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的参考框架
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例 过去是运用何种政策来处理该社会问题的?
政策的发展及推动力
过去的政策实施效果如何?
对旧政策的价值与法理分析
1、人身自由与正当程序
2、平等权
3、公平之差别待遇
目前的政策是如何处理社会问题的“救助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1、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2、救助者与被救助者之间的平等
3、维护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权益
新旧政策的比较
“救助管理制度”运行的困境
1、救助对象目标与现实发生了偏离
2、应对职业乞讨等类行为的效果欠佳
3、治安管理功能的缺位加剧了流浪乞讨现象的复杂化
4、救助管理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不力
第二篇:政策分析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正文:
公共政策是一个内涵极广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派生出很多分支,如经济政策、文化政策、财政政策、教育政策等许多方面。它们作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其共通点是,是统一在公共政策概念中。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现状
经过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我们一直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体制下,在政策执行方面都习惯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注重上级对下级的指挥与控制,地方政府只是严格的去执行,没有自主权,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者的优越地位,政策执行者只有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实现上级的意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公共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央开始放权、分权,体现在政策执行上,出现了一些“自下而上”模式,强调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注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合作,注重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因此,地方政府有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政策执行上也偏向于自身利益,由于相对地融入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使得政策执行出现较大偏差,对于国家来说,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试点,效果好的就在全国推广,不好则做出调整指导。但是,也由此产生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上的诸多问题,表现为有较大的偏差。出现这些偏差有主客观的原因,如政策执行失真失范、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执行主体素质欠缺、目标群体对待政策的态度、执行环境不够完善等,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政府对其辖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是通过对政策执行而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与和谐程度依赖于其政策执行的效果。而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政策甚至歪曲政策,产生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上普通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与政策本身缺陷、利益追求、执行主体局限、环境因素制约有关。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下进行的,而这个环境又是复杂多变、各有差异的,也受到这个环境各个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以上所列举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现状可以看出,政策执行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偏差,有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对上述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存在问题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方利益追求失范从以上政策执行现状可以了解,有些地方政府妄顾中央政策,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频繁发生,如地方政府在执行活动中常常出现自利行为,其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及其政府成员追求地方或个人利益,从而引起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东阳市政府新圆明园项目工程也反映出地方利益至上的倾向。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运用手中权力收取各种形式的管理费,从而衍生出众多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发生。造成这种现象,有主客观的原因。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资源全由国家及中央政府控制,形成一元化利益格局,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央政府逐步放权,地方也开始成为利益主体,利益格局也随之打破,形成利益个性化、多元化格局。改革开放后,承认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地方政府既维护全局利益,又代表地方利益;既是中央政策执行机构,又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独立决策权的机构。但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在性质上是有差别的,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如果缺乏合理的调控机制,如果为了局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那么代表全局利益的中央政策就不能贯彻实施。地方政府角色的转换,已不再是中央的“传声筒”,而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主体,通过资源配置可相对自主地决定和管理本区域的公共事务。这种角色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冲突,出现了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地方利益张、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这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利益驱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现实中中央权威弱化、宏观调控力度下降力配置有关。2.政策欠缺科学合理性一项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政策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衡量一个公共政策是否具有科学性,有两个标准:首先,它是否针对当前的政策问题,是否反映人们的政策需求,即政策目标是否科学性。其次,公共政策中的各种措施、方法、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推进下政策目标的实现,即政策措施是否具有有效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要进行反复论证,评估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评估要求对政策文本和政策出台所处社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政策可行性、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做充分的预测,从而排除主观性影响,科学制定政策。东莞市治摩政策、发放临时生活补贴政策,由于对所处社会环境、目标群体估计不足,政策执行显得滞后。这与政策本身不完善、前缺乏科学评估有很大关系。可见,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政策目标得当与否、执行方法可行与否、预期效益满意程度如何、影响好坏与否都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评价,缺乏正式评估组织与正确的评估标准与方法,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政策评估制度上的缺失。对于公共政策本身,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其质量,因此要重视政策制定的科学与合理性。公共政策执行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公共政策本身的优劣是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大小的先决条件。
