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建筑结构实训,我加深了对于建筑工程在主体结构方面、建筑工程材料方面及各种特点的理解,以及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在设计方面和在施工中的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训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自己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我们这次实训的地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开发区九瑞大道,工程项目名称:****A栋、本工程为二十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面一~三层为商业、四层结构转换层、五~二十九层为住宅,建筑面积:15380.7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砌体部分按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进行设计,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划分为丙类建筑。本工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2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22);《高层建筑箱型与伐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2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22)等;
二、本工程项目由于地势较低土方回填深度达到11~15米,在基础设计时,设计师选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基础周围素土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经过现场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讲解,我们了解到,由于该工程处于水塘之上,地质情况较复杂,现采用预应力砼管桩,通过对桩身进行静荷载试验后,最终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该施工方法,工序简单、成桩快,加快了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节约了工程造价。以前由于施工技术、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制约,遇到这种情况,多数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沉孔灌注桩等进行施工,由于以上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较多,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进度。
三、在结构平面布置时,设计师根据每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尽量使结构平面
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建筑平面简单、规则及对称、尽量减少扭转对结构受力不利影响。由于该建筑平面长度过长,设计师通过设置一条后浇带,宽度为800MM,加强筋可采用搭接接头,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在2个月以后浇灌,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级别,以减小后期沉降对构件的不利影响。
四、在结构竖向布置时设计师避免建筑外形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而力求采用规则、均匀布置,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较均匀,构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从而保证各结构构件受力均匀,防止结构构件,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不利影响。该高层建筑由于设有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另外主体结构由于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需要抗震设防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双向和多向布置。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厚度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然变化,另外剪力墙上如需要开门窗洞口尽量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不宜采用错洞墙。洞口设置应该避免墙肢刚度相差悬殊。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尽可能重合在同一平面内,由于该项目低层为商业,要求大空间,高层为住宅相对空间较小,墙、柱较多,以及平面使用功能及结构类型不同,故通过第四层进行结构转换。另在该建筑结构底层空间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以补偿该结构底部的刚度等措施。
五、在结构计算中,考虑到框架-剪力墻结构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照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不应将楼层楼层剪力墻简单地按某一比例在框架与剪力之间分配,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平面抗侧力结构空间协同工作方法计算。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所得的框架各层总剪力应该进行调整。在进行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设计时,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小于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结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其框架柱的截面高度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对一、二级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后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距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0.六、在进行框架柱子设计时,柱子纵向钢筋配筋时应该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非抗震时不应大于3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200MM,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在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时,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二级框架柱底层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搭接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区域,并在两个水平面上搭接,相邻接头间距,焊接不得小于500MM,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楼板面上750MM处,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板、梁内、锚固长度由板、梁底算起,不小于la 5d,且应有不小于10d的直勾长度。另外在抗震设计及施工中,框架柱箍筋还应该在如下方面加密:
