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企业的人才结构和比例3.11
好企业的人才结构和比例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不同的目标和项目,承载着企业不同时期的目标和项目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才结构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
企业的用人之道应首先是要从人才结构上清晰、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承载企业的目标和项目。例如盖高楼大厦,例如建造桥墩子,都需要混凝土来浇筑,混凝土的墩子承载着桥梁,混凝土的柱子承载着高楼大厦。混凝土的结构和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沙子、石头、水泥、钢筋的选择要准确,比例要合理,才能承担重量,肩负责任。
企业的人才结构要多元化,避免同质化。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内向型人才、稳定性人才,要应有尽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是具备让企业有承载力的人员结构要素。
企业的人才比例永远要接受二八开原则,百分之二十的人影响百分之八十的人,百分之二十的人带动百分之八十的人。
百分之二十的人也要二八开,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帅才,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将才。帅才是依据目标敢于决策,能制定出实施方案的人。将才是能依据方案实施的人。
百分之八十的人同样要二八开,百分之二十的人是骨干,是后起之秀,是企业未来的帅才和将才。百分之八十的人的一半是是企业最稳定的人,这些人塌实肯干,任劳任怨,基础工作熟练,是企业里最优秀也是最无名的一群人。百分之八十的人的另一半是跟着跑的人,其中会有个别人会由于基础薄弱,能力欠缺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被淘汰,这是正常现象。企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比例很重要。但是,不是那一个人很重要,企业离开谁都会照样生存照样发展,企业要有这样的气魄。
第二篇: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 宝泉路桥有限公司人才结构现状及未来人才需求分析
李军
摘要: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的最关键因素,抛开人的因素来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盲目的进行重复性劳动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在施工间歇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建立良好的企业培训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增强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现状 人才结构 人才需求
引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了人才是发展之源,对国家而言是富民之基、兴国之本,对企业来说是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1、企业专业人才结构类型单一,技术型人才年龄偏大
目前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职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今越来越强调细化分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按照以往的“一人多责”进行施工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并不是说降低了对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而是为了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企业成熟的技术型人员年纪偏大,企业40岁以上年龄的人员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给技能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血液更新
带来隐患,10~20年后将有大批技能人才退休,而后备力量却无法弥补。学历与职业资格结构不合理。低学历、无职业资格的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是依赖工作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岗位技术性工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目的进行重复性劳动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培训制度不完善,员工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没有相应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计划,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又缺乏鼓励职工学技术、钻技术的激励机制,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削弱了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职工自身的学习性不高,特别是身在一线的员工,由于长期的户外施工早出晚归,给自我学习的时间保证带来一定影响,这就需要企业积极引导,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在施工间歇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建立良好的企业培训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3、人才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对考证盲目追逐
行业准入制度的实行,导致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加薪升职的“通行证”的作用日益增强。培训、鉴定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推进缓慢,为争取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和日益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应加大力度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并重。“学”与“干”并重,引导员走出考证误区,能够主动进行职业技能强化学习,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4、对上述企业人才结构存在的不足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合理配置企业人才结构
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建设,搜集、储存单位各类技术人才的信息资料。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规则,规范企业用人行为、技术人才鼓励行为。逐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政策,对国家规定须持证上岗的技术职业(工种),切实落实持证上岗的要求;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业职工培训、考核、劳动组织管理和工资分配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实施不同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模式;加大技师、高级技师考核与评聘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统一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考评范围,完善高技能人才评审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开发、引进、使用等方面的规划及其政策措施,调节高技能人才的供求总量平衡;根据企业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信息引导,制定倾斜政策等手段,引导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
1、完善制度化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要打破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形成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根据高技能人才实际具有的技能水平,安排到合适的管理、技术岗位上,不受其原有身份、资历、学历、年龄的限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
2、建立高技能人才聘用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科学合理地
设置技能岗位,制定技能岗位规范、任职标准和任职期限,以及相应的工资、津贴标准,并通过全面考核,择优聘用上岗,赋予相应的责、权、利,以更好地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3、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的开发系列,建立和完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3个职业资格等级的申报条件、评定标准与程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改革、完善有关分配、奖励和福利制度,把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技能水平相联系。落实高技能人才有关待遇政策,使受聘在相应技术岗位上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同等收入分配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
(四)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企业人才成长环境
企业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并逐步建立起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人才培养多渠道投入机制.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上,并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施职工教育和培训的部门,予以企业内部处罚。强化人才培养意识。
5、未来企业人才需求及人才结构发展合理化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单位工程施工总里程高速增长,企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对企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幅提高。人才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管理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单位走向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此必然伴随相关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职工素质偏低、技术工人结构不
合理、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单位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改善人才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专业人才总需求
按我单位经济增长情况预测,如果预计,到2022年我公司生产总值比2022年翻一番以上,同时考虑到企业高技术人才数量,则可以预测,至2022年我单位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至少应比2022年增加1/5左右,方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年龄结构的需求
根据我单位现有人才年龄结构综合考虑,我单位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引进大量青年技术人才,以适应单位目前人才结构偏大,避免阻碍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几年来单位应有针对性的招收相应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岗位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新生代力量,提高企业人才储备,迎接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更大挑战和机遇。