3.执行主体意识淡薄、水平不高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落实政策的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政策执行者和政策执行组织。在我国,执行主体主要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主体担负着政策执行的重任,是政策执行的基本资源之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执行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政府机关及其执行人员来执行的,专职机构的人员、职责的明确、人员的素质,都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4.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感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过程,这一过程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对象,即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是政策制定者想当然的,它与政策目标群体有着直接关系。每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因特定目标群体而产生的,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执行,不仅取决于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且与目标群体有莫大的关联,这是因为他们是直接接受方,这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又一个关键因素。5.政策执行环境与制度不完善
公共政策是依据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而制定的。它的制定、执行与成效,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执行肯定也会与社会各因素相互发生作用,也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环境,是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因素。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与配套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也包括制度方面的保障,如监督机制等。因此,适宜的社会环境对政策执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政策如愿达到预期目标,反之则起到障碍作用。地方政策执行无疑与地方的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环境、执行环境、政策配套有着极大关系。综上,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存在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政策执行存在偏差有主客观的原因,表现在政策本身、政策主体、目标群体、环境等的不完善上。这些都表明地方政府的现实政策执行中需要加大力度作进一步的改善,以保障政策执行有效进行,从而使地方政府更好地管理地方公共事务。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机单08—1
王前
0807699123
第三篇:政策分析
南京市发放“幼儿助学券”的政策分析
一、南京市发放“幼儿助学券”的政策背景分析
(一)政策内容:
2022秋季开学起,南京首次实行“幼儿助学券”制度,对六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就读幼儿园进行政府资助,每个符合条件的在园幼儿每年可享受1600元政府补助。南京市教育部门将专项投入700多万元,向全市经济困难家庭在园幼儿就学发放“幼儿助学券”。按规定,“幼儿助学券”按月对幼儿保育教育费资助,资助标准是一般园保育教育费160元每月,全年按10个月计算,因此每个符合条件的在园幼儿每年可享受到1600元的政府补助。实行“幼儿助学券”制度后,所需资金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分担。“幼儿助学券”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在南京市幼儿园就读的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即具有南京市户籍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工牺牲军人(警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子女。
(二)政策背景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作为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要求。问题在于,这些意见和要求并不是都能够顺利地被政策制定者所接受,事实上只有少数意见和要求能够被政策制定者纳入政策制定的日程表中加以进一步考虑,这些少数的意见和要求我们称之为政策议程。
1、进入政策议程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幼儿教育在我国尚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使得“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现在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了“上个幼儿园,像考公务员;交的入园费,比大学还要贵。”这样的情况,困扰着众多的家长。
2、进入政策议程的各类困难家庭难以支付高昂的学前教育费用的问题:
因为学前教育投入缺位,公办园压力大以及民办园费用高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等原因所带来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使有些地方小孩子一出生就要托人找关系预约。公办园人满为患,民办园费用昂贵,使得没钱,没关系的困难家庭的孩子只能望园止步,严重阻碍了教育机会公平。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贫困家庭孩子学前教育公平的问题,其中南京市发放“幼儿助学券”也是其中方式之一。
二、南京市发放“幼儿助学券”方案的规划分析
(一)政策目标
1、助学券定义
助学券,即教育券,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1955年,美国货币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根据托马思·帕因提出的设想,在他发表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教育券理论。认为应该改变目前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把原本应投人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券可“进行自由选择.到政府认可的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就读。学校在收到教育券后,可以凭教育券从政府那里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
教育券有两类,即“排富性”和“元排富性”模式。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政策是纯“无排富性”模式,所有适龄儿童可以获得等面额的教育券,自由选择不同收费标准的学校,不足的部分由学生家长自已支付。1964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尔与怀斯曼对弗里德曼模型做了著名的修正,主张应将教育券与学生家长的收入联系在一起考虑。美国社会学家詹克斯也提出了补偿性教育券模型,认为教育券应该帮助低收人家庭的学生克服上学的困难,进而避免不同阶层之间造成社会经济的隔离,他建议给予贫困家庭儿童第二张补偿性的教育券,这就是“排富性”的教育券模型。”可见,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模型似乎更关注效率问题,却较少考虑那些涉及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而詹克斯的教育券模型则更多地强调将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社会的政策目标。
2、“助学券”政策目标:
南京市向具有南京市户籍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工牺牲军人(警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发放“助学券”就是詹克斯所主张的“教育券”。教育应解百姓燃眉之急,教育专家表示,以政府当前的财力,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学前教育投入要分轻重缓急,有限的财力应该优先要解决的是“有园上”的问题,因此“幼儿助学券”的目标就在于帮助学前教育中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的适龄儿童。