1、柱两端在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截面直径,柱净高之1/
6、或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
2、底层刚性地坪上、下各500MM范围内;
3、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与4的柱全高范围内;
4、框架角柱全高范围内;
5、非加密区的箍筋不宜少于加密箍筋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不应大与10倍纵筋直径,并且加密区柱箍筋肢距不宜大与200MM,且每隔一根纵向钢筋都应有两个方向的约束,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与10d(钢筋直径)
七、在进行框架梁设计时,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8~1/12)lb确定(l为主梁的计算高度),且不宜大于1/4净跨。主梁截面的宽度bb不宜小于1/4hb及1/2bc(bb为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扁梁时,应满足刚度要求。另外在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沿梁全跨纵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大于2.5%,一级且不应小于0.40%(支座处)、0.30%(跨中),二级不应小与0.30%、0.25%;
2、一、二级框架梁,贯通梁全跨的上部和下部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3、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配置两根贯通梁全跨的钢筋,钢筋直径:
一、二级框架梁不应小于14MM;
4、框架梁宜采用直钢筋,不宜采用弯起钢筋;
5、一、二级框架梁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直径,均不宜大于柱截面高度的1/20;另外框架梁在抗震设计和施工时,纵向钢筋伸入边柱的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时按la 10d、二级时按la 5d(la为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
一、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当纵向钢筋在节点
内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伸至对面柱边后再向下弯折,弯折前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5laE,弯折后的垂直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宜大于22d。另外框架梁中的箍筋还应满足:一级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围内和二~四级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应当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500MM;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以内;并且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肢距一、二级不应大于200MM,梁中纵筋多于4根时,宜每隔一根用箍筋或拉筋予以固定。
八、在设计师进行框架的填充墙或隔墙选择时,应优先选用预制轻质材料。在进行墙体砌筑施工时,必须确保与框架牢固地连接,并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用两根直径6MM钢筋与柱拉结。钢筋由柱的每边伸出,进入墙内的长度,一、二级宜沿墙全长设置,三、四级不应小于墙长的1/5及700MM,填充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九、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时,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并对模板及其支架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验算。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承重模板的拆模时间,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规定,层间及多支架支模时还应考虑施工荷载的传递对拆模强度要求影响,并且模板支架应传力明确,位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十、由于在结构施工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应选择留在结构受力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梁:主梁不宜留设施工缝;
次梁的施工缝可留设在跨中1/3区段;
悬臂梁应与其相连的结构整体浇筑,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留施工缝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
2、板: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在与主筋平行的任何位置,或与主筋垂直方向的跨度的1/3处;
双向板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柱:施工缝宜留设梁底标高以下20~30MM或留设在梁、板面标高处。
4、墙:施工缝宜留设在门洞口连梁跨中1/3区段;也可留设在纵横剪力墙的交接处。
5、大截面梁、厚板、高度超过6M的柱,及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其受力特
点,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进行建筑结构实训期间所获得的收获,并且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和财富。由于这次实训时间较短,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知识,为今后奠定扎实基础。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第二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专业 施工与管理
