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资料归纳

第一篇:各国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资料归纳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部门改革: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推广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旨在提高政府效率,缓解信任危机和财政危机,也成为“国家绩效评估”。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评估者包括公共部门自身,政府部门以及民间机构三方。民间机构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大多是向社会及公众公布,让公众对公共部门的工作绩效有更清楚的了解。

       撒切尔夫人时代公共部门改革:

       撒切尔时代,对公共部门的改革,推行公共部门私有化,而公共部门私有化使政府规模和活动范围大大减少,也改变了政府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形象。

       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就是,保守党内阁拒绝集权式管理、官僚主义和干预者风格的政府形象,政府不必告诉人们应该做啥和如何做,政府干预的利益早已消失了,政府必须坚信自由和自由市场,自觉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相信企业的创造力。

       财政因素是私有化政策持续进行的原因。能提高效率是早期私有化政策的一个依据。

       我国国务院部门改革历程:

       1951年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 内容 的政府机构改革;

       1956年以扩大地方自主权为主体的政府机构改革;

       1960—1964年以收回50年代后期下放的权力,中央精简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以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构改革;

       1988年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的政府机构改革

       1992年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

       2022年政府机构改革 “大部制”改革,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篇:2022公共事业管理学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学习资料

       1.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突出特点是中介性。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表现在筹款不

       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公共事业组织的内在局限性在西方被称作志愿失灵。

       2.中国的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规范,它颁布于1998年。我国事业单位以公益而非以营利为目的是指获得的盈利不能分配给出资人。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公共事业组织与其它私营组织的最大区别。公共事业组织的自主性是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3.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民间组织,在我国,民间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类法人组织是指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于1999年9月1日施行。

       4.公共事业领导的制度权是指合法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体制是参与式。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领导者的概念技能包括抽象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上层管理更需要的是思维创新能力。

       5.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型激励指公平激励。公共事业行为改造型激励主要指挫折激励。

       6.公共事业管理的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指道德和舆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法律是外在控制。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奖励、记功属于积极控制。

       7.强调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客观性,可以避免在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中否认行为规范的社会价值以及履行行为规范的必要性。

       8.在沟通中,那些非例行的指令信息才由下级按照正式渠道向上沟通,是利用了沟通中的例外原则。

       9.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的理论是成就激励理论。“顾客支持型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盈余分配约束”是指机构的盈利和剩余不能在管理层和领导层分配。投资中的安全原则要求慈善机构成为经济资源的消极持有者。慈善机构投资时遵循的道德原则意味着,投资项目和投资机构的选择着眼的是慈善机构的利益。

       10.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必须在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协调关系下展开,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稳定。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稳定性原则。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体系各部分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协调,获得一种和谐的发展速度。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要遵循着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原则进行。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适度化原则。

       11.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不相关活动”是属于商业经营活动,与组织目标没有实质性联系,是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官方性和与民间性并存的二重性组织特性在监督机制方面带来的问题是

       监督主体的组织缺位。我国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是事业收入。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立法缺失”是正式制度的缺失,观念缺失是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我国公共事业组

       织的基本立法还未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次,导致了立法权威缺失。

       12.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间的关系,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把公共事业管理规范内化,用以指导、约束、检点自己的行为的过程称为自我控制。

       13.美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模式被称为非管制模式。英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模式被称为行政监督模式。英国的慈善委员会成立于1860年。英国慈善委员会在注册审核时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受益者为公众或者大多数人,二是享有慈善机构地位的组织不能从事明显的政治活动。投资的安全原则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慈善机构在一种股票(证券)或固定利息方面的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5%。

       14.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又被称为“免税组织”,免税一般是指免除所得税。公共事业组织免税通常基于两个因素: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为取得免税资格,一般要求公共事业组织制定最低限支出报告。

       15.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规范的最突出特征。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约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作用,而是凭借权威力量和惩罚机制发生作用的阶段是属于伦理道德的他律阶段。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行为的动因由最初的外在的约束和导向转变成内在的自我XX试卷第1页(共8页)

       意志是公共事业伦理规范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变。道德驱动自律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进行。中国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公共事业品德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内化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结果。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括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公共事业伦理建设原则包括服务原则、效率原则、公正原则、开拓创新原则。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在履行公共事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意识和对自身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被称为公共事业良心。

       16.在我国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下,国家投资和政府补偿是许多事业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要改革我国传统事业单位,实现政事分开,就要使事业单位自主化。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人员流动机制。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我国对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对其业务活动的管理。

       17.所谓目标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工作成果的管理。在目标管理中,责任的基础以及执行目标的条件是权限。在目标管理中,处理例外事件的权限上级保留。目标管理基本上以麦克雷戈的Y理论作为人性论基础。公共事业的目标管理是典型的参与型管理。在公共事业的目标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控制点包括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18.事业型市场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在公益服务的新模式中,服务对象从服务的受惠者转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事业型市场中,精神产品为主要的经营内容。