3、政策可行性分析
政治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发放“助学券”的政策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也与我国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大政方针协调一致。不管从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来看,“幼儿助学券都具有政治上的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市区:虽然“助学券”会增加市县区两级的财政支出,但是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抓好学前教育可以从起点上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打好基础。从成本效益方面分析,发放“幼儿助学券”的社会效益的巨大的,所以具有经济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南京市政府具备如何确定对助学券的申请程序、申领条件、实施细则等技术手段。所以具备技术条件。
(二)政策手段
“幼儿助学券”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学生(幼儿)到所在学校(幼儿园)申请办理“助学券”并提交《南京市“助学券”申请表》。提交申请表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须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低收入纯农户须持各区县农工办开具的《低收入纯农户证明》,特困职工须持南京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其他困难类型学生(幼儿)也须持相关证明文件,并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新生幼儿出生证(在园幼儿)、小学生素质报告书或初中学生成绩册(义务教育阶段)、成绩册(普通高中)、新生录取通知书(新录取学生)交学校(幼儿园)验证。
“幼儿助学券”采用的政策工具类型是“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手段”的结合,是依靠政策对象——政策中所规定的六类困难人群的自愿申请行为,政府有关机关进行审核登记以达到政策目的的措施。
三、南京市发放“幼儿助学券”的政策执行分析
(一)执行现状分析
从2022年秋季开始,南京市将现行的“助学券”制度范围扩大到幼儿教育阶段,实现了从幼儿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幼儿“助学券”制度实行按月对幼儿的保育教育费用资助的方式,实行标准为一般园保育教育费160元/月。全年按10个月计算,每个符合条件的幼儿每年可以享受1600元的“助学券”补助。适用范围是在南京市幼儿园(含民办)入园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即具有南京市户籍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纯农
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警察子女。“助学券”制度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助学券”的现行管理办法进行申请和管理。每年7月底、11月底,市财政局根据核定金额将补助资金下达到区(县),区(县)财政局、教育局对所属幼儿园经核定“助学券”的资金逐月拨付,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
南京市实施了助学券制度后,学前教育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观,贫困学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入学有了保障,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协调发展。可见,南京市助学券的实施,一方面,调节了教育公平,使贫困适龄儿童都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在未增加政府太多的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促进了民间教育资金对教育的投入,并在扶助贫困生方面都发挥丁很好的政策导向作用,即在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给予学生的是政府导向下的选择权。
在此次学前教育政策的设计的基础上,南京市政府现在已经预计按照每位适龄的学前儿童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券。政策对象从只针对相对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助学券制度扩大到了整个社会,使南京所有适龄孩子的家庭都能享受到,同时,外来人口只要符合相关规定也都能享受到同城待遇。此项政策正逐步成为“普惠”政策。
(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对民办、公立幼儿园是否一视同仁?
在执行“幼儿助学券”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公立园的民办园都能同等接受“助学券”抵消入学学费,在这一点上,还应该给予明确。只有对公办园和民办园一视同仁,才能对民办园起到使幼儿园多元多样的目的,进而解决“有园上”的问题。幼儿园多元多样化是指除了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园,还应积极鼓励各种机构举办公益性幼儿园。如果允许民办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办的幼儿园接受市政府发行的“幼儿助学券”,可以使得幼儿园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是是否按照户籍来发放?
按照户籍发放意味着对南京市每位适龄儿童都发放助学券。由于幼儿教育助学券发放涉及人数多、政策性强,加之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差异较大,全部免费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所以,要对所有的适龄儿童实行“幼儿助学券”的话,可能的方案是先免除幼儿教育的基本费用,再逐步提高减免费的标准。而且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然后再在全市全面推开,这样的话实行的可能是比较大。
(三)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学前教育投入不够,政府并没有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专项的财政预算。
2、对民办园的定位认识不清,民办园应该要与公办园处于同等的地位,公平竞争。
四、“幼儿助学券”政策的路径选择
1、实施对弱势群体的弱势补偿,保证不断增加并提供充足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即使“助学券”发展到对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发放,也要保证对弱势群体的更加关注,甚至可以在对所有人补偿的基础上实行詹克斯所说的“二次补偿”。
2、鼓励支持其他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企业等民办园,在发放助学券上将公办园与民办园放在平等的位置,将择校的自主权彻底的交给家长。
3、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如制定教育准市场的准入标准与教育质量标准、定时公平择校信息、防止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等,这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
4、在实行“助学券”政策的时候要依财政允许合理计算发放额,使得助学券能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用。并且要循序渐进地使政策对象从贫困生到所有的适龄儿童,并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第四篇:社会政策试题库
《社会政策》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 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2、19世纪80年代,德国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
3、贝弗里奇 报告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 确立了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架构。
5、新加坡社会福利制度以 中央公积金制度 而闻名。
6、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主要方式有 税收 和 专项收费。
7、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 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8、根据福利水平的高低,各国的社会政策模式可分为 纯福利模式 和 准市场模式。
