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记者考试试题(五篇)

第一篇:新闻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新闻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新闻工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二、简答题(列出要点即可,每小题8分,共24分)

       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23.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四、论述题(16分)

       24.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答:(1)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2分)

       (2)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2分)

       (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2分)

       (4)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分)

       (5)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1分)

       20、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3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5分)

       21、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分)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2分)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4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3分)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3分)

       (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3分)

       (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3分)

       23、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答:(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3分)

       (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3分)

       (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3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2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2分)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2分)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2分)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2分)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8分)

第二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2

       2022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

       1、简述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答

       (一)广播听众群体稳定,驾车听众规模日渐庞大。

       根据中国广播调查网研究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广播接触率为59.7%,城乡广播听众总规模达6.6亿人,比2022年略有上升。城市居民广播接触率仍明显高于农村,为64.0%,城市听众约4.1亿。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预计2022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由此推算,中国驾车听众规模也将会以每年19%至20%的速度增长。

       (二)媒介融合,互联网移动广播跨越式发展。

       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搜索引擎(81.9%),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

       (三)地方电台发挥特长,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根据赛立信媒介数据2022年研究报告,2022年广播市场为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和市县级电台所瓜分,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2%、33.3%、56.5%。全部市县级电台合计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由上一年的54.9%上升至56.5%,地方电台的市场份额则有所增加,节目样式日渐灵活,取得不俗的成绩。

       2、国内地方广播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答: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方面就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以当地群众熟悉的内容吸引听众,以贴近地方特色的节目取信听众,办出特色节目和名牌栏目抓牢听众。地方电台应发挥浓郁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以东北为例,地方性节目要根据东北实际,浓浓的黑土情怀,东北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爽快的特点打造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品牌节目。成为地方电台的一

       大特征。在这方面辽宁电台《大兵讲故事》、黑龙江龙广电台《叶文有话要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晓声长谈》、辽宁乡村广播《说说唱唱斗秀场》、《俺家来客(qie)了》都已经成为东北地方电台品牌节目。

       文艺性娱乐节目明显体现出东北地方特色,比如主持人用东北方言讲笑话、讲故事、二人转节目等。同时,东北地方电台也加强了品牌节目的多样性,使节目样式多元化。

       因此地方电台需要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体现鲜明的地方性,贴近本地生活、贴近本地群众,秉持“内容为王”办出群众喜闻乐“听”的节目,就一定能够创办出贴近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赢得听众的信赖和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局面。

       3、试论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答: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体现出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及享有媒介自由和舆论自由所带来的良性后果。

       从各国大量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一般来说,日常状态下,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既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但又不是完全平等的。在危机到来之际,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法规,对由媒介传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在平时,政府则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媒介进行管理和规制。

       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在逐渐重构。总的说来,在从原有的仅仅是工具和喉舌的定位逐渐向政府的智囊、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等多元方向上转化。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从单一变得多重,在这过程中,党对媒介领导的核心地位则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切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管理的方式在变。

       2、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具体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的转变不会一步到位。

       4、如何理解目前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强调资源的深度整合?

       答:在2022年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全面而深度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并且都在努力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

       (一)传媒互动

       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推动下,新闻传播效应成倍的放大。微博与电视互动已成为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结合的最突出特点。形成了微博提供热点新闻线索,电视媒体深度跟踪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可视性。

       (二)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全面启动,电视正式接轨互联网,拓展电视新闻的全新平台。2022年,全国成立了15家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依托自身强大的电视新闻采编评论资源,独立的网络编辑团队,创建有别于母体的新闻发布平台。

       (三)终端跨界合作

       随着三网融合的正式实施,电视台与通讯网、互联网多个运营商开始深度合作,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态,形成了无线、有线、互联网并举。

       另外,新媒介的介入也推动传统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变革,实现制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5、你认为人才储备和人才任用对我国电视频道品牌建设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资源是广电行业的第一资源。电视台的发展,最大的希望是人才强台,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流失。

       所有的人才培养问题都必须遵循三个环节,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从而最终实现以事业培育人才、以市场磨练人才、以绩效成就人才的道路。

       首先必须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关键在领导,哪里的领导重视和尊重人才,哪里的事业就风生水起;哪里的领导忽视和淡漠人才,哪里的环境就草木不生。人才最看重被尊重,一旦被尊重,就肯干,甚至肯卖命,这就是所谓“士伸于知己,而屈于不知己”。

