤浅;只有敢于“异想”,才有可能实现进步。当年欧文、傅立叶提出“社会主义”还不是因“空想”而被贬为“异想”吗?但就是这一“点”“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也因为有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异想”,才使香港的天空飘扬五星红旗。“异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异想天开又是人们新思路的内驱力。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就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点“异想天开”能力。刚刚闭幕的“八运会”体育场馆,拥有世界先进设备,尤其是上海体育场的建筑,堪称世界一流。如果没有一点“异想”,那“56个亿的集资”哪年哪月才能实现?莫非“八运会”要到2060年才开?“异想”成了新思路的内驱力。

       诚然,异想天开决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了异想天开的设想,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还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去探求才能达到求新、创新的最终目的。总之,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特殊压力,一种变旧为新的灵性。让我们大声地呼唤:人要有点“异想天开”!【简评】

       例文很好地体现了“并列式”分三步定位。

       第一步“析”:此文中心论点就是题目。“异想天开”这个成语原有点贬义,但在此文中要为它“翻案”,贬意褒用。那么,就一定要说出道理来,让人信服。文章第一段引论部分,抓住这个成语,从积极的一面提出“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想象力”,从而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何言之?”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示下面的各分论点都是在“为什么这样说”这一层面上并列展开的。

       第二步“列”:此文本论部分由三个并列的层次组成,它们的分论点分别是“异想天开是人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异想天开也是人们追求进步的源泉”、“异想天开又是人们新思路的内驱力”,采用了相近的判断句式作为各层次的分论点,以概括各层次的内容,同时支撑中心论点的成立,且各分论点语言简炼,比喻恰当。

       第三步“排”: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分别用“是”、“也是”、“又是”表示前后次序,使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文章最后的结论部分,虽进一步提到了“怎样才能做到„异想天开‟”的问题,但并不展开,只是点到为止,重点是总结性地归纳出自己的看法:“„异想天开‟是人的一种特殊压力”,“一种变旧为新的灵性”。最后以呼语点题,结束全文。2.误 区

       在了解、掌握“并列式定位”规律后,还必须注意三个误区:(1)无分论点 如前所述,并列式的本论部分承担着从几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任务,每个角度即一个层次,应当有一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在内容上既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又是对各自层次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如果只是以叙述代替议论,缺乏必要的提炼和概括,就会使文章成为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犹如一盘散沙,使人抓不住要领。这种没有分论点的文章显然不合“并列式”的要求。

       (2)对分论点的提炼、概括不当 有的文章表面上看虽然有分论点,但这些分论点或游离于材料本身的内容,或语言表达不确切,词不达意,甚至不伦不类,使人不知所云。这说明对材料的分析、把握功力还较欠缺,文字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还较差,从而影响了对分论点的提炼概括和表达。因此,这类文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符合“并列式”要求。(3)层次不清楚,内容有交叉、重叠现象

       并列式的基本要求是各层次关系并列,在内容上应是“互不干扰”的,如果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面讲过的意思在后面又“老调重弹”,就会给人层次混乱的感觉,理所当然也不合“并列式”的要求。【高考一类卷选登】

       给感情一把尺(2022年话题“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给感情一把尺,给理智一条路。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大漠的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

       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给感情一把尺,给民族一个振兴。

       林则徐给感情一把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下,发起了爱国思想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认知向世界迈进;邓小平给感情一把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新思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选择了理智;战争中一位位母亲给感情一把尺,为了全民族的胜利,毅然献出了孩儿们的生命,让苦难的民族在鲜血的力量下奋起!

       而今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也给心灵一把尺,这把尺需要的不仅仅是奉献与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许的大勇,勇于奉献的大义和这悲天悯人的大爱,他们不仅给理智一条路,更给民族精神一个完美的展现,他们无论感情的亲疏,为每一个病人送去了同样的爱!

