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水资源概况简介
我国水资源概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以南地区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水量,而面积广大的北方地区只拥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水量,其中西北内陆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米,其中54%即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布又回到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绝大部分形成了地面径流和极少数渗入地下。这就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很少的,仅为 2200 立方米,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进入高峰时期,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国668座城市中有 400多座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每年就影响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此外,伴随着主要河流下游及干流普遍出现的断流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还引起了如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第二篇:我国农村水资源基本概况1
我国农村水资源基本概况(2022-02-08 14:42:27)转载 标签: 杂谈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作为世界公认的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农村的缺水状况更加严峻。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8 000 万人口饮水困难,农业平均每年缺水300 多亿m3 ,60 %耕地无水灌溉,因缺水而导致粮食减产达350 亿~400亿t。据《中国21 世纪议程》估计,2022 年全国人口为14 亿,2030 年为16 亿,全国水资源将短缺1 400 亿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 5。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农村水资源现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加剧。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污染。另外,农业生产中对化肥毫无节制的使用,会造成硝酸盐污染破坏水资源。而农药的使用对于水资源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牲畜和人的粪便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中,使水体遭受寄生虫污染的危险。而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是将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入附近的江、河、湖等水域,出现了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恶化趋势,这无疑加重了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而威胁到农村、生活用水安全。资料显示,全国50 %以上的水体不符合渔业水标准,25 %的水体不符合农业生产用水标准。水污染加剧是引起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
2、地下水开采过度。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地表水资源无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目光投到了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目前,农村已有区域性漏斗60 多处,涉及面积达10 万km2 ,很多地方原有水利设施因地下水位下降或因之产生地面下沉而被迫报废,农业成本成倍上升,农村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另外,过度开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枯竭、耕地渍化 等诸多环境问题。
3、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4 %;同时还是费水大户,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仅为40 %,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到总用水量90 %,而灌溉渠系水利用率仅为30 %~40 %,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据估算,我国1 m3 水的粮食生产不足1kg ,而某些发达国家1 m3 水则达到2~3 kg 粮食产出。农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生活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这是导致农村用水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4、灌溉工程老化,水利管理单位收不抵支。大型灌区老化失修, 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并不同程度地存在险情。造成老化的原因是多样的, 如自然老化、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 其中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为破坏造成老化损坏的占10.9%。如果不对这些老化的工程和设备进行改造和修缮, 供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那么可能难以支撑21 世纪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要。李娜外,由于水价太低,造成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困难。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呢?
1、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一、加大节水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深入农村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缺水状况。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节水的意识,支持节水工程的发展,从思想上适应新的节水灌溉方式。
二、建立水市场调节机制。发挥水的经济杠杆作用,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使水价能够反映水的供应成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收取制度, 建立不同分区水源、水质以及用水户之间的水价差异机制, 合理调整供水价格。研究制定农村弱势群体基本水权的经济补助政策, 适当考虑通过城市水费补贴农业水费。改革水价计价制度, 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三、要建立完善的节水工程技术体系。普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以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重点县及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 加快防渗明渠、输水管道、喷灌、微灌等节水工程建设步伐。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种植结构, 确定农业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模式。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浅层微咸水易开采、补给快的特点,是农业灌溉用水开源的主要途径。实行深浅井结合,咸淡混浇技术,可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且投入少、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农业灌溉用水井要有计划地实施计量。研究农业水权分配与管理制度, 逐步培育水权水市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 参与水权、水量分配和水价制定, 实现灌区末级渠系农民自主管理,提高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节水意识。