年级 2022级
姓名 李建柯
学号 1***9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3日——2022年6月29日 实习地点:大邑县芙蓉新居三期安臵房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大邑县群众拆迁安臵房,由四川省崇州市蜀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由四川中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该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该工程预计在2022年6月底竣工。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常见的楼盖结构形式,了解肋型楼盖的受力特点。
2、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得划分,各自的受力特点,楼盖的平面布臵,主要受力构件截面尺寸的选取,理解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梁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等。
3、掌握双向板按弹性、塑性理论计算的设计方法;
4、了解楼梯的分类,现浇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计算,了解雨蓬设计内容;
5、熟练识读框架结构施工图。
6、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
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臵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臵,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要求设臵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
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臵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
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臵,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臵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臵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8)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第三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 筑 构 造 实 训 报 告
建筑构造实训班级:宁夏电大###班
实
训
内
容;熟悉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熟悉并结合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图,建筑基本构造的具体内容,了解楼层、地面构造。熟悉饰面装饰,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构造等实物。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
训
地
点;¥¥¥¥综合大楼施工工地现场 实训时间;一周
还没有来得及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们的建筑构造实训课就这样结束了!回顾在这实训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学习过程,真是感触很大,收获很多。
首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该怎样的去学习和掌握《建筑构造》这门课程。通过在工地及现场的观摩、学习,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我们从开始的盲目,茫然,不知所措中渐渐的学会了很多!从刚开始学习和认识制图工具到如何巧妙灵活的将其转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到了解、认识、熟悉建筑构造。认识房屋的各个简单的组成及其构造,让我们很直白的学习到了房屋的建造过程。从对各种图纸的大小的分类,制作,规格的认识熟悉,到最后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详图的学习,直观的将建筑制图的作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建筑构造与现实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关系,更加直接的让我们看到建筑构造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建筑构造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星期的实训,让我们认识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结构及构件。弄懂一定的实际知识,并认识到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我们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实际化,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我们建筑工地实训时,了解了建筑物它的房屋内部结构,学习到了地基与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见到了混凝土基础、毛石基础、砖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的原理。学习到了如何配置各种基础的配比,质量要求,只是我们在书本学习过但很难理解和记忆的东西。随着几天在工地的实际接触和认识,一下子生动很立体了很多,使我们很容易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和参观墙体构造和楼层、地面构造的时候,由于这些建筑并不需要
很大的开敞空间,所以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的柱子布置地较为粗大但并不密集所以给人的空间感觉并不拥挤,随同的设计人
员向我们讲解了底层的管道布置和分类,并讲解了消防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等管
道如何设置。说明了伸缩缝、施工缝、沉降缝的形成和处理方法。在墙体的保温构造中,我们深刻细致的学习了墙体的保温措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是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料的一种(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 料包括常温型和高温型),单组分改性无机水性涂料,骨白色浆体,涂料固化后比重只有0.46g/ml,具有高效、薄层、隔热保温、装饰、防水、防火、防腐、绝缘于一体的新型太空节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涂料能在物体表面由封闭微珠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空心结构,这样纳米空心陶瓷微珠和微珠和微珠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涂料的绝热等级达到R-30.1,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有限的反射红外线传递热量,涂料的导热系数为0.04W/m.K,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