       19.人力资源测评的对象分析包括素质分析和绩效分析。评价中心与面试法、心理测验法并列,称为素质测评的三种主要方法。在人力资源测评中,先将测评对象进行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因素进行比较评判然后对测评对象在各因素上的顺序得分进行综合,做出评价判断。称为因素分解综合评判。人力资源测评中的绩效分析方法指经济分析法、时间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人力资源测评中,将测评对象与其它所有员工逐一进行比较,对测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全部分值加总,进行顺序排列的方法是配对参评法。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的开发型测评亦称勘探型测评。人力资源测评中的素质分析可运用特质举例法。社区管理的目标设定是为满足社区自身需求而开展工作。

       20.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必须有50人以上的个人会员。我国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单位管理。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社会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社会团体的合并必须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社会团体分立应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我国社会团体终止的程序的第一步是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前,应完成清算。我国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社会团体最初财产的来源是会员的出资。社团“负责人”,一般指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依据章程由社团组织机构选任,负责人的选举是理事会的职权,党政领导不可以兼任社团领导职务。

       21.社会调查中的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在抽样误差中,代表性越高,抽样误差越小。属于文献调查法的特点的是历史性。社会调查的考察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

       22.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举办者可以是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冠以“中华”称谓,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个体型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举办者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法人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合伙型民办非企业由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民办非企业成立时,要有“必要的场所”,“必要的场所”包括指特定的单位有场所面积的特殊要求。民办文化事业可以涉及新闻、知识产权和社会福利事业等领域事务,如博物馆、图书馆、书画院、信息咨询。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涉足广播台。

       23.中国国务院于2022年2月4日通过《基金会管理条例》,加强对基金会的管理。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基金会要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基金会每年按其宗旨用于资助活动的基金数额不得少于上年末基金余额的10%。我国《基金

       XX试卷第2页(共8页)

       会管理条例》还规定,对担任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外国人以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负责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中国基金会的理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可连选连任。

       24.城市社区会管理是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的统一。中国社区管理的社会主导型即社区自治模式。中国社区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能体现市场竞争、公平和效率性。

       公共事业管理: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准公共事务: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公共事业组织:指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的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组织。

       公共事业伦理:指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公共事业伦理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观念形态,即公共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对伦理准则、责任和目标的意识;二是实践形态,就是一定伦理原则指导下的公共事业管理行为;三是介于观念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态,指社会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现代事业组织: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现代事业制度: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法人制度、领导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评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社区管理体制: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它要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是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指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指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的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这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的行动的过程。

       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有:(1)非营利性,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法律禁止他们将盈利分配给组织经营者。(2)沟通性,主要表现在深入社会基层,贴近民众的优势。(3)低成本,志愿服务,私人捐款赞助以及无叠床架屋的行政体系使组织低成本运行。

       2.公共事业管理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准确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策略性的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包括:(1)观念管理的发展与创新。(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4.中国社区管理手段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求有:(1)直接管理手段逐步向间接管理手段过度。(2)管理手段信息化、网络化。(3)思想政治工作与民心工程结合的管理手段。(4)管理手段多样化。

       5.当代中国社区管理体制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求有:(1)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2)宏观管理和微观管

       XX试卷第3页(共8页)

       理相结合。(3)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4)拓展居委会的职能。(5)发挥业主委员会及其它社区居民团体的作用。

       6.公共事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1)良性互动原则。(2)稳定性原则。(3)制度化原则。(4)适度化原则。

       7.公共事业伦理的构成是:(1)观念形态,即公共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对伦理准则、责任和目标的意识。(2)实践形态,一定伦理原则指导下的公共事业管理行为。(3)介于观念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态,指社会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8.目标管理的特点:(1)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它认为人们应该能够为组织做出自己的贡献,上级权力要尽量分配给下级。(2)参与式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下级、开发和培养下级能力的手段。

       9.公共事业管理激励方法的运用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10.如何理解准公共事务的中介性。(1)公益性中介性。公益性是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意味着部分公众可以享受到这种利益。(2)营利中介性。准公共事务的部分公益性决定了为弥补公共事务经费的不足,会采取收费的办法,但是收费不以营利为目的。

       1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或“第三部门”)的特点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12.公共事业管理沟通的价值。(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式。(2)决策更加合理。(3)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13.公共事业管理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4)随机制宜原则。

       14.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1)归口管理与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15.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过程如何实现制度化自律?(1)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2)完善和改进规制。(3)政府自身的完善。

       16.中国社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价值。(1)企业和企业转出去的职能需要社区去承担。(2)区域化的管理方法使管理工作的重心向社区转移。(3)社区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