二、要调整工农业布局。加大乡镇工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压缩用水效率低的行业规模, 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企业和行业, 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发高科技、低耗能的产品, 降低耗能、耗水量大的传统加工业在乡镇工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优化农业结构, 调整农作物布局, 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 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同时, 加快改造和发展节水型供水设施。
三、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推进管网入户。采取多种措施, 改善饮水水质。继续实施饮水解困工程, 解决新出现和临时出现的饮水困难。加快节水改造, 完善灌区配套。大力推广防渗明渠、喷灌、滴灌以及激光平地、小畦灌溉、地膜覆盖、秸杆覆盖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 施用保水抗旱剂, 使有限的水源得到充分与有效的利用。实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 发挥工程效益。抓紧设计维修加固病险水库方案,落实资金。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一、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纳入污水处理的范畴,保护农村的池塘湖泊等湿地。排入池塘河流的水必须经过处理。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也必须达到排放指标。实行污水集中处理, 形成再生水农业合理利用系统。保护地下水环境, 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对废井进行回填封井。
二、田间灌排沟渠的清淤整治, 确保灌排体系畅通。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做好农村水环境治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 实施排污、治污工程, 加大对污水排放管理和处理力度, 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大对村镇周边的二级河道、坑塘、沟渠进行综合清淤治理, 并绿化、美化周边环境。农业要减少引污灌溉, 控制耕地面源污染。
三、治理水污染。由于城乡工业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加之部分区县引用污水灌溉,地下水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必须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科学引污灌溉,合理喷撒农药和适量施用化肥,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
农村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对于我国整体水资源的利用保护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
义,它在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发展不可忽视。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用水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节水事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农村水资源形势严峻的现在,我们必须大力解决农村水资源的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参考文献:
[1] 黄海斌,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 2022.35(12):3636,3653 [2] 李志明,法国预防农村水资源污染的政策及措施,中国农科院研究所 [3] 辛钰,张娟,李美英,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生态建设 [4] 刘帅,天津市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C] [5] 王守爱,浅谈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篇: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信阳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利用
一、信阳市基本概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1、地理方位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左扼两淮,指南淮北淮,右控江汉,指江中汉中),承东启西。淮河上游源头、桐柏山东麓,大别山北麓。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2、气候条件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二、信阳市水资源状况
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信阳市河流主要以淮河及其支流为主, 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史灌河、潢河、白鹭河、竹竿河、小潢河、浉河等。境内年均降水1120mm , 总水量 205亿m3,扣除蒸发、入渗, 尚有径流深411mm,径流量75.25亿m3,山区年降水量75.05亿m3, 其中资源量32.35亿m3 , 占降水量的43.1%,丘岗地区年均降水量 98.93亿m3, 其中资源量3.50亿m3,占降水量的35.34%;沿淮洼地年降水量13.21亿m3,其中资源,3.50亿m3,占降水量,27.25%,淮北平原年降水量17.67亿m3,其中资源量4.42亿m3,占降水量的250% ;多年平均汛期径流深250mm , 资源量45.7亿m3,占多年平均资源量的60.7%。总之,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0亿m32、地下水资源
信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淮南山丘区表层土壤以粘土为主。而淮北平原区则是亚砂、亚粘土共存。山丘区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后, 由于地形坡度缘故, 以侧向排泄为主, 主要以河道基流形成出现, 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下水除排向河流外, 亦以河谷潜流、山前侧渗及泉水出露等形式出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降水补给量约占总补给量的84.0%。根据补排关系计算, 信阳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山丘区和平原区合计为26.58亿m3。
三、水流水域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
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淮河流域
(1)淮河中国东部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水系组成。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流域除西、南和东北部为山地丘陵区,面积约占1/3外,其余为广阔平原。淮河流域地处中原,跨豫、皖、苏、鲁4省,重要城市有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信阳、淮南、淮北、蚌埠、徐州、淮阴、扬州、连云港、兖州、济宁和枣庄等市、县。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烟叶等为大宗。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区。有津浦、京广、陇海、淮南、阜淮、濉阜、符夹等铁路交织其间;公路网遍及全流域;内河航道以京杭运河和淮河干流为骨干,较大支流和下游水网地区都能通航。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
(2)淮河污染事件
1、新闻标题: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22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2、危害影响
1994年水污染事件污水团所到之处河水发黑发臭,沿淮城市生活饮用水纷纷告急,皮肤病、肠道病发病率增高,工业企业出现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洪泽湖鱼虾大量死亡,淮阴市特别是盱眙县水产养殖等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很大。而2022年在污水团下泄过程中,淮河水质受到污染,主要对淮南市和蚌埠市的城市供水产生了短期影响,对江苏省盱眙县供水影响不大,由于溶解氧低,洪泽湖部分水域出现了死鱼、死螃蟹现象。