在楼梯构造实训时,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楼梯上有很多混凝土起泡,有些有很明显的裂痕。经过老师讲解和现场观摩,我们在现场就明白了混泥土的裂缝原因有很多种,但归纳一般有如下几点;A;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B;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C;以及结构不合理。D:原材料不合格。E;模板变形。F;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还主要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
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总之,一周的时间是仓促的,也是很忙碌的,但是也是很充实的一周时间,我们在这一周的实训过程中,很全面的学习了建筑构造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也很好地把我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很快捷,又很生动形象的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在理论中知识繁复和巩固实践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有了很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佳明确了学习方法。
最后,感谢在这次实训活动和学习中给予我们指导的各位老师和工地现场的各位技术员,工程师的解答疑惑。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无私的指导的帮助。
第四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
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
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
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8)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第五篇: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
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此次,实训可谓收获颇丰。篇二: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 筑 构 造 实 训 报 告 建筑构造实训班级:宁夏电大###班
实 训 内 容;熟悉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熟悉并结合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图,建筑基本构造的具体内容,了解楼层、地面构造。熟悉饰面装饰,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构造等实物。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实 训 地 点;¥¥¥¥综合大楼施工工地现场
实训时间;一周还没有来得及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们的建筑构造实训课就这样结束了!回顾在这实训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学习过程,真是感触很大,收获很多。
首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该怎样的去学习和掌握《建筑构造》这门课程。通过在工地及现场的观摩、学习,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我们从开始的盲目,茫然,不知所措中渐渐的学会了很多!从刚开始学习和认识制图工具到如何巧妙灵活的将其转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到了解、认识、熟悉建筑构造。认识房屋的各个简单的组成及其构造,让我们很直白的学习到了房屋的建造过程。从对各种图纸的大小的分类,制作,规格的认识熟悉,到最后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详图的学习,直观的将建筑制图的作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建筑构造与现实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关系,更加直接的让我们看到建筑构造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建筑构造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星期的实训,让我们认识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结构及构件。弄懂一定的实际知识,并认识到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我们
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实际化,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我们建筑工地实训
时,了解了建筑物它的房屋内
部结构,学习到了地基与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见到了混凝土
基础、毛石基础、砖基础、毛
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三
合土基础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的原理。学习到了如何配置各种基础的配比,质量要求,只是我们在书本学习过但很难理解和记忆的东西。随着几天在工地的实际接触和认识,一下子生动很立
体了很多,使我们很容易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和参观墙体构造和楼层、地面构造的时候,由于这些建筑并不需要
很大的开敞空间,所
以采用的是剪力墙
结构,地下一层的柱
子布置地较为粗大
但并不密集所以给
人的空间感觉并不
拥挤,随同的设计人
员向我们讲解了底层的管道布置和分类,并讲解了消防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等管
道如何设
置。说明了
伸缩缝、施
工缝、沉降 缝的形成和处理方
法。在墙体的保温构
造中,我们