       1.论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监督机制的完善。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2.论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3、分权,发挥组织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顺应网络时代要求进行电子化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组织办事效率。

       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考核。

       3.论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

       1、转换观念;

       2、政事分开;

       3、人员分流;

       4、培育市场;

       5、财政改革。4.论述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实现。

       1、观念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5.论述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社会化的主要标志有:

       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6.论述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目标模式建设。

       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

       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

       5、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

       7.论述如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效果。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7、掌握沟通的技巧。

       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XX试卷第4页(共8页)

       8.分析如何加强对中国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

       1、形成重大活动报告制度。

       2、设立检查制度。

       3、对社会团体进行有规模的清理整顿。

       4、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XX试卷第5页(共8页)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xiexiebang推荐)

       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一、慈善的面子:网传合肥儿童福利院掷巨购奔驰

       今年9月,一条《合肥福利院购豪华奔驰旅行车究竟为谁服务?》的网帖被传得沸沸扬扬。

       发帖人称,去年,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花费四、五十万社会捐款购买了一辆奔驰车,入户上牌近一年,始终闲置在车库中。“皖AOD062豪华车偶尔也用两次:不是厅机关就是局领导使用。” 专家:福利院购豪车与慈善理念相悖(答案可参照专家)政府部门应将有限资金用于社会建设、关注弱势群体上,而不应该如此挥霍.慈善机构,应向社会展示一种爱心与精神,所有的钱应该用在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教育以及机构的软硬件方面,让孩子健康成长。程序合法不等于实质合法 差别对待国人和外国人

       澳门明爱总会是澳门最大的慈善机构,每次专家过去考察,他们的负责人、总干事长都是骑着摩托车来接。虽然当地很多机构也给他们捐赠了不少好车,但这些车都是给孩子们用,工作人员从来不用。

       二、“搭便车”问题

       有一个国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决定在自己生日那天让全部子民同一时刻高呼:“陛下万岁”。他把时间定在了正午时刻。子民们也十分期望这一刻的到来,因为他们就能听到世界最大的声音。有一位智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也呼喊的话,听到别人声音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于是他决定在呼喊的时候保持沉默,只是静静的听别人呼喊。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最亲密的人,想让他也能享受到此种乐趣。结果,不到半天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国家。正午时刻到了,大家翘首盼望着最大声音的到来,但是回应的却是比平时更安静的沉默。

       答案:搭便车问题是指某些个人(搭便车者)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依赖于他人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支付。

       搭便车问题或生产的外部经济导致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即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发产生公共物品的供给。

       政府特征是具有强制性权力,因而有可能超越“搭便车”问题。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公共部门的一个基本职责。

       三、公地悲剧

       定义:公共资源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现象。

       对共有资源而言,“公共地悲剧”意味着人们对于共有资源的使用总是会大于合意(最佳效率)水平,从而使得这种资源日益趋于减少和枯竭。

       场景:一群牧羊人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草场是公共的,而羊群是牧民私有的,因而放羊的收益也归牧羊人私人所有。

       答:这个牧场是不具有排他性的,但却具有竞争性,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羊人都如此行动时,最终会使草场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而日益退化。

       案例: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特种都遭受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州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普遍,以至于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下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州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类似的困境。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内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的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

       原因是大象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解决措施:管制、税收、明晰产权

       四、当火车驶过麦田—外部性与市场失灵案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

       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70年前伟大的经济学家庇古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取赶鸟费。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

       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都是“市场失灵”。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在庇古所看到的情况下,铁路公司列车运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并不由铁路公司和客户承担,而由既不经营列车又不用列车的农民承担,即存在负外部性,有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

       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化工厂、造纸厂对河流或空气的污染,吸烟者对环境和非吸烟者的危害。

       在施蒂格勒和阿尔钦所看到的情况下,列车运行在客观上起到了“稻草人”的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铁路公司并不能对此收费,利益由与列车运行无关的农民无偿获得。这就存在正外部性,有外在收益或社会收益。

       类似的例子如养蜂人到果园放蜂采蜜,同时免费为果园实现了授粉,果园主不用交费。大学培养出人才,这些人才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由全社会分享。

       在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由铁路公司和客户双方供求决定的价格,不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这就是说,这时列车运行的次数并不能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那么怎么解决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呢?