       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

       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

       借我一双慧眼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用不同的眼光看不同的人,特别是在中国,古老的民族总把亲缘关系看得特别重,把朋友义气看得特别重,于是对亲人朋友的看法,也就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切变得美好,观点难免偏差。这就是由于感情上的亲疏而造成的认知上的偏差。要解决它,我只能说借我一双慧眼吧!我对国父孙中山说“借我一双慧眼吧!”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的他,撤消了对他亲哥哥孙眉广东总督的任命,原因是他认为哥哥没有那种能力担任这一要职。是什么样的慧眼能让他这么坦然,清楚地看清自己亲哥哥的能力,而不一味提拔呢?他说:“我没有什么慧眼,我是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只有任命有能力的官员,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哦,慧眼就是民众的希望和利益。

       我对化学家诺贝尔说:“请借我一双慧眼吧!”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化学家之一,他拒绝了一个曾是他最好朋友的建议,推翻其理论,而遵照了另一个与他曾是对手的人提出的建议。是什么样的慧眼让他能正确辨别好友和对手不同建议的正误呢?他说:“我没有什么慧眼,有的只是对理想和和真理的追求。而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

       哦,慧眼就是人们的理想,和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我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说:“借我一双慧眼吧!”他们中很多都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却首先提出用理论的思维推翻专制制度的要求,提倡民主、平等的原则。是什么样的慧眼让他们放弃自己可享受的特权,站到与自己亲人,自己家族的对立面上,推翻自己从小接受的封建等级教育呢?他们说:“我们没有什么慧眼,只是看到了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遵循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已。”

       哦,慧眼就是遵循历史潮流,在滚滚洪流中找到历史发展的方向,尊重客观规律。

       是啊,这些就是慧眼,感情上的亲疏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但只要你站在人民的利益上,拥有追求理想与真理的勇气,在历史潮流中找到方向,尊重规律,有了这双慧眼你就能更正确,客观地认识事物,而减少偏差了。

       让大家都拥有一双慧眼吧![范文](2022年全国卷)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学生优秀习作】

       要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做助手。当复杂而艰苦的手术即将结束,患者的伤口就要缝合时,护士发现还有一块纱布尚未取出,专家却再三断言纱布已经取出。女护士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在她的一再坚持之下,专家举起手心里藏着的那块纱布,欣慰地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开头引用材料] 这位女护士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她敢于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终于赢得了老专家的信任。为此,我们提倡要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亮出中心论点]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分论点一]指挥200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小泽征尔是家喻户晓的指挥家,在他年轻时参加的第一次指挥比赛时,发现曲调有些不协调,就向评委们指出。不料评委们却再三保证乐谱是不可能出错的。面对众多评委的保证,小泽大声吼道:“错了!”场下扬起了一片赞扬的掌声。在这之前也有指挥家发现乐谱出错,但是面对权威,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的判断。惟有小泽征尔敢于向权威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终于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创造人类的奇迹。[分论点二]当燃素说一统天下的时候,拉瓦锡在丰富的实验基础上敢于否定燃素说,并发现了氧元素,开创了化学界的新纪元。试想,如果拉瓦锡迷信权威,畏惧权威,化学科学的发展将会是个什么局面呢?因此,不要被权威的威信所折服,要敢于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追求真理,敢于创新。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分论点三]权威之所以会诞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其顺应时代的潮流,拥有渊博的学术,从而成为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令人信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权威拥有的学术陈旧了,腐朽了,从而阻碍了时代的发展。如果这时候不敢向权威宣战,社会的进步又从何谈起?人类历史的发展,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是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诚然,向权威挑战并不是毫无科学根据地乱挑刺儿。现下有不少人动不动就向权威叫板,却说不出什么科学理论,拿不出什么研究资料,只是胡乱叫骂,其目的是贬低他人,标榜自己。这并不是追求真理,而是阉割真理,糟蹋真理,是不可取的![这一段进行辨证说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我们年轻一代将承担21世纪的建设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继承前人光辉业绩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结尾简洁有力](:浦南中学2022届高三4班 魏颖青 点评: 陈泽锋)

       作文训练

       [一]请综合下列格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1)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2)高尔基: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3)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提示] 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的依据,又可作为阐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艰难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财富,是生活对一个成功者的考验。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作这样的布局:开头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本轮部分围绕格言,联系实际,分三层展开论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可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炼一个人,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使人从失败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结尾归纳全文,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二] 请阅读下列文字,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人生,我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我们不必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那样,人生如何完美,但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让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扬,让人生之书多一份激情,让人生之路多一道风景。人生本是可以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种种行为才使得它美丽,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脱,你,我,他的人生总是美丽的!