9、福利国家的最本质的实质是国家福利。欧洲大规模的社会政策实践是在 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10、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11、20世纪70年代,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 控制公共支出。
12、按照社会政策组织体系的特点,各国的社会政策可以分为 和 两种模式。
13、社会福利漏洞包括 社会福利机构的漏洞 和 服务对象方面的漏洞。
14、凯恩斯主义 为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15、根据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的不同,各国的社会政策模式可以分为
和。
16、公共政策的特点是 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社会性。
17、人的需要满足的基本方式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市场化服务 和 国家。
18、社会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客观性、主观性 社会性、过程性。
19、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概括为 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社会服务提供者。
20、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的特点是 非营利性 福利性 公共性、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21、当代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特点是由 转为
22、混合福利模式是指 各种福利体制的混合。多元福利模式是指 社会政策的主体的多元化。
23、根据社会政策服务对象的界定方式的不同,社会政策可以分为 普惠性福利模式 和 选择性福利模式 两种模式。
24、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福利救助、提供机会、增能。
25、社会政策服务传递的基本模式有 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补贴供应方、政府补贴需求方 三种。
26、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按民主化程度可以分为 民主型 和 集中型 两种。
27、社会政策评估的主要方法有 定性分析 和 定量分析。
28、社会政策的价值争议主要有 公平与效率、自由与控制、个人与集体、人道主义与人权。
29、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政策的两种模式是 经济导向型 和 福利导向型。30、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的两个具体目标是 和。
31、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方式是 住房财政政策 和 住房金融政策。
32、我国当前就业政策的要点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4分)
1、“福利漏洞”P153
2、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P83
3、普遍性福利模式P91
4、社会政策评估 P154
5、社会问题 P71
6、社会排斥 P391
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选择性福利模式 P91
9、社会政策决策
10、贝弗里奇报告P26
11、福利国家 P25
12、政策 P3
13、多元福利模式
14、社会政策 P11
15、公共政策P6
16、社会福利P15
17、社会保护 P17
19、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P389 20、制度模式与剩余模式P79
21、就业社会政策 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机会就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P297
22、社会政策组织体系 P71
23、经济适用房制度P272
24、社会福利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社会福利状态,即社会整体需求以及个人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二是指为实现这种状态社会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针对第二层含义,它又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社会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旨在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
25、需求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P66
26、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指社会的整体需,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P69
27、社会问题是指以整个社会作为利害关系人的问题,它波及的阈限是全社会
28、多元福利模式 社会政策主体的多元化 P87
29、混合福利模式多种福利主体并存、多种机制并存。P87 30、社会政策主体与社会政策组织体系 是发动或参与行动过程的行动者;服务的提供者;制度化的行动者体系P77
31、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条件。P98
32、社会政策对象P90
33、社会政策行动模式 P145
34、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P107
35、社会政策决策P112 36社会政策评估P154
37、社会福利漏洞
38、发展型社会政策
39、资产社会政策 40、社会政策水平P183
41、弱势群体96
42、住房保障 P222
三、简答题(每小题6-8分)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
2、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3、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4、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概念的异同。P15 5、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P22
6、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P25
7、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革及其意义。P28
8、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主要内容。P33
9、什么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间的关系是什么?P65
10、如何理解个人需要的刚性与弹性?P67
11、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P71
1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P71
13、社会政策主要有哪些主体单位?他们在各自的社会政策行动中扮演何种角色?P78
14、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政策有哪些一般对象和重点对象?
15、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社会政策行动有哪些调动资源的方式?P98
16、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P107
17、社会政策决策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P112
18、社会政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的模式,各种模式个有哪些优缺点?P115
19、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常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117 20、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P124 3
21、制定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细则有何意义,它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140
22、社会政策的宣传有何重要意义,它与商业性广告在目标和方法上有何异同?P144
23、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P161
24、何为第三方评估?简述社会政策第三方评估的意义。
25、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关系?P164
26、什么是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P183
27、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有哪些主要障碍?P190
28、社会政策的微观经济功能有哪些?P192
29、社会政策对国际贸易、投资有何影响?P198 30、社会政策有哪些政治功能?P207