       虽然引进人才是获得人才的一种方式,但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很多重要的人才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慧眼识珠和千锤百炼。

       借鉴湖南卫视的人才培养经验,在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1、各电视台及各频道中心、各栏目不定期召开务虚的闭门战略研讨会,请资深制片人为一线记者、编辑授课,交流经验和心得。另外从国内高校、企业、媒体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甚至从国外请来创意产业的大师级人物开办讲座,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制作理念。此所谓“在学习中滋养人才”。

       2、由台里拨出专项学习基金,分批派出团队到国外及港台地区等电视制作理念比较领先、原创节目层出不穷的电视媒体学习,到相应的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现场深入考察研究,以求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人才团队。此所谓“在培训中强化人才”。

       3、通过深入国内、省内各大高校,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形成人才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从高校大三学生中挑选培养对象,让他们先到电视频道实习,毕业后试用表现突出的就可以留用。此所谓“在后备中催化人才”。

       4、大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遇有重大的新闻事件把年轻的人才队伍派到第一线去,让他们尽早经受实战历练和考验,这是使人才得到迅速成长和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此所谓“在实战中历练人才”。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行业的人才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团队协作。电视的创作方式与其他文艺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制作电视节目特别是做现代电视节目更多是团体作战,依赖的是整体素质,拼的是士气、人气、激情、活力,比的是勇气和毅力,因此打造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精英是首要任务。

       第二是个性张扬。业内人才可能都会有些特立独行,很少中规中矩,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能不同于一般人,而这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人才的使用

       不应苛求,不需过分统一时间管理,也不要过分设置级别禁区,做什么事就用什么样人。一旦任用,就要高要求、严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

       最后一个特点是年轻为王。要想使电视媒体的特有活力吸引人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强大的媒体凝聚力,就要依靠大批的年轻人,特别是把年轻的人力、才干、激情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群策群力,敢于拼搏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6、框架与元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框架的概念,也隐含着传播活动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元传播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在观察动物园中猴群的玩耍中最早悟出了这一概念1。元传播(metacommunication),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也就是说,传播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符号的传递,另一个是有关这些符号的解释规则的传递。这后一种传播,就是元传播,它决定着对符号的正确理解。元传播一般是传播双方意会的、多表现为非语言的表情动作等符号形式。比如同样的一句“我爱你”,分别在扮着鬼脸的情况下和“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中表达,其意义就应该是全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元传播层面的意义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是更具主导意义的传播。而我们所谈的框架,基本也可以视为元传播的一种。正如潘忠党所分析的,“所谓框架,是元传播层面的资讯,是传者提供给受传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传播之成为可能,必须要有这个层面的传-受共享”。2)

       2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第84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待理论澄清的领域》见《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22.1

第三篇:新闻(记者、编辑)教学计划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新闻(记者、编辑)

       (2022----2022)第一年专业科目教学计划

       黑龙江大学 2022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新闻传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课程十五讲是研究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及新媒体在内的媒介发展态势与规律的课程。目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能够认识其发展原因、发展动向及最新发展成果。

       二、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讲 网络媒体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舆论格局

       教学目的:

       通过对网络媒体新的发展态势分析,了解其与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关系,认识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以便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教学安排:

       4学时。教学内容:

       一、网络媒体的界定

       二、网络媒体对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

       三、网络媒体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四、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要注意的问题

       五、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分析。参考文献:

       人民网 网络舆情专栏。

       第二讲

       新媒体技术给报刊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认识传统报刊业受到的冲击,以及媒介融合的新趋势,理解技术变革给报刊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技术一直是推动报刊业变革的巨大力量。

       二、新媒体技术的表征。

       三、新媒体技术给报刊业带来的挑战。

       四、报刊业应对新媒体技术挑战的措施。

       五、以道琼斯公司为例,解读新媒体技术时代的媒介操作。参考文献:

       《传媒变革力》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2年版。

       第三讲

       对我国报业集团的基本认识

       教学目的:

       通过对我国报业集团发展历史的回顾,认识“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的报业集团性质,探索其成功与不足。强调在报业集团发展中尤其不能忽视党报的品牌效应。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报业集团成立的背景。