       [提示]:文章可选用“人生是美”为总论点。在这个总论点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这样三个分论点来逐层论证。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没有滤网的水龙头,一打开,水流便激射而出,洗衣、洗菜、洗碗,一不小心就溅人一身;有了滤网的水龙头,水流出来,就像一串湿润的玉链,用手一掬,像清风拂过一般,却不会溅湿衣裤。同样是水,有没有滤网,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因此,人们联系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人说,感情要有滤网,有人说,学习要有滤网……

       请以“滤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1000字左右。

       (四)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小伙伴们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又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昂贵的,因为贪图便宜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鱼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鱼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但鱼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四)层进式定位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做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一)由此及彼,环环相扣

       在临场发挥时,有些人过于紧张,一下子“卡了壳儿”,如何应急?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面对论据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这样?——这是标准的递进式。在实际操作时,当然要灵活运用,随“题”应变,可以重点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1998年的高考作文“读报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题为《莫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引论部分提出论点:“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加强自身力量建设,维护和平,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紧要任务。”本论部分先论述“为什么”不能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因为这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接着论述“怎么样”才能不让战争的历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要永远坚持民族正义和自尊,二是中国人民要加强综合国力,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1995年有篇高考作文《要做一个老实人》。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这篇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说理清晰,能说服人,得了高分。

       在写作时,根据立论需要,层进式可与并列式、对照式结合使用,同学们不妨试试。

       例文1 谈 自立

       时光漫漫,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春秋,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人要自立。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自立。特别是我们青年学生,更应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那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的人,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学生在父母家庭的庇护下长大,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遇事不能独立思考,分不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终于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多么让人痛心疾首啊!

       个人要自立,民族也要自立。只有自立,民族才能振兴。无数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自立,奋斗不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但到了近代,自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华民族便丧失了独立自主,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备受外强的蹂躏践踏。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那天起,就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富强的道路。如今,我们依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不仅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也要自立。只有自立,人类才能发展。苏联科学家齐奥欠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句话概括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为了自立,因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从而使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现代人,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但是人类如果停止了对自然的改造,永远都靠地球的赐予生活,那么最终是要走向毁灭的。今天,人类正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为了写下人类发展史上更加辉煌的篇章——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人类发展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自立,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能发展。这就是真理,一条永恒的真理。

       例文2 要做老实人

       巴老在他的《再思录》的扉页上曾写下这样的话:“我只是坚持说真话,做一个老实人。”一代文学巨匠尚且如此,我们就更应提倡:要做老实人!要做老实人的原因很多,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实”、“无欺”是我们中国人历来提倡的。古时候有位叫做曾子的人,为人很诚实。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孩子闹着要与母亲同去,曾妻哄孩子说:“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才停止了哭闹。她上街回家,见曾子准备杀猪急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曾子说:“怎么能说谎骗孩子呢?!”说着便把猪杀掉了。曾子的事迹是中国历史上的光辉典范,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

       老实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老实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行为,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一个老实的人,对任何事都能诚实无欺地去做;一个不老实的人往往不能行正直之道,不能公正合理地做事。老实与精神文明就如船与岸,只有踏上“老实”之船,才能登上精神文明的彼岸。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老实也做不到,他会有崇高的精神吗? 再者,做老实人也是改善社会风气的有力保证。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不会被告发;摘一朵花,也许管理员不会发现;骑车闯红灯,也许交警不会发现。但如果人人老实,人人守纪,上述不老实的事还会发生吗?因此,人人做老实人才能改善社会风气。

       综合以上所述,老实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社会风气。

       那么作为当代学生,又如何做一个老实人呢?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正处在身体发育、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老实的习惯,做个老实人,以便将来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因此,唯有从我们自己做起,首先端正国内的风气,我们的国家才有站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

       [评析]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简洁,思路也很清晰。文章开宗明义,第一段便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就更应提倡:要做老实人”;第二段开始着重论述要做老实人的原因,即回答为什么要做老实人的问题,文章从做老实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老实人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做老实人是改善社会风气的有力保证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又简要地说了怎样做老实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便于操作。