31、简述社会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和方式。P216
32、当代社会中公共医疗卫生政策都包括哪些基本内容?P257
33、如何理解住房政策的重要性?P272
34、住房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P272
35、教育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P284
36、什么是劳动就业政策?我国当前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97
37、我国当前劳动就业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8、如何理解“贫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概念的含义?P398
39、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40、简述权利贫困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16-20分)
1、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P75
2、结合欧盟反排斥社会政策的经验,谈谈我国农村贫困的特点与反贫困对策。P396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建立住房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对策。P272
4、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启示。
5、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贫困的传递与遏制。
6、试论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P183
7、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谈谈我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领域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选择。P257
8、结合实际谈谈社会政策领域的价值争议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P167
9、结合实际谈谈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的利弊。
10、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社会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完善。
11、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2、简析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3、结合实际谈谈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和反贫困的政策选择。
14、资产社会政策的理念、主张与启示。
15、举例说明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的利弊。
16、当代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对我国社会政策有何影响?P183
五、资料分析题(18-20分)
(一)阅读材料:①在现代,自由的社会也是繁荣安全的社会,但是自由本身不是食物和安全,不能让每个自由个人自动地享有食物和安全。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个人与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这种保障是个人自由的基础,是政府责任的底线,另一方面,超出必要限度的保障则是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最终会损害自由与效率,当然“底线”应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提高。
②哈耶克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首先,为实现这些服务目标,政府所运用的资源是被限定的,资源的获得必须在法定范围之内;其次,任何人,包括政府,都不得运用强制性权力去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经常有人讲,政府要去做市场上做不了的事——但要打一个注脚,很多市场做不了的事,不是它真做不了,是政府不让做。未来中国有更多的人富裕之后,慈善事业会越来越多,但我们的体制环境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本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包括茅于轼教授、吴敬琏教授、林毅夫教授,我们十几个人,在三年前就做了一个富平基金,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帮助农民工的培训;第二是资助农村的小额贷款,但至今没有被注册下来。
③很多人认为,扶贫要靠政府。但在中国,我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越高的地方,收入差距就越大。好比说,现在政府建设新农村,在农村给一些穷人补贴,这本来是好事。但仔细看一下,钱拨下去之后到谁手里了?大部分没有到最穷的、最需要钱的人里,而是到了某一个县、某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家,某个亲戚手里。政府花了很多钱,但没有起到扶贫的作用。
④同样的道理,在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上,我曾经说,政府有责任提供医疗保障,但没有权力不让私人办医院。如果允许私人办医院,政府花在医疗上的钱,就可以大大转到低收入 阶层身上。因为高收入阶层的人,会花高价到服务方便、不用排队的医院,这就把更多的医疗资源让给了困难人群。而且,政府还可以向私立医院征税,进一步补贴困难人群。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而现在,看看北京,看看全国,越是好的医院,越是把大部分的费用都花在一小部分有特殊地位、特殊关系的人身上。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社会政策行动模式对社会政策效果有哪些影响?
2、你对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有何评价?
3、我国社会政策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模式?
(二)阅读材料:①《ICTI商业行为守则》又称为“关爱行动”(CARE Process),CARE是caring(关怀)、awareness(认知)、responsibility(责任)和ethics(道德)4个词的缩写。ICTI守则倡导3大原则:一是“三不用”——即不用童工、不用强迫劳动工、不用囚工;二是用工“不歧视”——员工不因性别、种族、宗教、社团倾向不同而受歧视;三是“奉守环保法规”。其审核涵盖8个方面:童工、囚工/强迫劳动工/工作时数、工资与补贴、歧视、工作条件、工作场所安全、EHS(环境、健康和安全)。美泰、孩之宝、跳蛙等国际玩具大买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纷纷通过国际玩具协会(ICTI)网站宣布,中国的玩具工厂必须在2022年1月1日之前获得《ICTI商业行为守则》的认证,否则将从这些工厂退单。
②香港女生扳倒深圳工厂,称这家迪士尼代工厂剥削工人,事后该厂未按迪士尼要求整改并闭门停产,800工人失业。丘梓蕙24岁,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一直热衷社会公共事务,“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英文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简称SACOM,主要由大专师生组成,目的是监察企业不当行为)专职人员。2022年6月,该组织对四家为迪士尼生产产品的内地工厂展开调查。2022年9月,SACOM公布第一期针对迪士尼的调查报告,称珠三角包括煌星厂在内的四家工厂是血汗工厂。随后迪士尼亚太区总部派出审计人员,对煌星厂展开调查,要求整改,煌星厂认为迪士尼的要求未考虑中国国情不可操作拒绝整改,此后,因迪士尼停止向煌星厂发放订单,工厂宣布于2022年1月1日关闭,800工人失业。
③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2022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披露了富士康龙华工厂的一些细节状况,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此后,富士康老板台湾首富郭台铭状告《第一财经日报》和相关记者名誉侵权,并向记者索赔3000万元,引起舆论激烈抗争,后在舆论压力下,双方和解,但在整个事件过 程中,几乎未见政府的声音。
④学者观点:“血汗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西方的贸易管制造成的,关掉“血汗工厂”,只会更糟。我们的建议是向西方的左派喊话,让他们不要再阻碍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广大的不发达国家穷人的正当权益、也为了本国广大的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取消关税、取消配额。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化对一国的社会政策有何影响?
2、我国当前社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政策?