(三)人才结构的需求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对外工程将逐步增多,企业人才结构更应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紧跟市场走向,制定稳定的人才结构框架,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引进急需人才,对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随之今后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上,由于企业正处在发展时期,对人才的依赖讲越来越显著,根据单位自身的人才结构设置,合理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加大对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化培训,培育载体,落实举措,切实重视企业人才培养,才能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为企业的“十二五”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人才的翅膀。
第三篇: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
什么是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群体的作用,使人才群体内各种有关因素形成最佳组合.或者说,是对群体要素和系统的组织配合方式的不合理性与失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以提高群体的整体功能.对组成人才群体结构的子结构进行综合思考,形成一个多维的最佳组合,这种最佳构成应该符合3条标准:
1)适应组织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2)能够充分发挥群体内各因素的作用,充分调动组织内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3)能够发挥整体效能,使人才群体共同发展.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开发人才资源,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人口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应当配置高素质的人才。问题在于我国人才配置在党政群及事业单位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多,而配置在工商企业的少,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更少。美国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
2.专业结构不合理。
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传统的机械、冶金、建筑等曾经走俏而今需求已达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人才,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供给明显不足,处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专业人才更是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第二、三产业来看,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
3.人才年龄结构、层次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人才应有合理的比例搭配。我国当前,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且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构成偏高,高级职称的人中一半以上是50岁以上,老化问题严重。
4.高级技工在技工中的比例偏低。
我国过去技术工人实行八级工制,后来国家对技术工人级别作了调整,将其分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个等级。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从这个数字看,我国似乎不缺少技术工人。但是,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 技工断档现象还反映在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上。我国机械行业的产业工人中,平均年龄为42.1岁,其中高级技师平均年龄48.9岁,50岁以上的占了将近一半;技师平均年龄45.6岁,50岁以上的占1/3高级技工平均年龄41.3岁,其中40岁以上的占57.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而我们的高级技工实在太少 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导致我们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达2000亿元。
5.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身旁,同时还存在一个“非均衡的中国人才”现象。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才流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这加大了地域间人才分布的不平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需要比较多的人才,而实际情况是,不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从城镇体系来看,大部分人才分布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和县乡专业技术人才贫乏。造成不合理人才结构的原因分析
1.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传统的、封建主义的“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愿进“官场”不愿进“市场”的价值取向,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生存发展空间,似乎读书人只有当官、当干部的路一条,这就不能不影响到许多人才千方百计往吃“皇粮”的党政机关单位挤。
2.受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人才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壁垒没有打破,人才地域、身份限制较为严格,单位没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人才没有充分的自主择业权,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把人才当作“单位人”而不是“社会资源”,采取一些行政手
段限制人才流动,使人才难以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岗位。
3.市场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人才资源配置和空间较为狭窄。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在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上不够理想,新增就业岗位和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不多,人才资源配置空间就不大。二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三是受人文环境影响,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缺乏浓厚的社会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才不识才、识才不用才、用才不重才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和本领。
4.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在我国的建立刚刚起步,不够完善,从而使流动人才后顾之忧没有解决,致使社会上流动的人才,特别是中大专毕业生想往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挤;而机关事业单位滞留的人才又不愿向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结构优化。
5.惟文凭论的社会氛围影响。
在目前惟文凭论的社会氛围和分配机制下,当工人意味着社会地位低被人看不起。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人下岗,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大幅减少,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尤其是上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考不上大学宁愿读“民办”大学也不愿进技校,从而使技工人才断档。
6.教育改革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人才培养工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的高校虽然也搞学分制,学生有了一些选择,但学生不得不围着学历文凭转,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择业和创业的主体,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待业或下岗不足为奇。
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的对策
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须从下述方面努力:
1.谋长虑远,紧扣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十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应大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加强和稳定农业人才队伍。应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去,把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大当成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培养和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另一方面提高已经进城和准备进
城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操作能力。适应我国国内供给与需求格局变动和深化市场化的需要,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国将改造和提升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新兴制造业,应围绕制造业振兴,通过企业培训和发展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结构调整中,应适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通过高等教育和其他途径,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应适应服务业发展趋势,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使各类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2.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择机制。
竞争和激励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竞争可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持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人才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适当拉开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差距,克服事实上存在的平均主义。应通过建立现代工资制度,逐步形成以市场工资、业绩工资、岗位工资为内容的多元化工资分配模式;通过实行人才的优质优价,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通过实行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等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取得合法收入,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高级人才的收入。对于高级人才的认定和分配其收入,不搞终身制。应加速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逐步实现个人自主申报、社会量化评审、单位自主聘任。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可市场化专业与不可市场化专业等不同学科领域要因地制宜,设定考核评价的周期、指标、标准,采用不同的收入分配机制,达到收入与贡献相称,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着力培育市场体系,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加快发展人才市场。一是应完善布局,发挥区域性人才市场、基础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的作用;二是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转变;三是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制定人才中介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促进人才中介服务规范化。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作用,逐步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由择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国家也应当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采取多种措施配置人才资源,以调节各地区、行业和部门以及国内外人才流动的不平衡状况。