3、淮河污染治理
I、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疏通应急机制沟通渠道
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仅仅靠一个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应急反应的要求。预防、处置和控制水污染的危害,需要环保、水利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多部门协调应急机制,并制定多部门联动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综合控制预案。
污染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机构应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将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向流域和下游行政辖区通报。有关环保和水利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分别对发生水污染事件污染源和重要敏感河段水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减缓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对污染水体的传输和演进过程进行实时水质监控。流域机构应在强化行政边界水体监测的同时,对流域上下游省区进行综合协调,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控制污染对下游区域的影响。
II、加强水污染事件监测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流域和地方水质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以完成定点、定时的常规水环境监测任务为主,但要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动态和实时水质监测工作,实现水质信息的快速传输与处理,设施还不足、条件还不够。而在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面地方实验室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些与水污染事件监测应急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应急监测和污染信息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动态监测能力,满足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的要求。
2、南湾湖水域
南湾水库是全信阳市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位于距信阳市8公里处淮河一级支流的浉河上,水库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49亿立方米,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治淮水利工程,是河南省一类大型水库。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村,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1、南湾水库地表水质特征(2022年调查)
南湾水库作为信阳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上游无大、中、小的城市,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无工矿企业 ,多年来水质 良好 ,比较稳定。根据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成果,南湾水库水质符合国家颁发的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2类水体标准 ,对照建设部发布的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除混合度达到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外,其余项目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2、南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南湾湖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南湾水库上游的周边乡镇:一是紧临库区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药残留和森林植被破坏产生的污染。三是农用船只排放的有害物质。
3、南湾管理区成立后保护南湾湖水质和防止水质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南湾生态环境意识。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南湾境内现有污染源的治理。三,着眼于长远,认真做好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保护南湾湖水质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对水库水资源的经常性管理
二、加强对库区周边集镇和农村的综合整治。
三、加强对库区周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
四、加快制定保护南湾湖水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四、信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蓄水工程信阳市现有水库883座, 其中大型水库5座, 中型水库13 座,小型水库865 座。水库总库容为42.46亿m3,其中大型水库总库容为32.74亿m3, 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57亿m3, 小型水库总库容为6.15亿m3.2、灌溉工程信阳市已建成万亩(667hm2)以上灌区36 处, 有效灌溉面积24.32万hm2其中3.33万hm2以上3处, 分别是南湾灌区、梅山灌区、鱼占鱼山灌区。南湾灌区覆盖平桥区、罗山县、息县和正阳3县1区, 有效灌溉面积4.93万 hm2。
3、水利工程供水状况信阳市蓄水工程年供水为15.42亿m3, 引水工程为1.51亿m3。,机电井供水量为1.61亿m3,机电站及水轮泵供水为,2.19亿m3, 共计20.73亿m3。
4、城市供水现状目前, 信阳市市区固、光山、罗山演川、新县已拥有较完善的净水、配水设施, 拥有城市供水管道504km,全市城市供水能力达38万吨t/d, 其中信阳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23.3万吨t/d, 城市自备水源14.7万吨t/d,人均189L/d ,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 90.2%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的领导普遍存在糊涂认识,认为信阳市地处于淮河流域上游 属水资源丰富区 不存在缺水问题 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04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1。3%,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1100m3;低于全国2300m3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不足,使得我市部分县区用水紧张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之间相差2-3倍,一些年份曾出现过早情严重的现象。2,用水浪费
信阳市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80%以上,但是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不注意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 ,水的利用率很低,渠系利用系数只有50%左右 ,每公顷灌溉用水量在7500m3左右。信阳市工业不发达,技术水平含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万元产值用水量较高。3,水污染日趋严重