(三)[阅读材料] 材料一:一般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为金融危机埋下祸根。不恰当的,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而掩盖了背后的社会结构不合理或失衡问题。我们也许会问,什么叫过度消费?他们为什么会过度消费?一般而言,过度消费是相对于个人的消费能力而言的,如果钱不多,却大举借钱消费,那就是过度消费。像世界首富皮尔盖茨这样的富裕人群会不会存在过度消费问题呢?所谓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实际上就是指那些收入不高的中低阶层,他们追逐着由美国富人所营造的美国梦,不节制地借钱消费,而美国金融企业为此也设计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以满足这些人的愿望和要求,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种下了祸根。我们经常拿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来说事,但背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未必都看得清。不同的消费行为仅仅是消费观念或习惯使然吗?
材料二:①一般来说,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表现在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年下降。这里的消费指的是最终消费,包括政府购买和居民个人消费。众所周知,政府购买这一块,我们一直是在增长的,因此所谓消费不足主要是指居民消费不足。
②一边是高档消费品、奢侈品消费膨胀,一边是普通消费品消费严重不足,这说明了什么?有钱人有钱但不需要,穷人需要但没有钱,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缺乏消费能力。我们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效果为什么不显著,农村市场为什么迟迟不能启动,原因也在于此。
③一边是储蓄率不断攀升,一边是购买力不断下降。近几年来,在我国存在一个具有“悖论”性质的现象: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家庭消费率不断下降。中国人为什么不敢花钱(应该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存在“后顾之忧”:有钱不敢花,有钱不能花,有钱不敢消费(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将有限的钱存储起来,以备生病、失业、养老和子女教育之需。
④经济学上,根据消费品的特点习惯上把消费品分为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所谓私人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而公共物品则相反,是指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由于具有天然的高成本和垄断性、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完全靠市场提供是不行的,再加上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因此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消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过度市场化必然带来公共消费的高支出(正如我国当前的现状)。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恰恰是以公共消费(准公共消费)的市场化为先导和重点的,尤以住房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为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毋庸置疑,但过度市场化导致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公众不得不面对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沉重的消费大山时,只能严重的缩减在商品消费方面的支出,这使得1997年之前就存在的内需不足问题在“饮鸩止渴”之后,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被恶化了,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⑤据统计资料,我国劳动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由90年代中期的57%下降到2022年的42%,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政府倾斜成为不争的事实
材料三:①人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民生问题有如此强烈的共识,这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过去我们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从社会安全网的角度来考虑的,经济危机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社会投资的视角,使我们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投资,对于促进内需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②德国19世纪80年代的经济社会危机促进了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产生;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则为美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说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们经常拿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来说事,但背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未必都看得清。不同的消费行为仅仅是消费观念或习惯使然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未来社会政策发展模式的认识。
(四)阅读材料:1999年,西安市首次出台一项关于摩托车治理的规定,分时段限制摩托车进入二环路以内,2022年初又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摩托车在二环路以内行驶的规定,据政策主体机构称,这项规定旨在缓解二环以内的交通压力;减少废气环境污染;降低摩托车 犯罪率。这项规定从出台已经过9年,那么我们的决策部门想通过这项规定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呢?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一,由于西安市的城市布局以及发展规划模式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未形成多点集团式或多中心发展,城区依然是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城区的人流量及车流量还很集中,那么禁止摩托车入城之后,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了吗?没有,我们的很多路段依然拥堵,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塞车的队伍中,“主力军”是汽车,尤其是大量的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二,从附带效果的角度看,摩托车不能再骑了,那么有没有想过市民的出行靠什么呢?靠公交车?可我们的公交发展速度并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很多路段公交车不能到达,而且有些班次的公交车等待时间长达30分钟;靠自行车?看看现在的慢车道,本来就不宽还要留出近一半的宽度做汽车停车位,时常还有汽车行驶在慢车道上,骑自行车人的交通安全缺乏保障,再说依靠公交车和自行车的效率,能跟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吗?毕竟摩托车具有公交车和自行车无法替代的灵活性和通过率。三,这一政策带来的潜在效果现在也显现出来了,几个大型的摩托车批发商城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甚至有个别的已经倒闭,那么多的从业人员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还有许多的摩托车修理行的生意也是入不敷出,有很多还是下岗职工开办,现在又面临再次下岗,这 符合我们go-vern-ment提出的“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政策吗? 四,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来看,摩托车的排放量一般在125cc,而汽车的排放量大多数在1000cc以上,更有甚者达到5000cc,6000cc,还有公交车的排放量就不用说了,有的还是拖着一条黑尾巴在“为人民服务”,哪一个的污染更严重是不言自明了,至于说到因为存在摩托车犯罪就“禁摩”,那就更牵强了,我们能因为“黑客”和“病毒”就不使用计算机吗?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论。五,只有这一政策的象征性效果会显现出职能部门的“说到做到,雷厉风行”,让群众看到他们“一直在努力”,看到他们的政策执行力度是足够大的。其实我们都知道,管理部门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只是这些主要因素管理难度太大!官老爷们谁会去骑摩托车出行呢?管理部门也有“苦衷”,只好管管这些一无权二无钱的小老百姓,别让人说不作为罢!