深刻细致的学习了墙体的保温措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是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料的一种(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 料包括常温型和高温型),单组分改性无机水性涂料,骨白色浆体,涂料固化后比重只有0.46g/ml,具有高效、薄层、隔热保温、装饰、防水、防火、防腐、绝缘于一体的新型太空节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涂料能在物体表面由封闭微珠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空心结构,这样纳米空心陶瓷微珠和微珠和微珠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涂料的绝热等级达到r-30.1,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有限的反射红外线传递热量,涂料的导热系数为0.04w/m.k,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在楼梯构造实训时,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比如楼梯上有很多混凝土起泡,有些有很明显的裂痕。经过老师讲解和现场观摩,我们在现场就明白了混泥土的裂缝原因有很多种,但归纳一般有如下几点;a;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b;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c;以及结构不合理。d:原材料不合格。e;模板变形。f;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还主要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
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总之,一周的时间是仓促的,也是很忙碌的,但是也是很充实的一周时间,我们在这一周的实训过程中,很全面的学习了建筑构造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也很好地把我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很快捷,又很生动形象的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在理论中知识繁复和巩固实践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有了很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更佳明确了学习方法。
最后,感谢在这次实训活动和学习中给予我们指导的各位老师和工地现场的各位技术员,工程师的解答疑惑。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无私的指导的帮助。篇三: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甚至有人将建筑行业称为日不落的行业,因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建筑行业生存的地方。而正是因为这种日不落的属性,我们带着家人殷切的希望和朋友的祝福来到学校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第一学期接近尾声,我们被安排去建筑工地进行实地实训,实训中的我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那么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训做得一份报告,报告如下:
实训时间:2022年12月9日-2022年12月11日 实训地点:、学院4幢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一、实训目的:
认识实训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认识实训,增强学生对建筑工程建筑形式、功能、建筑施工过程和管理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不同功能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设备工程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对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形成基本理念,认识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材料和装饰材料,并能够结合已学过的建筑工程基本知识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应的描述或评判,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认识实训,为后续课程做好前期基础。
二、实训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 此次实训我们主要去了佳乐云岭工地、尚江南工地、学院工地,其中佳乐云岭工地和尚江南工地准备建商品房出售供居民生活所用,为居住建筑。而学院工地是学院正准备建一幢工程实训大楼供学生实训实验所用,为公共建筑。两类别的建筑各有特色,用途不一样,故它们占地面积不一;佳乐云岭与尚江南预计楼层高达20层左右,学院工地建筑预计建3-5层,由于两者建筑都涉及人身安全问题,故它们都采用了先进的现浇式技术。
2、建筑功能与结构:
佳乐云岭工地和尚江南工地供居民生活所用,为居住建筑;
学院工地(工程实训大楼)供学生实训实验所用,为公共建筑
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所谓结构决定质量,现浇结构有效的保证结构稳固,而现浇技术也在科学发达的现在广为使用。
3、建筑装饰与装修:
各个工地建筑都正处于施工状态,故装饰与装修还没有起步。不过据工地负责人了解,整个建筑的装修与装饰是由另外专门的装饰公司负责,不过现在施工的房屋属于居住商品房,大概装修都是按商品房的性质进行装饰装修。
4、建筑的功能分区与平面分区:
佳乐云岭和尚江南为居住建筑,主要提供居民生活居住。通过实地观察,居室设计师将房屋内部明显的设计成三大块,分别满足居民的日常、餐饮、休息。工程实训大楼为公共建筑,主要提供学生有效的进行工程试验实训。通过实地观察,居室设计师将实训大楼内部明显的设计成主要实训基地和次要实训基地,主要实训基地面积大,容纳人数多,适合学生相
互讨论合作实训试验;次要实训基地面积小,容纳人数少,适合学生单独操作,有效的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该建筑内部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分布合理。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分布合理,可以看出该建筑公司的正规、正派。该建筑公司将整个施工现场主要分成三个大块,分别是施工作业中心、材料储存中心、指挥控制中心。那么现场就存在三股人流,指挥人流、施工作业人流、材料制作与管理人流,这样能保证整个工程能井然有条的进行,并能从中发现不足之处。
6、各负责人基本情况:
尚江南工程由欣荣设计公司设计,由向阳建筑公司负责施工,并由江阳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任务。
7、建筑设计建议: 每次电视新闻报道某某建筑物大火造成许多人伤亡。为了避免人员的伤亡事件,希望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就考虑安全问题,以便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能有效快速的救援,将伤害减少到最低最低。