       在庇古所看到的负外部性情况下,通过税收提高运费,并把税收补贴给农民,减少运行会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在斯蒂格勒和阿尔钦看到的正外部性情况下,通过补贴降低运费,增加运行会增加有利影响。外部性的解决对策:

       道德约束、外部效应内部化(企业合并)

       行政手段:勒令停产、强制禁止排污、排污罚款等政府征税、补贴 市场手段:明晰产权、政府征税、补贴、排污交易权(收费排污)

       五、国庆长假前,忽然传来80家景区门票降价的消息。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全国各地将在“十一”黄金周到来之前分批降低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这是在按照国家要求,陆续出台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实施细则之后,再为群众欢度中秋、国庆假期推出的另一项惠民举措。据统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降价的游览参观点80家,平均降价幅度为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

       2022年“五一”来临时,有关“未来数月内全国或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持续关注,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这些景区涨幅从20%到60%不等,不少景区选择在“五一”旅游旺季来临前“抢涨”。

       答:大部分景区门票涨价理由是管理成本上升、修复景区、扩大游览面积。旅游景区是否属于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旅游景区的涨价是否合理?

       全体国民享有的公共资源,景区票价不是有市场供需决定。经营项目的收入;地方政府应将从景区获得的税收用于民生建设(对景区的补贴、降低门票)旅游景区降价的“含金量”怎样?为什么?

       冷门景区居多,时间只限国庆假期 从旅游景区的涨、降价中放映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景区修复、扩大、定价、降价、涨价等公共决策行为随意,缺少公众参与和监督,价格听证制度等没有采用或者流于形式。

       实际管理成本等数据不为公众所知,反映出管理中信息不透明,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无法有效实施。虽然是公共资源,但地方政府大都将景点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其公益性不足。

       六、医保视频

       1、案例中提供的公共事业产品是什么?属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2、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一事件?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

       3、案例中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医保局、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

       4、骗取医保资金的方式有哪些?

       门诊改报住院,延长住院时间,虚报假病人住院

       5、当前医保局监管医保基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材料审查、日常监督、不定期检查等

       6、医保资金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日常检查形同虚设;材料审核马马虎虎;

       监督程序在执行时流于形式;医疗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合谋

       七、英国的私有化运动、西方国家公共事业合同出租及非营利组织办社会事业、美国高等教育管理 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谈谈对我国的启示? 推动部分公共事业的民营化和市场化 培育市场,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八、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占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大头。在全国3300多万财政供养人员中,行政机关人员大约占800万,事业单位人员是行政机关的3倍多。事业单位是大头,占国家财政开支1/3以上。宁夏事业单位超编严重:财政收入不够支付人头工资 ——机构重叠,人员膨胀,财政供养人员支出过大

       城乡收入差距方面:2022年城乡收入差距已达3.3:1,国家统计专家姚景源先生认为,如果将公费医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计算在内的话,城乡收入差距至少是6倍以上。社会保障方面:截至2022年底,共有2246.8万城镇居民、960万户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低保资金151亿元。而在农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97%以上的农民没有养老保险,至少有60%-80%的农民因看不想病而死在家中,社会救济制度不健全。科教文卫方面: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统计,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39.1%,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4%的水平,2022年,农村人口小学文化程度占41.1%,较2000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仍比城市的19.7%高于21.4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占5.22%,比城市的23.6%低18.4个百分点。卫生方面:城乡之间卫生资源分配和服务利用率差距很大,农村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医生数、病床利用率远落后于城市。环境方面,土地资源和人口增长之间矛盾加剧,土地沙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结构失调、效率低下。

       政事不分、职责不明。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承担事业所有者、管理者或运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所有权与管理权、经营权合一,造成职责界限不清,政事一体化的局面。

       管理僵化、缺乏活力。事业单位采取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抑制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构失调、效率低下。公共事业地区和部门分布不合理,公共事业资源共享配置非社会化、运行机制非效率化。

       九、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无锡市实行“管办分离”的改革

       2022年9月以来,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学校管理中心、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挂牌成立。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已于日前揭牌。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四个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无锡社会事业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探索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无锡社会事业管理机制的新格局正式确立。无锡市公共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即将面临的问题 管办分离的难度问题 部门利益的调整问题

       行政管理的效率问题

       整体环境的制约问题 机构关系的协调问题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完善管理制度、法规,提高管理技术、绩效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政府

       3.狭义的社会事务

       4.公益性研究

       5.卫生事业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谈谈你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理解。

       3.政府为什么要管理教育事业?

       4.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政府介入现代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22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需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还要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工作量很大,不可能一步到位。

       2.实施绩效工资尤其会牵扯到工作不勤奋的人的利益,而工作不勤奋的人一般比较喜欢挑事,这是很大的阻碍

       绩效工资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实施绩效工资可以更好的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各项职能、职责。

       绩效工资能有效实施吗?

       能,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实施绩效工资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破坏员工之间的团结;又比如有的员工会问了达到高绩效而“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绩效工资实施后如何发挥事业单位及其工资人员的积极性?

       1.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

       2.严格的、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

       3.绩效工资要有具体的兑现日期并且要及时兑现,4.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的比例要大

       绩效工资有效实施需要哪些配套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