选用1-2个社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运用相关理论简要分析“西安市禁摩政策”。
(五)阅读材料:①生活的困顿通常缘于收入的不足,从这层意义上说,低收入或许是生活困苦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收入却不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惟一因素。如果我们倍加关注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自由,那么仅仅关注实现这类自由的一两个手段而对其他手段视而不见,则是错误的。我们应关注人们困顿的生活,而非他们干瘪的钱包。
②就必需品而言,我指的不仅仅是维持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品,而是这样一种物品,即一国的风气使一些有身份的人甚至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觉得缺少这些物品就会不体面,这种风气曾使得皮鞋成为英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一些稍有身份的穷人,无论男女,都觉得不穿皮鞋就无法在公共场合露面。
③首先,一个人不应该被排斥于某些社会关系之外„„其次,被隔离于某些社会关系之外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剥夺,因而进一步限制了我们的生活机会。比如,对一个人就业或获取信贷等机会的排斥会导致他在经济上的穷困,而经济上的穷困反过来又会导致其他形式的剥夺(如营养不良或无家可归)。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社会排斥?社会排斥的表现和后果有哪些?
2、简要分析评价阿马蒂亚·森关于贫困问题的思想。
3、如何克服社会排斥?
(六)①在现代,自由的社会也是繁荣安全的社会,但是自由本身不是食物和安全,不能让每个自由个人自动地享有食物和安全。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个人与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这种保障是个人自由的基础,是政府责任的底线,另一方面,超出必要限度的保障则是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最终会损害自由与效率,当然“底线”应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提高。
②哈耶克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首先,为实现这些服务目标,政府所运用的资源是被限定的,资源的获得必须在法定范围之内,“只能根据同样的统一规则去要求所有的人为这些服务的成本承担一份份额”;其次,任何人,包括政府,都不得运用强制性权力去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
③“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而政府控制了财富的生产也就是控制了人的生活本身,从而失去自由和导致奴役”。„„“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经济上的集中必然导致政治的集权,最终造成独裁统治,使个人自由受到限制和奴役。„„“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④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的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第二,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时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因此“社会主义者的意图是纯洁的,其目标是崇高的,但他们用政府强制手段人为地对社会经 济部门进行直接控制是错误的,是对自由市场竟争和进化的破坏”。那些不通经济的左派打着为“穷人”谋福利的口号,制定的方案反而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伤害了穷人的自由和普遍福利,那些懂经济的左派制定的方案,对于经济的伤害就会少得很多。仅仅有价值观、愿望和口号是不够的,需要有关的知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辩证关系?
2、社会政策在克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有哪些作用?
3、福利国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国在社会政策发展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第五篇:社会救助政策
正确选择社会救助政策
社会救助政策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人员应根据造成困难原因,有针对性正确选择救助政策。
一、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础,是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政策,是按家庭人均收入和最低生活标准之间的差额进行补差的社会救助制度。只要户口在本县且常住本县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基本生活困难人员,均可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二、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专项救助制度,是政府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或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制度。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额度,自负金额超过家庭负担能力,就可按政策规定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政府申请医疗救助。
三、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托底保障”的作用。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暂时出现特别困难,经各种“保险”、“新农合”、“城医保”等报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救助和社会帮扶后,基本生活依然难以维持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基本生活救助。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申请临时救助。
四、自然灾害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专项救助政策,是确保灾区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医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常住本县的公民,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吃、住、穿、喝、医等生活困难的,均可向所在地村(社区)、乡(镇、街道)申请自然灾害救助。
五、农村五保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义务人的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学)等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因此,符合上述“三无”条件的村民均可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和乡(镇、街道)政府申请农村五保供养。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临时救助须知
临时救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基本生活救助的制度。
一、申请临时救助的条件 因临时性、突发性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特别困难,经各种保险、“新农合”、“城医保”等报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救助和社会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家庭。
二、临时救助范围、标准和救助机关
1、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的,由乡(镇、街道)政府参照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和解决期限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
2、家庭成员中有遭遇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等人身意外伤害的,由乡(镇、街道)政府参照城乡低保标准,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和解困期限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
3、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无处居住的,由县民政局参照自然灾害倒损房屋补助标准发放修建房屋补助;
4、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最低寄宿生活费用的,由乡(镇、街道)政府每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性救助300—800元;
5、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由乡(镇、街道)政府每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300—1000元。
三、临时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但同时一事由不能重复申请临时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每年申请临时救助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2、初审评议。村(居)民政联络员负责临时救助申请的初审,符合救助条件的经村(居)民委员评议、公示无异议的填写《庆元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签署初审、评议、公示结果后报乡(镇、街道)审核;
3、审核。经村(居)签署意见的申请或直接向乡(镇、街道)提出的临时救助申请,乡(镇、街道)民政办经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直接受理的申请需公示和填写《庆元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汇总后按权限报乡(镇、街道)领导审核或领导集体研究;