4.营造汇聚人才、用好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优良环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软环境主要指学术氛围、人际关系等等。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激励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行业部门办学校、学科偏窄、学校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的状况,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改变考试评价制度,开展创业教育,以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力,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的专门人才。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建成结构比较完整、专业门类齐全的职业和成人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6.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必须引导大众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官本位”旧思想观念,破除传统的一味依赖政府安排就业以及普遍存在的“就东不就西”和“就高不就低”的就业观,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劳动的新观念,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从而促使各类人才尽力在物质生产领域和服务业创业,在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领域显身手,从而避免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
第四篇:人才结构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22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22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2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2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22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22年、2022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22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22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22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22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22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22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22年-2022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22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22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22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22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22]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2022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22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22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22]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22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2022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22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22 年 1 月 25 日篇四: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
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篇五:2022人才自查报告
老河口市2022人才工作
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中共老河口市委组织部 2022年,我市人才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照襄组部?2022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细则?,我们进行了自查,总分100分,自查得分85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总分值10分,自查得10分)
市委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下发了?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四大家”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河办文?2022?63号)、?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河办文?2022?64号)、?关于印发老河口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方案的通知?(河人才?2022?3号)等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才
工作领导小组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制度,对全市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措施提出具体意见,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市“四大家”领导共联系教育、卫生、经贸、农业等各类优秀人才26人,建立各类人才工作联系点26个。各乡局级单位“一把手”共计联系120多名系统内部各类人才。同时,市财政专门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全年人才工作各项开支达825万元,保证了人才工作有效推进。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二、人才政策出台及实施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根据襄阳市委?关于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结合老河口实际,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柔性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河人才?2022?4号),通过在企事业单位设置“特聘工程师”、“特聘技术顾问”职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服务,实现跨区域高端人才资源共享。全市有37家企事业单位与外地13家知名企业、16所院校、4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互惠关系,聘请27名高级专家学者来我市兼职,开展咨询、考察讲学、技术承包、项目研发合作。根据老河口市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关于“老河口市文化名家工程”等宣传文化人才发展实施方案?(河
宣文?2022?72号)、?关于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22?27号)、?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22?28号)、?关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22?29号)、?老河口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农文?2022?13号)、?老河口市培养企业领军人物工程实施方案?(河经信党字?2022?13号)等重大人才工程,并大力抓好实施。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三、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年组织开展1—2次主题活动。制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袋米、一条鱼、一壶油、一斤面、一只兔、一袋水果”等“六个一”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六个行业的领军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及实践锻炼等方式,2022年共培训技能人才5000多人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电工、焊工、创业等培训班。在全市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企业文化发展年建设活动,营造了“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活动,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好医生”评选活动,对综合评分排在前10名的授予“老河口好医生”荣誉称号,初 步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2、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鄂组通?202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示范基地,扎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制定下发?2022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河人才?2022?2号),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此项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
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没有“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人选,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五、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及创业平台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人才工作创新项目进展情况。2022年实施“优秀人
才个性化服务”创新项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创新工作一等奖,是襄阳县市区唯一获得一类资助的项目。2022年实施“银发人才资源开发计划”,这个项目已被襄阳市委组织部作为2022年创新项目,推荐到省委组织部,通过建立社会
2、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本辖区与上级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
第五篇:企业员工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比例说明
企业员工学历结构以及
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比例说明
截止至2022年6月1日,我公司职工总数为 82 人; 学历结构组成:研究生 1 人,本科7 人,大专 18 人,大专以下 56 人;
公司2022年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 26 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31.2%;其中研究开发人员 24 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 29.3%。
XX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