       二、报业集团的特征。

       三、报业集团的突破。

       四、报业集团中党报的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华章《党报做大作强 贵在创新》,《新闻记者》2022第4期

       2、周瑞金《舆论:改革开放的先导》,《新闻记者》1992第3期

       3、魏轶群《中国报业集团十年足迹》,《中国记者》,2022年第3期

       4、周志懿《2022中国报业重压之下积极转型》,《传媒》2022年第2期

       5、卫文新 周风 《报业集团改革回顾》《新闻三味》2022年第4期

       第四讲 广播专业化研究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了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为加强自身竞争力,不断进行改革的路径;在“双重属性”的现阶段体制框架内,电台的基本格局、与市场和受众相适应的基本现状;各个变革阶段的各种理论、政策支持以及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实践。以便加深对当代广播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安排:

       4学时。教学内容:

       一、广播专业化的基本概念、产生及初期发展。

       二、专业电台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其优势。

       三、国外广播专业化发展现状。

       四、我国广播专业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我国广播专业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基本脉络。

       六、我国目前广播专业化电台的分类。

       七、媒体融合下广播专业化的未来发展。参考文献:

       1、《内容、受众、传播——广播专业化概念》 赵多佳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2年

       2、《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 邓忻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22年

       3、新华网、中广网、青年记者网

       4、《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22年

       5、《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6、《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2年12期

       第五讲 中国广播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联盟的研究,了解在目前广播“条块分割”的体制格局下,加强全国各级广播电台之间合作的重大意义;各级广播电台共同参加重大事件报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走向共赢的大胆实践。而这一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创新意义。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全国性的广播合作组织成立。

       二、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义。

       三、广播联盟让全国广播界同唱一首歌。

       四、广播联盟的未来之路。参考文献:

       1、《中国广播》 2022年第7期 第10-15页

       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2年第7期 第34页 2022年1期、9期

       3、《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4、《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5、中国广播网

       第六讲 整治广播虚假“医疗讲座”节目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播虚假“医疗讲座”节目的关注,分析广播虚假医疗广告出笼和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其对社会的恶劣影响、对消费者的严重侵害。从而加深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倡导人们参与到净化广播媒介环境的工作中来。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医疗广告问题的出现及其现状。

       二、医疗讲座节目变异以及产生的危害。

       三、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整顿医疗讲座市场。参考文献:

       1、《广播创新与跨越》 白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2、《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 黄升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3、《五部门加强广播电视医疗药品广告监管重申4不准》 新华网

       4、《医疗讲座类节目对广播的危害》 刘爽

       5、《试论规范广播医疗广告的紧迫性》 韩春秒

       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2年1期

       7、新华网、人民网

       8、《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22年

       9、《广播的创新与发展》,胡正荣、曹璐、雷跃捷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22年

       10、《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赵民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年

       11、《中国广播电视概要》 张振华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22年

       12、《新广告观》 黄升民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22年

       第七讲 电视栏目的改版与创新

       教学目的:

       通过对电视栏目的改版与创新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目前电视栏目品牌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原则;在于思考目前中国电视栏目改版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建设实现电视栏目创新。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电视栏目的定位。

       二、电视栏目的改版。

       三、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建设。

       参考书目:

       1.《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 罗明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22年版 2.《电视栏目解析》 石长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3.《中国优秀原创电视栏目宝典》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社主编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22年版

       第八讲 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

       教学目的:

       通过对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的研究,重点掌握电视节目社会化生产的必要性、经营性节目与公益性节目制播模式的选择等。理解制播体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笼统地等同于实行制播分离,而是需要从我国国情和电视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市场属性以及制播特性,探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运作模式。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制播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二、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

       三、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的制播模式选择。

       四、以频道为平台实施制播体制改革的启示。参考书目:

       1.《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 唐世鼎 黎斌等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2.《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与经营》 郑蔚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版

       3.《中国城市电视台可持续发展路径》 王兰柱,吕值友 等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第九讲 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对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掌握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配置等问题。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之间的差异、目前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媒体员工的综合能力考评。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异。

       二、中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三、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规划。

       四、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配置。

       五、电视媒体的员工综合考评。

       参考书目:

       1.《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和经营》郑蔚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版