信阳市所属淮河流域虽经国家治理,实行达标排放,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据水文部门的监测资料表明:信阳市淮河干流、狮河、潢河、史河等13条河段中,可作为饮用水源的仅 占54%,淮河干流现有175km河段属于 v 类水标准。可见,治理淮河水污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让人人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开源与节流关系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实施 目标管理。多年来,信阳市根据水资源管理“五统一、一加强”原则,坚持与各县(区)签订水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各县区将水资源统一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目标管理,全市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1642套,其中工业246套,生活599套 ,农业634套,其它用水14套。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3、强化年审管理,加强全面服务。取水许可证年审制度 ,是实行权属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核心内容。通过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实现了全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主要是按照新《 水法》、《 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
水资 统 管 ,作步、方法、措施 落实。
七、结束语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主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在深入的了解了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未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年8月8日国务院令第18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第十一条 淮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第十八条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严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前款所列大中型项目或者其他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该类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禁止和严格限制的产业、产品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拟订,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三十五条 违反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方案超量排污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者停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篇: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一、甘肃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
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1.地表水资源
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 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3.冰川资源: 省内高山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冰川总面积1596.0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786.87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河西三大流域冰川融化水量约9.5亿立方米,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立方米的13.1%。4.水能资源: 甘肃省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1309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现有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已达301.5万千瓦,年发电量130多亿度。
三、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多头管理资源难配置
甘肃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按流域统一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落实,直接导致了上下游、左右岸争水和超量用水。而地下水的取用和城乡用水也存在着交叉、多头管理局面。如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的是“三龙治水”,城建、水务局、流域管理局各管一部分;金昌市的“五龙治水”涉及的管理部门更多,行政、企业、城建、流域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各自为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困难重重。2.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配置不力和不合理状况非常严重。以民勤县为例,由于管理部门对石羊河统一调度不力,加之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难以实施合理配水。按省政府批准的《石羊河流域水利规划》,每年分配给民勤县入库的地表水量最低为2.3亿立方米,但2022年实际来水只有0.84亿立方米,且上游来水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由于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民勤县不得不大面积开发地下水。虽然民勤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0.736亿立方米,但目前实际超采地下水量达4.28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以每年0.5—1米的速度下降,井深也由几米发展到几十米、一百多米,有的地方已达到三百米。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导致了民勤县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湖滩干涸,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
工农业、城乡、地区间、上下游相互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使甘肃省的水环境继续恶化。而大面积过度开荒,也使甘肃省部分地区土壤荒漠化加剧,特别是水源涵养林草遭到破坏,内陆河来水量急剧减少。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河西地区近年来也面临着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问题。如永昌县的东、西大河上游,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上世纪80年代河流平均径流量为4.674亿立方米,由于东大河上游的草原不断退化,水源遭到破坏;西大河上游的山丹马场,历史上曾是一个天然大草原,是一个宜牧不宜农的地区。2022年山丹马场垦荒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1.94万亩发展到40万亩。由于大片天然草原被破坏,西大河上游来水急剧减少。
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带来水资源危机。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青土湖,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已以“握手言和”,在农区边缘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据调查,目前青土湖区4万人存在饮水困难,临近青土湖的一些村庄已完全荒弃,人口大量外流,许多农民沦为生态难民。有关专家指出,生态环境、水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的减少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这种恶性循环如果进一步加剧,将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四、甘肃省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1.“121”雨水集流工程