8、施工实训安全: 注意安全,认证遵守工地安全生产制度。工地人员及实训学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实训学生要服从工地人员以及指导教师的安排,进入工地一律穿戴安全帽。并注意头上、脚下。
三、实习感想与理想:
通过在工地上的学习,更加激发了我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热爱,也深深的知道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干出一份成绩是需要特别多的努力。虽说工地安全在不断的完善,但仍存在小的隐患,要以这次上海工地大火事件作为反面教材,深深的明白到安全才是第一生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于此同时,正在学习本专业的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份责任,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未来的大建设添砖增瓦,为家乡多修一幢新建筑,实现自己的价值。篇四:建筑工程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实训总结
班级:建造0904 姓名:邓易 学号:202215350422 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施工现象的形象直观了解,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综合教学实习,本次实习是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实践教学而安排的,着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重工艺,工程计量重规则”的“三重教学”理论形象直观学习。通过参观施工现场、观看建筑施工工艺录像等过程,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实地认识房屋建筑,为我们以后学习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打下基础。星期一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在这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来到工经楼203教室等待领导和老师的实习动员大会。8:30那一刻终于到来了,我们激动地听着院长和老师澎湃的演讲。老师先发给我们一份实习指导书,让我们先浏览一遍,然后院长讲了这次的实习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是参观学院新校区教职工宿舍楼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学院新校区的新总貌,参观信息实训楼,参观行政办公楼,观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录像、动画,还讲一些要求,要求我们按日记格式编写、叙述参观项目的名称、结构形式、施工工艺、采用的建筑材料及主要工程计量的规则、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最后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总结。老师还讲了一些注意事项,要求我们工地实习要到安全帽,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工地带队老师的指导,不得擅自行动、离开队伍,每个工地要做好参观记录,要求每组要保证原始记录清晰、整洁,所领的皮尺要爱护,用完及时归还。注意保
证用具和人生安全,每组组长要负起责任来。还讲了什么时候交总结的事,最后他祝愿我们实训取得圆满成功。然后全场掌声响起,动员大会就结束了,于是我们领着安全帽和校内实训牌回到寝室准备下午要实习的东西。总之,这次动员大会让大家振奋人心,恨不得马上就去工地摸一摸,瞧一瞧!
下午的实训开始了,两点半的时候,我们就在工经楼的前面集合了,周金菊老师和胡志兴老师带领着我们去参观教职工宿舍楼现场施工。在去的途中,工人们正在铺人行道,公路已经修好了,我们边走边听胡老师讲解怎样修公路,修公路的过程,还观看了公路旁边的护坡、排水道、暗沟。没走多久,我们就看到了施工大门,然后就进去了。老师叫我们在里面把队整好,按组站好,欢迎建筑施工团的老总给我们讲话。老总告诉我们进去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听指挥,遵守里面的规则,爱护里面的材料和工具,有什么不懂就请教施工员。走到里面,我看到很多建筑材料,如圆钢、木模板、箍筋、螺纹钢筋。在围墙上有教职工宿舍的平面施工图,标注了1、2、3栋的位置,在它们旁边各放了一个塔吊。在施工现场里,发现基础是筏形基础,旁边胡老师就在讲解这个基础,高层建筑的基础大多数是筏形和箱形基础,因为这种基础可以提高整体性,能够承担更大的荷载。又由于现在在建地下室,所以墙体是剪力墙,上面插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柱子和梁的钢筋都绑扎好了,还没有浇注混凝土。在基础底板钢筋下面分布着很多线管、排水管、给水管、排水沟,这些管子都是upvc、pvc-c塑料管。开始我不明白有一个洞口分布在外面有什么作用,于是就问
胡老师,他耐心的给我讲解,告诉我那是个集水口,然后又指着排水沟的流向给我看,这下让我茅塞顿开,确实是一个集水口,把这个问题弄懂了,心里很舒畅,所以我们不懂要多问。我发现墙体上的钢筋连接方式是搭接,柱和梁的连接方式是焊接,这样可以增强它的强度和连接性。受力钢筋和箍筋都是用钢丝绑扎固定的。基础外围都是用混凝土来护坡的,这样可以防止坡面滑坡、塌方,增强对土的抵抗力。时间可过得真快啊,没参观多久就到放学的时间了,对现场也参观得差不多了,于是老师叫我们收工回家了,参观到此结束。第一天就让我收获不少,看到了工地上很多施工工艺,真高兴!实习的第二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些关于建筑上的视频,让我们更了解了建筑内部的做法。视频的第一幕是给我们放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关系,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可靠的粘接力,能牢固地粘接成整体,这样就使钢筋和混凝土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共同抵挡外力的作用;钢筋和混凝土受力后变形一致,不会因受力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相对滑移,从而破坏钢筋和混凝土的整体性;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值基本相同,不会因热胀冷缩现象使两者产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破坏;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能有效地保护钢筋不受锈蚀,使钢筋混凝土构件经久耐用。以上也是钢筋和混凝土能在一起的缘由。看完这一幕接着就放了钢筋的配置,主要介绍在梁、板、柱、墙中的钢筋配置,在梁和柱上分布受力筋、构造筋、架立筋、箍筋、拉筋、负筋,在板、墙中分布着受力筋和分布筋。接着看了钢筋的分类、检练、连接、保管。钢筋的连接有焊接和机械连接。焊接有电渣压力焊接、连接闪光焊(在直径22mm内)、预热闪火焊(直径大于22mm)、闪光-预热-闪火焊、电阻焊、电弧焊。机械连接有绑扎和管套(直径在18-20mm之间)。然后又看了钢筋的调直、除锈、切断、弯曲成型的施工工艺,钢筋的冷加工有冷拔和冷拉,大多数钢筋都是冷拉的。接着播放了混凝土,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或卵石、砂、水、外加剂所构成,介绍了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如何震动混凝土,还有混凝土的配料、输送、养护。最后还介绍了现浇板施工工艺,预制板的施工工艺。不知不觉就到放学的时间了,视频也看得差不多了,然后怀着高兴的心情走出教室,因为这些视频让我复习以前所学的东西,也看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真让我眼饱口福啊,收获不少!