       2.《中国电视产业启示录》 陆地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3.《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 崔永泉,高福安,宋培义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版

       第十讲 广告新媒体现状及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对广告新媒体现状及发展的研究,重点掌握新媒体概念和内容;广告媒介的作用;网络新媒体广告的特点以及网络新媒体对广告营销的传统模式的改变。教学安排: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新媒体与广告媒介。

       二、广告活动的需求推动新媒体发展。

       三、中国网络发展现状。

       四、网络广告的特点。

       五、广告主新媒体投放已是大势所趋。

       六、网络新媒体改变了广告营销的传统模式。参考文献:

       1、《新媒体激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编著 中信出版社2022年 第6期

       2、《数字新媒体概论》张文俊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年 第1期

       3、《新媒体与广告互动传播》舒永平等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年 第10期

       4、《中国新闻出版报》

       5、《新营销》

       6、流媒体网 http://.xiexiebang.com/

       第十二讲

       名人广告的利与弊

       教学目的:

       通过对名人广告利与弊的研究,重点掌握名人广告的概念及其类别;优势及其负面影响;了解其负面社会效果产生的原因并掌握解决的方法。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名人广告的基本问题。

       二、名人广告的优势。

       三、名人广告的负面效应。

       四、名人广告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

       五、消除名人广告负面影响的应对方法。参考文献:

       1、《广告文化学》李宗成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2年第1期

       2、《当代中国广告透视》王晓 付平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2年

       3、《叶茂中的营销策划》叶茂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

       4、《中国广告》

       5、《中国报道》

       6、中文天下网 http://.xiexiebang.com/

       第十三讲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

       教学目的:

       通过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报道的研究,重点掌握政府与媒体在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方面的共识,以及危机中两者的责任分工与义务冲突。掌握21世纪以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原因。理解风险社会中危机事件多发的特点和信息调控的重要意义。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媒体十年:光荣与不幸。

       二、信息公开:政府与媒体的共识。

       三、共识之后:分工与操作的问题。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著 译林出版社 2022年

       3、《南方传媒研究》第十三辑“灾难报道”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2年

       4、《2022年中国新闻业回眸(下)》 孙正

       一、柳婷婷 《新闻记者》2022年第1期

       5、《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变考验舆论引导力》 姚远等,《中国记者》2022年第1期

       6、《从汶川地震“母爱短信”报道看媒体转载核实责任》 唐远清 《新闻记者》2022年第8期

       7、《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宣泄功能》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

       第十四讲 新闻的真实与失实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重点掌握新闻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理解世界新闻界追求新闻真实的共同价值取向。掌握新世纪以来我国假新闻演变的一些特点,深刻认识假新闻的危害和行业治理假新闻的决心。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真实:新闻人永远的向往。

       二、新世纪以来假新闻的演变

       三、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

       参考文献:

       1、《舆论学·译者前言》 沃尔特·李普曼著 林珊译 华夏出版社 1989年7月

       2、《“十大假新闻”》 《新闻记者》 2022-2022年第1 期

       第十五讲 新闻影像伦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影像伦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探析,重点把握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影像伦理问题,着眼于影像的拍摄与制作环节,分析传媒影像伦理的各种表现,并尝试以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进行解释,以期引起业界同仁的反思与重视,进而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教学安排:

       3学时。教学内容:

       一、由“霸权作风”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二、由“断章取义”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三、由“展示细节”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四、由“导演事实”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

       五、由“移花接木”引发的影像伦理问题。参考文献:

       1、《社会发展中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段京肃 《厦门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2、《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刘鹏 《新闻记者》 2022年第1期

       3、《电视新闻传播与影像伦理刍议》张军华、王晓勇 《新闻界》2022年第5期

       4、《一名新记者的困惑》李宁源 《新闻记者》 2022年第11期

       5、《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 徐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年

       6、《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 新华出版社 2022年

       7、《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译本序》 丹尼尔·戴扬等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

第四篇:编辑记者考试试题_综合知识

       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综合知识

       1.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创造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

       3.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4.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途径是 社会实践。

       6.“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8.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的奋斗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他们的核心内容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决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11.对个体农业,个体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把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12.共产党正式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论十大关系》

       13.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7.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既可以是价值的客体,又是价值的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的客体。

       18.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9.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20.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21.分析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值产生的具体所在: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使用价值上。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23.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毛泽东。