4、审批。经乡(镇、街道)领导审核或领导集体研究通过的临时救助申请,根据授权分工,乡(镇、街道)责任范围内的直接予以批准救助。县民政局负责救助的签署意见并汇总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发放。临时救助以现金形式通过银行机构发放为主,必要时也可采取实物形式救助。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须知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户口在本县且常住本县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生活困难人员。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入保障范围:
1、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
2、法定赡(抚、扶)养人有赡(抚、扶)养能力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
3、家庭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或除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须品外的非生产性设施、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均值为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以上的;
4、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管理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核查的管理制度。即农村居民低保对象实行按季申请审批、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实行按月申请审批,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核查的管理制度。
三、申请、审批、发放程序
(一)申请。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下列证明材料:
1、户口薄、身份证等证明家庭成员属性的证件和资料;
2、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材料;
3、县以上医院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残疾证;
4、赡(抚、扶)养协议或法律文书等证明材料;
5、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二)审查。社区(村)低保联络(救助)员对申请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社区(村)委会根据联络员调查情况召开低保评估会议,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评估,经公示后报乡(镇、街道)政府审核。
(三)审核。乡(镇、街道)政府根据社区(村)上报的材料,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收入进行核查,经集体研究并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四)审批。县民政局根据乡(镇、街道)政府上报的材料,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批,经批准列入低保范围的人员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
(五)资金发放。由县民政局通过县信用联社或邮政储蓄直接发放。庆元县民政局
申请医疗救助须知
医疗救助是政府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的对象:为户籍在庆元县范围内参加“新农合”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救助的人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医疗救助:
1、“新农合”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
2、由于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违法、犯罪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4、正常生育、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及变性、整容、矫形、镶牙、配镜、保健、康复、婚前检查等非疾病治疗项目;
5、未经许可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者在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所发生的费用;
6、出国及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困难人员医疗救助计算标准:救助对象当年符合“新农合”开支范围的医疗费用,在扣除各类报销、补助及经济赔偿、补助部分之后,在一个自然内(上的11月21日-当年的11月20日)累计医疗费用自负金额减去其家庭经济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入额部分后,根据当年筹措医疗救助资金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帮助。全家庭累计救助额度不超过30000元。
四、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
(一)申请。申请人在当11月20日前向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并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1、“出院记录”等医疗证明;
2、“新农合”或“城医保”按规定报销后的发票原件;
3、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
(二)初审。乡(镇、街道)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委托村(居)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医疗救助办公室审批。
(三)审批。县医疗救助办公室对乡(镇、街道)上报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复核,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将批准情况以文件形式公布。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将有关材料退回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四)医疗救助金发放。医疗救助金通过信用联社或邮政储蓄直接发放。六、五保、低保对象享受即使医疗救助 五保、低保对象凭“低保卡”在县两医院就医享受即时救助,即病人出院医疗费用结账时,医疗救助金和“新农合”报销一并结算,无需另行申请救助。在其他医院就医的当季按程序申请救助。庆元县医疗救助办公室
2022/5/26
申请法律援助须知
发布日期:2022-04-18信息来源:象山普法网浏览次数:
96字号:[ 大 中 小 ]色调调节:
法律援助 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费用的法律服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对象: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对象应具备一下条件:(1)申请事项属于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法律援助的;(3)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经济困难的标准,参照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虽然生活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也可以认定为经济困难。
可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请求赔偿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离婚的。
公民可以就本条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它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向规定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六)刑事诉讼中申请法律援助的人员,应当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亲属协助提供。
法律援助的形式:
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诉讼代理;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仲裁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申请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证件、材料:
(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经济困难的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四)法律援助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或者有疑问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审查、决定依据:
(1)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2022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1997年5月20日)
(3)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
(1997年4月9日)
(4)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1999年4月12日)
(5)《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2022年1月1日)
(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22)26号)
(7)宁波市政府《关于适当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通知》(202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