       [思考题1]题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示:标题即论点,用什么样的布局方式当然要视自己掌握的论据决定。如用层进式,本论部分可以先写“为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再写“怎么样”去循“规”蹈“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其中应以“为什么”为重点。

       也可以用另一种层进式结构:先写“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写真正的“规矩”与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是不同的,再写“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写“规矩”是不以个人意志改变而是有它本身规律的。

       [思考题2]题目:谈忘我

       提示:这里所说的“忘我”,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此题在运用层进式布局时,可先议在工作和学习时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议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需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两个层次,先议“为什么”,再论 “怎么样。”

       [思考题3]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时节,游人如织。于是,总有一些中国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大学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情景大为不解,她对她的中国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很多樱花园,但从没见过韩国青年穿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提示:材料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褒贬尽在叙述之中。无知与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置之度外。引论部分可简述提供的材料并解释评论中心,表明观点。本论部分先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中国的青年穿着别国的“国服”,在别国的“国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实在是心灵的扭曲;再进一步论述其思想实质和后果,阐明这种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导致民族气节沦落,国家观念淡漠的后果。

       【书面训练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这几句诗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书面训练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粒砂,见到周围的伙伴钻进蚌的体内后,都变成了珍珠,羡慕不已,于是下决心向它们学习,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请求一只蚌让自己钻进它的贝壳里,梦想着变成一粒美丽的珍珠。没过多久,砂的周身被蚌分泌出的白色粘液包裹起来,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砂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痛苦,我再也不要做什么珍珠了。砂终于禁不起痛苦的磨练,被蚌吐回了海底,而它的伙伴们都变成了美丽的珍珠。珍珠与砂的价值天壤之别,可细想想,它们之间相差的又只是短短的那么一段过程和经历。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原本都能成为一粒美丽的珍珠,却往往因为种种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偏差,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慧质,而仅仅是一粒砂。为什么不现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点,使自己更加完美呢?你也是一颗珍珠,就应该照亮自己的人生。

       请以“你也是一颗珍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开头方法集锦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和平时训练中,涌现了许多绝妙的开头,现略加归纳。

       1.引名句,起点高远。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3)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1》)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2.借书信,平中见奇。(1)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2)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3)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4)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3.作排比,造势磅礴

       (1).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 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2)、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

       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4、趣拟人,别开生面

       (1).“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2)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水的联想》2)(3)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5、巧设问,发人深思

       (1).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 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2)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离异,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妻儿同时落水,你选妻子还是选孩子?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路人被抢,你选“见义勇为”,还是选“安份守己”? ……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放弃》)

       6、用对偶,严谨整齐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2)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3)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萧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

       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静听天籁``````(《静听天籁》)

       7、巧博喻,形象开阔

       (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3)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信是什么》)

       8、用呼告,亲切动人

       (1)一个千年的回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出了你柔而不弱的品质。一个沉痛的叹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绘出了你高雅的性情。(《水的联想》3)

       (2)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3)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路是月的痕》)

       9.合用修辞,美不胜收

       (1、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征程,那么路旁的荆棘乱石只是它的点缀,繁花似锦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四季轮回,那么酷夏的炙烤只是它的外表,累累硕果的秋季才是它的意境。潜力无言,它又该牵扯出一轮怎样灿烂的朝阳?(《潜力无言》)

       (2)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哥,是捡来的吗》)(3)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 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 流逝的岁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

       斗转星移,日落日升,花开花落,时间飞逝,我们背着行囊,永远行走在这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为了追逐明天的太阳,完成今日的愿望,实现昨日的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惫》)

       (4)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我顶风前行的孤舟。就像厚重的黑夜拦不住浓密的乌云,浓密的乌云也拦不住我心灵窗外的阳光。

       那么又是谁?是谁,拦住了我的视线,教我在灰心丧气时看不见窗外的明媚阳光,听不见林 中的蝉鸣泉涌,嗅不到空气中花朵的芬芳?