       24.2022年1月9日,胡锦涛在谈过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25.2022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举行正式的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郑重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27.2022年12月,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出现的争端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乌克兰。

       28.以下法律形式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29.关于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宪法是: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0.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错误描述为:等同于社会主义法治。

       31.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2.下列行为中,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有: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

       33.民法是指: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的有:处以三年有期徒刑。

       35.发表权和署名权都属于:著作权。

       3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义务的有: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可以不取的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37.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正确的有关于广播电台及电视台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38.广播电台及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

       39.关于广播电视台及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40.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41.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除境外影视剧以外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总播出时间的:15%

       42.犯罪主体包括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罪。

       属于侵犯著作权罪的是: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等作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著作权管理制度及他人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43.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 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行为人具有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4.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的活动的:由代理人承担责任。

       45.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在(19:00—22:00)的时间段内播出境外影视剧

       46.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证娱乐性的说法中错误的。

       正确的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酒类广告的播出,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大众生活习惯,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驳斥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

       47.公民作品,其发表权著作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4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4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50.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51.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整体。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式主要是:间接调控。

       54.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55.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债权人和退休金领取者

       56.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关系是: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57.我国私营企业中的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属于:劳动力价值收入。

       58.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59.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60.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明晰是指国家拥有资产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

       6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政府支出不变但是税收减少。

       62.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应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63.机会成本是:隐性成本。

       64.价格信号调节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65.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之间: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

       66.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22年12月。

       6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全球化。

       68.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是: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69.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70.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7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7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73.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

       74.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7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以下几部分:风雅颂

       7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77.社会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应该采取适当行为的准则。

       78.社会群体 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展示了人们相互联系的独特模式。

       79.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的全面发展过程。

       80.社会保障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81.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驱动人的社会的基本力量。

       82.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83.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的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84.楚辞中最重要的篇章是屈原的《离骚》。

       8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等幽州台歌》中的诗句。

       8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87.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孟浩然、王维。

       88.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89.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是《知识产权法》

       90.为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1988年9月5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91.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法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是国家秘密。

       92.《保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93.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许可证》。

       94.通过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在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七寸以下的小屏幕、移动便携手持式终端上,实现随时随地接受广播电视节目收视与信息服务是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第五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2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如何理解媒介权力?媒介权力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2、试述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义及其作用。

       3、谈谈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表现出来的主要变化?

       答:

       (一)报道主体与媒体话语权

       2022年新华社正式染指电视,兴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2022年元旦,新华社在香港开播第一个直属台,既有动态栏目,也有专题新闻。与CNC交相辉映的是跨媒体“巨无霸”——中国网络电视台。2022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CNTV属于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

       但目前看,二者在话语权上“错峰争权”,互避锋芒。CNC与CNTV从本质上说都是视频网站,但二者以占有强大的政治资源而与普通的视频网站区别开来。

       (二)新闻理念和报道手法走向成熟

       在报道的内容上:向深度广度和受众嵌入度拓展。主要表现为:一是灾难性事件中,电视记者的“人本思维”回归,“自我定位”更加明确。二是对于世博会这种持久战,孤军奋战式散兵游勇作战方式肯定会造成内容重复、重点缺失等现象,而各路媒体组成一股合力,各显优势而资源共享则无疑会使电视新闻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常保持续生命力。

       报道效果:在更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布局中提升。

       具体表现:政经新闻民生化,可看性增强。目前各类新闻的宣传功能越来越被淡化,也可以看做是宣传技能的提高。民生新闻主流化,影响力提高。

       4、崔请论述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答:优势:(1)广告到达率高。

       (2)广告覆盖面广。

       (3)广告干扰度低。

       (4)打消观众戒备心理,更易被接受。

       (5)明星效应,对消费者影响更大。

       (6)生命力强,广告传播时间长远。

       (7)广告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8)广告媒体曝光率高。

       缺陷:(1)分散了观众注意力,甚至引发反感。

       (2)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

       (3)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游戏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

       (4)品牌的适用性范围较小。

       (5)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5、请简述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方法。(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它的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的共同意志,符合公众的共同利益。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所以,网络这把双刃剑,既可以用自由开放塑造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强力形象,也可以用狂热暴力凸现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无能形象。