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是全国典型的干旱农业区,年降水量仅250毫米~600毫米,且地域和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几乎年年有旱情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村饮水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总结90年代初期的集雨工程试验成果和农民打窖集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并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以集雨工程为纽带,“梯田 地膜 集雨 科技 结构调整”的旱地农业发展模式,即:每户建100平方米左右的集流场,打两眼水窖,发展1亩左右的庭院经济。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集雨水窖(池)218.3万眼(处),解决人饮困难197万人,发展补灌面积404.6万亩。其中人饮水窖(池)66.8万眼(处)。“121”雨水集流工程为干旱山区解决人畜饮水和旱作农业实现稳产高产创出了路子,基本解决了中部干旱山区人畜的饮水问题。2.黑河节水
黑河是我国西部地区较大的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亿立方米.我省黑河东部水系辖张掖地区张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六县(市)和酒泉地区金塔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人。该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和十二个蔬菜基地之一。区域内建成中小型水库49座,总库容2.45亿立方米,干支渠道4378公里,小型机电提灌站87处,配套机电井3092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92.6万亩,其中林草灌溉面积66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10.27亿公斤,以全省5%的耕地承担了全省35%的商品粮交售任务,农业总产值28.85亿元,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3.深度发展节水农业
1)全膜覆盖双垄集水沟播技术
2)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溉施肥一体化技术 3)穴播小麦全膜覆盖膜上覆土多茬种植技术 4.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
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上或不上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新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淘汰耗水过多的企业,扶持符合当地水资源政策的企业。
第五篇:巴西水资源概况
巴西水资源概况
摘 要: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灌溉用水所占比例最高,因此灌溉对巴西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但是,巴西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巴西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巴西,水资源,灌溉,保护措施,伊泰普水坝
随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水资源问题。在此之中,巴西的水资源问题尤为值得一提。现状及优势
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淡水总量的13%,江河入海量约占全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境内河流流量为20.0-25.8万立方米/秒。其水土资源和人口分布极不匹配。北部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8%,土地资源占全国的45%,而人口仅为全国的7%;中西部水资源占全国的16%,土地占全国的19%,人口占全国的6%;南部水资源占全国的7%,土地占全国的7%,人口 占全国的15%;东南部水资源占全国的6%,土地占全国的11%,人口则占全国43%,东北部水资源占全国的3%,土地占全国的18%,人口占国的29%。巴西共有12个水资源分布区,其用水构成为:城市用水占26%;灌溉用水占46%;工业用水占18%;农村用水占3%;畜牧用水占7%。因此,从巴西的水资源储量和其用水构成可以看出巴西的灌溉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巴西有耕地面积6000万公顷,而灌溉面积相对可耕地而言则很小,但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灌溉面积得以迅速增加,已从1950年几乎没有灌溉面积增加到2022年的近350万公顷。尽管如此,灌溉面积也仅占耕地面积的5~6%,但其收成却占巴西收成总数的16%,农产品产值的35%。灌溉在巴西对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的质量;改善管理;控制收获时间;扩大出口;减少森林破坏;和扩大就业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因此,扩大灌溉面积在巴西农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存在问题
巴西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北部和中西部水量充沛,人口稀少,东北部久旱缺水,东南部则因工业和城市化发展,水源环境污染严重。
理念和保护措施
1997年巴西颁布了《水法》,其核心理念为:水资源规划应以流域为单位;水资源是公共财产,是有限资源;水是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水资源管理应保证有效利用;在水资源匮乏时应优先保证生活用水;水资源采取分级管理,政府、用户和当地社团都应积极参与。
基于上述理念,巴西政府在政策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制定水资源的使用计划;
·采取用水许可证制度;
·制定长远规划,保证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信息网,并将其作为水资源规划的依据;·通过征收水费来调节水资源的消耗。
巴西水资源利用典例
伊泰普水坝曾一度被誉为“人类第七大奇迹”。它建于巴西西南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处,巴拉那河上,全长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坝还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拦截后形成深250米、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大坝于1975年10月起开始建造,1991年5月全部工程完工,耗资183亿美元。建成后的水电站共装有18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6.2万立方米/秒,相当于 40个伊瓜苏瀑布。而被誉为“21世纪万里长城”的三峡大坝虽然坝长(2300米)和坝高(185米)都不及伊泰普水坝,但在储水量(393亿立方米)、发电量(1820万千瓦)、泄洪能力(10.25万立方米/秒)和建设费用(估算为2039亿元)方面绝对是世界第一。
伊泰普水坝对于这两个大量依靠外国石油作为能源的国家来说,在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泰普水坝还形成了著名的人文景观,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旅游财富。附近原来只有四五万人口的小镇福斯杜伊瓜苏已变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伊泰普水电站的建成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河道上游的风景点七星瀑布被淹在水底,下游鱼产量减少。但新形成的巨大人工湖,可发展旅游业并养鱼。整个库区年产鱼可达40万吨。库区还建有6个生态保护区,总面积为9.2万公顷。伊泰普水坝无疑是巴西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巨大成功。思考和感悟
水是地球上的生物赖以生存的根本,人体中水份占65%,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且,水对我们的生活,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如此短缺的今天,浪费污染现象仍普遍存在,如:生活中水的随意浪费,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深海石油的泄露等。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可利用的水资源正逐年减少,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更为了后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倡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的水资源应成为当代人的崇高使命。参考文献:
《全国水资源计划》、《水法》、《水利巴西、阿根廷和智利考察报告》