       么又是谁?是谁,缚住了我的思想,教我在心灰意冷时想不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领悟不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磕出鞋里的沙》)

       10.巧述故事,引人入胜

       (1)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3)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似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舞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她对王子真挚的情感充分认识到女巫呓语中的深邃。正是深深的感情让她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

       (4)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宝钗鸣冤》)

       11、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12.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饰凤头展才情——高考作文开头方法例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下面以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开门见山法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

       [例1]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考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托出自己对“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材料的内涵,视角独特,论述精辟,放射出强大的思考力。

       二、景物传情法

       如果你选择记叙文,又想给文章涂染文学色彩,你可在开头营造意境,借景传情,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为下文带情化的叙写作好了铺垫,又能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

       [例2]“大风起兮云飞扬”,深秋一路放歌,来到了一片树林。枯叶正在泛黄,摇摇欲坠,经歌风一震,便都化为蝴蝶飘向了四面八方。

       (黑龙江考生《枯叶与落红》)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浓绿不在、芳菲凋零的感伤,引出了下文枯叶与落红间的对话,酿造的意境之美,令阅卷老师折服。

       三、疑问开头法

       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例3]你可见过《八骏图》中那昂首嘶鸣的骏马?你是否记得孟德笔下“老骥伏枥”的豪言?你是否仍能听见那踊跃田间垅上,躬耕不辍的群马嘶言?(黑龙江考生《骏马,自当嘶哮江山》)

       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句,启发读者思考,气势奔放,耐人寻味。

       四、名言发端法

       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文采蜚然,韵味十足。

       [例4]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引用冰心的名言开头,既顺势引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话题,又彰显出良好的文化素养,一箭双雕,美不胜收。

       五、妙用修辞法

       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例5]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陕西考生《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用一组排比句、比喻句开头,通过自然现象诠释忘记与铭记,取譬贴切,意蕴丰厚。

       六、抒写情感法

       如果你想使文章饱含深情,淋漓酣畅,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例6]我是一片绿,假如我不够参天,那么就让我为你遮荫挡雨;假如我不够茂密,那么就让我在枝头缀满千红万缕;假如我不够繁花似锦,那么就让我为你青草如茵;假如……但,我始终是一片绿,可以为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黑龙江考生《一片绿的告白》)

       本文开篇,柔如清风,美如清波,荡动心弦;一声声深情呼告,仿佛久违的朋友浮现纸端,让读者真切感受那炽热而又不失含蓄的情怀,进取而又不失睿智的灼见。

       七、故事导入法

       如果你想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你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两个小故事,借助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

       [例7]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

       当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时,整个工厂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却平静地说:“这一切源于我几十年的积累。”

       是啊,有的人成功看起来只是源于运气,但在那出人意料的成就背后,却是多少辛勤的努力。这样看来,一切又是在情理之中了。(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借助欧拉和斯坦梅茨两个小故事开头,既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偶然来源于必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八、人物亮相法

       如果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与众不同,甚至想融入一些幽默的气息,吸引阅卷老师看个究竟,不妨运用“特写”境头,开头即让人物“闪亮登场”。

       [例8]老张这几年混得还不错。这不,前几天刚升了个科长,这可把他乐坏了,成天是一个笑脸,那两只小眼睛笑起来就成了“一线天”嵌在那张大脸上。

       今儿个,局长要来他们科视察,老张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得给局长一个好印象。这不,一套几百块钱的名牌西装正穿着呢!这人靠衣装马靠鞍,说得还真不错。老张穿上这套衣服吧,真精神了不少。(江西考生《变脸》)

       “老张”是一个谀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变色龙”。运用特写手法,让“老张”风光上场,描写传神生动,语言活泼老辣,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第三篇: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方式

       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 :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总分式结构是大家熟悉或者已经掌握的思路,不再辅导。

       (二)并列式结构 :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运用并列式结构要注意两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并列式结构很好学,也很管用,常常与总分式结构混合使用,大家熟悉,或者已经掌握,不再多辅导。仅再举几例:

       A.作文题“肩膀” 的并列式展开: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B1.作文题“阅读” 的并列式展开1:阅读是沟通;阅读是感悟;阅读是品味。

       B2.作文题“阅读” 的并列式展开2:阅读可以广识;阅读使人睿智;阅读传递文明。B3.作文题“阅读” 的并列式展开3:阅读自然,让我感受万物的和谐;阅读历史,让我感受社会的变迁;阅读人生,让我感受生命的真谛。