       由于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特点,因此,大众媒介与舆论导向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具有最直接、最频繁、最普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作用,它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的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即“拟态公众”。大众媒介在舆论领域扮演着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的主体。这就引发了我们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视。

       在传统媒介中,引导舆论是其重要的职能,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所指出的那样:“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现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面对“人人都可能是记者”的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则更加突出。

       方法之一:在信息的传递上,大胆依靠新媒介的“快”。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报纸有印刷流程,电视有线性收看,要说时效性都不及新媒介来得快。奥运期间,中国移动的奥运手机报每天读者超过1 200万人,手机“即拍即传”技术,使摄影记者可将照片以平均每6秒一张的速度传到后方编辑服务器上,并迅速传遍全球。因此,有能力自己办网站或者与互

       联网站有合作的传统媒体,都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多渠道、零距离的技术优势,组织好自己的报道队伍、报道内容。

       方法之二:在事件的解析上,把“意见领袖”的角色扮演好。央视国际在报道奥运会时,最吸引网友的是它的论坛。杜丽痛失首金、埃蒙斯再度失手、刘翔退出比赛、博尔特百米夺冠等,立即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时的媒介就由两条逻辑线组成:一是传统的现场节目播出和必要的当事人访谈;二是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参与讨论。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允许民众表达观点,不用离家就能彼此与政治领袖进行沟通。因此,作为媒介的两翼,传统的播出和网上的热议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综合的媒介图景展示了传播关系的新变化。

       方式之三:在“集体反应效果”上,尽量消散网络的舆论波。集体反应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类:对令人担忧的、不完全的或者有误导的信息表现出的广泛恐慌;群众暴力活动的扩大或流行。这几年,通过网络传播,引发恐慌和谣言以及民众失序的情况时有出现。网络舆论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主组织,其中某个不确定因素的偶然活跃,都可能引发一场舆论哗变。因此,消散这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因素,是网络媒体管理、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对于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或许,新加坡的做法可资借鉴。新加坡组成了一个由13名资深人士任职的新媒体咨询理事会(简称AIMS),这个理事会在2022年8月发表了《接触新媒体———挑战旧思维》的报告书。报告指出:网络媒体的出现,其中最大的矛盾无疑来自年轻一代所拥护的民主开放,他们不欢迎太多的干预。但是,任何的媒体如果毫无节制,就会出现媒体做审查、媒体办案、媒体煽动群众等“无法无天”的情况。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也早有先例。为此,理事会提出以“渐进放宽”的方式,并以普及教育加强公众辨别能力的配合,让网络媒体在适度的管制中向前发展。)

       6、目前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和新闻报道需要破解哪些难题。(面对风险社会不时发生的各类危机事件,政府与媒体共同选择的方向是信息公开。但两者在具体分工、操作方式和责任边界等方面却存在分歧。比如政府习惯于正面宣传,号召社会配合,媒体却往往因应受众需要,急于发布预警信息;政府必须要着眼大局通盘考虑,而媒体则主要维护受众群体的利益。这样,媒体与政府虽有共同目标,但操作中又存在分歧或相护掣肘的现象。

       平衡双方关系,合理划分边界,寻找信息公开与信息调控的平衡,是面对危机时急需破解的难题。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一直是遵从政府要求,将社会稳定和信息的完整放在第一位,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新闻的时效性差,忽视了新闻自身的规律。在经历了2022年的非典疫情之后,这种习惯性作法失去了市场。当时因为政府与媒体没有及时地发布疫情传播和危害的信息,导致各级政府和公众缺乏危害性的认识,更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至使疫情大面积蔓延。在4月20日之后,政府放开了新闻报道,信息得以及时广泛传播,管理者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应对疫情的防护措施,很快就扭转和扼制了疫情。非典疫情前后期境况的不同,让人们深刻理解了信息及时公开的重要意义。

       与此相应的教训还有2022年拉萨3·14事件,当时我们国家对事件定性准确、当场处置非常及时、得力,可惜的是未及时让媒体介入发布信息,由此延误了主导舆论的时机,丧失主动权,留下了遗憾。

       吃一堑方能长一智。在其后的汶川地震和救灾中,政府与媒体反被动为主动,以颁发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指针运作,及时报道新闻,积极引导舆论,其结果是我们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