星期三这天的天气又是很好,阳光灿烂啊!早上8:30,我们聚集在工经楼的前面,听着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然后开始落实这些任务。我们这组决定先把它的面积测出来,于是就测它周围的尺寸,由于这是个不规则的图形,想测出它,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啊,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把它的面积测出来了,得出工经楼的面积大约是1400多平方米。测完面积我们就到里面去参观构件,发现工经楼的结构是框架结构,有5层楼,层高为4米多,没有地下车库。然后我们又量门窗洞口的尺寸,量出门的尺寸有900*2100、4050*2000、3600*2200、5350*2200,窗的尺寸有1800*2400、2400*2700、900*900、1500*900。发现这里的门大多数是防火门,也有玻璃门,门的开启方式有平开、推拉、弹簧,窗的开启方式有固定、平开、悬开,推拉,都是铝合金和玻璃构成的。接着又测了楼梯,测出踏步高度为150mm,踏步水平
宽度300mm,水平长度2050mm,休息平台4000*2000mm,有防滑处理,在踏步前沿凿出宽为20mm的槽,楼梯的承重方式为板式楼梯,梯井尺寸为150mm,栏杆是用钢做成的,楼梯侧面于底版装修是一样的。接着测量了地板砖的尺寸为240*60mm,墙面的瓷砖尺寸为330*250mm,外面瓷砖尺寸为240*60mm,测了走廊的宽度为2600mm,我看到了这栋楼的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还有齐全的消防设施。大多数管子都是upvc、pvc-c塑料管,除了消防管是钢铁的。参观完里面的结构,外面就来到了屋顶,发现上面都是用沥青来做的防水,屋顶的排水是屋檐内排水,排水管是用upvc塑料管做成的,屋顶还有通气管,通气管上面还有通气帽。,有1%的坡度,是为了排水,伸出了一段女儿墙。参观了一会儿屋顶,又到放学的时间了,于是我们就离开回去了,我觉得今天收获也不错,让我亲自触摸到工经楼的模样,了解到它的大小和具体细部结构。
星期四的早上,我们又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加学校的行政楼。由于人数太多,会打扰领导办公,于是就参观了行政楼的外围和地下车库。在外面发现有雨篷,是由板和悬挑梁构成的。有平开玻璃门,有平开窗、推拉、悬窗,排水方式是内排水。在地下车库发现它的结构是框架结构,下面分布排水管和消防管,除了有消火栓系统,还有自动喷头系统,看到有7个消火栓,12个灭火器。我们测了一下柱之间的距离是8100mm,主梁的尺寸是800*200、600*200,次梁是300*200,主楼与裙楼的伸缩缝有30mm宽,处于两楼的交接处,楼板为井式楼板。没有进入内部参观,所以没有多久就把行政楼篇五: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构造实训报告(国际b班)(转载于: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一、实习目的(莫浩——1419040219)
1、了解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通过参观钢结构建筑,了解建筑的总体设计、结构布置等特点
2、了解各种钢结构建筑的组成和形式和钢结构各种构件的节点连接;
3、掌握钢结构楼盖的布置和采光带的布设和排水处理以及通风系统;
4、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建筑构造,了解钢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5、通过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要进入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二、实习时间 2022年4月11日
三、实习地点 广州新电视塔
四、钢结构简介 在现代建筑中,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
五、实习内容 在同学的陪同下,我来到了位于海珠区的新广州电视塔下面,广州塔作为广州市新的地标建筑,其观赏性以及建造工艺难度精度在广东省内首屈一指,广州塔主体由上下粗细不变的混泥土核心筒加上钢结构的外围筒,后者由24根扭转的柱、46个倾斜环梁和起支撑作用的斜撑组成,整体呈上下均匀中间纤细的“礼裙”状,高度达600米。然而这么高的建筑,要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可见非常困难,这也是广州塔的精髓所在,我们了解到,广州塔的核心筒是钢筋混泥土结构,核心筒与网格的柱子共同撑起整个结构,但要做一条高达450米的钢筋混泥土柱子,理论上是不可行的,如此细长,从稳定性来说,一定有很大欠缺。然而,设计者海默尔夫妇缺始终坚持他们的设计,因为钢筋混泥土在防火和造价方面相对钢结构都有优势,最终经过探讨的多次试验,工程设计者决定在最容易出现拉力的地方设置一些钢结构在里面。实验团队对塔的安全性做了一系列试验,主要从风的荷载和地震的荷载。由于其特殊的风环境,广州塔“把能做的风测试全做了”,包括将一种叫做“蒙特卡罗”风环境研究方式,也在这里被初次引入工程项目。“而越高的建筑结构越柔性,频率就越低,越向风的频率靠近。在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越高的建筑,风比地震更重要。”为了测试强风中“小蛮腰”的承受力,朱乐东团队进行了“气动弹性模型”实验。“气弹模型”实验模拟广州塔对振动反应贡献最大的结构,譬如核心筒、天线的运动和腰部的扭转,观测它跟风之间相互影响作用,通过技术手段,把力算出来。这些复杂的运算,一是为了结构的牢固,二是为了人的舒适。“空中漫步走道和顶上的观景台,人在走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不舒服?”这样就要进行“行人高度(2米左右)风环境实验”,此外,塔的几个入口也要进行实验,以免高楼风把行人吹倒。同时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院士率领团队进行广州塔的抗震研究。他的团队制作了一个超过12米高的比例尺模型,是塔楼尺寸的1/50,他们让模型在地震台上,接受7.8度的地震烈度测试。在广州,建筑物设防标准是地震烈度7度,7.8度在广州会是极为罕见的。不过实验的结果是,这“24根筷子”的结构堪称巧妙,相当稳固而柔韧,只有细腰部和主塔和天线桅杆连接部发生局部损坏。实验的结果是,天线加强,细腰不得不加粗———这个设计标准则是地震烈度7.8度。看到这里,我们无不为之惊叹,广州塔这栋反常规建筑技术含量真是高,而且还能做到如此完美。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实习不仅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能让我们多了解些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钻研专业知识,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是进行工程实践的基础,本次实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工程建设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负责的态度,才能够做好一项工程,作为一个工程师,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