       C.作文题“读书是一门艺术” 的并列式展开:读书是一门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门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门充实人生的艺术 ;读书是一门感悟人生的艺术。

       (三)递进(层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属于纵式结构(也有人称并列式结构为横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论证论点之时,一般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常常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内容一层深似一层。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可用三段式:提出问题(或摆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递进式结构也可以可用四段式:摆出现象→→指出危害(或症结)→→分析原

       因→→提出对策。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例A.文章《严于解剖自己》写作的递进式思路和结构: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为什么要严于解剖自己)→→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B.文章《专心致志,方能成功》写作的递进式思路和结构:开头由故事引出观点“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论述“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说为什么要“专心致志”→→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说危害→→析原因→→给对策”的格式。

       例C.文章《给爱一点空间》写作的递进式思路和结构:开头由故事引出观点“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列举一些爱的方式给所爱的人带来的禁锢和伤害。→→说危害并析原因:溺爱他,毁了本该灿烂美好的前程。→→给对策:老鹰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

       学习回顾:在上周日的作文训练中,张帆、黄涵虚、秦秋炜、沈妮等同学的写作思路就初步具备了递进式结构的特点。

       1、张 帆:面对挫折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走向。/面对挫折,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经历挫折,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回望挫折,需要深沉的反思和谦卑的姿态。

       2、黄涵虚:挫折是弱者的深渊,却是强者的试金石。→→挫折是人生的谷底,却是鼎盛的序幕。→→挫折使世界陷入绝望,却酝酿着新生和崛起。

       3、秦秋炜:挫折能让一个人学会成长,走向成功。→→挫折能让一个民族众志成城,变得充满凝聚力。→→挫折能让整个世界在困境中重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4、沈 妮:直面挫折就是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决心。→→直面挫折就是视灾难为成长的土壤。→→直面挫折就是打开伟大复兴之路的钥匙。

       (四)对照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对照式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两点: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的褒贬、爱憎之情。

       例.文章《勿为情所障目》写作的对照式思路和结构:以名言为因引,亮出中心:不要因为感情蒙蔽我们双眼。展开A→→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反面论述危害)展开B→→不为情所障,得真知灼见。(正面论述其重大意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补充说明:对照式结构是下一次的学习重点,我将编辑范文。)

第四篇:几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方式

       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方式

       写,有时提出了观点,却不知道如何展开论证;有时议论了一段,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写;有时写得差不多了,却又觉得前后意思不合逻辑。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对议论文的一般行文规律、结构布局特点不太熟悉造成的。为此,我们不妨掌握一些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方式。下面我们以作文“谈勇气”为例,列出不同结构方式的简要提纲,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借鉴。

       作文:以“谈勇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0字以上。提纲一: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

       提出总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分论点1,勇气是开拓进取的前提;分论点2,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分论点3,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提出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勇气。说明:主体部分设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文章总体上是“总分总”式。提纲二:主体部分采用“对照式”

       诠释“勇气”,提出观点: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勇气→论证:正面论证,有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有勇气才能取得成功;反面论证,没有勇气就难以成事,只 会导致无所作为→引申总结:勇气很可贵,为人不可无勇气!

       说明:主体部分从正面、反面来论证(可先正后反也可先反后正,视情况而定),使文章观点鲜明。提纲三: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

       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分论点1,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分论点2,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引申强调:勇气在今天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说明:主体部分设立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提纲四:文章总体上采用“引议联结”式

       引述一则材料,点出论题:勇气→分析材料内涵,提出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联系实际谈勇气的可贵(可设立分论点)→回扣中心论点,提出希望。

       说明: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读后感,要注意的是,除“结”以外,其他各部分的次序不是固定的,可灵活掌握。

       提纲五:文章总体上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式

       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什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怎么做)。

       说明:这种结构方式,三个部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一般不宜颠倒。另外,“为什么”和“怎样做”部分都可以分几点来谈。

       以上列举的几种结构方式是一般的情形,实际上在具体行文时都可以有“变式”,可以在以某种方式为主的前提下局部套用其他方式。

第五篇:议论文各种结构

       议论文各种结构范文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臵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 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专才不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论点, 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蛋, 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 终于创就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议论文范文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论点): 要做好事情, 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 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 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 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

       高中议论文范文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鸿鹄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论点,扣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怎样读书?读高质量的书。)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

       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没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怎样读书?始终如一地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由名言作结,回扣题目。)

       《学会舍弃 》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起读者联想。)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亮出话题及观点。)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人要学会取舍。)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以高尔基为例引出两种相反的舍弃,强调人生中需要学会正确舍弃,文意进了一步。)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慨,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胸怀,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怎样取舍?联想‚六尺巷‛的故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需要高尚风格,层次更进一步。)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勇气有决心,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怎样取舍?联想赵武灵王与唐明皇的事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进行联想陈述,既是总结,又是强调。)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回归话题)

       《魂兮归来 》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由自然现象引出话题‚传统文化的迷失‛。)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摆出现象。)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分析原因。)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分析原因。)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论危害)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提办法,表期望)

       《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

       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以清点物品起兴,自然地引出清点生活。)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讲道理,重在阐释为什么要清点。)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摆事实,为什么要清点。)

       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竟,他没有遗憾。(讲道理,为什么要清点。)

       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 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已失去的自我。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清点什么,怎样清点。)

       评点:本文篇首开门见山,旗臶鲜明地提出观点:生活需要经常清点。第二、三、四段谈为什么要经常地清点。第二段指出因生命和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因而必须对生活进行经常的清点。第三段从自然界的小草、游鱼过度到人生的取舍,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学会取舍才能成就事业和梦想。接下去具体写我们应该如何清点生活,哪些需要放弃,哪些需要保留,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最末三个排比段的运用,使结尾很有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议“洋名热”》

       目前,一股“洋名热”正在我国悄悄地兴起,一些企业改头换面,为自己的产品打上洋名,什么“奥尼”、“奥丽丝”等标准洋名在市场上比比皆是;也有一些热心的父母为子女取上“海伦”、“杰克”之类的洋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股新热潮呢?首先要归根于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早在旧中国,洋货充斥市场,人们便与洋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与“洋”又广泛接触,这洋包括洋货、洋人,当然也包括洋名,这样就加深了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一些厂家以“中外合资”的身份引以为豪,一些父母也以自己的孩子有个洋名而自觉不同凡俗,高人一等。

       其次,由于人们崇拜洋名,某些企业乘虚而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特征,给自己的产品打上洋名,以迷惑顾客,打开销路。

       洋名扬名者有之。日本“松下”、“索尼”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中国很畅销;饮料“可口可乐”也深受群众青睐。这似乎是洋名在发挥优势。但中国“茅台”五粮液是上乘美酒,“茅台”举世闻名,“五粮液”誉满神州,而它们是地道的“土名”没有丝毫洋味。这样一来,洋名可以扬名,土名也可以扬名。

       查取洋名无名者亦不乏其例。现在市场上某些产品的洋名,晦涩离奇,令人费解,甚至连它是食品名、服装名还是其他名都令人搞不清楚,这样的商品,人们只能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扬名了。当然也有些商品,名字又太土,令人自然不自觉地与过去那种落后产品联系起来(这当然是一种偏见),更重要性的是这些商品没有吸引人的独到的优点,因而没有扬名。

       由上观之,无论洋名土名,它们都只是一个名称布局,其主要目的是将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名是一个表面现象,是产品是否扬名的外因条件。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实”,它才是名与实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内因。就一产品而言,指产品优劣;就一个人而言,指品德成就与贡献等。“松下”电器受青睐,这并非松下这一品名在起作用,如果单在脑中想“松下”这一音译名词,谁都会索然无味。但“松下”功能广、性能好、质量高,这一“实”才是松下畅销扬名的根本原因,即内因。再如“贵州茅台” 香味浓而纯正,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扬名。我们总不能说这名声归功于“茅台” 这两个很普通的字吧?

       同样,一个人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他的名字也一相干。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伟人的名字并无特别之处,但他们的成就、贡献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被人们记住。相反,一些父母即使给孩子取一个外国总统的洋名,他们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